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当时,她背着皇帝老公,与一和尚私通,俩人极尽缠绵。之后,她又与皇帝的侍臣好在了一起,直接给皇帝老公戴了好几顶绿帽子……

这等事,哪个男人能忍?何况还是皇帝?

皇帝老公一怒之下,给她安了个莫须有的罪名,让她投井自尽。这还不解恨,她死后,皇帝老公命人将她的尸体捞上来,连同一纸休书送到了娘家。

她就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典故历史上的原型,南朝梁元帝萧绎的正妻徐昭佩!

一个风姿绰越的半老徐娘,一个红杏出墙多次给老公戴帽子的风情女人,一段凄凉的爱情故事……

徐昭佩是南朝将军徐绲之女,不但家境显赫,从小还长得十分漂亮。

古代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徐昭佩也不例外,从小便在父母的命令下,与萧绎定下婚约。

萧绎是梁武帝的第7个儿子,后来成为了梁元帝。

萧绎多才多艺,诗词歌赋、绘画、书法样样精通,是中国古代帝王中少有的具有才华的皇帝。

也许是天妒英才,萧绎在小时候,生了一场怪病,病好后一只眼睛就看不见了,成了名副其实的“独眼龙。”

因为这个缘故,萧绎的性情也开始大变,变得生性多疑、敏感。尤其对自己一只眼瞎的事实,感到异常的自卑。

萧绎与徐昭佩结婚之时,年纪尚小,只有十来岁,对自己外观上的缺陷还认识不深。那时俩人感情甚好,徐昭佩还为萧绎生了两个孩子。

后来,随着年岁的增加,萧绎对自己外观的缺陷越来越感到自卑,即使当了皇帝,也同样不能释然。

有一位大臣就因为拍了一句马屁,就被小心眼儿的萧绎杀掉了。究其原因,也是因为萧绎是独眼龙,他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话说有一天,萧绎带着手下一帮大臣游山玩水,到了一处河边时,有一个大臣就想趁机拍马屁,就说:圣上带我们到这么一处美丽的地方游玩,真是帝子降兮北渚啊。

这位大臣的话刚一说出口,萧绎勃然大怒,就命人把这位大臣拖出去杀了。

这位大臣可太冤枉了。拍了一句马屁,竟引来杀身之祸。

其实,这句马屁拍的还是相当有水准的。帝子降兮北渚,这句马屁拍的很有文化,这句话出自屈原《九歌》。

帝子降兮北渚,目缈缈兮愁予。

意思是天子降临到北岸了,对面来了个大人物,但我看不清很犯愁。

其实,大臣这句马屁,是想恭维萧绎,说他是天子降临到北岸,恭维萧绎是天子。

但谁知,萧绎也是文化人,他想到后一句,目眇眇兮愁予,就开始勃然大怒。

这不是讽刺对面那个人我看不清吗?不就是说我眼神不好吗?

萧绎因为是独眼龙,所以特别小心眼儿。

成年后的萧绎,也因为自己身体上的缺陷,不再沉溺于男女情事,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与儒学大家谈论学术上。

徐昭佩虽是名家之秀,但是女子毕竟还是才疏学浅,始终融入不到文化人的圈子里。徐昭佩还被这些人看不起。

萧绎登上帝位后,虽然没有封徐昭佩为皇后,但徐昭佩也是萧绎的原配夫人,多少有点不甘心。

从此,她努力学习诗词歌赋与儒家经典,想尽快融入皇帝老公的文化圈子。

但无论徐昭佩怎么努力,就是换不来萧绎的一丝注意。

萧绎沉迷学术,清心寡欲,但是徐昭佩是一个正常的女人,也希望老公对她多一点关心。

但她越想要,越是得不到。

徐昭佩从最初的积极争取到难过伤心,到讽刺挖苦,到最后的狠心报复,演绎了一个女人为了感情,一路变化的过程。

萧绎当上皇帝以后,三宫六院有了很多妃子,要雨露均沾,自然顾不上原配徐昭佩。

发展到后来,萧绎很久才到徐昭佩的房间一次。徐昭佩早已从最初的乞求怜悯想得到关爱,演变到最后的愤怒及报复。

一次,萧绎临幸徐昭佩时,突然发现徐昭佩只精心画了半边脸,猛然吓了一跳,忙问怎么回事?

