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胜打不过林冲联手秦明,是不是就能因此证明关胜不如林冲?

两个打一个,即便是胜,也是胜之不武,以此夸大林冲的武功,实在不可取。而且,从当时的战况来看,林冲不仅不值得夸赞,反倒被施耐庵再一次看低。为什么呢?

这场战斗有出处

我曾经解读过《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之间的关系,认为,《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要比《水浒传》早得多,施耐庵在创作《水浒传》时,很多地方都借鉴了罗贯中的著作。尤其是这场以二打一的战斗,总共有三处地方,是移植《三国志通俗演义》的。

第一处,自然是关胜是关羽的后人,而且,长相、赤兔马、青龙偃月刀、夜读春秋,都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关羽形象。

第二处,就是豹子头林冲,燕颌虎须,手持丈八蛇矛,活脱的“小张飞”。

再一处就是战斗的场面了。秦明、林冲双战关胜,其实是仿写《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战况。此处,把两本书的场景罗列如下,以供列位看官评判:

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呆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骑马向征尘影里,转灯般厮杀。(《水浒传》)

什么是“转灯般厮杀”?就是像走马灯那样,转着圈的对打。关胜双战林冲、秦明,一直打到征尘扬起,走马灯都迷蒙了。这就说明,这三人厮杀的回合数不会少。

而且,这两场战斗还有一个共同点,人数占优的一方是先出一人,然后再上一人,以众敌寡,然后是人多的一方取胜了。

但是,吕布战两人不倒,打三人输了,关胜单挑两人输了吗?

林冲、秦明吹没吹牛

三人战到深处,宋江忽然鸣金收兵,林冲、秦明回到阵中,质问宋江:“正待擒捉这厮,兄长何故收军罢战?

古典小说中,经常出现林冲、秦明这句话,未必就能当真。要知真实战况如何,还得综合战斗双方的报告来评判,关胜的话就与林冲、秦明所言大有出入。

关胜回到帐中,心中暗忖道:“我力斗二将不过,看看输与他,宋江倒收了军马,不知主何意?

我觉得,关胜的话更靠谱,打了许久,以一敌二,也只是“看看输与他”,关胜还没有输呢,怎么就要被擒了?

三英战吕布中交代,张飞一骑马先飞出,与吕布战了一阵,枪法散乱。关羽见状,立即挥舞青龙偃月刀出马助战。“三匹马丁字儿厮杀。又战到三十合,两员将战不倒吕布。”于是,刘玄德掣双股剑,转灯儿厮杀后,吕布才“架隔遮拦不定”,脱离了战斗。

细节反映,两员五虎将不能赢吕布,桃园三兄弟一齐上,也无法活捉吕温侯。因而,关胜也是“看看输与他”,林冲、秦明能活捉得了关胜吗?

林冲绝对打不过关胜

先做个假定,关胜所战者,是五虎将排名第二、第三的战将,假如让林冲与秦明、呼延灼对战,情况会怎么?

林冲跟秦明没打过,但却与呼延灼有过一次五十回合以上,不分胜败的较量。喜爱林冲的看官不管这些,就是认定林冲遇强则强。遗憾的是,呼延灼能与林冲战平,到底是林冲强,还是呼延灼强?假如说是林冲强,那就是呼延灼遇强则强,假如是呼延灼强,那林冲还强什么?

秦明在青州城外与呼延灼大战过五十回合,也是不分胜败。

所以,林冲、秦明、呼延灼三人的实力是伯仲之间,谁也打不赢谁。那么,若是林冲一人单挑这两人,能杀到“征尘影里,转灯般厮杀”这个程度吗?恐怕不能。

然而,林粉们就是认为,林冲的武艺要高过秦明、呼延灼,但却拿不出战例来讲理,唯一能够支持这个观点的,就是林冲排名比秦明、呼延灼高。

那么,关胜排名五虎将第一,凭什么就不能说关胜要比林冲强呢?

