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宋江接受招安是不是巨大失误?你认为梁山好汉们有更好的出路吗?

宋江接受招安既不是巨大的失误,也不是为梁山好汉们找出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写了一段悲壮的英雄故事。我认为,招安不仅是梁山最好的出路,也是《水浒传》最好的结局,尽管这个结局最终是历史的大悲剧。

宋江领导梁山好汉造反

说宋江是投降派,一心一意要招安,是绝对的误读。说梁山是农民起义,有一部分好汉要造反到底,也是对原著的曲解。这么讲是不是很矛盾呢?一点都不矛盾,容与堂本《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就是这么写的。

这回书的结尾处,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一朝皇帝,夜眠不稳,昼食忘餐。直使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内聚神蛟”。

但凡读过原著的朋友,一定知道,梁山一百单八将就是这句话中的“虎豹”、“神蛟”,他们都是洪太尉误走的妖魔。这些妖魔聚集在梁山,他们要干什么呢?就是造宋徽宗的反,造“一朝”皇帝的反。

而在后来的故事中,书中明明写了两个皇帝,是谓“二龙”,即宋徽宗、宋钦宗。按照“二龙戏水”的预示,梁山故事将写到靖康之难后,“二龙”坐井观天的时候。这就明白了,梁山只造宋徽宗的反,不造宋钦宗的反。

宋江果然是这样做的,他带领梁山好汉在宋徽宗当国的时候,不断打击官府,斩杀了包括国舅慕容知府在内的好几个朝廷命官。同时,宋江也期待朝廷“圣主”降恩,尽忠报国。

这样的文本矛盾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宋江带领梁山好汉投降招安

讲完妖魔的故事,施耐庵立即就“预言”了这伙妖魔在“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之后,投降招安了。这条纵贯全书的“预言”,写在了“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这回书中。

历史记载中说,宋江纵横河朔,转略州郡,宋徽宗派将征讨。因为梁山是游击方式作战,佂剿效果不好。在大臣侯蒙的建议下,宋徽宗下诏招降宋江,让他们去打方腊。宋江拒不接受招安,继续袭扰州府。即将到达海州(今连云港)时,提前向张叔夜宣战。于是,宋徽宗下诏,命张叔夜招降宋江。

宋江不肯被招降,张叔夜便募集死士一千人,在海边伏击宋江。宋江中了埋伏,战船被烧毁,绝了后路。张叔夜又指挥死士发起攻击,俘获了宋江的副将。宋江无奈,只得率领全伙投降。

在《水浒传》中,朱武救陈达,就是这么操作的。

从这段历史记载和朱武行苦肉计救副寨主陈达的故事看,宋江不接受招安,恐怕会遭到团灭。

宋江在劝降彭玘时,说道:“某等众兄弟也只待圣主宽恩,赦宥重罪,忘生报国,万死不辞”。梁山完成了大聚义后,宋江再一次表明观点:

惟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竭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后已。

一面造反,一面又期待朝廷“圣主”降恩,要尽忠报国,这岂不是很矛盾吗?其实,一点都不矛盾,施耐庵说的“圣主”不是宋徽宗,而是宋钦宗。

所以,宋江及梁山好汉造“一朝皇帝”的反,要在另一朝皇帝时期尽忠报国。我觉得,后来的小说评书说岳飞尽忠报国,恐怕与《水浒传》不无关系。

那么,宋江的“尽忠报国”与岳飞的“尽忠报国”是不是一回事呢?

