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梁山劫法场,指望揭阳镇那一帮人救宋江,岂不错过时辰了?
《水浒传》所有的情节都是合理的,包括梁山好汉劫法场。揭阳镇的好汉,包括江州的鱼伢子张顺,都是真诚地要救宋江。但是,他们却没有在第一时间来到法场。假如梁山好汉没能及时赶到,宋江、戴宗岂不就身首异处了?
在这个貌似不合理的情节中,隐藏着非常合理的逻辑。假如强行要求揭阳镇的好汉准时去劫法场,反倒破坏了书中的逻辑,违背了施耐庵写这一段故事的初衷本义。
那么,揭阳镇的好汉为何不能及时赶到法场救宋江?若是梁山好汉没有劫法场,宋江会不会死于江州呢?
蔡九知府瞒过了黄文炳吴用错用蔡京图章,造假信被黄文炳识破。黄通判建议,立即将宋江、戴宗就地处斩,蔡九知府当即表示采纳他的建议。但是,蔡九知府却背着黄文炳,升堂吩咐当案孔目,“教来日押赴市曹,斩首施行”。而且,特别交代:“决不待时,斩了宋江,戴宗,免致后患”。
假如按照蔡九知府的这个安排,梁山好汉也无法抵达江州救宋江,揭阳镇人等也来不及去救人。但是,当案孔目却与戴宗交厚,有心救他,便找了个理由说:“明日是个国家忌日,后日又是七 月十五日中元之节,皆不可行刑。大后日亦是国家景命。直至五日后,方可施行。”
孔明把行刑日期往后推延了五天,这五天就是救命的五天。蔡九知府当即批准了孔明的方案,决定五日之后施刑。书中在此特别写了一句:一者天幸救济宋江,二乃梁山泊好汉未至。
蔡九知府确定施刑日期,却没有再通报黄文炳。假如黄文炳知道了,恐怕又要出歪点子,孔目找出的理由不值黄通判一驳。孔目说的忌日、节日、景命也只能搪塞三天,黄文炳只要唆使蔡九知府提前一天施刑,梁山好汉都来不及了。
蔡九知府不但没有通报黄文炳,也没有张贴告示,书中只这样写道:“直待第六日早辰,先差人去十字路口,打扫了法场”。如此,谁都不知道宋江、戴宗的行刑日期,梁山好汉侥幸赶到,不知消息,只能守候在法场,随时准备救人。这个情节,后来黄门山的强人予以了证实,他们也是准备劫法场的,“只是不得个实信”,便派出喽啰去江州打探消息。
黄门山强人没能打探出什么消息,等到梁山好汉劫了法场,这才回山报告。同样,张顺以及揭阳镇的好汉也是很难得到确切消息的。梁山好汉救了宋江、戴宗,进入白龙庙之后,张顺这才赶来。张顺说,自从得知宋江、戴宗被打入死囚牢,便去揭阳镇找到哥哥张横,与穆弘等人聚集了很多人,准备杀进江州。但是,张顺根本就得不到行刑日期这个被蔡九知府瞒得死死的消息。
估计,李逵也是不知道蔡九知府何时行刑,他早就隐藏起来了。张顺找不到他,李逵也如梁山好汉那样,守候在法场附近,等到了行刑这一天。
所以,谁都不知道宋江那天被处斩,及时出现在法场的,都是提前在此等候的,梁山好汉则是侥幸赶到。张顺找不到李逵,单枪匹马是救不了宋江、戴宗的,他必须去揭阳镇找哥哥帮忙,纠集穆家庄穆氏兄弟去劫法场。
书中的情节逻辑十分合理,不能责怪张顺不讲义气,更不能埋怨揭阳镇的好汉错过了时辰。
蔡九知府疑似有意救宋江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渡过浔阳江来到了穆太公庄上,宋江派薛永去无为军打探消息。两天之后,薛永带着侯建回来,报告了侦察情况,薛永说:“原来哥哥被害一事,倒不干蔡九知府事,都是黄文炳那厮三回五次,点拨知府,教害二位。”
从薛永话中的意思来看,大有替蔡九知府开脱的意思,一切坏事都是黄文炳干的,这厮鼓捣计谋陷害宋江、戴宗,与蔡九知府无关。宋江也极认可薛永的说法,只要拿住黄文炳报仇,并没有找蔡九知府的麻烦。
薛永为何要为蔡九知府开脱责任呢?这就与“蔡”有关了。蔡,本义草也,又是祭祀用的大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有“ 且致大蔡焉。”蔡去掉草字头,就是“祭”,是个会意字。如此,蔡九知府就是“龟九知府”。宋江杀了黄文炳,与晁盖同上梁山,途经黄门山时,有九尾龟陶宗旺入伙。龟九、九尾龟,指的是同一件事。
这件事,要从“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讲起。
却说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宋仁宗召集群臣商议祈禳京师瘟疫之事,最终采纳范仲淹的建议,派殿前太尉洪信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诏请张天师进京,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瘟疫。施耐庵为何写了这样一个十分准确的时间呢?这其中所隐藏的,就是“龟”。
三月初三,其实是玄武大帝的诞辰,龟蛇相逢,玄武显形。于是,龙虎山上“龟蛇”际会。其中,蛇,就是洪太尉在龙虎山上遇到的雪花大蛇,这条蛇暗喻的是生于蛇年大雪节的朱允炆。
放走妖魔的人,其实是龙虎山上的张天师,这代张天师是来自宋徽宗时期的虚靖先生。虚靖先生死后,就葬在龟蛇之麓。洪太尉在伏魔大殿中,见到一块刻着“遇洪而开”的石碣,这块石碣是一只大石龟驮着的。
后来,宋江在九天玄女殿中,吃了九天玄女赐给他的三杯仙酒、三枚仙枣,受了三卷天书,天生长五寸、宽三寸、厚三寸,依然是“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所以,九天玄女其实也是“九尾龟”、“龟九”。
那么,施耐庵写这么多“龟”干什么呢?这只龟,首先暗喻的是朱元璋,他是“蔡京”,“蔡京”其实就是高卧在京城之中的“龟”。朱元璋,字国瑞,璋,就是半圭(guī),也是一种祭祀用的国之瑞器。
假如“蔡京”是这样的隐喻,那么,蔡九知府岂不就是朱元璋的儿子?假如是,他又为何顺延宋江、戴宗的行刑日期,暗中救下了宋江的性命呢?
