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和尚从卷帘大将到金身罗汉是升职了,还是降了?
不升不降,沙和尚是回归其本位,正如观世音菩萨说的:“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那么,观音说的“本职”究竟是卷帘大将,还是金身罗汉呢?
沙和尚究竟是谁这个疑问似乎显得有点多余,沙和尚不就是《西游记》中西天取经团队的成员,唐三藏的三徒弟沙僧沙悟净吗?第八回书中,已经把沙僧的身份和来历交代得很清楚了,他就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因为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被玉帝打下凡界,在流沙河作妖吃人。
书中这样写,是不是把沙和尚的身世交代清楚了呢?其实,远远都没有。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中,沙和尚的一番自述,就严峻挑战了第八回书所写的沙和尚来历,这个角色其实并非“卷帘大将”那么简单。
沙和尚在大战猪八戒之前,以一首古风做了自我介绍,其中写道:“常年衣钵谨随身,每日心神不可放”。衣钵是佛门专用名词,指的是僧衣和钵盂,也就是云有僧人穿衣吃饭的家什。原来,沙和尚原本就是个和尚。
这个和尚“皆因学道荡天涯,只为寻师游地旷”,沙和尚与孙悟空一样,曾经四处拜师学道。而且,也与大师兄相同,都拜了如来佛祖为师。所以,沙和尚自鸣得意夸耀道:“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这个真人是沙和尚的引路人,因为遇到了这个真人,才“金光亮”。
真人,原本说的是道家的天师,也就是张天师。元代以前,历朝皇帝封张道陵及其后代为嗣汉张天师,此后,就只封他们为“真人”。皇帝是天子,岂能有“天师”?
孙悟空的师父是菩提老祖,是讲黄庭经的道士,那也算得上一位真人了,而这位真人却是“大觉金仙”。“大觉金仙”的唯一出处,是《宋史·徽宗本纪》,说的是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宋徽宗下革佛诏革佛,诏曰:“佛改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易服饰,称姓氏。寺为宫,院为观”。所有的佛都降为道家的大觉金仙,佛以下全部只是仙人,观音等菩萨则为大士。
故而,《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就是大觉金仙,孙悟空遇到了菩提老祖,沙和尚则遇到了“金光亮”的真人,其实都是如来佛祖。
孙悟空、沙和尚是同门师兄弟,那么,谁是师兄,谁是师弟呢?取经路上,沙和尚是“沙师弟”,孙悟空是“大师兄”,其实,这又是吴承恩的障眼法。为何?
沙和尚莫非是如来的“金身”?取回真经,五圣成真,唐僧、孙悟空成佛,沙和尚比佛低一档是金身罗汉。但是,沙和尚原来的身份,却要高于五圣。这个玄机,也隐藏在沙和尚的自述诗中:“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
婴儿姹女,指的是唐僧母子。姹女指的是闺阁中的美少女,唐僧母亲尚未婚配就生下了唐僧,然后,沙和尚将他母子收留。木母,指的是猪八戒,金公则是孙悟空,原来,猪八戒、孙悟空都是沙和尚放出来的。
第八回书写的是“观音奉旨上长安”,观音菩萨封了佛祖法旨,去长安寻找取经人。临行之前,佛祖交代:“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观音遵旨前往,先后在鹰愁涧、福陵山、流沙河、五行山“放”了随唐僧取经的四个徒弟。
观音只是执行者,真正放“木母”、“金公”的人是如来佛祖。如此,沙和尚的身份就“细思极恐”了,莫非,他就是如来佛祖的“金身”?