当然,说林冲强于关胜的,还会拿林冲“遇强则强”这句话来找补,上面讲了,假如林冲真是这样的,那还是证明了关胜比林冲强。关胜本来排名就要高于林冲,“遇强则强”才能勉强支撑林冲可以打赢关胜,那还是首先承认了关胜要强于林冲。

既然关胜比林冲强,评书中说的“马上林冲”也就不成立了。

关胜乃梁山“勇”的代言人

却说林冲、秦明质问宋江为何鸣金收兵,宋江答道:

贤弟,我等忠义自守,以强欺弱,非所愿也。纵使阵上捉他,此人不伏,亦乃惹人耻笑。吾看关胜英勇之将,世本忠臣,乃祖为神,若得此人上山,宋江情愿让位。

宋江这话,有很深的含义,说的是梁山的“忠”、“勇”、“义”。因为,宋江抬出了关羽。

《水浒传》中有三个人长相与关羽相似,分别是宋江、关胜、朱仝。但是,仔细对照《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关羽的形象描写,这三个人都只有三分像。所以,把梁山三个好汉的形象组合起来,便有九分像关羽了。施耐庵为何让关羽在梁山分身呢?

道理很简单,就是分别以宋江象征梁山的“忠”,以关胜象征梁山的“勇”,以朱仝象征梁山的“义”。假如把宋江说的话简单的理解为是表达招安,那就误读了施耐庵创作这三个角色的用心了。《水浒传》写的是忠义,以武力实现忠义,宋江、关胜、朱仝便是这一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当然,梁山上还有其他忠勇之士,一百单八将都是义气深重之人,但是,宋江、关胜、朱仝才是代言人。

关胜代表了梁山的“勇”,所以,也就是梁山武力的代言人,排名五虎将第一,就是因为他上应天勇星。按照道家三十六天罡的固定顺序,就是力压“天威星”林冲一头的。

假如按照民间的说法,“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的排序,也是关胜要强于林冲。

另外,以宋江的话来看待林冲,以二打一,既是不义,也是不勇,为什么不单挑呢?哪怕是秦明抢先出战,等秦明打完了再上也不迟。打呼延灼不就是车轮战吗?

这个细节说明,林冲还是有点忌惮关胜的。以二打一,说明了林冲不如关胜,而不是关胜不如林冲。

关胜打不过林冲联手秦明,是不是就能因此证明关胜不如林冲?

关胜打不过林冲联手秦明,当然不能证明关胜不如林冲,因为秦明先战关胜,林冲见秦明不敌关胜上前助战,2人才打败关胜,刚好说明林冲不如关胜。如林冲上去接替秦明下来,单独打败关胜时,才能说明关胜不如林冲。所以这提问有点胡扯!

关胜打不过林冲联手秦明,是不是就能因此证明关胜不如林冲?

哪能够这么理解,关胜、林冲、秦明三人都是骁勇善战的猛将而且都入选了梁山五虎将。关胜打不过林冲联手秦明,同样可以理解为林冲打不过关胜联手秦明或者秦明打不过林冲联手关胜。本身三个人的实力都相差不大,单打独斗的话也顶多就是平手,任意一方都抵不住另两人的联手攻击。

按照《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写作特色,他在描写梁山好汉尤其是高手之间的争斗时不愿意让他们分出胜负,而一般都是平局收场。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二龙山下的树林里杨志与鲁智深大战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负;在梁山脚下杨志与林冲大战五六十回合未分输赢。

在北京大名府教场杨志与索超马战五十余回合未分胜负;在赤松林鲁智深与史进大战数十回合未分胜负;在桃花山鲁智深与呼延灼打斗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败;同样在桃花山杨志与呼延灼打斗五十回合不分胜败;在青州城下秦明与呼延灼大战五十余回合不分输赢;在大名府庾家村索超与秦明大战二十余回合不分胜败。

通过上面梁山好汉之间得较量打斗,论单挑的话都是平手,谁也不比谁强多少,实力差距也就是在毫末之间而已。别说是关胜打不过林冲与秦明的强强联手,即便是号称天下棍棒无双的玉麒麟卢俊义也不是林冲与秦明合力攻击。

我们看看原著当中关胜与林冲秦明之间的较量是什么情形,大刀关胜统领一万五千人马征剿梁山,两军阵前霹雳火秦明大叫一声,“舞狼牙棍,纵马直抢过来;林冲也大叫一声,挺枪出马,飞抢过来。两将双取关胜。关胜一齐迎住。三骑马向征尘影里,转灯般厮杀。宋江忽然指指点点,便教鸣金收军”。

林冲与秦明双战关胜还未分出胜负就被宋江鸣金收兵了。看似关胜没有失败,但是通过关胜的话可以看出他是打不过林冲、秦明联袂攻击的。

且说关胜回到寨中,下马卸甲,心中暗忖道:“我力斗二将不过,看看输与他了,宋江倒收了军马,不知是何意思?

