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是小人吗?

题主这个问题问得很直接,我也很直接的回答:宋江不是小人。

小人,有很多含义。过去,针对官府而言,贫民百姓是小人;古代男子在地位比自己高的人面前,自称小人;长辈称年纪较小的晚辈,也可叫他们小人,与小孩的意思差不多。显然,题主问的“宋江是小人吗?”的“小人”,都不是这些含义,而是指卑鄙无耻、口是心非、阴险狡诈、野心勃勃、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等等之类的坏人。即便如此,宋江也不是小人,以小人的各种表现去衡量,宋江似乎都不符合“小人”的条件。

然而,自金圣叹以后,宋江就被钉在“小人”的耻辱柱上,成了《水浒传》中最大的小人。金圣叹深恶宋江,简直比痛恨高俅之类的小人还要深恶痛绝。那么,宋江真的如金圣叹说的那样,是一个万恶不赦的小人吗?

宋江在家大孝

宋江原本是郓城县的一个小押司,连一个带品级的官都没混上,不过就是个刀笔吏而已。虽然职位卑微,但宋江并没有为此自卑,而是十分敬业的履行本职,在县衙中颇有声望。当然,痛绝宋江者,自会想当然的说,这些名声都是宋江以小恩小惠换来的。宋江居心叵测,笼络人心,处心积虑的要经营自己的仕途经济,是个十足的官迷。

细读文本,书中几乎没有写到宋江是这样的人。宋江出场时,施耐庵用了十个字评价宋江的为人处世之道:“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从宋江的表现看,确实当得起这样的评价,这样的评语。首先,“孝义宋三郎”不是宋江自封的,一定是因为宋江是个大孝子,仁孝之名被乡邻传播开来,又被郓城县人认可的。这一点,装是装不出来的,买也是买不来的。

施耐庵在书中确实写了几件宋江在家大孝的故事,证实了“孝义宋三郎”绝非宋江沽名钓誉所得。一次是率领清风寨、清风山兄弟上梁山,途中遇到了石将军石勇。石勇带来了一封宋清写的家书,告诉宋江,父亲宋太公亡故,希望哥哥回家奔丧。宋江二话没说,当即写了一封推荐信交给花荣,让他带队上梁山,自己则不顾危险,前往郓城县宋家村给父亲奔丧。虽然,这件事情是宋太公担心宋江落草为寇而写的假信,但宋江的行为却尽到了孝子的责任。

江州脱难后,宋江上了梁山,但他挂念家中老父和兄弟,便独自一人前往家中接他们上梁山。晁盖劝他等山寨人马聚齐了,派部队接宋太公父子上山。宋江婉拒了晁盖的好意,说人多了反而惊动相邻,自己一人潜入家中,与兄弟宋清悄悄的将老父搬取上山。此时,江州劫法场的事早就传到了郓城县,宋江此去十分危险。晁盖也非常担忧宋江的安全,宋江却说:“若为父亲,死而不怨。”

不出晁盖所料,宋江一到家中,宋清就告诉他郓城县只等江州文书到来,就要捉拿他们父子。现在,已经有一二百士兵在村里巡逻了。宋清对哥哥说,你赶紧回梁山带些兵马来救我们。在宋清的催促下,宋江这才慌张的离家而去。

宋清这次没有骗哥哥,宋江一出门便往梁山方向走,大约只走了一两里地,就被赵能赵得追赶。此行若非九天玄女相助,宋江恐怕又得上一回法场了。

看一个人是否是小人,首先从他对待父母的态度,便可得出最基本的评判。尤其是在古代,这一点十分重要。宋江在家大孝,怎么能把他说成是小人呢?

宋江为人仗义疏财

宋江仗义疏财,也绝不是为了收买人心,给自己的仕途铺路。书中写了两件具体的事情,说明宋江绝非小人使诈,花钱买人心。

阎婆一家流落郓城县,阎公不幸害时疫去世,阎婆无钱办丧事,做媒的王婆便第一个想到了爱做善事的宋押司。王婆找到宋江,说了阎婆一家的情况,宋江二话没说给阎婆买了一具棺材,还给了十两银子办事。至于在王婆“撮合山”的撺掇下,宋江答应与阎婆惜做一处,那也是宋江做善事之后才有的情节,宋江救助阎婆一家,并没图他什么。

另一次是在宋江从阎婆家出来,遇到了卖馄饨的王公。宋江忽然想起曾经许诺他一副棺材,便要从招文袋中取刘唐带给他的十两金子。除此之外,就是经常给小贩唐牛儿些小钱。至于唐牛儿拿着这些钱去干什么,那就不是宋江的事情了。

从宋江在郓城县仗义疏财的表现看,都是救济下层小民,施耐庵一个字都没写宋江对上司送钱行贿,企图买官鬻爵,贪图个人声望。这样的人难道是小人吗?