“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弱水,古代神话传说中所称险恶难渡的河海,《海内十洲记·凤麟洲》中说:“凤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苏东坡有诗云:“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
《西游记》中,花果山就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花果山,其实就是佛界之灵山,佛祖修持心性之所。这个沙和尚究竟是谁,也就不言而喻了。
弱水,也指娑夷水,乃印度河北岸支流。如此,就与“流沙河”相对应了。流沙河,也就是恒河沙,佛法中常以此比喻喻极多之数。《大般涅盘经》中,佛说“若有众生于八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则是“建立如是无上正法受持拥护”的境界,大致也是佛法无量的意思。
沙和尚所居流沙河,竟然有九个取经人的头骨,岂不是“九恒河沙”?沙和尚这般隐秘的身份,恐怕就是其职务高低的玄机所在了。我断言,沙和尚就是佛祖的金身,代表佛祖十世修为,把真经传到了东土大唐。
沙和尚才是真正的齐天大圣?“卷帘大将”其实并不是什么高官,但地位却十分重要。玉帝临朝,或者乘舆出行,沙僧不过是把挡在前面玉帝面前的帘子卷起来而已。这样的差事,与驾前打太平扇、举黄伞盖的侍者宫女没什么两样。
差事低微,官职肯定不大,“卷帘大将”只是一个唬人的名号。但是,沙和尚却十分得意这个职务,在猪八戒面前夸耀道:“三千功满拜天颜,志心朝礼明华向。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
沙僧拜佛祖为师学道成功,便去玉帝那儿毛遂自荐。玉帝见他有些道法,便加封他为卷帘大将。然而,这个卷帘大将却十分地霸道,竟然是南天门之“尊”,凌霄宝殿之“上”。沙和尚这样讲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沙僧说的就是“齐天大圣”。
猪八戒只是天蓬元帅,沙僧却是“齐天大圣”,故而,尽管大将比元帅低,但猪八戒被沙僧这番话碾压得无言以对。
这就奇怪了,齐天大圣孙悟空,怎么就变成了沙和尚呢?吴承恩就是这样写的,“尊”,就是如来佛祖称玉皇为“大天尊”的尊。“上”,就是对皇帝的称呼。玉皇大帝面南称尊,凌霄宝殿当然是这个天上帝王的宝殿,沙和尚也是这样的身份,岂不就是齐天大圣吗?
孙悟空虽然号称“齐天大圣”,但却是有名无实,充其量不过是个看管蟠桃园的猴子园丁而已。
这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吴承恩不会是又写错了吧。假如沙和尚是齐天大圣,而佛祖只封他为金身罗汉,岂不是大大地降职了?
沙和尚证实“化胡为佛”沙僧自述带着衣钵四处求道,遇到道家真人,便修得正果。这层寓意,就是《西游记》太上老君说的:“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
上文讲到了宋徽宗革佛的历史,道君皇帝的做法,其实就是“化胡为佛”。宋徽宗大兴道学,下革佛诏后,要求道士易服饰、称姓氏、入道学,上演了另类版的“化胡为佛”,实际上是“化佛为道”。佛道之争,自汉明帝“西天取经”开始,至明代一直存在。《西游记》中也以“还受生唐王尊善果,度孤魂萧瑀正空门”这回书,记载了大唐武德年间的一次佛道大辩论。
道家一直认为,道比佛高,《西游记》以道家神话开篇,佛界的诞生远在混沌初开之后。佛界灵山(花果山)则是道家“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说的还是道在佛先,老子化胡为佛。
面对佛道之争,佛界也是寸土不让。北魏正光元年(520年),孝明帝以“化胡为佛”为题,主持了一场佛道大辩论。清道馆道家高人姜斌以《老子开天经》为据,证实老子生于东周定王三年,也就是公元前604年。而沙门融觉寺僧人昙无最则以《周书异记》、《汉法本内传》考证出佛陀生于西周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29年)。也就是说,佛陀比老子早出生了四百多年。如此,老子如何“化胡为佛”呢?
沙和尚是佛祖的化身,借佛祖之口说自己拜道家真人为师,这才修得正果。孙悟空诞生于佛界灵山,同样是先学道再成佛。因而,沙和尚是在“心性修持”的阶段,以如宋徽宗革佛那样,被宋徽宗天上的父亲(皇帝是天子)玉皇大帝封为卷帘大将,而这个卷帘大将却是与玉帝同时在凌霄宝殿称“尊上”的。
这就意味着,佛祖虽然屈驾于玉帝座前,但其身份之于佛界来说,却是与天齐平的,他是西天的大圣。故而,佛祖在《西游记》中自称“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佛祖也是西天尊者,佛家之天与道家之天齐平,“沙和尚”也就与玉皇大帝在天庭平起平坐了。
佛祖将佛法成功传到玉帝所辖之界,那就更是齐天大圣了。所以,沙僧的职位是不升不降,只是回归了“皆因学道荡天涯,只为寻师游地旷”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大概相当于金身罗汉级别,还没有成佛呢。
吴承恩这样写,大概指的是无论佛法如何广大,东渐之后依然要自觉地再“化”一次,与东土文化主动的融合。所以,佛祖还得从金身罗汉开始,在东土继续修炼。
观世音没有说错,西天如来可以做齐天大圣,到了玉帝这里,他依然还是卷帘大将,官复原职而已。因此,沙和尚完成取经任务,便是佛法东渐成功而恢复了佛祖“金身”。
沙和尚从卷帘大将到金身罗汉是升职了,还是降了?
