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孩子愤怒时,出现打骂妈妈的现象,妈妈应该怎样做表示界限感?
孩子打妈妈应该马上制止,孩子小,只有三四岁,那么可以用教育的方法,比如哄一下他,抱一下他,孩子愤怒的情绪得到缓和,孩子大了,10岁以上再打妈妈了。
那就不能迁就他了,应该严厉管教制止他,形成习惯了,那就培养成一个逆子,让父母头痛甚至后悔。
我家有个亲戚,他的小孩子就是这样毁掉的,从小娇生惯养,是家里的小霸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惯着他。
从小娇生惯养,由老人照顾父母出门打工,小孩子由老人照管,老人特别溺爱孩子,什么都要顺从他,得到什么马上就要得到,不然,就在地下打滚,大哭大闹,老人心疼他,明明错了,也不去纠正,抢别的小朋友东西甚至打人,老人护着孩子,小孩子无法无天,谁也管不了。
在学校不好好读书,欺负别的小朋友,妈妈没办法,那年也不敢出去了,在家看孩子,妈妈的话根本不听当作耳旁风,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做,回家就打游戏,妈妈的话也不听,他妈妈把他手机抢了,电视关了。
小孩子特别愤怒,一下把他妈妈推倒了,抢他妈妈手机,威胁妈妈,不给他就跳楼,妈妈没办法,只好把手机交给他。
从此以后妈妈也管不住了,不好好上学,在上课时间去外面玩,学会了撒谎骗人,欺负小同学,甚至抢别人的东西。
老师也管不了,家长也管不了,简直无法无天,也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不学好,学会了吃喝玩乐,14岁的时候,就会欺负女同学,打架斗殴更不在话下了。
后来和别人打架,被别人打残废了,头脑不好使了,如今30多岁了,成了废人,不但没办法赚钱,还要两个60多岁的老人养他,更别说找对象结婚,现在他的父亲也很后悔。
从小没管过,长大管不了,和父母亲也没什么感情,不但不能孝敬父母,反而成了父母的负担。他母亲身体不好,经常吃药,60多岁,头发全白了,现在也是后悔莫及,从小没有教育好,长大很难改变了。
所以,对小孩子打妈妈绝对不能出现,家长要以身作则,从小教育孩子懂得尊老爱幼,孝敬老人。
对小孩子对妈妈发火,打妈妈骂妈妈及早教育,不能以为小孩子不懂事,长大就好了,从小不学好,长大更难矫正。
家庭气氛也很重要,如果家里父母经常吵架或者打架,也会影响孩子,使孩子形成不好的性格,甚至是暴力倾向。
绝对不能溺爱孩子,孩子犯错了就要批评,及时矫正,不能纵容,更不能溺爱,
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的行为对孩子影响很大,父母关系和睦,相处融洽,也会对孩子形成良好的影响,如果父母关系不好,甚至经常吵架打架,同样影响孩子。
@风夜火烛教育孩子比赚钱更重要,家长赚再多的钱,如果孩子不争气,也是失败的父母,我认为孩子打妈妈,越早纠正效果越好。家长不仅要满足孩子的一日三餐,不让他饿着,也应该担付起孩子早期教育的职责,使孩子从小受到好的教育,形成好的性格,好的品质,孩子长大,家长就会轻松很多,对孩子的不好习惯和不好行为不闻不问,甚至纵容,就会毁掉孩子,让家长后悔莫及。@风夜火烛为你解答情感疑惑
当小孩子愤怒时,出现打骂妈妈的现象,妈妈应该怎样做表示界限感?
您好,我是lulu老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孩子因为愤怒,打妈妈,这个时候,妈妈要怎么做?如果这个孩子已经超过3岁了,那么这个行为其实是比较严重的。
很多人都在谈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是没有错,但是要分时间分场合分情况。
彼时,孩子已经对妈妈动手了,这个时候,首先需要被接纳的不是妈妈吗?
