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王伦收留林冲被杀了,高衙内害死媳妇没报仇,怎么看待林冲?

林冲就是一个恃强凌弱之辈,假如朝廷中有一股比高俅还厉害的势力支持林冲,林教头肯定会如杀了王伦那般,杀了高衙内。遗憾的是,林冲在梁山等来了晁盖七人,却没能在禁军中遇到类似晁盖这般远超王伦的团队。所以,林冲就无法给媳妇报仇了。

这是文本故事所呈现的林冲,他就是一个恃强凌弱的梁山好汉。但是,若是透过文本看本相,林冲肯定不是这样的人,而是很多读者说的“隐忍”之人。即便是施耐庵对林冲的评价并不高,甚至是贬低,但在林冲的故事中却隐藏着一个帝王由隐忍而成功的经历。

那么,在杀王伦、不敢给媳妇报仇这段故事中,又隐藏着一个什么样的林冲呢?

林冲杀王伦是杀皇帝

王伦有一个绰号,叫做“白衣秀士”,梁山第二任寨主“白衣秀士王伦”,其实暗藏着一个“皇”字。也就是说,王伦是一个皇帝。林冲梁山大火并,杀的竟然是一个皇帝,连皇帝都敢杀,谁还能说林冲恃强凌弱吗?

话说晁盖等人上了梁山,王伦不肯收留,林冲便主动与吴用接触,心中动起了杀念。第二天,林冲便在山南水寨亭上实施大火并,杀了白衣秀士王伦。梁山山南水亭名叫“断金亭”,这是施耐庵刻意选择的梁山大火并的地点。山南,暗喻南宋和南京,断金亭则是北宋断送在金国之手,大明也将如北宋那样被金国断送。

《水浒传》隐藏的核心故事,就是帝王之间的争夺战,核心主题就是揭穿皇帝“天道循环”天命伪言。所谓“天道循环”,就是以邹渊“五德终始说”为依据的王朝轮转,皇权天命的学说。

率先出场的霹雳大仙赵匡胤,明确认定大宋是“火德王”运。而隐藏在赵匡胤出世这段文字中的朱洪武,同样认为大明王朝也是火德运,立孙子朱允炆为皇帝,其中一条原因,就是“应天承运”。所以,朱元璋在攻下集庆之后,便改其名为应天府。其后,又以“金木水火土”五德给子孙们确立了辈分,企图让大明王朝顺应天命,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然而,施耐庵认为,朱洪武立孙子做皇帝违背了天道。在《水浒传》中,施耐庵以赵匡胤《咏日》诗:“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把朱洪武确定为“金”字辈。朱洪武的下一代是燕王朱棣这一辈人,是“木”字辈。如此,朱元璋、朱棣两代人便形成了金克木的关系。

朱洪武以“木字辈”人为九大塞王,拱卫“火字辈”的朱允炆。但是,他却克掉了“木字辈”。如此,五行循环就断了链。“金”亡之后,“木运”当头,木多火塞,朱棣谋反,杀了建文帝。

梁山大火并,林冲杀王伦,便是这样的寓意。“敢笑黄巢不丈夫”,笑黄巢的人,也是燕王朱棣。

林冲杀了一个皇帝,那么,林冲又是什么人呢?

林冲杀王伦是因为“投名状”

林教头是在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时出场的,书中描述道: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当时,林冲带着林娘子和使女锦儿去岳庙烧香还愿,遇到了正在使禅杖的鲁智深。

这段故事,说的是“遇林而起”,鲁智深从此开始了佛道两家正果的追寻。而且,这段故事隐伏着一段历史真实,那就是道衍和尚,也就是后来的黑衣宰相姚广孝给燕王朱棣献“投名状”。

洪武十五年(1382年),孝慈高皇后去世,朱洪武选拔一批僧人侍奉诸王念经祈福,其中就有道衍和尚。曾经被朱元璋打压的道衍和尚抓住机会,暗中给朱棣献了一顶白帽,暗示也要做皇帝。从此,道衍和尚便开始发迹,最终以“靖难之役”将燕王推上了皇帝宝座。

