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认为秦可卿的身份是公主,“日月双悬照乾坤”就是证据之一,你怎么看?
对刘心武先生这样的解读,我表示理解,也很支持和赞同。但是,我却不认为他说的全对,只是为解读《红楼梦》提供了一种思路而已。秦可卿恐怕不一定是女的,而且,“双悬日月照乾坤”也不一定是隐藏清朝的秘史。
那么,秦可卿究竟是什么人,“双悬日月照乾坤”指的又是什么呢?
家住江南姓本秦
刘心武老师与《红楼望月》我当年是完整地观赏了刘心武老师解读《红楼梦》的课程,而且,完整地下载了全部视频,还经常翻看。因而,我十分佩服刘先生的解读。这篇回答,并非要否认刘老师的观点,只说说我对这个问答题目的理解和看法。
刘心武先生以“秦学”入手,解读《红楼梦》是“双悬日月照乾坤”,隐藏着曹雪芹家暗中支持弘皙夺位而遭到覆灭的历史真实。弘皙是废太子胤礽之后,是《红楼梦》中的月派,乾隆则是“日”派,日月相争,明月随时都要照临乾坤。也就是说,贾家十分期待弘皙一举逆袭,月派如期照临而“人间万姓仰头看”。因此,刘心武先生后来又出来部专辑,书名就叫《红楼望月》。
刘心武先生认为,因支持胤礽而惨遭雍正打击的曹家,便把身家性命押在了弘皙身上,暗中收养了从深宫中偷渡出来的胤礽之女,也就是书中的秦可卿作为政治投机资本。但贾家(曹家)这个秘密最终泄露,告密者就是扯动贾家命运双翼的另一翼贾元春。所以,贾元春判词按照其中一个版本改了一处:二十年来辩是谁,辩的就是这个隐藏在贾府的秦可卿到底是何人。
由于贾元春的告密,秦可卿被暗中(张太医)传来的密令逼死,贾元春也因为参与弘皙逆案而一命归西,“双悬日月照乾坤”成为黄粱一梦,贾家随之彻底败落。
整部《红楼梦》都是围绕“月”来做文章,荣宁二府仰头望月,在“双悬日月照乾坤”的非常时期,各自以身家性命做政治投机,终于遭至“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悲惨结局。
刘心武先生对《红楼梦》的解读,大致就是这样的逻辑。以刘老师自己的话说,只要能自圆其说,那就是有道理的。我赞同这样的说法,但却谨慎地认为,刘心武先生的解读有一定的道理,但却不一定对。秦可卿不一定是、或者不是废太子的女儿,“双悬日月照乾坤”也并不一定、或者就不是说的“弘皙逆案”。
那么,秦可卿究竟是谁呢?“双悬日月照乾坤”又是什么意思呢?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红楼梦仿写水浒传,日月就是明朝四大名著一脉相承,《水浒传》挪移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人物和场景,《西游记》、《红楼梦》则在写作手法、宗教理念、思想内涵等方面,都与《水浒传》有极深的传承联系。
胡适之先生曾经讥笑蔡元培解读《红楼梦》,说他是笨伯猜笨迷。蔡孑民先生以书中人物逐一索隐,对应历史人物,遭至胡先生嘲笑理所应当。但以蔡先生为主的“悼明之亡,揭清之失”的观点,却是很有几分道理的。《红楼梦》中的“月”,尤其是日月,说的就是大明王朝。
因而,“双悬日月照乾坤”,是大明遗民对故国的思念,痛恨满清对汉人的屠戮和歧视。书中以荣、宁二府在满清时期的遭遇,谴责了这个王朝,渴望恢复明月朗照乾坤。
《红楼梦》是这样的主题,又与《水浒传》有什么关系呢?其实,《红楼梦》的大结构与《水浒传》相仿,开篇就是“误走妖魔”,以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模糊时间概念,隐藏故事真相。尤其是引出《红楼梦》故事的是一僧一道,更是模仿了《水浒传》的写法,施耐庵的原著中,充满着“佛道合一”的宗教思想。