一、当孩子因为愤怒而出现不当的行为,先冷处理不要去拥抱!不要去讲道理!不要去告诉他:妈妈知道你生气了~~~~
首先要制止孩子打人这个行为,把孩子带到安静、安全的环境,可以是卧室,也可以是没有其他人的客厅。
把孩子强制坐在小椅子上,严肃的看着他哭闹,不要批评,不要责骂,但是也不要哄他。
让他发泄情绪!同时让他感受到你也生气了!
情绪感受是相互的。让孩子清晰的感受到妈妈的情绪,有利于孩子共情能力的培养。
二、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等到孩子哭闹逐渐停止,声音小一点,可以给他递张纸巾擦擦脸,依然不要哄他。
一直到孩子情绪完全平复。这个时候,可以问他一句话:你刚刚是不是很生气?那现在好点了吗?
如果孩子告诉你说好点了,那么你可以告诉他第二句话:如果你生完气了,那么现在轮到妈妈生气了,我很正式的告诉你,我现在很生气!
一般到这个时候,孩子都开始出现羞涩、悔过的情绪了。这个时候,可以开始讲道理:
虽然妈妈很生气,但是妈妈没有打你,因为,即使我们再生气,也不可以动手打人!
有什么事情,可以说出来,可以好好商量,动手打人,打妈妈,请问你这个行为对吗?
让孩子自己告诉你:生气的时候要怎么做?!
等孩子情绪完全平复之后,再来讲道理!
三、回忆温习,巩固认知到了晚上临睡前,可以不讲故事,把白天发生的这件事,再拿来和孩子聊聊。
这个时候孩子的情绪是非常平和的,我们可以再一次和孩子回忆一下白天的场景:生气了,打妈妈,对不对?
让孩子和自己正式道歉,同时妈妈要正式回应这个道歉,表示这一次虽然妈妈很生气,很难过,但是愿意原谅你。
正式道歉会让孩子印象深刻,回忆和巩固认知,让孩子记忆更牢。
孩子对一件事情的对错是需要反复经历,才可以获得最后的认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孩子某一时段出现的特殊行为问题,一定要通过回忆的方式进行认知巩固,减少孩子再犯错的机会。
四、永远不要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想起来教育孩子。- · 假如妈妈没有经过宝宝的同意,就把宝宝的玩具扔掉了,宝宝会怎么样?
- · 假如我生气了,把你的水杯扔掉,你会生气吗?
- · 昨天你说那个小哥哥抢妹妹的滑板车了,如果你的滑板车被小哥哥抢走,你会怎么做?
回忆、想象、假象,都是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认知及行为习惯的好办法。
@幼儿教育lulu老师 教育是在点滴日常中,潜移默化去影响孩子的。
- 孩子出现的每一个行为问题,都是点点滴滴平时错误教育的积累;
- 同样的,孩子每一次正确的应对,也都是日积月累正确教育的厚积薄发。
我是lulu老师,专注蒙氏幼儿家庭教育分享,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及关注,期待与您探讨更多育儿话题。
当小孩子愤怒时,出现打骂妈妈的现象,妈妈应该怎样做表示界限感?
