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在“校园贷”平台借款8万还14万还欠100万,你怎么看?

女大学生小梅三年前在“校园贷”平台上面借款8万,两年内还款14万,居然还欠100万,平台方通过多渠道对其催收,家人亲属不得安宁。

云南黎族籍女大学生小梅为满足个人消费,三年前先后从60多个网络平台上面一共贷款8万元,令她没有想到的是,通过自己几年拼命的还本付息,在偿还14万元之后,自己居然还欠各网贷平台合计近100万的巨债,欲哭无泪,其家人和亲戚朋友也不断地收到平台的各种催款电话,不堪其扰叫苦不迭……

起初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是非常震惊的,因为这种借款的本息比太大了,远远超过了一般正常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但借款人偏偏又是涉世未深偿还能力低下的学生,这应该是“校园贷”广受争议的一个主要原因,笔者尝试通过多个角度对“校园贷”进行剖析,希望对有需要的人能有所帮助。

什么是校园贷

顾名思义,“校园贷”是专门针对在校学生的一种贷款服务,正常情况下,借贷人只要提供学生证、身份证以及亲属电话或者常用联系人的手机号码,即可借到几千元乃至上万元的现金,因其抵押门槛低,提现速度快,故深受广大学生“剁手族”的欢迎。

校园贷的盈利模式

“校园贷”本质上属于一种借贷服务,表面上看,其盈利来源主要是分期产生的各种利息,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很多平台会附加一些咨询费、管理费和手续费,打个简单的比方:“某人借款5000元,这期间其他的各种服务费用可能会扣除将近1000元,到手有4000元,但平台的利息计算却是以5000为基础,借款人实际上承担了另外1000元的隐性成本”,很多校园贷标榜月息0.99%,通过低分期利率吸引学生借款,但实际年利率却超过了20%。

除此之外,校园贷的逾期还款代价是非常高的,除了超出正常借贷水平的罚息之外,贷款人每天还要交纳高额的滞纳金,本金越高,滞纳金越多,并且还是利滚利的模式,很多学生在多个平台都有贷款,这些相加起来,在极短的时间内自己需要支付的利息就会远远高于本金。

校园贷的危害
  1. 助长奢靡之风。虽然校园贷的出现客观上缓解了一部分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但其事实上也助长了广大学生群体的奢靡消费之风,因为很多人的借款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基本的学习和生活,而是为了炫耀和攀比,这给原本纯净的校园氛围带来了较坏的负面影响。
  2. 泄露隐私。“校园贷”虽然抵押门槛低,但像身份证、学生证、亲人联系方式之类的“抵押物”上含有一个人最重要的私人信息,这种信息一旦被不法商家滥用,将会对个人的生活带来无法估量的风险,小梅的遭遇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3. 影响学业和个人征信。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好好学习,为步入社会之后掌握好的谋生技能做准备,“校园贷”一旦发生逾期,很多平台喜欢用“软暴力”的催债方式对借款人进行各种“威胁”,让人提心吊胆,处在这样的环境中,那里还有精力好好学习。如果借贷平台接入了银行征信管理系统,还将会在个人信用记录中留下污点,影响以后的生活和工作。
我的观点

大学生小梅的经历是一次非常惨痛的教训,值得所有同龄人借鉴。广大在校学生的社会阅历尚浅,无法有效甄别生活中的各种套路和陷阱,面对诱惑的时候很容易迷失本心,这就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理性与克制,天上不会掉馅饼,遇事不要冲动,多想多看多听,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你越冷静就越能看清其本质,与之相应的,犯错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如果没有做好承受代价的准备,最明智的方法就是管住自己的“双手”,毕竟,这个世间没有后悔药可卖。

(文中图片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答者删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