江湖之上,宋江也是同情弱者,不惜钱财。发配江州途中,在揭阳镇围观病大虫薛永卖艺,众人都不敢给赏钱,宋江却慷慨的拿出五两银子赠送给了薛永。后来,在江州时不常的给李逵银子使,虽然有收买李逵的嫌疑,但是,此时的宋江并没有落难,更没有造反的打算,收买李逵干什么呢?说到底,李逵就是个小牢子,在当时属于下九流“倡优皂隶”中最底层的人物。宋江相喜爱武松那样,喜欢李逵,似乎也不图这两人什么好处。

由于宋江仗义疏财的对象都是下层江湖好汉,因而,他的名声便在这个圈子里迅速传开了。宋江的名声并非官府传播,也说明宋江并不是贪图仕途之人,否则,拿这么多金银去行贿,恐怕早就不是宋押司,而有可能是宋县令了。

宋江在江湖上篼了很大的圈子,只要亮出自己的姓名,就会得到江湖好汉的尊重,清风山则是以“宋江”二字为自己换回了一条性命。难道说这些江湖好汉都得了宋江的好处,早早的就被收买了?

宋江以自己乐善好施,仗义疏财赢得了该得的名望,为后来迅速聚齐一百单八将打下了基础。那么多好汉望风上梁山聚义,难道都是宋江收买的?宋江的仗义疏财做善事,反被说成小人,不知道理何在。

宋江背信弃义?

金圣叹深恶宋江的一大理由,就是背叛了晁盖,背着晁盖搞招安阴谋,虚情假义架空晁盖篡夺寨主之位。金圣叹这样讲,要么是他没有真正领会施耐庵的曲笔深意,要么就是罔顾文本故意歪曲书中“事实”。

施耐庵写晁盖、宋江这两个人物有多重含义。首先,他们是铁血兄弟,过命交情。宋江在晁盖最危险的时候,担当“血海干系”给晁盖报信,使得晁天王逃脱官军缉捕,揭开了梁山大聚义的序幕。晁盖原本不愿意伤害一人,但为了救宋江亲下江州劫法场。大名府显圣,给宋江指明求生途径,再一次救了宋江。

那么,是不是宋江救晁盖之前两人没有直接的厉害冲突,上了梁山后便要搬掉晁盖这块绊脚石,因为利益发生变化而背叛了晁盖呢?

施耐庵以文本故事讲了晁宋之间的血海关系,更以深刻的隐喻,将他们定位为信仰相同的志同道合者,晁宋就是一体。

书中说,晁盖是托塔天王,也就是佛教四大护法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天王(《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就说晁盖是“毗沙天人”,即毗沙门天王)。晁盖原本是东溪村保正,而在东溪村的山上就有一座道家大护法灵官享祭的灵官殿。这是施耐庵在《水浒传》所表达的宗教思想——佛道合一。

宋江与晁盖正好相辅相成,他是道家北斗七星群中的天魁星,在梁山是道家的最高代表。宋江的家中供奉着三世佛,三世佛供床下的地窨子就是宋江的避难所。在宋江的身上,同样是“佛道合一”。

梁山之上,一佛一道,相辅相成,佛道合一,又怎么会存在背信弃义这件事呢?晁宋本是一体,任何的背叛,其实都是在背叛自己。

按照施耐庵的文本大架构,宋江原本就是道家北斗七星群中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最高领导,梁山则是他们聚义的地方,寨主理所当然就应当是宋江。自从吴用出场后,晁盖就退居二线,早就不掌握实权。智取生辰纲是吴用一手策划指挥,晁盖不过是这个行动小组的一员。晁盖上梁山后,迎来了抗击黄安之战。吴用也像后来的宋江那样,把晁盖安排在山寨坐镇,自己带兵到前线打仗。难道,吴用也架空了晁盖?

施耐庵绝没有写宋江架空晁盖窃取寨主,背信弃义的文本故事,也没有暗藏晁宋之争、晁宋矛盾,这两人就是一体,谁也不是小人。

宋江主张招安?

