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水浒传中的人都吃牛肉,而没有现在的猪肉?

《水浒传》中吃牛肉,这件事从来就没有人讲清楚过。究竟施耐庵为何要在书中大写特写吃牛肉,还得从原著中去解读,一味的联想历史民俗,甚至搬出法律,恐怕还很难得出所以然来。

至于题主所说的《水浒传》中没有现在的猪肉,我觉得有点点说跑偏了。猪肉就是猪肉,哪有过去的现在的之分呢?不到一千年时间,猪恐怕还来不及进化呢。所以,《水浒传》中吃的猪肉,跟现在的猪肉是一样一样的,估计吃法上也差不多——如此作答,题主休怪。

那么,《水浒传》中的人为何都吃牛肉呢?

《水浒传》中并非人人吃牛肉

此处,还是要先破一破题:是不是《水浒传》中的人都吃牛肉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水浒传》中第一桌酒菜吧。

“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这回书中,出现了《水浒传》第一桌酒席,是龙虎山上清宫住持真人为洪太尉准备的接风宴,上清宫的这桌酒席是“水路俱备”。

“水路俱备”到底上的是什么菜,施耐庵没写,但有两个字做了交代,说是“斋罢”。可见,这桌菜大致是河里的鱼虾、山间的青菜竹笋、蘑菇之类的。洪太尉是阴历三月上的龙虎山,南方这时节山里的珍味是最丰富的时候。

洪太尉一路虔诚,吃素到了龙虎山,因而,这次“斋罢”,肯定是没有大荤的,无论猪肉、牛肉等等都应当没有上桌。

因而,并不是《水浒传》中的人“都”吃牛肉。那么,是不是洪太尉要请张天师,又在道家圣地而应当斋戒,俗家人都吃牛肉呢?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另外一桌“水路俱备”的酒席吧。

话说小王都太尉与端王比较要好,估计是经常有酒席往来吧。这天,恰逢小王都太尉过生日,书中写道:“当日王都尉府中,准备筵宴,水陆俱备”。

驸马庆生,自然不会像龙虎山道众吃素那样,只是些素菜而已。容与堂本《水浒传》特别的描绘了小王都太尉的这桌“水路俱备”的宴席,其中,写到菜品的只有四句话:

玳瑁盘堆仙桃异果,玻璃碗供熊掌驼蹄。鳞鳞脍切银丝,细细茶烹玉蕊。

这也不必多做解读,其中,肯定没有牛肉,也没有猪肉。所以,《水浒传》中的人还是没有“都”吃牛肉。那么,是不是王公贵族讲究,普通人家就得吃牛肉了呢?

话说史进从华阴县蒙头蒙脑的来到了渭州城,巧遇小种经略府提辖鲁达,生性豪爽的鲁提辖拉着史进和李忠来到潘家酒楼喝酒。这场酒席,施耐庵写得可耐心了,细细的讲了渭州城大酒楼的排场。书中说:

鲁达 道:“先打四角酒来,一面铺下菜蔬,果品,按酒。”又问道:“官人,吃甚下饭?”鲁达道:“问甚么?但有,只顾卖来,一发算钱还你。这厮只顾来聒噪。”

先上下酒菜,再来下饭菜,比我们现在都讲究。我比较烦躁大酒店先上冷碟,这怎么下酒啊?喝完酒再吃饭,都是吃的喝酒的剩菜,根本就不及鲁提辖那时恁般讲究。

遗憾的是,无论按酒、下饭菜,施耐庵都没写吃的是什么,有没有牛肉呢?别急,等鲁达到雁门县时,施耐庵便马上要上菜了。

这桌菜是金老款待鲁提辖的,大约有这么几样:鲜鱼、嫩鸡、酿鹅、肥鲊、时新 果子。看看,真的没有牛肉呢。

书中还有多处酒席,根本就没有写到吃牛肉,《水浒传》中的人都吃牛肉,这个说法不靠谱。那么,究竟是什么人吃牛肉呢?