《水浒传》的大结局是一百大八将大聚义,最终有一个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排名榜。按照《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伏笔交代,这部书的最后也有一个一百单八人的情榜。
《水浒传》中的人物一人多喻,多人一喻,如万花筒般光怪陆离。比如,宋江既有“宋三郎”的象征隐喻,暗藏了北宋的几个“三郎”皇帝(宋太宗、宋真宗、宋徽宗),又贴着燕王朱棣的符码。书中的女人都不是实写的女人,而是以女性来隐喻皇室血统,皇位传承中的天道循环伦理。《红楼梦》中的男女私情,也基本上讲的是血统问题,这一点,下文再议。
《红楼梦》中有风月宝鉴,正看反看不一样,脂砚斋暗示,这部书要反着看。这其实是欲盖弥彰,正看反看都是《红楼梦》,书中的人物也是一人多喻,多人一喻。霍国玲解读《红楼梦》,说书中人物有多重分身,人物时而分身时而合体,此言得之。
施耐庵的巨著写的就是明朝灭亡的预言,《红楼梦》以此吊明之亡。因而,秦可卿以及“双悬日月照乾坤”便可从《水浒传》中找答案了。
秦可卿王熙凤
秦明花荣与秦可卿宁国府这几个概念似乎一点都不搭界,几乎是东扯日头西扯雨的胡说八道了。但是,我若是进一步解读,其中就大有深意了。
秦可卿的判词说得很清楚,一切祸根都是出自宁国府:箕裘颓堕皆从敬,造衅开端实在宁。意思是说,贾家的败落是从贾敬这里开始的,宁国府才是制造祸端,导致血祭的根源。
贾敬,实则“嘉靖”,在书中他与嘉靖一样,是一个疯狂崇道之人,也是一个已经死了的人。所以,贾敬生日的时候,让人抄写了一万份阴鸷文。这里的寓意,就是嘉靖崇道大明王朝开始颓堕,而大明王朝实亡于万历。
那么,宁国府又在哪里呢?毫无疑问,说的就是南京城,是大明王朝的古都。朱明遗民思念故国,因而不满大清,挑起祸端。然而,故事的主线却又围绕着荣国府展开,这个荣国府又是什么来历呢?
“荣国府”的灵感实际上出自《水浒传》中的花荣,此话怎讲?花荣原本是清风寨的副知寨,清风明月,这个人物原本就暗藏着明朝符码。因而,他与秦明成了亲戚,他的妹子做了秦明的续弦夫人。秦明,明显有明朝的隐喻——秦可卿家住江南姓本秦,她就是宁国府的原主人,居住在南京城。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秦明、花荣,说的是这个王朝花开茂盛而终无结果。“荣”的本义是梧桐木,草木花,梧桐招凤凰,草木之花无结果。因而,荣国府中聚集了金陵十二钗,繁荣一时。秦明与花荣,就是明朝无果而终的暗喻。
秦可卿没有进大观园,她死在了宁国府。“三春去后诸芳尽”,万历之后,恰是三朝皇帝,“春”是“三人日”,“秦”则是“三人禾”。明朝灭亡于木字辈,木花再荣,三春之后便凋谢。
秦可卿是宁国府的人,死前却给荣国府王熙凤托梦,果然是梧桐招来的凤凰。秦可卿告诉王熙凤,说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霹雳火、花荣尽在其中。而这种短暂的繁荣,其实是“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之前的回光返照。
大明王朝是火德运,水满则溢,溢则泛滥,必将克火。月将亏,火则被水所灭,“水浒”就是克制明朝火德运之水,秦可卿的这番话,说的就是明朝灭亡。而且是三人之后,日将升起,草木凋零(秦下之禾)。这样的隐喻,早在《水浒传》中就有,但《水浒传》中的“三春”,指的是南宋最后三个名字中带“日”的皇帝。
