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最恨宋江的五个好汉,为何上了梁山却乖乖听话?

梁山哪五位好汉最恨宋江?题目没有给出特定的对象。这个题目也是前后矛盾,既然是五位好汉是梁山的,那就已经上了梁山了,此时,岂不是已经“乖乖听话”了,又何来最恨宋江之说呢?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绝无人恨宋江,更不存在五位好汉最恨宋江。梁山好汉无人痛恨宋江,无论在江湖上还是在梁山上,宋江都深得一百零七人的拥戴。

其实,这个题目的意思是在没上梁山之前,有五个好汉最恨宋江。这五个(哪五个?)好汉因为各种原因被宋江设计陷害,不得不上梁山。《水浒传》中,真有这样的人吗?

“水浒阴谋论”臆想梁山派系

《水浒传》原著只有七十回半书,写到梁山大聚义时就结束了,后面的故事全部都是续书。续书紧接着“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迫不及待地反转原著,把一部反封建帝制的伟大巨著污蔑成了宣扬投降招安的反面教材。其实,反面教材指的是续书,不是《水浒传》。

在续书中,宋江积极招安,遭到了以武松、鲁智深、李逵为首的梁山好汉反对,阮氏兄弟等人也在招安过程中设置障碍,阻扰宋江投降朝廷。然后,公孙胜、燕青先后脱离梁山队伍,一百单八将死的死逃的逃,都被宋江害惨了。

因为续书这样写,加上“评水浒,批宋江”带给一代读者的记忆,“水浒阴谋论”便成了这部伟大巨著的主流读法。由此,又罔顾文本,臆想出梁山派系,梁山派系之说占据了绝对上风。

金圣叹伪造贯华堂本,欺世盗名,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把梁山好汉分为五等,十分贬低宋江。然而,在正文批注中,却把所有梁山好汉污蔑为破坏国家法度的“群盗”、“群丑”。不惜篡改文本,大肆侮辱包括他在“读第五才子书法”所评定的“上上人物”。在梁山大聚义之后,金圣叹伪托施耐庵之名,写了一段“梁山泊好汉惊恶梦”,借张叔夜之口大骂梁山好汉,借张叔夜之刀,痛快淋漓地斩杀了一百单八将。

金圣叹也是“水浒阴谋论”的始作俑者,所谓“梁山好汉痛恨宋江”这样的奇谈怪论出笼,也有这厮的一份功劳。

《水浒传》原著只写到梁山大聚义为止,根本就没有“惊恶梦”、招安、《征四寇》这等荒诞故事。这并不是因为金圣叹“腰斩”了《水浒传》,而是施耐庵在“开篇引首”中就十分明确地为读者规划了全书主题,以及全书结构——原著就只写了“水浒寨”、“梁山泊”大聚义的故事

在《水浒传》中,施耐庵以北宋历史暗藏明朝秘史,核心故事隐伏的是靖难之役。续书胡说八道,其中根本就接续不上这些历史隐喻。

《水浒传》以两首词曲作为开篇词,即《临江仙》和《南吕宫·玉娇枝》。这两首词曲的主题就是“评议前王并后帝”,书中所涉及到的皇帝从汉高祖刘邦到唐玄宗李世民,五代柴世宗,北宋九代皇帝,以及朱洪武、朱允炆和朱棣等等。其“评议”结果,就是所谓的神仙皇帝都是误走妖魔之人,他们都是妖魔。

所以,在“开篇引首”的结尾处,施耐庵这样写道:“不因此事,如何教三十六员天罡下临凡界,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有诗为证:“……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

施耐庵说得非常清楚,《水浒传》就是一部反皇帝的小说,只有造反,没有招安,更不会有《征四寇》。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全部聚集在梁山造反,哪里会离开“水浒传寨”?续书胡说八道,让梁山好汉全部抛弃了梁山,离开了梁山,还是“水浒传”吗?

既然是续书捣的鬼,制造的“水浒阴谋论”,那么,“梁山好汉恨宋江”又从何说起呢?《水浒传》哪个字写了这样的内容?

梁山好汉上应天星,不分贵贱,无问亲疏

“开篇引首”确立了全书主题和结构,于是,从“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这回书开始,直到梁山大聚义,都围绕“皇帝就是妖魔”这个主题展开故事,然后,让梁山好汉又回到了伏魔大殿地穴之中。

书中写道,张天师在京师设罗天大醮祈瘟疫,做七昼夜好事。当张天师完成法事之时,洪太尉却在龙虎山伏魔大殿中放出妖魔。洪太尉误走妖魔时,伏魔大殿中响起了“十万军中半夜雷”,震塌了半个殿角。

梁山一百单八将从伏魔大殿中逃出后,分散在江湖之中,各自演绎上梁山的故事。聚齐一百单八将之后,公孙胜主持梁山罗天大醮,也是做七昼夜好事。第七天夜间,梁山天空响起了裂帛似的霹雳,一只大金盘出现在西北乾方,裹着一团火块,钻进了正南地下。

霹雳,既是霹雳大仙,也就是大宋、大明两个开国皇帝“太祖武德皇帝”。霹雳震塌半个殿角,大金盘钻进正南地下,都是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寓意。大金盘然后化作一块石碣,这块石碣就是伏魔大殿中“遇洪而开”的石碣。大金盘,出自赵匡胤《咏日》诗:“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大金盘裹着的火块,就是赵匡胤亲自为大宋确定的“火德王”国运。

大金盘赶散了明月,这是施耐庵预言,明朝将如北宋那样为金所灭,明朝同样是火德王运。所以,《水浒传》写的就是造反小说,造皇帝的反,造封建帝制的反,又如何会写招安的故事呢?

