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国外票房真实现状如何?目前海外输出最成功的中国电影是什么?
《哪吒》在北美首周票房150万美元,66家影院上映,单馆开出15000多美元,是两年来成绩最好的国产电影。
跟哪吒相比,内地影史票房总冠军的《战狼2》在北美53家影院上映,首周末的票房只有22万美元,单馆成绩仅为4100多美元,《战狼2》的北美最终票房为272万美元。目前排在内地影史票房第五的《红海行动》于2018年2月底登陆北美市场,首周末在45家影院开画,周末票房约44万美元,单馆成绩9700美元,北美最终票房为154万美元。所以从开画票房和单馆爆场的数据对比,哪吒在北美的最终票房超过《战狼2》和《红海行动》压力不大。
但哪吒单馆票房爆满,荧幕数却只降不升,由此引发不少国内哪吒粉丝不满,认为这是北美市场对国产优秀电影的打压。当然从各方反馈的信息来看,不排除有这方面的原因,但究其根本,文化差异还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哪吒这类古典神话作品,过度依赖于东亚文化圈,对于华人以外的受众缺少对应的文化输出,所以即便是首周末场场爆满,对于院线方来说,也只是华人观众在透支热情而已,这并不是加大院线投放的理由。IMDB的评分人数至今没能过千就是证明,可见非华人观众对哪吒的兴趣点几近于零。
如果仅仅用单馆票房来评价电影,2016年周星驰执导的《美人鱼》在北美35家影院上映,单馆成绩高达28000多美元,超过哪吒近一倍之多,但《美人鱼》的北美票房只有320余万美元。而且《美人鱼》还有周星驰的《功夫》作为口碑铺垫,在北美观众预期相当高,但最终也是登顶当时的国产票房榜,北美遭遇滑铁卢。
再对比一下近几年在北美市场票房最高的国产电影《长城》,典型的高开低走一败涂地,以3300块银幕开画,是张艺谋本人和华语电影的双项纪录。但随着各路北美影评人的恶评上线,烂番茄指数一路暴跌,最终仅仅得到了3724万美元的票房。这算是张艺谋放弃自己风格,尝试拍“世界都能看的电影”,以此冲击奥斯卡的第二次失败,第一次是《金陵十三钗》。而这两部电影都属于里外不讨好,所以国师还是只能用《归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迄今为止,华语电影票房冠军《卧虎藏龙》以及亚军《英雄》,都是国内反响平平,国外好评如潮。卧虎藏龙属于典型的欧美式武侠画风,而《英雄》是张艺谋的首部商业片也是中国大片时代的开山之作,国内最终票房报收 3000万美元,而全球票房1.77亿美元,中国票房占比仅为16.9%。这部影片在美国的票房远超过了中国,达到5371万美元。而《英雄》的叙事方式不同于传统国产武侠片,跟黑泽明的《罗生门》类似,谎言与真相,加上华丽的武打画面,没有太多中华文化元素在里面,所以对于非华人观众来说更容易接受。
国产电影时至今日,仍然没能走出“华人文化圈”的困局,相反随着大陆电影市场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票仓,好莱坞以及宝莱坞等国外电影基地开始发起攻势,《速度和激情》系列、《复仇者联盟》系列、《摔跤吧爸爸》等都培养了自己的忠实粉丝群,并且口碑和票房双收。相比起来国内的知名导演以及国产大片却屡屡受挫,或许对于中国电影人来说,坚守阵地的同时,是时候思考也要反攻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国外票房真实现状如何?目前海外输出最成功的中国电影是什么?
随着9月初正式的开学,2019年暑期档正式结束,而这个暑期档最大的黑马,就是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它不但国内票房突破47亿,超越《流浪地球》跃上中国电影票房第二。
而且,《哪吒》上周已经在澳大利亚上映了,现在《哪吒》在澳大利亚上映传回国内的消息,都是些什么“首日引爆当地票房市场”什么“一举拿下澳大利亚同档期电影票房排名第二”。
《哪吒》登顶澳大利亚首周末票房冠军,突破近十年华语电影在澳大利亚的票房纪录等等。
这些从客观上讲都是事实,但如果你要问《哪吒》在澳大利亚具体票房是多少呢?
