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招安派李俊、张横、张顺真的如阴谋论所说分别压三阮一头吗?

《水浒传》中有“阴谋论”吗?绝对没有。李俊、张横、张顺是招安派吗?绝对不是。他们是宋江专门派去压住三阮一头的吗?当然绝对不可能。反之,阮氏三雄是晁盖的人吗?肯定不是。

敬请题主原谅,本人非但不请自到,还以一连串的否定,否决了题目中的几个疑问。我想,题主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有所疑有所思的,恐怕也不希望只有一个答案吧。因而,我觉得以完全不同的解读来回答题主的问题,似乎更有可以参考的价值。

以下,就从开头那一连串否定入题,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梁山的招安派到底是谁

开宗明义,梁山没有派系,不存在招安派。但是,梁山确实有人主张招安,这个人就是托塔天王晁盖。

晁盖主张招安,这个问题我已经讲过很多次了,在此不再重复。建议持宋江是招安派的看官,去读一读“高太尉大兴三路兵,呼延灼摆布连环马”这回书,重点关注一下梁山两次招降朝廷将官的情节。通过对比就会发现谁是梁山真正要招安的人了。

假如这回书还不能说明问题,那么,“洪太尉误走妖魔”这段故事中,还有两处点明了梁山好汉绝对不是要招安的“妖魔”。

这两处情节第一处是洪太尉放出妖魔后,问住持真人:“走了的却是甚么妖魔?”住持真人正要回答洪太尉时,便到了一回书的结尾扣子处,书中这样结尾道:

有分教,一朝皇帝,夜眠不稳,昼食忘餐。直使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内聚神蛟。

让皇帝都寝食难安了,难道宛子城中的虎豹,蓼儿洼内的神蛟还能有招安派?

另外一处就是接下来住持真人所说的话了,住持真人告诉洪太尉,这座地窖中镇锁的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说的同样是梁山好汉造反的事。

宋江是一百单八个魔君的魁首,难道他要违背施耐庵的“天意”,单独拉杆子搞招安?

前情故事是这样设定的,宋江也是这么做的。宋江带兵打下了好几座朝廷州府,连宋徽宗的国舅慕容知府都杀掉了。在当时的梁山上,宋江能是招安派吗?

晁盖绝对不是梁山一百单八个妖魔之一,他是佛教四大护法天王中的毗沙门天王(即北方多闻天王,托塔天王)。所以,晁盖在梁山上告诫道家妖魔们:“我等自此以后,不可伤害一人”。不伤害人,那还造什么反?

晁盖是梁山铁杆招安派,这是毫无疑问的,历来,《水浒传》就被读反了。

三阮肯定不是晁盖的人,他们都是道家的妖魔,怎么会跑到佛教那里去呢?施耐庵在《水浒传》中佛与道分得很清楚,否则,就无法表述“佛道合一”的宗教思想。

梁山没有派系,所有“妖魔”都是在天魁星宋江的召集下,来到梁山聚义。道家集合妖魔,有佛教护法天王什么事?因而,晁盖在梁山根本就不会拉人搞派系,他也拉不动道家妖魔改变信仰入了佛门。鲁智深、武松是佛门弟子,但他们也是洪太尉误走的妖魔,还是要追随宋江造反——这两人早就在二龙山造反了。

因而,梁山大聚义是道家的大聚义,由天魁星负责召集,宋江根本就不存在打压这个,拉拢那个,以李俊、张横、张顺压制阮氏三雄。

那么,书中为何又在三阮的前头是李俊,在三兄弟之间又夹着张横、张顺呢?