细读文本就会发现,梁山上积极倡导招安的人不是宋江,恰是晁盖。托塔天王本是佛教大护法,当然不愿意以造反杀人的方式去“替天行道”,因而,积极倡导招安。《水浒传》呼延灼征讨梁山的几回书中,就非常清楚的交代了梁山招安是晁盖所倡导的。列位看官不妨细读这几回书中所写的三次劝降故事,看看梁山最想招安的人是不是晁盖。而且,还可以查一查,宋江做了寨主之后,讲没讲过“招安”二字。

道家同样要“替天行道”,但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原本就是联手降妖除魔的团队,当然主张以武力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所以,《水浒传》清楚的写道,宋江上梁山后,好汉们才杀出水泊,四处出击,打破州府、击杀官员、策反将官。而且,每一仗都是直接针对宋徽宗,是造了皇帝的反。

宋江假若要招安,又为什么要如此“猖狂”的向朝廷州府进攻呢?宋江不但攻破了高唐州、青州、华州、大名府、凌州,还要斩杀朝廷命官,连国舅慕容彦达都不放过。

那么,是不是宋江要把事情闹大,赚得与皇帝老儿讨价还价的本钱呢?绝对不是。宋江每次打仗不留后路,根本不是续书写的那样,擒获了高太尉不但不杀,还要像服侍上大人那样,小心翼翼的巴结高俅。假如施耐庵写这样的故事,高俅要么逃命回去,一旦被擒获则必死无疑。为什么这么讲?

施耐庵写《水浒传》依据的是历史真实,这一点,连金圣叹也不得不酸溜溜的承认。历史真实中,梁山好汉确实是投降招安了。但是,《宋史·张叔夜》与野史《大宋宣和遗事》等史料都记载了宋江是因为战败,副将被擒,为确保“来时三十六,去时十八双”而无奈投降然后被招安的。《水浒传》若没有被腰斩,施耐庵绝对会这样写。

一则,《水浒传》通篇贯穿“忠义”,宋江如此投降,则是全书“义”字的最高境界。这样一个最能反映主题的重大素材,想必以史入书的施耐庵不会舍弃。

其二,施耐庵在史进与朱武的故事中就提前隐写了历史真实。少华山寨主朱武为救副寨主陈达,与杨春行苦肉计向“九纹龙”投降。九纹龙,就是北宋九代皇帝的隐喻。

在攻打朝廷州府的同时,施耐庵还写了一段梁山好汉抗金的前哨战——荡平曾头市。历史真实中的梁山好汉确实参加了抗金战斗,而且,有史料透露,梁山好汉在抗金之后又二次造反。这段历史,便是梁山好汉在扫平曾头市之后,又去攻打东平府、东昌府,与历史暗合。

从以上简要分析来看,一定要说宋江与晁盖有矛盾,甚至背叛了晁盖,那就是晁盖要以不流血的方式“替天行道”,宋江则以造反来实现这个目标。但是,这只是方式上的分歧,晁盖、宋江的目标却是高度一致的。宋江兑现了“替天行道,保境安民”誓言,也是帮助晁盖实现了生前愿望,绝对没有背叛。

既然晁盖、宋江目标一致,又何来的背叛呢?从这个层面上讲,宋江肯定不是小人。

宋江使诈蒙骗梁山好汉?

这个结论简直很有点可笑,梁山一百多号头领,几万人马,难道人人都是三岁小孩,任凭宋江哄骗欺瞒?其实,三岁小孩也不是那么好蒙骗的,不信,看官们可以亲自试试。

说宋江使诈耍权术欺梁山群雄的最大理由,就是伪造天书,预埋石碣,拉山头、搞派系,分化瓦解甚至排挤打压与自己关系较远的梁山好汉。

金圣叹说,天书是宋江伪造的,是拿来欺骗压制梁山好汉的道具。这是罔顾文本的瞎批。施耐庵明明写了“宋公明遇九天玄女”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在后来的文本中给予了收束。真不知金圣叹是如何得出这样可笑的结论的。

宋江从玄女庙出来后,起先也是按照九天玄女的法旨,“善观熟读”三卷天书。但是,三打祝家庄时,宋江便看白了天书,后来便渐渐的遗忘了、视若废纸了(其实,三卷天书是讥讽宋真宗的)。当时,宋江中了祝家庄之计,一时不知如何应对,便在马上背诵了天书,但是,天书根本就没有用,最后还得吴用双掌连环计才成功拿下这座官府堡寨。