沙和尚当然是降了,而且降得相当厉害,这一切都是因为沙和尚被逼无奈,改变自己的阵营,站错了队造成的。
沙和尚被贬下界,是道家的阴谋。沙和尚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这个职位万里无一,是玉皇大帝跟前的人,相当于御前侍卫首领。而且,极有可能是玉皇大帝的特务头子。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他因为不小心打破了玉皇大帝的琉璃盏,被贬下界,到流沙河当河妖去了。西堤君认为,这是道家的太上老君和玉皇大帝的阴谋,目的是阻止佛家如来佛祖的另一个阴谋。
沙和尚有个项链,不是普通的项链,是九个骷髅头串成的项链,这九个骷髅头是唐僧之前的九个取经人的头颅。沙和尚被贬到下界流沙河,是奉了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截住大唐派往西天的取经人。
大唐为什么要派取经人去西天呢?是被如来派去的观音忽悠的,唐太宗李世民迷迷糊糊就派了九波人去取经。
如来和观音的目的很简单,让取经人把佛家的真经取到大唐,从而把大唐收为他的势力范围。在此之前,大唐一直是道家的势力范围。而道家的太上老君和玉皇大帝虽然表面上跟佛家和平相处,但是也决不允许这种事发生。于是卷帘大将沙和尚假意打坏了琉璃盏,给玉皇大帝一个借口把他贬下凡间,从而截住大唐的取经人,保住自己的势力范围。
但是,沙和尚被观音策反了,成了佛家的人。前九次的取经人,都被道家派去的特务头子沙和尚给杀了,佛家很无奈。
于是第十次,他们选择了让如来的大弟子金蝉子转世成为唐僧,然后又找到孙悟空猪八戒保护他,此外还有什么六丁六甲的暗中保护。目的就是确保这次取经万无一失。
到了流沙河,观音又策反了卷帘大将沙和尚。让他放过唐僧,并且转投佛家,许诺他以后罗汉金身的报酬。
沙僧在玉帝那里,本来身居高位,还是近臣,为什么那么容易就被策反了呢?我们看原文怎么说的:
菩萨,恕我之罪,待我诉告。我不是妖邪,我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馀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不期今日无知,冲撞了大慈菩萨。表面看起来沙和尚是受不了玉帝每天百余下的飞剑,其实不然,在沙和尚说这番话之前,观音怎么说的: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
玉帝降的罪,凭什么观音能帮他免罪,还帮他恢复本职工作?难道是沙和尚这么轻易就被观音骗了?当然不是。
因为在此之前,观音还说了另外一句话,是这句话吓住沙和尚:
菩萨道:“你在天有罪,既贬下来,今又这等伤生,正所谓罪上加罪。沙和尚在天上犯的罪,自有玉帝处置他,可是,沙和尚在下界“伤生”——杀了佛家的九个取经人,是罪上加罪,佛家怎么会放过沙和尚,罪上加罪四个字,可以要了沙和尚的命,沙和尚此时如果不转投佛家阵营,他肯定立马翘辫子。
这才是沙僧转投阵营的真正原因。
即便如此,沙和尚武艺高强,跟木吒能打个平手,但是在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出工不出力。打妖怪的活都交给孙悟空和猪八戒,自己只是会说:不好了,师傅被妖怪捉走了。
目的就是告诉道家的人,自己是被逼的。防止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的报复。
卷帘大将玉帝万里无一的贴身侍卫大将,金身罗汉佛家里却一大堆,地位悬殊,沙和尚的地位甚至不如佛家的五百罗汉,沙僧明显是赔了,降了啊。沙和尚从卷帘大将到金身罗汉是升职了,还是降了?
沙和尚从卷帘大将到金身罗汉是升职了,而沙僧的金身罗汉真正的身份是菩萨。
沙和尚的前世是天庭上的卷帘大将,因打碎了玉帝的琉璃盏而被贬下凡间。那么这个卷帘大将到底是什么职位呢?
