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林冲不刺杀王伦,晁盖几个也会火拼王伦夺取梁山你怎么看?
梁山第二任寨主王伦,是四大梁山泊主中唯一死得明明白白的好汉。因为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王伦必死,而且,必定是死于林冲之手,其他人做不到。
王伦必死,又必定是借林冲之刀杀他,这是《水浒传》开篇时早就“预定”的。那么,施耐庵又是如何预设了王伦之死,为何又是林冲梁山大火并,而不是晁盖等其他人呢?
梁山究竟有几个寨主五百年以来,都认为梁山总共有三任寨主,也就是王伦、晁盖、宋江。其实,在王伦之前还有一位寨主,那就是杜迁,或者是朱贵。杜迁是明面上的梁山第一任寨主,朱贵则是与杜迁平行且隐藏着的寨主。也就是说,梁山总共是四任五个寨主。
为什么呢?书中是这样写的吗?
《水浒传》开篇引首是全书的总纲,施耐庵以《宋史》、《明实录》开笔,在霹雳大仙降世这段文字中,明写赵匡胤,隐藏了朱元璋,捎带了朱棣。
赵匡胤陈桥兵变夺了天下,在位十七年,然后“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
原著中的这段话写得很奇怪,其中没有宋真宗。我对《水浒传》的版本进行了认真地辨析,以明代刻本影印本证实,原文就是如此。现在的版本却依据金圣叹的篡改,基本上都加上了“宋真宗”。其实,这是对原著深刻寓意釜底抽薪式的摧毁。
在描述北宋皇位传承的这一小段文字中,施耐庵隐藏了杜太后的“金匮之盟”,以及朱元璋的“孙立”。揭示了大宋灭亡的原因是“强媒硬保”、“虚钱实契”,明朝将重蹈覆辙,如宋朝那样自取灭亡。
这样的写法统领全书,《水浒传》讲的是北宋时期梁山好汉的故事,隐藏的却是两宋灭亡史。又“以史为鉴”,预言了明朝的终极命运。所以,《水浒传》的故事“核”,则是明朝朱洪武、朱棣以及朱允炆祖孙三代共同演绎的一段秘史。
梁山第一任两个没有标明的寨主,也是在“总纲”统领下的,引领梁山故事,隐含宋、明两朝的历史。杜迁,就是杜太后的“金匮之盟”迁转了北宋皇位传承。朱贵,朱圭,朱元璋的“璋”就是半圭。
此后的三任寨主,同样身兼宋、明两朝皇帝的符码,他们都是皇帝。本回答就以王伦被林冲“刺杀”这件事,专讲白衣秀士,解读这任寨主为何必然死于林冲的刀下。
梁山四任寨主的寓意王伦在接纳林冲入伙之后,摆酒相贺,喝酒时却忽然返回,心中想道: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王伦的这句话,交代了他是在杜迁之后上山的,“合着”就是跟着,王伦晚于杜迁来梁山落草。
朱贵此时在梁山的地位很奇怪,聚义厅上没有他的交椅。而在朱贵酒店中,施耐庵以一连串的符码,暗示此人的真实身份,他就是大明王朝的代言人。朱贵其人,我专门做过解读,此处略去不讲,重点说说王伦为何被林冲火并。
上文讲到,梁山总共有五人四任寨主,即:杜迁(朱贵)、王伦、晁盖、宋江。这几任寨主的姓名又分别是这样的寓意:因为杜太后迁转了皇位传承世系,原本只能做王的人轮流做了皇帝,这就等于是改朝换代了,因为改朝换代,所以断送江山。
假如没有杜太后的“金匮之盟”,赵匡胤就会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赵光义这一脉就只能做王而不能当皇帝。假如宋太宗履行“金匮之盟”,那就没有宋真宗——这就是施耐庵故意遗漏宋真宗的原因所在。“金匮之盟”是强媒硬保,宋太宗又把它变成了“虚钱实契”,于是,宋太宗的子孙们便轮流做了皇帝。
没有“杜迁”,就不会“王伦”,所以,杜迁就是梁山第一任寨主,是开山之主。
宋太宗、宋真宗都是家中的老三,便是“宋三郎”。赵光义违背母亲的盟约,便是“孝义黑三郎”。是以,宋江原本是家中的老大,却被写成了“三郎”。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宋三郎”之后,应当是四郎赵廷美做皇帝。但是,赵光义没有把皇位让给兄弟,四郎便造了反。
朱洪武搞“孙立”,朱允炆以第三顺位继承人的身份做了皇帝,朱家老四同样造了反。在林冲尚未上山之前,朱贵应当是坐第四把交椅。但是,山寨中没有他的位置,这个位置是林冲的。因为,林冲就是“燕王”。
