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手下有三国里最厉害的几个武将和最厉害的谋士,为什么没有统一三国?
又是一个将《三国演义》当成史书看的,那是小说不是历史啊朋友!
在真实的历史中,魏蜀吴三国,蜀国的实力是最弱的,无论是地盘,人口,还是武将谋士这样的人才储备!刘备都比不上曹操和孙权!
诚然,刘备手底下确实拥有关羽赵云诸葛亮等一众非常优秀的人才,但是这样的阵容比起曹魏和孙吴其实并不占优。尤其是以诸葛亮、费祎、郭攸之、董允等荆州人才的相继去世和被害,蜀国人才凋零。
首先咱们来看曹魏,论武将,五子良将,夏侯一脉,曹氏一脉,还有后来的司马家,钟会,邓艾,可以说是名将辈出。论谋士,郭嘉荀彧这些人绝对不输卧龙凤雏,更为可怕的是,颍川谋士集团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
孙吴也是一样,周瑜鲁肃,吕蒙陆逊,每个都是当世人杰。
当然,其实最大的差距是在人口上!
据统计,梁方仲在《中国历代户口、田地、天府统计》中认为蜀后主炎兴元年(263年)蜀国28万户,94万人;同年为国有52万户,440万人。吴国在280年幼52万户,230万人。这成为目前主流认识,教科书也采用这个说法。
如此大的人口差距,导致蜀国在兵员上就先天不足!再加上刘备集团实际上是一个,豪侠武人、寒门下士为核心的政治集团。这个集团在三国中带有浓厚的下层社会特点。他始终没有与当时的强大力量,士族豪强合作,尤其是益州士族豪强一直对蜀汉政权阳奉阴违。
没钱,没兵,蜀国能坚持那么久,是真不容易!至于一统三国,可能性最小!
刘备手下有三国里最厉害的几个武将和最厉害的谋士,为什么没有统一三国?
为什么刘备不能统一三国?原因有很多,既有出身起点的因素,又与个人能力有关,当然也与刘备势力人才相对偏弱有关。
有人说刘备麾下有三国时期最厉害的武将和谋士,这或许是深受《三国演义》影响并将自己代入其中了,其实,三国势力中,刘备的人才整体水平一直都处于最后一位,不管是人才能力还是数量,都从来不曾占过上风。
一、谋士对比:
先论谋士,刘备在世时拿得出手的谋士也就是诸葛亮、庞统、法正、马良等几个而已,其中庞统、法正和马良都不是长寿者,庞统死于征蜀战争中,法正在刘备自封汉中王次年就病死了,而马良也战死在夷陵之战中,只有诸葛亮一直活到刘备去世后。
相比之下,孙权的谋士并不比刘备差,除了人人皆知的周瑜和鲁肃,还有陆逊、顾雍、步骘、孙邵和“二张”的张昭和张纮,而曹操的谋士则更多,他阵营中的谋士数量高达上百人,其中就包括顶级谋士郭嘉、贾诩、荀彧、荀攸、程昱、司马懿等。
按三国势力谋士数量和质量来对比,曹操遥遥领先,孙权整体略强于刘备。
二、武将对比:
再论武将,刘备势力最为人熟悉的当是“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和列入“三国二十四名将”的魏延,其余武将只能算是二流水平,应该说,这六将确实都算是三国时期的顶级将领,也正因为有他们的辅助,刘备才能在无寸土之地时“咸鱼翻身”,以荆州为跳板取得川蜀与汉中,成为三分天下之一。
然而,刘备武将的整体数量还是少于东吴,孙权势力的太史慈、甘宁和吕蒙并不比“五虎上将”差,而“东吴十二虎臣”的其他十一位和朱然、朱桓等则比刘备的第二梯队武将要强得多。
至于曹操势力,则可称得上武将如云,“三国二十四名将”中,曹操就有典韦、许褚、夏侯惇、夏侯渊、张辽、张郃、徐晃、庞德、张绣,此九位武将的能力堪比“五虎上将”,此外文聘、李典、曹彰和“五子良将”的乐进、于禁、“八虎骑”的曹仁、曹纯、曹休、曹真、夏侯尚、曹洪都堪比“东吴十二虎臣”。
按三国势力武将数量和质量对比,曹操依旧遥遥领先,孙权与刘备相当。
从以上对比分析看,刘备势力的人才一直都落后于曹操和孙权,就此而言,刘备三分天下已是极致。
我是六甲番人,更多精彩,敬请大家关注。
刘备手下有三国里最厉害的几个武将和最厉害的谋士,为什么没有统一三国?
后继人才缺乏。
刘备手下有三国里最厉害的几个武将和最厉害的谋士,为什么没有统一三国?
