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说话响快"的王夫人经历了什么变成了“木头人”?
王夫人不需要经历什么,她原本就是“木头人”。“说话响快”,恐怕也是很多“木头人”的一大特点吧。也就是说,王夫人既是“说话响快”之人,也是一个与生俱来的“木头人”。这个“木头人”害惨了贾家,她的侄女王熙凤还死在了她的手中。
为什么这么说呢?
王夫人比王熙凤更毒辣,根本就不是响快人王夫人是荣国府贾政的正室,经营节度使王子腾的妹妹,薛姨妈的同胞姊妹,薛宝钗的姨妈。“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说的就是王夫人他们家。王夫人嫁到贾家,那就是“贾王氏”了。
王夫人自己做了“贾王氏”还不算,把侄女王熙凤也嫁到了贾家,如此,荣国府中就有两个“贾王氏”了。不过,《红楼梦》中却没有称这姑侄二人为“贾王氏”,因为,她们都是“王氏”。王夫人的家庭背景不比荣国府差,甚至还在贾家之上。因而,荣国府中,其实就是这两个“贾王氏”把控着。
想必,王熙凤还没有嫁过来的时候,荣国府偌大的家业恐怕就在王夫人手上了。王熙凤的聪明能干,快人快语,泼辣与毒辣,大概也是王夫人年轻时期的性格和行为特点。虽然王夫人把家务事都交给了王熙凤,但是,却牢牢地把控着史太君,俨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架势。荣国府的命运依然握在王夫人之手。
王熙凤年轻气盛,又仗着王家与姑姑的势力,明里暗里都不饶人。“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一个“毒”字就活脱地把王熙凤这个人物写到了骨子里。王夫人大概是年轻时候毒辣之事做得太多,“退居二线”后便吃起斋,念起佛来。但背地里却上下其手,把大观园搞得血雨腥风的。
王熙凤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做事也是这样,虽然暗地里也做了不少坏事,但却有敢作敢当的一面。宁荣二府的人都怕这个凤辣子,这就证明王熙凤名声在外,大面上不遮掩,干了坏事多半也藏不住。
这样的个性被王夫人死死抓住,利用侄女为非作歹。比如,抄捡大观园其实是王夫人伙同薛姨妈一手策划,却让王熙凤在前面做恶人,自己却躲在背后残害了晴雯、司棋和潘又安,逼走了入画,赶走四儿,遣散芳官等十二个小戏子。一时间,大观园内杀气腾腾,芳华凋敝。
如果说王熙凤是毒辣之人,王夫人就是阴毒之人。这样的人怎么能算得上“响快”之人呢?王夫人就是个阴毒的女人,抄检大观园这件事,其实暗示了荣国府最终将败在了这个“说话响快人”之手。
那么,王夫人究竟是什么来头,她为何是这样的人呢?
王夫人就是王府人,是一条金钱怪莽却说林黛玉初进荣国府,见过贾母后,便在大舅妈邢夫人的带领下,去见二位舅舅舅妈。来到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处,黛玉在东房门看见了王夫人住处的摆设。这段情节,读来令人感到有点毛骨悚然。书中是这样写的:“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
一个表面上显得“说话响快”,又有点长者之风的王夫人,竟然以金钱蟒为装饰。而且,是在寻常人等难以进入的居坐宴席之地。因而,王夫人是一个面善心毒的两面人,是一条吞噬活人不吐骨头的怪莽。
王夫人为何喜欢金钱蟒蛇呢?她为何就是一条怪莽呢?这两个疑问,都隐藏在薛姨妈这里。
薛姨妈有两个儿子,也就是薛蟠、薛蝌,毫无疑问,这对兄弟都是以“长虫”旁为名。薛蟠,就是蟠龙的蟠,对应的是林黛玉在荣禧堂看到的“赤金九龙青地大匾”。这块匾就是皇帝手书,赐给荣国公的。薛蟠其实是“削蟠”,要杀皇帝之人。
薛蟠、薛蝌的舅舅王子腾便从经营节度使接连升任九省统制、九省都检点,对应的就是林黛玉看到的“荣禧堂”匾额。
简而言之,薛姨妈这家有皇帝的暗喻,而且,是明代九大塞王中出的一个皇帝,那就是燕王朱棣家。在《红楼梦》中,暗藏着一个杀皇帝的皇帝,那就是朱元璋的九世孙朱聿键。所以,薛姨妈的长子、王夫人的外甥就叫“削蟠”。这其中的寓意,咱们下文还要讲到。
薛家是“蟠龙”,王夫人是金钱蟒,蟒比龙要次一等,也是对应林黛玉在荣禧堂看到的“大紫檀雕螭案”。螭,就是没有长角的龙,严格地说,就是蟒。螭,是明代藩王级别的规制,因此,荣国府实写的是一座藩王府。以此理解,王夫人就是“王府人”。
那么,王夫人又是哪家王府的人呢?这条溜起来很快,又带着风响的大毒蟒为何又是“金钱蟒”呢?
