历届相声演员中,捧哏第一人是谁?

先说结论:郭德纲

现在相声界公认的捧哏亘古第一人赵佩茹,是标准化的捧哏,不撒汤漏水,处处兜着逗哏,适当时候犯狗,但绝对不抢戏。舞台重心永远是逗哏演员,无论跟谁合作,都稳如泰山。

洒狗血式捧哏鼻祖杨少华,能把任何活儿都演成子母哏,而且捧哏包袱还要更多,戏份更重,如果没有赵伟洲这种鬼才跟他合作,其他逗哏演员基本拿不下来,包括少马爷也不行。

而专门为了逗哏而生的黄族民,票友出身,所有活儿都是少马爷喂,基本除了少马其他人他也捧不出彩。

这三人基本上就是传统捧哏的三个极端,最标准捧哏,狗血式捧哏,全靠逗哏喂饭的捧哏。

但郭德纲开创了第四种捧哏风格,也就是逗哏站桌子里面的捧哏大法。

而且郭德纲这种捧哏,基本上推翻了前人所有捧哏的规则,完全是开宗立派级别的,属于颠覆式量活,所以他才是真.亘古第一捧哏。

郭德纲最开始捧哏,也就是80~90年代,他还没大火的时候,也是被迫无奈走了老式捧哏路数。最开始在天津文化馆跟陶大为合作还留有音频,基本上跟普通捧哏一模一样,一点都没有亘古第一人的感觉,完全不抢戏也不乱抓包袱,心痛我桃儿太憋屈了。

之后来北京跟王玥波等人合作,上电视说过几段,有捧哏也有逗哏。捧哏的风格稍微有点提升,跟王玥波说子母哏,两人基本平分秋色。但还是没有神社班主时期的圣人光环,过于收敛一点都不霸气,可见当时主流相声界已经开始迫害他,让他不能大展拳脚施展亘古第一人的才华,心痛我角儿泪奔到厕所然后晕倒。

然后就到了第三个阶段,德云社大火,郭德纲的第四类捧哏风格逐渐成型,并且越演越烈,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巅峰。

最典型的就是跟徐德亮合作的《我的大学生活》,一句话一抢词儿,动不动就扔一个邪门的包袱,断背山什么的简直神来之笔,完全不顾徐德亮对剧情的推进,反正舞台焦点就得是郭德纲。这场因为文本是徐德亮创作,所以郭德纲只能靠着超神的现挂能力,制造临场包袱,但也达到了三分逗七分捧的境界,也就是逗哏只有三分包袱,捧哏有七分。

再到后来德云社大洗牌,岳云鹏张云雷孟鹤堂等人崛起后,郭德纲的第四类捧哏法进入了最高境界,也就是教学式捧哏。逗哏演员说的每一句话都纠错,然后再反制一个包袱,如果逗哏演员心理素质差一点,比如岳云鹏这种,直接就会被撅晕在台上,直到忘词儿为止。那时候郭德纲就会全面接管舞台,开始了捧哏单口表演。

这种捧哏的神境界,用专业术语来说,即使放一根电线杆子在桌子外边,郭德纲也能把它捧活了,反正词儿跟包袱都在捧哏这里,是电线杆子还是人类都不吃劲。

当然郭德纲这种全新捧哏大法,也有不灵的时候,目前为止有三个特例,让他的量活不能完美施展。

第一个特例是高峰,高峰属于活太瓷实,而且心理素质也好,毕竟是历史上也排的上号的捧哏大家范振钰的高徒。高峰本来就是捧逗都强,而且他模仿的是马派相声,不吃老郭那一套,所以郭德纲横吃竖要的量活大法,高峰也能应付下来,基本上可以跟老郭五五开,不会像票友徐德亮那样三分逗七分捧。

第二个特例是曹云金,曹云金是COS郭德纲第一人,台风跟节奏感都是高仿郭德纲,所以郭德纲给曹云金量活,基本上抢不到便宜。郭德纲要抢戏,曹云金一秒就能怼回去,曹云金也是迄今为止郭德纲所有徒弟中,能把郭氏捧哏压制到最佳效果的人。

第三个特例是侯震,《歪唱太平歌词》是古今第一神段子,估计祖师爷听了得提着刀出来追这两人。侯爷一嘴炉灰渣子,全场下来没一句人话,侯爷的搅和能力简直无敌,最后把郭老板也说崩溃,不得不找李根救场。这也是郭氏量活第一次大溃败,粉丝看着比泪洒未央宫还心痛我角儿。

综上,郭德纲捧哏是最强,只要不遇到高峰侯震曹云金就行。

历届相声演员中,捧哏第一人是谁?