林冲乃“燕人张翼德”,“燕”颌虎须,又在祝家庄率领十八骑活捉扈三娘。十八骑,原本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张飞的“十八骑燕将”。鲁智深“遇林而起”时,恰是林冲去“岳庙”烧香。明刻本容与堂本《水浒传》写的就是“岳庙”,隐含的是岳王庙。燕,加上隐藏的岳王庙的“王”,林冲在《水浒传》中就是“燕王”,朱家“木字辈”的四爷。
四爷要造反,必定是要改朝换代的。所以,梁山两任寨主之死,都与林冲有关。以梁山四任寨主隐喻明朝历史,则必定是林冲火并王伦,轮不到其他人动手。
“白衣秀士”暗示,王伦必定死在林冲刀下我先讲一则明史中的记载,这则记载,就是《水浒传》中的“遇林而起”。
却说洪武十五年(1382年),农历壬戌年,孝慈高皇后去世。朱元璋诏僧人侍奉诸王念经祈福,其中便有一位道衍和尚。道衍和尚精通三教,曾经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朱元璋诏入京师,但却没有被授予僧官,只获赠僧衣。此番再次奉诏,道衍和尚相中了燕王朱棣。于是,抓住机会,给燕王献了一顶白帽,暗示他可以做皇帝。朱棣心中暗喜,便把道衍和尚带回了北平。
道衍和尚就是后来策动靖难之役的姚广孝,也就是大明王朝著名的黑衣宰相。道衍字独暗,号独庵老人,就是“天孤星”。道衍形如病虎,《水浒传》中的虎面行者武松,与鲁智深一道,暗喻了黑衣宰相。鲁智深、武松的这一暗喻,还得借助林冲的徒弟操刀鬼曹正。“操刀鬼曹正”就是“曹操”,二龙山宝珠寺两个身着皂布直裰的和尚,便贴着一张宰相的符码。
鲁智深曾经吃狗肉大闹五台山,武松也被一只黄狗欺负,都是“遇林而起”。因为,道衍和尚是在“壬戌”年遇到了朱棣,这一年便是狗年。
朱棣早就在书中出现,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之“三月初三”,是玄武的诞辰,朱棣称帝后,就说自己是玄武大帝转世。朱洪武在龙虎山上遇到的白额锦毛虎,也是燕王朱棣。锦毛虎就是清风山寨主燕顺,他与王英、郑天寿都裹着红头巾,合成“燕王英武真天授”。
但是,这只虎却是“白额”,没有帽子。是以,王伦就要林冲去取投名状。《水浒传》中的“投名状”,就是上文讲到的道衍和尚献给燕王的白帽。朱元璋“孙立”,等于是夺走了燕王这代人的“白帽”,王没有白帽,就只能是“王”伦而不能做“皇”帝。
林冲最终没有献投名状,王伦还是将林冲排在了朱贵之前,坐了第四把交椅,他就是朱家木字辈的四爷。《水浒传》中有“欲保四”,燕王最终还是要做皇帝的。所以,梁山大聚义时,林冲做了第六把交椅。这是因为,建文帝削藩直接引发了靖难之役。当削藩削去五大藩王,轮到燕王时,靖难之役爆发了——这就是“王定六”。
靖难之役就是朱家内部大火并,最终的结果便是燕王取代朱允炆做了皇帝。所以,杀王伦者,必定是林冲。但是,“王伦”并没有死,原本已经失去了皇位的朱棣夺位成功,他的子孙们便以“王”的身份,轮流做了皇帝。
因而,林冲杀王伦同样陷入了“王伦”、“晁盖”、“宋江”的死循环,大明王朝将如北宋那样灭亡。
《水浒传》故事中,林冲杀王伦,极力推举晁盖做寨主。参与谋杀晁盖,又迫不及待地拥立宋江接位。梁山这两次易主,同样是王朝灭亡的深刻隐喻——林冲若自己做寨主,这样的寓意就无法体现了。
纵使林冲不刺杀王伦,晁盖几个也会火拼王伦夺取梁山你怎么看?
这是不可能的!江湖上也是有江湖规矩的,是讲道义的。江湖上最忌讳的就是犯上作乱,要不然整个江湖就乱了。托塔天王晁盖是最信奉道义讲义气的,他决不会做出这逆天而行的事情来。
可能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要怂恿他,但是他是无动于衷的。
豹子头林冲因为火并自己的领导白衣秀士王伦,结果不仅为天下好汉瞧不起,而且大家对他是敬而远之,就连他的结拜兄弟花和尚鲁智深都鄙视他,至于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纵使林冲不刺杀王伦,晁盖几个也会火拼王伦夺取梁山你怎么看?
