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的水泊梁山是如今的山东省梁山县还是东平县?

有什么史料记载可以考证吗?有的说是济宁的梁山县,有的说是泰安市的东平县,到底哪个才是呢?

《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究竟在哪里,书中已经说得十分清楚了,原本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但是,若是以《水浒传》背后的故事来说,书中的“梁山”就不是现实中的梁山,这个“梁山”其实写的是北京附近的梁山,指代的是北京。

那么,《水浒传》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水泊梁山”究竟有什么寓意,为何写的是北京梁山呢?北京有“八百里水泊梁山”吗?

《水浒传》中的梁山出自《大宋宣和遗事》

宋江起义,历史上是有记载的,《宋史·徽宗本纪》中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从这则记载看,宋江是“淮南盗”,起义的地点是淮南道,也就是安徽中北部一带。假如《宋史》记载准确,那么,就没“水泊梁山”什么事了。

《水浒传》的故事并没有以《宋史》为背景,而是以《大宋宣和遗事》为蓝本,把宋江起义的地点写在了“梁山”。

《大宋宣和遗事》是一部南宋人写的笔记体野史,不可以当正史读,可不可信也得打个问号。不过,书中所写的“太行山梁山泊”的故事,却被施耐庵改写移植到《水浒传》之中。那么,这部野史中的“太行山梁山泊”在哪里呢?以下,我讲一段《大宋宣和遗事》的故事,看看这部书中的梁山究竟是在梁山县,还是在东平县。

晁盖等七人劫了生辰纲,被南洛县(河南东隅)缉事人(捕头)王平破案。南洛县于是行文至山东郓城县,县令命一直闯董平前往晁盖所住的石碣村捉人。“有那押司宋江接了文字看了,星夜走去石碣村,报与挑盖几个,暮夜逃走去也。”

郓城县押司宋江报信一节,在《水浒传》中重现,而且,宋江报信后,晁盖“不免邀约杨志等十二人,共有二十个,结为兄弟,前往太行山梁山泊()法落草为寇”。此后,宋江又把杜迁、张岑、董平、索超四人四人送上了梁山。

在晁盖智取生辰纲之前,杨志、孙立、关胜、林冲等十二指使因为押运花石纲而结为兄弟,杨志杀人后被充军。十二指使便在发配途中杀了解差救出杨志,一齐上太行山落草。晁盖上“太行山梁山泊”后,便联络十二兄弟入伙。可见,《大宋宣和遗事》中的“梁山”实际上指的是太行山。

宋江因为阎婆惜与吴伟“打暖”,一怒之下杀了二人,留下一首诗:“杀了阎婆惜,寰中显姓名。要捉凶身者,梁山上寻。”宋江也上了梁山,然后聚齐三十六人,扯旗造反。不久,宋江与吴用商议前往东岳烧香,便杀出了梁山。

宋江等三十六人:“掠州劫县,放火杀人,攻夺淮阳、京西、河北三路二十四州八十余县”。宋江等人四处袭扰,朝廷无其奈何,便出榜召谕,“有那元帅姓张名叔夜的,是世代将门之子,前来招诱宋江和那三十六人归顺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诰惠,分注诸路巡检使去也”。

《大宋宣和遗事》虽然与《宋史》中讲的宋江起义地点不同,但大致过程和结局相差不大。恐怕《宋史》记载的宋江起义,恐怕只是三十六人杀出太行山之后的事迹,太行山聚义的事就被舍弃而不录了。

这部笔记体野史中,梁山是太行山的“梁山泊”。《水浒传》另一个蓝本《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印证了《大宋宣和遗事》的说法,梁山就是“太行山梁山泊”。比如,船火儿张横的赞诗就这样写道:“太行好汉,三十有六,无此火儿,其数不足。”其他如燕青是“太行春色,有一丈青”,穆横(穆弘)则是“出没太行,茫无畔岸”。

以龚开的说法,宋江三十六人聚义地点不在梁山,而在太行山。然而,《水浒传》中,为何说是“梁山泊”。这个“梁山泊”是怎么回事,是在梁山县的梁山,抑或是东平县的梁山吗?