洪武十五年,干支壬戌,是狗年。因而,鲁智深在遇到林冲之前,就曾经在五台山下吃了一顿狗肉。

鲁智深遇到林冲,大闹野猪林,猪就是朱明王朝的“朱”,“野猪”是谁呢?从施耐庵的立场看,“野猪”应当是燕王朱棣,他是以弑君谋逆而篡位的。随后,又因林冲的“出卖”,鲁智深上了二龙山,占据了宝珠寺。

鲁智深能够打下二龙山,完全得力于林冲徒弟曹正的计谋。“操刀鬼曹正”隐藏着“曹操”,是一张宰相符码,这张符码贴在鲁智深、武松的身上,说的就是“天孤星”花和尚姚广孝。

道衍和尚字独暗,号独庵,就是天孤星。姚广孝形如病虎,武松是虎面行者,曾经被黄狗狂吠,说的也是洪武十五年这件事,武行者同样是“遇林而起”。

鲁智深隐喻了道衍和尚,那么,林冲必定就是燕王朱棣了。豹头环眼,是“燕人”张翼德,燕颌虎须,也着重一个“燕”字。林冲去的就是“岳王庙”,明代容与堂刻本《水浒传》写的就是“岳庙”而不是“嶽庙”,此处,暗藏了一个“王”,林冲就是“木字辈”的燕王。

道衍和尚所献的“投名状”,原本应当戴在林冲的头上,王伦想拿走,行吗?但是,朱洪武尚在,燕王怎敢造次。所以,林冲当时不敢杀王伦,甘心情愿地坐在了第四把交椅上。

燕王朱棣,就是朱家老四。

高俅尚在,林冲不敢报仇

上文提到,道衍和尚是在孝慈高皇后的丧礼期间“遇林而起”的。孝慈高皇后就是我们常说的马皇后,朱元璋为使自己比肩汉高皇,以马皇后的谥号为自己提前预定了谥号。朱洪武的谥号是: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书中写到的“太祖武德皇帝”,就是赵匡胤、朱元璋谥号的提炼合成。

朱洪武之所以想做“高皇帝”,也是因为大明王朝的国运,汉高祖刘邦所建立的汉朝就是“火德运”。这也是《水浒传》中出现大量三国人物以及三国典故和场景的原因所在。

施耐庵写得极其巧妙,高皇帝、高皇后在书中就是所有名字中带“高”字的人,比如,清风寨的知寨刘高。当然,高俅、高衙内更是大明高皇帝、高皇后的象征隐喻。如此,林冲与高俅、高衙内之间的故事,便十分地好理解了。

在高俅的故事中,隐藏着燕王为何不能继承皇位的原因,因为他不是高皇后的嫡子。同样,“高衙内”也不是嫡子,高二把高三叔的儿子认作螟蛉,分明就是违背人伦常理的妖魔行为。所以,朱洪武打着天道循环的旗号违背天道循环伦理,立非朱标嫡子的朱允炆做了皇帝。高衙内被降了辈,燕王这辈人等于也降了辈分,原本可以做皇帝,却要对侄子称臣。

林冲的媳妇林娘子,其实也是一个象征皇权的符码,《水浒传》中的几个著名女性,几乎都是这样的符码,隐藏着靖难之役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皇权关系。高衙内要霸占林娘子,暗喻了朱允炆“霸占”了皇位。但是,林娘子最终是上吊自杀了,朱允炆最终还是没能坐稳龙椅。

林冲是朱家“木字辈”的皇帝,林娘子的自杀,暗合了后来的历史——朱家断送于后金,“木字辈”的皇帝朱由检吊死于煤山。

《水浒传》在赵匡胤的身上隐藏了朱洪武,赵匡胤曾经做过“殿前太尉(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尉)”,掌管过禁军,他也是高太尉。而朱元璋则是与赵匡胤“捆绑”出世的,又是高皇帝,朱元璋也是“高俅”。

高皇帝尚在,燕王朱棣肯定是不敢造反的。所以,林冲便不敢去杀高衙内,替媳妇报仇。

林冲确实杀了高衙内

梁山大火并,林冲杀了王伦,力推晁盖做寨主。晁盖这个名字,肯定也是隐藏明朝皇帝的符码。晁盖的隐喻,在此不多讲,只说晁盖做寨主,隐喻的是“朝改”。

既然已经改朝换代,高皇帝不在人世,林冲便敢造反了。所以,他便杀了要夺他白帽的“白衣秀士王伦”。

白帽,在书中被写成“白额”,白额锦毛虎,说的就是燕王。锦毛虎是清风山大寨主燕顺,燕顺、王英、郑天寿头上都裹着红头巾,他们就是“红巾军”,三个人的名字合起来读,就是“燕王英武真天授”,“燕王英武”四个字,出自《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

