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吐槽怯懦的宋江是怎么成为一百零八将首领的呢?你如何评价?

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都那么能打,梁山好汉卧虎藏龙,宋江生性怯懦,是怎么镇住他们的呢?

“唯宋江能呼群保义,把寨为头”,这是《水浒传》结尾处一首赞诗中的一句,写在了梁山大聚义排定座次,一百单八将歃血盟誓之后。这就是宋江为何能够成为一百零八将首领的原因所在,与其他所有的因素几乎都没有关系。宋江怯懦也好,精于权谋也罢,都不妨碍或者不能成全他成为梁山首领。

那么,为什么梁山只有宋江能够“呼群保义”、“把寨为头”呢?这是因为,宋江是“三郎”,而且,还是“孝义黑三郎”。

“三郎”为何是家中老大

宋江出场时,书中这样写道:“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上有父亲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

这段介绍宋江的原文中,施耐庵似乎又“写错”了,开头说宋江在家中排行第三,后面却又说他只有一个弟弟叫做宋清。分明是家中老大,施耐庵为何把宋江写成了“三郎”呢?难道说,宋江上面有两个哥哥夭亡了?假如是这样,施耐庵为何写他母亲早丧,而不交代他哥哥的情况呢?

这其中的缘故,就隐藏在“孝义黑三郎”这个绰号之中。

“开篇引首”中,施耐庵更是不断“出错”,先是把“赵点检”写成了“赵检点”,说是“如今东京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登基”。赵匡胤做过后周的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尉,《宋史·太祖本纪》中又伪造了一块木简“点检做天子”。原本是“赵点检”,施耐庵为何颠三倒四地“瞎写”呢?这是因为,把“赵点检”写成“赵检点”是要引出第二处“错写”,这处错写是这样的:

(太祖)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

这段话中,少写了一朝皇帝,那就是宋真宗。金圣叹根本就没有读懂《水浒传》,一通瞎改胡批,在这段话中加上了“真宗皇帝”。其实,我所引用的这句话,就是容与堂藏本影印本中的原文。这段原文就隐藏了宋江为何是老大,又是三郎的玄机。

因为少写了一位皇帝,这段字数不多的话中就隐藏了后来要写到的三段历史:金匮之盟、烛影斧声、朱洪武孙立。而且,这几段历史中,都是以“三郎”为主角。

金匮之盟是赵匡胤、赵光义的母亲杜太后这个“强媒”一手炮制的“虚钱实契”,最终根本就没有得到履行。如果赵光义按照杜太后的盟约传承皇位,哪里还有宋真宗呢?

赵匡胤原本是兄弟五人,老大、老五在大宋尚未建立时就去世了,剩下的就是老三赵光义和老四赵廷美。因此,赵光义就是“宋三郎”。原本只能做王的赵恒,却是宋太宗的第三子,也是个“宋三郎”。这对父子“三郎”把杜太后的盟约变成了“虚钱实契”,强占了皇位,岂不就是“孝义黑三郎”?

三郎做了老大,这就是宋江原本是家中老大而被写成“三郎”、“孝义黑三郎”的缘故。所以,无论是“赵检点”,还是宋太宗传位与赤脚大仙,说的都是皇位争夺战中的“妖魔”,《水浒传》的主题就是以这样的历史,戳穿皇权天命的欺世谎言。

但是,施耐庵为何不在宋江的“三郎”之前,加上他的姓氏“宋”而只称他为“三郎”呢?

金匮之盟暗藏“靖难之役”

《水浒传》的背景是北宋徽宗时期,文本故事集中在政和七年(1117年)到宣和三年(1121年)之间。这个时期,还有一位“孝义黑三郎”,那就是宋徽宗赵佶。宋哲宗去世后,没有留下后代,便从他的兄弟们选择一位皇帝。此时,又有一位“王婆”粉墨登场,那就是以“端王仁孝”之名,力推赵佶登基的向太后。

赵佶因这个“强媒”硬保,以第三顺位继承人的身份做了皇帝。《水浒传》中以郑屠杀猪卖肉的故事,暗喻宋徽宗与金国签订了“宋金海上之盟”这个一纸“虚钱实契”,出卖了祖业。赵匡胤、赵光义兄弟都是属猪的,宋徽宗是书中最大的“孝义黑三郎”。

在前面所应用的北宋皇位传承描述时,因为遗漏了宋真宗,那就变成了宋太宗把皇位传给了孙子赤脚大仙。其实,这个故意写错的“漏洞”说的是靖难之役的起因:朱洪武立孙子朱允炆为皇帝

《水浒传》的作者主要生活在洪武至永乐年间,绝对不可能是死于洪武三年(1370年)的施彦端。此人非常熟悉,甚至十分了解皇宫内幕,同时,对明朝立国的过程了如指掌。朱洪武启发于红巾军,而红巾军的首领韩山童就自称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因此,在清风山的故事中,就以燕顺、王英、郑天寿三人裹着绛红头巾,暗写了这段历史。这也是作者以北宋徽宗时期的故事,隐藏明朝历史的灵感所在吧。