王夫人就是傻大姐,呆大姐就是木头人呆大姐在大观园中捡到一只五彩绣香囊,几经辗转,这只香袋到了王夫人手中。王夫人大发雌威,以怒骂王熙凤为名,唆使凤姐抄捡大观园,以驱逐她心中早就看不惯的晴雯,借机告诉贾家,这天下还是在这条大毒蟒的盘曲之中。
傻大姐其实叫做呆大姐,但是,作者似乎有意在回避“呆大姐”,更多地叫她傻大姐。第七十三回书的回目也是一样,呆大姐变成了痴大姐。这几个字虽然意思相同或者相近,但写出来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假如反复地写“呆大姐”,那就暴露了王夫人的真实身份,便少了点“甄士隐”的味道了。
呆,上口下木,就是“说话响快”的木头人。所以,本回答导语中说,王夫人既是“说话响快”的人,又是木头人,不需要经历什么,她一直都是木头人,也就是呆大姐。
《红楼梦》中,王夫人一会儿被写成薛姨妈的姐姐,一会儿又成了薛姨妈的妹妹。这其中的缘故其实在上面所讲的情节中,就已经有答案了。薛姨妈家是皇帝,王夫人只是王府人,在家为姐妹,在朝为君臣,当然是薛姨妈大。但是,归到家里论排行,那就是王夫人是姐姐了。
王家两姐妹王夫人排行为大,那就是大姐了。故此,王夫人就是呆大姐,呆大姐就是“木头人”。所以说,抄检大观园就是王夫人这条毒蟒所为,自始至终都是她联手薛姨妈设下的阴谋。
王夫人不呆、不痴也不傻,为何暗喻她是傻大姐、呆大姐、痴大姐呢?
王夫人其实就是“王莽”,王熙凤死在了姑母手中先揭晓答案,再来说理由和依据:王夫人就是明朝藩王中与“木”有关的王府人,尤其是“桂”王府的人。也就是说,掌荣国府大权的是一位大蟒级别的王爷。
上面的几个问题中,几次提到了林黛玉,王夫人这个木头人究竟是哪家王府的人,也就隐藏在林黛玉的视角中。
林黛玉在荣禧堂看到的“雕螭”等装饰,证明了荣国府其实写的是明代藩王府。荣禧堂除了这件摆设外,还有其他隐喻符码,这些符码我不逐一解读,只看这个重点:“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这副“乌木联牌”的落款是这样写的:“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穆莳,就是木石前盟的“木石”,与“乌木联牌”一样,也照应了“木头人”,王夫人就是与“木”有关的王府“头人”。而荣禧堂、穆莳、东安郡王,其中隐含着“荣穆王”。荣穆王是桂林靖江王朱履祜的谥号,这座荣国府最主要写的是桂林靖江王府。
因此,王夫人就是这座王府的“头人”。
关于荣国府主写的是桂林靖江王府,我已经写了很多解读了,此处不再重复。假如以桂林靖江王府在南明时期发生的事,几乎与《红楼梦》中的描述丝丝入扣,解读起来一点都不勉强。
王夫人是蟒蛇级别的藩王,她又是“金陵王”,所以,这条蟒蛇就是金钱蟒。桂林靖江王是朱元璋亲封,这一脉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的后代。明朝灭亡后,荣穆王朱履祜的儿子朱亨嘉试图做皇帝,在桂林王城自称监国,要取代大明皇统。
这就是“木头人”的阴毒之处,以大蟒形容之,其实就是篡汉正统的“王莽”。王夫人不就是王莽那样,表面谦恭,内心毒辣吗?