谢邀,我家老二以前愤怒的时候就打人,你给他说好话,打他或者不理他过会儿再教育他,都不行,后来我不小心碰在了桌子上,把胳膊上的肉都碰紫了,好疼啊!就这么一碰给了我灵感。
有一天我家老二的玩具枪找不到了,“妈,我的枪呢!怎么找不到了?”“你的枪,我怎么知道在那儿啊!”“我的枪找不到了,就怪你,不给我收好。”不高兴的噘着嘴。我一看他快哭闹了,我立刻把我早已准备好的硬纸板偷偷的放进我的衣服里,刚好把肚子盖住,“你的东西你不好好保存,找不到了,到怨气我来了,老师没教育你自己的东西自己收自己管吗?”“啊!……就要我的枪,就怨你,就怨你。”连哭带闹的往我肚子上打开了,“哎呀!好疼啊”“你也知道疼啊!你打过我多少次了,那次我不疼啊!你好好想想吧!”然后我就走开了。过了一会儿,他主动走到我跟前认错,“妈妈,我错了,以后我不打你了,谁都不打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收自己管。你能原谅我吗?妈妈。”“能,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希望你能说到做到。只要你努力 ,妈妈依然相信你爱你。”我把他搂在了怀里,第一次听到孩子说出这样的禅悔话。“妈妈,你的肚子摸着也不硬啊!为什么那会儿我打你 我那么疼呢?”“你犯了错,用的力气太大,当然疼了,要不你打一下桌子再试试?”我偷偷的笑了。后来他也改正错误了。
当小孩子愤怒时,出现打骂妈妈的现象,妈妈应该怎样做表示界限感?
我曾经被三岁的女儿打哭过,当时没有给她吃糖,她就拽着我的头发,怎么都不松手。我一气之下就狠狠地捏了她的胳膊,她哇地就哭了。婆婆听到出来,抱起孩子就开始说不该和孩子一般见识 。但是告诉老公之后,他的做法却让我耳目一新,女儿就这么被他改正了过来。
其实我女儿之前也会挠人,只不过我总觉得她的脾气是像我,比较暴躁。因此我也没有特别地去在意这件事,很多时候她的一些小脾气我都会把它忽略掉。我觉得乖的孩子没糖吃,有点脾气的孩子指不定还要好一点。
或许是我和他奶奶给她惯的子,现在刚三岁,只要不顺着她,就对我们就是拳打脚踢的。她打起人来也不是很疼,所以也没人跟她一般见识,我也没有去纠正她。
但是被她抓到了头发,那真的是太疼了。她奶奶被她拽过好几次,而我这是第1次。我这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这样惯下去绝对是不行的。
那天她刚吃完了两个奶酪棒,看到桌子上的棒棒糖又吵着要吃。当时我就没有给她,还特意把它放在冰箱上面,让她看不见也够不到。没想到这一下直接把她惹毛了,顿时就躺在地上哭了。看到她哭我心就软了,就赶紧把她抱起来。毕竟地上凉,万一感冒了呢。
我想着哄一哄,等会儿哄好了她就忘了吃糖的这件事。因为她才三岁,牙齿就有些发黑了。而且刚刚还吃了两个奶酪棒,这下绝对是不能让她再吃棒棒糖的。没想到我把她抱起来,却让她有机可乘,直接死死地拽住了我的头发。
我好声好气地要她松手,可是她偏不松手。一边哭,一边嚷嚷着要吃糖,手里还使劲地拽着我的头发。
宝宝乖,把手放开,你拽的妈妈可疼了,我跟她好好地说。
呜呜~,我要吃糖,我要吃糖。她没有丝毫松动,摆明了是要跟我死扛到底。
当时我也是忍着,又跟她好好讲。宝宝你刚刚吃了两个奶酪棒,你牙齿都黑黑的,我们下午再吃好不好?
