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是运用什么样的管理学方法,驾驭呼延灼的?
《水浒传》中确实蕴含着高超的管理学技巧,这是题主的高明之处。然而,说宋江结交武松之类的江湖好汉,以及收降呼延灼等朝廷将官是收买与拉拢,则恕我不能苟同。而且,说句恐怕题主不愿意听的话,这样立论实际上也是建立在“水浒阴谋论”的基础之上,是毫无依据的。
那么。宋江是运用什么样的管理学方法,“驾驭”有钱有地位的呼延灼的呢?
《水浒传》的立意是什么,阴谋论站得住脚吗在开篇故事中,施耐庵以赵匡胤的开国历史为全书立意,“天下太平”便是“正道”或者“天道”。所以,在写到赵匡胤出世的之前,特别交代了这样一句话:
后来感得天道循环,向甲马营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来。
结束五代纷争,还天下以“太平无事”,就是“天道”,宋太祖是《水浒传》中第一个“替天行道”之人。施耐庵以《宋史》为依据,同时采用《大宋宣和遗事》的说法,把赵匡胤写作上界“霹雳大仙”。也就是说,赵匡胤是道家雷部之神。
梁山好汉虽然是道家紫府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但是,却是由张天师放出来的妖魔,他们的使命也是“替天行道”。为何?
洪太尉是宋仁宗时代的官员,仁宗皇帝是赤脚大仙,不是雷部正神,所以误走了妖魔。有意思的是,施耐庵没让仁宗时期的张天师虚白先生执行放走妖魔的任务,而是让宋徽宗时期的虚靖先生穿越而来,放走了妖魔。
原来,虚靖先生名张继先,是第三十代嗣汉张天师。据《张天师世家》所载,张继先是道家至高法术“雷法”的发明者。这就说明,《水浒传》中的虚靖先生也是出自雷部的大神。
“雷法”在《水浒传》中被写成“五雷天罡正法”,所以,张天师放出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齐聚梁山,就是为了“替天行道,保境安民”。难道,这一切都是宋江安排的?
梁山大聚义时,书中说,无论“帝子神孙,富豪将吏”,还是三教九流,大家不分贵贱,不及冤仇,“八方共域,异姓一家”,是“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
梁山“等贵贱,均贫富”,首先在山寨里完成了“替天行道”。呼延灼再是军区司令员,再有钱有地位,也得按照“替天行道”这个大主题,在梁山抹平身份地位,均平财富。宋江根本不需要用其他“技巧”,驾驭这个“将吏富豪”。
这样的梁山能以“阴谋论”来解读吗?读《水浒传》不可中了金圣叹的流毒,“水浒阴谋论”就是这厮制造的。
既然没有“水浒阴谋论”,就不能说宋江收买、拉拢武松等江湖好汉,也不存在以“管理学的技巧”驾驭呼延灼。
我这样讲,是能从《水浒传》中找到依据的。那么,宋江又是如何招聚“妖魔”聚义于梁山的呢?
从呼延灼入伙看梁山好汉聚义容与堂本《水浒传》第五十八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中写道,吴用以诱敌之计活捉了呼延灼。呼延将军被押解到大帐后,宋江喝叫揭开绳索,上前劝降。宋江说道:
今韩滔、彭玘、凌振已多在敝山入伙,倘蒙将军不弃山寨微贱,宋江情愿让位与将军。等朝廷见用,受了招安,那时尽忠报国,未为晚矣。
宋江这套劝降词,是跟晁盖学的。在此之前,彭玘按照晁盖的意思劝说凌振,在梁山上第一次提出“替天行道,专等朝廷招安”。呼延灼被擒时,还是晁盖做寨主,宋江便以晁天王的主张,劝降呼延灼。
经过宋江的劝说,书中写道:“呼延灼沉思了半晌,一者是天罡之数,自然义气相投;二者见宋江礼貌甚恭,语言有理”,便归顺宋江,入伙梁山。
此后,梁山又招降了关胜、索超、单廷圭、魏定国、董平、张清等等朝廷将官,宋江劝降时,几乎都提到“替天行道”,但却再也没有提到“招安”这两个字。因为,晁天王此时已经归位了。
不过,每次有朝廷将官投降时,书中基本上都有“义气深重”、“本是天罡星之数”等等的话。因而,宋江虽然与晁盖都主张“替天行道”,但却并不赞同招安。施耐庵早就说过,梁山“妖魔”是要让“一朝皇帝”寝食难安的,宋江绝不会向宋徽宗乞求招安。
从呼延灼等朝廷将官的入伙来看,宋江之所以能够“驾驭”他们,主要有三点:第一,“替天行道”的目标一致,第二,梁山好汉都是义气深重之人,第三,他们原本就是被关在一起的上界星煞,自然“意气相投”,愿意入伙。
这其中,应当是管理学的最基础的,也是最管用的。大家有共同的出发点,有共同的愿景,有共同的志趣趣,共同的价值取向,才是经营一个团队最有效的管理,根本就不用什么技巧,甚至“手段”。假如把管理学理解为“技巧”或者“手段”,也就只能当个小老板,而且,还不能长久。
因而,宋江根本就没有必要去“驾驭”呼延灼,《水浒传》本身就为梁山一百单八将设计了共同的目标——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宋江到底收买拉拢了谁从呼延灼入伙来看,一百单八将是来梁山聚义的,根本就不需要宋江去收买、拉拢。那么,武松、李逵又是怎么回事呢?
