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整个社会都在贩卖焦虑?
焦虑每个人都会有,从电视剧到电影,我们看到里面的镜头,极尽奢华,名牌豪车,香车美女,霸道总裁,根本没有穷人表达立场和说话的机会。
贫穷被人看不起,也是很没面子的,自己和别人相比感觉,非常不公平,非常不服气。
同样是奋斗,同样是工作,别人为什么顺风顺水,要什么有什么。而自己无房无车,连老婆都娶不到。
怪天怪地怪父母,没有一个有钱的爹,即使再聪明,书读的再好,也没有有关系的人混得好,在他们面前总是低人一等,感觉这个世界太不公平。
财富和机会都留给那些有钱人,如果自己贫穷,奋斗一辈子也没有希望,普通人找一个老婆比登天都难,连彩礼都付不起。
有钱人女人左拥右抱,美女自动投怀送抱,他凭啥,生活的折磨使许多人绝望。
做出丧失理智的事,动不动就跳楼,动不动就自杀,甚至攻击他人,使无辜的人为他陪葬。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前途无可预知,风险不断加大,各种差距迅速拉开,有资源,有条件的人赚钱易如反掌,普通人生活却很难。
一些人不守规矩,不择手段,唯利是图,贫富差距,有的人情冷漠,道德良心丧失,生活艰难,买不起房,离不起婚,甚至于病不起,死不起。对于一般的平民百姓来说,家庭稍微出现变故,生活水平下降,一下回到解放前。
创造的财富,大部分都流入少数富人手里,富人一顿饭,穷人打工一年都吃不起,贫困阶层挣钱比登天都难,到处歧视穷人,看不起穷人,穷人在找工作,找对象住房等等方面特别的困难,生活成本越来越大了。
感觉与社会格格不入,到处是攀比奢侈,自己被人瞧不起,也没有能力改善处境,让人们对前途充满失望,感觉内心特别无助,充满焦虑,希望社会公平,希望财富向贫穷的人倾斜,我们的社会是为大众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风夜火烛为你解答情感疑惑
为什么整个社会都在贩卖焦虑?
整个社会不是在″贩卖″焦虑,而是切切实实的焦虑。生不起,养不起,住不起,病不起,死不起……一切都是生活所迫,一切都是毫无把握。
人这一生中,孩子受教育问题,大病返贫问题,高房价问题,工作不稳定问题,老了无人养问题,死后埋不起问题。哪一件不切切实实关系到切身利益。可是哪一件你有把握解决好?一不小心,别人成了爆发户,你却成了破产户。一切都捉摸不透,一切都没有把握。
人们的焦虑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人们的焦虑来源于优质资源的稀缺。比如孩子入学问题,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从小接受优质教育。可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初中、大学,想上好学校就得找人、花钱。即使找人、花钱还不一定能办好。就算入愿进入好学校,孩子成绩还不一定跟得上。十几年寒窗苦读之后,只有极少数幸运儿能考上985或211,高上名牌,自己的孩子如何,一切都是未知数。
现在国家放开二胎,但二胎出生率远远低于″砖家"的预估。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生很容易,生完之后呢?高额的奶粉费,高额的幼儿园费,高额的补课费,将来还有高额的彩礼,高额的房价。还不说一直居高不下的物价。
有人说,把一切看淡,不要攀比;珍惜当下,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类毒鸡汤对人到中年的人,似乎一点作用都不起。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顺其自然吧!
为什么整个社会都在贩卖焦虑?
因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只完成了一半,少数人富得流油,而大多数人并没有富起来。如果,共富的目标达到了,人们就会愉快地生活。当普通人的收入能够轻松应付衣、食、住、行、养育、教育、养老、医疗......,等等生活必需,并且还有足够的金钱与时间去旅行观光、欣赏高雅艺术、参与高尚健康的文体活动......,而不必为沉重的房贷所拖累,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取而操心,为高额的医疗养老费用而担心,为失业的风险而害怕......,至此,我们才算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人口大国,要让少数人富得流油很容易,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很不容易。因此,必须合理利用资源,合理分配财富,杜绝浪费行为,打击腐败现象,既要激发经济活力又要兼顾社会公平,做强做大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只有这样做了,只有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为什么整个社会都在贩卖焦虑?
刚好我在国外,根据我看的东西对比一下吧,为什么国人那么焦虑,老外不焦虑,主要是因为教育,攀比,文化
第一,文化教育上,中国小孩基本都是从小承受各方压力长大的,老外的小孩都是快乐教育,基本没什么压力,学习好坏无所谓,也没人对比谁家小孩咋样咋样,这样孩子成长以后会比较乐观,也会比较反智,中国的教育压力虽然大一点,如果努力一点,跨越阶层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国外的话,想跨越阶层,投入要比在中国多得多
第二,中国人攀比成风,而且中国可以说能买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只要你有钱,所以欲望永远填不满,老外这里除了大都市,基本就和中国乡镇差不多,物资并不丰富,想买点东西还要东找西找,很多国家网购也不发达,不像中国网上一搜啥都有,老外接触的好东西太少,不需要买很多东西,也接触不到很多东西自然也就没欲望了,所以认识很多老外对中国的科技产品很感兴趣,因为他们压根接触不到,感觉和我在中国十年前认知差不多
第三,我这里老外一个月税后拿个一两千块(我这里汇率1比1.6),除去生活基本开支并不剩下什么了,但是他们也不会说为了买房省吃俭用,老外没房子得也有很多,但是但是为了买房影响生活,他们不会愿意的,更不会为了赚很多钱或者为了提高生活品质去努力钻营赚钱,这样的人很少,说白了就是得过且过,换作是我个人,我肯定接受不了这样的生活,
第四,老外如果生病,小病熬一熬,吃点止疼药,大病得话约一下,公立医院医疗水平相比私立肯定差,在公立医院如果能看就看,看不了也不会说让家庭砸锅卖铁得去更好的私人医院看病,,随缘,他们对生老病死看的开,可能中国人牵挂多,其实很多人也不怕死,就是担心家人
老外为什么看上去压力小很多,总之就是稳,啥事都看的开,不攀比,不在乎别人咋滴咋滴,自己顾自己,压力自然就小了!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就看怎么取舍了
为什么整个社会都在贩卖焦虑?
社会不稳定,比如:就业,物价,教育,医疗,吃五谷,生百病,家中有病人,庆人医院的钱像流水不止,医院再不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是创收的点钞机,北京通州侧中医院,在年终总结中写到,今年创收5.7个亿,可见医院把病人当摇钱树摇。老百姓能不焦虑吗?孩子上幼儿园,公立进不去,私立要钱太多,掏不起,能不焦虑吗?物价一天渐涨,能不焦虑吗?今天有班上,明天,突然单位黄了?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没工作,靠什么养家糊口,能不焦虑吗?不但焦虑,都要发疯。
为什么整个社会都在贩卖焦虑?
生活的压迫和安全感的缺失成了社会病,怎不使人躁动和焦虑。整个社会的焦虑都是钱逼出来的,乃是祸从钱起,一点不为过。生活的压迫来自于攀比和虚荣,在追求和失落中不能平衡自己的情绪,所以焦虑不安。
安全感的缺失是整个社会焦虑的问题所在,人与人之间不能充分信任,总是提防着以防上当受骗,教育、医疗、住房已经成了压在人们头上的千斤巨石,一刻不肯松懈,钱钱钱,为什么整个社会都在贩卖焦虑?是因为整个社会都陷在钱涡里旋转,怎不令人晕头转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