因为这条蟒蛇之阴毒,朱元璋九世孙朱聿键将他剿灭,吊死在福建连江,对外却宣称是得暴病身亡。这就是薛蟠所谐音的“薛蟠”,正脉皇帝削掉了伪皇帝。
朱亨嘉死后,他的部下给他上谥号“平帝”。王夫人的侄女王熙凤带着平儿“协理宁国府”,平儿隐写的就是平帝。而王莽篡汉时,就毒杀了汉平帝。因此,王熙凤就等于是死在了她姑母的手中。
朱亨嘉被缢杀,“赤金九龙”又以朱亨嘉的堂弟朱亨歅为靖江王。三春之后,朱亨歅被明朝叛将孔有德活捉缢杀。
这就是书中的两度抄捡大观园,是不是与木头人“王莽”有直接关系呢?
孔有德最终被永历帝(桂王)朱由榔手下大将李定国击败,纵火自焚,将靖江王府烧得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这是王熙凤《聪明累》中的一句话,“假王氏”毁掉了荣国府。
《红楼梦》中"说话响快"的王夫人经历了什么变成了“木头人”?
小说《红楼梦》中,有两个被形容成木头的女人:
一位是二姑娘贾迎春,她的绰号是二木头。这二木头让一个可怜的、受夹板气的无助庶女跃然纸上。
另一位就是王夫人,可王夫人无论是家世、地位都要远胜于贾迎春。她可是荣国府的当家人,响当当的位置摆在那里,哪有人敢轻易评论她。
且木头人,也根本不是王夫人众所周知的绰号。
对于王夫人是木头人的说法,只出现在贾母的口中。贾母这个老人精绝对不会轻易评论任何一个人,所以她的评论一定耐人寻味……
一.王府与荣国府完全不同的家风,令王夫人很难适应
当年的刘姥姥见过还是小姑娘时候的王夫人,刘姥姥对那个时候王的王夫人形容是说话响快。
可算一算《红楼梦》中的时间线,王夫人的少女时代,大概要推到三十年前。
古时的大家族,女儿在出嫁之前母亲一定会让她处理一段时间的家务。这种家务指的可并不是做家务活,而是真的当家理事,代表这个家族应酬往来,以便女儿出嫁之后,可以直接成为另一个家族的当家主母!
王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这个家庭是武荫之属,整个家族的家风就是,极不注重对女儿的文化教育。
从这个家族走出来的姑娘,无论是王夫人还是王熙凤,都大字不识几个,更别说什么优雅的诗词歌赋了。
王家人中唯一能参加闺阁游戏的,就是薛姨妈。可薛姨妈也只能行个酒令,在席间说一些俗语罢了。
王夫人这样一个没有文化素质之人,在王家那种不在乎文化素养的家庭,还可以保持自己本真的性格,显得十分响快。
但嫁入了荣国府,王夫人马上就会发现,自己的一切都显得与荣国府格格不入。
荣国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虽然她也没有太多书本上知识,但她极富生活情趣。
在荣国府的大宴小宴中,做诗、做灯谜、行酒令……贾母玩起来,真的是花样翻新。
很明显王夫人不喜欢这种热闹,对她来说看看戏、聊聊宴席中来了几位堂客;聊聊谁家的席面、戏酒更好,才是她能插嘴参与的话题。
过年的时候贾母领着众人行春喜上眉梢的令,王夫人不善于说笑话,只能不参与;正月十五作灯谜,王夫人根本不会,同样不能参与;贾母领着贵妇、小姐们行酒令时,王夫人还只是一个陪客……
当贾母身边的丫鬟鸳鸯都能替王夫人说酒令时,不知道这位荣国府的当家主母,有多尴尬。
当荣国府玩文字游戏,年轻的公子姑娘们都围绕在贾母的身边奉承着,他们一边说笑着,一边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才华。
那时的王夫人由于是没有文化,她甚至连王熙凤都不如,虽然王熙凤同样没有文化,但胜在口才好,无论是讲故事、还是说笑话都能把人说得如沐春风。
这样的人,在荣国府的大事小情上才有存在感。
王夫人真的是一个存在感很低的人。
而存在感很低,自然就显得有些木,当然王夫人木头似的还不止这些……
二.与丈夫的性格格格不入,更成为了王夫人难言的痛
表面上的贾政,符合一个封建大家长应该拥有的形象。他古板、端正、举止严肃,所做的一切都让子侄辈敬畏。
可骨子里的贾政,并不是一个古板的人。
贾母爱玩儿,她是领着孙辈去玩乐;贾政也爱玩儿,他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同清客相公们谈诗论画,这些风雅之事上了。
而且在骨子里,贾政同贾宝玉是一样的人,曾经的贾政也是一个诗酒放诞之人。
那么贾政会喜欢什么样的女人?