《水浒传》从霹雳大仙开篇,又以霹雳大仙收束,以梁山大聚义照应“张天师祈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全书结构十分紧密,哪里会有“惊恶梦”、《征四寇》这等荒唐故事?

梁山大聚义后,《水浒传》仿照《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一篇古风终结全书。这首古风中有这样几句,完全可以驳倒“水浒阴谋论”,更让“梁山好汉恨宋江”的无稽之谈无言以对: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其人 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 冤雠,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

尽管这篇古风遭遇了续书作者的篡改,但这段话却应当是原著所有,并不是某些学者讲的,是杨定见所为。这段话无需多做解读,相信“水浒阴谋论”的迷信者一定能够读懂。这其中,究竟说的是派系争斗,还是“等贵贱,均贫富”的反皇帝寓意呢?无需多言,不言自明,梁山哪里有派系之争?

梁山好汉如何排定座次,是宋江搞的阴谋吗

抱定“水浒阴谋论”者,即便是不顾文本,甚至歪曲文本的读者。书中写得十分清楚,梁山好汉是依据石碣天书排定的座次,这块石碣就是伏魔大殿中那块“遇洪而开”的石碣。施耐庵写得如此明白,有的读者偏偏要说,这块石碣是宋江伙同吴用、公孙胜、金大坚、萧让伪造的。这样不顾文本、歪曲文本的瞎说,才是阴谋的制造者。

洪太尉误走妖魔,是宋仁宗嘉祐三年三月发生的故事,梁山大聚义的背景是宋徽宗宣和年间,难道宋江可以穿越时空,制造一块石碣送到宋仁宗时期的伏魔大殿之中?

这块石碣是书中一个重要隐喻符码,施耐庵借此以道家传说中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再塑、原创了梁山一百单八将,按照“人物对应绰号,绰号对应星号,星号决定排名”的大规则,排定了一百单八将的座次。梁山好汉排座次依据的就是这样的大规则,与身份、资历、功劳毫无关系,更不可能是所谓的“派系之争”,其中没有宋江任何阴谋。

比如,林冲的绰号是“豹子头”,是《水浒传》中的小张飞。《三国志·张飞传》中说“飞雄壮威猛”,所以,林冲上应天雄星。三十六天罡原本是黄帝一统之后,给天下三十六城所取的城名,天雄星就是天雄城,排在三十六座城池的第六位。所以,林冲便以天雄星这个星号坐在了第六把交椅上

最后一名是段景住,因为他的长相是“赤发黄须”,所以,人送绰号“金毛犬”。金毛犬对应地狗星,简直就是“天作之合”。七十二地煞中,地狗星就是最后一位,段景住就必定是一百单八将的压轴者。

宋江有很多绰号,江湖上最有名的是“及时雨”。石碣天书揭晓时,宋江的绰号就是“呼保义”。书中有诗赞道:“惟宋江能呼群保义,把寨为头”。宋江是一百单八将梁山大聚义的总召集人,是梁山寨主,所以,呼保义就对应上了天魁星。毫无疑问,天魁星就是天魁城,坐头把交椅理所当然。

所有梁山好汉,包括宋江的绰号都是别人叫出来的,是对应星号、排定座次的先决条件。难道林冲的绰号是宋江送的?段景住长得像金毛犬,难道是宋江整容的?宋江不可能决定梁山好汉的身份、职业、长相等等,那就无法给每个好汉量身定制一个绰号。宋江无法决定一百单八将的绰号,也就没有丝毫可能干预梁山好汉排座次。

所以,梁山好汉按照“人物对应绰号,绰号对应星号,星号决定排名”这样的大规则排定座次后,歃血盟誓,“死生相托,患难相扶”。其结果是“众皆大喜”,谁都没有异议。说宋江搞阴谋以派系给梁山好汉排座次,纯属无稽之谈。

梁山好汉都是逼上梁山的吗

说梁山好汉中有人恨宋江,大概是因为有几个好汉是宋江、吴用设计“逼”上梁山的。确实,从文本故事中看,霹雳火秦明、一丈青扈三娘、美髯公朱仝,以及玉麒麟卢俊义、金枪手徐宁、扑天雕李应等人都涉嫌宋江设计陷害,然后走投无路上了梁山。

但是,读书不可顾头不顾尾,也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以电视剧来攻击原著。这伙人迟早都是要上梁山的,没有人逼他们,包括林冲在内,谁都不是“逼上梁山”的。

秦明因宋江设计夜走瓦砾场,被迫上了清风山,书中交代了秦明情愿入伙的原因:“一则是上界星辰契合,二乃被他们软困,以礼待之,三则又怕斗他们不过”。这三条原因中,后两条则是文本故事所需要的描述,不这样写就讲不成故事了。第一条才是《水浒传》主题的体现,秦明原本就是龙虎山伏魔大殿中与宋江一起逃出来的妖魔,上应天猛星,必定是要参加梁山大聚义的