她还是不为所动,手还是拽得很紧。眼睛盯着冰箱,就要那个棒棒糖。
我本来就暴躁,跟她好声好气地说了那么多,她还是哼哼唧唧地吵着要吃糖,手也不肯松开。当时我就用左手抱着她,右手狠狠地捏了一下她拽着我头发的那个手。
刚才呜呜呜的假哭,这一下子就哇地哭了出来。因为我捏得比较重,她吃疼才把手松开了。
当时婆婆在阳台洗衣服,听到她哇的一声就赶紧跑了过来。婆婆立马从我手里抢过孩子抱在手里。一边哄着女儿,一边轻轻地拍打着她的后背。婆婆问她哪里疼,她把自己的小胳膊递给婆婆。
婆婆看到之后严厉地指责说我不应该和小孩子一般见识,她才三岁又不懂什么拽着头发你跟他好好地讲,抓着她的手就行了,你看,捏都捏青了。然后继续哄着孩子,说已经教训我了,要她不要哭就去给她拿糖。
我当时委屈极了,我真的已经很有耐心了,跟她讲了那么久就是不松手,她的牙已经都黑了,还是要吃糖。不给她糖吃,居然出现了打我的这一现象。
我之前还没有意识到这个事情的严重,这一次我感觉。感觉我们之前的做法都是不对的,不应该一味地去哄着她,她要什么就给她什么,这并不是为她好。
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如果下一次她还是打我,我该怎么做?难道还要像今天一样再打她一顿吗?晚上老公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和他讲了。老公告诉我不要着急,他有办法。
为何会出现小孩子愤怒时,出现打骂妈妈的现象?老公给我做了一下分析。
1.疼爱,宠爱,但是不可以溺爱。
她一直是家里的小公主,我们什么事都是顺着她,不顺着她的心意他就会不开心,发怒。而造成这一切的都是我和婆婆的过分宠溺。
老公又问我,为什么会让她连续吃两个奶酪棒?
我告诉他,当时我给她吃了一个,还没有两秒她就吃完了,又吵着要。我当时也是不给,但是实在是闹得让我头疼,我就又给了她一个,我想着奶酪棒里面相对来讲,糖不是特别的多,最多就是胖一点嘛。
老公听到这里立马就打断了我,他告诉我,其实在这件事发展到后面揪头发,一开始我就做错了,说好了给一个奶酪棒,就是只能吃一个。家长应该有绝对的权威性,不能一味地妥协,让她做自己的主导。像这样的情况,她怎么又会听你的呢?
我感觉他讲得挺对的,我就点了点头。
2.柔和不等于没有原则,不等于百依百顺,也不等于就不可以建立权威。
在平常的生活中,她早就有打人的这个问题,我之前也提出来过,但是你和我妈都没有重视。就觉得她小,顺着她。
平时我管教一下,你们俩也会讲我。在他的面前你们完全没有了原则,对她是百依百顺。不要说建立权威了,她甚至连怕都不会怕你,想要做的她自己就会去做了,从来不会管你们。一旦她发现通过哭,吵,闹就可以达到目的,之后她就会屡试不爽。
3.你的脾气太过于暴躁,经常吼我,打我,做了不好的榜样。(严重怀疑是为了让我对他温柔点,给我找的这个莫须有的罪名。)
平常你没有做好榜样,她看到你用吼,用打的这种方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孩子就在不经意之间学会了,在她暴躁或者是愤怒的时候,就会选择用吼或者是用打这种方式来表示反抗。(感觉有点道理,但是又感觉哪里不对。)
该怎么做?首先不可以过分的宠溺,过分的溺爱就是在慢慢地毁掉孩子。
然后坚守自己的原则,说好了一件事情,就不可以轻易地去打破,就要遵守这个规则。
其次以身作则,改掉自己暴躁愤怒的一些坏习惯,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以后有良好的表达方式。
最后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引导孩子用其他办法解决问题。这个需要多一点耐心,要不断地跟孩子重复,帮孩子建立新的行为习惯。要跟孩子沟通,除了打,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解决,并跟孩子一起分析每个方案的后果。
当我老公跟我说完了这些话的时候,孩子刚好在奶奶那里洗漱完准备回房间睡觉。
她一过来我老公就把她抱到床上,要我向孩子道歉。我当时有点懵,我想了想,郑重地跟孩子道歉,说我不应该掐她,妈妈不应该那么的暴躁,应该再多一点耐心。
我老公又对孩子讲,妈妈给你道歉了,你有没有觉得自己也做得不对呢?你看妈妈没有让你吃糖是为了你好,你的牙齿都已经黑了,医生说你不可以吃糖了,再要吃糖下次牙齿就会疼,就要用钳子把它拔掉。而且你已经吃了两个奶酪棒了,妈妈不给你吃,你也不应该去拽她的头发,你看我拽你的头发你也会很疼,你是不是也应该向妈妈道歉呢?
