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机?
孩子玩手机,很多家长都很头疼。
要么强行制止,不让孩子玩。但这种方式已经行不通,毕竟现代社会了,孩子不可能完全接触不到手机。要么限定时间,可是孩子总是超出规定时间。要么就是孩子玩的时候,大人不停的指责,批评孩子。 也有家长说要多陪伴,给孩子寻找其他的兴趣点,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一同陪孩子开发新鲜事物,让孩子做更有兴趣的事,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这种说法没错,家长的陪伴是必不可少的。家长有了高效陪伴,能够陪孩子一起探索新鲜事物,孩子的兴趣点被激发,自然就不会沉迷于玩手机。
但是家长的陪伴,这属于外界因素的干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我们更应该注重内在因素。让孩子懂得克制,自己认识到长时间玩手机的危害性,而主动将减少玩手机的时间。
樊登老师讲过用情感引导的办法来教育孩子。通过给孩子讲解不同的形容词,如勇敢,坚强,专注,耐心等等,让孩子理解不同词的语境和意义及当时的心情,孩子就有了多种感受,理解了不同词汇的意思,能够通过特定的词汇和当时的情景,来理解不同事物。
樊登老师讲过他儿子嘟嘟的例子。嘟嘟玩手机就很克制。五、六岁的孩子每天玩手机不超过15分钟,并且主动把手机放下。之所以这样和樊登老师从小的情感培养密不可分。 樊登老师从来不不强制嘟嘟玩手机,只是给嘟嘟说,玩手机时间长了,爸爸会很担心:一是担心他的健康,二是担心他的视力。嘟嘟听了,也回应自己不想变成近视眼。并且了解了玩手机确实没有什么好处。
于是,自己就很克制,每天限制时间,到时间自动放下手机。 小小年纪能做到这样确实很不容易,这和他从小接受情感引导的教育密不可分。
所有以孩子沉溺于玩手机,这只是外在的表象。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内在的核心。通过情感引导的方法正向指引孩子,要疏而不是堵,再加上有效的陪伴,孩子玩手机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少了。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机?
我外孙去年4岁,每星期接来二至三次,来了就要他外婆手机玩游戏,甚至边吃饭边玩,任何人说他都不听,強制拿开手机他就闹和哭,并威协不吃饭,于是他外婆就迁就他,马上把手机给他玩,看他一副得意高兴的样子我真想教训他!怎么办?想呀,想呀,我想到幼儿最听老师的话。于是乎在我去幼儿园接他时悄悄跟他的幼师说明情况并让老师在全班同学面提问他:在家经常玩手机吗?并且说你们这么小玩手机是不行的!过了二天我再次接他,老师问我外孙是否在家还玩手机?我说这二天在他奶奶家还不知道,今天接过来就知道了。嘿!还真灵!到家就要我打开电视放少儿节目,不玩手机。我又悄悄给老师打电话告知,又要求老师在班上表扬他。次日,我接他时,外孙很高兴,牵着我的手又蹦又跳,很得意地说:外公,老师今天表扬了我!于是我赶紧跟他说:小朋友在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在家要听大人的话!你们在家的一举一动老师都知道!他还天真地问:老师又没来我们家怎么知道的?我就骗他说:你不知道吗?老师要我把你在家不听话的行为用手机录视频发给他,那老师不就知道了吗?心里却想:终于找到了治你玩手机的紧x咒!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机?
1.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在依然在玩手机。
当我们为孩子担忧,不知道该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机时,却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先防止大人沉迷手机。因为,防止孩子沉迷手机最大的“敌人”就是在于你自己!在于父母是不是以身作则?
有个外国小女孩在面对镜头时这样说:
妈妈在家吗?
不,她不在家,妈妈到网络上去了,
妈妈只和网上的人说话,这世界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喝咖啡也盯着屏幕,这世界究竟怎么了?
妈妈我有一个答案,我就是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啊。
妈妈我太爱你了,请你不要忘记我好吗?
好心酸,是不是?
当小女孩吃饭时,她的妈妈眼睛离不开电脑和手机;
当小女孩在电梯间向妈妈凝视时,她的妈妈看着自己的手机;
当小女孩依偎在妈妈身边时,她的妈妈看的是手机,不是心爱的女儿。
这种现象特别普遍,我昨儿带jason去打球时,一个妈妈坐在我旁边,旁边是乖巧的小女儿,妈妈也是一直手机不离手的看,小女孩感觉并不是对手机很感兴趣,因为这个女孩子比较小,应该是看不懂妈妈手机上的字,所以特别无聊的样子。这看看,那看看,慢慢的似乎觉得周边更无聊,于是还是凑到妈妈的身边,和妈妈一起看起手机来。
我想,等这个女孩子在大一些时,即便妈妈不准她看手机,她可能也被耳濡目染想看手机了。这时候再怪她沉迷手机?