徐昭佩不紧不慢的说:皇帝只有一个眼睛能看见,于是我便只用画半张脸。

这不是讽刺萧绎是独眼龙吗?萧绎听后,勃然大怒,愤然离去。

之后,萧绎当徐昭佩不存在一样,几年都不见一次。

徐昭佩好歹是名门闺秀,只是想得到老公的怜爱,谁知弄巧成拙,变得和弃妇一样。

从此,徐昭佩开始放飞自我,红杏出墙,开启了给皇帝老公带绿帽子的人生。

徐昭佩作为报复,首先跑到离王府最近的一个寺庙里物色了一个和尚。这和尚也是个假和尚,沉迷美色,俩人很快就行了苟且之事。

这种日子过了一段时间,徐昭佩腻了,觉得还不过瘾,于是便将目光投向了萧绎的侍臣季江。

季江长得人面桃花,在古代算是标准的小鲜肉。而徐昭佩虽然面容较好,但已近中年,已经是半老徐娘。

在现代来说,是标准的姐弟恋。

两人开始还隐晦私通,后来竟然不避嫌,闹得此事满城风雨,人尽皆知。

事后,季江还感叹的说:“萧凓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意思是:马虽老,但仍能驰骋奔跑。徐昭佩虽然年纪较大,但仍风姿卓韵而多情。

“半老徐娘,风韵犹存”这一典故也由此而生。

这个徐昭佩真是放飞了自我,在红杏出墙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季江之后,徐昭佩还找了大将军贺徽。

不过,在贺徽战死沙场后,徐昭佩的命运也从此改变。

徐昭佩的狗血之事,萧绎贵为皇帝怎会不知道?

只是他心已死,对徐昭佩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但徐昭佩让他多次戴绿帽子,萧绎的心中早已怒火中烧!

后来,萧绎找了一个借口,给徐昭佩安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让徐昭佩自尽。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徐昭佩无奈投井自尽。

徐昭佩都死了,萧绎还不解恨,命人将徐昭佩的尸体捞上来,连同一纸修书,送到了徐昭佩的娘家。

萧绎连死去的人也不放过,对徐昭佩的家人来说,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但徐昭佩多次出轨,公然给皇帝老公戴绿帽子,这是哪个男人也不能忍的。

这就是半老徐娘典故的由来,看完这个故事,不禁让人唏嘘。

本来徐昭佩追求的是你侬我侬的浪漫爱情,只可惜萧绎贵为当朝皇帝,天选之子,三宫六院是不可少的。

也因为他瞎掉一只眼睛的事实,让萧绎非常自卑,沉醉于诗词歌赋,不再沉迷男女之事。

如果徐昭佩做好她的妃子,相夫教子,一生也会安稳。可她偏偏爱情致上,最终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这又能怪谁呢?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人们常以"半老徐娘"称年老而尚有风韵的妇女.

"半老徐娘"一词源于南北朝.徐娘名徐昭佩,是南朝梁元帝的妃子。她年过芳龄,却还着意打扮,风风骚骚,极不得体.于是,有人说:"徐娘半老,犹尚多情."有关"徐娘"的"风骚"之事,《南史 后妃传下 梁元帝徐妃》中有极简要的记载.宋陈与义诗《书怀》中"开窗逢一笑,未觉徐娘老。两句足见徐娘之风骚.后人便用"半老徐娘"或"徐娘半老"来讽喻那些年过芳龄还风风骚骚,精心打扮的妇女.亦有人自称徐娘,含有自谦自重之意.故不能把"半老徐娘"作贬义词用.出自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的故事,说的是徐娘好的年龄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姿色已经和以前完全比不了了,但是徐娘依旧是浓妆艳抹的,却还是有一点韵味,有一点感觉的

我们常说闭月羞耻花、沉鱼、落雁,强调的是夸耀外表。但对于年纪大的人,我们有一个词叫“徐娘半老,神韵还活着”。重点是吹嘘自己的气质和魅力。故事来源于南朝梁元帝的妾徐昭培的故事。徐兆培年轻时确实是个美貌的美人,但她无法抗拒岁月使人衰老的事实。她是前齐太伟的孙女,也是梁朝将领徐坤的女儿。萧绎还是湘东国王时,嫁给了萧绎。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出自南朝的一个典故,这两句话说明了一个人虽然老了,但是还是风韵依存的,是对一个人的赞美。说明这个人就算是年纪大了,也是看起来好看。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这句话其实说的是南北时期的梁元帝的妻子。