林冲的故事中,确实写到了他被高俅所逼,不得不杀人上梁山。但不要忘了,林冲同样来自龙虎山伏魔大殿地穴之中,原本也是个上应天星的“妖魔”。是个妖魔,都会上梁山聚义,所谓“逼上梁山”只是文本故事,而在文本故事中又隐藏着历史真实。在历史真实中,梁山好汉又千真万确地是“逼上梁山”,包括王伦、晁盖在内的所有梁山好汉。

上面讲到,《水浒传》的主题就是“评议前王并后帝”,“开篇引首”一首五绝就点到了五代时期“朱李石刘郭”,正文写到的第一个皇帝是霹雳大仙、太祖武德皇帝。“太祖武德皇帝”明写赵匡胤,又暗藏了朱元璋,“红光满天,异香经宿不散”出自《宋史·太祖本纪》,更是来源于《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太祖武德皇帝”是赵匡胤、朱元璋谥号的提炼合成。正是霹雳大仙、太祖武德皇帝在龙虎山放走了妖魔,又在梁山大聚义时收回了妖魔。所以,妖魔都是皇帝放出来的。

赵匡胤、朱洪武为何要放出妖魔来呢?书中写道:“(太祖)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这段话写的是北宋前面几代皇帝的皇位传承,但是,其中却少了宋真宗。金圣叹自作聪明,篡改了这段话,加上了“真宗皇帝”。这样一改,就完全抹掉了《水浒传》的主题。

漏写宋真宗,首先隐伏的是北宋最大的疑案“金匮之盟”,以及因“金匮之盟”引发的“烛影斧声”。假如没有“金匮之盟”,或者宋太宗履行了“金匮之盟”,那就没有宋真宗了。而故意漏掉宋真宗,那就变成了宋太宗直接把皇位传给了孙子,这就暗伏了朱元璋立孙子做皇帝,那就是“孙立”。因而,梁山好汉的排名在依据大规则的同时,还暗藏了历史,地煞前三名就是“朱皇孙”

因为皇位传承出来问题,便引发了帝位争夺战。“李逵斧劈罗真人”这段故事,其实就隐写了太宗以“烛影斧声”谋杀了二哥赵匡胤,“神行太保戴宗”这五个字中,就隐藏了“太宗”。《水浒传》中,其实涉及了三个“太宗”:李世民、赵光义、朱棣,这三个太宗都是以弑君篡位的手段做了皇帝的。所以,《水浒传》最核心的故事,写的就是因朱洪武“孙立”而导致的靖难之役,而且,明朝的靖难之役就是唐朝的玄武门之变。

《水浒传》的核心故事隐伏的是皇位争夺战,是那些妖魔皇帝为争夺皇位而不顾天下太平。无论是王伦、晁盖,包括一百单八将,他们都是皇帝。比如王伦,其绰号是“白衣秀士”,“白衣秀士王伦”这五个字中就隐藏了“皇”字,暗藏了黑衣宰相姚广孝给燕王献白帽的历史。宋江则以江州装风说风话,暗喻了燕王奉天靖难前的历史真实

梁山明面上有四大寨中:杜迁、王伦、晁盖、宋江,四个人有一个共同寓意:因为杜太后的金匮之盟迁转了皇位传承世系,原本只能做王的人轮流做了皇帝,于是,改朝换代、断送江山

除了这四个寨主外,还暗伏了“孙立”、“朱贵”两大寨主,隐喻了明朝因为立孙子做皇帝而导致的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的直接导因是建文帝削藩,这段历史也隐藏在《水浒传》中,武松杀嫂是最重要的一段。但是,施耐庵却在书中说,燕王朱棣早就预谋篡夺皇位,即便是朱标不死,或者建文帝不削藩,燕王都会造反。从这个寓意来说,梁山好汉都是主动谋反,绝不是“逼上梁山”。

《水浒传》中的梁山实写的是北京附近的梁山,也就是石景山,三打祝家庄其实是“三打朱家庄”,伏魔之殿大门、曾头市,以及宋江江州说风话等等细节中隐藏着“朱重八”。…

梁山好汉基本上都是皇帝,至少,他们都是帮助皇帝争夺皇位的“妖魔”。皇帝要造反,妖魔出世为祸天下太平,谁逼他的?因而,梁山好汉不会因为“逼”上梁山而恨与他们一同造反的天魁星呼保义宋江,宋江做寨主,大小头领“尽皆欢喜”、“拱听号令”。

梁山最恨宋江的五个好汉,为何上了梁山却乖乖听话?