看看他的儿子贾宝玉就知道了。
贾宝玉喜欢的女人有两种:一种是美貌加兼具生命的活力那一种,比如晴雯、芳官;一种是美貌加才华横溢,比如林黛玉、薛宝钗都是这样的姑娘。
那么贾政心中的那个女子,也会是这样的形象。
只可惜他是世家子弟,娶妻是家族利益为先。王夫人这个女人,根本不具备任何才情,这让贾政跟她根本聊不到一块儿去。
同时王夫人也缺乏活力,贾母欢快地张罗着同孙子们吃饭,这种行为从未在王夫人身上见过。
贾母的儿孙众多,所以难免有显得偏心之处,可王夫人不一样,王夫人只有一个孙子贾兰。可对于这一位唯一的孙子,王夫人居然从未主动想起过他!
王夫人为人的冷漠,可见一斑。
王夫人这样的个性贾政证无法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他们只能如挂着名的夫妻一般,彼此举止周到、却例行公事,毫无一丝温度。
虽然赵姨娘又粗俗、又愚蠢,可她贵在真实、有活力,所以只凭这一点,她就能成为贾政的爱妾。
面对屡屡生事的赵姨娘;面对贾政事事袒护的赵姨娘,王夫人总是充满了无助,却又无可奈何。
这种无可奈何,让王夫人显得呆板又木讷。
因为王夫人的性子本身就与贾政格格不入,她不会明白,为什么贾政总是不念夫妻情分。
可王夫人身上,被王家家风打下的自私与愚蠢的烙印,在荣国府又显得那么突兀。
贾政同王夫人,永远都是两条心……
三.说王夫人是木头人,是对王夫人强烈的批评
贾母是荣国府的最高统治者,五十几年的历练使得他说话早已周到圆融,她既要把他的话说出去,又不能让她的儿媳妇王夫人在众人面前没脸。
木头人也可以指一个人冷酷,而王夫人真的就是这种人。
王夫人的人生只做两件事情,一抓住钱、二抓住地位。
其余的所有事情与她无关,她也毫不在乎。
当林黛玉刚进荣国府时,王夫人对这个小姑娘就连虚伪的关心都没有。
她关心的是什么?
关心的是王熙凤放月钱了没有,放月钱这件事情,代表着王夫人对荣国府财政、甚至是对荣国府的控制权,所以她绝不能放松。
至于林黛玉一个小姑娘进不进荣国府,王夫人这位舅妈从来都毫不关心。
对林黛玉不关心,尚有情可原,毕竟林黛玉算不得她什么亲人。
可王夫人对王熙凤和薛宝钗,同样不关心。
表面上王熙凤是荣国府赫赫扬扬的少奶奶,王夫人就把整个家都丢给她,却不给她任何合理化建议。
王熙凤就如王夫人手里的棋子一般,当王熙凤还有用处的时候,王夫人就尽情地用,丝毫不给她的未来留一丝后路。
邢夫人代表的大房,同王夫人代表的二房其实一直纷争不断。王夫人自己缩头,却把亲侄女王熙凤,放到了同邢夫人对抗的前沿。
王夫人完全不顾及,邢夫人才是王熙凤的正经婆婆。
一个慈爱的亲姑姑,会尽其所能地帮助自己的侄女同婆婆搞好关系,可以王夫人的自私,她永远不会这么做。
如果说王夫人对王熙凤的问题只是自私的话,那么金玉良缘就是极为愚蠢的一件事!