梁山大排名充满着玄机

阮氏三雄的排名是《水浒传》中最为有趣,最为奇特,也是最能说明问题的,梁山好汉的排名玄机,尽在三阮的排名之中。

按照蓝本故事,三阮原本不是亲兄弟,排在最前面的是活阎罗阮小七,排在第二的是立地太岁阮小五,排在最后的则是短命二郎阮小二。

我绝对没有写错,你绝对没有看错,蓝本故事中,阮小二的绰号是“短命二郎”,阮小五的绰号才是“立地太岁”。但是,到了《水浒传》中,这两位却互换了绰号,小五反倒做了“二郎”,搞得有点不伦不类的。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施耐庵这样改写,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梁山大排名的规则。什么是梁山好汉的排名规则呢?这个问题,我也有很多文章解读,这里,再重复第N遍:

人物对应绰号,绰号对应星号,星号决定排名。怎么讲?

洪太尉误走妖魔前,见到过一块刻着龙章凤篆、天书符箓的石碣,这块石碣后来降落在梁山。石碣上刻的,就是梁山好汉的大名单,早就排好了一百单八将的座次。在洪太尉见到这块石碣时,书中暗示了一句:“天罡星合当出世”。书中没提地煞星,这是因为,地煞中大部分好汉是施耐庵虚构的,并无蓝本。而且,按照道家的传说,也是有七十二地煞的,但要天罡下界,地煞才能出现,联手降妖除魔。

《水浒传》取材于蓝本故事,也依据了正史,同时还采信了民间传说,尤其是输入了宗教符码。在进行再创作的时候,施耐庵借助道家传说,给梁山好汉逐个安了星煞名,人人都是上应天星的好汉。

那么,如何给一百单八将分派“星号”呢?这就要讲故事了。施耐庵改造蓝本人物,自创式的讲述了梁山人物故事,以好汉们的职业、经历、个性长相、乃至兵器、纹身等等,使之与蓝本人物的绰号完全相符。然后,再以绰号的含义与星煞的含义相对应,这样,一百单八将就各自拥有了“私人订制”的星煞名,这个星煞在什么位置,就坐在那把交椅上。

试问,梁山一百单八将的绰号都是宋江给他们起的吗?

三阮为何被李俊、张横、张顺“压制”

宋江不但没有给任何好汉取绰号,连自己的绰号都是人家取的。梁山大排名时,宋江得绰号“呼保义”,意思就是呼群保义,梁山大聚义的召集人,当然的寨主,所以上应天魁星排在了第一位。

回到三阮排名的问题上来,看看是否如“水浒阴谋论”所言,是宋江以李俊、张横、张顺压制的。

上文讲到,施耐庵调整了阮小二、阮小五的绰号,这样,阮小五就以短命二郎对应了“天罪星”,这个星煞就是固定在第二十九位的,谁也无法改变。而阮小二则以立地太岁对应了天剑星,上升到阮氏三雄的第一位。活阎罗阮小七则以天败星,从蓝本故事中所居三阮最高位,退居到三兄弟的最后一位。

简而言之,天剑星、天罪星、天败星是早就固定好的位置,中间空着两个星煞。于是,就把张横、张顺插了进来,总不能让梁山只有一百零六条好汉吧。

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李俊压着阮小二,何尝又不是阮小二压着张横呢?阮小五压制张顺呢?总不至于在三阮当中插入张氏兄弟,是为了防备梁山开大会时,兄弟三人交头接耳开小会吧。

梁山好汉大排名,原本就是“天地之意,物理数定”,是《水浒传》大结构的安排。梁山一百单八将不分富贵贫贱,不论资历武功,对应上哪颗星,就在哪个位置上落座。施耐庵说,梁山好汉聚义排定座次是“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

因而,梁山好汉就是以道家北斗七星群中早就固定的天罡地煞的位置来排定座次的,是一件合乎“天道”的大美事。梁山好汉要“替天行道,保境安民”,自己怎么能违背“天道”呢?“替天行道”是《水浒传》的大主题,梁山聚义就是这个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注脚。

以“阴谋论”来解读《水浒传》,与施耐庵的原著思想何止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最后,以梁山一百单八将最后三人的排序,佐证一下李俊、阮小二、张横、阮小五、张顺、阮小七的排名。

白胜(人物)—白日鼠(绰号)—地耗星(星号)—第七十位(座次)

