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中庄墨韩为什么要把文坛衣钵传给范闲?范闲又为什么原谅?

电视剧《庆余年》,庄墨韩曾经在宴会上诬陷范闲抄袭,在齐国见面后,庄墨韩把文坛衣钵传给了范闲。

庄墨韩这种人,其实严格说算不得什么文学家,他更像是一个艺术家,追求文字美学的艺术家。

自古以来文学家大多跟郑智有关联的,唐宋八大家也好,明清那些小说大家也罢,最爱在作品里面暗讽时政,宣泄自己内心的愤懑。而且这种带有深刻思想跟内涵的作品更容易流传下来,范闲背诵的大部分诗句,其实在当年都是要掉脑袋的,但正因为这些敢于抒发内心真实情感的文人,中华的文脉才能源远流长。

(李后主当年就因为这首《虞美人》,被宋太宗灌了农药。)

而那种纯粹是风花雪月的诗词,乾隆写的比较多,但无病呻吟加文学底子不够,而且毫无思想内涵,所以乾隆爷的一万多首诗基本没人搭理。

千古文人侠客梦,如果没有点上层理想跟远大抱负的文人,是很难被后世传颂的。纯粹就为了风花雪月,这样的文人一般活在红楼梦贾府里面,在一个封闭的大观园里面顾影自怜,没事藏花埋小金鱼,性子一上来就咳几口血,由里到外的玛丽苏。但那也只是红楼梦的角色而已,曹雪芹本身却是有愤懑之情,以及对权力的诉求。

所以庄墨韩幻想的那种纯粹文人,很难有生存空间,就连他本人能够邂逅范闲,也是因为两国郑智交流,他自己本身就不纯粹,如何要求范闲做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呢。

庄墨韩后来觉得自己顿悟了,只是因为听到范闲用复读机的方式浪诵了几百首诗句,这些诗句极为优雅,但所说所指他通通的不明白,但是他听得很快活,觉得自己人生的文学理想得以施展,此生无憾也。

但这或许就是一种错觉,就像范闲复读的那些诗句根本没有任何文学底蕴为基础,一点没有打动人的可能性。而他们感受到的震撼,只是跨越时空的一种隔阂罢了。

文坛传承这种游戏,庄墨韩并没有资格去做决定,范闲也不可能昧着良心接这个火把,他就是一台复读机而已,懂什么文学呢。

庄墨韩其实有点装,但范诗神是真的神,主角光环太重,简直超神。

《庆余年》中庄墨韩为什么要把文坛衣钵传给范闲?范闲又为什么原谅?

人之相惜惜于品,人之相敬敬于德,人之相交交于情,人之相拥拥于礼,人之相信信于诚。《庆余年》中庄墨韩把文坛衣钵传给范闲的原因,可用“相惜”、“相敬”、“相交”、“相拥”、“相信”这10个字概括。

相惜

《庆余年》在监察院造反时就已经铺垫出庄墨韩这个人物,是当时两国文坛的圣人,即便是齐国人,在庆国依然受到追捧,粉丝众多。范闲这位现代穿越人士,自身就是个有才华的人,凭借前世良好的文学积累(古典名著和诗词没少读)和超强大脑,先靠背诵默写出的《红楼梦》,令庆国和齐国宫廷内外的粉丝们,神魂颠倒,分分秒秒求更新。虽然在一些场合范闲也说过那是曹公所作,可谁信呢!接着又拿着现代的唐诗三百首,在庆国分分钟钟成为了人人敬仰的诗神,在这里只要是读过范闲作的诗句,都会被范闲的才华所吸引,就连北齐文坛大家庄墨韩也不例外。

庄墨韩从在大殿上见识到范闲的才华后便深深的被他的诗句所吸引,庄墨韩的内心非常佩服范闲,他更是一个惜才的人,一生为文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庄墨韩污蔑范闲是亲情所隙,这是换回自己亲弟弟肖恩的筹码。面对污蔑失败,弄得自己也身败名裂,可庄墨韩却不以为意,他更看重的是骨肉亲情。庄墨韩是惜才,范闲是惜品。