其实在贾政的计划中,早已经开始了对荣国府的正式转型。
贾珠没有同任何世家贵族联姻,娶的是国子监祭酒、书香门第的女儿李纨。
把这个计划执行下去,同样为宝玉娶一个书香门第的女儿,才是荣国府转型的最佳方案。
王夫人的愚蠢就体现在这,她为了自己能通过凤凰儿子贾宝玉掌控住所有荣国府的权力,一定要娶一个她能掌控的儿媳妇。
于是便有了金玉良缘,这个荒唐的策划案。
一个有头脑的人,根本不会把金玉良缘当回事儿。而且这种事情,极损一个薛宝钗大家闺秀的清誉。
贾宝玉有这种母亲,薛宝钗有这种姨妈,奠定了他们一生无法翻转的悲剧。
其实王夫人真的就像一块木头一样,她的心是硬的,无法温暖。
在她的眼里只有权、利需要抓住。剩下的所有事情,她都可以如木头一般毫不在乎。
入宫的女儿,此生可能只会省亲一次,没见王夫人为贾元春张罗任何事情。迎接十几年未见过的亲女儿,换做正常的母亲必然事必躬亲;
贾珠早逝,只留下一个儿子贾兰,没见王夫人对这位长孙,有丝毫的怜惜之意。贾兰是她的长孙,换做正常的祖母必然爱如珍宝。
唯一活着的儿子贾宝玉,没见过王夫人为他选过先生、领他读过书,王夫人只关心贾宝玉娶谁为妻,其余的事情依然毫不关心,只安排丫鬟去照顾儿子。
王夫人的心,没有血肉、没有感情。她就如同一颗植物一样,用木头来形容她,真的贴切。
《红楼梦》中"说话响快"的王夫人经历了什么变成了“木头人”?
荣国府的正房是贾政,而当家娘子就是王夫人,这点毋庸置疑,从她的陪房周瑞家的接见刘姥姥就可以看出来:
皆因你是太太的亲戚,又拿我当个人,投奔了我来,我竟破个例给你通个信儿去。但只一件,你还不知道呢:我们比不得五年前了。如今太太不理事,都是琏二奶奶当家。你打量琏二奶奶是谁?就是太太的内侄女儿,大舅老爷的女孩儿,小名儿叫凤哥的。
所以王夫人是继贾母以后的当家主母,刘姥姥一进大观园之前的五年都还是王夫人当家,而要管好偌大的贾府,没点手段魄力和狠劲是管理不好的,这点可以从撵走金钏儿和雷厉风行处置晴雯的事件看出来。
那王夫人又是怎么从雷厉风行的当家主母变成吃斋念佛的“木头人”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贾珠这颗入仕好苗子死掉了,她当诰命夫人子荣母贵的希望破灭王夫人并不是一个吃斋念佛的净心人,她满心满眼都是富贵颜色,这从她支持金玉良缘而不顾木石姻缘就可以看出来,因为林黛玉是孤女,对贾宝玉没有助益,所以她不管他儿子有多喜欢,她始终是以利益为上。
她虽然也疼宝玉,但是她知道她的儿子是一个混世魔王,喜欢在姐姐妹妹身上下功夫,于仕途无望。所以蒋玉菡和金钏儿跳井而被鞭笞,她同贾政的对话就可以看出来:
因哭出“苦命儿”来,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看似是情急之语,但却是她内心真正所想。后来袭人改换门庭,进言王夫人,说宝玉也该管管了,正入了王夫人的心。劝解的是要注重贾宝玉的名声,是害怕他有朝一日为官做宰了没有好名声走不远。
所以她看似信佛了却始终忘不了功名利禄之心,只不过最有希望的儿子死了,才短暂的心灰意懒而已。
她的丈夫的心始终不在她的身上,作为女人,她是失败的,这也是导致她心灰意懒的一部分王夫人生有二子一女,元春省亲的时候贾宝玉大概14岁,而元春是在他三岁的时候入宫的,元春27岁左右。而赵姨娘的女儿探春大概12.3岁,王熙凤应该是20岁左右,所以王夫人与贾政的蜜月期不过10来年。
都说有男人滋润的女人才有激情,在贾政还没有完全被赵姨娘勾去的时候,正当就是王夫人管家的黄金岁月。
她是大家小姐,因为注重身份表面上不大可能同赵姨娘一般见识,可是私底下内心里肯定是恨的牙痒痒的,宝玉与金钏儿调笑那回,你看王夫人的反应:
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儿!好好儿的爷们,都叫你们教坏了!”