时迁(人物)—鼓上蚤(绰号)—地贼星(星号)—第七十一位(座次)

段景住(人物)—金毛犬(绰号)—地狗星(星号)—第七十二位(座次)

这几位好汉与座次的对应关系很直观,再讲一个需要绕点弯子才能看明白的好汉排名,比如张青。

张青绰号菜园子,似乎与地刑星的含义根本不搭调。但是,在张青的故事中,曾经杀了光明寺所有的和尚,还在十字坡配合孙二娘卖人肉馒头。孙二娘负责麻翻客人,张青则主管动刀——这就是“开刀”,合起来就是个“刑”字。

至于李俊、阮小二、张横、阮小五、张顺、阮小七的绰号、星号是何含义,是如何对应上的,就请列位看官去参详了。

《水浒传》的招安派李俊、张横、张顺真的如阴谋论所说分别压三阮一头吗?

《水浒传》的李俊、张横、张顺并非招安派,他们如“阴谋论”所说的分别压三阮一头倒是毫无疑问的事。

梁山泊水军头领的排位是:李俊、阮小二、张横、阮小五、张顺、阮小七。这种排位把宋江用江州派分别压三阮一头的阴暗心理暴露无遗。

一,从《水浒传》的主题看,宋江是阴谋用李俊、张横、张顺分别压制三阮的。

官逼民反,是《水浒传》的重要主题。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就是因为八百里水泊梁山被官府收归国有,并对渔民课以重税,使得梁山泊周围百姓无以为生,只能揭竿起义,反对剥削。

小说《水浒传》的揭竿起义,是从晁盖、刘唐及阮氏三雄等人,夺取了梁中书搜刮百姓得来的珍珠宝贝,继而杀官造反写起的。

晁盖、刘唐、阮氏三雄等人的劫取生辰纲,在整部《水浒传》小说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反映的是以蔡京为代表的宋朝廷统治者,勾连地方官府,压榨百姓,鱼肉人民,贪赃枉法的社会现实。

正是蔡京、梁中书等大肆搜刮“不义之财”,才导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下层百姓啸聚山林,群起反抗。

阮氏三雄是小说《水浒传》里,被官府剥削压迫,逼上梁山,不得已铤而走险的代表人物。这三个人的存在意义,与江州的恶霸、地痞、杀人越货的强盗李俊、张横、张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没有了晁盖、刘唐、阮氏三雄等人的逼上梁山做背景,小说《水浒传》就是一部恶霸、地痞、强盗横行不法,谋财害命,为所欲为的作品。

而在宋江把持的座次里,水军头领阮氏三雄每个人,都有一个江州派的头领压在头上。这种排位反映宋江何种心态非常明显。

二,从《水浒传》这六个人的所属派系和上山先后看,宋江是阴谋用李俊、张横、张顺分别压制三阮的。

王伦时期,梁山泊是纯粹的占山为王的盗寇,到了晁盖上山才打起了劫富济贫的旗帜。

晁盖上山后,梁山泊里属于后来三十六天罡的头领,除了宋江、吴用、公孙胜,武将仅仅只有林冲、刘唐和阮氏三雄六人。阮氏三雄其实属于梁山泊的元老。

而李俊、张横、张顺则是“闹江州”后,跟随宋江上梁山的。

宋江在把花荣摆在八骠骑之首位,把黄信摆在十六小骠将的首位,许多人说,是因为花荣、黄信上梁山早。

但到了阮氏三雄这里,六个水军头领,他们哥仨是最早的。但任凭你哥仨再早,也照样没用!

