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死时,都出现了将星坠落,为何赵云死时仅仅是风吹折了大树?
关羽、张飞死后,书中确实出现了将星陨落的天象,而赵云死的时候,则是一阵风把前庭的松树吹折。蜀汉三员五虎将死的时候,都“天呈异象”,但却又有天壤之别。关张兄弟“上应天星”,一代英豪赵云仅是化作一阵大风归去。勇猛不输关张,忠义比肩桃园的常山赵子龙,死后的“待遇”为何远不及关羽、张飞呢?
透过文本看本相,我认为,罗贯中其实是在贬关张而赞赵云,更是暗藏了蜀汉王朝灭亡的征兆。此话怎讲?
诸葛亮夜观天象,知关羽已死《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中写道,关公遇害后,身在汉中的刘备做了一个恶梦,梦见关公泣告“愿兄起兵,以雪弟恨!”刘备预感到关羽要出事,便深夜召诸葛亮入宫。
诸葛亮在前往汉中王宫的途中,遇到了正要去军师府报告机密情报的许靖。许靖的情报十分令人震惊,就是荆州失守,关羽被害。诸葛亮听后,说了这样一番话:“吾夜观天象,见将星落于荆楚之地,已知云长必然被祸,但恐王上忧虑,故未敢言。”
诸葛亮这段话如果细细想来,简直令人毛骨悚然。为何?因为诸葛亮早就知道了荆州必然失守,关公难逃孙吴毒手。同时,也佐证了后世智者,比如章太炎等人的观点,那就是诸葛亮希望关羽死。
《三国志》中,虽然有管辂这样的周易占卜大师,也有吴范、刘惇、赵达这样的占星术士,但却没有《三国演义》中以“将星”预言大将死亡的神奇星象天人。陈寿在评价占星术士时,留下了这样一段话,颇令人深思:三子各於其术精矣,其用思妙矣,然君子等役心神,宜於大者远者,是以有识之士,舍彼而取此也。陈寿是不赞同以星象占卜,来预言大事的,这样做是舍本求末,非有识之士之所为。
东晋时期的孙盛在解读陈寿对吴范、刘惇、赵达评价时,把占星术总归于六爻占卜,就是周易占卜。从正史的记载中,也没有如演义小说写的那样,能够精确地预卜到具体某一件事。所以,诸葛亮夜观天象只是罗贯中隐藏历史真相的春秋笔法,孔明先生不用“夜观天象”,他早就知道关羽必定败亡。刘备星夜召见,诸葛亮便心中有数了。但是,诸葛亮又不能明言,罗贯中便以“将星陨落”写了这样一笔。
我曾经解读过关羽之死,杀关羽者非孙权一人,包括曹魏、蜀汉方面,似乎没有谁愿意关羽继续在荆州捣乱,打破赤壁之战后相对均衡的局面,给三方局势的稳定带来重大危机。刘备集团,尤其是诸葛亮恐怕最是不满关羽打乱了《隆中对》所预设的战略构想,汉中立足未稳,关羽便疯狂地与孙权对抗,发起伐魏之战,两面受敌,荆州失守是早晚的事。这一点,无论刘备还是诸葛亮可谓洞若观火。
所以,罗贯中以“将星陨落”预示了蜀汉集团因为关羽的败亡,即将失去“天时”的困局即将开始。此后,张飞在阆中遇害,却是刘备看见了“将星陨落”。
张飞将星陨落,意味着蜀汉王朝灭亡书中写道,刘备要给关羽报仇起兵攻打东吴,因诸葛亮等群臣的劝说,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登基称帝,准备安心打造自家江山。但是,在张飞不断地哭求下,刘备下决心伐吴,便命张飞去阆中集结兵马准备接应。