读书应当尊重原著文本,理顺文本逻辑,宋江与武松、李逵结交时,他知道自己日后肯定要上梁山做寨主吗?一定知道将有一百单八将齐聚于梁山吗?别说宋江不知道,第一次看《水浒传》且从未听过看过与《水浒传》相关事情的看官们,是不是一翻书就知道了梁山大聚义的结果呢?
施耐庵分明写道,宋江是个仗义疏财的好汉,是河北、山东一带的“及时雨”,济困扶弱,又爱广泛结交江湖好汉。因而,对武松的喜爱,对李逵的看觑,并不是宋江有意要收买、笼络他们,此时的宋江根本就不愿意,甚至都没想到要造反。
假如说宋江对武松、李逵的资助是收买与拉拢,因为日后有梁山聚义的故事,还洗不脱这样的嫌疑的话,那么,资助阎婆、唐牛儿、王公等又是怎么回事?仗义接济病大虫薛永又当怎讲?明明的仗义疏财、救困扶弱,怎么就成了收买人心呢?当真做不得好事了?
《水浒传》中也写了几个仗义疏财、专爱结交江湖人等的好汉,比如晁盖。晁盖的仗义疏财远不及宋江,为何以双标来评价这两个人物呢?这些,都是金圣叹做的祟,列位看官且莫被这厮欺瞒了。
金圣叹说,晁盖劫取生辰纲上梁山是“倡聚群丑”,“祸连朝廷,自此始矣”。表里不一,前言不搭后语,林冲、李逵等“上上人品”,原来都是金圣叹眼中的“群丑”之一。
话说回来,《水浒传》中第一个提出“招安”的人是武松,而宋江则劝武松日后去边上一刀一枪搏出个封妻荫子的功名,别耽误了自己的一身本事。
这番话体现了宋江爱武松,也是宋江资助武松的缘故。好汉惜好汉,英雄惜英雄,“君知我报君,友知我报友”,有错?劝人行善,为国立功,搏取功名,却成了收买,金圣叹糊涂了吧。
此时,宋江要去清风寨,武松要去二龙山,兄弟们各奔前程,宋江对武松叮嘱,也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另一种表述。
因而,武松与呼延灼一样,上应天罡星,一定是要去梁山聚义的,用不着宋江收买。同样,李逵等所有梁山好汉都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一,宋江则是“天魁星”,是“呼群保义,把寨为头”的梁山大聚义总召集人,他能收买这个,打压那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施耐庵写这部书,也是在打自己的脸?