打高唐州时被高廉法术击败,宋江又没了主意。吴用从旁提醒用“回风返火法”对付高廉,宋江便临时抱佛脚翻看天书。在第三卷中,果然有吴用所说的“回风返火法”。于是,宋江暗暗背下咒语,第二天与高廉对阵。这一次,天书又是“然并卵”,宋江再败一阵。从此之后,宋江再也没有翻看天书。

从“善观熟视”,到临时翻看,再到弃之不用,宋江自己都不信天书,难道还会拿来骗人?况且,自高唐州之后,施耐庵在书中再也没有提到天书了。

排定梁山好汉座次的石碣,原本就是洪太尉在龙虎山伏魔大殿中见到的“遇洪而开”大石碣,宋江难道穿越过去,提前预刻了这块石碣?施耐庵这样架构故事,除了文本的精彩照应外,还有更深刻的寓意。

在塑造梁山一百单八将时,施耐庵便以早就形成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星煞名,给每一位好汉赋予与星煞相对于的符号,到揭晓石碣时,一百单八将便按照自己的特征逐一对号入座,谁也不能决定谁坐在哪把交椅上。

施耐庵让好汉逐一上应天星,采用了很多种手法,读透其中奥妙,简直可以膜拜这个伟大的作者。其中,最大的一条排名原则,就是人物特征对应绰号,绰号对应星号,星号决定排名。

比如,白胜在大白天作案,而且暴露给了何清,生辰纲大案就是从他身上突破的。这就好比老鼠在白天行动一样,极其容易暴露,所以,他的绰号就是白日鼠,这个绰号对应“地耗星”岂不是天衣无缝吗?

张青上应“地刑星”,施耐庵以拆字法让他对号入座。刑,拆开了就是“开刀”。张青在十字坡黑店专门开刀剥人皮,张青的星号真的是奇思妙想。

除此之外,还有按照施耐庵寓意历史的构思,排定好汉座次。比如,朱武隐喻“朱洪武”,“孙立”隐喻朱洪武立孙子做皇帝,孙子岂能排在爷爷前面?

对上哪颗星,就按照星煞固有的位置,自觉入座,谁也分辨不了,谁也耍不了权术,搞不了阴谋,也拉不了山头,分不出派系。

金圣叹真的恶宋江而喜欢梁山好汉?

既然金圣叹是始作俑者,把宋江黑成了万恶的小人。那么,也就不得不说一说金圣叹对梁山好汉的态度了。

《水浒传》有一段公案,就是腰斩问题,现在的结论是,腰斩《水浒传》的操刀手就是金圣叹。其实,《水浒传》经历了两次腰斩,第一次是在大明王朝时,大致时间应当在万历三十年左右。当时,刊印了容与堂本,或称天都外臣序本。这个本子就斩掉了施耐庵七十回之后的故事,以招安、征方腊故事为续书。据袁无涯讲,后来,又陆续的加入了征田虎、王庆的故事,最后才是破大辽被塞了进去。

金圣叹对此非常不满,认为是罗贯中(其实与罗贯中无关)狗尾续貂,丑陋不堪,因而,再一次将七十回后的续书腰斩。金圣叹虽然不满续书,但是,从他在前七十回的批注,以及所续写的卢俊义惊恶梦一节故事来看,金先生深受续书的影响,所持观点完全与续书一致。之所以把宋江黑成小人,便是因为在续书中,宋江向宋徽宗摇尾乞怜,跪求招安。

《荡寇志》是一部非常著名的反《水浒传》续书,作者俞万春的观点与金圣叹毫无二致,认为宋江不能造反,造反者必须予以严惩,梁山好汉都不得好死。罗贯中让梁山好汉受了招安,便是纵容造反,是伪言、谎话,绝不能让这样的故事流传,让造反者受招安做大官。

金圣叹可谓俞万春的导师,在卢俊义惊恶梦的故事中,借张叔夜之手,对梁山好汉痛下杀手,极尽谩骂之能事。金圣叹这样写道:

万死枉贼!你等造下弥天大罪,朝廷屡次前来收捕,你等公然拒杀无数官军!今日却来摇尾乞怜,希图逃脱刀斧!我若今日赦免你们时,后日再何法去治天下?况且狼子野心,正自信你不得!我那刽子手何在?