张飞走后,这一夜却心惊肉颤,刘备寝卧不安。于是,出帐“夜观天文”:(刘备)见西北一星,其大如斗,忽然坠地。先主哪里会“夜观天文”?最后还得请诸葛亮来解读。不久,诸葛亮传来解读结果,说是“合损一上将”。果然,张飞被范强、张达所害。
《三国演义》中,也有刘备这样的“主公”看见大星陨落者,其最终的寓意,就是这个“主公”本身或有福报,或遭厄运。这一回,便是刘备自己遭难了,大军七十二万伐吴,被陆逊在夷陵一把火烧得几乎荡然无存。遭此大败,刘备病死在了白帝城。刘玄德亲见张飞将星陨落,还应在了自己身上。而且,还应在了蜀汉王朝身上。
夷陵之战本可以避免,关羽这颗将星陨落之后,刘备不仅没有立即起兵伐吴,还登基称帝。这个历史情节,也从旁暗示刘备不一定不希望关羽死,至少是并不痛惜。《三国演义》虽然演绎了历史,但在关羽、张飞之死的描述中,刘备的态度是大有差别的。
关羽死后,并没有先“报告”刘备,而是去了玉泉山,然后找吕蒙复仇。刘备也是在梦中“得知”了关羽恐怕要遭难的信息,然后,还要请诸葛亮来圆梦。张飞之死,则是做了皇帝的刘备早有预感,还亲自“夜观天文”。听到阆中有信使前来,刘备立即惊叫一声:噫,三弟休矣。
两种不同的笔法,分别描述关羽、张飞的“将星陨落”,是有不同寓意的。关羽死了,不妨碍刘备做皇帝,蜀汉王朝假如就此偏安益州,励精图治,恐怕还有继续坐大的希望,积蓄力量徐图中原以定天下。但是,张飞死了,刘备倾举国之力伐吴,假如成功,坐拥江南,必定是曹操的劲敌而加速统一的步伐。至少,不会如后来那样最先灭亡。
就蜀汉三将死亡之后的“天象”来看,关羽之死只是影响了一时时局,所以是诸葛亮“夜观天象”。张飞之死,则导致了蜀汉走向衰落,埋下了先亡于魏吴的祸根。因而,张飞的“将星陨落”是刘备亲自见到了。
张飞的将星“其大如斗”,岂不就是刘备的儿子阿斗吗?所以,刘备是看到了自己的陨落,以及蜀汉王朝的败亡。
罗贯中原著《三国志通俗演义》虽然也有尊刘倾向,但是,这个倾向是被《三国演义》强化的。所以,原著中,罗贯中对于蜀汉的评价,也隐藏在关羽、张飞、赵云死亡之后的“天象”之中。
蜀汉折栋梁,大厦将倾第九十七回“讨魏国武侯再上表,破曹兵姜维诈献书”中,写到了赵云之死。曹休伐吴大败,忧愤而亡,孙吴将此战报通报给了蜀汉,并主动请求两家和好。后主刘禅大喜,派人去给诸葛亮传达这一好消息。
诸葛亮此时正屯精兵于汉中,准备伐魏,听知此信,即设宴大会诸将,计议出师。忽然,“一阵大风,自东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树吹折”。众人大惊,不知是何征兆,诸葛亮便占了一课,说道:“此风主损一大将!”
众人不信,继续饮酒,不多一会,门外通报镇南将军赵云之子赵统、赵广来见丞相。诸葛亮听说赵云的儿子来见,大惊失色,掷杯于地,说道:子龙休矣。
这个情节写得十分精简,但却把诸葛亮对赵云去世的痛惜写得淋漓尽致,读者眼前仿佛能够看到当时的情景,诸葛亮是何等悲伤。
诸葛亮为何悲伤?他在关羽、张飞死时,为何又表现得如此泰然呢?这其中不得不说诸葛亮对刘关张这个小团队的多种无奈,也不得不说罗贯中这样写,其实也是“贬刘”的另一类春秋笔法,如此三人抱团,哪能成就大业?
