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的高温热浪再次来袭,多地进入烧烤模式,能讲讲你小时候是如何安然度夏的吗?
坐标武汉,感觉最近这几年我们这的夏天是越来越热了,室外温度长期持续40+,不过听说武汉早已跌出了火炉榜的前几位,看来其他地方的小伙伴们正在经受着比我们更加“有热度”的考验啊,与现在大家动不动就步调一致的往空调房里钻相比,小时候度夏的那些有趣经历反而更令人印象深刻。
吃冰棍90年代的时候,在农村地区的绝大部分家庭里面是没有我们现在在各家随处可见的冰箱与空调等制冷设备的,那个时候要是能有一台永久二八式自行车或者是鹰鸽牌电视机就代表着这家的家境已经相当优裕了,所以对那时的孩子们来说,在炎炎夏日如果能够吃上一根冰凉爽口的冰棍,真的是件非常非常难得而又幸福的事情。
想要快速地吃上冰棍,唯一的办法就是守在村口等候卖冰棍儿的小贩们进村,他们推的自行车上有一个用棉被包裹着的大箱子,远远看去非常的显眼,只要“目标”一出现,眼尖的小伙伴们立马都会蜂拥而上,当箱子打开的时候,站在旁边感受那股喷薄而出的凉气,别提有多带劲了,箱子里面整齐划一地摆放着一层层用纸包裹着的冰棍儿,口味比较单一(长大之后才知道就是用糖精加水勾兑的),但却也卖的十分便宜,我记得好像是两分钱一根,捡几个破瓶子去卖一下,就能够很容易的买到一根冰棍,不过与现在孩子们喜欢吃的和露雪或者是哈根达斯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味觉层次上,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糖水冰棒所带来的快乐却是无可替代的。
玩水我们这基本上每个村组都有集体共用的水塘,面积不大也不深,主要用途是作为村民们灌溉田地的储备水源,以及满足一些生活当中的日常洗涮,闷在家里热的难受的小伙伴们常常会相邀几个死党偷偷摸摸的跳进水塘里玩水,我们村的那口水塘旁边种了很多桑树,有不少熟透的桑葚都掉落到了水塘里,大伙经常一边玩水一边捞水里面的桑葚吃,但这样玩水是有很大风险的,笔者就曾因为拿了一条漏气的破轮胎当救生圈而导致溺水,幸好得到了村民的及时救助才保住了小命。
为了降低孩子们偷偷跑出去玩水的风险,有些家庭便用砖砌了一个大水池,内壁再贴上瓷砖,到半下午太阳不烈的时候就往里面抽井水,顺带还可以丢进几个西瓜,等到里面水温不太凉的时候,家里的兄弟姐妹便会一起跳到池子里面打闹嬉戏,家长们还可以在一旁一边忙活一边监督,等到孩子们玩累了出水时,一块块早已切好的西瓜便等待着他(她)们大块朵颐……
乘凉住在城市里面的人们一般都习惯去公园或者广场纳凉,但在农村条件却非常有限,吃完晚饭后大多都是看谁家门口风大便去哪家门口聚集乘凉,这个时候就少不了两样“武器”:“竹扇与竹床”,竹扇抗折叠耐冲击力好,可以一边给自己扇风一边驱蚊,而竹床只要摆放的位置合适,躺在它上面感受微风阵阵,别提有多惬意了,想不打瞌睡都难,而且乡亲们在一起纳凉闲聊,似乎总有着说不完的话题,人际关系当中的热度一直都在被保持,再看看现在的人们,各家各户入夜后都大门紧闭,只听得到那空调室外机运转工作时的嗡嗡声,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
结语以上这些都是令笔者印象深刻且打小就经历过的往事,但每个人经历的生活环境都是不一样的,或许您小时候在度暑的过程当中还曾经获得过比我多的多的快乐,欢迎大家一起分享!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