相声界如果说逗哏第一人,一般来说肯定会有争议,但要说捧哏第一人是谁,几乎毫无悬念,只有一个答案:

赵佩茹

这几乎是相声行业公认的捧哏大师,用马志明的话说叫“亘古一人”。

赵佩茹和小蘑菇、马三立都搭档过,和常宝堃一起红遍京津,他还是在台上唯一能“欺负”马三立的捧哏。

侯宝林曾经也想和赵佩茹搭档,可惜赵佩茹英年早逝没能如愿,侯宝林为此念念不忘,最后让儿子侯耀文通过代拉的形式拜师赵佩茹,算是完成自己的心愿。

不光是这三位相声大师认可赵佩茹,高一辈的张寿臣对赵佩茹也非常客气,一方面他们的师父是爷俩焦德海和焦少海(实际上赵佩茹的能耐多数是焦德海教的,相当于他和张寿臣是一个老师),都属于焦家门出来的,另一方面赵佩茹不论是做艺还是为人都是得到行业内公认的。

此外,赵佩茹还是宝字辈的门长,收的徒弟也个顶个的牛,李伯祥、高英培、常贵田、马志存等人都是相声名家。

笔者认为赵佩茹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是,他是第一个将捧哏艺术上升到理论研究层次的艺人,对捧哏艺术的总结和提炼是相声行业第一人也是最优秀的。

捧哏第一人毫无悬念,那么其他优秀的捧哏还有谁?或者说,赵佩茹是独一档,谁能是第二档?

笔者列了一个二十人的名单供大家参考(按辈分排序)

郭启儒、郭全宝、冯宝华、白全福、朱相臣、

赵世忠、李文华、陈涌泉、张庆森、金炳昶、

马志存、杨少华、李国盛、唐杰忠、王佩元、

石富宽、黄族民、范振钰、李增瑞、冯巩。

需要读者注意一点的是,什么是优秀的捧哏?并不是说哪个捧哏最能怼逗哏,哪个捧哏最会聊天就是优秀的捧哏,不是的。

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艺术讲究精炼、格调、节奏等元素,优秀的捧哏是可以和逗哏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共同将相声作品上升到艺术享受层次的,单纯用名气和所谓会怼人衡量捧哏是一种不懂相声艺术的表现。

再次强调,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

历届相声演员中,捧哏第一人是谁?

在于谦之前,我对捧哏是没有认知的。总觉得捧哏不过是搭话,延展情节的作用,不过是完成作品而已。于谦之后,尤其是看了德云社的相声,觉得捧哏在相声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捧哏的风格多种多样,不同的捧逗搭档,效果迥异。好的捧哏真的是番上有番,惊喜连连!

历届相声演员中,捧哏第一人是谁?

好的捧哏太多了。赵佩茹,白全福,朱相臣,郭启儒,班德贵,谢天顺,马志存,赵世忠,李文华,王文玉,于世猷,冯巩,李增瑞,黄族民,于谦,于丹……记得苏文茂和朱相臣的一段「论捧逗」苏说:“你逗哏大伙就都走了”朱就回了一个字:“敢!”就这一个字,现在的年轻演员学去吧~这里的学问大了。三分逗七分捧”这句话绝对不是对捧哏的恭维。没有好的捧哏,逗的再好也没用。所以马三立张寿臣晚年找不到好捧哏,宁可自己说单口。我记得有个喜剧节目,忘了名字,跨界演喜剧。岳云鹏李晨,郭麒麟欧弟(逗专业捧业余)搭档说相声,简直一无是处。但李咏和于谦(逗业余捧专业)搭档效果却出色很多。可见捧哏的重要性。

历届相声演员中,捧哏第一人是谁?

历届?届是个什么概念?捧哏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及时、到位、爆彩!

我最欣赏杨少华的捧哏艺术。

历届相声演员中,捧哏第一人是谁?