书中赵云之死,与后主刘禅接到东吴喜报安排在一个情节之中,其实也是赵云之死意味着什么。赵子龙曾经在长坂坡救主,也曾经截江夺阿斗,假如没有赵云,就没有后主刘禅这个蜀汉皇帝。那么,赵云死了,蜀汉后主还能延续多长时间呢?
赵云两次救主,都有张飞参与或者协助。所以,张飞将星“其大如斗”,这颗将星陨落,便只有指望赵云真正地单骑救主了。赵云这颗大树轰然倒下,“阿斗”也将陨落了。
此时,汉祚将不再延续,刘备、诸葛亮的光复汉室理想再难实现。所以,蜀汉没了将星,诸葛亮大概是最后一颗。蜀汉将星陨落殆尽,不得不“廖化做先锋”。
赵子龙是早期追随刘备逐鹿中原,定鼎三国的战将,蜀汉将星陨落,唯独留下了这颗参天大树。大风吹折了蜀汉栋梁,诸葛亮无将可用,蜀汉后继无人,最先败亡便在所难免了。
所以,仅以关羽、张飞、赵云死后的“天象”来解读,大概就是罗贯中对蜀汉王朝败亡的一条评价线索吧。
据说《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死时,都出现了将星坠落,为何赵云死时仅仅是风吹折了大树?
在《三国演义》里,像关羽、张飞死时出现将星坠落,赵云死时风折大树,都是老罗一厢情愿的说法。
小说嘛,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阅读性,搞一些玄幻,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当不得真。
演义中,一些大佬的出场及谢幕都有一些奇幻现象,不足为怪。
甚至在一些正史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刘邦斩白蛇而举义;甄宓小时候常有神人把一件珍珠玉衣盖在她的身上等等。
至于像吕布出生时,五原山崩地裂等神话故事,关羽死后为神等等,更是不胜枚举。
对于这些事,玄而又玄、幻而又幻。说不说在老罗,信不信在你自己。
一定要说,他们之间死亡时有一些预兆的不同,起码在老罗心中,赵云跟关张还不在一个层次上。
在演义中,刘关张开篇就出场,本来在镇压黄巾军起义及讨伐董卓的过程中,他们三个是微不足道的人物。
《先主刘备传》记载了三兄弟举义兵镇压起义军,立下了功劳,但在汉末时期并非多么突出。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刘备可能跟随公孙瓒参加了这一行动,但没有丝毫的踪迹。
老罗之所以如此安排,无非就是彰显刘关张的忠义,这是小说极力倡导的东西。既然不能安排关羽、张飞生得非凡,就安排他们死得惊世。
至于赵云,无论跟刘备的关系,还是资历、地位都无法与关张二人相提并论。尽管他也被老罗安排为五虎上将之一,但其地位跟老黄忠差不多,就是一个很得力的部将而已。
参照诸葛亮的病逝,也是将星坠落。诸葛亮这颗星坠落以后,老罗也没情绪再继续他的演义啦,草草收场;读者也没兴致继续看啦,是不是许多友友看三国,看到这里就没有兴趣再认真读下去了呢?我是如此的。
由此可见,将星是不同凡响的人物去世才出现的天象。
尽管繁星满天,但不是每个武将都对应着一个将星,不可能人人有份的。天上没有赵云的星座,也就不存在坠不坠落的问题啦。地上的人也就不容易看到了,但赵云毕竟也是能够位列五虎的大将,死时没点动静也说不过去。老罗就把大树给弄折啦,让在附近的人惊叹一下,也给赵云一个交代。毕竟长坂坡七进七出不容易,不声不响就走了,那多不礼貌哦。
大致就是这个情况,豹眼也看不到其他的玄奥来。
据说《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死时,都出现了将星坠落,为何赵云死时仅仅是风吹折了大树?