杀王伦之后,林冲得到消息,说林娘子已死,使女锦儿招赘夫婿,自立门户。锦儿之“锦”,暗合“锦毛虎”。书中暗示,大明王朝改朝换代了。于是,在三打祝家庄的故事中,施耐庵隐写了这样的见闻:建文帝在南京西北门被射杀了。

梁山以四路人马围攻祝家庄,唯独正北一路没有交代主将是谁。正北,就是玄武之地,朱棣自称玄武大帝降世,书中的“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说的就是“三月初三”玄武大帝的诞辰。也就是说,正北一路人马,就是燕王朱棣的靖难大军。

栾廷玉,以其“铁棒(天棓)”象征了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燕军抵达南京城下,“銮庭御”亲往左顺门斩杀了试图做内应的徐增寿。当天,金川门,也就是西北门的守将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打开了城门,迎接朱棣进城。

《水浒传》中交代,“銮庭御”从祝家庄(朱家庄)后面杀出,去杀正西北的人马。这就意味着,六月十三那天,建文帝在左顺门杀了徐增寿之后,便去西北门杀朱橞与李景隆。

如此,建文帝极有可能在金川门遭遇了燕军——断金亭上,朱允炆殒命。

书中暗示,“銮庭御”杀出祝家庄后,解珍解宝才在庄内放火,也就是说,建文帝此时不在皇宫,他无法在皇宫中化妆、纵火,然后逃亡。寻找建文帝,不过是朱棣虚张声势,掩盖弑君之名而已——这一点,施耐庵以三打祝家庄用水军头领做副将,打造大船做了暗示。打祝家庄,其实根本用不了大船水军。

施耐庵在书中反复提到姓李的,又以“病尉迟”这个绰号暗示,靖难之役就是一场类似于玄武门之变的谋逆篡位。“李小二”射杀李建成,而大明王朝自称天策上将的“高二”,则有可能射杀了建文帝。

到底,高衙内还是死于“燕王”之手了。

水浒传王伦收留林冲被杀了,高衙内害死媳妇没报仇,怎么看待林冲?

谢邀!说起林冲其人应该是悲惨的一生,其人忠但认错了大哥。而且胆小没有大丈夫所为有所不为。然而宋江假仁假义为了所谓的顾全大局,造就了林冲最后的疯颠的下场。个人分析不必认真。

水浒传王伦收留林冲被杀了,高衙内害死媳妇没报仇,怎么看待林冲?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的提问,看上去很简单,但要回答起来是很复杂的。其实林冲也并非像题主问的那样,王伦收留林冲,反被林冲杀了。

其实,林冲并不是王伦收留的,而是柴进收留他的。王伦根本就不想收留林冲,也是被柴进与林冲实力的无奈而不得以,林冲在梁山那段时间里受尽了王伦百般的羞辱,林冲只能是隐忍,当晁盖到梁山时,王伦还用对待林冲的方式去对付晁盖他们,引起林冲的脑怒,一气之下杀死了王伦。这并非林冲恩将仇报。但是,林冲应该用其它形式去对付王伦都可以说的过去,但他杀王伦很显然丈势欺人,恃强凌弱,这个精力为什么不去对付高衙内他们呢?这是让人不能理解的问题关键。

作为80万教头的林冲来说,武艺高强是无可质疑的,因为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由于他的迂腐软弱,从而导致林冲家破人亡。

林冲的迂腐就在于,为了考虑妻子的安危,能让她过着正常女人的生活,而做出了妥协,结果高俅还不放过他,派富安、陆谦火烧草料场想害死林冲性命。最终林冲在山神庙外杀了富安和陆谦,而被逼上梁山。

而林冲的软弱,是没有做到像武松那样该断不断必有其患,他把武松男子大丈夫,盛气凌人的胆量拿出来,结合自已的武艺与对方较量,即使打不过他们,也要以自杀架势与他们死拼到底,但也要想好进者能上,退者化险,这时的高衙内和他的父亲高俅应该知道林冲不是好惹的,也不至于步步紧逼,得寸进尺,把林冲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其实林冲并非软弱,就是过于善良,过于忍让而达到了迂腐,但忍让也要有个适度,你越忍让,对方就更加得寸进尺,反而你处处被动,就会让人误解你的软弱,所以,林冲就犯了这个严重致命的错误,给人们留下恃强凌弱窝囊废的形象!

