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离开甘露寺时,为什么不杀了静白撤了静岸,让莫言当住持?
从甄嬛的角度,留着静白和静岸两个祸害,对于未来大有用处。
第一、显示自己有度量,有母仪天下的范儿。因为甄嬛被接回宫的时候,是后宫斗争已经白热化,皇后想要毒杀四阿哥,太后都看不下去,只能让皇帝把甄嬛接回来制衡宜修。皇帝这时候给甄嬛赐姓钮钴禄,加入镶黄旗,很明显是想警告皇后,继续作的话就下岗,让嬛嬛替你母仪天下。
假如甄嬛这时候一副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吊样,得到一点甜头就造作,把欺负过她的静白静岸都弄死。那皇后直接就能用这个当把柄,告诉太后跟皇帝:你们看吧,这娘们多没品,让她给四阿哥当妈,准能把弘历调教成悍匪。
然后嬛嬛继续留在甘露寺被欺负,全剧终。
第二、甄嬛在甘露寺的秘密,必须有个正式收尾,留两个反派是必要的。嬛嬛在甘露寺跟果子狸困觉,怀上了双生子,就算皇帝后来补了手续,看似可以瞒天过海,但其实还是一颗定时炸弹,迟早都要爆发。
对于这种事情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正反两边摆开架势辩论,用最极端的方法画上句号,那样才能一了百了。
果不其然,皇后一派用瓜6当炮灰,勾结静白给甄嬛挖坑,揭发她的甘露寺的丑闻。可惜大方向对的,细节却错的一塌糊涂,把对象弄成了温实初。
嬛嬛知道不是果子狸,松了一口气,表示静静看你们装叉。
更离谱的是,瓜6跟静白把故事编的漏洞百出,很容易就被莫言给戳穿了。于是安陵容只能丢卒保车,把静白舌头给拔了。意思就是这傻叉如果还能说话,估计下一步就要把皇后跟我供出来,直接给丫封号禁言。
所以说静白这种段位的小棋子,根本不需要甄嬛大费周章去对付,属于自己玩着玩着就要自爆的货色。而且甄嬛本来就有莫言这个大招护体,根本也不虚静白静岸,留着她们当皇后一派的猪队友,比杀了好处更多。
甄嬛离开甘露寺时,为什么不杀了静白撤了静岸,让莫言当住持?
非常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甄嬛离开甘露寺时,没有杀了静白撤了静案,让莫言当主持,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01 从静白和静案所处的位置分析甘露寺属于皇家的寺院,静白和静案为这里的尼姑。甄嬛到了甘露寺后,静白师太百般折磨甄嬛,饿着肚子去砍柴,大冬天的冷水洗衣服,反正能想到虐待人的方法,她们基本上都用上了。一开始以为静白和静案是皇后的人,后来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如果是皇后的人,怎么皇上到凌云峰宠信了甄嬛,皇后却没有得到消息呢?会任由甄嬛怀孕了,再次回宫么?没错,静白和静案确实不是皇后的人。那他们的主子是谁呢?当然是皇上啦!嬛嬛怄气离宫,皇上哪受过这般待遇,还有妃子耍性子离宫的?既然嬛嬛不知道好歹,皇上自然是要给她些教训的。没了名分、封号的妃子,连普通人都不如,等到尼姑们虐待她受不了时,自然就会低头回宫了。
估计甄嬛也是猜到了,所以离开甘露寺时,并没有直接杀了静白和静案,只是换做莫言当主持了,也算是卖了皇上一个关子。
02 从甄嬛二次回宫时的局势来看甄嬛二次回宫,本就是阻力重重。甄嬛是仗着肚子里的孩子才成功回宫的,但她自己心里清楚,这个皇子可是有水分的,当下的第一要务就是先顺利回宫。在回宫之前,皇后和安陵容就借助钦天监等百般阻挠,若不是四阿哥险些被皇后害死,估计甄嬛也不会那么顺利的就回宫了。眼看回宫大计在前,救父亲和甄氏一族最为重要,惩处静白和静案属于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了。分清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甄嬛自然不会着急杀了静白和静案。
03 留下静白和静案也是为了将来有一天六阿哥的事东窗事发,甄嬛还有翻盘的机会甄嬛心里清楚六阿哥弘瞻始终是一颗定时炸弹,早晚得炸开,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如果当时离开甘露寺时,就将两个尼姑杀了,会引起皇上的怀疑。果不其然,祺嫔和皇后真的有一天拿六阿哥做文章了,勾结了静白和静案,揭发甄嬛和温实初的奸情。甄嬛一听是温实初,心里就有底了。最终找来莫言,揭穿了静白的谎言。甄嬛也借此惩处了静白。
表面上看,甄嬛离开甘露寺时,似乎是忽略了静白和静案,没有进行处置,实则是甄嬛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总不能因为当初人家在甘露寺为难过自己,就当众给杀了吧,那样的话,有一天传到皇上耳朵里,自己也不好说,弄不好还会被皇后等人拿来做文章。甄嬛很聪明,只是撤了静案,让莫言当主持,这样算是感谢莫言了,等到甄嬛有事,自然莫言会出手相救的。甄嬛离开甘露寺时,为什么不杀了静白撤了静岸,让莫言当住持?