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中的天庭机构的设定就来源于古代的朝廷。在《西游记》中,玉帝是三界之主,他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再看看沙僧,他虽是“卷帘大将”,但实际上地位很低。
“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卷帘大将,扶侍鸾舆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
在“偷吃人参果”那一回沙僧有介绍过自己的职责,沙僧的卷帘大将的责任就是扶侍鸾舆,也就是在玉皇大帝进出门的时候帮他掀开门帘、轿帘等,也就是说沙僧的“卷帘大将”连保镖都算不上,就是一个为玉帝掀帘子的。
那么这样的小神为什么会被称为“大将”呢,这其实就是帝王为了显示皇帝的威风,所以连一个卷帘子的下人也美之名曰“大将”,相同的还有南天门上看门的神仙,也个个被封为“元帅”。也正是因为沙僧地位不高,所以才没资格参加蟠桃会,只能为玉帝执掌琉璃盏,也正是如此,所以他打碎了琉璃盏才会受到重罚。
沙僧的“卷帘大将”并没有任何地位,那么他保护唐僧取经后的金身罗汉是什么地位呢?
在《西游记》最后一回时作者有过说明,沙僧的金身罗汉并不是单纯的“罗汉”(如十八罗汉那样),而是“八宝金身罗汉菩萨”,也就是说沙僧在佛门的地位实际上是“菩萨”,这个身份要比原来的“卷帘大将”尊贵的多!
沙和尚从卷帘大将到金身罗汉是升职了,还是降了?
有人说,西游记是一部悲喜交加的现实主义神魔小说。取得真经后,其中师徒四人中,有一人被封为了金身罗汉。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其实纵观西游整部书,如果仔仔细细地看,就会发现沙僧这个人们印象中,取经路上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三师弟,其实并不像我们所看到得那么简单。
沙僧,原是人间一行侠仗义的豪剑客。四处游历江湖,后来立志学道。寻得明师指点传授修仙一诀:“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明堂肾水入华池,重楼肝火投心脏”。最后修得了水火未济、养得神胎,炼得元婴胎息。最后飞升以入了天宫。
仙身到了天庭后,玉帝亲自加封沙僧为卷帘大将军。按老沙自已的回忆录来讲:当时在南天门里,他做为卷帘大将军可以算得上一个领导了。吆五喝六,威风八面。不仅这样,就连在玉帝的凌霄宝殿上,老沙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他随时要保护玉帝皇族的安全。这回大家都明白了吧!老沙其实干得就是天庭的保安大总管一角。而不是下图在南天门卷帘子。”
再后来就开始了一个史上惊天大阴谋。(现在开始请注意看了)据说老沙寄身流沙河中,全是因为当值时失手打碎了一个琉璃盏。而被玉帝降下滔天怒火,将沙僧摘官扒衣,推出斩首泄愤。这关键时候就有一仙人上前求情了,从玉帝刀下救得沙僧的性命。而这个仙既不是文官系的太上老君、也不是军队系的托塔天王。而是赤脚大仙。
赤脚大仙是何方神圣?他是道教传说中的仙人,又是仙界的散仙。而一个保安大总官的级别,按理说,还不到一个散仙能替他求情的地步!大家是不是觉得故事的发展有些意思了?
这事的玄妙我们慢慢说。咱先说结果:沙僧最终是被封为金身罗汉。聪明的友友是不是觉察到了点什么呢?其实在天上,佛、道、仙三方也斗争激烈。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一团和气、歌舞升平的景象。老沙失手打碎琉璃盏,被玉帝斩首罢官。这件事现在想想,是否有些纠过头了呢?我不妨大胆说一下论断:其实这都是老沙与玉帝定好的一出苦肉计!
再说取经这一段时间吧,大家说说谁是取经最为坚决的人?肯定答案会是“唐僧”。但我要说“不对”。最坚决的人应该是“沙僧!”。我的理由是:严格来讲唐僧是替唐王取经。他取经其实是被逼无奈的。开弓没有回头箭,不取经回大唐也无此可能了。寄居他国也无想想之所。虽嘴上不说道,但是时不时也对取经路上的磨难抱怨一两句。是沙僧在旁端水送饭,安慰开导唐僧;再说孙悟空。这猴头一言不合就要回花果山当美猴王,也是属于一个难伺候的主。还是沙僧,在孙悟空吵着散伙时,在一旁不显山、不露水的劝解着。最后一个猪八戒。这个色猪,也是动不动就要回高老庄看他的高翠兰。还是沙僧,依然还是劝导开慰着。
网上有个段子说,沙僧西天取经,只有三句台词和牵马是他的活:“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师父别怕,大师兄会回来救我们的!”大家会不会奇怪呢?一个在没成仙前,曾是仗剑豪杰,行侠江湖之人、成仙后是卷帘大将军的沙僧,怎么会变成一个这样的人呢?
