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被称为七律的压卷之作?
我不认为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是七律的压卷之作,即便是以唐诗论,比这首诗作得好,传得广的七律数不胜数。试问,即便是熟读唐诗三百首的读者,有几人熟知这首七律呢?又有几处引用过其中的一个句子呢?
同时,我也不认为唐诗有什么压卷之作,历经千余年的传诵,每一首唐诗都是经典。若以七律而言,杜甫、李商隐等人的作品,恐怕绝不会弱于王维这首《积雨辋川庄作》。若说“压卷”,杜甫、李商隐的七律才可担当此任。
我非常喜欢王维的诗我这样讲,并非是否定王维的诗作,而是不认同《积雨辋川庄作》这首诗具有压卷唐诗七律的价值。而且,我还认为,这首七律在整个王维的作品中不算上乘。而且,这首诗还有无病呻吟,表达文人假清高之嫌。
为何这样讲呢?我们不妨读一读王维另外一首比较肉麻的诗。这首诗也是一首七律,题目叫做《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贾舍人名叫贾至,其父贾曾是礼部尚书。唐玄宗逃亡蜀郡之前,授中书舍人。《新唐书.百官志二》说,中书舍人“正五品上。掌侍进奏,参议表章”,官职虽然不高,但却是皇帝身边参政议政的要员。
所以,贾至诗名不高,诗作也不算极品。但是,他所做的《早朝大明宫》,却有王维、李白、岑参、杜甫等人竞相唱和。这种情况,在唐代实属罕见。这其中,难免让人产生王维等人以诗谄媚的猜疑。
诗人也是人,并非所有的诗人都有傲骨。即便有傲骨,也难免有折腰低头的时候。所以,我认为贾至的诗,以及王维等人的唱和,艺术价值都不算很高,艺术品位也算不得上上乘。
王维一生写过很多诗,我倒是觉得他的五律才是唐代的极品,七律则要输与杜甫、李商隐了。
我非常喜欢王维的诗,曾经写过“临池智短溺三王”这样的句子,说的是业余时间学习书法,以王献之、王铎法帖为主,书写的内容基本上是王维的诗。这里,我随意抄录一首王维的五律,看看是否比《积雨辋川庄作》要高出许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种意境才是王维晚年时的真切体会,简直写到骨子
我且不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这样的绝世佳句了。以此对比,《积雨辋川庄作》算什么呢?
恐怕是贾舍人随唐玄宗逃之夭夭,王维一时失意而发的牢骚,归隐田园而心有不甘,聊以自慰之作吧。对比《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积雨辋川庄作》,大概是王维失意之后,田园情怀比较肤浅的表述。
所以,王维这首七律其实并没有真正走心,或者说,根本就还没有达到他晚年的境界。怎么担得起唐诗七律的压卷之作呢?
杜甫才是唐代七律的圣手我读书从来都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跟在别人后面鹦鹉学舌。如此,才能读到真正的书。
如果一定要评选出唐代七律第一人,我觉得,非杜甫莫属。在杜甫的七律中,简直有太多的作品可以取代《积雨辋川庄作》,来担当唐诗七律的压卷大任。
比如,杜甫所写的《登高》,无论从格律、格调、意境、构词、诗句等等方面,都堪称七律中的绝世之作,非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可以望其项背的。
当然,我们可以说,杜甫、王维的诗是不同风格的作品,不可以类比。但是,在“七律”之下,还是大有可比之处的。
仅以《登高》而言,传诵的深度、广度,被引用的次数,绝非《积雨辋川庄作》可比。
还比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律”在杜甫的手中,竟然可以如此轻松随意,写得平白如话但却诗意盎然。
若说田园诗,杜甫也有,比如《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首诗,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能比吗?
因而,若拿杜甫的七律来比较,说《积雨辋川庄作》是七律的压卷之作,不过是某些不得志的士大夫借此无病呻吟罢了。
李商隐的七律写绝人间爱情唐诗七律中,我其次喜欢李商隐的诗作,尤其是《无题》系列。李商隐的《无题》,简直写绝了人间情爱,或者说,把爱情写进了骨子里。读李商隐的《无题》,好比用钢针往骨子里刺,直透骨髓。
以下,我抄录一首李商隐的《无题》,看看《积雨辋川庄作》还够不够压卷唐诗七律的资格。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不需多做解读,首联就让人耳熟能详,铭心刻骨。李商隐说,爱情的境界就是像春蚕那样,至死才断绝了吐丝,像蜡烛一样,燃烧到尽才没有了眼泪(烛泪)。
这是人间至极“生死恋”,让人有彻骨透心的震撼甚至是颤抖。这首《无题》无论是情感境界,还是艺术品位,绝对远超《积雨辋川庄作》。
因而,王维的七律肯定是担当不了压卷唐诗的大任。
李商隐的《锦瑟》,同样是流传千古的绝世“七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什么是传世名作,这才是呢。春蚕到死,都写成歌剧《江姐》唱词,被解读为革命英雄主义的一种坚贞不屈的精神品格。
而“此情可待成追忆”,不知唤起了古往今来多少人的情怀,引发了多少惆怅而又幽远的人文情怀的共鸣。
《积雨辋川庄作》能有这样的成就吗?不过是满足士大夫失意的牢骚愁肠罢了。
小结:我对唐诗心怀敬畏最后,抄录《积雨辋川庄作》,并且为本回答做一个小结: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饮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唐诗,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不可逾越的艺术颠覆。我这样回答问题,其实是对唐诗的大不敬。
因而,我不赞同以一己之见,胡乱给唐诗以及唐代诗人定调,说这首或者那首是“压卷之作”,“孤篇压全唐”。
我喜欢杜甫的七律,李商隐的七律,同样,也喜欢王维的诗。甚至,我喜欢每一首唐诗。
为什么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被称为七律的压卷之作?