甄嬛和尼姑们的恩仇是小事情甄嬛来到甘露寺是人生最黑暗的一个低谷。那时候的她精神遭受着最大的痛苦,根本对世界无感。
- 爱情失败,自己是纯元替身
- 家道中落,家人被流放宁古塔
- 爱自己的丫鬟流朱因自己而死
- 和刚出生的女儿分开
所以此时此刻,甄嬛在甘露寺就是一个绝望的灵魂拖着一副肉身而已。
尽管静白欺负她,她也是无感的。
甄嬛离开甘露寺时,更无心考虑姑子们甄嬛离开甘露寺,是因为以为爱人允礼去世了。然后勾搭了皇帝,想要复出。
后面允礼又回来了,这份阴差阳错让她倍感煎熬。
此时此刻,你让甄嬛考虑姑子们的小事,那肯定是想不到的。
甄嬛的实力不允许,也没必要首先甄嬛复宠挺难的,还一定程度牺牲了崔槿汐,也牺牲了自己的爱情。
这时候她的实力还没有那么强,必须依附皇帝,猥琐发育。
然后甄嬛此时没必要管姑子们小事。
她复宠的目的很强的,主要
- 为允礼报仇,给孩子谋出路
- 拯救家人,给家人报仇
- 为自己报仇,找出坑自己的人
- 回宫见女儿,见眉姐姐
所以,如果不是静白后面作死,甄嬛早就忘记她们了。没忘记也不屑于管寺庙的事情。爱咋咋。
静白的作死,成全了莫言正因为后面静白咬甄嬛,甄嬛突然也想起曾经的一切了。
然后,曾经坑她的趁机搞死。割舌头,杖毙,给自己报仇。
曾经帮助自己的莫言,这下又来帮自己了。可见是经得起考验。那么往后余生,甄嬛就罩着莫言。给她改变命运。
写在最后要知道,甄嬛的格局是很大的。她真的不会费心在姑子们身上。
甄嬛也是有态度有作为了。一般小事都忍了,但是你还敢嘚瑟,她就出手了。
一出手,甘露寺的天地就彻底变了。
不得不说:我们嬛嬛真帅啊!
最后问个小问题:
你觉得甄嬛要是计较姑子们,她还是甄嬛吗?
那可是说出了“容不容得下,是你的气度。能不能让你容得下,是我的本事”的甄嬛大大啊!
甄嬛离开甘露寺时,为什么不杀了静白撤了静岸,让莫言当住持?
#原创#
甄嬛从甘露寺回宫什么身份?是四阿哥的生母,出宫修行,为国祈福。一个修行之人回宫之时,却要杀要罚,世人不要问为什么吗?又杀又罚祈的什么福呀?甄嬛到甘露寺不久,皇后曾带众嫔妃去甘露寺上香,要看看甄嬛的生活状态。祺嫔故意踩了甄嬛的手,静白也说甄嬛搽地,拣柴,浣衣什么活都干,皇后见到了憔悴窘迫的甄嬛。
回宫后,祺嫔说皇后娘娘今日很高兴。皇后说:本宫不是高兴,是欣慰,本宫欣慰甄嬛已经不存在任何威胁,要不是亲眼所见,也不知道她过的像个蝼蚁,比起死去,这些日子更能消磨她的心志!