宋江派系两大主要家底,一是清风山系,也就是花荣、秦明、黄信为首的一伙;二是江州系,就是戴宗、李逵、李俊、张横、张顺为首的一伙。

阮氏三雄是亲兄弟,而在八百里水泊梁山是水军头领,是晁盖的重要家底。所以,宋江把自己带来的江州系李俊、张横、张顺,把他们一个拦住一个,一个看住一个。

宋江这种做法,正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至于李俊等人追随宋江,投奔梁山泊,并非是为了接受朝廷招安而来。李俊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分子,他的目的是寻找一个比做江州江湖老大更加广阔的空间,为所欲为。

这点,我在以前的文章里专门解说过。不再赘述。

《水浒传》的招安派李俊、张横、张顺真的如阴谋论所说分别压三阮一头吗?

从个人角度理解,我是不赞成《水浒传》有什么阴谋论的。

所谓阴谋论,无非是说宋江指使人暗中杀害晁盖,实现了抢班夺权的目的。又极力主张招安坑害了梁山弟兄们的前程。但是不要忘了,宋江当初是死活不上梁山,又死活不当山寨之主的。

宋江第一次被晁盖派人劫上梁山,本来就是个披枷带锁被剌配江州的犯人。面对晁盖的挽留,宋江说:我临行前父亲再三嘱托,如果落草为寇,将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之人。如果哥哥不肯放我下山,我宋江宁肯死在这里。

宋江第二次上梁山,是在江州浔阳楼上题反诗被判斩首。又是晁盖亲自带人下山劫了法场,把他救上了山。这回宋江作为朝廷的死刑犯已经走头无路,才终于留了下来。当时晁盖非要他顶替自己的寨主之位。晁盖的意思是,如果没有当初宋江的通风报信,也就不可能有他晁盖的今天。但宋江又是宁死不从,这才在梁山坐了第二把交椅。

由前后两次上山的过程足以看出,宋江由始至终就没有上山的思想准备,也没有自愿上山的实际行动,所谓的阴谋论从何而来呢?更加可笑的是,由此又带出了晁盖之死是宋江背后指使,从而实现抢班夺权的阴谋,更是人为臆测的无中生有。

在招安问题上,确实有武松,李逵,鲁智深等人站出来公开反对。可恰恰是这三人最后都死心塌地跟随宋江北伐南征。待功德圆满后,鲁智深按照师傅智真长老“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的偈言,在杭州六合寺坐化而去。武松在战场上断臂成了残疾,留在六合寺照顾风瘫的林冲,直到八十善终。李逵干脆喝下奸臣送来的毒酒,甘愿随着宋江同赴黄泉。

从以上的情节脉络上看,哪里有一点阴谋的影子呢?

至于利用李俊,张横,张顺压制阮氏三雄的说法,其实也是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

1、李俊,张横,张顺都是浔阳江上的霸主,还有两个帮凶是亲兄弟,一个叫童威,一个叫童猛,都不是什么守本份的普通百姓。遇到宋江后,他们觉得借助宋江及时雨的名声可以大展宏图,便死心塌地追随宋江上了梁山。

2、而阮氏三雄是晁盖智取生辰纲的生死弟兄,也是水泊梁山的元老。只是宋江当时只认识晁盖,并不认识阮氏三雄。所以宋江和阮氏这哥仨没啥感情。

另外,阮氏三雄此前一直在石碣村打鱼为生。石碣村临近水泊梁山,当王伦和杜迁宋万占据梁山后,就不让其他人进入那片水域,搞得阮氏三雄只能在外围打点小鱼。吴用找到他们时,他们还对吴用抱怨发牢骚。可见阮氏哥仨除了水性好以外,在江湖上没啥名声和本事。

3、李俊和阮氏这两伙人一对照,在宋江心里立刻就有了轻重之分。

李俊张横张顺和童氏哥俩,在江湖上都是有一定名声和本事的人。加上宋江和他们关系老铁,所以在梁山英雄排座次时,便把李俊安排为八个水军头领之首,张横和张顺也排在阮氏三雄前面,只是把童威童猛安排在阮氏三雄之后。

由此便生出了宋江利用李俊压制阮氏三雄的“阴谋论”!其实从前因后果就可以看出,这种人事安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因此,所谓的的阴谋论纯属人为臆测,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

《水浒传》的招安派李俊、张横、张顺真的如阴谋论所说分别压三阮一头吗?