与其说水泊梁山是108星宿下凡聚义,说白了有一多半都是为了充实团队被“骗”上去的,他们对于宋江有没有恨,这不好说,我下面列举几个被骗上梁山的人。

1、玉麒麟卢俊义(赠送浪子燕青一枚)

卢俊义:卢通芦,芦苇靠水而生。俊义,俊杰义气。芦苇荡丛中的俊杰都讲义气,暗指梁山里的英雄义气吗?燕青,言轻。燕青跟卢俊义说什么卢俊义都不听,告诉他算命之言不可信,不可上水寨,卢俊义不听导致牢狱之灾。征方腊后告诉卢俊义朝堂险恶忠臣不得善终,卢俊义还是不听,结果直接被害死。

卢俊义本就被童贯排挤,郁郁不得志,报国无门,只好“归隐”起来,被吴用和李固里应外合骗上梁山,宋江请他上山也还要以“我等兄弟专等招安”云云为诱饵。当然李固死了,卢俊义不会知道事实的真相,只知道众好汉冒死相救,一上山宋江还让他做山寨之主,这份“恩情”直接把卢员外迷惑。

卢俊义的武力惊人,但心计远不及宋江吴用,就算是当上了寨主,也不会影响宋江的地位,以晁盖那样的人都能被他架空,一个老实巴交的卢俊义,还不是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让他当二把手,是最恰当的人选了。

2、扑天雕李应(赠送鬼脸儿杜兴一枚)

李应,里应,三打祝家庄时李应借着受伤之由李家庄不援助,与梁山里应外合。杜兴,杜绝兴起。兴字很有趣,上面三点好像祝扈李三家,除去李家便是下面的祝家扈家,而中间一横才是李家在中间起到的关键作用。

李应本来应该是站在祝家庄团队的,就因为一个离间计导致自己被祝彪射了一箭,便赌气不出兵,一个离间计赚了一只扑天雕,很划算。

3、美髯公朱仝

朱仝是条汉子,为什么上的梁山?放走雷横,自己去抵罪,真爷们!后来成了小衙内的保姆,日子倒也快活,可偏偏李逵劈死了小衙内,诛童,朱仝。名字与事迹连同命运连到一起。可以说要不是宋江的面子朱仝不可能在梁山老老实实的。

4、神医安道全(梁山终于有治疗了)

被张顺杀了相好并栽赃因此只能上山,安道全,安能道全?虽是神医,然而凭一己之力安能挽救全体,征方腊没有随军出征导致梁山将领出现了许多意料外的牺牲。

5、一丈青扈三娘

祝家庄被屠,扈三娘被押上梁山,宋江把她许配给了王英。扈三娘“见宋江义气深重”,只得答应。就这样,在一群仇人(李逵占大部分)的祝贺声中,扈三娘作为一个安抚工具,被迫嫁给了一个好色猥琐之徒。

扈三娘的一生是个悲剧,被迫投降,被迫嫁人,甚至被迫爱上丈夫,一直到死,一生都没有温暖。征方腊时,扈三娘与王英经常是协同作战。后梁山打到乌龙岭边,乌龙岭关隘难以攻破,便先取睦州。方腊方面派出“灵应天师”包道乙和他的徒弟“郑魔君”郑彪应。王英、扈三娘夫妻两人带着三千马军,正迎上了魔君郑彪,郑彪先与王英交战,战到一半,突然用法术变出一个金甲神人,王英大惊,被刺下马。扈三娘见丈夫落马,急忙来救,与郑彪打了一合,郑彪回马便走,三娘追赶时,郑彪扔出一块金砖正中她面门,三娘落马而死。

6、金枪手徐宁(附赠装备+阵法一套)

汤隆说他能破呼延灼的连环马,使钩镰枪真是他的姑舅哥哥徐宁。而徐宁上山,又需先把他的雁翎锁子甲盗来。吴用让时迁盗甲,时迁去东京盗得徐宁雁翎锁子甲,转与戴宗拿上梁山,那个年头看来连亲戚也不能信。

7、托塔天王晁盖(附赠梁山所有好汉)

晁盖和宋江虽称兄道弟,但骨子里就不是一路人,吴用渐渐投靠宋江也能说明问题。随着宋江一次次立功一次次收服兄弟,晁盖坐不住了,二打曾头市时,他一定要自己带兵出战,不幸中了宋江致使的“地勇星”射的写有“史文恭”的箭。按以前的交情和宋江当时的威望,晁盖在临终前理所当然地应当把寨主之位交给宋江,但他对宋江已经绝望,不想让宋江等人毁掉来之不易的梁山大业,又不好直接说不让宋江继承的话,因此,才在临危时定下谁擒住射箭者即为梁山之主的遗命,可惜为时已晚。

梁山最恨宋江的五个好汉,为何上了梁山却乖乖听话?

水泊梁山上最恨宋江的卢俊义、秦明、徐宁、李应、扈三娘五个好汉,上了梁山却乖乖听话,是因为无路可走和迫于无奈。

一、水泊梁山上最恨宋江的卢俊义。

河北大名府员外卢俊义,人称“玉麒麟”。家中巨富,武艺高强,仪表堂堂,被誉为“河北三绝”。

玉麒麟卢俊义家境之富有,在小说《水浒传》中无人可比。卢俊义本是世代富商巨贾,到了他这一代,他的大管家李固手下,在各地商号的“财行管干”人等,就有半百之多。

所谓“财行管干”,就是各地商号的经理。半百“财行管干”手下还有多少人员,就是不可胜数了。

卢俊义的管家李固出手豪阔,随手一扔便是数十两黄金!足以看到,卢俊义家中的钱财多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巨富之家,加上他惊人的武艺和非凡的仪表,所以,“河北玉麒麟”声名远播,让梁山泊宋江灵机一动,解决了令自己一个昼夜不安的大事。

梁山泊大头领晁盖死得蹊跷,临终遗嘱更是说得蹊跷:“那个捉到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谁是射死晁天王的,鬼才知道!但宋江成功地把那个人指定为史文恭。

但是,梁山泊里能捉到史文恭的虽然大有人在,但绝对不是他宋江!那么,按照那个遗嘱,梁山泊主之位,不是也就与他宋江无缘了?