说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是全唐的压卷,乃古来士大夫自命清高的偏好。
全诗为: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饮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这首诗作者把奉佛参禅的闲淡生活和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揉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雅淡幽寂.深邃超迈.形象鲜明.兴味悠长,是诗人独特风格的展示,也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
首联写居高所见:雨后丛林上空袅袅升起的饮烟,农妇正烧火煮饭哩,给田里劳作的丈夫送去,丈夫田中野歺。使读者仿佛看到了田夫农妇那各施其责.怡然乐于其中的画面,感觉到浓浓的田园生活气息。注意:一个“迟"字,不仅使阴雨后的炊烟更传神,更透露着诗人闲逸的心境。
颔联继续描写居高所见所闻:看,白鹭翩飞,意态何等闲洒;听,黄鹂相互唱合,歌喉是那样的甜美。白鹭翩飞取动态,黄鹂唱合取声音,漠漠,阴阴频添境界之广阔.幽深。二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这就是诗中描绘的一幅画。
颈联在首.颔二联诗人在客观描写.心灵过滤的基础上转折:独处空山的诗人,观木槿而悟人生,采露葵以供清斋。这正是诗人的个性啊!正如其言“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这样的孤寂寡淡对诗人来说,不正是自得其所吗?
尾联诗人以自谓口吻收住: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用典,一正用,一反用。杨朱道成,争席而证道成能融世;海鸥原亲,相疑而知心异不可留。诗人澹泊自然.与世无争的心境一语表达得无遗。
《积雨辋川庄作》是不是全唐七律诗压卷不重要,我们但欣赏其深邃意境和超迈风格即可。
为什么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被称为七律的压卷之作?
王维是高水平的五律诗人,但在《积雨辋川庄作》这首诗中有下列不尽人意的句段:1,白鹭,黄鹂,海鸥,这三鸟禽重复了,一般一首诗中只能用一次禽句。2,海鸥一句没有前缀埋下伏笔,怎么突然冒出“海鸥”?前面哪里交代了海?3,律乱,假如第一句改为:空林积雨袅烟迟,则下面7句律(平仄)通了,全顺了。不改律全乱套了。
为什么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被称为七律的压卷之作?
王维的《积雨辋川作》,为什么很受古人推崇,被称为七律的压卷之作呢?
一,诗歌描绘了夏天雨后清幽湿润的美景,融禅机理趣于写景之中。告诉我们,在物欲横流,尘世的喧嚣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超尘脱俗,悠然闲适,妙悟理趣的生活。原诗如下: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前两联描绘了山中美景:夏天,久雨,寂静的山谷中,炊烟依依,缓缓上升。农人,蒸藜炊黍,送饭田间。苍苍茫茫的云水之间,白鹭悠然地飞过,蓊蓊郁郁的树林里,黄莺婉转地鸣叫着。积雨,炊烟,农人,白鹭,莺语,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田园画,难怪世人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后两联画出了自己的生活情趣:我静坐木槿树下,看美丽的木槿花朝开暮落,多么短暂,人生何尝不如此,相对于茫茫之宇宙,人生也只是一瞬间,还去争什么名和利,一切都是浮云。真正有味道的生活,生活的真谛是什么?还是采一点秋葵,粗衣素食好。后人苏东坡在文章中也表达了这样的思想,他说,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后两句运用了《庄子》中的典故,表达自己像阳子一样,已经学了老子之道,和其光,同其尘了。委婉表达了自己大彻大悟,毫无机心,随俗返真,洁净纯朴的思想境界。生活是辛苦的,疲惫的,痛苦的。忙碌一段之后,我们可以放松身心,融自己于纯真的大自然中,浸洗灵魂。
二,大家之作,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有境界者必成高格,有高格者,自有名句。诗中,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历来受到人们激赏,认为全唐诗中,淡雅幽寂,莫过右丞词句。尤其漠漠一词,形象写出水田星罗棋布的情景,阴阴写出夏天绿树成荫的情景。这两个叠词的妙用,让诗句更爽健,更精神,更有韵味。关于这两句话,还引出一桩文字公案。有人说这是王维窃取同代诗人李嘉佑的诗句。李嘉佑的诗中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的诗句。不过多数人认为,王维不大可能抄袭,话又说回来,即便时引用,也是诗人加上点睛之笔才让这两句有境界,有品味的。
三,王维的诗,富有禅趣。他虽为高官,但并无骄奢的习气,利用空闲,在蓝田南的山区建一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隐居之地,叫辋川,辋是车轮的意思,意为此地水道纵横,像车轮上的车条一样密集。反观这首诗,一切都是那么寂静,恬然,没有目的,没有意识,没有追求,没有生的喜悦,没有死的悲哀,一切都随缘自适,自然而然。这不就是禅定的境界。结束语:在喧嚣的世间,在万丈红尘中,我们是不是也该放下匆忙的脚步,不累于心,不劳于形,适当放松身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来关照反省自己的灵魂。其实,也不影响赶路。王维无意官场,却被唐肃宗濯拔为尚书右丞,古代以左为上,尚书右丞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停下来,看看身边的风景,是为了走的更沉稳,你觉得是这样吗?