《水浒传》中以林冲之“林”象征明朝木字辈的皇帝,《红楼梦》中则以林黛玉为这样的象征符码,她的父亲林如海,与《水浒传》中的裴如海竟然是同一种隐喻。施耐庵预言,大明王朝将亡于“木字辈”。《红楼梦》时期,大明王朝已经亡于朱由检,因而,荣国府的林黛玉有一种死法,就是上吊身亡。
归纳而言,秦可卿这个这个人物,借用了《水浒传》秦明的姓,以及“明”字,暗喻了大明王朝的灭亡。而荣国府则是注解宁国府的,这个王朝从嘉靖开始便衰落了,万历之后的三朝皇帝便彻底灭亡。或者说,宁国府暗指的是大明王朝都城,荣国府则是大清的国都,也是明代的紫禁城。
紫禁城也在《水浒传》中有过“红墙”的描述,伏魔之殿便是其中之一,九天玄女殿更是如此,这座宫殿既是隐写了孝陵与南京明朝都城,又在紫府之下,便是北京紫禁城。
《红楼望月》望的是宁国府的一轮明月,“双悬日月照乾坤”是大明遗民对故国的思念,他们都在“红楼”之中做梦,待明月再度升起。
人间万姓仰头看
秦可卿揭清之失毕竟,《红楼梦》的创作时代是满清时期,不可能净说明朝的事。而且,这个秦可卿绝不会是《水浒传》中的霹雳火秦明,《红楼梦》的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崭新的形象和内涵。那么,秦可卿是不是如刘心武老师说的那样,是废太子胤礽的公主呢?那就肯定不是了。
秦可卿到底是谁?我直接讲我的答案:这个人物隐喻了大明王朝,而之于清朝事,她极有可能是顺治皇帝的第四子和硕荣亲王——这不就有了一个“荣”字吗?
所谓《红楼梦》就是在红楼里做着“双悬日月照乾坤”的春秋大梦,红楼在哪里?就是明故宫紫禁城。紫禁城在紫垣之下,是帝王之所。贾宝玉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浇灌林黛玉这颗绛珠仙草。林黛玉有明朝符码,绛珠就是红色之“朱”,赤瑕也是有瑕疵的朱玉,草之荣也是无果的。因而,此时的大明王朝无果而终。红楼梦中人期待“双悬日月照乾坤”,也是一场空等。空空道人引出《红楼梦》,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这个地方就是贾宝玉做梦都想去的地方——皇宫。只有皇宫之中,才有那么多的怨恨女子,才能使“千红一窟”、“万艳同杯”。贾宝玉游离太虚幻境之后,贾府便仿照这里的场景造了大观园。“红楼梦”,就是大观园中“梦红楼”。红楼在哪里?就在紫禁城中。所以,贾宝玉居住的是怡红院,号称怡红公子。怡者,和也,红则朱也,怡红公子之意,不言自明。
在太虚幻境中,贾宝玉与可儿云雨,回到凡尘,立即与“龙衣人”暗合。这段描写,其实是秦可卿暗示其血统,贾宝玉竟然是帝王之后。因而,贾宝玉这个人物恐怕还有大明王朝的血统。
书中有两个宝玉,大观园中的这个宝玉,是贾宝玉,江南还有一个甄宝玉。其中的一个贾宝玉是“吊明之亡”的,另一个则是“揭清之失”。秦可卿的身份高于贾府,秘授云雨之事,说的是揭示贾宝玉的血统。从此,贾家就不太平了。
秦可卿的死亡时间,大致能够对榫上嘉靖的死亡日期(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但这只是一个符码,秦可卿只是一个明朝符码,告知贾宝玉明朝血统,其中恐怕就隐藏着这个人物就是朱家之人。
同时,秦可卿极有可能是风月宝鉴的另一面,他就是被悄悄带进曹家的和硕荣亲王。宁国府藏着这样一个人物,怎么能不倒台呢?