卢俊义可以解开那个死结!

宋江派吴用假扮成卜卦先生,在卢俊义家墙壁上留下“卢俊义反”的藏头诗。再以“躲避血光之灾”诱卢俊义到了梁山泊附近,被浪里白条张顺在水中活捉。再羁绊卢俊义数月不放,对外扬言卢俊义已经在梁山落草。再唆使卢俊义的管家李固到官府首告。

卢俊义回到家里,官府人证物证俱全,被抓捕成了死囚。

大名府大街上,拼命三郎石秀的一声大喝:“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敲钉转角地坐实了卢俊义的反贼罪名。

卢俊义无路可走上了梁山,迫于无奈地做了宋江夺取寨主之位的一颗棋子。

宋江借卢俊义“河北三绝”的名头,说是让卢俊义与自己分兵攻打曾头市。其实是四面八方把史文恭孤身一人赶到卢俊义身边,让人困马乏的史文恭被卢俊义“一朴刀砍翻在地!”

卢俊义在梁山泊毫无根基,捉了史文恭,也做不了梁山泊主。这一点卢俊义心知肚明。

卢俊义也并不稀罕什么梁山泊主,凭他的家境,他的声望,他的堂堂一表凛凛一躯,他愿意在梁山泊这一洼之水里做个强盗?他必然对宋江、吴用恨之入骨!

但他纵然恨之入骨又能怎样?有家难归有国难投,他只能无可奈何地跟着宋江,乖乖地听话,走“盼天王降诏早招安”的路子。

二、水泊梁山上最恨宋江的秦明。

青州府统制秦明,被宋江、花荣用计捉上清风山,要秦明降顺,秦明不从,宋江等“款留”了一晚。

第二天秦明回归青州府,宋江已经派人化装成秦明,把青州府周边数百人家烧成了一片瓦砾场,无辜百姓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小说《水浒传》开篇说“洪太尉误走妖魔”,宋江之流心狠手毒,视人命如草芥,的确是吃人恶魔!

宋江大肆屠杀无辜百姓,直接导致的是秦明的妻子儿女被青州知府杀害,人头被挂在城门楼上示众。

宋江害死了秦明的妻子儿女,把花荣的妹子“赔”给了秦明做老婆!滑天下之大稽!

列位看官,倘若谁杀了你的妻子儿女,然后“赔”给你一个女人,你会怎样?

秦明必然对宋江切齿痛恨!

秦明痛恨宋江,但回不了青州,洗清不了罪名,无路可走,无可奈何,忍辱负重,改变了当初“生是大宋人,死为大宋鬼”的誓言,落草为寇,乖乖地听命于宋江,做了强盗窝里的所谓“五虎上将”!

三、水泊梁山上最恨宋江的徐宁。

朝廷禁军金枪班教师徐宁,夫妻和睦,生活安逸。被宋江利用他喜爱的一副锁子黄金甲,逼上了梁山。

徐宁被捉上梁山泊时,妻子也被捉了,丫鬟也被捉了,雁翎甲也被宋江盗取了。

安逸的生活一夜之间离他而去,除了按照宋江的安排留在梁山泊,别无选择,否则,面对杀人不眨眼的宋江,就是家破人亡!

李卓吾说:“人生决不可有所嗜好,徐宁爱恋雁翎甲,所以丧却了身家自由,身陷绿林,呜呼哀哉!”

徐宁爱恋雁翎甲何罪?有罪的是宋江,形同逼良为娼,弄得徐宁无路可走,成了“绿林好汉”,迫于无奈乖乖听话,做了所谓“骠骑将军”,企图为将来洗白自己替宋江出死力,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最后在征方腊时死于非命。

四、水泊梁山上最恨宋江的李应。

李应本是李家庄一团团富家翁,被宋江看中了他的家财,又是送礼,又是拜见。李应以负伤为由,不予理睬。

宋江命肖让假扮知府,以私通梁山贼寇罪名捉了李应。然后再带梁山人马“救了李应性命”。而李应的“李家庄也被宋江一把火烧成了平地”,家眷也被宋江掳上了梁山。

李应本与祝家庄一样,是梁山泊的敌人,无端成了贼寇一伙,能不深恨宋江?他在征方腊结束后辞官不做,依旧回家为民,可见他与宋江根本不是一路人。

但深恨宋江的李应,无家可归,家眷被胁迫,无可奈何,只好乖乖听话,跟随了宋江。

五、水泊梁山上最恨宋江的扈三娘。

扈三娘是祝家庄老太公第三子祝彪的未婚妻,帮助祝家庄抵御梁山入侵,被林冲捉上了梁山。

扈三娘被捉上梁山,他的未婚夫被梁山泊李逵杀了,哥哥扈成被赶得不知所终,扈三娘的扈家庄被李逵屠庄,庄主扈太公及合庄百姓被杀了个一干二净,烧得寸草不生。

假如是晁盖当政,李逵有那么大的胆子?如此胡作非为?与其说李逵是“天杀星”,不如说宋江是“天杀星”!