祺嫔:所谓生不如死就是如此,臣妾今天离开甘露寺时,已经吩咐静白师父,不必善待甄嬛,由得她自生自灭。
皇后:甄嬛已经不存在任何威胁,倒是皇上还没有完全可以放得下甄嬛,你们俩要加紧功夫讨皇上欢心。
皇后了解甄嬛在皇上心里的份量,所以她不敢对甄嬛下手,那样皇上饶不了她。她只能让祺嫔吩咐静白,用下三滥的手段折磨甄嬛。甄嬛现在过的像个蝼蚁,正是皇后想看到的结果,她觉得皇上见到甄嬛现在的样子也不会动心,甄嬛没有任何威胁了!谁知甄嬛被静白赶上凌云峰后,与果郡王发生了恋情,还怀了孩子。甄嬛无法又选择回宫,让苏培盛领着皇上上了凌云峰,与甄嬛再续前缘,当然这些都是瞒着皇后进行的。
当皇后知道这一切时,已经回天无力了。甄嬛怀着龙嗣,皇上太后就要接她回宫。赐姓钮钴禄氏,册封熹妃,为四阿哥生母,去甘露寺是为国祈福。
皇上派果郡王苏培盛以半幅皇后的仪仗,迎接甄嬛隆重回宫。甘露寺一众姑子恭送甄嬛,临行前甄嬛点名静白,说她昔日照拂没齿难忘,必将报答。静白居然厚颜无耻地说出家人慈悲为怀,娘娘不必多谢。
主持静岸师太一向对甄嬛多有照拂,莫愁这个法号还是静岸为甄嬛取的。甄嬛称谢静岸照拂之恩,送两本手抄《太平经》。
静岸师太说有一事相求,甄嬛说:师太要说的本宫全然明白,今日就饶她一条贱命,希望她痛改前非,一心向佛。
甄嬛又问莫言何在:静岸师太虽为主持,但心肠过于慈悲,从今日起便由你接替静白监寺一职,好好纠一纠甘露寺的风气。静白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昔日她诬陷本宫偷盜,今日就赏她二十板子。
甄嬛还是小小的惩罚了一下静白!甄嬛离开甘露寺时,为什么不杀了静白撤了静岸,让莫言当住持?
甄嬛离开甘露寺时,为什么不杀了静白撤了静岸,让莫言当住持?
一、杀了静白,有碍自己善良的人设甄嬛离宫修行,静白被皇后授意,经常为难甄嬛,甚至动辄打骂,甄嬛知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所以对于静白的欺凌,一直忍气吞声。
而甄嬛回宫,身份产生了巨大的转变,以前高高在上的静白,在现在的甄嬛眼中只是蝼蚁的存在,可是,即便如此,甄嬛也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狠狠的报复静白。
因为皇上心中的甄嬛,一直是温柔、善良、宽人待下的形象,而甄嬛在大庭广众处置静白,很容易传到皇上耳朵里,所以杀了静白,会让皇上觉得甄嬛心性有所改变,难免对甄嬛起了提防之心,而甄嬛只是略微惩戒静白,既全了自己的面子,又体现自己宽容的胸怀。
二、静岸的善良,不应该成为撤职的理由静岸身为甘露寺的住持,善良、容忍本就是一个出家人应有的品质,所以不能因为她善待静白,就责怪于她,而她的真正缺点是软弱,所以甄嬛指派了莫言给她当助手,用莫言的刚正不阿来平衡静岸的慈悲软弱。
而静岸的软弱让她对待恶人同样不忍苛待,而莫言眼里不揉沙子,疾恶如仇,她可以帮静岸鉴明忠奸,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奖罚分明,公正对人!
三、莫言生性直率、不愿被礼教束缚!莫言性格豪爽,直来直去,在静白手下时,也经常与她起冲突,根本不怕得罪人,但这样的性子,也让她无法与他人相融,所以她的性格不适合成为一个领导者,她不会为了平衡各种关系而委屈求全,更不会为了香火、权利而卑躬屈膝,所以让她监寺,可以将静岸不忍说的话,她来说;为难的事,她来做,而静岸也可以以住持的身份管束莫言,让她火爆脾气得以收敛。所以二人相辅相成,甄嬛安排得恰到好处!
