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什么会戴一顶绿帽子?

关羽死就死在这顶绿帽子上,这是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暗藏的一个大机密。历史真实中,并无关羽的衣装描述,《三国志通俗演义》的蓝本《三国志平话》,也没有说关羽身着绿袍、头戴绿帽。那么,罗贯中笔下的关羽为何就身着绿袍了呢?

关羽什么时候身着绿袍的

关羽是第一则书“祭天地桃园结义”时出场的,此后,书中都没有描述过关公穿什么颜色的战袍,是不是戴了一顶绿帽。直到“云长策马刺颜良”时,书中才交代了关云长的战袍颜色。

却说张辽劝降了关羽,曹操十分爱惜于他。有一次,曹操赠送关羽一领战袍,关羽便把它穿在里头,外面仍以旧袍罩罩着。曹操不解其意,关羽答道:旧袍乃刘皇叔所赐,常穿上如见兄颜,岂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之旧赐乎?故穿于上

不久,袁绍遣大将颜良进攻曹操,程昱献计以关羽去抵挡颜良。关羽来到白马坡,于万马军中取下了颜良首级。当时,关羽策动赤兔马直冲到颜良阵前。颜良一见来将,正要问来将是谁,没想到关羽马快,一刀便将颜良砍下马去。

关羽斩颜良被历代吹嘘,但罗贯中却在书中交代了这样一件事,说的是刘备在颜良出征时,委托他打听关羽的下落。刘备如何能让颜良认得关羽呢?刘备当时是这样讲的:

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见他,可教急来。

这是书中第一次提到关羽战袍的颜色,就是绿锦战袍。而且,这件战袍是刘备送给他的。然而,书中却没有写到关羽戴绿帽。关公头顶上原本就没有戴绿帽,那么,原著中的关羽头上带的是什么呢?“关云长单刀赴会”这则书中,有这样一句描写“船渐近岸,见云长青巾绿袍,坐于船上”。

因而,原著中,关羽头上戴的是一条“青巾”。巾,是古代男子束发的发带,不是帽子。关羽喜欢用青色的头巾束发,打仗时就有可能戴上头盔了。

所以,关羽头顶上的绿帽,就有可能是杂剧或者评书根据他的绿袍,想象出来的装束了。

绿头巾是否暗藏了关羽的身世

《水浒传》中有一个细节,说的是郓哥以借麦桴暗示潘金莲偷汉子。武大郎回怼道,我又不养鹅鸭,如何有麦桴?此处,养鹅鸭就是老婆偷汉子的隐语。到了明朝的时候,“绿帽子”都没有这样的功能。所以,关羽戴绿帽,不是说的他老婆跟人做贼。

《万历野获》中说:按祖制,乐工俱戴青字巾,系红绿反搭膊。常服则绿头巾,以別于士庶。到了这个时期,也只是“绿头巾”,同样是男子束发的发带。但是,头巾成了识别身份的标识,是乐工的一种特殊装束。

乐工为何要以绿头巾为标识呢?这个有可能出自朱元璋所定的“祖制”,朱洪武曾规定,娼妓家的男子要戴绿头巾,不准行走在街道当中,要靠两边走。朱元璋的这个“祖制”,恐怕也是沿袭了《元典章》的规定,娼妓之家长和亲属男子要裹青头巾。

青,其实是黑色,不是绿色。所以,《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书,恐怕是在朱洪武之前就完成了。否则,即便是关羽没戴绿帽子,那也涉嫌是娼妓家出来的男子。

问题是,关羽的形象成型于元代,戴青头巾,也是娼妓家男子的标识。难道,罗贯中以此暗示了关羽的身世?

至于把绿帽子赋予老婆出轨的含义,则是清朝时期的事情了。最早的“绿帽子”出自李汝珍的《镜花缘》,这部小说中描述了淫贼把妇女勾引到山庙之中,“良家妇女因此失身的不知凡几。”于是,李汝珍警醒世人:但家长不能预为防范,预为开导,以致“绿头巾”戴在顶上,亦由自取,归咎何人?

关羽的形象早就定格,头上的绿帽恐怕与《镜花缘》中的“绿头巾”无关。

关羽“青巾绿袍”大有寓意

《三国志通俗演义》并不像后来被修订的《三国演义》那样,特别明确地以刘备为正统,同时,也没有特别维护汉室地位。这个寓意,也寄托在关羽的青巾绿袍之中。

无论是罗贯中的原著,还是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订本,都是以一条大青蛇开篇。书中这样写道:“建宁二年四月十五日,帝会群臣于温德殿中。方欲升座,殿角狂风大作。见一条青蛇,从梁上飞下来,约二十余丈长,蟠于椅上”。

这条大青蛇照应的就是关羽。关云长戴青头巾,手持青龙偃月刀,都与青蛇有关。这是什么意思呢?