在古时候家境很好的女人找男人,要么就是门当户对,要么就是嫁给当朝的皇帝。徐昭佩无疑是幸运的,不仅嫁给了皇帝,而且还成为了正妻。但是她结婚之后的生活过得很不好,因为皇上并不喜欢他,而且两三年才跟她同进一次房间。据说是因为徐昭佩长得不好看,但这个原因有点儿不可信。

李商隐在他的诗中就夸赞过徐昭佩长得美,那为什么这个男人不喜欢徐昭佩呢。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的是,徐昭佩曾经很努力的想得到这个男人的喜爱,但最后都徒劳无果,于是徐昭佩也就放弃了,开始过着自己的生活。

皇上只有一个眼睛,所以徐昭佩听说皇上要来的时候,就故意把自己的妆容化成半只脸,皇上看着很生气,于是便离开了。徐昭佩喜欢喝酒,常常喝得醉不零丁的。皇上回到房间之后就一定会吐在他的衣服里。因为这个原因,皇上去徐昭佩房间的次数就更少了。

暨季江有一个随从,他长得很帅气,徐昭佩便相中了他。而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这句话就是形容个人。549年的时候,徐昭佩跳入井中自杀身亡,皇上以普通百姓的身份给她安葬。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这是关于一个女人的传说,还是一个姿色卓绝、风骚多情的风流女子。

虽是上了一些年纪,但那种风韵雅致还显娇媚,雨露滋润过后更具风情,一颦一笑越发楚楚动人,风情卖弄无与匹敌,直让觊觎者垂涎三尺,欲罢不能。

这句“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说辞,还是她的情人给她的评语——

“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这个评她的人,叫暨季江,是一个出名的美男子,文名颇重,相貌奇伟,却甘愿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足见这个女子有多么风情万种,勾魂摄魄。

这个女子叫徐昭佩,是南梁元帝萧绎的妃子。当然也有人说她相当丑陋,现在猜想恐怕是出于蠢蠢欲动却捞不到腥膻的缘故吧。

围绕着她的史录记载,当然就是那一段段的风流韵事:

她是齐国太尉的孙女,当朝将军的女儿。当萧绎还是湘东王时,她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萧绎。

可这萧绎虽然文采不凡,还登基御极霸有天下,却天生一个无以弥补的巨大缺憾,他的一只眼睛瞎了,看不见东西,史书说他渺目。这徐妃每每侍奉萧绎,常常以半面妆示萧绎,借以讽刺他一只眼睛看不见,言语多有不逊,甚至还醉酒吐了萧绎一身,全无顾忌。

这样任性的一个女子,当然不会得到君王的宠爱,徐昭佩即是如此。一来二去,萧绎便刻意疏远了她。

可这徐娘娘却是个闲不住的人,一来是深宫大内太过憋闷,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更看不到外面那些玉树临风的美男子;二来是长期得不到雨露滋润,寂寞深闺独守空房,久憋的性压抑让她苦闷不已。

虽然她和萧绎已有了孩子,还是没能耐得住寂寞,终于暗度陈仓开始偷腥惹膻了。于是,一幕幕的情景风流剧正式上演,开始了她的传奇生涯:

她先是勾搭了瑶光寺的和尚智远道人,后来又傍上了朝中的美男子暨季江,还在尼姑庵和一个叫贺徽的诗人私会,两个人一唱一和好不热络。

所有的这些情况,萧绎其实早已感知,略有耳闻,只是碍于皇家的尊严和私密,没有公开惩处这个性欲旺盛、招蜂引蝶的妖冶女人,这顶绿帽子也是默默顶在头上戴了许久。

但忍耐毕竟是有限的,何况他是当朝国主,说一不二的君王,自然容不得后院里这般私匿腌臜,龙颜一怒,便尸横当场——

萧绎借口另一个宠妃的死是徐妃因妒下毒的结果,颁下玉旨圣诏,令她自杀。徐妃老来风流一回,没想到会是这个下场,羞恨难当,无地自容,想逃生又无路可寻,只好投井溺毙。

萧绎余怒未消,龙颜不展,又把她的尸体捞起来送还她娘家,声言是“出妻”,直接羞辱了徐氏一门人等,闹得沸沸扬扬,天下咸知。

徐妃的风流生涯也戛然而终,留下这千载毁誉,贻笑人间。

图片来自网络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经常用来形容一个女性到了一定年龄,色衰,却打扮风骚、风韵犹存。

那为什么非要是姓“徐”,而不是别的姓呢?这位徐娘又是谁呢?