梁山好汉都是“万死枉贼”,这既是金圣叹对梁山好汉的态度,他自称喜欢除宋江以外的梁山人物,诸如林冲、鲁智深等上上人物。但是,金圣叹啪啪打脸,其真实用心,就是要将梁山好汉赶尽杀绝,一个不留。

除了这个同样是“狗尾续貂”的故事外,金圣叹在书中的批注里,不断流露出对梁山好汉深恶痛绝的真实情感。比如,在“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这回书的总评中,金圣叹这样写道:

自吾观之,宋江之罪之浮于群盗也,吟反诗为小,而放晁盖为大。何则?放晁盖而倡聚群丑,祸连朝廷,自此始矣。

在金圣叹的眼中,梁山好汉是什么?不过是“群盗”、“群丑”而已。他们祸连朝廷,当然该悉数斩首了。金圣叹一面斥责罗贯中写宋江摇尾乞怜做投降派,一面又大骂梁山好汉“摇尾乞怜,希图逃脱刀斧”。

如此这般的金圣叹还能信吗?金圣叹所批《水浒传》不可信,那么,把宋江黑成小人,肯定也是不可信的。

关于宋江是不是小人这个话题,不是一篇问答能够讲得清楚的。从上述分析中,大概也足以证明,宋江是小人这个结论并不靠谱,

宋江是小人吗?

•••这个问题我想每个人会有自己的答案,我看的这本《水浒传》是《水浒传原本》明朝罗贯中所著,只有七十回。没有后面的受招安、征辽、平方腊及宋江、卢俊义被毒死等章节。

•••所以这篇回答只是我个人的观点,说出来与大家共享,有不当之处,大家多多指点。

•••我认为宋江他不是一个小人,他是一个胸怀远大理想,有雄心壮志的人,从浔阳楼宋江吟反诗,《西江月》这首词就可以看出来: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也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又在这首词后,写了四句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在这两首诗句中,抒发了他的雄才大志,在郓城做个小吏,“恰似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更不堪文了双颊发配江州,三十多岁,功又不成,名又不就。有朝一日得遂“凌云志”,他的凌云志是什么呢?用李逵的话说“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不强似这个鸟水泊。”所以才有了“敢笑黄巢不丈夫。”笑那黄巢打到了长安,却未能取得唐朝的天下。可见宋江的鸿鹄之志,在这首诗里表达得淋漓尽致。清醒的时候,这个凌云志是不敢说,也是不能说的,所以酒后才吐了真言。

•••宋江在大闹江州要上梁山的时候,对各头领说:“小可不才,自小学吏,初世为人,便要结识天下好汉。奈缘是力薄才疏,家贫不能接待,以遂平生之愿……”

•••宋江的平生之愿又是什么呢?“替天行道救生民”,铲除不平,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他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宋江上梁山后,打官府,铲平地主恶霸。

•••如第五十七回宋江带兵去青州府攻打虐害人民的慕容知府那一次战役,宋江引领梁山泊三千人马,分五军前进,所过州县,秋毫无犯,“过去鬼神皆拱手,回来民庶尽歌谣。

•••再如四十九回铲平祝家庄,为民除害,凯旋而归,街坊村民扶老携幼,香花灯烛欢送,于路拜谢。可谓是“旱苗得时雨重生,枯树遇春风再活。

•••所以,各路英雄“仗义疏财归水泊,报仇雪恨上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梁山泊大聚义,留下这千古传颂的《水浒传》。

朋友们,今天的问答就分享到这里,喜欢的友友关注、点赞、评论哦。

宋江是小人吗?

宋江,字公民,及时雨,呼保义!长的黑,又叫孝义黑三郎! 可能很多人说他是小人,是因为他为了自己前程而把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害死,因为大家反感的是害死自己的居然是大哥! 但是,施耐庵先生小说里面的宋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是 孝道!并且至始至终贯穿整个小说,因为孝道,他又具有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爱好结交,注重贤才的品质!受封建王朝思想,认为招安才是自己正确的出路,也是因为古人尽忠思想根深蒂固! 对于我来说,宋江在当时已经是做出了最好的选择,不能因现代人的后知后觉来判定!怒杀阎婆惜,证明果决!浔阳楼题反诗,证明对不公的反抗!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是为及时雨! 一百单八好汉各有星宿,宋江稳坐头把交椅不是没有道理,所以他绝对不是小人,只是一个可悲走错路的英雄罢了!

