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名气并不大的朱仝为何能坐上第十二把交椅?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排名不论出身贵贱贫富,也不论武功高低,更不注重名气,甚至还不讲资历功劳。因而,朱仝排名第十二,是非常合适的,与他的名气大小没有任何关系。而且,朱仝与所有好汉排名一样,绝对不是“阴谋论”而得到了比较高的位置。
那么,朱仝又为何能够坐上第十二把交椅呢?
梁山排名的依据是什么要搞清楚朱仝为何排名第十二,就得讲一讲梁山好汉是如何排定座次的。
容与堂本《水浒传》在梁山完成大排名之后,有一首赞诗,专道梁山好汉大聚义: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斗冤雠,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
这首赞诗足以说明梁山好汉抹平了身份地位,是天罡地煞的大聚义。原来,梁山好汉是按照天罡地煞的次序排定座次的,谁坐第几把交椅,都是“天地之意,物理数定”。
梁山一百单八将原本都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早在大唐洞玄国师的时候,就被当做妖魔镇锁在龙虎山的伏魔大殿地窖之中。在地窖之上,有一块石碣,上面的龙章凤篆、蝌蚪文书应当是洞玄国师所刻,按照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排定了顺序。
有人说,梁山排名是宋江搞的阴谋,是山头派系决定了梁山的排名。这种阴谋论早就被施耐庵否决,那首赞诗很明确的说梁山排名体现了“均贫富、等贵贱”的“替天行道”主题,根本就不存在阴谋。难道宋江穿越到唐朝,伙同洞玄国师制造了一块石碣?
在这首赞诗中,还有一句话,更是点明了梁山好汉的排名“规则”。这句话是专门写给宋江的:“宋江肯呼群保义,把寨为头”。
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江是梁山大聚义的召集人,梁山好汉都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义士,所以,宋江的绰号就是“呼保义”。既然是总召集人,肯定就是“把寨为头”的寨主,是妖魔的魁首,所以,“呼保义”就对应了天魁星,天魁星就是排在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第一位的,宋江坐头把交椅理所当然,绝对不存在架空晁盖、阴谋篡权之说。
从宋江的排名中,便可得出梁山好汉排名的大规则:人物对应绰号,绰号对应星号,星号决定排名。
朱仝上应天满星,这个星煞就是排在第十二名的,朱仝坐第十二把交椅,一点都没有问题。
那么,朱仝为何上应天满星呢?
美髯公朱仝是梁山“义”的代言人施耐庵写道,郓城县人都说朱仝像关羽,所以得了个绰号美髯公。但是,从朱仝只是“面如重枣”这一点与关云长像。
朱仝出场之后,又来了一条跟关云长更像的好汉,此人便是宋江。书中说,宋江“丹凤眼、卧蚕眉”,眉眼都像,那就更像了。不过,宋江面黑身矮,又没有美髯,所以,也只有三分像关羽而已。
关胜是关羽的嫡派子孙,书中这样描写道: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髭须,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
同样,关胜也不全似乃祖,身高、胡须都跟关羽有差距。
《三国志通俗演义》(即《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是这样的:
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假如把宋江、关胜、朱仝组合起来,虽然还是有些许差距,但却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关云长了。
施耐庵这样写,说的是宋江代表梁山的“忠”,关胜代表梁山的“勇”,朱仝则代表梁山的义。其中,关胜以“大刀”为绰号,把关羽的武力带到了梁山,所以,就对应了“天勇星”。“天勇星”在三十六天罡中,就是排在第五位的。于是,关羽领衔五虎将。
至于说关胜能不能绝对战胜林冲,施耐庵根本就回避了这个题目,不让林冲以及任何梁山战将与关羽单挑,其原因还是武功不是决定梁山好汉排名的依据。
宋江以“忠”而呼群保义,对应了天魁星,做了当然的寨主。关胜以大刀而勇,上应天勇星,坐在了第五把交椅上。那么,朱仝以“义”而上应天满星,又当怎讲呢?