《水浒传》中的阮氏三兄弟,他们是随着晁盖,一起智取生辰纲,换命的兄弟。

后来,智取生辰纲事发,官兵要捉拿他们。

阮氏三兄弟,他们才和晁盖,赤发鬼刘唐,军师无用,等人带领众发庄丁,一起逃到了水泊梁山。

本来,晁盖等人想借着的水泊梁山,这棵大树好乘凉。

但水泊梁山的当时寨主王伦,王伦嫉贤妒能。

觉得晁盖的到来,对自己的金交椅有很大的危险。

王伦,就不愿意留着晁盖等人在水泊梁山上。

王伦,他知道晁盖等人的能力,在自己之上。

害怕晁盖等兄弟,日后会走马换将。

所以,王伦就干脆来一个请出去,拿出银两送晁盖等人下山。

而大家都知道,出了水泊梁山,各地都在抓捕晁盖等兄弟,下山就是死路一条,必将被官府抓捕伏法。

王伦,而这一举动气坏了在旁的林冲,林冲对王伦嫉贤妒能不容人,早已经心中产生气愤。

林冲杀死王伦,拥戴晁盖坐上第一把金交椅。

而晁盖带领众兄弟,攻打祝家庄,被毒箭射死。

宋江坐上了第一把金交易,而晁盖手下的阮氏三兄弟。

虽然,阮氏三兄弟是先进入水泊梁山,但随着晁盖的死亡,他们也慢慢的被边缘化了。

而李俊,张横,张顺等人,他们和宋江打得火热,拥戴宋江。

李俊,张横,张顺任水军头领,他们处处压制阮氏三兄弟。

这就应了过去的一句老话,一朝皇帝一朝臣,自己都有自己的的人马。

所以,阮氏三兄弟,他们被边缘化,也是非常正常的。

《水浒传》的招安派李俊、张横、张顺真的如阴谋论所说分别压三阮一头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派系。更何况是梁山这个大江湖,里面有各自的山头,实在是理所当然。虽然梁山这些人,都有各自的小山头,但李俊和张氏兄弟,不见得能压阮氏三雄一头,而且他们都不是梁山上的招安派。

阴谋论这个东西,无论你承不承认,它都存在。从人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有私心。有私心,就必然会维护自己的利益。

然而,能够瓜分的蛋糕就这么大,有人占得多了,别人自然占的就少了。这就是阴谋论的核心,其实就是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这种矛盾天然存在,但又无法调和。

再看李俊,张横、张顺以及阮氏三雄,他们虽然都是梁山水军中的高级将领。但我们从地域、血缘关系上,就轻易的可以把他们分成两派。

阮氏三兄不用说,那是晁盖的原班人马。人家可是一同干过,截取生辰纲的大买卖。这种共事之情,再加上人家还是亲兄弟,自然要比别人亲近得多。

而李俊、张横、张顺从地域上划分,他们属于明显的江州派,都是在劫法场救宋江的时候,一起上的梁山。他们都是来自一个地方,也一起有共过事。因此,他们日后肯定会形成小团体,这是人之常情。

但是,阮氏三雄是跟着晁盖上的山,而李俊、张氏兄弟是冲着宋江才上的山。这还存在一个新旧首领班底的问题,因此,李俊、张横、张顺和阮氏三雄之间有竞争,这是必然的。

但非要说,李俊、张横、张顺,要压阮氏三雄一头,这个也不太合理。虽然阮氏三雄是旧臣,但梁山上不服宋江的人大有人在,他们也会形成小团体。

所以说,江湖是复杂的,尤其是梁山这种人员混杂的地方。人与人之间有着各种利益干系,不能单纯地从一个方面去解读。

虽然,阮氏三雄在天罡星中排名不是太高,但架不住人家在梁山的资格老,而且人家三兄弟一条心。因此,在梁山这个按资排辈的地方,这就足以让阮氏三雄,成为梁山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势力。

而李俊与张氏兄弟之间,可没有这么亲密无间。虽然他们都出自江州,但李俊和张氏兄弟各有各的人马。而且,李俊与张氏兄弟没上梁山之前,他们也处在竞争关系。

因此,李俊与张氏兄弟之间的关系,肯定没有阮氏三雄那么稳定。他们自己内部都不能解决统一问题,那怎么去压别人一头呢?