根据数据统计,由于《哪吒》市场表现不错,最终票房有望突破200万澳元。但约合人民币有多少呢,只有区区961万元。澳大利亚最后只有不到一千万人民币的票房,与国内47亿票房相比,不能说九牛一毛,但确实是不算什么。
有人表示澳大利亚差不多2500万人口,而且《哪吒》票房只有华人地区城市上映,票房这么高已经相当不错了。
答案是正是如此,即使3亿人口的北美,《哪吒》也只是在华人聚集的城市上映。别看有些媒体用的什么“哪吒北美口碑继续爆棚,票房不错”之类的标题。但实际上,《哪吒》8月29日登陆北美院线,根据外媒的报道,《哪吒》北美首周只有66家影院上映,周末三天票房是119万美元。
即使再稍稍扩大上映影院,但最多几百家影院,与北美几万院线是不能比较的。《哪吒》北美票房最终能达到1千万,已经和《流浪地球》属于破天荒的破纪录了。
有些早想看笑话的观众就会表示了,早就知道中国电影海外票房不高。不管《战狼2》《流浪地球》还是《哪吒》,都只是中国人一厢情愿意淫如何如何。那么,《哪吒》海外票房不高到底是为什么呢。首先就是文化隔阂的问题,这个有一定道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对外国人比较晦涩难懂。像《哪吒》将要在海外上映,网上关于某翻译都引起了争论,如我们中国人熟悉的“急急如律令”,翻译成英文成了“fast fast biu biu”。
中国文化难以翻译,翻译成英文丧失中国文化的特殊趣味。这确实都是事实,但凡能够流行全世界的影视作品,不同的类型,传播的范围,不同文明国家人民接受的程度,因为文化隔阂,确实存在明显的差异。
但《哪吒》海外票房不高和这些并没有什么关系,主要就是《哪吒》和《流浪地球》一样,在国内成功得非常的偶然,导演和公司事先都没有预料到自己电影会大爆特爆,成为国产电影市场的爆款。
这两部电影在国内不属于大投资,大资源和大人脉的重磅商业大片,这两部电影对于海外发行根本没有任何的准备。与当年和海外大公司合作的《卧虎藏龙》《英雄》再到《功夫》这些大片,可谓完全不同。这么一来,《哪吒》海外票房不高也就理所当然了。
那么,迄今为止对海外输出最成功的中国电影是什么?对海外文化软实力输出最成功的中国大片,如果单指商业大片,那么当然是华语商业大片巅峰时代,香港电影的辉煌时期了。
当时香港电影的电影工业最成熟,作为文化软实力传播最广,其中商业大片大概有四种类型,分别是功夫动作片,警匪枪战片,武侠奇幻片与喜剧片。香港商业大片在全世界传播最成功的,影响最大,最深最广首推动作片。
首先,香港动作巨星全世界范围都非常火爆,国际巨星就有李小龙和成龙,李连杰和甄子丹也是相当火爆。
其次,香港动作片幕后精英向全世界输出,像袁和平“美漂”时期指导的《黑客帝国》《霹雳娇娃》,元奎指导的《x战警1》和《玩命快递》等等。最后,当然是香港动作片的成功,动作片演员和精英向全世界输出,香港动作片风格深刻影响全世界的动作电影,直到今天很多好莱坞大片都是如此,像《王牌特工》《碟中谍6》,动作设计都有中国人。
香港动作片全世界范围的火爆,原因便是故事剧情的简单直接,动作设计风格精彩绝伦,展现出大量的荧幕奇观。外国观众对于故事非常容易理解,对于火爆动作肾上腺素飙升,接受不会有什么门槛。相比之下,同时代的香港警匪片和武侠片,难道成就会比动作片小?