燕顺绰号锦毛虎,早就出现在了龙虎山上,就是洪太尉遇见的白额锦毛虎。锦毛虎燕顺,与王英、郑天寿一并影射了《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中的“燕王英武”,施耐庵再加三个字“真天授”。洪太尉之“洪”是有明确指向的,因而,在遇见白额锦毛虎之后,又遇见了一条雪花大蛇。这条大蛇就是出生于蛇年大雪节前夕的朱允炆。

龙虎山上龙虎斗,因为“孙立”,靖难之役爆发,天下失去了太平。靖难之役犹如“烛影斧声”那样,是一场皇位争夺战,交战的双方全部是“三郎”。朱允炆如宋徽宗那样,也是因为朱洪武看上了他的仁孝,以第三顺位的身份做了皇帝。而燕王夺位成功后,做了大明第三任皇帝,最初的庙号也是太宗。

“三郎”宋江都是皇帝,皇帝不就是老大吗?三郎做皇帝,这就是宋江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又没有哥哥的原因所在。皇帝手下有很多能臣,即便是怯懦也不妨碍他坐在“銮庭御”的宝座上。比如宋徽宗,除了诗词书画,他还有什么本事呢?

梁山好汉都是禁军

《水浒传》“引首”中,所写的第一个皇帝是赵匡胤,在赵匡胤的背后又隐藏着朱洪武,写太祖武德皇帝“霹雳大仙”出世的那段文字,主要出自《明实录·天子高皇帝实录》,“太祖武德皇帝”又是这两个太祖谥号的合成。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统管禁军的太尉,书中的高太尉在历史真实中的官职是“殿前太尉”,在《水浒传》中,高俅与“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尉”赵匡胤一样,掌管禁军。

《水浒传》中误走妖魔的洪信,其官职也是“殿前太尉”,洪信暗喻的是朱洪武以及朱标,因此,高俅之“高”就是“太祖高皇帝”的“高”,朱洪武也被写成了掌管禁军的太尉。

正是因为如此,书中便这样写道:“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杆棒,就是棍棒,与枪组成《水浒传》最常规的兵器“枪棒”,梁山好汉几乎人人都喜爱枪棒,说起枪棒,如喝了蜜一样价甜。

枪棒,出自《史记·天官书》:“紫宫左三星曰天枪,右五星曰天棓……。天一、枪、棓、矛、盾动摇,角大,兵起”。天枪,在书中又写成“铁枪”,“铁”在《水浒传》中就是“天”,因而,生铁员外就是“升天员外”的意思。“天”被写成“铁”,那么,天棓其实就是栾廷玉的绰号“铁棒”。紫宫,说的是紫微宫,是帝星所在,也是地上的紫禁城,枪棒就是拱卫紫禁城的禁军。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动辄舞枪弄棒,又以林冲的丈八蛇矛,项充李衮的团牌对应“枪棒矛盾动摇”,与大角喝酒一道,暗喻皇位争夺战之“兵起”。

宋江虽然没有被写成掌管禁军的太尉,但他的“三郎”身份,却又是夺了禁军太尉“枪棒”的太宗。所以,禁军们纷纷上梁山,齐聚在紫微星之下。九天玄女曾对宋江说:“不久重登紫府”,宋江原本就是暗喻的皇帝。如此,禁军就是宋江的军队。

禁军之中高手如云,比如王教头、林教头和金枪手徐宁。宋江不必比这些人武艺高,更不用有武松等人的胆魄,因为他是“孝义黑三郎”,所以,他一定可以做梁山一百单八将的首领。

被人吐槽怯懦的宋江是怎么成为一百零八将首领的呢?你如何评价?

怯懦,是胆小而软弱无能的意思。而宋江并不胆小,也并非软弱无能。梁山泊藏龙卧虎,宋江成为一百零八将首领,主要是因为他的心机和权谋。

一、宋江并不胆小。

《水浒传》里的宋江,是一个极其胆大的人物。

1、私放晁盖。

在晁盖、吴用等八人劫取了杨志押送的生辰纲,郓城县衙门活捉了白胜,白胜供出了同伙,晁盖等人面临一网打尽的情况下,是宋江送信给了晁盖,让晁盖等人有了从容脱险的准备,从而逃到了梁山泊。

须知,晁盖劫取的是大名府中书送给岳父蔡京的生日贺礼,价值十万贯的金银珠宝。

《水浒传》里,多次提到“奸臣当道”四字。奸臣的代表是高俅、童贯、蔡京、杨戬四人。蔡京是当朝宰相,百官之首,权倾朝野。也就是四大奸臣之首。

晁盖等人劫取了蔡京的生辰纲,无异于直接与朝廷作对。此时的宋江,是郓城县押司。县里小小押司,敢于私放反贼晁盖,其实与反贼同罪。宋江知不可为而为之,无疑胆大!