贾宝玉其实与贾母、贾政、王夫人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历史真实中,他应当是过继给曹寅这一房的曹宣之子曹頫。
大清入关之后,多尔衮奉行残酷的满汉政策,屠戮明朝遗民。而顺治皇帝亲政之后,推行满汉融合,尤其反感多尔衮与皇太后的不尴不尬的关系。书中说的“养小叔子”,指的就是这件事。顺治与董鄂妃相爱,生下了四皇子,称之为天下第一子,立封亲王。这就表明,和硕荣亲王是要继承皇位的。
多尔衮摄政,贪得无厌,逼顺治称他为皇父。顺治与多尔衮的关系极为紧张,据说,多尔衮之死涉嫌顺治谋杀。孝庄(死后的谥号)与多尔衮曾多次逼顺治就范,按照他们的意志治理汉人。这其中的矛盾十分尖锐,董鄂妃涉嫌被逼死,四王子不知下落,顺治为此两度打算出家。
从曹玺续弦夫人孙氏(康熙保母)下嫁,以及曹寅《楝亭诗钞》、《诗钞别集》中对曹宣身份的辨析来对照解读,和硕荣亲王极有可能被孙氏秘密地抱出皇宫,藏在了曹家。
显然,《红楼梦》的作者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以这样一部小说,揭露多尔衮、孝庄的丑闻,揭露满清的暴行。同时,也哀叹自己的身世,原本是可以居住在紫禁城的,却要在“大观园”中做着“红楼梦”。
“双悬日月照乾坤”盼的是大明王朝,“风月宝鉴”交代得很清楚,风就是清风,月则是明月,《红楼梦》隐含“吊明之亡揭清之失”主题,恐怕大有道理。如此,秦可卿便不是废太子胤礽的公主了。
刘心武认为秦可卿的身份是公主,“日月双悬照乾坤”就是证据之一,你怎么看?
不管结论或对或错,只要认真探讨真相的文章,其作者都是值得尊重的。对于秦可卿的生活原型的身份,史料中的根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应该是文本提供的信息。最起码这些信息要和生活原型基本吻合,不能解释不通,更不能互相矛盾。我想,这个要求应该不算过份吧?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说秦可卿原型是废太子胤礽的女儿,那就必须解答下面的几个疑点。
一、义忠亲王老千岁是谁?如果说他的原型是胤礽,那千岁又是谁?贾宝玉称王夫人为太太,称贾母为老太太,有这个老字证明贾母是他的祖母辈。同样,身为女儿,称父亲只能称千岁,而不能称老千岁。这如何解释?
二、回前诗有一句是“家住江南姓本秦。正册十二钗只有一个姓秦,就是秦可卿,如果她的原型是胤礽之女,她的家应该是北京或东北,这家住江南怎么解释?
三、秦可卿卧室的陈设提到了两个公主,这两个公主都各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一个自己做了一架联珠帐,联珠即连族,她和谁连族?另一个两眉之间有梅花妆,相当于香菱的胭脂记,这个太子之女是否有这个面部特征?
四、室内陈设还提到了三位帝王的后妃,如果想表现这个郡主的淫,历史上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唐代的太平公主等,为什么放着贴切的例子不用,反而用后妃类比呢?
五、作者在描述重要人物时,用词的褒贬是分明的、严谨的,特别是花、香、仙等字眼,不是他尊重褒扬的人是绝不会用的。如果这个郡主即让公公爬灰,又养小叔子,作者为什么用这些字眼赞美她,而且借贾母之口说她是第一得意之人?
疑点不只上述几个,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了。欢迎师友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恭候垂教!
刘心武认为秦可卿的身份是公主,“日月双悬照乾坤”就是证据之一,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
只要泄及秦可卿,提笔十分凝重,虽出场只有十三回,曹公却浓彩重墨描写。迷一般的秦可卿,更加成谜。红学专家俞平伯、冯其庸、周汝昌、吴恩裕等大师,针对秦可卿身份,没有统一的认证,各持观点。我敬畏这部伟大巨著,只是谈谈自己读后感,不敢妄言。
情孽秦业,情种秦钟、情可倾秦可卿,性命短暂的三秦,也未见情爱四溢,作者是否在伏写:怡红公子贾宝玉乃为情种,四处倾情,种下了孽情?