宋江是小人吗?

我来回答题主这个问题,谢邀。

宋江是《水浒传》里第一号人物,号称及时雨呼保义宋江宋公明。

宋江一出场,书中就交代,他"吏道纯熟"。何谓"吏道"?迎茶送水、谄媚上司、包揽词讼、行贿受贿,刮地皮、揩油水,都应该算其中的内容。

宋江用这些搜刮来的银两,结交江湖好汉,也就是结交那些个打打杀杀,有黑社会倾向,惹着他就给你拼命,让你无可奈何的主儿。

黄泥冈事发之后,宋江给晁盖通风报信,作为公务员,向黑社会出卖政府绝密信息。过后晁盖就送他100两金子,按照宋朝时代的换算价格大概有5000辆白银,看过《白银资本》的都知道,这些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价值100万元。当然这100两金子宋江并没有照单全收,而是"就中只取了一条"。

所谓的"搜刮",主要都是针对城中富户,不要一看见"搜刮",就以为是针对穷人,其实穷人刮尽了才值几个钱?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所谓"搜刮"者,无论是朱元璋要沈万三出钱营建南京城,还是希特勒一手制造的"水晶之夜",主要都是针对富绅阶层。很简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县城押司,凭着"吏道"赚取钱财,用"搜刮"的钱财周济江湖好汉,结交天下朋友,从这些可以看出来,他不是一个本分的人。

宋江杀掉阎婆惜,犯下杀头的罪过之后,并没有想着投奔梁山。

这时的梁山,是晁盖的天下。宋江去了能做什么?最多随便给个座位,算是列席罢了。

宋江选择行走江湖,先后结识了武松、孔亮、孔明、燕顺、郑天寿、王英、花荣、秦明、黄信、吕方、郭盛,有意识地培植自己的人力资源。

后来宋江被官府擒住,刺配江州,这一去又结交了李逵、童猛等另一批心腹兄弟,这时的宋江在众好汉中已经具有领袖地位,足以和晁盖势力相抗衡,于是他上了梁山。

从人数和能力上看,宋江派占据了绝对的上风,然而宋江却不像林冲一样,以武力火并晁盖,他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大树自己的权威,他有意识地积累军功,同时继续大力的培植势力。

想在一伙武夫当中出人头地,没有军功肯定是不行的,宋江带人打祝家庄、打高唐州、迎战呼延灼、大破连环马、乔装改扮、大闹西岳华山,这些篇目都是水浒里面精彩的部分。通过这些大小战役,宋江不但锻炼了作战能力,而且也锻炼了队伍,培养了骨干,此外还充分的发挥拉拢人的本领,与战士们的感情,也随着共进退越发融洽。

要说晁盖也不傻,也经常要求亲自带兵下山打仗,然而总被宋江百般阻挡,说什么"哥哥是山寨之主,岂可轻动"之类鬼话,这样说话实际上就是把晁盖的军权剥夺了,晁盖在山上,终日里看宋江率领着一伙如狼似虎的弟兄,呼哨一声哗然而去,呼哨一声哗然归来,南北纵横,功劳卓著,出尽风头,好不威风。再看看自己,每天跟寥寥几个兄弟就在那山上饮酒,放眼望去只是一片水。许多兄弟渐渐的只知道有宋公明,不知道有晁盖天王了。这时候的他才有些坐不住了。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劫了梁山的宝马,还夸下海口扬言要扫荡梁山水泊。晁盖听了勃然大怒,一定要亲自下山厮打,他一下山,遇上了史文恭,被史文恭一箭射死。

晁盖只下山一次,结果就死了,没有证据表明这件事情跟宋江有关,不过,其中还是有许多让人怀疑的蹊跷之处。

晁盖死了,宋江痛哭流涕如丧考妣。他授意林冲与公孙胜、吴用并众头领,"商议立宋公明为梁山泊主"这些内容读来让人拍案叫绝。

因为篇幅有限,就不往下讲了。

仅从宋江争权夺利、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而后又利用这个身份和一百零八条性命的资源,求得加官进爵的谋略和行径。

说得客气些,宋江是梁山泊一百零八条好汉中间最有城府、思想最为复杂的一个,说得不客气一些,宋江是梁山泊好汉中最小人的一个。

当然,从小说创作这个角度来讲,宋江这个人物塑造十分成功,一个处心积虑政客形象,这也为梁山泊后来的悲剧落幕,埋下一个巨大伏笔。

宋江是小人吗?