然后女儿奶声奶气地跟我说了,对不起。
我第一次感觉我和三岁的女儿可以正常地去沟通,我之前以为三岁什么都不懂,跟她说这些话也没什么用,等她大了自然而然就懂了,没想到她真的听她爸爸的话跟我道歉了。
之后我也好好的反思了一下我自己的问题,确实我这个人性格太过于暴躁,很多时候喜欢用吼和打来解决问题。这确实是在无形中给孩子建立了一种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的观念。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美国】威廉詹姆斯
父母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1任老师,从小孩子的行为习惯,他都会受父母的影响。所以现在也有很多人提出原生家庭这一个概念,一个人的成长和他的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到老。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应该重视孩子良好的行为塑造和习惯培养。
后来孩子在很多的时候都还是那一套,又吵又闹,要打人。但是我都会比之前更加耐心一点,我总是告诉自己她就是我的镜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就会教出一个怎样的孩子。因为这个我每次有怒火的时候都忍了下来,对她的耐心也多了一点,不够的时候再多给一点。
现在孩子已经快4岁了,再也没有出现过打骂父母的现象。不仅如此,我老公还说我变得温柔了很多,我严重怀疑他当时给我提的那个建议是为他自己考虑的。
供稿:白猿
编辑:梧通
当小孩子愤怒时,出现打骂妈妈的现象,妈妈应该怎样做表示界限感?
接纳孩子的愤怒情绪,同时调整孩子的愤怒行为!
情绪(感受)与行为要有界限感,要学会分开来看待,才能更好地处理好这个问题。
(一)情绪(感受)关于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况。
疼痛阈值,大家听说过吗?
每个人对同样的撞击会感受不同,因为有个体差异。
有的人轻轻打一下,就觉得很疼;
有的人膝盖都撞青了,居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撞的,也感觉到疼。
感受也是如此,也许如果能够测量的话,还会有个感受阈值吧!
对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感受也是不同的。
有的人,看到别人受苦,就会跟着掉眼泪;
而有的人就觉得与自己无关,完全无感。
有的人,听到父母批评两句都会觉得难;
而有的人,被父母打一顿还依然觉得无所谓。
所以,所有的情绪或感受,喜、怒、哀、惧等都是没有对错之分的,都是可以被接纳的。
但是,因为情绪带来的一些行为,却有对错之分。
(二)行为打人、骂人、摔东西、躺地上打滚儿……所有的言行,都称之为“行为”。
行为是有对错之分的,不是所有的行为都要被接纳。
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作为父母是需要及时去纠正孩子,让孩子及时改善的。
一个孩子可以生气,但是不能因为生气而去打人、骂人!
一个成人可以愤怒,但是不能因为愤怒而去摔东西,打孩子!
虽然行为是因为情绪引起来的,但是在情绪之下,我们也要学会正确的表达情绪的方式,而不是为所欲为!
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很生气!发生……这样的事情,确实会很气愤的,妈妈理解你。但是,生气的时候,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能伤害到别人。所以,再生气也不能打妈妈。”
(三)正确表达情绪的原则无论你是处于喜、怒、哀、惧的哪一个情绪中,都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给身边的人,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分担难过。
正确表达情绪的原则,有这样四点:
(1)不能伤害自己
(2)不能伤害他人
(3)不能损坏物品,破坏环境
(4)不能违反社会的规章制度
满足这上面的四点的方式,应该就是正确的表达情绪的方式了。
有一种情况是不需要顾及这四个原则的:
如果你的情绪来源于你遇到坏人了,那么面对坏人,不用考虑上面这四点,你可以尽可能地反击以保护自己,包括打他、咬他、踢他后挣脱束缚,快点逃跑;或者故意踢翻附近的摊位以引起他人注意,从而寻求帮助。
比如,我曾经在相对愉快的环境中,问过我的两个孩子这样一个问题:
当你们生气的时候,做什么事情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两个孩子答案有:
吃零食;
看动画片;
画画;
听歌;
大喊;
玩枕头大战……
孩子们都能想出这么多正确的表达愤怒的方式,那么我相信只要我们好好思考,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一定能想出更多的合理的表达愤怒的方式。
所以,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找到这些合理的方式之后,在我们愤怒的时候,就去用一用,用合理的方式改善情绪,而不是拿着孩子撒气!