孩子沉迷手机最大的因素在于父母!
所以,请在孩子面前收起你的手机。
起码要做到:
1.孩子小时,建立规则不拿手机哄孩子
孩子小时候,很多父母在聚会或者孩子闹时,直接拿出哄孩子利器,手机给孩子,孩子立马津津有味地看起来,等孩子长大了再埋怨孩子沉迷手机,孩子内心戏:这个锅我能不背吗?
2.孩子小时,相互之间约法三章,大人也不摸手机
除非特别重要的事情,孩子在身边时,尽量不碰手机,这一点在孩子还没养成对手机有偏好时尤其重要。
有很多妈妈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做到陪伴孩子时就专心致志地陪伴孩子,不碰手机;
3.父母也得有花样
父母陪伴孩子时,也得自学点花样,可以学点儿歌,小游戏,别担心,即便是最简单的游戏,孩子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也能玩得兴趣盎然。
从小培养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感,就是从这些一个个小游戏中产生的,当孩子养成习惯什么都对你说时,你就不用担心孩子在长大后对你封闭内心,一举数得。
4.平时的态度多鄙视手机族
《纽约时报》近期的一篇文章指出,穷人更喜欢和更容易沉溺于屏幕和电子产品,而富人们崇尚不玩手机,不打电话,不上社交网络,不回电子邮件的生活。
很多孩子,因为缺失父母的有效陪伴和约束,偷偷拿手机游戏充值。等父母发现时已经晚了。
5.帮助小孩子订立大目标
让孩子有多种爱好,支持孩子专注地投入这些爱好中,比如有的男孩喜欢踢足球,那就让他去踢足球,有的孩子喜欢游泳,那就多培养他游泳,孩子越小时越容易培养各种好习惯,好的爱好。
6.孩子大了已经养成手机迷时
这时候多和孩子谈心。当孩子已经15-16岁时虽然很难改变,但是也有一个好处时,不妨多和他谈心,孩子其实也是通情达理的,只要你说对他心思,理解他,他也会像对待朋友一样对你坦诚,也会信任你。
为什么很多人更喜欢向朋友坦诚,却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就在于父母有没有走进他的内心。
jason妈咪有办法,喜诗词,爱旅游,写有温度的文字,做灵魂有香气的妈咪。资深文案,多平台原创签约作者,青云奖获奖者,优质问答获奖者。原创不易,请求关注点赞并转发!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机?
堵不如疏!
单纯的堵肯定不行。堵,会引发孩子的好奇心。你越是不让他接触某样东西。孩子越是感到好奇,为什么会反复阻止?究竟存在一个怎样的秘密?当面不会,背后也会想方设法,偷偷摸摸的去看个究竟,哪怕是暗藏危险也在所不惜,也要去体会和感受一下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体验。手机的魅力和对孩子的吸引,可以说是超过任何一种能对孩子产生持久吸引力的东西。但它可能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也是巨大无比的:他可以沉迷其中不吃饭、不睡觉、不学习。
它的危害巨大,他的帮助也是巨大的,就看如何使用和确当的使用。一把刀,可能产生的伤害也是巨大的,谁也不会因为它会产生巨大的伤害而忽略它的功用,弃之不用。
认识到它的伤害是必要的,这样可以有效的去规避和防范伤害。如果你认识不到一个工具,在带给我们的好处的同时,因为使用不当,也可能会对我们造成伤害。
首先必要的是要告诉孩子,它会给我们带来帮助,但要是不能有效的防范风险,同样也会给我们带来伤害。手机会给我们造成怎样的伤害,都要实实在在,很形象化的让孩子感受和体会到,不要言之无物,太过抽象。
所以对待孩子看手机这个问题与其堵不如疏。
疏怎么琉?但疏也存在一个怎样疏的问题,由于孩子的天性使然,大部分孩子是缺乏自律的,这就需要家长做一个把控。这个疏不是完全放开,是有开关闸门的,是满足孩子好奇心的疏,是对孩子学习成长有帮助的疏。要与孩子有个约定,可以在什么时间段?每次最多能看多长时间?看的过程当中不可以看什么,下载什么?都有明确规定,违反了可以实行象运动员禁赛制度一样的规定,让孩子自己产生自制力,通过这样的约束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行为,让手机成为孩子的学习工具,而并非仅是玩具!让孩子玩手机不再成为困扰家长的烦脑之事变得现实而有可能!