吃牛肉意味着要搞事情

其实,题主也没有说错,只是把《水浒传》中的人与“梁山上的人”搞混淆了。梁山上的人确实都吃牛肉,施耐庵有故事为证。

书中第一次写到吃牛肉,是史太公接待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是这样写的:庄客托出一桶盘,四样菜蔬,一盘牛肉,铺放桌上。先烫酒来筛下

这就有牛肉了。此处,我先讲一点读《水浒传》的心得吧,但凡见到牛肉出现,那就意味着要搞事情了。但是,王进吃了这顿牛肉却没有搞事情,那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话说王进与母亲吃罢了牛肉便住在了史进家,第二天出啰嗦了,王进的母亲犯了病,不能赶路。于是,母子俩只得在史进家继续住下来。史太公很热情,请医请药治好了王进的母亲。

母亲病愈,王进又准备赶路,没想到,遇见了九纹龙史进。为感谢史太公的恩义,王进说出了自己的来头,并且收酷爱武艺的王进为徒。史太公大喜,叫庄客杀一个羊,安排了酒食果品之类,就请王进的母亲一同赴席。

这回便没有牛肉了。这其中是什么意思呢?王进一路隐姓埋名,不露真相,史太公不明底细,不知客人来路,自然要给他吃牛肉了。也就是说,吃牛肉的人有身份不明、疑似坏人的意思。不信?那就再看一则故事,这则故事说的是鲁智深大闹桃花村。

鲁智深从五台山前往大相国寺,这一天,也与王进一样错过了宿头,到一个乡下地主老财刘太公家投宿。刘太公也十分的厚道,见客人还没吃晚饭,刘太公便吩咐庄客掇张桌子,放下一盘牛肉,三四样菜蔬,一双箸,放在鲁智深面前。

吃饭之际,鲁智深得知刘太公家女儿被桃花山土匪强娶为压寨夫人,便愿意出面“说姻缘”,帮刘太公解决了这件事。刘太公大喜,问鲁智深还能吃吗?鲁智深答道饭吃饱了,酒还能喝。于是,刘太公叫庄客取一只熟鹅,大碗斟将酒来。

看看,是不是对陌生人与好人接待的方式不一样啊?所以,《水浒传》中吃牛肉是十分讲究的,哪有什么北宋规定不准杀牛吃牛肉的事情啊。

书中第一次写吃牛肉搞事情的,便是九纹龙史进。为防备少华山强人,史进便叫庄客拣两头肥水牛来杀了,把史家村三四百庄客都叫过来喝酒,号召大家武装起来,随时准备迎击强盗。果然,没多久,陈达就杀来了。因为这桌酒席,引发了史进大闹史家村,上了少华山。

余下的事情不多说,列位看官不妨按照这个思路去读一读原著,看看到底是哪些人吃牛肉,他们为什么吃牛肉。

《水浒传》中的人吃猪肉吗

我想,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必要回答,但《水浒传》中吃猪肉还真的值得一说呢。

之所以说没有必要写《水浒传》中吃猪肉,是因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太深入人心了。鲁达打的就是渭州城第一屠商,投托小种经略府的杀猪屠户郑屠。

书中说,鲁达为消遣郑屠,先躲了十斤净精肉,然后,又切了十斤净肥肉。郑屠不能理解,说净精肉末可以裹馄饨,净肥肉末干什么用呢?可见,这种吃法与现在也差不多。哪能说《水浒传》中的人没有现在的猪肉呢?

大概是为了讲故事吧,施耐庵在这里又出了点生活常识毛病,净精肉末裹馄饨能吃吗?假如把郑屠亲自切的净精肉、净肥肉末混到一起,那就是上等的馄饨馅了。

大概、或许、可能渭州城(今甘肃平凉)的馄饨就是这个吃法吧。

武松杀嫂之前,先叫士兵买了些猪首、一只鹅、一只鸡、一担酒,和些果品之类。武松叫齐了“酒色财气”四位高邻,先摆了祭物,然后铺下酒食,边吃酒便办事。大概,猪首是做祭物用的,鸡、鹅大概就是下酒菜了。武松这回倒是没有吃猪肉,但却说明阳谷县还是杀猪吃猪肉的。

书中还写了很多吃猪肉的事情,比如王伦得知晁盖等人上梁山,鼓乐喧天,仪式十分隆重。除了热闹非凡的欢迎仪式外,王寨主还吩咐山寨宰了两头黄牛、十个羊、五个猪,大吹大擂筵席。

看看,《水浒传》怎生没有现在的猪肉呢?

