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戴宗(戴院长)腿上绑甲马快速飞行,甲马是什么?

释放好奇心?

戴院长腿上绑的甲马,在《水浒传》文本故事中,就是一个类似于桃符的道家法器,这个法器能够祭起神行法,让戴宗飞速前行。其速度之快直追千里马,吴用说戴宗的神行法“一日能行八百里”。

但是,施耐庵为何把这个类似于桃符的道家法器叫做“甲马”,是不是有点太古怪了呢?

甲马好比便携式飞行器,限制使用

望文生义,甲马,大概是以皮革制成的,以皮革或者制作战甲的材料,弄成马的形状。“甲马”无论绑在腿上,念动咒语,就可以飞速前行。“戴宗智取公孙胜,李逵斧劈罗真人”这回书中,仔细写到了甲马的使用情况。

戴宗在李逵腿上也栓了两个甲马,带着黑旋风一齐飞速前往蓟州。但是,李逵享受神行法,戴宗要求必须提前一天戒肉戒酒,只能吃素食。第二天,甲马绑在李逵腿上,戴宗“念念有词,吹口气在李逵腿上,李逵拽开脚步,浑如驾云的一般,飞也似去了”。

李逵这一飞,就停不下来,“只听耳朵边风雨之声,两边房屋树木,一似连排价倒了的,脚底下如云催雾趱。”这样的飞行速度,绝对不止日行八百里,简直比飞机还要快。果然,李逵从五更天开始飞行,直到“红日平西”才告饶让戴宗停止做法。

一路之上,李逵苦苦哀求戴宗停下来,戴宗却说,你若不吃荤腥,八百里就停住了。吃了荤腥,恐怕要飞到天尽头还不一定能停住。原来,李逵瞒着戴宗,偷吃了酒肉。

好家伙,这岂不就是零能耗飞行器吗?假如真有甲马,飞到天尽头都不止,人类探索宇宙那就简单多了。而且,只要如李逵那般,大吃大喝一顿荤腥,轻松飞到月球。

奇怪的是,接到了公孙胜,又招了汤隆入伙,公孙胜又不带李逵飞了,戴宗独自一人栓了甲马,先去高唐州报信。戴宗不是有两对甲马吗?高唐州军务紧急,为何不带公孙胜前去助阵,而让他与李逵、汤隆徒步前行呢?

原来,戴宗的这个飞行神器是限制使用的,恐怕梁山之上只有李逵可以与戴宗携手飞行,而且,李逵的飞行速度远远超过戴院长。

这是为什么呢?

戴宗为何只能助飞李逵

梁山好汉中,公孙胜、戴宗、樊瑞都会法术,但戴宗从不将神行法传授他人,也只是在李逵去蓟州请公孙胜回山时,将甲马拴在了铁牛的腿上,只带过李逵一人快速飞行过。

戴宗为何这样保守呢?其原因恐怕是别人不一定能够带得动,李逵才适合神行法。这倒不是李逵在江州时就跟随了戴院长,两人的私交很深,而是李逵的绰号决定的。李逵的绰号是黑旋风,只有黑旋风能够享用一次神行法,而且,必须是去罗真人那里。

去蓟州的路上,戴宗做起神行法,李逵飞起来之后,就刮起了黑旋风。这股黑旋风来到蓟州,见到了罗真人,于是,就凑成了一副完整的“二黑五黄”格局,暗示了王朝的命运。

书中说,罗真人居住在蓟州九宫县二仙山。这是一个虚构的地名,蓟州是没有九宫县的,恐怕也没有二仙山,这个地名其实是半张“二黑五黄”九星飞宫图。这张图,早就出现在“引首”之中: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第三句讲的是洛书之数,九宫格中的每一个数字纵横相加,都等于十五。

洛书后来演变成风水学中的“九星飞宫法”,周围八宫数字轮流进入中间的格子,取代“五”,其他数字则依次轮转。如此,便组成了各种图像,以预测风水吉凶。在“九星飞宫图”中,有一象名叫“二黑五黄”,是最凶险的。

李逵这股黑旋风刮到罗真人那里,与九宫县二仙山就组成了“二黑五黄”:二,加上“黑旋风”之“黑”,就是二黑。罗真人掌控着道家最高大法“五雷天罡正法”,又以黄巾力士惩戒李逵,这就是“五黄”。

因为要组成这样一个图谶,因此,戴宗必须以甲马助飞李逵,让这股黑旋风刮得更猛烈些。所以,只有“黑旋风”去蓟州九宫县二仙山时,戴宗的神行法才起作用,其他人不行,李逵离开了罗真人的驻地也不行。

那么,这其中又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寓意呢?