淫丧天香楼,生前的秦可卿与“淫”结了缘,居室里唐伯虎巜海棠春睡图》、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好一个春宫艳帷,由此看来,秦可卿淫荡无疑了?
贾母评可卿:“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再看可卿托梦与王𤋮凤:“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等警示言语。通过这些,推翻我对秦可卿“淫乱的看法,也推翻了和公公贾珍“扒灰”之说。淫乱的人称不上妥当,也不会看穿贾府的弊病。如贾府听信可卿之言,再励精图制,消除弊端,贾府会多撑若干年。
秦可卿到㡳何许人,有人认为是废太子之女,直接推翻。记住:太子前面有个“废”字,满清统治者对于结党营私,往往是痛下杀手,毫不留情,为一废太子之女亡故而四王八公路祭?绝不可能的。由于所用棺木是王爷级的,十三爷允祥从头到尾都是雍正爷坚定拥护者,因过度辛劳,四十四岁去世。举国痛悼。雍正帝万分痛心,将允字又改成胤,是整个清朝不避皇帝名讳唯一事例。秦可卿之死,影射胤祥病亡,日月双悬照乾坤完全相应。认上为个人读后有感,望条友们多给宝贵意见。
刘心武认为秦可卿的身份是公主,“日月双悬照乾坤”就是证据之一,你怎么看?
刘心武的观点认为,秦可卿是废太子胤礽的女儿,本文比较赞同这个观点,同时也认为秦可卿还影射了另外一个身份,这个身份是康熙的一个宠妃。下面详细和大家交流探讨这个问题。秦可卿是太子胤礽的女儿,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红楼梦一书写了很多隐晦的事情,因为清朝文字狱的原因,当然不敢写得太露骨,所以就像让大家猜谜一样,若隐若现,要具体找出证据证明是历史上发生的哪件大事,作者当然不会傻到留下什么证据,如果真的留下了证据证明写的是康雍乾三朝的事,恐怕红楼梦这本奇书,早就在清朝时被毁尸灭迹般的销毁了,这本红楼梦能够流传下来,足以证明了作者高明之处,也是红楼梦这本奇书的魅力所在。
秦可卿是太子胤礽的女儿,当然在书中找不到确凿的证据,只能分析和推理,像猜谜一样进行猜测。首先秦可卿来历非常神秘,她是一个低级小官吏秦业的养女,不知道秦可卿的亲生父母是谁,是秦业从养生堂里领养的一个女儿,养生堂就是官府置办的一个孤儿院,专门负责收养穷苦人家养不活的儿童,被抛弃的残疾儿女,还有因为犯罪而被抄家的罪官,还不够治罪年龄的幼小子女。这些养生堂里的孩子,长大了男的被卖为奴仆,女的被卖到风月场所为妓,或者为奴。
秦可卿的出身可以说是极为低贱的,而且领养她的秦业,只是一个低级小官吏,和贾府这等皇亲国戚的公侯豪门,根本就不可能扯上任何关系,但是秦可卿却做了贾家长房宁国府的长孙大少爷贾蓉的正妻,名副其实的贾家少奶奶。以秦可卿的身份,别说给贾蓉做正妻,就是做明媒正娶的妾这个身份资格都是不够的,秦可卿的出身都比不上尤二姐的出身来历清白,秦可卿这个低贱的养生堂出身,就是为了隐藏她神秘的来历,能够给贾蓉做正妻,血统出身上绝不会比贾家差的。
作者通过对秦可卿卧室里豪华的摆设的细致描写,来衬托秦可卿血统的高贵。红楼梦原文: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先说下寿昌公主的榻的含义。康熙朝被废太子胤礽和唐朝皇帝唐睿宗李旦两个人的身份是非常相似的,最后结局都是被废除,寿昌公主是李旦长女,李旦的皇位被武则天废掉,胤礽的太子被康熙废掉,秦可卿睡的是寿昌公主的榻,说明秦可卿的身份和寿昌公主是一样的。寿昌公主嫁给了崔真,秦可卿的情人却是贾珍,这些巧合说明秦可卿的真实身份极有可能就是废太子胤礽的女儿。