这里更加证明了我一个猜想,沙僧是有一个大企图大计划。这才形成了一个表面上只顾闷头做事,背底深知人际交往潜规则的沙僧沙和尚。
西游记第三十回。妖精将唐僧和沙僧抓入洞中。“沙僧心中暗想道:“分明是他有书去,救了我师父,此是莫大之恩。我若一口 说出,他就把公主杀了,此却不是恩将仇报?罢、罢、罢!想老沙跟我师父一场, 也没寸功报效,今日已此被缚,就将此性命与师父报了恩罢......”“那妖怪不要无礼!......我们来此问你要公主, 有个缘故,只因你把我师父捉在洞中,我师父曾看见公主的模样动静。及至宝象 国,倒换关文。那皇帝将公主画影图形,前后访问,因将公主的形影,问我师父 沿途可曾看见,我师父遂将公主说起。他故知是他儿女,赐了我等御酒,教我们 来拿你,要他公主还宫。此情是实,何尝有甚书信?你要杀就杀了我老沙,不可 枉害平人,大亏天理!那妖见沙僧说得雄壮,遂丢了刀,双手抱起公主道: “是我一时粗卤,多有冲撞,莫怪莫怪。”
西游记第四十一回。......红孩儿不信,从口中吐出火云,烧着了八戒。八戒灭不了火,悟空只好带着他慌忙逃去。八戒不肯再和悟空一起去找红孩儿,(注意)此时沙僧献策说【何不用相生相克方法,请四海龙王来灭火?】于是悟空恍然大悟,去找龙王了。
这两段大家看了以后,是不是觉得沙僧的表现,一、雄辨有理有据、二、分析逻辑条理清晰。是不是不太符合平素里只知默讷,沉默寡言的人吧?!
这样一个取经路上的“三师弟”,在取经小团队中,
在师父唐僧的眼中:沙僧是一个能经常帮助打妖怪,不叫苦不叫累,又能安定团结组员的好徒弟。
在大师兄孙悟空眼中:沙僧是一个能经常帮助打妖怪,又不争功,对自已构不成挑战的好成员,好师弟。
在二师兄猪八戒眼中:沙僧是一个经常能帮助打妖怪,又不争功,对自己的地位构不成挑战的好成员、好师弟。
大家这下思路清晰多了吧?!
其实从表面上来讲,沙僧从卷帘将军的身份转到金身罗汉,显然是降了。但是从被贬到流沙河中,转到金身罗汉,这就又显然是升了。
但是,咱们深深分析一下不难看出。从表面上看,沙僧的挑帘将军的职位是高。但是伴君如伴虎。再加上玉帝似乎给了沙僧一个艰巨的任务:佛界卧底的任务。言多必失,闷头干活,沙僧坚决地执行着这个原则。努力去实现他与玉帝制定好的计划。打入佛界内部。是沙僧少说话,多干活、从不说散伙、努力维护团队的团结的动力所在。沙僧最终封得金身罗汉。从而圆满完成了他的使命。
此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这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恒实说"与您一同追寻历史的真相。您的阅读是对恒实的赞许!您的关注是对恒实的支持
沙和尚从卷帘大将到金身罗汉是升职了,还是降了?