朱仝敬佛礼佛功德圆满梁山是道家的妖魔,但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却主张“佛道合一”。所以,晁盖是佛教的护法天王,宋江是道家的天魁星,这两人是铁血兄弟,体现着施耐庵的宗教思想。说梁山有晁宋之争,是绝对没有道理的。
《水浒传》中有很多佛道符码,这一点,历来都无人解读。施耐庵有可能是个佛教信徒,所以,处处以“佛”来劝诫、引导道家“妖魔”。
刘唐从道家大护法灵官那里去找晁天王,托塔天王不仅是佛教的四大护法天王之一,还是一位财神。道家要劫取生辰纲,作为梁山大聚义的第一桶金,那就离不开财神。
财神帮助道家“妖魔”启动大聚义,劫取了生辰纲,宋江便去报信,朱仝又仗义相救。施耐庵写得很有意思,说朱仝前去捉晁盖(实际上是救),先在东溪村外的观音庵取齐了队伍。
朱仝再一次救人,是在宋太公家中佛堂里义释了宋公明。这一处写得更明确,宋江家中的地窨子,对应的是伏魔之殿的地窖。而在地窨子上,就是供奉着三世佛的佛床。这一处受到三世佛保佑的地窨子,只有一个外人知道,这人正是美髯公朱仝。
朱仝还仗义私放了打死白秀英的雷横,施耐庵以朱仝坐梁山“义”的代言人,一点都不差。
误失小衙内之前,朱仝带着个四岁的小孩儿去看河灯。施耐庵对这段故事做了特别的背景设计,说是盂兰盆大斋之日的前半个月。这个日子就是佛家救苦救难的日子,说的是地藏王菩萨与目连尊者解救地狱中受苦受难母亲这两件事。所以,朱仝是在地藏王菩萨先走了一遭。
从这几段故事来看,朱仝无疑是梁山上与佛最有缘,最敬佛礼佛的道家“妖魔”。所以,说朱仝是关羽的一个分身,代表着梁山的义,再以朱仝的佛缘来诠释这个人物,表达的是朱仝将功德圆满。
因而,朱仝以美髯公上应天满星,这颗星煞就是排在三十六天罡的第十二位。朱仝坐在第十二把交椅上实至名归,无需多大的名气或者其他。
最后,还得补充一点。梁山好汉是以人物(个性、长相、职业、行为、兵器等等)而得了绰号,又以绰号的含义对应星煞,以星煞决定了排名。说宋江以山头派系打这个、压那个,笼络张三、抬举李四,难道梁山好汉的绰号是宋江起的吗?
《水浒传》中名气并不大的朱仝为何能坐上第十二把交椅?
朱仝,人称“美髯公”,这个绰号也非常符合他本人的相貌,当年他不仅有长一寸五的虎须髯,肤色还很像重枣,目若朗星,神似关云长,在那个时代,一看样貌就知道是个忠义之人。影视剧中,都说关胜是关羽的后人,在我看来,朱仝除了不姓关,他比关胜更像关羽的后人。
朱仝绝对是梁山上的美男子级别的人物,面如重枣,目如朗星,为人谦和,而且还有一弯美须,读之就觉得一个绝世美男子迎面而来,不知为何现在的影视剧一演一个五大三粗。
他讲义气,忠肝义胆,为朋友两肋插刀,是不折不扣的善人义士。但不同于雷横,朱仝工于心计,精明干练,做事周全。雷横呢,却是个典型的二百五,没头脑不说,还又贪又赌,性格狭隘。
朱仝的两次义举可以说是间接地影响了梁山格局。他利用职务之便,先后两次救过梁山的两任老大,晁盖和宋江。这两次义举是由朱仝、雷横完成的。朱仝相对于雷横而言,他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滴水不漏,雷横却是愚钝至极,空耗体力,人情全让朱仝做了。由于朱仝的周到,前两次二人全身而退。
朱仝真的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被逼上梁山只怪交友不慎,交了雷横这个忘恩负义的朋友。雷横大庭广众之下打死了知县的相好白秀英,被关入大牢,朱仝替他上下打点,甚至亲自向县衙大老爷求情。由于朱仝平时处事圆滑,朋友圈中口碑颇好,知县也很看重他,可是县老爷不待见雷横啊,再加上白父不依不饶,一直上奏,最终雷横被解赴济州,恰巧由朱仝押解。朱仝在途中私自将雷横放走,并嘱咐他回家接上老母赶紧逃走。
朱仝回去自首,被判发配沧州。凭借着高情商,好人缘,一到沧州便得到了沧州知府的信赖,并且知府的小儿子也很喜爱朱仝。盂兰盆节时,朱仝带小衙内去放生池边看放河灯,遇到奉命下山的雷横,被拉到僻静处,见到梁山军师吴用。
吴用请朱仝上梁山入伙,朱仝婉拒,返回原处时却不见了小衙内。他在城外找到小衙内时,小衙内已被李逵杀死。朱仝大怒,与李逵相斗,被引到柴进的庄中,经众人相劝,只得同意上梁山,但仍表示不欲与李逵共处。
他先后两次救过梁山的两任老大,后面又因为救自己的好友雷横而吃了官司,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帮畜生不知恩图报也就算了,在自己好不容易重新走上正轨的时候又来把自己拉入地狱不得不成为落草的强盗!
