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文艺界取消国家津贴,全国能否产生更多的“德云社式”文艺团体?
能提这种问题的人,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郭先生的粉丝,满脑子都是“德云社拯救相声,曲协把相声推向灭亡”、“艺术家都是拿国家钱蒙事,民营社团都是凭本事吃饭”~~
其实郭德纲在相声垫话里面讽刺这些主流相声演员,大部分时候就是泄私愤而已,内容都是编的,只可惜粉丝都要当真事去听。
所谓跟德云社对立的主流相声演员,大部分都是没有编制的,比如高晓攀、苗阜、何云伟都是曲协会员,但他们都是自己运营社团,主要收入也是靠卖票。曲协不但不能发钱,还要定期缴纳会费,所以每年曲协都会有几百上千号“失联人员”,所谓失联人员就是既不参加曲协活动,也不缴纳会员费,更不履行协会章程规定的义务。
假如真是某些粉丝臆想的光拿钱不做事的“铁饭碗”,哪个XX才失联呢?
曲协和文工团这种机构,只有驻会书记和秘书长是专职,有固定工资可以领。另外还会雇佣一些负责日常事务的临时工,之前郭德纲就在文工团捡场,就是这种性质。而团里当时承诺给他编制和北京户口,其实并不是让他变成“主流相声演员”,而是给他一个固定职位,并不是直接当演员。
国家评级的演员不是在协会领工资,而是根据自己挂靠单位的效益领取演员津贴,金额也并不多,李伯清来重庆弄到一个一级演员待遇,一个月也就三四千块钱。
姜昆跟侯耀文,包括石富宽侯耀华这些都是干部岗,但工资津贴并不是主要收入,姜昆侯耀文都拍各种广告挣钱,偶尔也有商业演出邀约。这种商业演出如果是团里接的,那么分钱就跟德云社一样,演员拿一部分,团里抽走一部分。
而且更重要的,德云社这种民营社团,同样也在国家领补助的,只要符合国家的优惠政策,比如场地补贴,出国补贴等,都可以申请。疫情期间德云社剧场停摆,也同样有相应的补贴,数量虽然不多,但也是“皇粮”的性质。
所以某些粉丝不要一脑子都是非黑即白的二元世界观,觉得所谓主流就是每天拿着钱看报纸混时间,非主流就是色艺双绝自力更生。只不过立场不同,挣钱的方式不一样罢了,没必要硬拉在一起比高低。
假如文艺界取消国家津贴,全国能否产生更多的“德云社式”文艺团体?
取消体制内的“铁饭碗”,能不能诞生更多像德云社一样体量和知名度的曲艺团体,这点还真未必。但促进曲艺艺术自我提升、更大程度上激活曲艺市场,这点是肯定的。
道理很简单,有固定工资拿,衣食无忧了,艺人的惰性也就渐渐滋长了。学艺是很苦很枯燥的漫长过程,有了暖床热坑,谁愿意受天寒地冻的罪。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侯宝林、马三立等大师不也登堂入室之后照样钻研艺术,最终成就一代名家嘛。
时代不同、经历不同,现在体制内演员和以前的大师们已经没有可比性。经历过旧社会的老艺人,深知从艺艰辛和安逸生活来之不易,大多数人并不会因为有了温饱而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而大师之后再无大师出现,也正是因为后继者在富足物质中流连太久,又深居庙堂之上,几乎都忘记了曲艺之根本、和艺术之厚重。
所以,现状是体制内曲艺演员,一年没几次下线演出,电视上也几乎看不到了,但毫无生存压力。他们也许有在研讨、创作,但没有舞台反复锤炼的曲艺作品,压根就是成不了艺术。
而民间艺术团体如果停演半年,离关门大吉也就不远了。为了活下去,哪怕得了抑郁症也得给观众带去欢乐。
这也就是为何曲协在反三俗、德云社在拼命商演的缘故。
如果把曲协解散了,国营院团市场化,原有的资源注入曲艺市场,必然能让曲艺艺术更有活力。
至于“圈养”惯了的演员能不能干得过德云社及其它民间团员,那是属于丛林法则的问题了。
假如文艺界取消国家津贴,全国能否产生更多的“德云社式”文艺团体?
早就应该取消皇粮了,现在的娱乐圈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不能养活自己要来何用?一个剧种一个戏剧行业初始都是以此为生的养家糊口。现在因为普通话的普及地方方言剧种已经没有了市场,怎么还要返回去不成?时代的前进必定会大浪淘沙好的留下。曲艺行业吃纳税人的钱要吃到什么时候?尤其是还吃的有理气长的,谁给你们的底气啊!
假如文艺界取消国家津贴,全国能否产生更多的“德云社式”文艺团体?
说实话,真希望文艺界取消″皇粮”。这样能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扣紧时代脉博,创作更多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而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假如文艺界取消国家津贴,全国能否产生更多的“德云社式”文艺团体?
这就是现今文艺界一直争论的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家与民间艺人之间的差别和用什么标准去认定的问题。
其实,在过去改革开放以前,文艺是为革命需要而创作和服务的,许多文艺工作者和文艺作品都是不同历史阶段,根据国家需要而创作的,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大部分都是歌颂国家,人民,英雄人物的。而在改革开放后,文艺方面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表现形式有很大变化,许多更通俗,更符合时代的作品喷涌而出,同时,受西方影响,反映生活,爱情等作品占据上风。而过去的精典文艺作品和现实创作的拥有正能量的作品却很少有人问津!
这是个价值取向问题,究竟什么样的作品称得上人民艺术,什么人能称上艺术家?私下以为,真正的艺术作品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创作的,只有那些有思想,有内涵,有内容,有意义,能激发正能量,有很深的教育意义,才能称上艺术品,从事这项工作的突出人物才称得上艺术家。那些歌星,奶油演员和搞笑的,充其量称为民间艺人,不能动不动以艺术家自居!
假如文艺界取消国家津贴,全国能否产生更多的“德云社式”文艺团体?
中国的民族民间艺术只有取消专业文艺团体的“编制”,让其走入真正的市场,才有可能出现类似梅兰芳、常香玉等有影响、老百姓喜爱的艺术大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