2、怒杀阎婆惜。

阎婆惜见到了反贼晁盖写给宋江的书信,和晁盖送给宋江的银两。宋江索要招文袋不成,手持解手尖刀,一刀杀了阎婆惜。

宋江杀惜之后,下楼逃走,遇上了阎婆惜的“妈妈”阎婆。宋江边走边直言相告:“你的女儿是我杀了,你自己上楼去看!”

杀人抵命,是任何时代的通例。宋江杀人以后,没有丝毫胆怯的表现,同样可见其胆大至极。

3、浔阳楼题反诗。

宋江刺配江州,在浔阳楼上提笔酣畅淋漓地题诗曰: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黄巢,是推翻李唐王朝统治的始作俑者,也是唐朝灭亡的直接推手。王夫之说:“亡唐者黄巢!”

黄巢起义,旨在颠覆唐王朝,取而代之。黄巢曾率义军攻破唐朝首都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宋江“敢笑黄巢不丈夫”,摆明了有推翻大宋王朝的野心和胆气!何来胆小一说?

二、宋江并不软弱无能。

《水浒传》里的宋江的性格特征是果敢、顽强、坚毅。

1、架空、取代晁盖。

晁盖是当然的梁山泊首领,他在水泊梁山上的地位应该是难以撼动的。

但宋江甫一上山,就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让晁盖不能走出山门一步。自己基本接管了梁山泊军事指挥大权。

宋江通过一次次带兵出战,大肆扩张自身势力。最后水到渠成地通过段景住之口,说出江湖上只知梁山泊有宋公明,而不知有晁盖。导致晁盖一怒之下仓促攻打曾头市,死于非命。宋江顺理成章地取代了晁盖。

逼死晁盖,登上梁山泊第一把交椅宝座,充分显示了宋江的果敢。

2、谋求招安。

梁山好汉里面,是不少人反对招安的。除了大头领晁盖外,鲁智深、武松、阮氏三雄、李逵、刘唐等人是明确反对招安的。逼上梁山而每战必胜的梁山泊元老林冲、在体制内碰得头破血流,同样武艺高强的杨志,也是不支持招安的。

虽然反对招安的人数不是压倒多数,但实力不容小觑。却无法阻挡宋江谋求招安的步伐。

鲁智深、武松、阮氏三雄、林冲、杨志、刘唐等人空自不愿被朝廷招安,但束手无策。阮氏三雄和李逵的“偷酒扯诏”,无非让朝廷的正式招安诏书语气上收敛了一点而已!

宋江能让骨子里反对招安的燕青,反过来为招安使尽了招数,不惜陪他拜倒在李师师的石榴裙下。宋江的坚毅和顽强可略见一斑。

如此种种,明显可见,宋江是果敢、柔韧、坚毅而顽强的。丝毫不胆小不软弱无能。也就是说他并不怯懦。

三、宋江成为一百零八将首领的原因。

宋江自己说他“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他虽然开口闭口自称“小吏”,异常谦恭。但却是一个心机深沉,极有权谋的人。

他先是导演“遇九天玄女”,“受三卷天书”的好戏,使自己隐隐然成为了吴用、花荣心目中的“星主”。接下去是借重吴用、花荣为其左膀右臂,一文一武,逼死了晁盖。再是鼓捣了“石碣天文”,形同帝王上位,“君权神授”,成为了一百零八将里的“天魁星”,当上了大头领。

宋江的所作所为天衣无缝,充分证明了他的心机和权谋。而他的心机和权谋,足以把梁山泊所有人把握于股掌之间。

梁山泊的确藏龙卧虎,题主所提到的“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人能打”的情况也是不错的。

但上述“能打”的众人,在具有超强驾驭能力的宋江面前,只能俯首听命。

虽然林冲是晁盖的老班底,但晁盖一死,第一个拥戴宋江坐第一把交椅的却是林冲。他眼睁睁地看着与他有血海深仇的高俅,安然离开梁山泊而束手无策,——表明了他对宋江无可奈何。

鲁智深是名副其实的“该出手时就出手”、锄强扶弱的好汉,但他亲口说:“江湖上都聒噪宋公明大名,我的耳朵都起茧子了,见面之后,果然名不虚传!” ——臣服于宋江。

武松虽然说:“今日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 但宋江的招安决策一经实施,武松并无实质性的抗拒举动。——他毕竟是宋江的结义兄弟,并没有与宋江反目成仇。而是宋江南征北战的得力干将。

李逵的口头禅是:“我的这颗头是为宋江哥哥长的,他随时想要,就可以随时割了去!”