朱仝位列天罡星十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战功。由于朱仝是宋江的救命恩人,深得宋江信任,所以每次宋三郎出战必带朱仝,所以战功不会少。
第二,武功。朱仝位列梁山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第六,武功自然不在话下。
第三,救过两任梁山之主的性命,宋江于公于私都要将朱都头放在这个位置,否则会让梁山上的其他头领说宋江不顾及救命恩人。
朱仝魅力很足,高洁正派,符合上古侠士的特征,他也是众多武将中最有性格,最不能三言两语概括的人,他的道德情怀注定与鲁智深一样,在梁山中难以施展,屈居人下。
朱仝几次想与黑旋风拼命,看出他对滥杀无辜的愤恨,也表现了他上梁山的无奈。对比秦明,自己老婆被宋江“借刀杀人”也没这么急过;扈三娘一家都被李逵灭门了,也好像没事一样。朱仝无奈上梁山淹没不了他对国家的一片忠心。
招安后从征辽到回京面圣,朱仝不仅是梁山幸存三十六人之一,还和呼延灼一样得到了朝廷的重用。朱仝要比呼延灼幸运,呼延灼的结局是战死沙场,而朱仝后来跟着刘世光打败了金军,成为一方诸侯,成为了节度使,结局非常圆满,而这样的结局离不开他的好人品。
《水浒传》中名气并不大的朱仝为何能坐上第十二把交椅?
在《水浒传》原著中,朱仝的名气确实不大,但他的人品却属于一流。不论是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所做都不是一般的小事,并且还做得有声有色, 这是熟读《水浒传》的朋友有目共睹的。所以他能进入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私放晁盖,为开创梁山百年基业立下大功。
劫取生辰纲事发,宋江提前给晁盖报信,使晁盖有了准备得以逃脱。其实,如果没有朱仝,晁盖也是很难脱身的。
因为晁盖毕竟是保正,家里有一大摊子事要处理,无法拔脚就走。晁盖只好安排吴用和刘唐先去石碣村与阮氏三雄汇合,他与公孙胜处理完家事随后赶去。
吴用和刘唐走后,晁盖和公孙胜没等离开,朱仝和雷横这两个都头率领的官兵就已把东溪村团团围住,当时庄内只有晁盖和公孙胜领着几十个庄客,想与官兵对抗是不可能的。并且朱仝已经追上了晁盖,是他故意放走了晁盖,否则晁盖是插翅难逃了。
可想而知,如果没有朱仝私放晁盖,梁山还有没有今后的天地都属于未知数。可见朱仝的功劳非同小可。
二、私放宋江,等于梁山先后两个寨主都欠朱仝的人情。
朱仝是郓城县衙的都头,他和在县衙当押司的宋江是同事关系,两人平时关系处得非常融洽。
宋江为了避免与梁山私通的绝秘信息泄露,只好杀掉了讹诈他的阎婆惜。就在他赶回老家与家父告别时,被朱仝带领抓捕的官兵堵在了家里。在搜查过程中,朱仝发现了躲在地窖里的宋江。朱仝问他下一步怎么打算,宋江说出了三个去处:一是小旋风柴进庄上,二是清风寨小李广花荣处,三是白虎山孔明孔亮处。
朱仝说不管去哪里,越快越好, 在家里躲藏终不是个办法。
朱仝回到县衙,推说宋江已与宋太公脱离父子关系,现在人已不知所踪。
可见朱仝等于是救了梁山先后两任寨主的性命。
三、私放雷横,自己甘愿坐牢,正可谓为朋友两肋插刀。
女艺人白秀英仗着和知县有私情,肆意打骂雷横的母亲,雷横盛怒之下,失手打死了白秀英。雷横也是郓城县的都头,与朱仝是同事关系。在押运雷横的路上,朱仝放走了雷横,自己以失职跑了犯人的名义,主动投案自首,被发配沧州充军。
朱仝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行为,上下所有人都佩服他的品德。到了沧州后,知府看他一表人才,人缘又好,便把他留在身边听用。
可见朱仝这种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壮举,说明他所做的一些事,确实让人情不自禁地伸出大姆指。
总结:
朱仝的人品一流,但他并没有上梁山的愿望,只想等服刑结束,一切从头再来。
可是,为了逼他上梁山,吴用指使李逵杀死了由他看管的四岁的小衙内,断了他的后路,使他被迫上了梁山。
南征方腊回朝后,朱仝被授予保定府都统制,他依然干得风生水起,是梁山108人得以善终的极少数几个人之一。
《水浒传》中名气并不大的朱仝为何能坐上第十二把交椅?