《三国演义》里关羽,张飞退出舞台时都是“将星坠落”,而赵云去世时是风吹断大树,固然小说这样描述自然包含着特殊的意义,但是不能说仅仅是吹断大树的赵云,就比“将星陨落”显得没有那么高的规格。因为小说毕竟不是正史,小说里的“五虎上将”的排名是“关张赵马黄”,也就是说赵云名列第三,仅次关羽,张飞而已。所以,赵云去世的征兆“风吹断大树”,不但不是规格低了,反而是赵云在蜀汉里意义的体现,关羽,张飞不也是一样吗?我们一个个的说。
先说关羽,三国里最重要的大将之一,不但是刘备的兄弟,也是蜀汉开拓之初最不可或缺的大将,曹操一度对关羽也是“如饥似渴”,只是欲求而终不得而已。关羽使一把青龙偃月刀,八十二斤,是小说中最重的兵器了。至于关羽的武艺,进入鼎峰期时,又刚好得到赤兔马,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几乎都是秒杀,这段时间可以说天下无敌。后来,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更是威震华夏。可惜,随后风云一变,东吴偷袭荆州,导致关羽身死,蜀汉从这一刻起开始走下坡路。所以,关羽被擒而亡,相当于三国和蜀汉的一颗最重要的“将星”陨落,这也相当于说明蜀汉的发展进程和势头,戛然而止。
再说张飞,和关羽比较像,是刘备的兄弟也是三国最重要的猛将之一。在小说中,张飞相当于“单挑王”,进入鼎峰期特别快,持续时间长,是唯一一个追着吕布单挑的武将,也是曹操手下第一猛将许褚的克星,特别是当阳桥三吼退了曹操的百万大军。张飞一向给人于勇猛粗暴的印象,其实自从诸葛亮加入阵营后,张飞已经成长为有勇有谋的一员大将了,比如入蜀之战,智擒老将严颜,先诸葛亮一步和刘备回合;还有瓦口关大战张郃,用计夺了三寨,张郃狼狈逃回汉中,仅以身免等等;只是可惜,继关羽死后,蜀汉的另外一位重要大将张飞在夷陵之战前夕被部下所杀。大战前夕,将星陨落,这也在预示着这场战斗的不利结果和蜀汉彻底衰落的预兆。
赵云和他们不同,五虎中关张“将星陨落”,黄忠,马超都天不假年,只剩赵云了。而且,蜀汉自丢失荆州,夷陵之战后,损失了一大堆优秀的人才和物资,地盘等等,这无疑让赵云在青黄不接的蜀汉地位更加重要,甚至到了年老还在征战,来看看夷陵之战后赵云的战绩:
平定南中,赵云突袭杀死金环三结;《第八十七回》
和魏延配合诱敌祝融夫人;《第九十回》
征战西凉军,赵云一人单挑韩氏武将,即韩德以及四子韩瑛,韩瑤,韩琼,韩琪;《第九十二回》
赵云和姜维战不数合平手;《第九十三回》
曹魏副先锋朱赞,措手不及被赵云一枪刺下;《第九十四回》
赵云一枪刺下先锋苏顒,又一箭射中万政的盔缨;《第九十五回》
可见年老的赵云犹然十分英勇,没少上阵杀敌。另外赵云凤鸣山中计,被曹军围困,此时赵云显然不能如长坂坡时来去自如了。好在关兴提着青龙偃月刀,张苞提着丈八蛇矛杀到,三人联手杀败敌人,犹如当年关,张,赵在中原时一样,令人不胜唏嘘。所以,赵云去世时,小说里的征兆是大风刮断松树,而松树有孤独挺拔,四季常青,忠贞之意,个人认为规格也不低于“将星陨落”,反倒和赵云的个性经历更加契合。
据说《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死时,都出现了将星坠落,为何赵云死时仅仅是风吹折了大树?