为什么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被称为七律的压卷之作?
王维画像
王维的这首诗如果说是七律的压卷之作,也是少部分人包括提问者的主观认知,当然诗无达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这个在艺术欣赏上是非常正常的,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千个人的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用一句伏尔泰的话来说就是:我可以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表达观点的叔利!这也是公平的公正的人性的。
漠漠水田飞白鹭
王维这首《积雨辋川山作》因一句颔联闻名天下: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翻译成白话如下:广阔而又平坦的大片水稻田上飞过一行白鹭,一大片茂盛的树林里有黄鹂鸟在婉转地呜叫着。当然不是说这首诗的首联,颈联和尾联就不好。
阴阴夏木啭黄鹂
这首诗以这一句最精彩,广为人知的也是这一句,它好在哪里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画艺术的特点,这一点苏轼早就说过这里不再重复。
王维画像
水田上白鹭飞,夏木上黄鹂鸣,色彩斑斓丰富,白鹭黄鹂相对比一目了然。动静相宜,水田之静映衬白鹭之动,黄鹂之鸣对比夏木之呆,好一幅田园风光图画。
王维这首七律,形象立体生动,意味深长。表现了诗人隐居脱俗的高洁的心灵追求,确实不错,但如果说它是七律的压卷之作,我以为它还略嫌轻巧一些,未必能压得住,当然这首诗在王维的所有七律里,说数一数二还是可以的。
为什么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被称为七律的压卷之作?
压卷之作,顾名思义,是开卷第一篇,是脸面,是最好的。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虽然清新澹远,堪称佳作,却不称成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
1、王维七律诗的整体风貌
初唐以后,唐诗渐渐进入全盛阶段。不可忽视,王维诗这一时期出现的第一位超一流作者。赵殿成注《王右丞集》收录王维诗479首,其中七律20首,这20首中,奉和应制之作7首,践行之作6首,其他内容7首。
可见,七律在王维的创作中算不上重要的体裁,他的内容虽然已经比沈佺期、宋之问更为扩展,辞句更为流畅,平仄对偶之间仍不免给人沾滞的感觉,相比其五言律诗的浑然天成、妙造自然,相差还是很明显的。
2、《积雨辋川庄作》不能代表七律的进步
这首诗清新澹远,足以证明王维对七律的意境比沈佺期、宋之问有所扩展,然而这种扩展,最多是王维一人的成就,不能代表七律整体的演进。因为这首诗中表现的意境,是王维生活环境与他才情修养的流露,而并没有反思与尝试的创新精神,所以这首诗意境虽好,却并不能代表王维促成了七律这一体裁运用与表现手法的进步。
晚年的王维,得到了宋之问在辋川的别墅,与好友裴迪游山玩水、弹琴赋诗。因为他有这样闲逸的生活,才有了这样清新澹远的作品。就像就像陶渊明的诗,虽然登峰造极,去不能代表两晋南北朝五言诗演进的任何阶段,也像范仲淹的边塞词,虽然雄浑苍凉,却不是豪放词。
蓝田辋川
3、《积雨辋川庄作》的不足之处
这首诗的章法与句法,仍然是平铺直叙的,并没有进步。您可以把这首诗中“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与王维五言律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句子相比较,可以说高下立判。
这首诗平仄失粘,被称为“折腰体”,也是当时七律尚未成熟的证明。
综合看来,王维这首诗虽佳,却并不是压卷之作。真正把七律推到高峰的是杜甫,他为七律带来各方面的创新,佳作迭出,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关注梅鹤读书,欢迎点赞、留言,一起读出不一样的精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