再来看下杨玉环和武则天的身份秘密,杨玉环是寿王李冒的妻子,被老公爹唐玄宗李隆基纳为了妃子,武则天还是宫女时,和太子李冶有了情意,但武则天却被唐太宗李世民纳为嫔妃,唐太宗死后,唐高宗李冶立刻将武则天封为了皇后,红楼梦里,秦可卿身份地位,和武则天杨玉环很相似,秦可卿是贾蓉的媳妇,却被公公贾珍长期霸占着,这件事必然是影射当时帝王的家事。清朝有野史传闻,太子胤礽被废的真正原因,是太子和一个宫中的绣女有了感情,这个绣女被康熙纳为了妃子,这段野史故事和武则天李冶的爱情故事一模一样,只是太子胤礽没有等到康熙驾崩,胤礽和妃子秘密约会时,被康熙发现,妃子被赐上吊而死,胤礽太子被废除。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所说的故事,暗喻的可能就是这段野史,只不过贾珍是作为公爹和儿媳妇爬灰来描述的,作者害怕被看破真相,删除了原来章节,重新改写成了秦可卿死封龙禁卫。有人会说,为什么史书上一点痕迹都没有,各朝各代的史书都是按照事实记载,哪怕李世民的玄武门事变杀害亲兄弟,都有记载,到了清朝就不一样了,凡是涉及到皇家秘闻的事情,所有的档案全被销毁,不留任何痕迹,因此清朝的野史秘闻是最多的。
总之秦可卿是红楼梦的引子,她在红楼梦里的身份地位极为重要,无论红楼梦明面的风月故事,还是隐藏的真事,都有她扮演的角色,这也是她在十二金钗正册里的原因,所以刘心武提出秦可卿的公主身份应该是正确的分析。刘心武认为秦可卿的身份是公主,“日月双悬照乾坤”就是证据之一,你怎么看?
大家读《红楼梦》可能比较感兴趣的是里面人物的命运,以及他们最终的结局,毕竟《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并不是出自曹雪芹之手,后面的四十回是清朝的另一位文学家高鹗所补,这也就使得这部小说并不完整,很多的地方与前面并不能够衔接起来。不过这书中有一个人物,却是的的确确由曹雪芹所写,而且也是曹雪芹第一个让他去世的重要人物,那么就是秦可卿。
相信只要一说到秦可卿,人们脑海里那么必定是会浮现出一幅优美的画面来,应当说秦可卿她是《红楼梦》里最漂亮的一个人物,可就是这么一个如此漂亮的女性,无论是她的出身,还是死亡原因,那么书里面都是写得模棱两可,让人读了之后,总是会产生诸多的联想。
先来说一说她的出身,书中所写她是养生堂的一个弃婴,也就是说,根本不知道她的父母是谁?
刘心武也并没有十足的证据,只是凭借着小说文本里的一些段落描写来判断,从她那卧室的摆放到太医张友士的黑话,当然所谓的黑话,也就是说张友士所开的那些药方以及他所说的那些话。刘心武也就是凭借着这些线索,认定了秦可卿就是公主。
这样的说法,还是太过于牵强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毕竟还没有可以支撑秦可卿是公主的真实证据。
秦可卿这个人物,的确是也些不寻常,试想一个如果是如书中所说,她是一个出身如此卑贱的人物,怎么可能嫁到贾家,而且还是明媒正娶,从这一点上来说,也确实是有些奇怪。要知道能够进入到嫁到贾家的女人,那么都是有着非常高贵的身份,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金陵城里的四大家族,那都是内部联姻,不可能去娶一个外面的女子。
那么贾家为什么又突然娶了一个外姓女子,而且还是这样的一种出身?这的确是有一些说不通,还有例如她房间的摆设和王熙凤对她的态度。
曹雪芹在写好了这部小说之后,把自己的草稿给别人看,那些人看过之后遗失了,所以当高鹗他们在整理的到时候看到这中间有缺失,于是自己匆匆经过了一番加工,因此才出现了这种情况,使得人们以为秦可卿有着什么样高贵的出身。
刘心武认为秦可卿的身份是公主,“日月双悬照乾坤”就是证据之一,你怎么看?
