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里向公馆的交易如果一切正常的话,耿叔夫妇理应从中获得多少收益?

《安家》中耿叔一家三代替向家看了71年的房子,不仅没有工资还要自掏腰包进行房屋的修缮。另外耿叔还拥有向公馆内两间房屋的产权,如果向公馆的交易一切正常的话,耿叔夫妇最终能够从这笔交易中获得多少收益?
先说结论:一千万以内,大概率不如电视剧里面收益。

列举一下耿家对于向公馆的收益组成:

第一部分、一楼两间耳房跟一间小厨房,共计60平米不到,这部分是向玉荣在解放前赠予耿长青的,但没有补充产权登记;

第二部分、向公馆修缮费用,这部分电视剧没有给出最终数字,但从耿长青三代的经济状况来说,这个数字不会太高,因为是他们独力承担,没有其他补助,平均每月应该是1000以内(按当下物价);

第三部分、耿家三代的管家工资,这部分纯粹就是情怀钱,也是电视剧里面反复强调的,既没有契约,也没有一个市场标准可以参照,只能向家人凭着良心给。

其实电视剧里面是想当然的略过了很多法律问题,直接把结局向利于耿叔一家走的,现实中并不会这么顺利。

首先那份赠予书,那是民国时候写的,根据新中国的法律,不动产赠予如果不登记则不生效。也就是说即使耿叔找到了两份赠予书可以印证,那也只能说明向玉荣有赠予的真实想法,但这个效力是待定的,还需要补充登记才行。而当时向文森已经办好了房产证,并且完成了过户,耿叔光凭这两张民国的赠予书,现实中很难主张产权。因为向公馆是一个整体产权,包含楼房跟花园,不可能再去给每一间房设置一个产权,耿叔这两张赠予书不可能单独给他出具一份房产证(向公馆楼下两间耳房跟厨房),他更有可能得到一部分补偿金,而这部分补偿金也不一定按照成交价,30万一平米去计算,更有可能是双方协商。这个金额估计不会超过一千万,甚至向家强势一点,还可以压缩的更低。

而修缮费用也是一样,耿运来描述的很多费用,都是没有票据支持的,比如一个月收入几十元省吃俭用,以及保护公关险些被打断腿等,这些张口就来的鸡汤段子,在现实中是得不到法院主张的。最后只能凭借你手上现有的单据,或者公馆的现状进行估值,每月的支出估计不会超过1000元,70年下来满打满算再加点情怀,85~90万了不起了。

而管家工资这部分,也是一个只能酌情处理的事情。首先这里就不涉及契约精神,因为耿运来一直就没有拿出过双方的雇佣契约来,从民国时候就没有订立雇佣契约,更加无从估价,所以这个延续三代的管理,纯粹是一厢情愿的,而且更多的原因是自己有两间房的产权,所以一直住在里面不离开,避免利益流失而已。而向文森跟耿运来对于公馆产权意见分歧极大,所以在这部分费用上肯定不会往高了去给,最后法院只能取一个中间值,最终不会超过100万,这里面还包括耿长青到耿运来三代人,耿运来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得到祖父和父亲的佣金,还要其他继承人都认可才行。

所以最后耿家得到九亭180平的精装置换房,这已经是现实中最好的结局了,应该感到庆幸才是,假如真的咬死口要更高,估计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可能性更大。

《安家》里向公馆的交易如果一切正常的话,耿叔夫妇理应从中获得多少收益?

其实剧里向文森说了,这样的老洋房单价是每平方30万人民币,那按照这个计算,至少应该1000万以上吧。

首先,可以确认这房子单价每平方米绝不会低于人民币30万。

因为这几集看下来,总体感觉向文森是一个很爱财的人,估计在欧洲也是混得不咋滴。

所以在他刚刚回国,看到自己家的老宅子那么大以后,立刻眉开眼笑,还要求拍照片,当然说是给自己的亲戚分享,看看自己的曾经的故居,但是不是以此为由拍照取证也未可知。

然后他立马回身问徐姑姑,“我在网上搜了一下,这种有历史价值的老洋房现在应该是30万人民币一平米了吧。”足可见是做了充分的调查。而徐姑姑也是点头认可了,说明这个的确是业内统一的均价。