戴宗的甲马究竟是何物

上文见到,甲马就是以做盔甲的材料做成的道家法术的法器,如马的形状。这是文本上的解读,而这个“甲马”早就出现在“引首”故事中了。

交代完暗藏河图洛书的那首五言绝句之后,施耐庵继续写道:“后来感的天道循环,向甲马营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来”。呵呵,戴院长的“甲马”原来在这里。

《宋史·太祖本纪》中,赵匡胤的出生地是“夹马营”,其他资料中又叫“甲马营”,施耐庵不依《宋史》,而写成“甲马营”是为戴院长的“甲马”伏笔。因此,神行法的“甲马”暗藏了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壮年不明不白地死了,走得很快,而《水浒传》中说赵匡胤是上界霹雳大仙,因此,“甲马”就是神行法的法器。也就是说,戴院长是因为霹雳大仙附体而快速前行。

戴宗,实则“太宗”,他带着李逵以甲马来到蓟州九宫县二仙山“二黑五黄”之地,是去觐见已经在“紫府”的太祖皇帝。

霹雳大仙,就是掌控雷部雷霆的,罗真人是紫府的主人,那就是一颗帝星。罗真人掌控“五雷天罡正法”,就是霹雳大法,罗真人就影射了赵匡胤。

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之主,居住在“二黑五黄”险境,意味着北宋王朝就要灭亡了。这个寓意,在“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中,已经埋下伏笔。洪太尉掀开地穴时,“半夜军中一声雷”,震塌了伏魔大殿半个殿角。这个细节暗示霹雳大仙震塌了大宋半壁江山,北宋灭亡。

梁山大聚义时,霹雳大仙又出现在“西北乾方”,那只大金盘化作一团火块钻进正南地穴——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施耐庵前后呼应,《水浒传》全书终局。

所以,戴院长的甲马,意味着赵匡胤的王朝迅速灭亡。这层寓意,不仅体现在黑旋风与罗真人这段故事中,全书都是这样的寓意。

而《水浒传》中的“霹雳大仙”明写的是赵匡胤,实则暗藏的是朱洪武……甲马,更是大明王朝如北宋王朝那样灭亡的预言符码。

水浒传中的戴宗(戴院长)腿上绑甲马快速飞行,甲马是什么?

相信看过《水浒传》的朋友们都知道,书中的一百零八单将个个身怀绝技。能掐会算的吴用、探囊取物的时迁、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等等,但是其中有一位英雄,凭借无人能比的脚力跻身于众好汉之中。他就是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号称日行八百里。戴院长这么能跑可不是因为他是大宋国家田径队队员,而是有着工具的辅助。



书中描述,每当梁山通信处主任戴宗接到任务时,他就要根据任务的紧急情况来确定工具数量,这工具就是甲马。戴宗要是在腿上绑两个甲马,能日行五百里;若是绑上四个甲马,能日行八百里。绑好甲马,戴主任再催动神行法,就能够大功告成,堪比哈利波特的扫帚。那这甲马到底是什么呢?



在古人口中,“甲马”有时候是指披甲骑马的人。宋代孟元老笔记《东京梦华录》中记载:“诸军有紫巾绯衣素队约千余,罗布郊野,毎队军乐一火,行官巡检部领甲马来往巡逻。””这里的“甲马”,是甲士和战马的统称。不过啊,这可不是戴宗的那个甲马。

“甲马”也指画有神像、用于祭神的纸。《清稗类钞·物品类》“纸马”一节记载,甲马本来叫纸马,起源于唐朝,是手绘的彩色神像,因为上面的神像大多披甲骑马,所以又叫甲马。到了宋朝,雕版印刷普及,甲马也就成了五色套印的彩色印刷品。



