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阁体是中国书法的精华吗?
馆阁体就是写字而已,不是书法。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艺术必须是艺术家独特的创造在其中。
馆阁体是中国书法的精华吗?
宋时有昭文院、史馆、集贤院、称为三馆,分掌图书、经籍、修史等事。又有祕阁、龙图阁,天章阁,主要是藏经籍、图书及历代御制典籍。统称館阁。
明、清两代并入翰林院。故翰林院亦称馆阁。
馆阁文臣应招撰写文章,其文体书体均力求典雅工整,自成一体,世称馆阁体。
宋.叶梦得《石林燕语》二有:“端拱中分三馆书万余卷,别为秘阁,命李至兼秘书体,宋秘兼直阁,杜镐校理,三馆与秘阁始为合一,故称馆阁体。”之论述。
“館阁体”,即流行於馆阁及科举试场文字的书体。
其特点为字形匀正,墨色乌亮。
明成祖(朱棣)命沈度(书家、侍讲学士。)书诏令文字圆润,成为标准官体。
清代馆阁体,益加工整,程式甚严;乾隆时张照、王际华、汪由敦、裘日修、董诰等皆以此体著名。
馆阁体,既中国书法发展传承的精粹之一,也是旧时书家“高考”时的笔意之得。
馆阁体是中国书法的精华吗?
馆阁是应试写字的标准,不是书法,而且绝不是书法!
馆阁倒是可以成为美术字,规范,严谨,漂亮,整洁!然则,有些人竟然大言不惭地称之为书法,那可真是井蛙之见了!书法是什么?书法是散,不是紧,书法求变,反对模板,书法是恣肆纵逸,不是严谨拘束!
当你小心翼翼地拿着毛笔,枕着腕,夹着肘,如描似画地写字的时候,你就是在远离书法的境界!给你个定义是你只是在写字,或者是你只是一个未入门的学员!
馆阁不是书法,这是在书法认知方面的问题,你写馆阁,就代表着你的书法认知还没入书法门呢!
馆阁体是中国书法的精华吗?
馆阁体是中国书法的精华吗?是的,馆阁体是中国书法中的一份子,它追求僵硬严肃划一为最高之艺术修为,这是馆阁体服务民生社稷的最高境界,没有任何书法形式能与之并肩。任谁也不可以要求馆阁体改变字型,去追求兰亭书体的正统。书法园地只能百花竟放,才是健康的生態。可悲的是,现下不少书艺评说者,既不知也不懂,只懂开骂。我前曾在某艺术交流群,就曾遭遇如此开骂:"林庆逢,你狗屁不懂,大字不是书法!”真服了这帮学院派的书画家。
馆阁体是中国书法的精华吗?
馆阁体是中国古代的人, 在当时印刷技术落后,只能通过手抄本的形式,或者先石刻后印制的形式,清朝多为石刻印制的书籍很清楚质量很好。
馆阁体就是在当时情况下,综合古代各体毛笔字,为全国统一字体,规范标准化的一种毛笔字体,其特点:一是,楷书字体,书写速度快,对于抄书工匠来说,每天抄写二万字,这个数字对于现代人来说,简直不可想象。二是,能保证书写的是楷书,并不潦草。
所以,当时,馆阁体是其他毛笔书体,无法比拟的书体。而且书写者需要深厚的毛笔字功底,并不是当代所谓书家说的那样,又是很呆板了,很平庸了,等等。
其实拆穿他们吧,说这种话的人他们根本练不出也写不出这种水平的字来,更无法快速写出馆阁体的字来。
所以说,馆阁体是古代把各体毛笔字,综合为一体的精华字体,别的字体不但功能上比不了,书写速度上比不了,字体即标准化,又继承包含了古代书法艺术中的高深的笔法,心法,章法,等文化传统。
古代明清时代的碑文,绝大部分是馆阁体写的,刻制的。
当今,为继承流传中华文化传统,也应在学校中推广学习馆阁体毛笔字。
馆阁体是中国书法的精华吗?
书法必须具备共性和个性的双重美,馆阁体的弊病是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因此常常流于俗。馆阁体是以欧、赵两种风格渐渐演变而形成的,因为欧与赵历代统治者都视此为正宗,遂成学书必经之路。又是为了规范,而削减了欧、赵的个性。今天看到报刊上的楷体字,也属于官方使用的书体,很近似馆阁体。馆阁体不一定不漂亮,人们常常把他作为标准去追求,但是缺乏个性,走进去不易,走出来更难,这是学书的人应该明白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