答案是显然是否定的,香港警战片虽然也有吴宇森的成功“美漂”,武侠片有着美国大导演昆汀受到影响,拍出过《杀死比尔2》的致敬。
但,这两种类型对于全世界的影响,确实有些不如动作片了。原因就是警匪和武侠是深度根植于本土的。警匪片是香港本土文化的基因,武侠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外国人理解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
不过,后来中国武侠片成为了仅次于香港动作片,最成功输出给世界的中国影视类型之一。这个过程反倒不是香港电影做到的,而是香港电影衰落过后,两岸三地联合的商业大片。1997年的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再到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后面还有《十面埋伏》等等。
至于这些武侠片为何能传播到国外,进而到在国外获得趣高的票房,像《卧虎藏龙》还是迄今为止在海外票房最高的海外电影。前面已经说了,这几部电影有着海外大公司的发行宣传。
《哪吒》和《流浪地球》海外传播还不算成功,最主要就是爆发突然准备不足等原因。
《哪吒之魔童降世》国外票房真实现状如何?目前海外输出最成功的中国电影是什么?
目前国内向外输出最成功的一部电影应该是周星驰的《功夫》。这部电影在2004年的时候在国外上映就取得了一千七百多万美金的票房,这可比哪吒在国外上映一周只有几百万元票房强得多,而且星爷创下的成绩是十五年前的,那时候的物价和现在完全是两个概念。
这些年比《功夫》票房高的国产片多的是,甚至像成龙的《功夫瑜伽》在全球的票房都要比《功夫》要高,但是我们今天说“最成功的输出电影”,不应该单单比较票房成绩而已,更要看电影本身对于国外观众的影响,对于中国文化传播的贡献。从这一点上来看,国产片至今没有超越《功夫》的。
《功夫》当年在国外创造的成绩非常亮眼。美国《时代》杂志将它评为2005年度全球十佳影片之一,周星驰更是因此而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此外,该电影还入围了当年第63届美国电影全球奖外语片,其他国外获奖包括美国广播电影协会最佳外语片等奖项数不胜数。可以说,《功夫》再一次燃起了国外的功夫电影热潮。
星爷《功夫》在国外上映,电影里面的理念同样影响了很多人。《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片的导演就曾经说过,自己就是看了《功夫》之后受启发才做的这部动画片;昆汀因为这部电影更加崇拜周星驰,他直言自己是星爷的粉丝,星爷所有电影他都看过;好莱坞的制片人更是被他迷倒,拿着《青蜂侠》的剧本就来找他聊合作。如果不是后来剧本修改产生了分歧,说不定星爷真的到好莱坞去发展了。
这些年陆陆续续有很多国产片输出到国外去,但是不少片子的票房还没周星驰的《功夫》高,十几年过去了这些电影还打不过星爷,可见《功夫》在当年是多么了不起。一部优秀的电影对于文化输出的贡献是巨大的,这比我们花费巨资在国外打广告可有效多了,我们太需要这样的好电影了。
多读书多看报,就关注“查娱日爆”。《哪吒之魔童降世》国外票房真实现状如何?目前海外输出最成功的中国电影是什么?
第一娱记出品必属精品!
《哪吒之魔童降世》无疑是成功的,截止目前,国内票房已经达到了47.68亿。在国内票房一路高歌的同时,澳洲、英国、北美等地也已经上映,我们来看看海外两个最大市场澳洲和北美真实票房如何?