看来关胜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能耐再大毕竟双拳难敌四手,况且对手实力不俗,即便单挑的话自己也未必有十足的胜算。

结语:梁山高手实力相当,任何一个人都难以以一敌二。因此关胜打不过林冲与秦明联手是再正常不过了,但不代表关胜的能耐就比林冲小,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关胜打不过林冲联手秦明,是不是就能因此证明关胜不如林冲?

俗话说得好: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自然是四手和人多更厉害,但如果说就因此证明是好汉的双拳太差,可能大多数人不会这样认为。

关胜位居五虎上将之首并非浪得虚名,除了水泊梁山需要树立一面“忠义”的旗帜关胜属不二人选外,其武功修为也自是了得。

林冲、秦明能同入五虎上将之列,没有人会怀疑二人的武艺高强,但如果说仅凭关胜打不过林冲联手秦明,就证明关胜不如林冲那也未免太过贻笑大方,提问者敢这样问,但回答者未必敢这样答啊!

关胜打不过林冲联手秦明,是不是就能因此证明关胜不如林冲?

如果单单是这一次的较量,还不足以证明林冲高于关胜,毕竟是两打一,即便是胜了,也有些胜之不武的嫌疑,难以服众。

但之所以人们普遍认为林冲的武艺要高于关胜,具体还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这关胜是后来的,和三朝元老林教头没法比。且前面的逐项故事,林教头已然展现得淋漓尽致,看得出真性情,真本事,真价值。

而关胜议取梁山泊,基本已经到了马上排座次的当口,关胜的所有表现,也不过就是那么一两个回目的穿插。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关胜竟然后来者居上,在排座次的时候,他几乎寸功未立,却腆颜上位,硬生生压下了林教头,转而他坐上了第五把金交椅。

五虎上将,也是以他领衔特出。

这个安排实在难以服众,怎么说,他关大刀都无法和林冲比功量力。这就给读者留下了猜疑的空间,因为关胜来自于朝廷,原是朝廷的人,只是被俘落草,依然身在曹营心在汉,时时想着回到赵宋官家那里去报效。

梁山上有一个时时想诏安,却苦无门路的黑三郎,只能理解为宋江为了投降朝廷,私下里找到了关胜,关某人也私下答应了宋公明,故而是宋江的授意和指使,方才让关胜压住了反对诏安的豹子头。

二是这关胜乃前朝义勇武安王关二爷的后人,乃祖一生忠义,千秋美名,这关胜自然得益于老祖宗的荫泽恩惠。

而林教头前世今生,都籍籍无名,不可能留有可以觊觎占位的资本,加上他和黑宋江根本就不是一路人,自然得不到宋江的眷顾恩典,只是碍于他的巨大功劳,不得已只能排在第六位,再往下排,他宋公明肯定会引发众怒,这也是他绝不愿意看到的。

三是林冲、关胜两个,都是五虎上将,都有斩将搴旗的本领,也都是万人莫敌的手段和口碑。

但在两个人的战绩来看,却差异巨大,林教头斩将封神,一点儿也不打折扣,整个儿梁山泊的所有将领算在内,唯有他的胜绩排在第一,而关胜则和呼延灼、霹雳火等人基本一个层次,尽管宋公明有意促成他的功劳,将他安排在最有立功机会的战队,可他却表现平平,实在无法和豹子头相提并论。

可以说,五虎上将就是梁山泊的武力担当,豹子头每每都是斗到间深里,暴喝一声,一矛戳对手于马下,大小战阵百十场,无一败绩;而关胜则不然,虽然身荷重任,却少有英武表现,只记得有一次是奋神威一刀剁钱振鹏于马下,其余则无,这和林教头比起来不只是惨了那么一点儿的问题。