青,是东方之色,东方为青龙之地。但是,那条大青蛇却不是真龙。刘备让关羽穿绿袍,原来说的是刘玄德就是这样一条大青蛇。这个隐喻,又以曹操“煮酒论英雄”予以强化。曹操以青梅煮酒,招待刘备。喝酒之前,曹操与刘备同观天上“龙挂”,说起了龙的事情。

青梅、龙,照应了那条盘在龙椅上的大青蛇,刘备不是真龙。刘备没有做成真正的青龙,那就与关羽有关了。关羽不顾《隆中对》的战略部署,提前发起问鼎中原之战,导致蜀汉偏安一隅。后来,刘禅在蜀汉处于危急存亡之秋的时候,追谥旧将,大有总结几十年来蜀汉历史的意味。这次刘禅给关羽的谥号是“壮缪侯”,关羽的错误实在是太大了。

此前,关羽一直以汉寿亭侯自居,这个官职是曹操奏表,汉献帝封赏的。因而,关羽真正忠义的是正统汉室,刘备不过是那条大青蛇而已。

正因为此,关羽不顾刘备的战略步骤,提前进攻中原,目的就是要恢复汉室江山。这层寓意,又与关羽的青巾绿袍有关。蜀汉就是尚青色。关公取长沙,得黄忠、魏延两员大将,刘备与诸葛亮随后进城,“正行之间,青旗倒卷,一鸦自北南飞,连叫三声而止”。这是“青巾绿袍”传来的好消息呢?还是预言了蜀汉“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结局呢?

关羽的相貌装束是汉室兴衰的标识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开篇,还写到了刘邦斩白蛇起义的故事。白蛇,也可以叫做青蛇,青有苍白的意思,苍龙说的就是这样的龙。但是,汉室衰微,“苍天已死”,谁还能如汉高祖那样,斩白蛇而定鼎天下,光复汉室呢?

刘邦得天下,以“火德王”为大汉国运。关羽面如重枣,骑火炭赤兔马,暗喻的就是大汉国运。而“青巾绿袍”则是木的颜色,是东方之木。木能生火,关羽才是罗贯中笔下真正要匡扶汉室之人。

关羽没能做到这一点,失荆州之后便身首异处。关云长之死,也照应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失荆州应当是三国纷纷建立、蜀汉王朝衰亡的开端,历史在这里拐弯,大汉“火德王”灭亡。

后来的统治者看出了关羽的忠义,便不断地给他加谥号。明朝以前,或者说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刊行之前,关羽的最高封号是“王”。万历二十四年(1613年),万历皇帝给关羽加谥号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从此,关羽成了关帝,武圣之名也是这个时候出笼的。清代以康熙所加的谥号为最高,关羽成了“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后来的清代君主,纷纷在这个谥号中加字,到了光绪五年(1879),关羽的封号定格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头戴绿帽、身穿绿袍的关羽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最忠于正统,最忠于汉室的人。但是,无论是哪朝帝王,他们都逃不掉灭亡的命运。《三国志通俗演义》演的就是这样的“义”。

关羽为什么会戴一顶绿帽子?

说到绿帽子,大家都是会心一笑,那这个意思不我解释大家都十分清楚了。但为什么说绿帽子是老婆出了轨的男人代名词呢?

这里与一个民间传说有关。话说在古代,有一个小娘子,她因老公长期在外跑生意,常不在家。那经常一个人在家的她忍受不了独守闺房的苦,悄悄的跟卖布的老王好了上了。古代通讯不发达,没有电话,也没有微信,并且这小娘子老公出差也没有一个有固定的时间,那要是老王晚上摸上门来,撞到小娘子的老公那就大事不妙了。怎么办呢?这小娘子想了一个妙招,她用情人老王送她的绿布做老公做了一个绿帽子,并告诉自己的丈夫说,这个绿色代表着生机,带着这绿帽子出去做生意,可以助你生意兴隆。那小娘子老公听了当然很开心呀,于是每次出去做生意的时候都会带着这个绿帽子出门。

当他出差路过街市时,卖布的老王看到他带着这个帽子立刻秒懂了。那从此戴绿子就成了形容老婆出轨的男人。那世人特另是男同胞们戴什么帽子绝不会愿意带绿帽子的。

那为什么关羽什么颜色帽子不带偏偏要戴个绿帽子呢?