江州故事隐藏的是靖难之役蔡九、九尾龟、九天玄女都是“龟”,而且,都有一个“九”字,这其中的寓意,就是朱元璋所封的明初九大塞王。这九大塞王之中,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射杀了那条雪花大蛇,成为永乐大帝。《水浒传》的核心故事,就是隐写这段历史的。
那么,九大塞王中,燕王为何被隐写成“龟”了呢?仅仅是因为朱洪武的名字中,暗藏着“圭”字吗?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在北平起兵,靖难之役开战。为了鼓舞士气,燕王谎称玄武显圣,在空中挥舞宝剑,于是,假装学着玄武的样子,燕王也手舞足蹈。因为,燕王宣称,他就是玄武大帝临凡。玄武大帝是玉皇大帝的接班人,朱元璋之“璋”是玉器,岂不就是玉帝?故而,朱棣“奉天靖难”,奉的是玉帝这个天,是玉帝让他接班的。
朱棣登基后,篡改《明实录》,又授意写《奉天靖难记》,说朱元璋早就不信任太子朱标,有意让自己为储君。朱洪武临终之前,问了几次燕王来了没有,也是打算取代朱允炆。这些记载,被施耐庵写进了《水浒传》中,那就是宋江装“风”时,所说的那一番“风话”:
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婿。丈人教我引十万天兵,杀你江州人,阎罗大王做先锋,五道将军做合后,有一颗金印,重八百余斤。
这段话不多做解读,只请列位看官注意我标注的黑体字“重八”。“重八”,加上前面的“金印”,其实就是“朱重八”。燕王起兵,打的就是老子的旗号。“朱重八”在《水浒传》中多次出现,并不止这一处。宋江装疯,施耐庵写成“装风”,也是暗喻燕王为麻痹建文帝在北平装疯。
既如此,宋江也被写成了燕王。宋江原本是家中老大,却被施耐庵强制性地写成了“三郎”。假如说《水浒传》有很多文本错漏,这也是一处。但是,这是施耐庵故意“逗漏”所要隐藏的真相,错漏之处都藏有历史。
宋江之“三郎”,之于书中文本上的故事而言,指的是北宋时期的三个“三郎”皇帝,那就是谋篡了霹雳大仙皇位的大宋三郎赵光义,以及原本就不该做皇帝的小宋三郎宋真宗。在“引首”故事中,施耐庵写了北宋前几个皇帝的皇位传承,其中,就没有宋真宗。另外一位宋三郎,则是以第三顺位继承人做了皇帝的宋徽宗。
之于大明王朝而言,前三任皇帝都是“三郎”。朱元璋总共四兄弟,“上其季也”。朱洪武即便立孙子做皇帝,朱允炆也是第三顺位继承人,与宋徽宗一样,也是这样的“三郎”。朱棣就更不用说了,他虽然废除了建文年号,但无法抹杀历史,永乐大帝就是大明王朝的第三任皇帝。
这些三郎在历史上却是够拼的了,故而,梁山有好汉“拼命三郎石秀”。宋江身背如此之多的皇帝符码,他当然有十足的资格“敢笑黄巢不丈夫”。
蔡九知府是“龟九”,暗喻的是燕王,宋江则干脆包圆了“龟蛇”。以这样的隐喻逻辑来看,岂不是宋江自己救自己?如此,莫说张顺以及揭阳镇的好汉错过时辰,就是梁山好汉没有及时赶到,宋江、戴宗也不会死。施耐庵假若写一段李逵跳楼,杀散官军,蔡九知府叫停施刑,将宋江、戴宗、李逵监押起来,也是符合故事逻辑的。后来,石秀在大名府跳楼救卢俊义,不就是这样的剧情吗?
所以说,《水浒传》故事没毛病,张顺以及揭阳镇的好汉们没有任何可以指责之处。反倒是这些隐喻的背后,却是施耐庵在戳穿帝王天命,哪些帝王们为了皇位而不惜天下太平,江州杀戮惨遭,果真是“血染浔阳江口”。
最后,顺便说一句,“神行太保戴宗”这五个字中,隐藏着“太宗”。宋太宗、明太宗(朱棣)都是这样的“太宗”。故而,没有人救援,戴宗也不会死。
之所以是晁盖带领梁山好汉来救宋江,是因为晁盖也是一个参与《水浒传》中争夺帝位的皇帝。所以,劫法场这件事,轮不到张顺。
江州城中故事多,其实隐藏着靖难之役的全过程。本回答就题主的问题,讲了这样一个侧面,其余诸多暗藏故事,今后再来解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