水浒传王伦收留林冲被杀了,高衙内害死媳妇没报仇,怎么看待林冲?

无伦收留林冲被杀了,高衙内害死媳妇没报仇,怎么看林冲。看过很多评论,茅头差不多都指向林冲 ,第一是忘恩负义,第二是怂,反正是让人不爽,总感觉是林冲是该干的事,没干,不该干的事,他到干了。林冲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 ,大家都知道 ,这些都是林冲的性格所决定的,不能全怪林冲,林冲是谨慎,小心 做事前思后想,犹豫不决的人,即便是犹豫不决 ,深思熟虑了,所做的事,仍然是错误的选择,论生存能力,生活阅历,他还真比不上武松,武松敢作敢当,但所做的决定,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正确的,而且基本上是当机立断,不在犹豫。林冲做不到 ,当自己的妻子被高衙内调戏时,他本能的举起手就打,可发现是高衙内时,马上就犹豫了,因为对方是自己上司的儿子,马上就收住拳头了。别说是古人,就是现代人也可能想算了惹不起,还得跟他的公司混呢!一家老小还只望我呢!忍了吧!这样做对不对呢?也对,也不对,冲动是魔鬼,打他一顿解气了,全家人喝西北风去?可是你干忍了,一句话不说,高衙内不认为他错了,他认为你林冲怂,你怕我,或者说你怕我爹,所以他才会不知悔改,更加变本加厉的来找林冲的麻烦,对坏人放纵,只能让坏人更坏,更加得寸进尺,做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别说教训一下高衙内,就是吓唬一下高衙内,都没做到,还自己给自己找台阶,说什么高衙内不认识自己,认识了就不会调戏自己的妻子了,纯粹是自己给自己找心里安慰,其实就是不想把事情弄大,怕丢了饭碗。他觉得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些名头,别人应该怕他的,不会找他麻烦的,其实是一厢情愿,高衙内根本就没有放过他,二次调戏林娘子,林冲依旧是不敢惹高衙内,而是把火气全都撒在陆谦身上,对真正的坏人他是不敢追究的。高衙内一心想得到林娘子,设下买刀之计,说明高俅已经舍弃林冲这个教头,儿子的死存王放在了第一位,高俅是枉顾是非的,反观林冲,一点警惕性都没有,他不是谨慎小心吗?怎么一点防备都没有呢?在林冲心里,高衙内是高衙内,高俅是高俅,两个人是不一样的,高俅虽坏,但是对我没什么不好,对别人好赖我不管,他是我的上司,没事都应该巴结一下,但是林冲是正直的,心里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的普通教头,对高俅只会尊重,不会献媚,上司叫我,肯定看重我,听说我有宝刀,人家也有好奇心,林冲此时甚至还有虚荣心,听说高俅也有宝刀跟他比比看,不仅是单纯,而且是呆萌了,结果是羊入虎口了,不是有正直的人插手,林冲早被高俅害了,大理寺没有按高俅的意图害死林冲,而是发配苍州,此时此刻的林冲对高俅的恨是有的,但是还远没有达到刻骨铭心,势不两立的地步,仍报幻想,幻想有一天刑满了,重新做教头,此时的林冲是最能忍事的,俢妻也许是自私,也许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她吧,怎么样理解都有道理,我是没有看出林冲是怎样的爱妻子,不是说没吵过架,没绊过嘴就一定是好夫妻,我觉得林冲心里还是他自己最重要,他没有给过女人安全感。最后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林冲才完全明白,高俅不给自己一点生路,就是置他于死地,他不得不丢掉幻想,为了生存而反击了,杀了陆谦,和富安,逼上梁山。大多数人认为林冲不该火并王伦,恩将仇报,王伦对林冲有没有恩呢?不能说一点没有,总的来说还是收留林冲了,此时此刻的林冲和从前那个谨小慎微的林冲还是有些变化的,他不再过分的委屈自己了,从前他觉得自己还有希望,刑满了还回去做教头,恢复以前的生活,现在一无所有了,已经做了让人看不起的贼寇了,还有必要再忍吗?他虽然收留我,不过饿不死,有口饭而已,那梁山又不是他家的,就他那点本事,我干嘛受他窝囊气,我林冲也不是有奶就是娘的人,早就看他不爽了,但要杀王伦,一时半会林冲有那个心,但还是下不了最后的决心,如果不是吴用用话激他,他也很难做到火并王伦,也说不上什么恩将仇报,王伦也没少挤兑林冲,强盗之间,哪有什么意气可言,必定晁盖是义博云天的英雄,有能力带领梁山走向辉煌,我觉得林冲没有错,只是火并王伦确实是林冲弑主了,容易让人理解为恩将仇报。本来以为这辈子就是个贼寇了,宋江的招安路线又让林冲迷茫了,他也分不清是招安好,还是做贼好,招安吧,自己就是从体质内过来的,岂不是又回到老路上去了,顶头上司还是高俅,又落他手里,能有什么好,不招安,做一辈子贼,死后怎么见先人所以他一直在两条路上徘徊,又希望招安,又不希望招安,当高俅被捉上梁山,他觉得报仇的机会到了,应该杀了高俅,但是转念一想,破坏了宋江的招安路线,永远也洗刷不了贼寇的恶名了,一辈子犹犹豫豫的林冲,最终还是犹豫了,放弃了杀高俅的机会,后来招安了,林冲冲锋陷阵,并不想什么建功立业,而是自我麻醉,成为杀人机器,寻找快感。打方腊梁山好汉损失殆尽,天下还是高俅的天下,林冲绝望了,灰心了,抑郁了,风摊了,这辈子活的鳖屈,最后行者武松照顾了他的残生,陪他到生命终止。