一个伺候她多年的得力大丫鬟,因为一句调笑,就又打又骂的,因为这触动了她内心最大的隐秘。
王保善家的密告晴雯说她妖妖娆娆,仗着模样儿生的好,瞪着一个骚眼睛骂人。王夫人回了一句话:
王夫人道:“宝玉屋里常见我的,只有袭人麝月,这两个笨笨的倒好。要有这个,他自然不敢来见我呀。我一生最嫌这样的人,且又出来这个事。好好的宝倘或叫这蹄子勾引坏了,那还了得。
她一生最嫌长的美的,不成体统的人,喜欢粗粗笨笨守规矩的人。因为是夺去她丈夫贾政的爱的赵姨娘的翻版啊。
她是一块假木头,掌家人最大的是贾母,其实际统治者有裁决权的是王夫人,王熙凤只是执行人而已,况且也是她一派的,她的亲侄女林黛玉进贾府,恍若神仙妃子的凤姐一阵嘟嘟囔囔,王夫人一问:
说话时已摆了果茶上来,熙凤亲自布菜。又看二舅母亲自问她:“月钱放完了没有?”熙凤道:“放完了。刚才带了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半日也没见昨儿太太说的那个。想必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裁衣裳啊。等晚上想着再叫人去拿罢。”熙凤道:“我倒先料着了。知道妹妹这两日必到,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那个时候王熙凤大概16.7岁左右,初掌家不久,王夫人虽然放权,但还是管着她的上级,所以面对凤姐的为人处事,王夫人觉得还不错,所以点头。
她的存在感看似很低,其实刘姥姥两次进荣国府的赏银,决定权都在她的手中。而且她一直都在暗中观察他的宝玉,他同谁好,房中的丫鬟们如何,她并没有当甩手掌柜。
她真正做主角,是在元春封妃后,她的意气风发。所以傻大姐捡到绣春囊之后,刑夫人为了辖制她的媳妇,去找她的弟妹王夫人,王夫人质问凤姐,查抄大观园,撵怡红院丫鬟,可谓一气呵成,扬眉吐气。
而在这个过程中,凤姐一直都唯唯诺诺。那才是王夫人风头最盛的时候,一个入世的刻薄妇人表露不已。
所以王夫人从始至终,她都是一块假木头,吃斋念佛是假,蓄势待发才是真。而且以前她还畏惧她婆婆,后来她女儿封妃之后,就在太岁头上动丫鬟-晴雯,而且是先斩后奏。
这个是非常不符合礼法的,比如秋桐仗着是大爷赐的,连凤姐平儿都不放在眼里,凤姐恨的牙痒痒。
而王夫人召见晴雯时,晴雯那一场滴水不漏的回答:
王夫人道:“这就该打嘴。你难道是死人?要你们做什么?”晴雯道:“我原是跟老太太的人,因老太太说园里空大,人少,宝玉害怕,所以拨了我去外间屋里上夜,不过看屋子。我原回过我笨,不能伏侍,老太太骂了我,‘又不叫你管他的事,要伶俐的做什么?’我听了不敢不去,才去的。不过十天半月之内,宝玉叫着了,答应几句话,就散了。至于宝玉的饮食起居,上一层有老奶奶老妈妈们,下一层有袭人、麝月、秋纹几个,所以宝玉的事竟不曾留心。太太既怪,从此后我留心就是了。”王夫人信以为实了,忙说:“阿弥陀佛!你不近宝玉,是我的造化。竟不劳你费心!既是老太太给宝玉的,我明儿回了老太太再撵你!”因向王善保家的道:“你们进去,好生防他几日,不许他在宝玉屋里睡觉,等我回过老太太,再处治他。”
她处处在点名老太太,也在摘清自己,可以自己始终是个奴才,所以在真正的主子面前,半点还嘴的余地也没有。贾母对她是可以的:
贾母听了点头道:“这是正理,我也正想着如此。但晴雯这丫头,我看他甚好,言谈针线都不及他,将来还可以给宝玉,谁知竟变了。
所以王夫人的喜怒好恶,影响了很多丫鬟的命运,也影响了宝玉的婚姻,贾元春的金玉之对是她的主意。贾母的影响力由于此消彼长,在慢慢降低,她后来成为了实际的掌舵者。
所以贾环才说,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贾探春才一个劲儿的爬“高枝”,在赵姨娘大闹她哥哥丧葬银子的时候,探春说:
姑娘放心:这也使不着你的银子,明日等出了阁,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呢!如今没有长翎毛儿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探春没听完,气的脸白气噎,越发呜呜咽咽的哭起来。因问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早升了九省的检点了!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昔按礼尊敬,怎么敬出这些亲戚来了!既这么说,每日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怕人不知道,故意表白表白!也不知道是谁给谁没脸!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礼的,早急了!”
