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马三立可以排第一吗?

相声界牛人太多,而且帮派林立,北京天津东北西北都有相声势力。建国后更是成为重要的ZZ宣传工具,大量演员被纳入编制之内,然后分成了各地曲艺家协会和这那文工团等小团体。

这些小团体都是明争暗斗,抢夺市场蛋糕,表面上和和气气,私下都是互相捅刀子。

要在这一堆人里面挑出一个第一名,让所有同行都服气,其实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马三立也站不到那个位置去。

要说技艺水平,马老的说确实是相声史上的高峰,他善于刻画市井小人物,而且活儿使得特别细,一段演出可以只有一个包袱,但观众绝对不会觉得腻歪,全场都能聚精会神的跟着马老的表演走,直到底包袱出来的捧腹+鼓掌。

侯宝林也评价过马三立的段子81楼,全国相声演员除了他谁都演不出彩来,这就是臻入化境的证明。

但老爷子唱确实差点意思,当然从喜剧的角度来说,马老的唱带包袱,这也是一种高明的表演技法,但你不能昧着良心说这叫唱功好,毕竟人家演唱的标准摆在那里,不能因为马老去强行改了。

另外马三立的人缘固然是一等一,怹退出舞台那场盛会,相声界数得出名字的名人都到场了,估计在整个相声史上,也不会再有这种规模的盛会。

马老那句“我值吗?”换来山呼海啸的“值”,这就是怹人缘的最好证明,真正的相空双打,同行跟观众都热爱的相声大师。

但马三立也不是无死角的跟所有人都好,怹跟张寿臣较劲,跟郭荣启拌嘴,跟常连安犯咯,跟李洁尘父子扯皮这些不愉快的过去,都是马老一生绕不过去的事情。虽然说人无完人,但有些矛盾一直被马老带到了地下,这也是怹人际关系上的缺憾。

不过马老爷子在观众中的亲和力,绝对堪比现在那些流量明星。

马志明在鲁豫有约讲过一个小故事,在特殊时期马家父子被整过,一度陷入低谷无法表演。最后隔三差五的还有小流氓欺负他,有一段时间马三立天天回家都有个人高马大的人跟着,一路跟到马先生进屋才离开。当时马三立怕得不行,以为又是来整他的。结果有一天马老鼓起勇气问这个人,那人回答我是您的观众,跟着您是害怕有人欺负您。

据少马爷回忆,这位大哥是一个机械厂工人,特别喜欢马三立相声,他不但天天跟着马三立当保镖,还去把之前欺负马三立的几个小流氓都给收拾了。

放到今天这就是私生饭,而且是正能量版的私生饭,如果不是观众缘好到了一个境界,怎么可能会有这种自发行为。相比起来现在某些火得不行的艺人,出行一大堆保镖前呼后拥,要接近他的都是要害他,这种观众缘才叫一个差。

这么可爱一个老爷子,为什么非要让他当什么相声第一人呢。那种浮夸的虚名,跟马老辉煌的一生相比,真的一文不值。

相声界能有马三立这样的大师,是行业之幸,是观众之幸,也是相声之幸。

这样的马老注定是同行们仰视的对象,哪怕他不是第一。

相声界,马三立可以排第一吗?

很难排第一。

1、相声界排名,很难跨时代去比较,很多00后根本就没听过马三立的相声,都是听着郭德纲的相声长大的,马三立肯定要排在郭德纲后面。

2、马三立壮年时期,实力确实强悍,但一些上世纪7/80年代出生的人也不会觉得50年代的马三立有多可乐。也是因为时代不同,包袱的共鸣不同。

3、很多人认识马三立,还是从80年代老头开始说单口相声的时候,那个时候老头实际上已经过了巅峰年纪了,又没有搭档,被迫说单口。但单口这个行列里,刘宝瑞是一个无法逾越的大山。即便是郭德纲也无法逾越(我知道钢丝大多不会同意,可能是代沟问题,求同存异吧)。至少马三立的单口跟刘宝瑞相差甚远。

4、马派相声最接地气的还是少马爷马志明,因此很多马派段子如《卖五器》《白事会》《文章会》,如果你同时听马志明和马三立说这三段,一般都觉得马志明更可乐。这也是年代包袱共鸣不同造成的。

5、马三立活跃的年代,强手如林。且不说“小蘑菇常宝堃”这个曾经相声界公认第一(因为去世太早,存世段子少,很多人没听过)。即便是活着的文字辈李伯祥,也比马三立火爆炸场。