那么,《水浒传》中吃猪肉又是怎么回事呢?我觉得,这是在隐写明朝的事。上面讲到的洪太尉,与朱武这个人名合起来,就是“朱洪武”。所以,吃猪肉就是吃“朱肉”,谁当皇帝可不就要吃谁的肉嘛,否则,怎么活?我们现在不也是说吃老板的饭吗?

因而,吃猪肉意味着施耐庵要在书中隐写明朝的故事。既然如此,那么,吃牛肉又当怎讲呢?

《水浒传》中为何总写吃牛肉

很多读者说,《水浒传》写吃牛肉不合理,因为,北宋时期法令规定禁止屠杀耕牛。这点也没讲错,但我查了《宋刑统》,却没有找到这条律令,这部法令对于耕牛等牲畜的屠杀只限于“盗杀”。只要是盗杀他人的牲畜,不管是不是牛,都会被判为有罪。

不过,北宋时期确实是不主张吃牛肉的,《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就在《夷坚志》中讲了很多吃牛肉遭报应的故事,劝说大家不要杀牛吃牛肉。可见,吃牛肉只是民间约定俗成的一种德行上的事,法令并没有强行禁止。

有个专家曾说,《水浒传》的作者是蒙古人,所以,才这样大写特写吃牛肉。这就令人笑掉大牙了。一定要说《水浒传》吃牛肉有“政治”色彩,那也是反元的。蒙古人统治中原,杀牛吃牛,就是对中原农耕文明的破坏。

《水浒传》中的确有反元思想,书中的“元宵节”总要出大事,打大仗,因为这“元消”、“消元”。元人写书反元,真不知这位专家是如何脑补的。

其实,施耐庵写吃牛肉,说的意思与吃猪肉一样,是吃的柴家的肉,为何?后周最后一个皇帝柴宗训生于953年,就是属牛的。

关于这个隐喻,我在有关柴进的解读中说过,《水浒传》写赵匡胤得天下,施耐庵称是“替天行道”。但是,却又故意错写,说“柴世宗让位于赵检点”。柴世宗不是让位于赵检点,而是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为什么说施耐庵是故意错写呢?假如读书够仔细,就会发现,“赵检点”就是“赵点检”的颠倒错写。

柴进的故事中,更是施耐庵揭露赵匡胤篡位的事,这件事说起来话长,我在很多文章中都将过了,此处不再啰嗦。原本,赵匡胤得的是柴家天下,北宋生意是后周的本钱。

说吃牛肉就是吃柴家,还有一种动物的肉还以为证,那就是鲁智深吃狗肉。

书说简短,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隐写的是宋徽宗于宣和元年(1119年)下“革佛诏”革佛的历史。鲁智深的禅杖重量告诉我们,从误走妖魔的嘉佑三年(1058年)到大闹五台山,期间恰好是六十二年。

因此,鲁智深就要吃一顿狗肉,怀揣狗腿大闹佛教道场、毁坏金刚、打伤僧众了。因为,宋徽宗生于1082年,是属狗的。

讲清楚了《水浒传》中吃猪肉、吃牛肉的事情,还送了一段吃狗肉的掌故,本回答就得收尾了。至于吃鸡、吃鹅是什么意思,列位看官不妨也去解读一番吧。

为什么水浒传中的人都吃牛肉,而没有现在的猪肉?

作者喜欢牛其一;其二牛肉比猪肉营养好,吃完有力气。

为什么水浒传中的人都吃牛肉,而没有现在的猪肉?

猪取其安稳,牛选其雄劲吧?