清代虞兆隆在《天香楼偶得》一书中云:“俗于纸上画神佛像,涂以红黄采色而祭赛之,毕即焚化,谓之甲马。以此纸为神佛之所凭依,似乎马也。”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他的大儿子纪汝佶病危,家人按风俗给他烧了一张甲马,纪汝佶突然睁开眼叫道:“我那匹马怎么瘸了一条腿?”家人大恐,原来烧甲马时不小心,把甲马上那匹马的马蹄给弄花了。不过甲马上未必都有马,现存的清代甲马中,画钟馗、魁星、送子观音、赵公元帅的居多,这些神仙画像除赵公元帅外,都没马。



由此看来,甲马通常用来供请神、驱鬼、添财、增寿等用,这些甲马在古人的想象中,都具有着能够与鬼神力量相联系的作用。所以,戴宗腿上绑着的甲马,应该是是印有彩色神像的纸。作者施耐庵或许是受道教符咒的启发,再结合甲马本身的功用,创造出了能够让戴宗健步如飞、日行八百的神奇“甲马”。

参考资料

  1. 王立,刘囝妮.《水浒传》中戴宗神行术渊源探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03):140-144.

水浒传中的戴宗(戴院长)腿上绑甲马快速飞行,甲马是什么?

  《水浒传》第四十四回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

……戴宗收了甲马,两个缓缓而行,到晚就投村店歇了。杨林置酒请戴宗。戴宗道:“我使神行法,不敢食荤。”两个只买些素饭相待,结义为兄弟。过了一夜,次日早起,打火吃了早饭,收拾动身。杨林便问道:“兄长使神行法走路,小弟如何走得上?只怕同行不得。”戴宗笑道:“我的神行法也带得人同走。我把两个甲马拴在你腿上,作起法来,也和我一般走得快,要行便行,要住便住。不然,你如何赶得我走!”杨林道:“只恐小弟是凡胎浊骨的人,比不得兄长神体。”戴宗道:“不妨。是我的这法,诸人都带得,作用了时,和我一般行。只是我自吃素,并无妨碍。”当时取两个甲马,替杨林缚在腿上。戴宗也只缚了两个。作用了神行法,吹口气在上面,两个轻轻地走了去,要紧要慢,都随着戴宗行。两个于路闲说些江湖上的事。虽只见缓缓而行,正不知走了多少路。

戴宗,原是江州两院押牢节级,为人仗义疏财,能日行八百里,江湖人称“神行太保”。与梁山泊军师吴用乃是至交,宋江被发配江州,多得戴宗的照顾。后宋江因酒醉误题反诗,戴宗上梁山与众好汉商议用假书信骗蔡得章,却被识破,也被下到大狱。晁盖率人到江州劫法场,戴宗也上了梁山,专门负责打探消息,为山寨立下功劳无数。他的容貌是:面阔唇方神眼突,瘦长清秀人材,皂纱巾畔翠花开。黄旗书令字,红串映宣牌。健足欲追千里马,罗衫常惹尘埃,神行太保术奇哉。程途八百里,朝去暮还来。头巾侧一根雉尾,束腰下四颗铜铃。黄罗衫子晃金明,飘带绣裙相称。兜小袜麻鞋嫩白,压腿护膝深青。旗标令字号神行,百里登时取应。根据《水浒传》所说,“甲马”就是一种“道符”,是一种“神行符”。而“甲马”操作有以下要点:①吃素②缚甲马于两腿③做神行法④吹气。而“甲马”是什么?“神行法”又是什么?并没有说清楚。幸运的是,在本世纪初发现的“敦煌写卷”我们有所发现。

伯3810写卷,载有“足底升云法”的神行法,其中涉及“甲马”:用甲马两个,上用朱砂写“白云上升”四字,飞符二道,祭六甲坛下。脚踏“魁罡”二字,左手雷印,右手鹤诀,取东方气一口,念《鹤羽乘云咒》七遍,焚符两道,四十九日毕。却远行,先将甲马栓在两足,结印作用,随即白云腾架而起,欲止,开诀解甲马而落地矣。骑甲马有两个特点。第一,骑行者不是飞,脚也跟着甲马走,只是移动速度超快。李逵是个好奇娃,他分享戴宗“神行术”时,“几遍待要住,两条腿那里收拾得住,似有人在下面推的相似,不点地只管走去了”。“神行法”有了,可到底什么是“甲马”呢?清代虞兆隆《天香楼偶得》:“俗于纸上画神佛像,涂以红黄采色而祭赛之,毕即焚化,谓之甲马。以此纸为神佛之所凭依,似乎马也。”真的是“画个神佛像,图个色”吗?答案是否定的。幸运的是,我们在《中国符咒大观》找到了“甲马”。二者有区别吗?其实“甲马”图中暗含“北斗七星符”,“六丁六甲符”。“六丁六甲”是真武大帝的从神,而真武即北方七宿,以北斗为代表,意即“奉真武大帝之令,役使六丁六甲”。这也就是为什么,戴宗用完甲马要把甲马和钱帛烧掉。

水浒传中的戴宗(戴院长)腿上绑甲马快速飞行,甲马是什么?