既使林冲不杀王伦,曹盖手下一干弟兄也会废了王伦,在梁山安营扎寨。
曹盖等人夺取生辰纲后,急于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徐图招兵买马,扩大势力,日后可与朝廷抵抗。而梁山的位置得天独厚,陆地虽不大,但四面环水,易守难攻。而已经先行占居梁山的王伦,文不能理政,武不能提枪,心胸狭窄.昏昏噩噩,难成气候。因此,曹盖一干人到梁山,已经志在必得,但方法策略尚待临机决断。
这里的关键人物是林冲。如果林冲死保王伦,曹盖等人想夺取山寨肯定会有麻烦,但若王伦能够接纳,以后就有很多机会,智多星的智慧就有了施展之处。
林冲主动杀了王伦,满足了曹盖们的欲望,既可以留个好名声,又可以顺理成章地接管山寨,可谓心想事成。
而且,林冲没有野心,直接把盖盖奉为寨主,自己甘居门下。而杜迁宋万朱贵等人,根本左右又了局势,当个小头头已心满意足了。
所以,林冲不杀王伦,王伦也难逃一死,只是死法会有不同罢了,王伦唯一避死的办法就是让出寨主。
纵使林冲不刺杀王伦,晁盖几个也会火拼王伦夺取梁山你怎么看?
晁盖等七位好汉既然来到梁山就没打算走,他们就是要在梁山生根发芽,八百里水泊梁山地理位置太好了,进可攻退可守,只要能在梁山安身就再也不怕朝廷官府的缉拿了。因此晁盖等人铁了心要拿下水泊梁山,王伦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势必会引发一场血拼。幸亏林冲跟王伦有矛盾,他率先出手火并了王伦,倘若林冲站在王伦一边,可想而知林冲也难逃被杀的下场。
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组成七星聚义智取杨志押运的生辰纲。后来由于白胜的出卖,晁盖等人被官府盯上准备将其缉拿一网打尽,幸亏当时在郓城县衙门任押司一职的宋江拿到了缉捕文书,他冒着极大的风险快马加鞭赶到晁盖处报信,让其速速逃离此地。晁盖大惊火速通知其他几位好汉惊险躲过一劫,经过商议众人一致决定投奔梁山王伦处。
王伦当时任梁山寨主,面对一群剽悍的不速之客王伦心里打起了鼓。王伦此人胸无大志,而且非常狭隘,小肚鸡肠,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我又没十分本事。杜迁、宋万武艺也只平常。”
王伦跑到梁山来并不是为了举旗造反而是为了逃避现实的,他领着一伙人只是干些打家劫舍的勾当而已,并没有打算让梁山发展壮大的意图,他就是想在梁山这个安乐窝里享受生活而已。实际上王伦的这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维方式是很危险的,是迂腐的表现。
当时的北宋王朝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各地豪强纷纷占山为王铤而走险。在这种背景下王伦只想凭借自己手下这些虾兵蟹将就想守住梁山根本是不可能的。八百里水泊梁山太扎眼了,就像一块肥肉一样被周围的饿狼盯着,伺机而动,时机成熟后就会一拥而上将梁山拿下。
王伦乃一介腐儒根本就嗅不到包围在自己身边的危险气息,就像一只笨拙的大鸵鸟一样一头扎进沙子里至于暴露在外面身体的其他部分就不管了。他的策略非常荒谬,凡是能力比他强的一概不要,只收留能力比他弱,对他的寨主地位没有任何威胁的人。
比如林冲来投奔时他就被其威名震慑,心里开始发慌,他开始盘算:如今不争添了这个人,他是京师禁军教头,必然好武艺。倘着被他识破我们手段,他须占强,我们如何迎敌?不若只是一怪,推却事故,发付他下山去便了,免致后患。
王伦得罪了林冲不说,接下来又得罪了晁盖等七条好汉,王伦身边没有能人,真要动起手来必死无疑。也就是林冲率先出头火并王伦,倘若林冲站在王伦这边的话,根本就不是晁盖等七人的对手。那么林冲的下场大概率会跟王伦一个下场。所以林冲是聪明人,最傻的就是王伦。
纵使林冲不刺杀王伦,晁盖几个也会火拼王伦夺取梁山你怎么看?
那样的话,就明不正言不顺,人家王伦好心接待你们,你们反客为主,杀人夺地,道义上就落下风,一贯标榜忠义和要脸面的晁盖和吴用恐怕不能做,当初扬雄石秀求晁盖救时迁,晁盖还嫌弃他们鸡鸣狗盗,想推出去斩了,何况不光彩的抢人地盘,所以他们有可能另去它地想办法,或吴用又想出什么坏主意害王伦。总之会弄出个皇而堂之的名目夺权。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他们想做的事,就算林冲不反水,早晚梁山也会被他们夺去,只是时间问题。
纵使林冲不刺杀王伦,晁盖几个也会火拼王伦夺取梁山你怎么看?
王伦气度小,是个小人君子,担当不起梁山头领之首。晁盖胸怀大局,讲义气,得人心之拥护,能担当梁山劫富济贫之领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