《水浒传》把宋江聚义写到了梁山

《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比《大宋宣和遗事》稍晚,是宋末元初人龚开所画梁山三十六人物,属于“画配诗”的艺术作品,收录在周密的史料笔记《癸辛杂识》之中。龚开在《画赞》之前,写了这样一段《序言》:

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著,虽有高如李嵩辈传写,士大夫亦不见黜。余年少时壮其人,欲存之画赞,以未见信书载事实,不敢轻为。及异时见《东都事略》中载侍郎《侯蒙传》有书一篇,陈制贼之计云:‘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材必有过人,不若赦过招降,使讨方腊,以此自赎,或可平东南之乱。’余然后知江辈真有闻于时者。于是即三十六人,人为一赞,而箴体在焉。

《序言》中提到的李嵩,是南宋画家,曾担任光宗、宁宗、理宗(1190一1264)时期画院待诏。李嵩根据宋江等人的事迹,画了三十六人,龚开之《宋江三十六人画赞》应当是赞李嵩的画,他本人并没有画宋江三十六人。龚开所引据宋江历史,是南宋时期王称所修私家历史《东都事略》,《宋史·徽宗本纪》中所载宋江事,大概出自这部私家史料。

《东都事略》中,并没有提到“梁山”,宋江等人“横行河朔、京东”。《宋史·地理志》说:"河朔幅员二千里,地平夷无险阻。",“河朔”之间是不能标点的,河,指的是黄河,朔即北方,“河朔”泛指的是黄河以北地区。若是写成“河、朔”,就会出现歧义,误把“朔”解读为朔方(郡),那就跑到内蒙古去了。

京东,就是东京汴梁之东。《大宋宣和遗事》中说,宋江等人“攻夺淮阳、京西、河北三路二十四州八十余县”,大致与“河朔”相符,指的是河南、河北等地。从上面所引述的史料中看,几乎都没有提到山东。

资料显示:“太行山脉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山东,在秦朝时指的是崤山以东,即今之河南中部地区。东汉时期起,指的是太行山以东,河北省、山东省及河南省北部。

《宋史》、《东都事略》所讲的“淮南盗”,指的是北宋时期的“淮南道”,其中也不包括山东梁山县和东平县。因而,我认为,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不在山东梁山,而在太行山。《水浒传》改写蓝本故事,以“太行山梁山泊”取“梁山泊”而作为宋江聚义之地。

很多历史学家以“太行山梁山泊”,以及《水浒传》故事指责《东都事略》、《宋史》写错了。《东都事略》、《宋史》真的写错了吗?恐怕未必。正是因为史料记载中没有提到“梁山”,是野史误写以及小说演义,所以,才有了梁山之争。那么,《水浒传》中的梁山到底在梁山县,还是东平县?

《水浒传》中的梁山无疑就在梁山县

施耐庵改写了《大宋宣和遗事》和《宋江三十六人画赞》的故事,去掉了“太行山”,把宋江聚义的地点确定在了“梁山”。这便是宋江起义在山东梁山的最有力的证据,从而忽略了历史记载,以小说否定历史,以《水浒传》取代了历史记载,反说历史写错了。

《水浒传》中说,晁盖是郓城县东溪村人,很明显,这个地名是虚构的,《大宋宣和遗事》中说晁盖是石碣村人。石碣村在《水浒传》中是阮氏兄弟的所居住之地,与梁山只隔着一个水泊。以《水浒传》的故事计算,从东溪村到石碣村,恐怕有百十里路程。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这回书中说,吴用三更时分(晚九点至十一点之间)从东溪村出发,“晌午时分”,也就是中午十一点左右到达石碣村,吴用在路上走了大概十二个小时。从现在的地理位置和路程来看,《水浒传》中的梁山就在“梁山县”。后来,地图上就出现了一个“石碣村”。