水浒传王伦收留林冲被杀了,高衙内害死媳妇没报仇,怎么看待林冲?

林冲属于体制中人,在官场上长久的摸爬滚打,逐渐养成了内敛服从的习性。习惯了顾全大局、善于隐忍,以致妻子遭遇高衙内的百般欺负而选择忍辱负重。这样子的林冲成了一个悲情人物,尽管他武艺高强、英勇盖世。

林冲妻子林娘子被害时,林冲已经反上梁山。着人进京打探妻子消息时,方知林娘子为保名节,己为高衙内逼害,此时的林冲鞭长莫及,只能含恨于胸,并不能将高衙内怎样,但这样的遭遇不禁令人同情。

王伦收留林冲,并不是倾心于身怀万夫不当之勇的林冲,而是挡不住柴大官人的面子,手下众兄弟的民意。王伦对林冲的收留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并时刻提防着林冲,生怕其强宾压主。

因此,王伦收留林冲,只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无奈之举。林冲无处可去,只能故借梁山暂且保命安生。林、王二人都是各怀心事,俱是貌合神离、离心离德。

林冲对高衙内身怀刻骨仇恨,自然时刻不忘报仇。如今自己反上梁山落草为寇,自然希望着山寨的实力能够日益壮大,好有机会凭借梁山的力量一报仇怨,以一舒胸中的怨气。

偏偏王伦心胸狭隘,始终容不下比自己本领强的人。晁盖率众人来投,当王伦闻听晁盖等人大败官军的壮举后,又不禁心怀戚戚焉,生怕晁盖等压过他的风头,损害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于是又生不纳众英雄之心,勾起了林冲的种种伤心往事,这才生出除去王伦,拥戴晁盖为山寨之主的心思。

为妻子报仇,林冲不是不想,而是力有不逮。除去王伦,林冲这是为山寨的将来而作出的明智之举,为后来梁山的兴旺发达铺平了道路。

水浒传王伦收留林冲被杀了,高衙内害死媳妇没报仇,怎么看待林冲?

谢邀。

《水浒传》怎么看待林冲?