晁盖派人下山掳掠富商大贾,是不准梁山泊人马杀人害命的。这曾经是梁山泊一条铁律。

但宋江一上山,“梁山好汉”都成了屠杀无辜百姓的刽子手!

被宋江杀了全家和未婚夫,赶走了兄长的扈三娘,被关在宋太公处数十天。有人说是为了逼迫扈三娘主动从了宋江自己,我看也说不定不是如此。

“天然美貌海棠花”扈三娘,最后被宋江“指婚”给了矮脚虎王英。

此后,终其一生,小说《水浒传》里,扈三娘几乎一言不发。她内心对宋江的恨,可想而知。

有人说,扈三娘并不知道扈家庄被屠庄。扈家庄就在梁山泊边上,扈三娘不会回娘家去看看?

扈三娘的一言不发,同样表现了她的无路可走和迫于无奈。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乖乖地跟了王英,

梁山上,痛恨宋江,而又无可奈何只能乖乖听命于宋江的人,并不只有这五个。小说《水浒传》里的所谓“逼上梁山”,除了林冲等极少数人外,众多好汉并非被朝廷逼上梁山,而是被宋江的血腥手段逼上梁山!

梁山最恨宋江的五个好汉,为何上了梁山却乖乖听话?

梁山108位好汉,上山途径各不相同,有官逼民反不得不反的,有杀人越货无处藏身的。最糟糕的是因为梁山的需要,被逼上来的,这些人心里恨宋江恨的牙根都痒痒。

我认为梁山上最恨宋江的五个人是:

第一位,朱仝因为救过宋江,又放走了枷打白秀英的雷横吃了官司,被发配后得到知府的赏识,把小衙内交给他照看,正妥妥的时来运转的时候,被宋江给算计了,让李逵残忍的杀死了小衙内,给断了前程,不得不忍气吞声上了梁山。

第二位金枪手徐宁,京城禁军金枪班教头,只因善使钓镰枪,却着祸上身。梁山破不了连环马,能起了徐宁,连骗带逼硬把徐宁弄上了山,做了强盗。徐宁能心甘情愿吗?

第三位林冲,做为梁山元老,林冲在宋江手下位置并不显赫。令林冲最恼火的是,仇人就在眼前,却大仇难报。捉住了高俅却动不得,眼睁睁被宋江放走,遗恨怎消?

第四位秦明,梁山为了逼秦明入伙,不惜以秦明全家性命被杀为代价。为安抚秦明,宋江作主把花荣妹妹许配给了秦明,这也只是一时之快,秦明心能不痛吗?

第五位安道全,安道全是祖传神医,名声四扬。梁山为了给宋江治病,派张顺去请安道全入伙不成,就杀了安道全相好的,并在墙上留下,“杀人者安道全”。安道全走投无路,只得上梁山治好了宋江的病。后来宋江奉命打方腊,安道全没有随军。

这几位好汉内心对宋江都怀着恨恼,为什么对宋江服服贴贴呢?一是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二是宋江的招安政策稳住了人心,乖乖听话是为了等待出头之日。所以最后当宋江遇害时没有人去解救,死后也没有人替他报仇伸冤。

梁山最恨宋江的五个好汉,为何上了梁山却乖乖听话?

看《水浒传》看多了,就难免会有疑惑,到底谁是好人谁是恶人。高俅无疑是大恶人,这点毋庸置疑。水浒好汉是好是坏,难以一句话讲清楚,那么与水浒好汉相对立那些人就是坏人吗。比如祝家庄,田虎,王庆,方腊,这些团体的本性跟水浒好汉是差不多的,他们就是坏人吗,也不像是,如果不写水浒传,写个方腊传或者田虎传,那很明显他们成为主角,同样可以以正面形象示人。四大寇没有本质区别,说白了都不是什么好人,谁做主角谁的形象就光辉一些。

其实在梁山发展初期,晁盖倒是定下了不错的规矩,就是抢钱不要紧,但是不要害人性命,这个其实是个很好的规矩,所谓是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绿林好汉的最高境界也就这样了。不过规矩是好的,执行却一直有问题,在晁盖还没当家以前,林冲就一下子干死了前寨主王伦,这就开了个先例。宋江到来以后,尽管打着替天行道的招牌,但是滥杀无辜的现象一直不停,特别是对好汉身边的人下手特别狠,诸多好汉被宋江吴用奸计陷害,逼上梁山。而像扈三娘所有家人直接被李逵杀死,为了拿下秦明、朱仝,宋江直接让手下杀人陷害,秦明更是因为陷害一家老小都被官家处决了,逼得他们不得不上梁山。

然而让人惊奇的是,这些被陷害的好汉可能开始还有点愤愤,上山以后却似乎完全忘了这回事,不但从来没有想过报仇,反而是死心塌地的为宋江和梁山卖命,就好像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一般,对迫害他们的人非但不仇视,反而百般维护。比如秦明、扈三娘皆在征方腊时候战死,可谓是为宋江卖命卖了一辈子,可悲可叹。所以这些人只是按照常理来说,该恨宋江,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恨过宋江。比如那秦明,妻小都死光了,屁颠屁颠就娶了花荣妹妹,扈三娘全家都死光了,还做了宋江义妹,嫁给了王英那种挫男,居然还过得有滋有味。朱仝算是比较明事理的,但是开始时候叫嚷着也只是跟李逵这个打手拼命,罪魁祸首宋江他是丝毫没有怪罪意思。至于其他什么坑蒙拐骗上山的人,比如卢俊义、关胜、徐宁、蔡福蔡庆等等,上山之后都过得不错啊。在我看来,真的恨宋江的人绝对有,但不是这些人,而是另有其人。