梁山好汉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水浒传》中的管理学,除了施耐庵所设计的共同目标、共同志趣、共同价值观而外,还有一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配置原则,那就是梁山好汉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不知列位看官注意了没有,梁山好汉实际上进行了两次排名。这两次排名,寓意十分深刻,体现了施耐庵过人的智慧。
第一次排名,是按照大唐洞玄国师的石碣名单,一百单八将排定了座次。这次排名绝对不是宋江所为,因而,根本就不存在“阴谋论”,宋江根本就没有收买谁、拉拢谁,也没有试图“驾驭”谁。
这次大排名,是按照天罡地煞原本就有的固定顺序,以梁山好汉的绰号对应上星号,星号在哪个位置,就在哪把交椅上落座——这也是“替天行道”,以天地物理之数(照应“天道循环”)排定的座次,是施耐庵文本的大架构,与宋江毫无关系。
第二次大排名则打乱了天罡地煞的顺序,按照梁山的“机构设置”,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把梁山好汉安排到各个岗位上去。
比如,朱武是神机军师,此人身上确实隐藏着大明王朝的“神机”,以他暗喻“朱洪武”是比较一致的认定。所以,朱武就是地上的魁首,便对应上了地魁星。但是,在第二次大排名时,朱武却进入了梁山核心决策层,与吴用、公孙胜一同管理梁山军务,顺位还在五虎将之上。
其他不多举例,书中写得十分明白。
人尽其才,这是管理学中最难做到的,能够科学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才是最大的学问。我觉得,梁山好汉第二次大排名,梁山好汉各归其位,才是梁山得以壮大,最终实现“替天行道,保境安民”这个共同目标的一大保障。
宋江才智过人,施耐庵智慧非凡。不幸的是,这些都被金圣叹那厮黑掉了。
宋江是运用什么样的管理学方法,驾驭呼延灼的?
宋江驾驭呼延灼的招法,还是有别于其他朝廷降将,非常有讲究的。
呼延灼也是将门之后,当时任汝宁郡都统制。这个官衔与其他朝廷降将相比并不算高,但他有一个别人没有的条件,也就是年龄偏大。
我查遍《水浒传》原著,也没找到呼延灼的年龄记载,但从描写他的一首诗中可见端倪:
幼辞父母去乡邦,铁马金戈入战场。
截发为绳穿断甲,扯旗作带裹金疮。
腹饥惯把人心食,口渴曾将虏血尝。
四海太平无事业,青铅愁见鬓如霜。
前三句,是说呼延灼自幼从军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最后一句是说如今天下太平没有战事,呼延灼也已两鬓斑白,进入暮年了。
之所以把呼延灼的年龄当个事儿说,是因为年龄大,阅历广,资历深,人到了这个时候,对功名利禄已经看淡,看重的只有一个字:情!
其实不仅是宋江,就连朝廷都对呼延灼另眼相看。首先是皇帝亲自接见,然后提职为兵马指挥使,并御赐“踢雪乌骓宝马”一匹。这种殊荣是其他任何朝廷降将都没有的。
那么,宋江到底是怎样收伏呼延灼,与收伏其它朝廷降将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车轮战术,使用激将法将他激怒。
秦明打一阵,林冲第二阵,花荣第三阵,扈三娘第四阵,孙立第五阵。每个人只和呼延灼周旋片刻即返回,从而激怒对方,让其自乱方寸,同时也是一种震慑,向他展示一番水泊梁山的实力。这种办法应该叫精神压制。
在这五阵中,孙立的表现值得一说。孙立与呼延灼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可见孙立的武功并不逊色于五虎将呼延灼。好多读者之所以替孙立鸣不平,就是因为他在梁山英雄排座次时,不仅马军五虎将没排上,就连马军八骠骑都没进入,只排了个马军小骠将还是第二位。可见人软被人欺,孙立所率领的登州派系在梁山就是不受待见。
二、重礼相拜,用真情厚意感化呼延灼。
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宋江收伏轰天雷凌振时的表现:
见到被俘的凌振,宋江连忙亲自解开绑缚的绳子,埋怨众人道:
我叫你们请统领上山,为何如此无礼。
凌振马上拜谢不杀之恩。于是宋江便和他喝了一杯压惊酒,手牵着手拉着凌振上了山。
可见,宋江只是说了两句牙外的虚情假意之话,既没有相拜凌振,也没有许诺什么。反倒是凌振感恩戴德不杀之恩。
再请看宋江是怎么收伏呼延灼的:
见到呼延灼,宋江大叫道:快快松绑!然后亲手扶着呼延灼坐定,宋江纳头便拜。惊得呼延灼也急忙跪倒在地,连呼:义士何故如此!刚刚还是刀兵相见的草寇,眨眼变成了义士。可见宋江这一跪的份量还是很重的。
宋江接着说:倘若将军不弃山寨微贱,宋江情愿让位于将军,待他日接受朝廷招安,再精忠报国,为时不晚。
宋江长跪不起,宁愿将山寨之主相让,并点明以后要接受朝廷招安,还可以精忠报国。既表达了最大的诚意,也给呼延灼这位将门之后吃了一颗定心丸。事到如今,呼延灼还有不归顺的道理么?