先看当時的世道背景。自从宋太祖皇帝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了后周柴世宗(柴荣)的王位,建立大宋政权,(史称北宋),经过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亲,哲宗,传至徽宗(赵佶),是一位荒淫无道,游手好闲,懒于朝政,不修武备,政治腐败,任用奸党,以蔡京为首史称六贼,全国狼烟四起,辽东田虎,陕西王庆,浙江方腊,山东宋江,天下大乱。

林冲生于这样的時代。林冲自小出身平民,热爱武艺,师从当代名师周侗,林冲一身好武艺,妻聚贞娘,岳父也是武夫出身。林冲出身何方,书中没有交待,家中维有妻子,岳父,投东京皇城牟生计。

当時,东京所谓八十万禁军,是谣传,其实根本没那么多。八十万禁军教头原本是王进,是武师周侗师弟,在京城当教官,被人陷害,罢官还乡,带了个徒儿史进,后史进结识鲁智深共上二龙山结义。

王进走后,林冲经人绍介垫補了王进的职位,当上了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一职,当了小官,有了奉禄,一家三口,生活过得比较幸福,接着还买了个丫环,服侍家庭,林冲在京城也较结了一些朋友,比如,陆谦是太尉府总管与林冲较情很深,后来背叛了林冲,成了仇人,林冲还结识了大相国寺僧人鲁智深,后成了知心朋友,在林冲发配時一路照应,林冲的士途和家庭生活,过得比较美满幸福的時侯,也是命运和灾难即将到来。

再说高俅是何等样人。在徽宗帝年间历史上没有高俅此人,是著者施耐庵先生在水浒中虚构的(是专门为林十回塑造了林冲的死对头)。髙俅是个不负正业的游手好闲者,髙俅的维一特长,踢得一脚好球。同時,徽宗皇帝也喜欢踢球的爱好。一天徽宗正好在御教场踢球玩耍,髙俅的好幸降临,巧在御教场矮墙外经过,特然一球飞出墙外,高俅眼明脚快,则身一脚,向墙内靶架踢去,巧入靶洞,徽宗大开眼界,派人邀髙俅入场,一起踢球,从此高俅官运亨通,没多少時间官至太尉,执掌国家军机重臣。一个无懒,一旦大权在握,怎能为国效忠,不久交结了以蔡京为首的一邦奸党。

那年三春庙会,林冲妻贞娘带丫环庙里进香,偶遇高俅之子,高衙内一邦乘庙会寻欢作乐,贞娘容貌漂亮,揽路调戏,不依不饶,丫环乘机逃出,向林冲报警,林冲赶到现场,见一团人围住妻子戏耍,怒火冲冠,正想拨拳动手,一见是高衙内,因限于上官脸面,护着妻子回家,心中一腔怒气无处可出,妻子劝道我没事算了,在人家锅里吃饭,不要造成僵局,事后高俅以权助子作恶,阴谋陷害林冲,大家多熟息,不再细烦……略。林冲所谓犯案,一直至私闯自虎节堂,判刑,发配,火烧草料场,斗杀陆谦,雪夜上梁山,捐投名状,晁盖上山,火拼王伦的一系列经历,本相在水泊梁山,过上安稳的下半世。

林冲枉有一身好武艺,一身命幸很糟,先遇‘’西山虎‘’朝庭奸臣的陷害,弄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林冲的性格是外刚内柔,当初白虎节堂被害,内心还是想委曲求全,等刑满释放重整家园,将家小委托好友鲁智深照看,没想到朝庭干尽杀绝。逼上梁山,他要向朝庭报仇没有灰心,问题在于势单力薄,故晁盖上梁山给了他很大希望。所以,王伦拒绝晁盖入伴,破坏了林冲的理想,故林冲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火拼王伦,留住了晁盖一邦兄弟,想借以己用。可惜,事不依人愿,罢脱了西山虎一一朝庭,又来了东山狼一一宋江。林冲与宋江并非同路人,宋朝庭是林冲的仇敌;同時,宋朝庭是宋江高官厚禄的理想心念。由于宋江势大,林冲向朝庭报仇之梦灰飞云散,二次机会杀高俅,都被宋江阻揽。晁盖曾头市一战,中箭身亡后,林冲日夜抑郁悲欢,气血攻心成疾而终。这是所谓,梁山宋江之‘义’,不吹自破,为了驳得一顶乌纱,一袭红袍害杀了梁山八成兄弟,自己也未免被害,宋江是历史上不识事务的第一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