甄嬛离开甘露寺时,为什么不杀了静白撤了静岸,让莫言当住持?
甄嬛离开甘露寺时,为什么不杀了静白撤了静安,让莫言当住持?
甄嬛是一个精明人,她不会做这样的蠢事。如果她离开甘露寺的时候,杀了静白撤了静安,就给静白那帮人留下了口舌,人家就会说她打击报复杀人灭口,那时候她就百口莫辩,在皇帝和皇后等人面前永远也抬不起头来。
甄嬛不是一个直来直去地杀人的人,她是一个善于杀人诛心的人。她一定要在能够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杀人,在别人手无缚鸡之力的时候,在别人永远再无翻身机会的时候,她才会出手,然后,毫无悬念地、永无后患地、痛痛快快地置人于死地。
最好,在杀人的时候她还能得到些好处。比如在杀曹贵人的时候,她得到了人家的女儿,把她过继给了和她关系较好的端妃。
在《甄嬛传》里,华妃死得最为惨烈,就是因为甄嬛在她死之前,把皇帝利用她、不爱她的真相告诉了她,让她的心一瓣一瓣地碎裂,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安陵容死前,甄嬛又去了。她得去看看安陵容的笑话,她得让她死得瞑目,她得找准机会发泄自己心头的不满,否则就永远也没有机会了。
在甄嬛看来,从和安陵容初次见面,她就帮了她,她就是她的恩人,就是她的再生父母,她怎么能不心甘情愿地为她所用呢?她怎么能和皇后站在一队呢?
皇后宜修死的时候,甄嬛又去了。
她要在宜修面前最后一次展示自己的聪明才华,她要嘲笑宜修的惨败,以一个胜者的姿态,去嘲笑她手下败将失败的落寞。
皇帝死的时候,甄嬛表现得最绝情。
她肆无忌惮地在他的面前发泄自己的情绪,愤怒地道出她所有的委屈和不满;然后告诉皇帝,她的双胞胎是果郡王的,静和公主是温太医的,她来的时候看见孙贵人正和一个男人……把老皇帝气得吐血。
然后她又告诉皇帝,回宫后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分钟都让她感到无比恶心。
甄嬛知道,如果皇帝不是濒临死亡,如果皇帝身体健康,皇帝就会说:“明知道恶心还要和我在一起,你太让人恶心了。”但是此时,皇帝就是一个气息奄奄的糟老头儿,他既没力气喊人,也没力气打她,只能任凭甄嬛羞辱。
甄嬛就是一个喜欢落井下石的人,只有对方在井里的时候,她才敢肆无忌惮地往里扔石头,她也一定会往里扔石头。
无论是曹琴默还是华妃,无论是安陵容还是宜修皇后,甚至那个她曾经依赖过、利用过的皇上,在他们死前都遭受到了甄嬛的诛心。
其实,众所周知,在这几个人死之前,如果甄嬛不去,他们仍然会死。但是,甄嬛一定要去送他们一程,不肯放过任何一个诛他们心的机会。
了解了甄嬛的性格与为人,读者朋友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甄嬛从甘露寺离开的时候没有处死静白。因为,静白还没有陷入濒临死亡气息奄奄的困境,因为当时静白还有反抗的力量。
甄嬛是《甄嬛传》里最黑、最毒、最妖魔的女人。
甄嬛其实没必要杀人,正像她没必要进宫一样。
她不杀那些有罪的人,那些有罪的人也会死,她完全没必要将自己的双手沾满鲜血。
温实初就是天下最好的男儿,有才有貌有情有义,如果甄嬛不进宫,她就会衣食无忧,一生安稳。她不会被皇帝羞辱,也不会遭宜修华妃算计,更也不必去凌云峰过那种苦日子。
这都是性格使然,精明的人蠢起来谁都拦不住。
《甄嬛传》的写作手法就像《水浒传》,也像《红楼梦》,里面的人物不是黑和白的对立关系,而是黑和更黑的比较关系;并且,最奇妙的是,那个看起来很白的一方实际上才是最黑的。
甄嬛之虚伪,之奸诈,既像宋江也像贾宝玉。
《蜗居》:你能读懂这两位“鬼妈妈”的常用手段吗
宋思明设计了三道测试题,郭家人给出的每个答案都让他特别满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