朱仝综合能力加名气、威望确实与座次不符,令人充满疑问。细品味一下这个人物,倒有别人难以望其向背的可贵之处。第一,《水浒传》的主要领导皆出自山东郓城县,如晁盖、宋江、吴用。朱仝也是郓城人,且在县衙作捕头,负责治安,抓捕盗贼。古有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朱仝沾了两人位寨主和军师的光。第二,梁山三位头领都曾因犯法被抓捕,都是朱仝通风报的信,晁盖几人得以提前逃走,避免了被官兵捕获。宋江亦是如此,杀了阎婆惜外出避了风头,事过境迁,虽然是后来自投罗网,也只不过刺配江州牢城,处罚并不算重。第三朱仝与宋江曾是县衙门里的同事,且又是好朋友,连宋江家里的私人地窖朱仝都知道,可见关系不一般。第四朱仝本人精明能干,颇有人缘,比之雷横招人喜欢。加上相貌堂堂,长髯飘飘,颇有关公雄伟之貌,给人一种敬重之感。第五,朱仝有担当,重感情,义字当先,很受人尊敬。放跑雷横,自担罪责,被发配沧州牢城亦无怨无悔,可称得上好汉大丈夫。当李逵滥杀无辜害死小衙内,朱仝发誓梁山有李逵在,誓死不上梁山。其实也是对梁山嗜血杀戮行为的一种反抗。第六朱仝武艺并不弱,上阵杀敌也多有斩获。且步战马战皆可。从以上长处看,朱仝排位应在杨志以下较为恰当,排十二位在鲁智深、武松之上确有不妥。
《水浒传》中名气并不大的朱仝为何能坐上第十二把交椅?
朱仝,坐第十二把交椅,体现了作者的重视。“朱”者,明也,“仝”者“人工”或“工人”,两字合并起来,有明朝崇敬崇拜“工人”之意,或表达明朝倾向于强调做工制造重要的文化思想,作者就是这样的文化思想,那么,同作者相同思想观点的人群就是“朱仝”。
但明者统治者“朱”,在文化上重儒轻道轻佛,在产业上重农抑商轻工,这与“人工”兴技的思想是相背相逆的。因此,作者可用“朱同”表达明统治者重儒的思想。“朱仝”与“朱同”混用,一般读者是不经意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人物同时表达两种文化思想的两赋性。就像“智深”与“鲁智深”相对立水火不容,但世俗读者则是不经意的。朱仝美髯公的绰号同三国演义关羽的相同,应是罗贯中效师施耐庵之作。“美髯”,所美的是嘴,就像儒学文化所美所赞的是语言或前人留下的语言(论语。),嘴所出者只是语言或呼出的二氧化碳废气,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更不会产生人类生存生活所必须的物质,因此,美嘴美髯改变了中华民族美手赞手的文化传统或传承,因此,“美髯”虚文化是造成中华民族物质生产力、生产制造技术落后的原因,“美髯公”则有讽刺以儒为执政文化的王朝以不实之虚为“公”之意。因此,朱仝可以与美髯公相对立,就像与朱同相对立一样。而关羽与美髯公则是相向的,都是表达的虚无实无厚重的落后文化,这就是关羽守荊(荒野)州的原因。
朱仝放晁盖即放纵流行水浒传外表的人情故事,“盖”,掩盖。朱仝与宋江相厚,因其都以“工”为重。放雷横与放宋江,厚宋江亦是同理。“横”即“一”,“雷”为天之大音声,“雷横”,即大声呐喊“一”,即生产制造技术创新之意,只有“雷一”,才能促进技术创新“一”的孕育产生,才能引领“工”的发展提高。
再者,水浒传中人物大多是朱仝通过水路,也即经水路而后上梁山的。“水几于道”而代道,道生一就是对工的先导引领。可知水浒传人物先经道文化理念推演代化,先写道真而后产生上梁山之假之义(水与山相对立,水泊与梁山对立,也即真与假对立。),也即先大道(厚财厚经济)而后仁义仗义疏财。由此可知,水浒传人物皆与朱仝有关联。
《水浒传》中名气并不大的朱仝为何能坐上第十二把交椅?
我认为朱仝的实力很牛。
第一、江南方腊手下有个三大王方貌,方貌手下有八骠骑。面对这八骠骑,宋军中是哪些人出战呢?分别是关胜、花荣、徐宁、秦明、朱仝、黄信、孙立、郝思文对阵。在这次战斗中,八人对八人,十六人斗到三十合之上时,朱仝一枪刺死对手飞云大将军苟正。书中没有说还有谁干掉了对方,朱仝是唯一的一个。这次战斗,关胜、花荣、徐宁、秦明都没有干掉对方。你说他牛不牛?
第二、几天后的战斗中,哇!朱仝将飞熊大将军徐方生擒。这徐方可是上一次战斗中花荣的对手,花荣都没有把徐方怎么样,结果让朱仝给生擒了。你说他牛不牛?
第三、在后来的睦州战斗中,朱仝枪挑元帅谭高。你说他牛不牛?
南征北战时,朱仝的战绩是非常显眼的,这里就不多说了。总之一句话,朱仝为何能坐上第十二把交椅?他完全靠的是自身的实力,说得上是实至名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