第一个是晁盖,晁盖不在108将里,却是他们名义上的老大,为啥是名义上的老大呢,这全是宋江害得。自从宋江上山以后,他便以晁盖是老大,需要在家坐镇的理由架空晁盖,到后来,外面好汉只知道宋江不知晁盖。当然了,大家都是义薄云天的好汉,施耐庵肯定不会写晁盖心里如何憋屈窝囊,如何嫉恨宋江。施耐庵甚至都没怎么写晁盖,就挑了几件事情提了提,比如呢,宋江捉了一个绝世美人扈三娘,一般山寨捉了美女都要献给老大,宋江却直接送到自己老爹府上,好汉们都以为他要给自己做媳妇,没人敢问,后来是宋江把她许配给挫人王英,这个事里面,晁盖没露面,也没有一个人替晁盖想想。后来又发生一个事,段景住献马,他指名道姓的说是要给宋江的,从不提晁盖。写了这么多事以后,施耐庵才写晁盖反应,这次无论宋江如何劝阻,他都要亲自上阵,去打曾家五虎,还点名一句话:我不是非要跟你宋江争功。后来晁盖被一支箭莫名其妙射中伤死,临死前对头领归属做了交代,谁捉住射死我的谁做头领,大家都知道宋江武艺可能是好汉里最差的一个,谁都可能捉住射箭的唯独宋江不能,晁盖死前也要摆宋江一道。尽管书里从来没有一句话说晁盖恨宋江,但是后面的行为足以看出晁盖对宋江的怨恨对自己的憋屈早就是日积月累的事了,说他最恨宋江一点不为过。

第二恨的是林冲。林冲是个好汉,但也是好汉里面最丧气的一个,可能是因为他丧妻的缘故吧。本来林娘子是书里极为罕见的好女子,却因为高俅一伙的陷害,林冲自己充军,妻子自尽。上了梁山,林冲依旧很丧,明明自己很厉害,却被王伦压制。而后来呢,晁盖一伙人上了梁山,林冲被吴用激得杀了王伦,估计杀完他就后悔了,因为比起他来,晁盖一伙显然更需要杀王伦,偏偏这脏事成了自己操刀。林冲看到对方人马齐备,自己孤身一人,所以一让再让,只做了第四把交椅,这时候的他对谁都高兴不起来,对谁也不稀罕。因为他的丧,林冲在梁山成了一个特别的存在,位置很高,却没有一个心腹,武艺超群,也只是充当打手。林冲活着就像行尸走肉,看到一个黑矮小吏宋江在梁山混的风生水起,也只能拜服。直到有一天,居然追到了高俅,林冲当然想杀了高俅报仇,可是宋江却是好酒好肉的招待人家,林冲啥也干不了,只能生闷气。其实林冲自己也是矛盾的,杀了高俅可以报仇,可是招安的路子就堵死了,林冲心里最渴望的还是以前当教头的小日子吧。林冲恨宋江也恨自己,终日郁郁寡欢,偶尔战场厮杀一下算是发泄了,最后落得一身伤病,加上长期郁闷,就这么病死了。

第三恨的应该是安道全。安道全是个医生,那时候医生地位不高,但也足以安身立命,何况他还是名神医。不过如果让安道全重新选择,我估计他宁愿做名庸医,这样就不会被梁山盯上了。这安道全医术高明,钱不少赚,跟一青楼里女子李巧奴好上了,两人是你侬我侬,好不快活。这时候宋江居然生了毒疮,没人医治,这事也刺激了宋江,梁山上必须得有个好医生啊,于是安道全就这么被选中了。说实在话,如果宋江单单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人威逼利诱安道全,安道全基本上也会救他。可是他一定要让安道全上山不可,于是好汉张顺就杀了安道全最爱的巧奴,并陷害安道全,逼他不得不上梁山。安道全也是精细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不低头,在梁山上一路隐忍,尽心尽力。后来征讨方腊时,皇帝得病了,召他进宫,安道全就此离开梁山,再也没有返回。梁山少了一个补血之人,但凡重伤就是不治身亡,不过安道全早在上山之时就对梁山恨上了,他们死活与他何干,他悠哉悠哉的当着太医,得享太平。

我觉得这几个人都是对宋江有恨意的,在梁山上,宋江就是天就是地,没人可以反抗,连开始的老大晁盖都不行,反抗的结果就是死。而林冲呢,只是消极对待,最后自己气出病来死掉。安道全是隐忍不发,一旦有机会脱离梁山,就能躲多远躲多远。其他被梁山设计陷害,无奈上梁山的人,早就在梁山拜宋江以宋江为尊的氛围里折服了,就好像受虐狂一般,再也没有怨恨之心。

相反的,梁山上有几个人与宋江没有仇,也没有被他陷害的几个人反而看的很明白,比如鲁智深、武松、李俊等等,作者留了几个明白人,也是给读者一点希望吧。

梁山最恨宋江的五个好汉,为何上了梁山却乖乖听话?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一点:

《水浒传》是一部虚构的文学作品,其中的人物情节都必须要围绕主题来展开。

因此,不管梁山好汉上山前与宋江有什么过节,上山后也必须服从安排听从调遣。如果他们继续纠缠不休,《水浒传》岂不成了一部内部争斗的职场剧。

当然,这种情节也不能过于牵强,否则会显得逻辑混乱。

那么,究竟有哪五位好汉上山前与宋江有忌恨呢?