由此可见,同样是收伏朝廷降将,凌振和呼延灼的待遇可谓天地之差。
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说明,宋江收伏驾驭呼延灼的手段,已经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程度。
宋江是运用什么样的管理学方法,驾驭呼延灼的?
张飞打岳飞?
宋江是运用什么样的管理学方法,驾驭呼延灼的?
宋江驾驭呼延灼只用了三招,第一招谈理想,我们虽然是山贼,但都是被逼无奈报国无门,你加入我们一起替天行道,完了招安就可以清君侧正天听。
呼延灼拒绝了。
第二招请同僚现身说法,你好我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枪棒天下无双,可被奸贼嫉妒迫害。自从当了山贼,我感觉很快乐,很自由,这是曲线救国,我们不是造反,是要让朝廷看到有这样一群热爱大宋的人被忽视了。
呼延灼拒绝了。
第三招栽赃陷害,小呼是吧,刚才跟你谈话的时候我找了几个兄弟去你工作单位杀人放火了,而且穿着你的衣服打着你的旗号。你的领导信以为真把你全家杀了,真是个昏官。你不要伤心难过,跟哥哥上山当土匪,看见那个射箭的帅哥了吗,他叫花荣,长得不赖吧。哥哥做主把他妹妹许配给你,肯定比你老婆年轻漂亮。
呼延灼认命了,土匪就土匪吧。
宋江是运用什么样的管理学方法,驾驭呼延灼的?
先礼后兵
一个集团想要发展壮大,不是靠最初几个人就够了,还需要在发展中不断的吸收需要的人才,在宋江领导下的梁山就是这样一个集团。
遇到了人才,宋江总是不吝啬自己的诚意,慢慢的还形成了一套宋江特色的人才招纳法,尤其是从对方那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上,宋江可谓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这一次,宋江又是如何策反呼延灼的大将彭玘,让彭玘为梁山所用的呢?
1.先捉过来
这是第一步,遇到了人才,得先要想办法捉过来,当然这事儿是手下人干的,也是得到了宋江点头认可的。
2.喝退军士
这是第二步。见到人才之后,先是假装呵斥自己的人,为什么这样对待这样的人才,要客气点儿,怎么能够绑着人家这样的人才呢?
3.亲自解绑
宋江这位老大,亲自为对方的战俘解绑,这可谓是战俘的高规格待遇了,一般人都会有点儿受宠若惊,同时也是表示了宋江的高度重视。
4.扶入账中,请上座
手把手的亲自将人才请入上座,以表示自己的尊重和诚意,做到这里,一般的老大都可以做到。
5.纳头便拜
这是宋江特色的一点,也是最难以做到的,许多招纳人才的老大都是很难做到这点的,比如说同是梁山老大的晁盖,就绝对不会这样做,这也是晁盖时代的梁山为何人才不济的原因。
这也是宋江时代的梁山为何人才兴旺的原因之一。让对方立马感受到你的最大诚意。对方立马就知道,本是俘虏,这样的待遇,不得不服人家!
6.让别人认可自己的江湖称号
通过以上的步骤,就算是放在今天,哪个人才不敢动的稀里哗啦的,因此,就得发表几句感言,对于宋江的江湖传闻,立马就出来了,那是一个五体投地的肺腑之言。
7.说出自己旗号
对于敌方的人员招纳,再也不能用之前招纳兄弟们的手段了,不是几两银子就可以解决了。
于是就说出自己的苦衷,迫不得已才这样做的,很希望有朝一日得到朝廷的重用等等,一下子就是说到了这些投降人员的心坎里去了。认同了宋江的忠君报国的文化了。
8.解决后顾之忧
对方的人员虽然说服了,但是还是有亲属家眷的,咋办呢?
宋江可谓是尽心尽力:
那就是将对方的亲属家眷尽数接到梁山来!免除了对方的后顾之忧。
宋江就是通过这八个步骤全面俘获了彭玘的心,让他死心塌地的跟着梁山,为梁山所用。
更多管理知识欢迎关.注我,一起长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