所以,大家真以为王夫人不管事,没权力,那才是天大的笑话咧。
《红楼梦》中"说话响快"的王夫人经历了什么变成了“木头人”?
王夫人的婆婆是贾母,贾母是有阅历的资深婆婆,王夫人在她手下过活,不可惹一点麻烦,否则有损大家闺秀的脸面。
她中年失子,贾珠刻苦勤奋,早己成家生孩,儿子去世,心中愁苦,难免木讷。
贾政偏爱赵姨娘,赵姨娘还生了一儿一女,她粗鲁,和丫头打架,害宝玉,仍然得以在贾府安生。说明她对丈夫有一套花巧功夫。王夫人失利。
女儿在深宫,难得一见,她的木讷,沉稳也是随着岁月给她的馈赠,没办法的办法,明哲保身!
《红楼梦》中"说话响快"的王夫人经历了什么变成了“木头人”?
《红楼梦》里,年轻时候的王夫人就是现在的王熙凤,做事周到,为人响快。可是二十多年过去,当年的王家二小姐,成为了荣国府的内当家——王夫人。她早已没了年轻时的模样和性格,变成了木头人。为什么王夫人变成了木头人呢?
王夫人也是一个可怜的女人,生活的磨砺令一个活泼少女,变成了木头人。
王夫人藏愚守拙,为了获得婆婆的信任王夫人的婆婆是保龄侯的女儿,荣国公夫人,她出身高,身份尊贵。王夫人的出身和身份都比不过婆婆。而且婆婆是一个活泼,开朗,幽默,风趣的人,如果在这方面和婆婆一较高下是愚蠢的,王夫人聪明地藏愚守拙,让贾母认为她不是能说会道的孩子,不会讨公婆喜欢,也不掐尖要强,可怜见的,因此多疼她一些。
王夫人的管家能力与其他小姐比,很出色,可是贾母珠玉在前,她的能力显得黯淡无光。王夫人只能装作勤勤恳恳,老实巴交的样子。贾母见这个媳妇虽然能力有限,但是实在,不耍小聪明,所以将管家权交给她。
王夫人装成木头人,用来对抗妯娌贾赦是荣国府的长子,将来荣国府和爵位继承人。贾赦比贾政的身份贵重。贾赦媳妇的身份一定比弟弟贾政媳妇的身份高。
王夫人的嫂子无论家庭出身,还是个人条件都应该比王夫人有优势。她各方面都比不过妯娌。妯娌仗着自己出身高,能力强,模样好,处处压王夫人一头。王夫人没办法只好忍耐,装成木头人。忍着,忍着,性格就变了,变成了真正的木头人。
王夫人打定主意,以不变应万变。不跟婆婆和妯娌比聪明。用儿子来为自己赢得地位。
王夫人头一胎就生个如珠似宝的大儿子,取名贾珠。
那时候贾赦还没儿子。贾珠是荣国府第四代的长子。王夫人母以子贵,再加上性格沉稳,朴实无华获得了婆婆是喜欢。
因为儿子早死,女儿进宫,小儿子不争气,王夫人变成木头人王夫人在长子贾珠死后彻底变成了木头人。
王夫人对贾珠寄予厚望,希望他出人头地,科场扬名。贾珠14岁进学,少年成名。日后中举人,进士指日可待。可是由于王夫人对儿子的要求太高,对儿子的逼迫太紧,贾珠不堪重负,一病死了。王夫人中年丧子,她懊悔对儿子的教育太严格,悔恨自己的行为。她开始吃斋念佛,成为真正的木头人。
由于贾府式微,贾府不得不把女儿元春送进宫,成为女史,骨肉分离。“一入侯门深似海”,侯门尚且如此,何况皇宫!王夫人承受着对女儿的思念之苦。
小儿子宝玉不争气,不爱读书。由于有了贾珠的教训,王夫人不敢对宝玉要求太严格,怕宝玉有个三长两短的。她只是劝宝玉读书,可是宝玉根本不听话,王夫人心中着实忧郁。
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都不如意,由于有婆婆在上面压着,王夫人还不敢为所欲为,她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越来越木讷,成为了木头人。
丈夫有宠妾,自己不省心王夫人的丈夫贾政宠爱赵姨娘,跟她生了两个孩子。赵姨娘一天到晚的惹是生非。不是和小丫头打架,就是装病不来伺候自己。她装狐媚子,搞得贾政晕头转向,成天睡在她的房里。王夫人有丈夫等于没丈夫,夜夜独守空房。
王夫人只能靠念经,来熬过漫漫长夜,她如果不变成无欲无求的木头人,便无法过活。
总之,王夫人为了获得公婆喜欢,装成木头人;为了和妯娌斗争,伪装成木头人。因为生活的种种不如意,例如儿子早逝,女儿进宫,小妾争宠等,王夫人变成了妥妥的木头人。
@润杨阆苑
《红楼梦》中"说话响快"的王夫人经历了什么变成了“木头人”?