《西游记》说的是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但若看完,就会发现,虽然唐僧是师父,但是说起个人见识,为人处世,思想觉悟,几个徒弟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甚至那白龙马有次现人形都比唐僧老练的多。究其根本,唐僧是个只有一世记忆的年轻和尚,他师父地位是上头给的,而他几个徒弟都是千百年以上的老妖仙,在人情世故中摸爬滚打许久,很多事情都看的透透的。
孙悟空看起来莽撞急躁,似乎武力高于智力,实际上孙悟空从石猴到美猴王,从美猴王到齐天大圣,从齐天大圣又到五指山下囚徒,经历过大起大落,很多事情早想明白了。在书中有很多金句感悟都是孙悟空说的。孙悟空有时候闹脾气耍无赖,实际上也是看对象的,而且每次闹腾都是有因有果,绝不会无理取闹,也不会做无用功,总之用猴精猴精来形容他一点不过分。
猪八戒看似懒惰贪吃,又经常被孙悟空欺负一下,还要担负取经路上挑担的重任,但是猪八戒也绝非一般人物。猪八戒本来地位就很高,是天蓬元帅,在天庭也算得上高层了,人情往来少不了,岂能是笨蛋。看看他在取经路上总能精准无误的挑拨孙悟空唐僧关系,又能适时博得唐僧欢心,就知道他以前在天上没少跟人勾心斗角拍领导马屁。
然后重点看看主角沙僧,沙僧除了在第一次露面的时候有诸多表现,以后表现就不多了。但是在露面的时候,沙僧却透漏了许多信息。首先沙僧以前是卷帘大将,一个卷帘人,也就是贴身伺候玉帝的人,怎么就敢称大将了,看沙僧自我描述,他说“南天门里我为尊”,南天门是人仙界的分界点,他说门里为尊,显然不是说神仙界里他是老大,而是说他在看门人里是个头头,应该说从玉帝殿前到南天门的安保工作,他起码是个负责人之一,而且还是玉帝近侍。
这种地位到底有多高呢,这么说起来呢,比起猪八戒之前的天蓬元帅来,肯定是颇有不如了。比如沙僧也说过,玉帝参加蟠桃宴会,他只是负责保卫的,跟天蓬元帅那种受邀嘉宾其实是差了不少。虽说玉帝是天庭的管理者,但是一个近侍之臣,绝对高不到哪里去。不然打碎一个玻璃盏,怎么会受到如此大的惩罚呢。当然了,玻璃盏其实无关紧要,主要是他打碎玻璃盏的场合太不对了,那是在蟠桃会上,各方大佬齐聚,作为贴身护卫,沙僧此举实在是让玉帝颜面大损。你看就你还玉帝呢,手下侍卫就这么不稳重。而玉帝一怒之下直接就判了沙僧死刑。
这一下子,很多人其实都觉得玉帝有点小题大做了,沙僧这样毛手毛脚固然不对,但是罪不至死啊,这时候赤脚大仙出来求情,总算沙僧躲过一劫。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沙僧就被发配到流沙河那个苦寒之地受苦去了。沙僧自以为自己是玉帝的心腹近臣,实际上什么也不是,少了一个沙僧,玉帝还有大把的侍卫可以驱使,管他什么卷帘开门扇风,应有尽有,一个沙僧压根就无足轻重,可能也就沙僧自己觉得是卷帘大将吧。
然而卷帘人虽然地位不高,但毕竟是玉帝身边的活计,再说了,玉帝堂堂大天尊,法力无边,谁没事敢去招惹他啊。沙僧也知道,玉帝动动手指头就可以让自己灰飞烟灭,自己说是侍卫,实际上更是个伺候人的主。所以平日里沙僧除了受玉帝点气,其他各方面待遇都特别好。而流沙河那种地方,鸟不拉屎,鱼不愿生,实际上是人间条件最恶劣的地方之一,跟他在天庭完全没法比。沙僧是越呆越憋屈,越呆越无奈,由于周围资源太少,沙僧只能在附近吃人。而且这么多年下来,他居然吃了九个取经人,也就是唐僧的前世,这就注定了他跟唐僧有着无法割舍的关系。
后来沙僧虽然加入了取经团队,但是他心里想的还是以前在天庭威风的过往。所以在取经团队里,沙僧都是出工不出力,猪八戒好歹还挑行李呢,遇到小妖也杀得起劲,沙僧却要轻松的多,牵牵马,只要不出错就行。这样的表现,自然逃不出佛祖的法眼,最后沙僧最后封的是“金身罗汉”,比起孙悟空成佛来,自然差了一筹。
然而这个这个金身罗汉,却又不是一般罗汉,最后着笔的是“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实际上成就的是菩萨,这比卷帘大将什么都可是强多了。关键一点,这个菩萨还有更进一步的可能,不像卷帘将,撑死了也就是个侍卫头头,所以很显然,沙僧地位大大提高了。
沙和尚从卷帘大将到金身罗汉是升职了,还是降了?
当然是降职了。
卷帘大将是什么职位?虽然名声不显,官位不高,却是玉帝的亲信。
卷帘大将的工作,表面上是玉帝上朝时,替玉帝卷起帘子之时,实际上却是玉帝的护卫,玉帝的最后一支防线,官职不高,却简在帝心。
只不过高得益与高风险成正比的,沙和尚就因为打碎了琉璃盏,被玉帝贬下了凡间,被贬流沙河,每天还要受飞剑穿心之苦。
为什么打碎了琉璃盏,就被贬下凡间,还饱受飞剑穿心之苦呢?