第一位:霹雳火秦明

秦明被宋江捉住后,誓死不降。宋江便派一个长相酷似秦明的士兵穿着他的盔甲,骑着他的坐骑,拿着他的狠牙棒,趁着夜色带兵去攻打青州城。

由于是夜间,根本看不清人的容貌,慕容知府误以为秦明已反,当即把他在城里的一家老小全部杀光。待第二天秦明返城时,慕容知府不仅不相信他,而且把他夫人的头颅挑在枪头上给他看。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如此的深仇大恨,秦明为什么还要归顺宋江呢?

一是秦明已经走头无路,归顺宋江是他唯一的选择。

二是宋江亲自主婚,自备彩礼,把花荣的妹妹许配给他。

此情此景,秦明还能怎么办呢,只有顺从了。

第二位:美髯公朱仝

朱仝本来是郓城县的都头,宋江杀了阎婆惜后,朱仝奉命前去捉拿,但他故意放走了宋江。也就是说,朱仝对宋江是有救命之恩的。

当朱仝因为私放雷横被发配沧州后,沧州知府见他为人仗义又一表人才,便没把他当犯人看待,而是留在身边听用。

知府有个四岁的小儿子,整天缠着朱仝玩耍,正赶上七月十五放河灯,小衙内又缠着朱仝要看河灯,知府便安排朱仝带他出外玩耍。

没想到,为了迫使朱仝上山,李逵竟然把小衙内杀害了。朱仝当然要和李逵拼命,但李逵说得很清楚:

这都是晁宋二位哥哥的将令,干我屁事?

这就充分说明,杀害小衙内是晁盖宋江的指令,李逵不过是个执行者而已。

既然如此,朱仝为什么还要乖乖地归顺宋江呢,因为他已经无路可走。最后只能由李逵向朱仝赔礼道歉了事。

第三位:一丈青扈三娘

梁山攻打祝家庄,扈家庄的扈三娘根据早有的盟约,前来为祝家庄解围,不料被梁山活捉。

扈三娘的哥哥扈成为了救妹妹,不仅向梁山投诚,而且把祝家三子祝彪绑上送往梁山大营。

不料半路遇到李逵。李逵不分青红皂白,不仅砍死了祝彪,而且不听扈成的解释,还要杀扈成。扈成只好逃走。

李逵带着人赶到扈家庄,将扈家男女老少全部杀光,又一把火把庄园夷为平地。

事后宋江曾责问李逵:

你这厮,你须知扈成前日牵牛担酒前来投降,你为何不听我的将令,擅自杀她全家?

可见这件事与宋江并没有关系。日后扈三娘作为战俘,不仅没有被杀,反而被宋江把她许配给了王英。

所以,扈三良乖乖地听从宋江的派遣是有道理的。

第四位:扑天雕李应

李应是李家庄庄主。家境敫实,妥妥的一个富豪。

梁山攻打祝家庄之前,宋江携带重礼,亲自前往李家庄拜会李应,想拉李应加入梁山团队,破坏李家庄与祝家庄早先订下的攻守联盟。

李应作为富豪,不可能甘愿落草为寇,故托病不见,所带礼物一并拒收。致使宋江无功而返。

梁山打下祝家庄后,宋江派人假扮官差来到李家庄,诈称李应私通梁山贼寇,不管他如何辩解,便把他强行带走。

行至半路,宋江带领梁山人马救下李应,并把他强行带往梁山,又把他的家属也一并诳骗上了山。

上山后的李应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梁山英雄排座次时,把他和柴进一起安排主管钱粮。名次虽然靠前,其实没什么实权。

可见李应是纯属被动上山,与宋江没什么交集,更谈不上感情。但碍于梁山当时兵强马壮,他也就只能归顺了梁山。

第五位:玉麒麟卢俊义

作为大名府首富的卢员外,棍棒功夫天下无敌。被梁山骗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自己也被打入了死牢。

梁山打破大名府,把卢俊义从牢里救出来。此时的他走头无路,只好杀掉背叛他的管家和妻子,上梁山坐了第二把交椅。

总结:

综上可见,以上五人,都不是甘心情愿,而是走头无路或被骗上的梁山。

他们上山后,不仅没有造反之心,反而乖乖地听从宋江调遣,原因无非有三:

一是,他们已经无路可走,为了生存,只能归顺梁山作为依附之地。

二是,他们的选择,符合当时那个历史背景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和今天的社会相比,完全不是一回事。

三是,他们进入梁山,既没有反抗的思想基础,也没有反抗的环境和条件。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俱备,只能围绕在宋江为核心的领导集团周围,没有其它的选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