从李俊、张氏兄弟与阮氏三雄,在三十六天罡中的排名就可以看出,他们其实是不分上下。只是李俊排名稍微靠前,那也是因为人家是人马多,这没办法。

而且,这6个人当中,有点头脑的就是李俊,其次是张横,但也没法和李俊比。阮氏三雄和张顺,表现出更多的是个人英雄主义。这也是他们排名靠后的原因,因为他们太任性,都不服从管理,这是性格决定,没有办法。

最后,这些人都不是梁山上的招安派。真正热衷于招安的是吴用和宋江,以及原本曾在北宋任职的那些人,他们才是忠实的招安派。

综上,李俊,张横,张顺和阮氏三雄,他们在梁山上的地位,应该是旗鼓相当。也就是李俊能稍微高一点,但也很有限。

可是李俊这个人,和梁山上的人还不是很同心。而且这个人头脑比较灵活,并不是像其他好汉那样,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所以,最后结局最好的也是李俊。

《水浒传》的招安派李俊、张横、张顺真的如阴谋论所说分别压三阮一头吗?

是否阴谋众说风云,但是宋江掌权后,三阮被压一头却是不争的事实。01.一朝天子一朝臣

宋江初上梁山时候,晁盖曾经提议让出头领的位置与宋江,宋江却以年纪小于晁盖婉拒,从这点看出,宋江从心中不认可晁盖的才干,只不过是因为晁盖年长,且久居梁山,贸然接受让位会让自己落入被动,不过也是从这时候起,宋江开始布局谋划接替晁盖。

在推辞了晁盖的让位后,宋江做了第二位,紧接着吴用、公孙胜分别做了第三位和第四位,而这时候宋江发话了:“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

再说这句话的时候,可以看出宋江存了两个心思,一是在众位头领中分出‘新’‘旧’两派,将新头领的势力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二是‘出力多寡、另行定夺’这点也为后期接替晁盖的位置买下伏笔。从后期宋江积极率众下山,也能看出宋江想用‘出力多寡’的功劳顺利的把晁盖的位置过度到自己的手中。

通过这次新旧头领排位,跟随宋江上山的新头领共计27位,其中就有李俊、张横、张顺,而旧头领仅有9位,这里面包括了阮氏三兄弟,从这时候起这六个人就被宋江认为的对立了起来。

02.被排除权利中心

不同于旧头领中的林冲与刘唐,阮氏三兄弟本领比不过林冲,又没有刘唐那么会来事,渐渐的三兄弟被排除在权利中心之外。

在梁山排座次的时候,林冲凭借资格与实力位列天罡星第六;刘唐凭借早起下山赠送金银书信给宋江的情谊,以及宋江即位大头领时候的声援,位列天罡二十一位;而阮氏三兄弟却分别被李俊、张横、张顺各压一头,位列二十七、二十九和三十一位。

而在受领实际权利的时候,更是被排挤出水军前三,在四座水寨头领里屈居末尾。

这里宋江的做法与其说是一种阴谋,倒不如说是一种掌权的手段。

梁山108位头领,来自四面八方、各个阶层,为了能达到最大的控制权,宋江只能在紧要的位置安插自己的心腹头领,但是又不能做的太过明显,完全不顾梁山元老的资历,所以阮氏三兄弟最后虽然被压制,却能位列在童威、童猛之上,这也是宋江一种平衡势力的手段。

文/三点文墨

原创文章,欢迎关注或吐槽,带你看不一样的文化趣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