宋江其实很娘们

宋江不是好汉,尽管他的名气大,甚至好多英雄都很仰慕他。可是江湖透过语言,可以看出其实他很女性化,有些语言,简直是女人的翻版。

且说宋江被绑在囚车上,默默无语。等到晁盖等人前来搭救的时候,宋江一路只管听到别人厮杀之声,小喽啰把宋江背到白龙神庙前去歇息时,宋江方才睁开眼。见了晁盖等众人哭道:哥哥,莫不是梦中相会?晁盖好言相劝道:恩兄不在梁山入伙,方有今日之苦。

几个人正在说话,忽然间隔江有数只船在岸边正在疾驶过来,阮家三兄弟都剥了衣服,各人插把尖刀,便钻入水里,要与来人玩命。众人看时,见那船上各有十多个人,手里都拿着武器,众人也都慌乱起来。宋江听说,又有人来追自己,便道:我的命为何如此之苦?

出来看时,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在浔阳一带结识的兄弟张顺等人,于是招手道:兄弟救我!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江湖每读此句,无不感到宋江喜欢作秀。

其一,宋江善打悲情牌

宋江是个胆子很小的人,众人一路上拼杀,厮杀声震天,宋江不是不知道。可是竟然趴在别人后背连眼睛都不睁开,实在让人不可思议。是害怕死,还是担心刀剑无眼伤着自己,反正让人看着很气闷。

其二,宋江喜欢痛哭流涕

你写反诗被抓,本来罪有应得,连累了戴宗,反而痛哭流涕。宋江是个文人,文人应该知道捕风捉影的厉害,你没有错,别人尚且能跳出来三分,何况你现在赤裸裸的背叛朝廷。那几句“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不就是鼓吹造反吗。见了晁盖,何必像受气的小媳妇痛哭流涕,确实不像个男子汉大丈夫。

其三,人都同情弱者

宋江竭力把自己造造成受苦受难的人物,尽力装的在监狱里受尽了刑罚,其实有黑旋风李逵罩着,再加上宋江以前给众人送的小费,应该说在监狱里还算可以,只是最后几次因为题反诗而被黄文炳和知府等人不喜,因此故意装出更加可怜的样子,让人更加同情自己。

其四,希望自己提出的要求众人都能答复

因为宋江一直可怜兮兮,所以众人无不猜度他在监狱里让人欺负,因此对宋江无不言听计从,当宋江提出攻打黄文炳的无为军时,尽管晁盖提出异议,可是一看到宋江坚持,众人也都不再多说什么。毕竟宋江是受苦受难的化身。

看着宋江,有点可气。说实在的,总觉得他不像男人,于是总打悲情牌,善于苦情戏,喜欢表扬和作秀,可是就靠着这一点,宋江在梁山却顺风顺水,不仅骗过了晁盖的支持,而且赢得了梁山弟兄的信任,对于梁山的大老爷们来说,他们太希望宋江这样的柔性角色了,就这样一哭一抹之间,黄文炳那个聪明的角色竟然烟消云散了。

宋江是小人吗?

宋江非但不是小人,还是一个大义之人。

宋江,字公明,人称及时雨、呼保义、孝义黑三郎。在水洎梁山,他是少有的有远见有大义之人,过至早就定下了牺牲自已成全他人的良苦用心。

梁山群雄聚首,宋江当上了一把手,那么下一步如何走,如何为众弟兄寻得最好的归宿,成了宋江的第一要务。继续困守梁山寨,当一辈子山大王?这显然不是最好的,不说将来很可能会被朝庭所灭,单就这当贼的名声恐怕大多数首领就不想担。推翻大宋另立明主?这显然不现实。当时的北宋,还没到民不辽生群雄并起的地步,有几股义军也都是小打小闹,与隋唐末年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宋是历史上极少数不是被朝内造反派推翻的政权之一。那出路只有一条:归顺朝庭。从历史经验来看,造反势力或割据势力归顺朝庭后,最危险的那个人就是势力的一把手了。其他有能力的人都可能会高官厚禄,唯其首领少有几个结局会好的。在明知如此的情况下,宋江还是选择带领大家归顺了朝庭,这不是大义又是什么?

像宋江这般大义之人,竞还有人问是小人否,此提问之人或许就是小人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