“说话响快”是刘姥姥对王夫人的印象,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因为家道艰难,想着女婿与王家连过宗,求着王家二小姐,也就是现在的贾府二太太——王夫人施舍些好过日子。当时在与女婿谈论时就提到一嘴
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
舍米舍钱的。
王家二小姐是个响快人,这是刘姥姥对王夫人的评价,但是成为贾家二夫人后呢,贾母又是另一番评价,贾母对薛宝钗曾说
我如今老了,那里还巧什么。当日我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他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面前就不大显好。凤儿嘴乖,怎么怨得人疼他。
一前一后的差距有些大,本来一个响快人,人到中年在婆婆面前就成了木头人。是如何转变的呢?
嫁入贾府,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性格必然会随环境而变其实不单是王夫人,大多的女人在婆家与娘家都有着不同的表现,这完全取决于待遇不同,在娘家,有父母宠爱,可以任性撒娇,率性而为,毫不顾忌,因为父母始终是坚强的后盾。而到了婆家却截然不同,步步小心,唯恐被公婆拿住错处,宁可少说话。
小户人家是这样,更不用说家里有三四百人的大户人家。相信王夫人初进贾府时,小姐脾气是难改的,心直口快,雷厉风行,经过一段时间后,她就发现这里不是王府,她的一言一行上至公婆,下到仆人都拿眼睛盯着呢。这与今日凤姐的处境是一样的,但是又较凤姐更为艰难。
- 王夫人嫁进贾府之时,精明的贾母正值盛年,当年的贾母胜过王熙凤,可想而知,在如此能干的婆婆手下,王夫人能有什么作为?
- 当年贾敏尚未出嫁,贾敏深得贾母的疼爱,过得是真正锦衣玉食的生活,王夫人嫁过来后对这个小姑子也是要忍让三分的,两人同属世家小姐,必然有一个要收敛一下锋芒,这个人当然是王夫人。
随着贾母年岁增大,王夫人接过了掌家的重任,虽然是成了当家人,却更加如履薄冰,上要顾忌婆婆余威,下要应付家中内外大小事,当年的率真响快已经被磨成了内敛沉稳,不露声色。
贾政纳妾、贾珠夭亡、元春入宫这些打击令她心灰意冷如果说只是婆婆和家事让王夫人变得沉稳内敛,那么真正能触动她内心,变得心灰意冷的,无非是关系她切身感受的三件事。
- 贾政纳妾并不意外,这是大户人家的规矩。重点是贾政十分宠爱赵姨娘,连生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这让王夫人心有不甘,夫妻关系日渐疏远。
- 贾珠是王夫人的第一个孩子,好学上进,少年得志,只可惜,不到二十岁就死了,中年丧子,这是任何一个母亲都承受不了的。
- 经历了失子之痛,继而是女儿元春被送入皇宫,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家人是路人,生离和死别同时发生在了王夫人身上。
至此,王夫人在贾府既得不到丈夫的体贴,又失去了两个最懂事的孩子,虽然还有一个小儿子宝玉,也是只能添堵不能分忧。
而我们大胆推测一下,贾政纳妾应该是得到了贾母的允准,元春入宫或许是因为关系到贾府的利益不得不去。这些都是以王夫人的伤心做为代价的,因此,她对于贾府,对于贾母有着不能表达的怨恨。
在贾母面前装“木头人”,是她一种无声的抵抗,她用吃斋念佛逃避这些琐碎的家事,也幸亏有一个在前面冲锋陷阵的王熙凤。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王夫人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由“响快人”变成了“木头人”。在本该意气风发的年纪,上有婆婆压制,又无丈夫宠爱,还要经历丧子之痛,这绝不是一个幸福女人的标配。正因为不幸福,不顺心,她也没有义务刻意去讨好贾母,对于贾母的批评其实她根本不会放在心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