那按照这个平均价格,以及向文森的贪财性格,以及林茂根之前夸下“不管多少钱都要”的海口来看,成交价格只会比这个价格高,不会比此更低。

其次,可以确认老耿夫妇获赠的房屋面积不会低于30平方米。

在房似锦第一次到向公馆时,耿运来就给她看了获赠的房间,一共是两个房间加一个厨房。老房子的房间一般都比较大,而从镜头上来看,一个房间的面积应该不少于十几个平方,再加上一个厨房也差不多是10平方,那总体不会少于30多个个平方。按照30万单价算的话,总价应该不会少于1000万人民币。

这还不包括花园这种现在算是公用面积的部分,如果耿运来夫妇坚持自己也是产权人,花园也照面积比例分的话,则可以拿到更多。

最后,是耿运来爷孙三代人的房屋管理费。看守老洋房,不仅要耗费时间,耗费心血,也有很大的经济压力。耿运来爷孙三代几乎是耗尽了自己的人生才完好地守下了这栋房子,就像耿运来的妻子所说,他们为了防守形形色色想霸占房子的人,几乎把命都搭上了,每个月的工资也几乎都用在房屋的维修上。

这样的守护,又应该给多少钱呢?

最可笑的是向家后人代表向文森不但没有支付这些守护费,还拒绝承认之前祖辈的赠予。这样厚颜的不肖子孙,估计向老爷子还在世要家法伺候了吧?

《安家》里向公馆的交易如果一切正常的话,耿叔夫妇理应从中获得多少收益?

耿家三代人整整71年对向公馆的坚守和看顾,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

可是如果非要用“货币”对他们进行补偿的话,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房屋

向公馆——按照房似锦、徐姑姑他们之前的估算是30万/㎡,而耿家受赠的两间小屋目测面积在50㎡左右,那么这两间屋子折合成市价大约是1500万。

即便按照房似锦所言,耿家需要补地价(金额约为房价的10%)也就是150万,再扣除一些房屋必要的税费、杂费等(约和50万),那么耿叔一家光房屋买卖起码可以入账1300万!

2.工资待遇

向家上下,一走就是整整71年,而耿家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守护、看护向公馆71年——向公馆房屋要是最终买卖完成,也就意味着耿叔老两口“使命”完成,可以功成身退了——那么耿家三代71年的合理薪酬是不是也应该算一下。不算多的,平均一年3万薪水不多吧?那么71×3=213(万)这笔钱只低不高。

3.房屋修缮费用

剧中也交代了,向家一走七十多年,向公馆难免老化、失修,是耿家人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收入来对它们进行维修、修缮——这么大面积的向公馆,想必每次修缮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几十年的修修补补,耿家三代人的持之以恒,修缮费用粗略合计100万左右。

所以,如果向公馆房屋交易一切顺利的话,耿叔一家大概可以得到:1300+200+100=1600万左右的实际收入!

《安家》里向公馆的交易如果一切正常的话,耿叔夫妇理应从中获得多少收益?

《安家》这几天的剧情真是看得气人啊!房似锦和徐文昌为了向公馆的顺利成交忙前忙后,结果林茂根竟然背着他们跟向文森私下交易,导致房似锦他们的中介费打了水漂;不仅如此,向家后人向文森还拒不承认耿叔的房屋赠与书是真的,结果房子是卖出去了,耿叔夫妇却一分钱都没拿到,实在是让人心寒。

好在经过徐文昌的不懈努力,最终在房屋赠与书担保人的亲戚那里找到了另一份赠与书,这一发现证实了向家当年赠与耿家房产是确有其事,从而也证明了耿叔的确是向公馆内两间房屋的产权所有者。因此,向公馆之前的交易不能算数,得做了房屋析权后才能重新交易。

那么,在向公馆产权明确的前提条件下,在向公馆的这笔交易过程中,耿叔一家正常应当获得多少收益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量:

房屋销售所得

房似锦第一次去向公馆了解情况时,曾进到耿叔夫妇两人居住的小房子里参观过。耿叔介绍说向家当年赠给了他们耿家两间房外加半间小厨房,从画面中可以看到,两间房和厨房的面积都不大,总面积加到一起估计在50平米左右。按照上海老洋房30万/平的价格来算的话,耿叔的这套房子价值应该在1500万左右。

房似锦说过向公馆需要补地价,补地价的费用大概是房屋总价值的十分之一也就是150万左右,所以耿叔的这套房子卖出后实际到手应该在1350万左右。

房屋修缮补偿

耿叔一家三代帮忙向家看房子看了71年,在这70多年的过程中,向公馆的修缮和维护费用一直是耿家出钱的,向家没有出过一分钱,经过这么多年向公馆依然能保持的这么好,耿家人功不可没。