为什么水浒传中的人都吃牛肉,而没有现在的猪肉?

牛肉是梁山好汉的必备食材,好汉们不管在哪里吃饭,二斤牛肉是标配。吃不吃牛肉,似乎成了好汉的判定标准。

“小二,来二斤好酒,再切二斤熟牛肉,快点,洒家饿了!”

牛肉,林冲在草料场吃,武松在景阳冈吃,鲁智深在五台山吃……

似乎只有吃牛肉才展现英雄气概,要是换成“小二,来两块猪肘子!”,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石秀劫法场之时,来到了一家酒楼,坐在临街的座上,店小二来问:“客官,你是一个人吃,还是请客吃饭的?”

石秀圆眼怒睁,拍了一下桌子:“大碗酒,大块肉 ,只顾端来,问什么鸟啊?”

小二吃了一惊,这人脾气够暴的,他撇撇嘴,走了,不一会儿,端来大块牛肉和三角酒。

和石秀一样,武松也是走哪吃哪,走哪喝哪,无酒不欢,无肉不下饭,他把牛肉当成了主食,牛肉和酒是他日常的配餐。

还有,《水浒传》十四回,吴用前往石碣村,邀请阮氏三雄入伙,一起参与抢劫生辰纲的犯罪活动。

四人来到了乡村酒店,阮小二问店家有什么吃的,店家说:“新宰了一头黄牛,很肥,肉很嫩!”,阮小二接口道:“再好不过了,切十斤来!”

牛肉上来了,吴用吃了几块就饱了,毕竟吴用是读书人,吃的少,但阮氏三兄弟不一样了,他们是粗人,也不顾吃相,狼吞虎咽的,一多会儿,就吃了个精光。

阮氏三兄弟以打渔为生,按照常理,似乎应该以几尾鲜鱼款待客人,但阮氏三雄偏不,这是为何呢?

这说明牛肉贵啊!就像咱们请客吃饭一样,贵客来了,一定会上最好的菜,平常舍不得吃的菜。

对于阮氏三兄弟来说同样如此,而从他们狼吞虎咽,把牛肉一扫而光的吃相来看,他们平时应该不怎么吃牛肉,因为牛肉太贵了,他们吃不起。

在古代,牛肉是上品,只有贵族才吃得起;其次是羊肉,富裕人家吃得起;最后是猪肉,一般百姓吃得起。

梁山好汉顿顿吃牛肉,的确挺壕的了!那么,梁山好汉哪来这么多钱吃牛肉啊?

抢来的呗!梁山好汉都是单身狗,没有老婆,没有孩子,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们留着钱又没什么用,全买牛肉吃了!

有人说,梁山好汉经常吃牛肉,却极少吃猪肉,这是为何呢?

有人解释说,是因为施耐庵是明朝人,而明朝皇帝姓朱,所以不允许吃猪肉,真的是这样吗?

并非如此!

纵观《水浒传》,吃猪肉的场景很多,不亚于吃牛肉,比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镇关西就是卖猪肉的,不卖牛肉。

还有:

次日,众泼皮商量,凑些钱物,买了十瓶酒,牵了一个猪,来请智深。

等等,类似的场景很多,不下于十几处,可见,梁山好汉不仅吃牛肉、羊肉,也吃猪肉、狗肉,甚至有些丧心病狂的好汉还吃人肉,比如李逵煮了冒充他的李鬼,当猪肉排骨吃了;还有王矮虎挖人心肝吃了;就连大善人宋江也亲自操刀,活剐了黄文炳,挖出心肝来,做了一锅醒酒汤……

对于好汉来说,只要是肉,都能吃!