先说谋士。
诸葛亮不是最强《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描写的算无遗策,几乎就是神机妙算,没有他不能预知,也没有他办不到的,包括借东风。所以鲁迅说他是半神近妖。事实上,算无遗策的不是诸葛亮,是曹操手下的荀攸和贾诩。
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说,荀攸和贾诩堪比西汉初年的张良和陈平,真的做到了算无遗策。我举一下贾诩的例子。
我们知道曹操征张绣,张绣不战而降,但是因为婶娘邹氏的缘故,半夜里又突然造反,害的曹操折损爱将典韦和长子曹昂,这才逃得性命。但最后贾诩竟然劝说张绣再次投降曹操。
张绣一下就懵了,说我们和曹操有杀子之仇,投降曹操,曹操能容得下我们吗?还不如投降实力更强的袁绍。我们看贾诩是怎么回复的。
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贾诩说袁绍势大,如果我们投靠袁绍,肯定不会被重视,投降曹操,他此刻正需要援手,一定会厚待我们。
除此之外,贾诩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最后曹操是个干大事的人,干大事的人一定不会拘小节,不会对过往的恩怨斤斤计较。
于是张绣投降曹操,张绣和贾诩果然受到厚待,尤其是贾诩。
那么诸葛亮,陈寿是怎么评价的呢?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陈寿说诸葛亮擅长治国,堪比管仲和萧何,但是领兵作战,奇谋偷袭,不是他的特长,比之荀攸和贾诩,差远了。
再看武将。
关羽刚而自矜,赵云不被重用清代毛宗岗父子点评三国武将,排名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其中赵云和关羽排在很前面。可是我们看赵云,他是不被刘备重用的,明明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都死绝了,就是不带上赵云去打夷陵之战,最后战败。
那么声振寰宇的关羽呢?有一个巨大的人性缺点,那就是骄傲自负,且看他是怎么对待孙权派来求婚的使者的。
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这些缺点,张辽没有,张郃也没有,关羽和张飞却十分明显,比如张飞的缺点就是对手下兵卒太过严苛,最后导致被士卒谋杀。
最重要的还是领土和人口抛开武将和谋士不说,单就领土和人口来讲,刘备的蜀汉比起曹魏,大概都只有十分之一,所以时间拖得越久,蜀汉的劣势就更加明显,何况刘备在夷陵之战,败光了一半的家底。
所以刘备的蜀汉是无论如何不可能统一天下的,唯有曹魏发生巨大的内斗,才有一线可能。
刘备手下有三国里最厉害的几个武将和最厉害的谋士,为什么没有统一三国?
爱看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胸怀大志的刘备,在人生巅峰,不仅得了俱有战略意义的荆益二州,而且文有卧龙,凤雏这样一流的谋臣,武有关张赵马黄等绝世猛将,但最后却没能一统天下,兴复汉室,曾让多少后人为之感叹不已,其实感慨之余,您若深思一番,就当时的情景,能同强大魏吴鼎足而立,已经不错了,就算张良重生,韩信再造,也未必打造出新局面,就象孔明所说,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立三世,国险而民附,不可图也。曹操占领整个中原,山川险要,广有纵深,攻守自如,人口众多,兵精粮足,特别是曹操策略得当,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都可做官,致使天下才能出众之人十之八九,归附帐下竭忠尽志,能征善战的猛将不下千员,曹操都亲之信之,在加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固若泰山,很难动摇。孙权占据江南半壁河山,几代人兢兢业业,历经图治,深得百姓拥护,手下将士谋臣尽心尽力,再加上长江天险,几乎没有突破口,也就是两个对手太强大了。刘备要想有所作为,只能等,天下有变,对手内部出现严重危机,荆益两路出兵,可能奏效,遗憾的是危机首先出现在自己内部,关羽把荆州丢了不说,命也没了,荆州沃野千里,是刘备兴汉的重要粮草兵源战略基地,是西蜀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它的有无关系刘备的成败,对刘备的打击可见如何,于是刘备不顾孔明等人的反对,举全国之力,攻伐东吴,结果可知,差点全军覆灭,刘备悔恨交加,不久于人世,本来实力有限的西蜀,经这么一折腾,实力大减,还好诸葛亮等精英鞠躬尽粹,不仅没有被对手征服,还屡出祁山,久伐中原,但因实力悬殊,事倍功半,又苦苦支撑了几十年,已算难能可贵了。刘备得其人,未得其时,也许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许多事不是努力就能成功,但只要尽力了,当无遗憾。
刘备手下有三国里最厉害的几个武将和最厉害的谋士,为什么没有统一三国?
诚邀,如题。刘备手下有三国里最厉害的几个武将和最厉害的谋士,为什么还是没能统一三国呢?小编认为理由有二。首先,刘备底子太薄。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拼爹”的社会。曹操祖上是汉相国曹参,孙权的爹也是长沙太守,其实曹操和孙权起兵的第一桶金都是祖上给的,所以他们很早就能打下自己的根据地,继而繁衍生息,但是刘备就不同了。
刘备除开顶着个“汉皇苗裔”的帽子,什么都没有,甚至于年过30了还在织席贩鞋为生,刘备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曹操已经是汉朝的骑都尉,孙权父亲孙坚也是长沙太守独霸一方,巨大的时间差导致刘备日后的发展拍马难及,到最后,曹操领有北方青州,幽州,冀州,并州等中原九州,势力强大且稳固,刘备自然难以撼动人家了。当然这也不能怪刘备自己,主要是投胎技术不好。
其次,刘备人才不少,孙权曹操同样人才济济曹操阵营的荀彧,程昱,郭嘉等皆是天下顶级谋士,曹操的五子良将也不输给刘备的关张赵马黄;孙权人才最少,但也有周瑜,鲁肃,陆逊等文臣武将,所以刘备在人才方面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