我认为罗贯中想表达的意思是大树折断比将星陨落灾难更大。大树者,栋梁也,擎天柱也。在罗贯中笔下,赵云的形象是,白马、白袍、银枪、银甲、玉面,文武双全,德高寿长,能攻善守,忠上恤下,尽职尽责,能数次于败军之际全身而退,遍观蜀国大将能如此者仅赵云一人,可以说是个完人。最后为什么不说将星陨落而说风吹折了大树,原因在于罗贯中认为赵云才是蜀国的擎天白玉柱,现在擎天柱折了,暗示蜀国开始由盛变衰,快要完了。在《三国演义》中"将星陨落"是指一代英雄人物的完结,而"大旗、大树的折断"则暗示会给军运、国运带来不良影响。这是个人对《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人物塑造的思想和用意的解读,如果抛开小说再来探讨这个星与树的问题则毫无意义,因为在现实中,这不过是很普通的自然现象,无非是几颗流星和一棵断树而已。
据说《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死时,都出现了将星坠落,为何赵云死时仅仅是风吹折了大树?
按照《三国演义》的设定,名将(包括谋士)都有对应的将星,名将陨落将星坠地!
关羽、张飞死亡,都有将星坠地,而赵云去世却只是风吹断了大树。同样是“五虎上将”,为何“待遇”差距这么大呢?
搞清楚这个问题,先得看看原著是怎么写的:
靖曰:“某适闻外人传说,东吴吕蒙已袭荆州,关公已遇害!故特来密报军师。”孔明曰:“吾夜观天象,见将星坠于荆楚之地,已知云长必然被祸害,但恐王上忧虑,故未敢言。”
却说先主是夜心惊肉颤,寝卧不安。出帐仰望天文,见西北一星,其大如斗,突然坠地,先主大疑惑,连夜令人求问孔明。
忽一阵大风,自东北角而起,把庭前松树吹折。众皆大惊。孔明就占一课,曰:“此风主损一大将!”诸将未信。正饮酒间,忽报镇南将军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丞相。孔明大惊,掷杯于地曰:“子龙休矣”。二子入见,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
以上三段分别是关、张、赵三人去世时的异象反应。
荆州的局势一直被诸葛亮关注,先后传回来的几次信息,让诸葛亮早就预感到事情有些不妙,所以他对关羽的将星就留了一个心,关羽将星坠落之时,诸葛亮正在观察。
张飞之死,兄弟情深的刘备是有一些预感的(关羽之死也有托梦),因睡不着觉,出来走动,才发现天上将星坠地。这件事诸葛亮一开始并没有察觉,是刘备派人去问才知道的。
也就是说将星坠地,留心去看才能知道,不去看自然就无从知晓。赵云之死就是这种情况。
另外除了留没留心这一点外,三人死亡时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关羽是夜间被擒,白天被杀,张飞是天刚擦黑不久就被部下杀死,将星陨落都是发生在前半夜。而赵云死时是三更天,大概是晚间11点到凌晨1点。这时候没什么事的人早就睡着了!即使诸葛亮设立了观星台,也安排专门的人员观星,想要将观察结果传出来,也得是第二天早上了。
而天亮时星星已经隐去,诸葛亮自然也发现不了天上少了一个名将之星,当然第二天再去看星象的话,将星肯定是少的!
大将陨落除了将星坠落,老天还是会给相关人一个其他信息的,比如关公死后的托梦,张飞死后刘备的寝卧不安,以及赵云死后的风吹折大树!
所以三人“待遇”是没差别的,因为以上这两个原因导致了人们认为上有了差异!
据说《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死时,都出现了将星坠落,为何赵云死时仅仅是风吹折了大树?
三国演义中,赵云和关羽、张飞同为五虎上将,是蜀汉的肱股之臣。然而当他们去世时,天象反应却大不一样。关羽张飞去世时,都出现了将星坠落的情况,而赵云去世时却仅仅是大风吹折了大树,这是为何呢?