这个故事,跟南朝时期一位皇帝的后妃有关,这位皇帝是位身有残疾的“独眼龙”,他就是梁元帝萧绎,而这位妃子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徐昭佩

徐妃半面妆(讽刺皇帝)

李商隐有首诗叫作《南朝》:

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

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这里说到的“徐妃半面妆”,就是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妃子徐昭佩。

徐昭佩是文忠公徐孝嗣孙女,侍中、信武将军徐绲之女,当时还是太子的湘东王萧绎,迎娶了这位贵胄的女儿,更多地是为了政治需要。

然而徐昭佩虽出身名门,但是容貌一般,根据《南史》记载她是“妃无容质”,虽然和梁元帝生下了一儿一女,但是梁元帝对徐妃并无好感,后来甚至两三年都不叫她来侍寝。

在后宫里,没有皇帝的宠幸,一位妃嫔的日子是不会好过的。

而这位徐妃原本就是高门贵族之女,哪里受得了这般冷落,而且她有着很强的嫉妒心,她嫉妒宫里其他受宠的妃嫔,又怨恨对她不理不睬的皇帝,于是心性变得越来越扭曲。

因为梁元帝萧绎是独眼,每次萧绎来到徐妃这里的时候,徐妃就特意化上一个妆,不过这个妆只化半张脸,为得就是讽刺皇帝的独眼(反正你就一只眼,就看半张脸就行了)。

她这招可是有点恶毒,挖苦别人有残疾的身体,谁都不能容忍,更何况是皇帝了。

只不过,顾及她娘家的权势,皇帝只是愤然离去。

另外,这位徐妃还特别喜欢喝酒,甚至达到了酗酒的程度,如果碰到皇帝来,她就故意呕吐,将污物吐在皇帝的衣服上。

按理说,皇帝好不容易来了,应该好好打扮,温柔以待,可这位徐妃“不走寻常路”,难怪皇帝越来越厌烦她。

多次给皇帝戴“绿帽子”

深宫寂寞,徐妃又是个“不走寻常路”的女子,她开始找“面首”,抚慰自己空虚的肉体。

她先和荆州瑶光寺的和尚智远私通;

又和梁元帝萧绎的大臣暨季江私通;

而后又看上一位长得好看的贺徽,两人还把山盟海誓的情诗写在白角枕头上相互赠送,真是一点羞耻没有啊。

原本男女私通之事,是恐人知道的,可这个暨季江却忍不住向外炫耀,跟别人暗地里感叹:

“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意思是说:

“柏直这个地方的猎狗虽然老了还能捕捉到猎物,溧阳的马虽然老了但还是能跑的骏马,徐昭佩这位徐娘虽然有了一定年纪但是仍旧很多情,风韵犹存。”

这个“半老徐娘”的典故,便留了下来,同时“半面妆”的典故,也是根据徐昭佩的故事流传下来的。

被逼自尽

最后,这位徐娘是没有什么好下场。

因为徐妃非常善妒,所以梁元帝的后妃哪个怀孕了,她就想方设法谋害掉,手里的人命不知道有几条。

有一次,梁元帝心爱的宠妃生下孩子之后病逝,梁元帝怀疑又是徐妃所为,于是逼着徐妃自尽,徐妃无奈跳井自尽。

徐妃死了以后,梁元帝还把她的尸体送回了她的娘家,并且作了“出妻”,就是说虽然人死了,但是名份上还是要和她离婚,同时,梁元帝还不让孩子们为她穿丧服,可见梁元帝对她的厌恶之情。

后来,梁元帝萧绎还写了一首文章陈述徐妃的放荡行径。

(梁元帝写的《金楼子》,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书,采用札记、随感的形式,记录一些自己的思想、或者以史实劝诫子女,或者追述往事等等)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如此记录这位徐妃:“妃丑而妒,又多失行”。

这位徐妃死了,因为种种不端行为被后人耻笑的同时,还为我们留下了“徐娘半老”这个成语,渐渐地“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也成了人们日常用语。

---------END---------

我是简秋,感谢您的阅读!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徐娘是古代的一个梁帝妃子,她虽然上了年纪,身材还很丰满,而且柔情似水,梁帝部下的暨季江说:

柏直狗虽老犹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