作者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师徒两个,一起写了《水浒传》,又著了《三国演义》,其实两部书互看, 可以约略看出一些仿写的影子——

《三国演义》里面,关二爷、张三爷都是西蜀的武力担当,两个人基本伯仲之间,不分轩轾。

曹孟德最喜欢关云长的忠义武功,终于在屯土山收降了关二爷。但关羽一句话又让曹孟德心惊胆寒。关羽说我三弟张翼德那才是英勇无敌,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唬得曹丞相立马把张飞的名字记在衣襟上,足见他们对张三爷的忌惮和恐惧。

巧合的是,关胜也是乃祖一样的装束,一表非俗,仿若天人;豹子头则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一样的丈八蛇矛,无疑是遵循了关羽、张飞两个人的性格秉性,这也可以间接证明一件事儿:

林冲和关胜,武艺本在毫厘之间,但相对比较起来,林冲更威猛一些,所以关二爷才有此话,可以看做是林冲和关胜两人的武力值比较。

图片来自网络

关胜打不过林冲联手秦明,是不是就能因此证明关胜不如林冲?

关于林冲和关胜到底谁厉害的争论已经持续很多年了,因为在电视剧中塑造的秦明成了一个累赘,而且秦明退出后,林冲还占据了优势,因此很多水浒迷坚信,单打独斗肯定是林冲获胜,甚至是秦明也有可能胜关胜。但是很多看原著的水浒迷并不这样认为,毕竟两人个人联手都没能短时间拿下关胜,如果两人武功高于关胜,联手并定是秒杀状态。现在网络上关于这一段的论述,认为林冲武功高于关胜说法依据就是关胜一打二打时间久了会输,所以林冲单打独斗也能获胜,我其实没有发现这种借口有任何的逻辑性,但是怎么反驳呢?

其实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如果林冲比关胜厉害,林冲加上孔亮也是能够胜关胜的,这个逻辑没错吧?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孔亮加林冲能胜关胜,是不是套用以上的思路,孔亮单打也能胜关胜?这明显结果是错误的,因此逻辑也是错误的。其实书中这种情况很多,拿出来都能反驳这个论点。首先就是瓦罐寺鲁智深不敌生铁佛和飞天药叉的联手,而且是速败,但是鲁智深却能轻松打败生铁佛。因此两个打一个能胜,单打也能胜的逻辑并非无懈可击,同样的白胜时迁二人联手能活捉独松关守将卫亨,单打独斗他俩肯定都是被秒杀的存在,方腊手下真没发现比白胜还弱的将领,即使是最差的副将贝应夔也应当和白胜差不多,更何况关键要塞的主将了。其实方腊手下江南十二神之一的卓万里也是一对二不敌孔明孔亮兄弟,难道单打独斗也不是孔亮的对手?

其实林冲和关胜的武功还是有明显差距的,在整部书中,五虎八骠骑之间的比武次数很多,基本上都是平手,林冲战杨志平手,杨志战索超平手,林冲战呼延灼平手,呼延灼战杨志平手,秦明战呼延灼平手,徐宁战董平平手,花荣战秦明平手,唯独关胜战索超获胜,这就说明关胜还是可以在这团水平难分高下的团体中明显高出一些的。而且书中安排关胜一虎对抗双虎,也是作者在说关胜还是高于林冲和秦明的,否则就会安排关胜联手郝思文大战林冲了。

还想到了一个更具有说服力的例子,那就是林冲、孙立、黄信、邹渊、邹润五人联手杀死了王寅,那么是不是代表邹渊单打独斗也能战胜王寅呢?按照林冲加秦明可以胜关胜就代表林冲单打独斗也能胜关胜的逻辑,邹润也能胜王寅啊,而实际上呢?能撑五个回合都是祖上烧高香了,即使是孙立单打独斗的也不是王寅的对手啊,孙立武功不输八骠骑有人持反对意见吗?

其实在对阵对手强弱的安排上,关胜的对手总是被安排得比林冲的对手要强,这也是一个很有力的证据。其实在征讨方腊的时候,梁山军分兵两路,宋江一路最能打的就是关胜,而卢俊义一路最能打的就是卢俊义,如果要是林冲比关胜强,那么就会安排他在宋江路了,不可能将最能打的两个都放在一路了。你们说是不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