关羽张飞去世前的天象
襄樊之战,关羽正在前线把曹军按在地上摩擦,却不料东吴从背后偷袭,夺了关羽的老巢,关羽本想回师救援,重新夺回荆州,哪知傅士仁和糜芳直接放弃坚城投降,断了关羽的退路,逼得关羽选择往益州方向撤退,而这个时候,关羽已经错过了最佳撤退时间,最终被东吴俘虏身死。
而关羽去世的时候,诸葛亮看到的天象是这样的。
演义原文:孔明曰:“吾夜观天象,见将星落于荆楚之地,已知云长必然被祸,但恐王上忧虑,故未敢言。”
诸葛亮见将星坠于荆楚之地,料定关羽必然身亡。而张飞去世前,其实天象也和关羽差不多。当时刘备睡不着觉,出帐散心,眼见西北一星,其大如斗,忽然坠地,又不懂其中的意思,于是便找到诸葛亮询问。而诸葛亮对此的回答则是会损失一员上将。
演义原文:却说先主是夜心惊肉颤,寝卧不安。出帐仰观天文,见西北一星,其大如斗,忽然坠地。先主大疑,连夜令人求问孔明。孔明回奏曰:“合损一上将。三日之内,必有惊报。”
这次损失的上将自然就是张飞了。可以看到关羽张飞去世的时候,都是有天象可查,都有将星坠落。那么我们再看赵云呢?
赵云去世
当时诸葛亮正准备聚众商议出师北伐的计划,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庭院的松树都给吹断了,诸葛亮料定,此等异象就预示着蜀汉将会损失一员大将,当时众人还不相信,结果在酒席之间,赵云的死讯就传来了,众人这才佩服于诸葛亮的神算。
演义原文:忽一阵大风,自东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树吹折。众皆大惊。孔明就占一课,曰:“此风主损一大将!”诸将未信。正饮酒间,忽报镇南将军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丞相。孔明大惊,掷杯于地曰:“子龙休矣!”
这就很奇怪了,为何关羽张飞去世时是将星坠落,而赵云去世却是风吹松树呢?这两种异象一对比,似乎感觉赵云有点寒酸啊。难道说天上没有对应赵云的将星?还是说诸葛亮观测星象的本领不再了?又或者说此时是白天,看不到星象?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三国演义中的星象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演义中,其实关于星象的描述出现了很多次,我们大概来看一下每一次出现星象都预示着什么。
孙坚讨董时,曾看到过这样的星象:坚归寨中,是夜星月交辉,乃按剑露坐,仰观天文。见紫微垣中白气漫漫,坚叹曰:“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由此可见,皇帝也有星象可看的,叫作帝星。
孙坚去世时,也出现了星象:某夜观天象,见一将星欲坠。以分野度之,当应在孙坚。此时的将星指代的是孙坚。
刘表之子刘琦去世时,也有星象出现:“亮夜观星象,见西北有星坠地,必应折一皇族。”正言间,忽报公子刘琦病亡。从诸葛亮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天上的某一类星,应该指代的就是皇族,不然他不可能凭借星象就敢于断定会折损一员皇族。
周瑜去世时,也出现了星象:却说孔明在荆州,夜观天文,见将星坠地,乃笑曰:“周瑜死矣。”此时的将星指代的是周瑜。
庞统出现时,诸葛亮也看到了将星:亮观天象,将星聚于东方。亮当以吊丧为由。往江东走一遭,就寻贤士佐助主公。诸葛亮此次去寻找的将星、贤士其实就是庞统,也正是因为此次诸葛亮见到了庞统,给了庞统一封介绍信,最后庞统在没被孙权重用时,才选择了投奔刘备。
当然了之后庞统去世,也是有将星坠落的星象的:只见正西上一星,其大如斗,从天坠下,流光四散。诸葛亮见到此等天象后,大呼哀哉!痛哉,因为他知道庞统去世了!