罗贯中写关羽戴绿帽子是有特别用意的。因绿色在“金木水火”五行中属木,而木寓意着刚正不阿、仁义也算为的品质。那这正好符合关羽的性格特质。

并且这个绿帽子的说法是在元朝时候才开兴起。那关羽在东汉末年,所以就没有这个顾忌了。

不过也有亲说,因为绿色有隐蔽作用,戴上它打仗的时候不容易被敌人发现。嗯,这个嘛,只能说脑洞有一点大。

亲们,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呢?一起来讨论呀。

关羽为什么会戴一顶绿帽子?

关羽戴绿帽子的事儿,可以从两个方面说说,第一个比较正经,由于我的主业是读史记,所以会从史记里的一个故事说明。第二个是比较不正经的,由于这是关羽的故事我会从三国志里的一个故事说明。

好啦我们先看正经的。

这个故事涉及到汉武帝的姑姑,名字叫做刘嫖。刘嫖这人如其名,喜欢嫖,50多岁的时候死了丈夫,一个人很是孤独,正巧碰见一个买珠宝的女商人,很多人都说这个女人有一个漂亮的小男儿,十三岁,长得很俊俏。刘嫖听了心里痒痒的想见一下。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刘嫖见到了这个男儿,刘嫖拢眼神仔细打量,哎呀!好漂亮的娃娃啊,他身量儿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细腰乍背,双肩抱拢,他生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面如敷粉,双眉带秀,目如秋水,鼻如玉柱,口似丹珠,元宝耳朵,真是男生女相!你想刘嫖看了哪能受得了!

刘嫖春风荡漾,张口就来了一句话“吾为母养之”,这句话看起来很熟悉就像那汉武帝金屋藏娇,又像那曹操“汝之妻,吾自养子”。收了这个磨人的小妖精!五年后,男儿长大,出则同车,睡则同床,如鱼得水!

这男孩儿叫董偃,长大后因为有刘嫖这个后台大家都叫他董君。为人温柔爱人,喜欢带绿帽子,一次刘嫖犯法,因为是皇帝的姑姑所以没什么大事儿,而汉武帝听说自己的姑姑最近找了个“主人翁”非常漂亮,他也想见见,等刘嫖把董偃叫过来后,汉武帝一看他头上戴一顶神龟帽绿光缭绕,身穿素缎色锦袍,宽片云锦腰横玉带,素白色中衣,足登一双素白缎子靴,左肋下悬一口落叶秋风剑,白鲨鱼皮鞘,银吞口银兽面银饰件,灯笼穗子素白色三尺多长随风飘摆,真可谓少年英俊,仪表堂堂!汉武帝也是万分欢喜当夜和董偃开怀畅饮,酒后欢乐异常。

这时候董偃带的就是绿帽子,这么有势力的家伙还带绿帽子,可见绿帽子并不是我们现在说的那样!不过又有传说,讲这就是绿帽子的由来,难道是汉武帝绿了他姑姑!!!

董君绿帻傅鞴,随主前,伏殿下

接着我们看这个不正经的。

关羽带一个绿帽子在头顶上,很可能是出于这样的目的,这种事儿,当初的越王勾践也干过,就是“卧薪尝胆”以明志,关羽带着这个帽子就是时刻提醒自己,你忘了那夺妻之恨了吗?

这个事情不是我瞎说,在《三国志·明帝纪》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当初吕布手下有一个叫做秦宜禄的人,作为吕布的使者出席过袁术当皇帝时举办的宴会,袁术感觉这人不错,就把汉室宗亲的一个女子嫁给了他。而他的前妻杜氏则留在了下邳。那时候不是正好曹操在打吕布吗?而且后来吕布还被抓。关羽呢就看上了这个杜氏,觉得他很漂亮,而且自己年龄也大了,怎么也该成家立业找个媳妇儿。就天天儿找曹操让他把这个女人许配给他,可是曹操的性格你懂得,就好人妻这一口!看关羽天天请求就觉得这女人一定漂亮。结果,曹操就把她收了!

这个故事发生的较早,比关羽被抓千里走单骑还要早,那时候关羽投降曹操,曹操给她送美女,他不要为啥?

朗父名宜禄,为吕布使诣袁术,术妻以汉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围,关羽屡请于太祖,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宜禄归降,以为铚长。及刘备走小沛,张飞随之,过谓宜禄曰:“人取汝妻,而为之长,乃蚩蚩若是邪!随我去乎?”宜禄从之数里,悔欲还,飞杀之。

关羽为什么会戴一顶绿帽子?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关羽一身绿袍青巾并不奇怪,圣诞老人在戴红帽子之前也曾经戴了几百年的绿帽子。毕竟,人类对于色彩的认知和定义也是一个逐渐演化发展的过程。

忠义色——关公为啥一身绿?