李逵虽然有一个撕扯朝廷诏书的举动,但阮小七等人“偷酒”在先,李逵“扯诏”在后。阮小七的偷酒是暗地里进行的,导致了李逵的扯诏有了理由。而朝廷招安的官员带来的御酒是水而不是酒,明显理亏。——李逵自始至终唯宋江马首是瞻!

其实,鲁智深、武松、李逵、林冲等人反对的是招安,而不是反对宋江坐第一把交椅!“能打”敌不过“心术”!梁山泊虽然藏龙卧虎,离开了宋江,只能是一盘散沙。

鲁智深的一句话道出了个中奥秘:“招安不济事,不如大家各自走开!” ——说明梁山泊只有两条路,要么跟随宋江接受朝廷招安,要么散伙各自走开。

宋江的心机和权谋,使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不得不臣服于他。

被人吐槽怯懦的宋江是怎么成为一百零八将首领的呢?你如何评价?

宋江不是怯懦,你看宋江怯懦就大错特错了,宋江这个人表面文质彬彬,有些懦弱的样子,宋江本来就是个文官,非常谦恭的一个人,他的软势力比较强,你提到的林冲、花和尚鲁智深、李逵,武松就是(鲁智深),这几个人都是武将,性格暴燥,没有亲合力,梁山108将就是宋江和吴用有软势力,亲合力强,大家又感到宋江特别仁义,所以推举宋江做第一把交椅,宋江本身就是个"官迷”大家推举宋江做第一把交椅,其实也是对的,其它人做第一把交椅灭亡的更快,因为他们的智慧不如宋江,宋江如果不投降,朝庭根本治不了他们,实际宋江根本不想和朝庭作对,只想求过一官半职风平浪静的吃着朝庭奉禄就不错,可是命运捉弄人,偏让他颠沛流离,杀人逼上梁山。

被人吐槽怯懦的宋江是怎么成为一百零八将首领的呢?你如何评价?

宋江给人的表面印象是:身体短小,面色暗沉,待人谦逊,虽喜好枪棒却本领低微。那么这样的人如何能镇住梁山泊一众英雄,并竭力拥戴、甘为驱使呢?

首先古人极端崇尚忠、孝、节、义,对忠臣、孝子、节妇、义士历来推崇有加。宋江大孝远近驰名,对宋太公的孝心天地可鉴。当初宋太公假托身故,托"石将军"石勇传书信诓宋江回家团聚,宋江得信后捶足顿胸:“不孝逆子,做下非为,老父身亡,不能尽人子之道,畜生何异"。大哭起来并用头撞墙,尽管众人拘住亦导致哭到昏迷,半响方醒。这个孝心在众人的眼里简单是神一样的存在。

宋江虽然出身卑微小吏,只不过是郓城县一个小小的押司,确是个实打实的富二代。与普通富裕人家的纨绔子弟不同的是:宋江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身边的钱财不是自己风花雪月、极尽享受,而是视金如土,处处“方便于人,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赒人之急,扶人之困"。以致河北、山东都称他做“及时雨"仿佛天上下的及时雨,能救万物。一时山东"及时雨宋公明"的名号一时名动江湖,江湖上好汉人人敬仰并争相与其相识。

宋江坐上梁山泊头领,四方好汉望风归附,梁山日趋鼎盛,实非宋江武艺非凡之功,而是人心所向之故。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卢俊义的武艺,号称"天下无对",由于其捉了史文恭为晁盖报了杀身之仇的缘故,宋江二次禅让其头领之位,皆遭到了李達、武松、鲁智深、吴用等人的极为反对。可见武艺高强,并不是做第一把交椅的先决条件。济人困苦、仗义疏财,说起来容易,说起来难,但宋江做到了。这种义举常常如晧月当空,让人仰望。宋江谦卑不是怯懦,而是外柔内刚,态度恭谦而已。宋江对君愚忠,对父大孝,对众人义气,兼顾好大家的利益,这样的带头大哥还有谁不想拥戴呢?因此梁山上宋江令行禁止,众头领皆服并无人可以替代其地位。

被人吐槽怯懦的宋江是怎么成为一百零八将首领的呢?你如何评价?

宋江历史上真有其人,并且确是农民起义首领。他发动,当然就是首领。如同我们今天办公司,你办了,就有人跟你干,人多人少看你的能耐。

至于《水浒》中的宋江,又是另--回事。他已演变成文学形象。但他是首领,也得保持,作者没必要把他变成李逵。

楼主提出的问题,是正确的,多少年来读者大都这样认为,专家鲍鹏山也是这样认为。《水浒》写的不好,其中宋江的形象苍白无力,这人靠什么当首领?

被人吐槽怯懦的宋江是怎么成为一百零八将首领的呢?你如何评价?

靠小恩小惠和阴谋诡计取得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