不过,在宋朝,猪肉似乎不怎么受待见,这从宫廷御厨各种肉类食用量可以窥测一二。比如:北宋年间,宫廷一年食用猪肉4131斤、羊肉43万多斤,猪肉食用量还不到羊肉的零头。

对于二师兄肉的廉价,苏东坡曾经写了一首诗,唤作《猪肉颂》。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二师兄的肉很贱,有钱人不吃它,而穷人呢?因为煮猪肉需要消耗许多柴火,而且古代又没什么好配料,煮出来的味道又不好,所以穷人也不爱吃猪肉,一时间,猪肉成了无人问津的肉了。

直到,苏东坡发明了东坡肉,后来酱油也发明出来了,有了酱油,就有了红烧肉,猪肉渐渐地重新上了餐桌。

为什么水浒传中的人都吃牛肉,而没有现在的猪肉?

更正一下,《水浒传》里面经常出现猪肉。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镇关西郑屠就是个卖猪肉的,他还请了十几个快刀手卖猪肉。鲁提辖前来找茬,非要他亲自切肉,十斤瘦肉不要沾一点肥肉,十斤肥肉不能有一点瘦肉,另外还要十斤寸金软骨…

后来鲁提辖出家当了和尚,在大相国寺被一群混混找麻烦,他力气大收服了这些人,大家买了一头猪来请他喝酒。后来他也回请大家一头猪,一只羊…

在后面的情节里,猪肉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比方石秀就是跟杨雄的老丈人一起杀猪卖肉。

李逵去接母亲上梁山,母亲被老虎吃了,他杀了老虎以后被官差抓了,朱富为了救他,也是煮了一头猪肉,拌上蒙汗药,蒙翻官差,这才救下了黑旋风。

水浒传里面吃猪肉的场景随处可见:

1.李忠、周通道:“哥哥既然不肯落草,要去时,我等明日下山,但得多少,尽送与哥哥作路费。”次日,山寨里一面杀羊宰猪,且做送路筵席,安排整顿,却将金银酒器设放在桌上。

2.次日,众泼皮商量,凑些钱物,买了十瓶酒,牵了一个猪,来请智深。

3.且说山寨里宰了两头黄牛、十个羊、五个猪,大吹大擂筵席。众头领饮酒中间,晁盖把胸中之事,从头至尾都告诉王伦等众位。

4.次日起来,柴进安排席面,杀羊宰猪,管待宋江,不在话下。

5.孔明自在那里相陪;孔亮捱着疼痛,也来管待。孔太公便叫杀羊宰猪,安排筵宴。

6.刘高听了这话,便叫取十瓶酒、一口猪赏了众人,不在话下。

7.朱贵便唤小喽啰分付罢,叫把书先赍上山去报知。一面店里杀宰猪羊,管待九个好汉。

8.穆弘叫庄客着两个去看了船只,就请童威、童猛一同都到庄上去相会;一面又着人去庄上报知,置办酒食,杀羊宰猪,整理筵宴。

9.当日穆弘叫庄客宰了一头黄牛,杀了十数个猪羊,鸡鹅鱼鸭,珍肴异馔,排下筵席,管待众头领。

10.顾大嫂分付火家,宰了一口猪,铺下数般果品按酒,排下桌子。

11.孙新宰了两个猪,一腔羊,众人尽吃了一饱。

12.直取华州来。在路趱行,不止一日,早过了半路,先使戴宗去报少华山上。朱武等三人安排下猪羊牛马,酝造下好酒等候。

13.李逵掇条凳子,坐在当中,并不念甚言语。腰间拔出大斧,砍开猪羊,大块价扯将下来吃。

14.四个好汉见说大喜,便叫宰了一口猪,一腔羊,置酒设席,结拜李俊为兄。李俊叫童威、童猛都结义了。

北宋时代,牛羊肉是相对比较上档次的肉食,而与之相对的猪肉是比较便宜的肉食。

苏东坡是北宋有名的吃猪肉高手。在他贬官于黄州期间,他就在当地大吃猪肉,可能是当时苏东坡吃得非常开心,还专门把这事写进了自己的诗里: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苏东坡在当地不仅大吃猪肉,还发明了东坡肉等诸多猪肉烹调之法,并流传演变至今。

我是美食作家周六六,关注六六,健康长寿!

为什么水浒传中的人都吃牛肉,而没有现在的猪肉?

那时的牛肉不注水,口感好,营养价值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