一旦我们学会了正确的接纳情绪和改善情绪,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就学会了情绪管理能力。
当孩子拥有了情绪管理能力,也就自然不会在生气的时候打妈妈了!
当小孩子愤怒时,出现打骂妈妈的现象,妈妈应该怎样做表示界限感?
情绪每个人都会有,从出生大约6周时,就开始哟了快乐,4-6个月时有了生气,5-8个月时会悲伤,6-12个月时,会有恐惧。这四种情绪也被认为是初级情绪。随着人不断长大,初级情绪慢慢会衍生一些新的情绪,让情绪变得更加丰富,而愤怒就是由生气演变而来的。
面对孩子的情绪,父母应该怎么办?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会愤怒,通常是会因为什么事情没有达到他的心意或者要求,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又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于是情绪便爆发,这时,他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包容。如果孩子的情绪在此时能够被接纳,他会更容易平静下来。
如何接纳孩子呢?因为孩子正在打骂妈妈,这种行为应该是被禁止的,打、骂人这种方式本来就不对,妈妈可以先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现在因为......很愤怒,你觉得没有达到你想要的,我可以理解,换做是妈妈的话,妈妈也会生气。但你不能打、骂人,这让人很伤心,会伤害我的感情,如果你停止打骂,我可以陪在你身边;如果你还打、骂人的话,那我只有先离开了,等你冷静下来,再和你聊”。
当孩子打骂父母的时候,一定要制止,但要注意方式,不能强行逼迫,而是温和又坚定地告诉他:我不允许你这样来伤害我,即便是你的妈妈。
告诉孩子发泄情绪的方法当孩子不打骂人的时候,告诉他那些方式可以发泄情绪,比如大声喊出来“我真的很生气”,“我太伤心了”,“我实在不想看到你”,“我想一个人呆一会”等,平常多教孩子一些情绪表达的词汇,让孩子在有情绪的时候能准确地表达出来,内心的感受被说出来后,也就能得到释放,会舒服很多。
或者告诉孩子,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一个人到房间哭,阳台哭,都是可以的。
平静下来的沟通孩子在闹的过程中,大多会需要妈妈陪在他身边的,当孩子闹完了之后,情绪冷静了下来,妈妈给他倒一杯水让孩子喝,用纸巾把眼泪擦干,接着开始跟孩子聊。
先将事情脉络梳理清楚,了解孩子背后发脾气的原因,接着,妈妈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比如不给孩子买玩具:告诉孩子,妈妈为什么今天不愿给你买,是因为我们每个月只能花100块钱在玩具上,而这个玩具要200多,超出了家庭的预算。超过家庭预算,那家里需要买其他的东西时,可能就会钱不够。
给出自己的建议,你如果实在想要这个东西,可以把这两个月的钱存起来,不要买其他的任何玩具,等钱存够了,下次就来买。
再次提醒孩子,再生气也不能打骂人,这不仅对别人不尊重,也会让别人的心很受伤,包括妈妈。
妈妈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会打骂人,通常都是从身边的人那里学来的,大多数孩子的这种行为都是来自于家庭的影响,极少部分也有来自学校或者身边其他一些小朋友。家庭中有人这样做的,要马上改,从别人那学来的,要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不好的行为,希望他不要学。
两男孩妈,愿尽所有心力,与孩子一起成长。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感触,或者有用,欢迎评论、关注或点赞,感谢!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