施耐庵早就为梁山好汉谋划了最好的出路

却说宋江、戴宗在江州上了法场,屠刀举起时,李逵跳楼砍死了行刑刽子手。随着李逵的大吼,晁盖等梁山好汉一齐发难,大闹法场,救走了宋江、戴宗。但是,梁山好汉不认识路,晁盖便招呼大家跟着李逵后面突围。

李逵于路砍杀,也不管后面的人,竟然把大家带到了江边。晁盖一看,前面没了旱路,大家陷入了绝境,便叫起苦来。李逵却好像十分熟悉这里的地形,回头对大家叫道:“不要慌,且把哥哥背来庙里” 。

李逵所说的这座庙,就是白龙庙。

这是一处重大伏笔,宋江所期待的“圣主”就在这里。

《水浒传》中所有的“龙”都是真龙,所有的生肖都有其独特的寓意。白龙,就是隐射的宋钦宗。赵佶生于1100年,干支庚辰,就是一条白龙。白龙庙,说的是宋钦宗的庙堂,也就是宋钦宗当国的朝廷。

李逵带大家进了白龙庙,等于是入了宋钦宗的朝廷,谁说黑旋风是坚定的造反派?

却说宋江投降招安后,立即跟随童贯去打方腊。宣和四年时,北上去攻打幽州。幽州之战,可谓导致北宋迅速灭亡的耻辱之战。假如这一战北宋得胜,不仅可以实现“复燕”大计,而且,金兵也不敢窥视大宋。但是,由于北宋军队实在不堪一击,反遭几乎已经亡国的辽兵两次追杀。

攻打幽州失败,宋徽宗许金人以重金,请他们帮助拿下了幽州。于是,宋徽宗大肆宣扬功绩,在以花石纲砌成的万岁山上勒石表功。

金国人从幽州之战中看到了北宋军队的不堪一击,休整一年后,发动灭宋战争,也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灭掉了北宋,宋徽宗、宋钦宗“二龙戏水”。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我想辛稼轩是以彼宋而喻此宋也。

当金兵势如破竹,不断挺进中原之时,宋徽宗连夜禅位甩锅,宣和七年,北宋进入宋钦宗靖康年间。此时,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巨变,抗击金兵,保境安民就成了梁山好汉“替天行道”新的使命。我觉得,宋江的选择是正确的,若乘金兵南下再度造反,可以吗?

《水浒传》中以武松、杨志去边境一刀一枪搏取功名,梁山两次攻打曾头市,早就交代了梁山好汉有抗金的英雄事迹。同是抗击金兵,梁山好汉也应当是“尽忠报国”的大英雄。

由游荡在江湖上的“妖魔”而聚义于水泊,又由反抗失道皇帝的造反好汉,变成“保境安民”的英雄,宋江给予一百单八将这样的出路,就是最好的出路。

《水浒传》中,宋江接受招安是不是巨大失误?你认为梁山好汉们有更好的出路吗?

宋江接受招安,是自投罗网,自寻死路,实事已经证明。不接受招安,站在人民的立场,团结人民,与人民为伍,推翻腐朽,将会呈现枯木干了再生花的景象。[呲牙][呲牙][呲牙]

《水浒传》中,宋江接受招安是不是巨大失误?你认为梁山好汉们有更好的出路吗?

任何一个集团,不论是政治团体,还是商业团队,甚至文化、体育、宗教等团体,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宗旨,它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聚集在一起,并为此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奋斗,去实现这个目标和理想!

梁山108人,形形色色,官吏、小商小贩、鸡鸣狗盗之徒、渔夫、农民、流浪汉、草莽英雄、和尚道士、杀人越货的响马强盗、大地主、名家世族后代等,来自各行各业的都有,思想混杂,目标不一,能聚集在一起,主要是外部压力和内心欲望,把他们凑付在一起!

他们的口号目标,或者是思想行动纲领,名义上替天行道,这就很空洞,不具体,不规范,或者说,他们没有理论,没有政治纲领,没有共同统一的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

因为,成员来源复杂化,背景和家庭文化不同,经济社会地位差别,思想和政治军事文化水平的高低不同,他们各有各的不同的追求!

比如,底层的,当初温饱都没法解决的成员,如黑旋风李逵、鼓上蚤时迁、赤发鬼刘唐、白日鼠白胜一类的,没文化真可怕,根本没有大的高尚的理想追求,上梁山,不过为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潇洒自在,酒足饭饱,那管你谁当皇帝,谁当大哥,没有正义公平可言,无利不起早,有奶便是娘,谁给钱给饭吃,就可以为你卖命!