既然《水浒传》写得如此明白,为何又出现了“东平县”之说呢?其原因大致应当是行政区划的变迁,以及“梁山泊”在东平湖附近的缘故。北宋时期是没有梁山县的,梁山建县于1949年8月,地处山东省的泰安、济宁、菏泽和河南省的濮阳四地市交界处。

梁山县此前叫做昆山,是以境内的山所命名。之所以改名梁山县,正是因为境内的梁山比昆山更出名。所以,《水浒传》中的梁山就在梁山县境内,不在东平县。

《水浒传》所构建的梁山周边地理位置,大致与现在的梁山县差不多。假若以现在梁山县的地理位置看,当属于河南之东隅,山东之西南角,这就与“太行山梁山泊”有点搭界了。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大致也就是一年多时间(宣和元年说不可靠),在太行山上呆的时间不会太久,杀出山后,便活动在“河朔”一带,并不像《水浒传》所说的那样,更多的是在山东境内打杀。

东平县也是后来的名称,北宋时期叫做郓州,宋徽宗宣和元年时,升格为东平府。这一变迁,在《水浒传》中也有“记录”,三打祝家庄时,写的是郓州,武松景阳冈打虎时,却又写的是东平府。《水浒传》中并没有说梁山在东平府境内,但从“三打祝家庄”的故事看,梁山据东平府不远。这样的描述,也是符合真实地理位置的。现在,梁山县与东平县也是相邻的两个县。

经历地理变迁,现在的梁山早就不是“八百里水泊”,仅存东平湖而已。但是,东平湖是清朝时才叫的名称,古时称蓼儿洼、大野泽、巨野泽、梁山泊、安山湖。《水浒传》续书《征四寇》中说,宋江死后葬在了楚州南门外蓼儿洼。

楚州,在北宋时期为第五等州之团练州,南宋时升淮安军,又改为淮安州。楚州所辖山阳郡,包括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一带,续书在《宋史》所说的“淮南盗”的基础上,也是让宋江魂归“东平湖”。

东平湖现今隶属东平县,蓼儿洼即东平湖,以《征四寇》的说法,宋江死后葬在了“东平县”。因而,也就有了梁山隶属东平县的说法。其实,这个说法不太准确,犹如洞庭湖纵横湖南湖北两省,君山却隶属湖南一样,不能因为东平湖在东平县内,便把梁山说成是“东平梁山”。

结语:施耐庵为何只写“梁山泊”

梁山是因为《水浒传》而名闻天下,成为一处人文景观。但因为历史史料的缺漏,以及演义小说的虚构,这才有了属地之争。从所能见到的史料看,宋江三十六人是在太行山聚义,《水浒传》却只写“太行山梁山泊”之梁山。这是为什么呢?

《水浒传》是以两汉、唐朝、北宋历史暗藏明朝的靖难之役,“梁山”其实实指的是北京附近的梁山,也就是现在的石景山。

《水浒传》中有很多“写错”的地名,地理位置也显得很“混乱”。实际上,施耐庵是借用了蓝本故事中的地名,暗藏历史真实。书中的梁山,出自《诗经·韩奕》之“奕奕梁山”,以及郦道元《水经注》。梁山好汉“石将军石勇”、“金毛犬段景住”,暗指的就是石景山。

石景山有很多别名,其中之一就是碣石山,现在还有碣石村,大概是书中“石碣”、石碣村的原型。梁山在燕地,靖难之役的发起者是燕王,所以,《水浒传》中的梁山实写的是北京梁山,也就是现在的石景山。所谓“八百里水泊”,其实是《水浒传》的说法,施耐庵的寓意是“重八”。书中的“重八”出现过多次,“八百里水泊”只是其中之一。

正是因为《水浒传》在故事中隐藏了故事,地理位置的交代就显得十分“混乱”,从而引发了诸多争议。因而,以《水浒传》说“梁山”,文本上可以理解为现在的梁山境内的梁山,不在东平县境内。

当然,如果是以历史沿革而论,北宋时期没有梁山县,也没有东平县,两个地方在某个时期同属一个州或者县,那么,梁山也可以在东平县,只是当时没有这么个县,咱们就只能以现在的行政区划来判断了。

关于《水浒传》中的梁山写的是北京梁山这个问题,讲起来很复杂,需要了解更多信息的朋友,不妨参看本头条号其他文章。

本回答据史料而言,如有异议,敬请教正。

《水浒传》里的水泊梁山是如今的山东省梁山县还是东平县?