6、少马爷口述,李伯祥曾经给马三立当“倒二”,也就是倒数第二个出场,导致最后一个出场攒低的马三立接不住,把段子使泥(场面掉下来了,观众不乐)了。而少马爷为了给父亲报仇,在另一场表演中,给李伯祥当倒二,炸场后让李伯祥也泥了一回。这种感觉就像《脱口秀大会》里没人愿意接在王勉后面表演一样。

7、所以很明显,少马爷肯定不会承认自己比马三立强,但他却把战胜自己父亲的李伯祥干掉了。你说他们仨谁排第一。没法比。

8、郭德纲成名后第一次回天津,邀请马志明捧场,马志明上场直接说“我现在说哪段都不如郭德纲的可乐”,这是一句客气话,也是一句实话。因为时代不同,包袱也就不同。包袱是建立在生活共鸣上的。

9、很多人觉得侯宝林不可乐,还总唱戏,为啥那么大名望。实不知当年没有电视剧电影,大家的娱乐谈资明星八卦都来自京剧,因此用京剧名家找包袱,如同现在的响声段子里用小鲜肉找包袱一样一样的。只是你觉得不可乐,但当年的关注就觉得特别接地气,特别可乐。

10、辈分很重要。现在很多相声名家都口口声声说“辈分不重要”,但实际上相声界最讲究辈分,有师承有辈分就会有人捧。观众也愿意捧着笑。即便是现在的郭德纲,不在像十五年前那么新段子辈出,他的包袱也都是老套路,但他的铁杆钢丝还是会吁声不断。当然不是假笑,这是长时间演员与粉丝之间产生的共鸣。

白希文总结:马三立在相声界排名,也许会被公认为第一,但真正的实力,他未必,但也很难说,毕竟不是那个年代的人,无法像感受郭德纲一样去感受马三立。相声有时候跟戏曲一样,有的人喜欢唱功,有的人喜欢热闹,有的人喜欢功夫,看点不一样,也就没法比较了,马三立不如侯宝林,但逗功一流。对口很牛,单口不如刘宝瑞。你觉得他应该排第几呢?

相声界,马三立可以排第一吗?

历代的各个行业的大师,是他(她)们在本行业所付出的辛苦和努力以及坚韧的工作成绩而赢得的大师的尊称。本人才疏学浅略读几本书,确也不知大师还有什么排名?!

相声界,马三立可以排第一吗?

绝大多数观众觉得应该当之无愧!但专业内部的人怎么说,不知其详。

站在观众立场看:马三立是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之子,八德之一的周德山之徒,无论家传还是师承,在相声界得天独厚。马三立自年轻从艺开始,京、津、冀、济南、东北……各路码头都能站住脚,各方市场也都能吃得开,自己的阅历和资历也可以说傲视同侪。马三立的相声风格以冷幽默见长,不闹、不贫、不粗,深得各界受众喜爱。

马三立从艺一生大概搭挡过十几位演员。刚开始,是师父周蛤蟆给他量活,后来陆续跟刘宝瑞、阎笑儒、高少亭、佟浩如、刘奎珍、耿宝林、侯一尘、张庆森、赵佩如、王凤山同档表演,还曾临时和杨少华演出过。这些个人有的是解放前的伙伴,有的是解放后的同事,但其中可不乏相声界的翘楚、说唱界的大蔓!比方说:刘宝瑞号称单口大王,赵佩如最早是小蘑菇的捧哏,也是名气响当当的大蔓!张庆森解放前就跟马三立搭挡,解放后仍然合作,影视资料里以马、张同台表演的居多。马三立和张庆森虽说在相声界差了一辈(张庆森晚一辈),但两个人是拜把的兄弟。可见二人私交至厚。王凤山是马老晚年的搭挡,年轻人所见马三立的对口相声表演,基本就是这两个人登台。王凤山给马老捧哏看着不起眼,其实他的师父是朱阔泉!王凤山和侯宝林大师是亲师兄弟,而且王凤山还是王派快板书的创始人。

说这些想表达的意思无非两点:一,马三立本人业务能力强。试想,如果演员能力一般,肯定跟某位演员搭挡能够珠联碧合相得益彰。和其他演员搭挡就略显生涩发挥不足。现实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如某兵,和某志裂穴后逐渐成了路人甲,观众早已不识其面矣!还有某群,和某巩拆对后终于风光不再藉藉无名了。

二,马三立人缘好!无论多大的蔓多响的名,都愿意和马三立合作。演艺圈是名利场,混迹其中的哪个愿甘居人后?都觉得自己才是熠熠生辉的耀眼明星!谁也不肯为他人做嫁衣裳,这就是演艺界矛盾丛丛的原因之一。可名头不小的张庆森,直到退休才和马老分开。而人到晚年的王凤山,更是放弃了自己的快板书心甘情愿来给马三立捧哏。由此可见马老的个人魅力!