第二层次的,已经温饱无忧,有点事业地位,比如做打鱼的阮氏三雄、江边做淡水鱼生意的张顺张横、孔家庄孔明孔亮、大树十字坡开店的张青孙二娘、村长晁盖、衙门小官吏宋江、狱警神行太保戴宗、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九纹龙史进等,都是有点野心,本来就不安分守己,感觉怀才不遇,或者阴差阳错犯了法,平时没有机会,遇到志同道合者,一起想干点顶天立地的事,也不白活一回的想法,趁机揭竿而起!也没有刘邦见了秦始皇“大丈夫当如是也”的伟大抱负,或者楚霸王项羽“彼可取而代之也”的冲天豪气!改朝换代,推到大厦重建,不是他们的理想。在旧大厦内,重新分配资源,分配房间座位,获得比较高大的经济社会地位,是他们的理想!所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闹点事展示点本事,学成文武艺,卖向帝王家,是他们的终极理想!

第三层次的,是有了比较大的经济社会地位,生活安稳,自己也满意,只不过生活环境,被迫卷入江湖纷争,被动入了伙。河北玉麒麟卢俊义、扑天雕李应、名将后代大刀关胜、皇家后裔小钻风柴进等,不想当皇帝,不想惹是生非,已经非常满意自己当时的生活,可是,不怕贼偷,就怕被贼惦记着,是完全被动、被算计入了伙,走投无路,没有办法,那就只能随波逐流,跟感觉走了!

所以,108人,根本没有共同价值观!

他们唯一的军师,第一参谋长,号称智多星吴用,确实无用!打仗没看出有啥奇谋诡计,管理行政和治理山寨也毫无建树!最主要的,作为梁山唯一一个文化人,都没有提出一个真正有凝聚力的,可行性强的政治纲领和革命口号!朱元璋的刘伯温、刘备的诸葛亮、刘邦的张良、秦始皇的李斯、李世民的魏征徐茂公、,看看人家的军师参谋长是怎么当的,就可以知道,吴用真无用!

所以,最主要的是,没有能把这些人真正聚拢起来的政治思想,也没有这样的思想纲领和政治领袖!宋江,充其量就是个山大王,自己顶多想在押司的基础上,混个一官半职就妥了!也就是,从七品都没有的不入流的小官吏,能弄个七品芝麻官以上,就满足了!

这样的队伍,几乎没有共同目标,一盘散沙,从稳定社会,为国家百姓着想,也为他们自己谋个差事,混口饭吃,招安也就是最好出路了!

唯一不同的是,只有混江龙李俊,果然是人中龙凤,领着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等,一叶扁舟,飘出海外,另辟新天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当时历史局限下,既不违背封建制度宗法,也不内部争夺,标新立异,开疆辟土,自成一派国主,确实难能可贵!

《水浒传》中,宋江接受招安是不是巨大失误?你认为梁山好汉们有更好的出路吗?

一旦造反终身被猜疑,立功再多也没用。往开里想:开国功臣不也受猜疑吗?何况土匪出身呢?

梁山泊的命运要看宋朝的国运:如果大宋快亡国了,也许能乘机攻成掠地,就想李自成张献忠。如果大宋强盛早晚要剿灭梁山。

《水浒传》中,宋江接受招安是不是巨大失误?你认为梁山好汉们有更好的出路吗?

联合方腊!及全国的起义军与朝庭斗到底!我真不明白!为啥梁山众人不杀了宋江?宁战死永不屈服!

《水浒传》中,宋江接受招安是不是巨大失误?你认为梁山好汉们有更好的出路吗?

宋江接受招安是最明智的选择,除此之外别无出路。从历史事实看,宋江之流尽管转战十郡,但被海州知州张叔夜一战剿灭,宋江被迫投降,比小说结局更惨。从小说看来,宋江集团除招安外没有清晰明确的革命纲领,没有稳定的根据地,更没一群雄才大略的领导集体。虽然有宋江这一核心,但领导团体的大多数人都各怀心志或者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一盘散沙,说简单一点叫乌合之众,成不了大事。如不走招安路就只有被剿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