在「三国演义」中,对关羽的描写是「面如重枣,唇若涂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如此英雄豪杰,却一身「绿袍青巾」,我们不妨先去原著中找找答案。

刘备兵败,关羽被迫投靠曹操后,曹操赐予关羽一件新锦袍,关羽怎么做呢?他将自己的一身绿战袍穿在里面,再将曹操赐予自己的新锦袍穿在外面,曹操大惑不解,关羽给出了答案。

原来这一身绿袍乃是刘备所赐,如今兄弟分离,身穿绿跑便如同兄弟扔在一起,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兄长,曹操听了大受感动。

绿袍虽已破,兄弟情仍在。一件旧绿袍生动的刻画出了关羽的忠义形象。可以说,在关羽这里,绿色就是忠义之色。

平民色——身份地位的标签

绿色本是大自然的颜色,在古代社会,佣人,奴仆,平民大多身着灰色,黑色和绿色,青色,这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并无其他之意。

由于印染工艺的限制,高级布料和各种绚丽的颜色造价不菲,普通百姓也只能穿灰白青绿这样的基本颜色和廉价布料制作的衣服了。

在书中,关羽因杀人逃亡在外,又传说其以贩卖枣子为生。不管是商贩还是流浪者,关羽的平民身份是可以确认的,身着绿袍并不奇怪。

南北炒时期,有一支天下无敌的特种部队,头戴青头巾,绿色或青色也是士兵的常用服饰颜色。如果回到历史现场, 1 万多大汉个个头戴绿头巾,现代人可能受不了,但在当时并无违和感。

公元 184 年,关羽,张飞跟随刘备率领武装参与平定黄巾起义。当时刘备势力弱小,将不过关张,作为一只小部队的军事头领,身着绿装也不为过。

原谅色——绿头巾与绿帽子

绿色一直是平民服饰的常用颜色,到了唐代,这一颜色的意义发生了一些变化。

唐朝有一个县令,对于一些罪犯,若不愿意接受刑罚,便可以以头戴绿头巾代替,刑期满方可摘下。在这里,绿色的意味明显发生了转变。

元朝法律规定,娼妓之家长和亲属中的男子,需头戴青头巾以示之。明朝沿袭之,半伶半娼的乐户之家,也同样如此,至此,绿色逐渐接近了现代人所理解的意味。

据说某商人家有娇妻,商人常年在外做生意,妻子与一布店老板有染。一次商人回家 3 月不出,布店老板心痒难耐,深夜闯入,不想被撞个正着。

后来妻子向布店老板拿来布料缝制了一顶绿帽子,对丈夫说「以后你每次出门便戴上这顶帽子,以示我的思念,另外防风御寒」,商人欣然接受。于是每次布店老板看见商人戴着绿帽子,便知道他这是真的要出远门了,于是便与其妻幽会,绿帽子的传说便逐渐流行起来。

另外一股推动力量便是明清的各种小说,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小说的阅读受众越来越宽,加上民间艺人的传唱,绿头巾与绿帽子所代表的韵味便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常识。

对比色——艺术表达的需要

很明显,元朝以后绿色才逐渐接近现代人所理解的意味。在关羽所处的三国时期,绿色只是一种平民色,一种身份和阶层的象征,并无其他意义。

关羽「面如重枣,唇若涂朱」,人称红脸关公。红脸关公身着绿袍青巾,这种视觉上的对比和反差是极具渲染力的。再加上坐下一骑赤兔马,红绿相映,艺术家们是不会放过这个绝妙的对比的。

关羽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青龙主东方,青也是东方色,中国九州之一的「青州」便在今山东东部,中国的东方。

红脸关公与绿袍青巾,赤兔马与青龙偃月刀,这一幅画面是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张力的。

所谓红花绿叶,关羽一生绿袍青巾,是为绿叶。他所护卫的红花便是蜀汉,便是刘备,便是正统与忠义。这是关羽的宿命,也是他的毕生报负与愿望!

关羽为什么会戴一顶绿帽子?

不是关羽爱戴绿色帽子,是因为他必须戴绿色帽子。

古人,穿衣打扮很严格,什么身份的人什么样的穿衣打扮。不像现在,自己喜欢什么颜色就穿什么颜色的。今年流行红色的,就穿红色的衣服,明年流行黄色的就穿黄色的衣服。

就拿穿黄色衣服来说,不是什么人都能穿。(古代)

举个例子,末代皇帝溥仪和他的弟弟溥杰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有一次,弟兄二人玩的正嗨,溥仪眼尖,一眼看见溥杰穿的里衣是黄色的,不禁勃然大怒:“大胆!你怎么敢穿黄色的衣服?”