刘备入川时,谯周也看到了这等天象:某夜观乾象,见群星聚于蜀郡;其大星光如皓月,乃帝王之象也。所谓群星聚于蜀郡,又有帝星出现,说的正是刘备和他手下的一干上将。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文中也描述了关于他的星象: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诸葛亮这一点很厉害啊,连哪颗星星代表的是自己都知道,之前看星象都还只是猜测某人会去世。
文中最后一次出现星象则是在司马懿征辽东时:懿出帐外,仰观天文,忽见一星,其大如斗,流光数丈,自首山东北,坠于襄平东南,乃谓众将曰:“五日之后,星落处必斩公孙渊矣”,此时的星象指代的就是公孙渊了。
通过文中归于星象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人去世时出现了星象:关羽、张飞、孙坚、刘琦、周瑜、庞统、诸葛亮、公孙渊。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特点?这些人全都是主帅级别,地位非常高的人,除了刘琦。不过刘琦是汉室皇族,他的星象也和其他人不同。所以说,我们基本可以搞清楚关于星象的两个问题。
一、文中的星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将星,这一类指代的比较多,军师、谋士、统帅都可以指代。另一类则是皇族之星。诸葛亮一看星象就知有皇族将死,说明皇族之星和将星是不一样的!
二、只有地位很高的人,才拥有星象。除了皇族有特定的星象外,其他有星象之人都是身份非常高之人。孙坚是江东猛虎,十八路诸侯之一。关羽、张飞、庞统、诸葛亮是蜀汉高层,周瑜是东吴高层,公孙渊是割据军阀,主公级别的人物。
明白了以上两点,我们就可以回答之前的问题了。
此时是白天,看不到星象?错误的,星象是可以提前几天就看出来的,司马懿看诸葛亮和公孙渊的星象时,就是提前了好几天,所以说如果有星象出现,诸葛亮应该提前几天就知道赵云即将去世了。
诸葛亮看星象的本领减弱了?这一条也不成立,因为北伐后期诸葛亮早就看出了自己的将星不稳,还试图用秘法干扰将星,使得将星不会坠落。这么强悍的观星能力怎么可能是本领减弱了?
天上没有对应赵云的将星?这一条倒是比较合理!我们看其他的星象的出现就知道,一定要是地位非常高的人,才会有星象预示。赵云虽是五虎上将之一,但其实赵云在蜀汉的地位和官职并不高。在刘备时期,是长期把赵云当作“护卫队长”使用的。与其他猛将相比,赵云缺乏单独领军的经验。(这一点本文也替赵云鸣不平,他的军事能力明明很好,在汉水之战还曾大败曹操,要知道能击败曹操的人可并不多啊,可刘备就是不咋重用他)
与其他四虎相比较,赵云的官职也是升得最慢的,不知道为啥。当其他原本官职低于赵云的人,都升上去了,赵云还是在原地踏步,这就注定赵云在蜀汉的官职和地位没有其他人高了,也正因如此,赵云是没有将星的。本文也是非常喜欢赵云的,但没办法,根据原文分析出来的最终结果,那就是赵云没有将星,真是让人遗憾。
不过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赵云去世虽然没有将星坠落的天象,但却有吹断松树的现象!这在文中还是独一份,足见罗贯中先生对赵云的偏爱。在正史中,赵云的地位官职都不高,但是在演义中,赵云却是罗贯中先生打造出来的“完美之人”,很多美好的品性都能从赵云身上发现。武力高强,为人帅气,意志顽强,忠心耿耿,不畏权势,敢于说话等等好品质集中于赵云一身。也正因为赵云如此完美,罗贯中采用折断松树来预示赵云的去世,在罗贯中的理解中,赵云就是如松树一般的人,正直、坚强,令人喜欢!
结语
演义中,关羽张飞去世,都有将星坠落,而赵云去世却是吹折了松树,一方面确实是因为赵云没有将星,另一方面则是罗贯中先生对于赵云的偏爱了,用松树来比喻赵云,赞美赵云的正直坚强等一系列好的品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