以上仅是个人看法,有相同的和不同的都欢迎留言评论。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机?
清明节回老家,几个中学同学聚会,大家都带了孩子,孩子都差不多大,大家好久不见了,场面很热闹,结果有几个男孩子一坐在一起就拿起手机,头碰头兴高采烈地玩起来,目前小孩沉迷手机有低龄化的趋势,孩子沉迷手机到底该怎么办呢?其实,真正奏效的方法很简单。
多陪伴孩子,不让他有玩手机的借口孩子沉迷手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陪伴,无所事事,无聊寂寞。所以,家长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不让他有任何玩手机的借口。像我家大宝的一个同学,经常对她妈妈说:“你跟爸爸都没时间陪我,我独自在家的时候作业写完了,一个人无聊,你又不让我看电视,不玩手机我干嘛?”瞧她这话说得,多理直气壮。近几年一直热播的真人秀节目《变形计》中,有很多农村或城市的孩子业余时间无所事事,基本都用手机打发时间。
改变家庭氛围,带孩子去与大自然接触,用不同的生活体验替代手机利用业余时间带孩子去体验、多接触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物品,比如家具、餐具、厨具等。此外,对于小区生活环境中的树木、花草、小动物,孩子们同样会感觉新奇。
我们小区经常在一场大雨过后,会有很多蜗牛、鼻涕虫从路旁的绿化带爬出来,元宝每次见到蜗牛和鼻涕虫,都会耐心的蹲在一旁看着蜗牛和鼻涕虫满满的向前爬,我也经常带他去动物园看不同的动物、马戏表演,带他去花鸟市场看八哥、小兔子、仓鼠。带他外出的时候,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开车、搭地铁、坐公交,让他感受、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去扩大视野,体会现实生活。
引导孩子随时随地观察、提问和思考每个人生活的世界都是丰富多彩的,只是,如果你不善于发现的话,就容易觉得生活贫乏、单调和无聊。同样的道理,作为父母,如果善于引导孩子从小进行观察,欣赏周围的环境,发现细节的美,那么你就不用担心孩子的精神生活会变得枯燥。
前段时间,元宝妈妈给元宝买的两只鹦鹉其中一只,毫无征兆地死了,本来白天出门时,元宝还和小鹦鹉打招呼,“小鹦鹉BYE-BYE”,可是晚上回来,发现一只黄色的躺在笼子底不动了,宝妈赶紧叫我拿出来,并对笼子清洗消毒,元宝在一旁看着发生的一切,一个劲地问,”爸爸,小黄鹦鹉怎么了“,我边打扫边说边解释引起鹦鹉死亡的可能原因,他似懂非懂地听了,继续问”那现在怎么办“,我给出了几个建议供他选择,他选择找个空地深埋,向小鹦鹉告别。结果第二天回家,他情绪不高,依然盯着笼子问我”爸爸,小黄鹦鹉去哪儿了?“,我告诉他,”小鸟去天堂了,去陪姥爷了,这样姥爷就不寂寞了“ ,元宝听到这句似乎才懂了,他再也看不见小黄鸟了。孩子面对问题时的感受和我们不一样,家长只要放下手机,引导他在观察和思考中体验生活本来的样子,我想,孩子的精神生活一定会丰富多彩的。
成年人有“玩物丧志”的问题,儿童何尝没有“玩物丧志”的危险呢?家长要转变观念,真实、有趣、新奇的生活感受要高于手机游戏带来的感受。带孩子去路边看英文广告标语要比拿手机学孤立的英文单词有趣。池塘里捞蝌蚪肯定比在手机游戏里钓鱼有趣。
结束语:对沉迷手机这件事,家长可以把视线从孩子身上移开,关注到自己身上,因为父母的行为方式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先管理好大人自己的行为,自然而然会影响到孩子,也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
我是元宝爸爸,70后全职爸爸,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未经本人授权,请勿转载,谢谢!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机?
一个孩子如果长期钻在游戏里不肯出来,以至于成为一种病态,那是因为游戏外的世界让他感到枯燥、不快或自卑。
以上来自于教育界的一位专家的分享!
那么反过来就是要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创造适合孩子年龄段的活动及游戏,现实中非常充实,那么玩电子产品的时间会必然减少,沉迷的风险也会大大减少。家庭的氛围也是关键,父母要以身作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