当年刘心武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揭秘红楼梦的时候,受到了众多研究红学的专家的口诛笔伐,说他生搬硬套、异想天开。其实刘心武在讲课的开头,就谦虚地说自己自己只是红楼票友,业余研究红学,都是一己之见,可能有不够周密不够严谨的地方。自己在红学研究上只是小学生,但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己虽然不够专业,可是也有独到的见解,也要发声。刘心武先生本人就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以虚构见长,而本身红楼梦也是虚构的,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能找到现实的出处,所以刘心武先生有什么奇谈怪论,红学家们大可不必义愤填膺。
刘心武先生在揭秘红楼梦中,最让人惊掉下巴的就是关于秦可卿的身世,也是最引起轩然大波的地方。
秦可卿的身世确实扑朔迷离,红楼梦中曹老描述得也是语焉不详,给了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刘心武先生说秦可卿是康熙废黜的太子胤礽所生之女,真的佩服先生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在此之前恐怕没人敢这么想。
刘心武先生的理由有以下几条:
一、秦可卿出身寒微,乃一小官吏抱养之女,跟贾府门不当户不对。
二、通过对秦可卿卧室的描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之的联珠帐。”意味着曹雪芹暗示出秦可卿的皇家身份。
三、从贾宝玉梦中秦可卿是警幻仙子的妹妹和她自缢于天香楼说明秦可卿出身的高贵。
四、秦可卿预言元春封妃。
五、给王熙凤托梦,预示贾家将要衰败,“三春过后诸芳尽, 各自须寻各自门”。
六、秦可卿死后丧事隆重,樯木为棺,大太监戴权也前来上祭。
把以上几点串起来一看,还真有那么点意思,但细细一推敲,这些证据根本站不住脚。
一、秦可卿出身寒微却嫁入贾家。
其实这个原因曹老先生也解释过,只不过是一语带过,说“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说的是秦可卿养父秦业与贾家的关系。原来贾政与秦业同在一个部门工作,秦业比贾政大了二十多岁,应该是贾政的老上级之类,只不过贾政后来混得好了。所以贾家敬重师傅,娶师傅女儿为媳,在封建礼教浓厚的古代,应该能说得过去。
二、秦可卿卧室里的摆设。
秦可卿卧室里的摆设确实挺唬人的,连武则天的宝镜都有,但又一想,亏得刘心武先生是个著名作家,我这个不入流的爱好者都知道这是虚指。“接过雷锋的枪”并非雷锋把枪递给了我,而是我继承了雷锋的光荣传统。同样,“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也并非武则天用过的宝物,也可能是淘宝同款。呵呵,说笑了。
三、秦可卿是宝玉梦中警幻仙子的妹妹和天香楼自尽。
这个只能佩服刘心武先生丰富的想象力了,这和出身高贵八竿子打不着吧?只能说是曹老爷子为引出之后一大家子人物和故事做出的神秘的铺垫。我年轻时也梦到过自己的老婆是周慧敏。
四、预言元春封妃。
都是警幻仙子的妹妹了,金陵十二钗后来的命运都知晓了,何况元春封妃?
五、给王熙凤托梦。
这也是警幻仙子妹妹的神通,有了托梦,这红楼梦才能写得下去嘛,曹老爷子这个小聪明还是有的。
六、秦可卿丧事隆重。
秦可卿毕竟是长孙媳妇儿,贾家正值鼎盛,极好面子,官员们也是礼尚往来,隆重些无可厚非。加上贾家是贾珍主事,贾珍对秦可卿可是真爱啊,丧礼上老公贾蓉面无戚色,公公贾珍却哭了个死去活来。如果按刘心武先生所说秦可卿是位公主,贾珍有这个胆子敢爬灰吗?
所以说,刘心武先生对秦可卿身世的揭秘,只不过是突发奇想,博人眼球。正如历史还有正史和野史呢,红学的研究,当然也可以有严肃和娱乐之分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