这个问题我来大概回答一下。

梁山县是建国后1949年8月才成立的县份,分别是由郓城县、东平县、阳谷县、汶上县、东阿县、寿张县分别划出一些边缘乡镇拼凑而成立的梁山县!一开始也不叫梁山县而是叫昆山县,归平原省菏泽地委管辖!1949年8月25日这个昆山县委县政府在现东平县商老庄乡召开会议正式改名为梁山县!

1952年平原省撤销,菏泽专区带着梁山县归属山东省管辖!

1958年10月撤销菏泽专区,梁山县归济宁专区管辖!

1959年6月可能娘家舍不得又要回去了!

1990年又觉得跟着济宁混更好,就又划给了济宁!(当然这是玩笑话!可能是根据地域版图便于管理才又划给济宁的!)

至于《水浒传》里的水泊梁山是在哪里?

东平湖是八百里水泊唯一遗留水域,这个是没有争议的!

昆山县刚成立时东平湖和商老庄乡是借给昆山县组建时用了一下!后来为了便于两县界分又还给了东平!

现在主要说一下水泊梁山到底是哪里?

梁山是真的有这么一座山,在梁山县里面,原名是良山,后与一位郡王的名字相冲才改名梁山!八百里水泊其实是有的,但没有八百里,水浒传讲的是宋朝的事情,也就是在宋朝,八百里水泊还有一个名字叫大野泽,也就是说现在的梁山县、巨野县以及现在的东平县西南部在那时候都是水!随着时代的变迁,咱也不知道水泊里的水让谁给喝了,就只剩东平湖这一处水域了!

也就是说,梁山县有梁山,东平县有水泊遗域东平湖,在那时候都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是水泊梁山的原地,但别忘了,当初那片水泊可不止这两个县份呢,阳谷县还有景阳冈,都是在其附近,也都出现在了水浒传里!

那如果这样讲的话,东平、梁山、阳谷、郓城这一带都是水泊梁山的原址!

问题就出在了,东平县属于泰安市管辖,梁山县属于济宁市管辖,阳谷县属于聊城市管辖,而郓城县属于菏泽市管辖!直接把水浒给瓜分了!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可能是因为水浒传的影响力太大了,有担心后人效仿的意思在里面。这样四分可起互相牵制的作用(本想法纯属个人虚构!)

那么答案就是:水泊梁山是现在的梁山县和东平县一带,并不完全属于哪个县份!也没有哪个县份能完整代表水泊梁山!

如有异议,请法院起诉!谢谢!

《水浒传》里的水泊梁山是如今的山东省梁山县还是东平县?