相敬

庄墨韩非常佩服范闲,被长公主利用,昧着良心的跟范闲作对,那次之后庄墨韩便回到了北齐。而且自从那次见识到范闲的才华后 ,庄墨韩一直都在研究范闲的诗句,但却无法理解出诗句的意思,因此特别苦恼。虽然之前帮助长公主对付范闲,但那并不是他的本意,因此范闲还是很敬重庄墨韩,而且还跟他解释自己诗句的意思。在范闲看来庄墨韩才是货真价实的拥有德行的圣人,人家写出来的才是原创!反之,庄墨韩也这样认为,可谓“敬之为道也”。

相交

圣人庄墨韩和“诗神”范闲虽只见过两次面,但通过范闲的诗集庄墨韩会有种“神交已久”的感觉,对于诗词的注释行为,可以说是前辈与晚辈之间动人的奖掖。他们不因两国政见分歧而决裂,不因之前诬陷之事而反目,不因年龄差异而攻讦。

相拥

一直以来庄墨韩都觉得自己有愧于范闲,直到后来范闲前往北齐,再次跟庄墨韩相见,庄墨韩对范闲真诚地说出了歉意。范闲根本没想到,这竟然是见庄墨韩的最后一晚,庄墨韩去世之前对范闲说:“我不委屈自己,也不欺骗自己,范大人,我希望你也能如此,要活的快活,快快活活”!范闲当场泪崩“我不该这么对你”。庄墨韩“央求”范闲不要做一个杀人放火的“浊物”,要品质高洁,快乐生活!要不齿于当杀人越货的一类人才是。不然的话吗,就是“毁了”这些好诗句。不计前嫌是最好的相拥!

相信

虽然范闲也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个“欺世盗名”之辈。但谁让粉丝们就相信他是“诗神”呢?他的经历让他自己都相信了,何况外人!

范闲前往北齐是用肖恩换回言冰云,就在范闲任务顺利完成即将离开北齐时,受肖恩临终的嘱托,去见了庄墨韩,庄墨韩见到范闲十分的高兴,表达了自己对范闲的赏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是在研究范闲留下的诗句。庄墨韩突然去世了,而且在死前还给范闲留了一箱礼物,那一箱都是庄墨韩毕生收藏的书籍,范闲是庄墨韩唯一佩服的人,因此他将自己最珍视的东西都给了范闲。他相信范闲一定能把学问发扬光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就是相信的力量。

《庆余年》中庄墨韩为什么要把文坛衣钵传给范闲?范闲又为什么原谅?

其实,在电视剧中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海棠朵朵说的“文道传承,唯心而已”。

额,不明白,那说的再直白一点 那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样够直白了吧?

说到底,庄墨韩到底还是个文人,重性情,一辈子都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而已。

当然,有的人会认为在诗会上面,庄墨韩一心的想着要致范闲于身败名裂之地,怎么就这样的缓和了关系?

这个还是要从范闲和庄墨韩的相聚说起。范闲受肖恩的临终嘱托,来给庄墨韩传个话。正是这次相聚才有了后面的故事。自从范闲在诗会上用自己的“记忆”读出了几百首的好诗之后,庄墨韩已然是心服了。或许是碍于情面才没有在当场跟范闲认个错。

范闲也是年轻气盛,嘴下不留情,当时就指责庄墨韩人品有问题,做不得文坛大家。而之后,庄墨韩潜心的注释范闲“背”的诗,才更清楚地明白了自己和范闲之间的差异。

所以,才有了庄墨韩当面给范闲赔罪一事的发生。能够舍下面皮和身段,面向自己不如的人赔罪,这不亏。

既然范闲恩能够写得出如此多的(你也可以说是背得出)精彩诗句,在庄墨韩的心里面,早已经认定了范闲的才华要高过自己不知道多少番位。

既然自己已经垂垂老矣,再扛着文坛巨擘的名声已经是窃取了。这对于一向自负的庄墨韩来说是不能忍受的。

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庄墨韩会将衣钵传给了范闲。

对于范闲写的诗歌,庄墨韩是羡慕的五体投地。所以,这注释又格外的认真。

另外,庄墨韩还是“央求”范闲不要做一个杀人放火的“浊物”,要品质高洁,要不齿于当杀人越货的一类人才是

不然的话吗,就是“毁了”这些好诗句。

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庄墨韩一生还是比较理想主义的,清高是文人的本性。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这是庄墨韩在精神领域的追求。追求高尚,也可以解释的通一点儿。

可笑而且可悲的是,范闲也不过是一个欺世盗名之辈

没有一句诗歌是范闲自己写就,不知道庄墨韩泉下有知会不会急的自己掀棺材板呢?