溥杰一听,吓坏了,顾不得玩游戏了,赶紧说,皇上,我穿的不是明黄色……弟兄二人霎时恢复了君臣关系。

那时候,黄色是帝王的专利,一般百姓是不能穿的。如果穿了,就是想谋反,会被杀头的。

古代穿衣按颜色分等级。是不能乱穿的。

夏朝崇尚黑色,以黑色为贵。商朝尚白色,周朝赤色,秦朝黑色。到了唐朝,开始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只有皇帝才能穿黄色的衣服。

紫色是三品官员穿的衣服。四品五品官只能穿绯色,六品七品绿色,八品九品青色。

普通百姓只能穿白色的衣服。

回到这个问题,关羽为什么总戴绿色的帽子?

关羽所处的那个时代红色和黑色是最高贵的,一般百姓只能穿绿色,青色,灰色的衣服。关羽出身贫困,他只能穿这几种颜色的衣服。

刘备曾送给关羽一身绿色的衣服,关羽念兄弟情义,就总穿,习惯了,当然了,帽子也是统一颜色的。这就是关羽戴绿色帽子的原因。

关羽为什么会戴一顶绿帽子?

”绿帽子“,在我国古代长期有低贱的意思。

唐朝经学家颜师古直接写到:“绿帻,贱人之服也”!

李白也曾有诗: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唐宋时,一些地方官要执法时,可能觉得有些“大罪不犯,小罪不断”的老惯犯实在太油了,打板子没什么用,打完了人家继续犯罪,于是,就干脆不加杖责,只是让他戴着绿头巾“辱之”。从这个办法的“普及度”看,这招似乎效果比打板子还好使!

元明时期,朝廷以法律的形势规定:娼妓家长及亲属男子必须带青绿色的头巾。

所以,如果街上看到戴绿帽子的男子,人们就知道有相当概率:这哥们的妻女是特殊工作者或者“偷汉子”。

由此,“带绿帽子”的含义也就流传至今了。

然而,今天,我们再看关羽的画像,很多时候,他都是一个戴绿帽子的形象···

既然大家都崇拜关公,为什么还对关羽如此打扮呢?

青巾

关羽董督荆州多年,在当地很有威望。用吕蒙的话说,叫“已据荆州,恩信大行”。

所以,关羽被杀后,荆州当地就有百姓在当阳玉泉山为之立祠奉祀。

而在荆州的民间信仰中,逐渐有奉关羽为当地保护神的崇信观念。

其间,已有不少关于关羽“显灵”的传说开始流传。

不过,当时,民间对许多先贤都有祠祀。诸葛亮、张飞、张辽、邓艾等人都有祠祀,就连关羽的死对头吕蒙在荆州也有祠祀。

所以,唐代以前,关羽的宗教地位没有明显超出诸葛亮、张飞等其他三国英雄。

直到两宋之际,统治者对关羽不断加封,关羽的地位开始突出。

佛教、道教,也相继将关羽纳入神系。

道教中,头戴青巾则有头顶青天的意思。

所以,关羽在道教中,确定了“红额青巾”的形象。

或许是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民间戏曲中,关羽也有了“青巾”形象。

到宋元戏曲舞台上,《襄阳会》中,关羽“渗青巾、红袍”的形象被固定下来。

不过,当时,关羽的“青巾”,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莲”之色及“头顶青天”的“青天”之色,更接近蓝色。

那么,后来,“青莲”、“青天”之色的青,怎么变成了接近绿色呢?

绿巾

明清时期,随着关羽成为全民崇拜的形象。

用方孝孺的话说,早在朱元璋时期,“穷荒远裔,小民稚子,皆知尊其名,畏其威,怀其烈”。

街坊、乡村,各地的人们要祈福消灾、招财进宝,无不请当地的乐户、伶人来表演。

这些民间演员,哪里有机会“系统学习”正确的服装呢?

他们只能从一些书籍,甚至道听途说中了解服饰要求。

因此,他们对“青巾”自然有自己的理解。

要知道,朱元璋规定了娼妓家属外,教坊乐户、伶人也都要戴“青巾”。

因此,在大量的民间表演中,接近绿色的“青巾”也就逐渐流行开了。

以至于···最后,许多作品中,关羽直接就是绿头巾了。

由人而成神,由“头顶青天”的青巾变成绿色头巾,随着岁月的变迁,关羽的形象发生了很多次变化。

然而,人们对忠义、勇武的崇拜之情,始终是没有变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