天津号称曲艺之乡!平头百姓言谈话语之间,抖个包袱、卖个俏皮,都是稀松平常的事。茶馆里水平一般的演员很容易被观众刨活!为什么?观众听得太多了!观众早就知道你的包袱点在哪了,你还一本正经地在那铺在那垫……你累不累呀?

三立老先生敢说没有人知道他的包袱点在哪!老先生走上台来不慌不忙,慢悠悠的和你聊闲天,东拉西扯,暗暗地铺得平了、垫得稳了、猛然一扯包袱皮__那叫一个脆响!其实包袱都不大,但足以让您散场以后越琢磨越好笑!例如“祖传秘方___挠挠”、“大夫,我爸有一只假眼!”、“胖子一把按住被交警摔倒的瘦子,调完级了不请客?”等等。

如今的相声演员真正是遍地开花了,其中有许多出类拔萃的希望之星,也有不少根深叶茂的成熟大蔓!但我们仔细推敲一下,功力、风格、品味能出马三立之右者姓甚名谁?思前想后,唯马三立一人。

相声界,马三立可以排第一吗?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直接回答您,马老在相声界排不到第一!虽然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根据各位大师们在所处时代的影响力,以及对后世的相声艺人的影响来说,也不难找出相声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艺人,那就是“万人迷”李德钖!

为什么说马三立大师排不到相声界第一人呢?因为,在与马老同一辈分的相声第五代艺人当中,第五代的门长张寿辰老先生比马老也差不到哪去!而在同时代的相声艺人当中,侯宝林大师的影响力甚至还要比马老大一些。

但是这位“万人迷”李德钖则是完全不同。大家都知道,相声艺术的黄金时期是由相声第四代艺人“相声八德”开启的,这八德包括:裕德隆、马德禄、周德山、焦德海、刘德智、 李德钖、李德祥、张德全。

“万人迷”李德钖虽然不是相声第四代的门长,但却是“相声八德”当中名气声望最大的一位。大到什么程度呢?当年“万人迷”李德钖走红的时候,曾经给“相声八德”中的马德禄、周德山、张德全发放包银!就是说这三位响当当的“相声八德”中的三德,不管是不是给李德钖量活,李德钖到月底都给发工资!

要知道这三位在当时也都是叱咤风云的人啊!马德禄是马三立大师的父亲,周德山“周蛤蟆“是马三立的师父,张德全“张麻子”也是享誉京津的名角。这三位老先生都要轮流给“万人迷”李德钖捧哏!

甚至说相声大师马三立从艺也与李德钖有关。当年马三立的父亲马德禄老先生,不想让儿子马三立再学习相声,只想让他读书,希望马老长大成人后谋一个正当的差事,不想让他再从事下九流的相声行业。但是由于李德钖英年早逝,导致马德禄老先生失去了主要经济的来源,无法再继续供马三立上学念书,于是马三立辍学拜周蛤蟆为师,这才走上相声艺术的道路。

另外在相声界,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李德钖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在他三十多年的相声生涯中,代表作单口相声《满汉斗》、《古董王》、《三进士》、《日遭三险》;对口相声《交租子》、《对对子》、《卖对子》、《灯谜》、《羊上树》、《八扇屏》、《三节会》、《绕口令》、《老老年》、《窦公训女》、《耍猴儿》、《倭瓜镖》、《讲三字经》;群口相声《扒马褂》、《大审案》、《四字联音》。直到现在依然被后代相声艺人不断的演绎。所以说,如果非要在相声界找出一位第一人,小编觉得非“万人迷”李德钖莫属!

相声界,马三立可以排第一吗?

不能,必须是侯宝林先生第一!从建国到八十年代侯大师退出舞台,相声演员中,从民间到国家层面认可和排名侯大师也是始终第一!当年相声影响力和权威性侯宝林在马三立之上,这是马三立在世时相声界也公认的。看看国家对艺术家分级和工资高低就一清二楚了!马三立是辈份(中国人尊老)和招人喜欢的秉性加分,侯大师是逝世后那些被他压制过的人攻击其私德等减分,造成捧马抑侯。侯大师在世时相声界根本无人呛声也无人可比!侯大师在世时,马三立先生称过泰斗吗?是侯大师去世后多年,相声界封的,那更是一种对好人缘和辈份高老者的褒意!评价一个人的专业水平和这个人其他无关,尊重历史实事求是还原本真才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