戴宗或许是个穿越者,腿上绑的也许是我国研制的外骨骼未来版。

水浒传中的戴宗(戴院长)腿上绑甲马快速飞行,甲马是什么?

答:古时候有祭祀土神的风俗,人们在拜谢土神的时候,要焚烧纸马,称为“拜土送马”。

按照清人虞兆湰《天香楼偶得》中所说:“俗于纸上画神佛像而祭祀之,谓之甲马。”

即,戴宗绑的甲马其实就是拜谢土神的时候用以焚烧的纸马。

《水浒传》的作者为什么脑洞大开,虚构出戴宗绑甲马而疾如奔马的神奇情节呢?

清人昭梿在《啸亭杂录》里做过探究。

他发现,《金史》中记载:金将乌谷与突合补入川陕征宋,吴玠的吴家军属步兵,善于山地战,金兵不胜其苦。突合补一时性起,准备命令军士下马接战。乌谷制止说:“闻宋人有妖术,画马缚于足下,疾甚奔马,我军岂可步战?”

昭梿因此说:“是当时有此术,非耐庵之妄造也。”

话说回来,“画马缚于足下,疾甚奔马”的说法,肯定是以讹传讹的迷信说法。

但也由此可见民间对这一说法的认可。

神行太保戴宗虽然是一个虚构的小说人物,但在南北朝末期的陈朝,真有一个现实版的神行太保。

他是广东南雄人,姓麦,名饶丰。

提麦饶丰之名,可能很多人一脸懵逼,但说麦铁杖,也许会听说过。

麦饶丰身负高超武功,尤其爱好舞弄铁杖,故被人称为“铁杖”。

麦铁杖年轻时不治产业,喜欢干偷盗的营生。

在某次作案,被广州刺史欧阳頠擒获,押送到京城建康(今南京)受死。

陈后主是个出了名的亡国之君,爱美人,也爱英雄,看到麦铁杖身材高大、相貌威武,就心生爱意,免除了他的死罪,将他编入宫廷仪仗队,负责执御伞。

麦铁杖死性不改,白天为陈后主执伞,夜间离开宫廷,疾行百余里,到南徐州(今镇江)府作案,天亮前又疾行返回建康,执伞、偷盗两不耽误。

俗话说,夜路走多终遇鬼。

麦铁杖作案实在太过频繁,最终被人认出,一张状纸,告上朝廷。

陈后主打死也不肯信。

这也不能怪陈后主。

从建康到南徐州,即是从今天的南京到镇江,按照开通的沪宁高速算,也有80公里。想想看,一千多年前,麦铁杖在一夜间往返,就算是骑马,马也受不了。

所以,陈后主根本不信,指责南徐州地方官是瞎说。

这么一来,麦铁杖愈加胆大放肆了,在南京方圆百里之外的地方疯狂作案。

也就更多人目睹到他的作案经过,不断向朝廷反映。

陈后主架不住大家的检举和指控,向尚书蔡征求计。

蔡征想了想,说,这个好办,到了晚上,皇上您就说有紧急公文要送往徐州衙门,急聘晚上送去次晨就能返回的壮士,能完成者赏黄金百两。

后主称妙,以此来试探麦铁杖。

麦铁杖不知是计,踊跃应聘,携带上公文撒腿就跑,天亮前如期而返。

陈后主叹息说:“麦铁杖呀,麦铁杖,果然是你干的好事!”下令把他拘捕,下在狱中。

陈朝短命,没多久就被隋朝大军灭亡,麦铁杖又成了自由人。

苏州、越州(今绍兴)等地有民众作乱,隋行军总管杨素领兵讨伐。

麦铁杖投军,在军中担任侦察兵,专门负责侦察叛军军情。

麦铁杖晚上浮水游过长江,侦察好了敌情,天破晓前再渡江回报,每一次行动,都是一场体力负荷远超现代铁人三项的运动。

杨素因此视之为奇人,平乱结束后,向隋文帝上请奏授麦其为仪同三司。

后来,杨素远征突厥、平定并州汉王杨谅的叛乱,都带领麦铁杖前往。

麦铁杖每战均身先士卒,积功进位柱国。

麦铁杖入朝得隋文帝赏识,调任右屯卫大将军,赫然是地方军区副司令。

麦铁杖后来跟随隋炀帝亲征高丽时战死沙场,被追封宿国公,谥号武烈。

水浒传中的戴宗(戴院长)腿上绑甲马快速飞行,甲马是什么?