向公馆的修缮费相当于是耿家帮忙垫付的,因此这笔修缮费也应该付给耿叔。不过耿叔一家三代帮忙看了71年的房子,房子一共有1200平方米,这么大的房子这些年间各种大大小小的维护和修缮肯定是不计其数了,想要统计耿家在向公馆上一共花费的修缮费用估计也很难统计清楚。

目前剧情并没有交代耿家在向公馆的修缮上一共花费了多少钱,我觉得这么多年的费用再加上利息,至少应该也不会低于100万吧,当然这笔费用纯属我个人的猜测。

耿家看房的工资

向文森见到耿叔后不久就明确提出要付给他们家这些年看房的工资和利息,但是按照耿叔的意思,他好像并不打算要工资,只是希望向家能把房屋修缮费结给他们就行了。另外耿叔在介绍房屋历史的时候也说过,当年向家要移民,托耿家帮忙照看房子,代价就是将两间房屋和半间厨房赠与对方,这赠送的房子其实就相当于看房的工资了。按照耿叔一家善良忠厚的性格,给他们工资他们应该也会拒绝的。

所以综上所述,耿叔一家应该可以从向公馆的交易中获得大约1500万的收益,不过这只是个大概,具体还得看向公馆的最终成交价以及耿家房屋的实际面积和最终确定的修缮费用是多少,不过我觉得应该是只会多不会少了,大家怎么认为呢?

《安家》里向公馆的交易如果一切正常的话,耿叔夫妇理应从中获得多少收益?

在《安家》中,耿家三代人守在向公馆,看了七十一年的房子,这样的付出,这种忠诚,其实不是单纯可以用钱来衡量的。这是一种遵守承诺的表现。

如果非要用买卖老洋房获得的收益来衡量,那么我认为,耿叔应该获得以下几大部分收益。

被赠与小房的卖房款,大约1300万。

从耿叔居住的向公馆小房的情况来看,目测应该不少于50平米,按照向公馆的买卖情况每平方米30万,大约可以有1500万的水平。

当然,抛除税务、手续费、维修等杂费,保底应该不低于1300万,这是耿叔能够获得的最大头的收入。

七十一年的辛劳费用,就算每年2万,最起码也有150万。

要知道就算是以前的管家,也是有月例银子的。所以,本次买卖老洋房以后,耿叔应该得到这七十一年的看房酬劳,就按最保守的情况来算,一年2万,也可以得到将近150万。

看房过程中,耿叔贴补的钱,也需要折算获取。保守也有50万。

耿叔对于向公馆的热爱真是没的说,剧中就提到,耿叔在看房维修时,很多时候都拿自己的工资贴补进去,那么,肯定需要折算给耿叔这部分钱的。

总体来说,三部分加起来,也有1500万,当然,林茂根委托房似锦徐姑姑等人在这些钱上进行协商,老实的耿叔八成会让步,不过,即使如此,最终的钱,我估计也不会太少,毕竟基数大。

关于向公馆的事情,终究告一段落了,还是大圆满结局,皆大欢喜,挺好。

《安家》里向公馆的交易如果一切正常的话,耿叔夫妇理应从中获得多少收益?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爷爷当年为了保住这房子,差点让造反派打断了腰!”这是耿叔对向文森说的话,本以为71年的忠守能换来相应的回报,可谁料向文森竟不认祖辈们给耿叔的赠予书,甚至撇下中介,私下和林茂根交易,最后连夜拍拍屁股走人,人性的丑陋暴露得一览无遗。

好在徐文昌帮他们找到了中证人保留的那份赠予书,才将耿叔一家讨回公道,不然可能真就留宿街头了,那么如果这个房正常交易能得到多少钱呢?

1、向公馆是30W一平,目测楼下那两间小房50-60平,姑且按50平算,那也有1500万,补地价(金额约为房价的10%),约150W,那么拿到手应该是1350W。

2、房屋维修费:东西都是进口,有些破损维修起来应该不便宜,71年,再加上向家口中的利息,算50W不多吧。

3、工资:综合下来算3000一个月不多吧,71X12X3000=255W(送了房子,这个工资就免了)

所以总计约1400W左右,而九亭的房子180平,加上豪华装修和进口家具和用料,亏倒是没亏,再转手卖出去,也能卖出一千多万的价钱来。

而同样是报恩,龚家却险些被太表姑讹5000万,耿叔家三代人的付出,也险些付之东流,让我深思,耿叔老两口被林茂根当猴耍,作为观众的我,三观被震得剧碎,究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还是“人善被人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