就像你进领导大门,因为先迈了左脚,就被领导辞退一样,不能看表面的原因。
会是哪种原因呢?在我看来,很可能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琉璃盏非同凡物。
在《西游记》里,有许多法宝,从表面上来看,都是平平无奇的。
比如说孙悟空的金箍棒,表面上看黑黝黝的铁棒,卖相还不如八戒的耙子和沙和尚的宝杖,实际上却是通灵的宝贝,可大可小不说,还有功德在身,本身就是帮助大禹治水的工具之一。
老君的幌金绳、玉净瓶、芭蕉扇,要么是老君束腰的腰带,要么老君盛水的工具,要么是扇火的工具,却都具有大威力。
还有一个,华山三圣母手里的宝莲灯,简简单单一盏灯,却可以打败二郎神。
由此可见琉璃盏也不是凡物,怕是什么大威力的法宝,被卷帘大将摔碎,玉帝很心痛,后果很严重。
其次,沙和尚撞见了不该看到的东西
作为玉帝的警卫,沙和尚是有机会接触一些宫廷秘闻的。
八戒为什么下凡,就是调戏了嫦娥。
这事很奇怪,嫦娥成仙,永驻广寒宫不是一天两天了,八戒作为天河水军天蓬元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两个人在天庭,肯定有过接触,见过嫦娥相貌的八戒哪怕惊若天人,心怀爱慕,也不会轻易失态。
为什么参加了瑶池盛宴,就狂性大作,跑到了广寒宫,拉着仙子要陪歇?
要知道,看到有人来,嫦娥是欢天喜地迎出来的,迎的是谁?
普遍的观点,迎的是玉帝,嫦娥是玉帝的小三,二人当晚有了约定,哪知道来的却是醉乎乎的天蓬,才有了后来的事。
这事谁告的密?离玉帝最近的是谁?卷帘大将。
肯定是玉帝与嫦娥约会,作为玉帝跟班的卷帘脸色有异,被王母发现问题之后,想办法撬开了卷帘的嘴。
于是在瑶池盛宴上,仙娥们给天蓬的酒有了问题,再加上有人给他了一张纸条,约他在宴后广寒宫一会,天蓬本来就是六根不净的色胚,中了计,乐呵呵地来到了广寒宫,却发现月光下仙子等的人并不是自己,伤心下狂性大发,才大闹了广寒宫。
因为这一闹,嫦娥也在天庭的名声毁了,原来是广寒宫之主,后来却变成了太阴星君手下的普通仙娥。
因为这件事,卷帘才被借口打碎了琉璃盏,贬到了流沙河,每天受飞剑穿心之苦。
第三,和卷帘的失职有关
卷帘大将作为玉帝身边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竟形同虚设,被孙悟空打到了灵霄殿外,通明殿内,要不是道教的护法大神王灵官带着雷部三十六将挡住了孙悟空,一直撑到了如来佛祖到来,玉帝的脸就要丢尽了。
最关键的是,整个过程中,四大天王,十二星宿被孙悟空吓得闭门闭户,卷帘大将都没发生作用,要他何用,所以借琉璃盏为借问,将卷帘给贬了。
从此,卷帘大将被贬到了流沙河,变成了面色靛青,一脸晦气的丑八怪,他心中的郁闷无法发泄,就拿取经人出气,一口气吃了七八个,直到唐僧在孙悟空的保护着,来到了这里。
最终他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唐僧取经,历经了千辛万苦,取得了真经,被如来佛祖封为金身罗汉。
从卷帘大将到罗汉,从职位上表面差不多,但实际上差太多。
卷帘大将在天庭中排不上号,却是离玉帝最近的,没人敢小看;罗汉呢,在西天佛界,按地位,最高级别的是佛陀,也就是佛,唐僧孙悟空都是成佛;其次是菩萨,地府里的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都是这个级别的,八戒的净坛使者也是这个级别;而沙和尚呢,只是一个罗汉,但罗汉已知的就有一百零八好汉,所以地位远远不如当年。
不过,不管怎么说,都比蹲在流沙河,天天比飞剑穿心,饱受酷刑要好得多,不是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