引言

常听相声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一门以两个人表演为主的传统艺术。这两人一个是捧哏,一个是逗哏。

观众会根据各自的喜好不同,而去偏爱于某一个演员。有的人喜欢逗哏,而有的人就喜欢捧哏。但真正懂的人其实很清楚,相声是一场买卖。捧哏与逗哏是无法独立存在的。除非你说的是单口,只要是对口,那重要性就是一样的。

分析

俗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不懂相声的人,往往会把注意力都放到逗哏演员上面,而忽略了捧哏演员。只有懂相声的人,才明白,捧哏到底有多重要。

  • 捧哏的重要性

人们在听相声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三分逗,七分捧”。很多人对这句话有误解,觉得这句话是在夸大捧哏的重要性,而否认了这句话的合理性。这种理解是有误区的。

作为一门语言艺术,相声的目的就是让人去笑,至于用什么去笑呢?就是人们所说的包袱,包袱的使用有一个铺垫的过程,逗哏的演员是在铺垫、叙述上描述这个包袱,但最后翻这个包袱的时候,需要有捧哏演员来。

而相声最终表现得好与坏,给听众带来的欢乐有多少,最关键的就在于“翻包袱”这个过程。“翻包袱”并非是简单地用语言来完成,还要配合观众的反应,要给观众明白包袱的时间。

所谓的“三分逗,七分捧”,并非是在表演舞台上的贡献比例,而是在最后“翻包袱”的时候能不能让包袱响了。而这个响与不响,则决定着一场相声是否达到应有的效果。

直白点说,一个再优秀的捧哏演员,把包袱埋的再好,叙述的再好,可到了捧哏演员翻包袱的时候,出现了纰漏,没有顾忌到观众的理解与情绪,或者没有掌握好翻包袱时候的节奏和时间,这个包袱都不会响的。

  • 相声的特殊性

相声是一门很普通,但同时很奇妙的艺术形式。

说它普通,是因为只要能开口说话,就可以尝试去说相声。至于行与不行,是不是那个材料,非得上了舞台才知道。

有些演员没有师承,在相声界管这种人叫海清。他们凭借自己对相声的理解,也能闯出来一片天地。虽然在名义上不被业内承认,但却有着很深的艺术造诣,这里面最为典型的,就是现在硕果仅存的的老前辈之一杨少华。

也有一些演员,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异禀,在相声界闯出一些名头,在有名了之后才拜师。譬如说曾经名动天津的相声五档之一的戴少甫,还有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弟子吴兆南。他们都是闯出名号之后,才有的师承。

说白了,这门艺术的门槛不高,深的是门槛里面的东西,需要的是天份。

有天赋的人,比如杨少华、戴少甫、吴兆南,他们没有人教也能说好。而没天份的人,拜什么师都没有用。

而相声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那就是完全要凭借演员的个人魅力。

同样的包袱,不同的人使,效果就会完全不同。说过歪批三国的人很多,但最为经典的,还要数侯宝林大师的作品。

  •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相声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那就是要有受众。

有了受众,就会出现“粉丝纠纷”。有的人喜欢张三,那有的就喜欢李四。真要想找到一个公认的捧哏第一人来,那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在小编个人看来,相声界捧哏第一名当数前辈名家赵佩茹。

并非是说其他人不优秀,就小编个人感觉,如果仅从艺术造诣而言,侯一尘、郭启儒、王凤山、郭全宝、朱相臣这些老前辈,都属于传奇级别的捧哏演员。

而现在的捧哏演员中,石富宽、于谦,孙越,虽然达不到传奇这一级别,但说是超一流也丝毫不过分。

小编这么说,仅仅是在以先者为尊而已,并不是在艺术水平上要给他们分个高低。

但如果要是把这些捧哏演员进行一个全方位比较,个人还是认为赵佩茹要更胜一筹。因为他的成就并不仅仅在艺术的本身。

首先,作为宝字辈大门长的赵佩茹,不仅个人能力突出,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弟子,李伯祥、高英培、常贵田、马志存等相声名家都是赵佩茹的弟子。

而且,作为一个捧哏演员,赵佩茹并不局限于捧哏。他是捧逗俱佳,还能说单口,是一个全面的相声演员。

更为可贵的是,赵佩茹老先生还有一颗强烈的爱国情怀。他曾和搭档常宝堃一同到朝鲜,给志愿军做慰问演出。

这次慰问演出的结果是,常宝堃先生牺牲,赵佩茹先生也负了伤。

结语

仅从“捧哏”的艺术造诣而言,相声界人才辈出。想要找一个公认的第一,那真的要应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但要是综合考量全方位的艺术造诣,已经在相声界的贡献,个人的成就,对后世的影响,那赵佩茹先生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捧哏”第一人。

作为一个“宝字辈”的传人,我们看看赵佩茹的搭档就能知道其强大之处。赵佩茹的主要搭档有常宝堃、常连安、马三立、李寿增。这里面除了常宝堃之外,其他的都是“寿字辈”的先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