亲爱的朋友们,水泊梁山当当然是在梁山县境内,是毋庸置疑的,出来这个问题我感觉好荒唐,有必要站出来证实一下,因为我是梁山人------梁山县就是以梁山而得名,1949年成立,梁山县城紧紧依偎着水泊梁山山体,水泊梁山位于现梁山县境内的正中央,所以水泊梁山是在梁山县。朋友们,下面我做个小小解释供参考:梁山县1949年成立之前本区域叫做昆山县,因昆山的名气不如水泊梁山,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为了让人们更能勾起对历史的回忆,记住历史,记住水泊梁山寨上的英雄们,弘扬梁山精神。除暴安良,暴打不平的事迹,世代传颂,进而更能记住梁山这个名字。(这里简单插下东平的话题,我不提木个人,就说东平老是蹭梁山的名气,老是看着梁山大地好,老是对梁山做文章,太有些不符合常理了!作为梁山人真的看不惯,但我们是农民,看不惯又能怎样呢,只能在这里唠叨唠叨。东平湖边上建的水浒旅游咱不说,因为东平湖自古就是属于梁山泊的一部分,不平的是它不应该划给东平县管辖,它与梁山寨一起运作规划布局,水浒文化更能发挥极致,影响深远.......东平湖原本就在梁山境内,属于梁山县管辖,后来出来个奇葩的新闻说东平湖有东平俩字,应该东平县管辖,把东平湖区域划给了东平县,包括周边的五个兄弟乡镇,其实五个乡镇的父老乡亲们也早透露不愿意改变自己是梁山人...这个东平湖的归属问题的确影响了水泊梁山,不知哪天再出现个水浒名人,把梁山的固有领土给要回了,震我梁山......)我们梁山的故事很多很多,这里我就不跑题了,谢谢!

《水浒传》里的水泊梁山是如今的山东省梁山县还是东平县?

小时候东平湖西岸全都是菏泽地区梁山县人,河东岸是东平县人!八十年代初期,由于两边的渔民互相争水面,抢湖里的水产品,除了鱼虾以外,还有菱角,鸡头米之类的东西!两边人总打架,据说西岸的把东岸的揍够呛!后来,万里委员长听说了这事长期下去也不行啊!从中调整了一下,西岸十公里几个乡镇全部划归东平县了!没多久梁山县也从菏泽市划分到济宁市了!按地理位置来讲,水泊梁山就在梁山县!小时候在这里长的,大概是这种情况!

《水浒传》里的水泊梁山是如今的山东省梁山县还是东平县?

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

北宋时期梁山泊水域纵跨济州、郓州二州,基本各占一半。南部属济州,北部属郓州。济州治所当时在巨野县,郓州治所在须城县,即今东平县。北宋宣和元年,郓州升为东平府。

(北宋郓州、济州及梁山泊地图)

济州辖巨野、郓城、任城、金乡四县。郓州辖须城、中都(汶上)、寿张、阳谷、东阿、平阴六县。

梁山山寨则地处寿张县,《水浒传》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李逵寿张乔坐衙。便是说的李逵随燕青去泰安打擂闹事后回梁山的路上,偷偷跑到到寿张县衙,穿上县令的官服审案子的故事。

寿张县是千年古县,可1964年在区划调整中撤销了。原寿张县域现在分属梁山县、阳谷县和河南省台前县。

梁山县则是1949年8月新成立的县。建县之初县域来源主要是东平县的东平湖西岸部分,寿张县的黄河以南部分,东阿县的黄河与东平湖之间的部分,郓城县北部,阳谷县一个乡。五十年代把南旺县(从汶上县析置)大部划归梁山县。八十年代又把东平湖西岸部分划归东平县。梁山县成立后,隶属菏泽专区,1990年1月划归济宁市。

原寿张县的梁山山寨区域现在属于梁山县。

梁山泊水域则经历了逐渐缩小北移的变化,现东平湖二百多平方公里水域成为梁山泊遗存的唯一水域。

北宋东平府至元代改东平路,明清为东平州,民国降为东平县。现属泰安市管辖。

所以古代水泊梁山宋代地处东平府寿张县。现代梁山则地处济宁市梁山县,水泊则属于泰安市东平县了。

《水浒传》里的水泊梁山是如今的山东省梁山县还是东平县?

梁山是水泊梁山,东平湖也是原八百里水泊梁山的一部分,应该是方圆八百里吧,南边到南旺镇都有遗址。现在是梁山没水,东平没山,所以争来争去错失了很多发展的机遇,梁山90年代几任领导目光短浅,缺少发展眼光,撵走了水浒传影视组,守着一座秃山干瞪眼,东平湖有丰富的水资源,旅游开发比梁山早,现在是东平靠影视城,梁山自己建湖蓄水再现水泊梁山,最近几年双方发展都还不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