澳大利亚:票房也不会超过200万澳元。澳大利亚是《哪吒》在海外最早上映的地区,我记得首映当日,国内媒体猛吹,说《哪吒》“近10年华语电影开画票房最高”,“首日上座率超90%”,“多场售罄”等等,溢美之词接连不断。但是实际情况是,从8月22日至9月1日这近两周的票房累计也就仅有“95.7万美金”罢了。
即使截止本周五的累计票房已达165万澳元。尽管数量不高,但是则已经超过《流浪地球》收官的151万澳元,成为本年度票房最好的华语电影。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当初国内媒体的“吹嘘”,是否会有一种“不好意思”的感想呢?整个澳洲所有票房总和,还不如国内一天的票房营收。
北美:预计总票房在200万到300之间9月5日,《哪吒》的北美发行商WellGo在微博上对外展示了《哪吒》北美开映的影院数量,预计有超过百家,几乎涵盖了美国所有知名的大洲。但是在这之前,《哪吒》已经在美国刚过去的“劳工节”连休周末进行IMAX点映,从上周四到本周一共收入票房148.6万美元,表现还是算不错的,成为继《流浪地球》之后,本年度第二部票房破100万美元的华语电影。
这次北美发行公司预计在扩映之后,《哪吒》北美票房将轻松跨过200万美元,最终有望赶超《战狼2》的272万美元,但《流浪地球》破500万美元的成绩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
整体来讲,中国的电影在海外,仍然不值得一提,没有太大存在感。与美国片在国内受到热捧完全不一样,这样的现象,不得不令人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如果你还认为仅仅只是化差异,那估计我们想得太简单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国外票房真实现状如何?目前海外输出最成功的中国电影是什么?
我们先来说一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海外成绩,然后再对比一下最近几年国内票房比较高的电影。
世界票房统计网站“BOXOFFICEMOJO”上显示,哪吒澳洲上映的第四天,票房只有43.8万美金,这还是我们吹爆了澳洲战果的情况下得到的成绩。而北美上映5天之后,哪吒的票房是148.6万元美金。
可能只看这两组数字,我们会觉得太少了,毕竟哪吒的国内成绩在对比澳洲成绩的当天,已经是6.3亿美金。
但是我们看看国内电影的票房第一和第三:
《战狼2》的北美票房只有272万美元,《流浪地球》的北美票房则是587万美元。
再来看一个数字:
我国史上北美票房成绩最好的,是《卧虎藏龙》的1.28亿美元。
差了十倍不止。
但是这些数字差异体现的全是制作水平吗?不是,还有文化差异、院线放映等好多问题。
我们一直希望我们能有很多国产电影在海外拥有高票房,就像迪士尼系列、漫威系列在中国一样,因为我们将之定义为成功进行文化输出的标志。
但是显然,哪吒还不能担此重任。最大的原因大概是不能理解的文化差异。
比如,你让老外怎么翻译“日月同生,千灵重元,天地无量乾坤圈,急急如律令”?
我们听见这段话能够get其中的文化内涵,听见太乙真人的四川味儿能笑,老外能吗?
要是哪天国内上映了一部内容为桃太郎的日本电影,我们能看懂吗?不同样的道理。
但是你看《流浪地球》,尽管国外的科幻片制作比我们精良,但是票房还是稍微高那么一点。因为他们看得懂,也能理解,在这一点上他们和我们没什么区别。
但是哪吒不行。更何况迪士尼的动画比我们做的还好。
《卧虎藏龙》为什么能成功?因为“中国功夫”这四个字已经在国外代表了中国文化,他完成了早期的文化输出,任何一个老外提起中国都能说出“gongfu”,都能说出李小龙、成龙。
但是哪吒还是不行。
所以我们也别强求哪吒能拿到很高的海外成绩,真的没必要。
《哪吒之魔童降世》国外票房真实现状如何?目前海外输出最成功的中国电影是什么?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海外票房不容乐观,理由倒不是翻译问题文化背景问题,这些在一部好电影面前都不是太大问题。好电影都是相通的,易懂内涵深刻这些年印度韩国电影在中国票房不错口碑不错的也不少,可见文化背景没那么重要,有些即使不一样稍加说明还是理解得了,观影障碍没那么大。而哪吒闹海恰好是一部好电影。我认为票房不容乐观的理由:
宣传到位没?别人都不知道这是一部在中国那么火的片子,那怎么会有人去看?如果知道这是一部今年中国票房最高的片子,就是好奇心也会去看了。当然这涉及到购买海外版权方的安排,但是我方是不是有可以努力的地方?
楼中有位提到分级制度造成的保护,如果真是如所说,那才是最难的突破的,只能有百(十)来间影院点映,票房有限,影响力也有限。
是不是可以考虑和万达买下的美国院线合作一把?希望双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