小的时候生活在北方的乡下,乡邻家有人去世了,不久便会有找一块离村子不远的空地烧送一些纸糊的东西,有马,有车,有房子,还有些什么记不清了,基本上至少都会拉上一车烧送。当时并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其实这些纸糊的东西与宋朝的甲马有莫大的关联。

甲马就是“纸马”,但其形状却不一定是马,也不一定就是纸片,它的种类很丰富。在北宋有专门卖各类纸马的“纸马铺”。

《东京梦华录》,这是一本北宋人写的日记,记载的是北宋都城开封的各类事物,其价值与《清明上河图》不相上下。在这本书里作者孟元老记录了:每年清明节开封府各处的纸马铺“皆于当街,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

在《清明上河图》上也画着一间纸马铺:王家纸马铺。

在《水浒传》中,武松为了调查武大郎死因,酒桌间,一边逼问潘金莲、王婆,同时还请了几个街坊邻居来做个见证,其中一家便是开纸马铺的赵四郎赵仲铭。

晁盖、吴用、阮家三兄弟等人打定主意要去劫生辰纲,也曾烧化纸马。

“当晚且吃了些饭,说了半夜话。次日天晓,去后堂前面,列了金钱纸马,摆了夜来煮的猪羊、烧纸。三阮见晁盖如此志诚……六人都说誓了,烧化钱纸。”

可见,当时纸马是宋朝百姓生活在很常见的东西。但戴院长使用的甲马又与此稍有不同。在戴院长首次出场时已经借吴用之口说了:

吴学究道:“兄长听禀:吴用有个至爱相识,见在江州充做两院押牢节级,姓戴名宗,本处人称为戴院长。为他有道术,一日能行八百里,人都唤他做神行太保。

由此可知,戴宗使用甲马作神行之术属于道术,甲马是媒介。《水浒传》里是怎么形容这甲马的呢?

  1. 纸作的;使用时需要拴在双腿上(所以甲马的纸张应该属于很硬的,不易破)。
  2. 在腿上拴2个甲马,一日能行五百里,拴4个甲马,一日能行八百里。
  3. 使用时需要吃素,吃了荤腥就不灵了。
  4. 不但戴宗可以使用,戴宗作法时,也可搭载他人。
  5. 戴宗每次作了神行法后都要烧送一些金纸作为酬谢。

最为精彩的便是“戴宗智取公孙胜,李逵斧劈罗真人”这一回,为了破高廉的法术,戴宗搭载李逵一起去寻公孙胜,半路中李逵因为偷吃酒肉被戴宗看破,戴宗先假装不知,却特地取4个甲马 , 拴在李逵腿上,吹口气,念动咒语,李逵便飞也似的疾驰起来,行得天昏地暗,想停也停不了,想吃吃不到,着实被被戴宗戏耍了一回。有诗为证:

戴宗术法久通神,去住迟延总在心。从此李逵方畏服,二人交谊断黄金。

这便是戴宗绑的甲马所有的几个特点。在古代要想互相通消息,要么飞鸽传书,但宋朝似乎还做不到,要么就快马加鞭,这是比较快的两种方式了,而戴宗的神行法比这还快,梁山每次出事需要打探消息或者传信,基本上都是靠戴宗来完成,可以说戴宗对梁山的很多人都有间接的救命之恩。

另外,据一部南宋时的笔记《梦粱录》说,每到十二月岁末,南宋临安城里的纸马铺就印些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送老主顾,这类印刷出来的纸产品也都属于纸马,并且一直被沿用,据说现在云南的一些地区还有使用纸马的习俗。

我是阿斗,文物考古聊历史,也聊《水浒》,欢迎点赞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