《庆余年》中庄墨韩为什么要把文坛衣钵传给范闲?范闲又为什么原谅?

庄墨韩将文坛衣钵传给范闲是顺理成章的,其中唯一的阻碍,就是庄墨韩曾经在祈年殿上有意诬陷范闲,意图毁掉范闲的名声。

庄墨韩之所以针对范闲,完全是为了肖恩,并不是与范闲存在仇怨。

在祈年殿夜宴之前,庄墨韩并不认识范闲,双方也没有什么交集。至多庄墨韩听说过范闲此人,以及他曾经在诗会上写的那首诗。

庄墨韩作为肖恩的兄长,不愿意看着自家弟弟在庆国的牢狱中受苦,希望他可以回到北齐,这才与长公主达成交易。

出于亲情,差点毁了范闲的名声,这让庄墨韩事后非常后悔。

庄墨韩心胸开阔,有爱才之心,热爱自己的事业。

这件事之后,庄墨韩不仅没有最终救出弟弟,而且让自己的名声蒙尘,若是心胸狭窄之人,必然会恨上范闲,但是庄墨韩并没有。

他是真心爱才之人。虽然输了这场争斗,却发现了这个人才,虽然自己的声誉受损,却发现自己的事业后继有人,所以,庄墨韩不仅不恨,而且很兴奋。

庄墨韩之所以能成为文坛大家,是因为在自己的事业上倾注了毕生心血。在风烛残年的时候,能发现一名天赋卓绝的后生晚辈,让自己奋斗一辈子的成果得到传承,他如何不喜呢。

既然庄墨韩能将一生奉献给热爱的文坛,又怎么会真的与范闲结下仇怨。既然没有仇怨,为何不会把文坛衣钵传给这个连自己都真心欣赏的少年呢。

范闲为何会原谅庄墨韩?

范闲并不是一个喜欢计较的人。

庄墨韩作为文坛大家,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已然非常难得,何况,庄墨韩是真心欣赏范闲,亲自为范闲的诗集作注,还不耻下问,请教了范闲一些典故。

文坛大家能做到这个地步,能如此低姿态的承认错误,范闲还有什么不能原谅的呢。

范闲能将那么多首诗背的滚瓜烂熟,能默写《红楼梦》,就足以说明他也是个热爱文学的人,他非常敬重文学先贤们。

而在庄墨韩的身上,他也发现了文学先贤们的影子。庄墨韩同样是他尊敬的人。

当范闲发现,出卖言冰云,毁自己的名声都是长公主的手笔,他已然做出了报复;当范闲发现长公主的计策不过是庆帝所有计划中的一环时,他的内心是五味杂陈的。

当范闲发现,庄墨韩不过是被人利用,不过是为了血脉亲情,而非人品有问题,更不是专门针对自己,相信他早已释然。

《庆余年》中庄墨韩为什么要把文坛衣钵传给范闲?范闲又为什么原谅?

根本原因在于庄墨韩与范闲之间并无对立而无法调和的冲突,他受长公主指使构陷范闲只是为了救自己的弟弟肖恩。

庄墨韩也是一个可怜人,笔耕不缀做学问一辈子,门生满天下,到头来却因亲情的羁绊被长公主胁迫,最后在范闲那里碰到了钉子,导致名声毁于一旦,令人无限唏嘘。

斗诗的那晚,范闲将历代的千古名篇背诵出来来。在这个没人知道李白和杜甫的时代,小范大人可谓是一鸣惊人,直接奠定了自己诗神的地位,连庄墨韩自己也是颇为认同。

而范闲自己是清楚的,自己的这些东西是借来的,说的不好听一些是偷来的,自己的文学水平是万万达不到这样的高度的。

所以在他背完诗的时候和庄墨韩说:“著经释文,我不如你;背诗,你不如我。做文学大家,我不行;做人,你不行。”

由此可见在范闲的心中也是认同庄墨韩在文坛的崇高地位的。

而在后来范闲无意间看到了长公主与庄墨韩之间的对话,知道庄墨韩也有自己的苦衷,在心中已然不计较庄墨韩了。

再后来范闲出使齐国,再次见到庄墨韩,二人的深夜谈话更是让范闲对这位老先生从最初的看不起到最后的敬佩。如庄墨韩这般洒脱率性的文人实在是不多了,也许,这便是真正的读书人的风骨。

范闲看到庄墨韩在为自己背的诗做注,那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更是让范闲感到了惭愧和不敢当,心中早已是觉得有些惶恐,如此文学大家依然这样的真性情,自己哪还谈得上原不原谅呢?心中早已经就没有了任何想法,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如果是自己的亲人成为了把柄被人胁迫,自己恐怕也是只能被牵着鼻子走。

庄墨韩认可范闲的才华,而范闲又年轻,所以在他的心中已然将其当做了自己的接班人。而二人在深夜谈话后自己也与范闲道歉,可谓是了却了自己一生的遗憾。

这个时代终究是年轻人的,而自己也快将范闲的诗注完,自己的弟弟肖恩也已去世,世上再无一丝牵挂,再无一丝遗憾!

所以在第二天范闲回国的时候庄墨韩便将一生的藏书送给了范闲,也等于是把天下文学的传承给予了范闲,范闲深知这份担子的沉重,但是亦不会退缩,因为,这是一个慈祥的老人毕生的心血和理想!

庄生晓梦墨飘香,大河悠悠笛声寒~

庄墨韩!

我是萌之帆,热爱问题的小青年。

《庆余年》中庄墨韩为什么要把文坛衣钵传给范闲?范闲又为什么原谅?

试问一下,一个以风骨立世的文坛大家,只为了救出自己的兄弟而去污蔑一个年轻人,更是被一个年轻人当面反驳,而后急火攻心,这样的文坛老人有错吗?而一个年轻人,在别人污蔑自己抄袭的时候,更是直接皇宫大殿之上斗酒成诗数百篇,这样的年轻人难道不应该继承文坛大家的衣钵吗?

其实庄墨韩和范闲的恩怨,一是受了别人的挑唆,二是俩人之间存在着认知不同的误会,俩人之间并非真的有着什么深仇大恨。

庄墨韩一开始诬陷范闲,那是因为长公主以庄墨韩的亲弟弟肖恩的生死为理由要挟庄墨韩,只要庄墨韩以一个文坛大家的身份出发,然后去诬陷范闲的诗是抄袭的,那么长公主就会告诉庄墨韩南庆在北齐的暗探到底是谁,然后庄墨韩在以南庆的暗探来交换自己的亲弟弟肖恩,而虽然肖恩和庄墨韩之间表面上看起来真的没有什么联系,但是血是浓于水的,肖恩虽被人称为和陈萍萍齐名的大魔头,在他的手下死了多少的亡魂,但是谁又知道肖恩曾经为了自己的亲哥哥除去了多少的绊脚石,而谁又知道,身为北齐的文坛大家为了自己的亲弟弟肖恩又付出了多少,俩个人虽然一直对外是不认识,但是俩人一直心照不宣的默默为对方付出着,而最后肖恩更是将自己苦苦守了二十年的秘密告诉了范闲,而范闲又从肖恩的故事里边知道了自己真实的身世,而跟肖恩没有任何仇怨的范闲也算是必须承肖恩的一个人情了,所以当肖恩最后说出来让范闲去见见庄墨韩的时候,范闲没有拒绝。

而范闲这么一个带着记忆穿越的年轻人,本来就不是古代人的思想,之所以庄墨韩敢于诬陷范闲,还是因为庄墨韩根本就不知道范闲到底是什么水平?所以范闲对于庄墨韩这种诬陷,可能真的是没怎么看重,因为庄墨韩不止没有成功,反倒是帮助了范闲一举成就诗仙之名,而这位庄墨韩庄大家反倒是没打着狐狸,反而弄了自己一身骚,而当范闲知道了这个事情的真正的幕后黑手以后,范闲几乎是真的没把重心放在庄墨韩的身上,而后庄墨韩更是真心的放下身价给范闲道歉,这让范闲也是直接原谅了这位老人,所以接下来的故事就有意思了,庄墨韩看重范闲的人品,也看中范闲的才气,而虽然范闲原谅了自己,庄墨韩还是觉得对不住范闲,所以这位庄大家选择了范闲最为自己的继承人,用自己最后的余热来助范闲在进一步,也算是还了自己诬陷范闲的情谊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