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的宋江是个什么样的人?

宋江是《水浒传》中梁山大聚义故事的主角,不是《征四寇》中的投降派。施耐庵原著中,从多个层面塑造了这个艺术形象,并非文本表面那么简单。绿野老道曾经写过几篇文章,分析过宋江其人。本回答将从另一角度,再次解读一个与众不同的宋江。看看施耐庵笔下的宋公明,到底还隐藏着哪些隐秘。

黑三郎并不是黑宋江

宋江出场时,施耐庵接连给了他好几个绰号,除了“及时雨”之外,还有黑宋江、黑三郎、孝义黑三郎,他的老父亲则直接叫他“三郎”。但是,如果细读文本,就会发现,宋江的这些与“三郎”有关的绰号,其实很有点毛病,施耐庵写得不对。为何?

施耐庵在书中非常详细的介绍了宋江的家庭成员,是这样写的:

上有父亲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

宋江有哥哥吗?没有!母亲早丧交代得十分清楚,假若宋江有哥哥也早丧了,是不是得提一笔呢?《水浒传》中,兄弟齿序是非常清楚的。比如,武松有哥哥叫武大郎,武松则是二郎。公孙胜上头没有哥哥,他就是“公孙大郎”,史进则是史大郎。孙立孙新是兄弟,孙立的老婆便叫乐大娘子。其他有或者没有交代兄弟的好汉,施耐庵便称呼他们大郎、二郎什么的。

梁山女将的排序很特别,虽然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也没有交代其家中有姐姐,但她们是按照梁山女将的年龄大小排行的。这样的排行,稍加思考便很清楚了。但是,宋江的行序却写得很特别,莫名其妙的就成了“三郎”了。

绿野老道读到此处也是一头雾水,后来发现,《水浒传》竟然隐藏着历史。于是,在《宋史·徽宗本纪》中发现了这样一条记载:

哲宗崩,皇太后垂帘,哭谓宰臣曰:"国家不幸,大行皇帝无子,天下事须早定。"章惇又曰:"在礼律当立母弟简王。"皇太后曰:"神宗诸子,申王长而有目疾,次则端王当立。"惇厉声对曰:"以年则申王长,以礼律则同母之弟简王当立。"皇太后曰:"皆神宗子,莫难如此分别,于次端王当立。"

宋哲宗死后,没有留下后代,按照兄终弟及的规制,应当立长兄为皇帝。这段记载中,就讲到了按照礼律,首先得立哲宗的同母兄弟简王做皇帝。但是,皇太后却否决了章惇的提议,要按照当时哲宗兄弟们的行序来册立新帝,便故意把盲人申王抬了出来。一个有“目疾”的人,当然不能做皇帝了。于是,原本是宋神宗第十一子的赵佶,因为前面的几个哥哥都早亡了,便排到了第二顺位。但是,论礼律,册立新皇帝应当是简王排第一,然后才轮到申王,端王赵佶排在第三顺位上。

于是,“三郎”隆重登场。

章惇不赞同太后这样的搞法,坚持要按照礼律册立哲宗的同母兄弟简王。太后继续强词夺理,抛出了这样一条理由:“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诸王。”

施耐庵以此为蓝本,把“仁孝”该作“孝义”,这大概就是“孝义黑三郎”的由来。

史学家普遍认为,宋徽宗做皇帝,是北宋王朝走向灭亡的极端错误的选择。施耐庵不黑宋徽宗黑谁?

宋江为何被“出籍”

《水浒传》隐藏着历史,黑三郎就是黑徽宗,这并不是想当然的推论,施耐庵在《水浒传》开头,就引用了《宋史》。书中写道:

天道循环,向甲马营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来,这朝圣人出世,红光满天,异香经宿不散,乃是上界霹雳大仙下降。

翻开《宋史·本纪第一·太祖》,是这样记载赵匡胤出生的:“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亦作“甲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

《宋史》的记载是有依据的,并不是为了夸耀赵匡胤受命于天才这么写。因为,赵匡胤从小就有一个小名叫做“香孩儿”。

赵匡胤是《水浒传》开篇过渡人物,尚且依据了《宋史》的记载,宋徽宗则是梁山聚义的主要“当事人”,施耐庵查阅他的历史,不足为奇。

所以,宋江没有哥哥却被写成三郎,是施耐庵在他身上赋予了另一个历史人物,隐喻了宋徽宗。那么,是不是可以简单的把宋江等同于宋徽宗呢?当然不能,施耐庵是以这样一条线索,来揭示北宋王朝走向覆灭的历史。

却说宋江杀了阎婆惜,负案潜逃,郓城县知县经不起阎婆大闹衙门,不得不派人去抓他。宋太公不愿意交出宋江,对前来缉捕的公人说:

不孝之子宋江,自小忤逆,不肯本分生理,要去做吏,百般说他不从。因此,老汉数年前,本县官长处告了他忤逆,出了他籍,不在老汉户内人数。

对此,阎婆不认,说是宋江是“孝义黑三郎”,这个出籍证据是假的。阎婆一点都没说错,宋太公以宋江要去做吏为由便将他出籍,根本就说不过去。事实证明,宋江当时确实就躲在家中。但是,“孝义黑三郎”却是真的被出籍了。既被出籍,便肯定不在“老汉的户数人内”,宋太公所言非虚,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读者对铁扇子宋清在梁山上的排位不服,认为此人没有一点本事,更没有一点功劳,简直就是废物一个。但是,这样的废物却能排在第七十六位,还闹了个主管宴席的肥缺美差。宋清在梁山一定是仰仗了哥哥的势力,这才“身居高位”。

其实,梁山好汉排座次的一大根由是人物状貌对应星号,宋清上应地俊星,说明此人长得不错,乃美男子一枚。宋江呢?又黑又矮,假若站在一起,或许也会让人像怀疑武大郎与武松兄弟那样,怀疑宋江、宋清是不是一个妈生的。武松兄弟是千真万确的同胞哥俩,施耐庵却在宋江的隐喻中,暗示了宋徽宗的结局。

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四月,宋徽宗死于五国城。绍兴十二年夏四月(1142年5月),金国归还宋徽宗棺椁。是年八月,宋徽宗棺椁运抵临安,葬于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

北宋皇陵远在河南巩义,宋徽宗是不是被“出籍”了?

除了宋徽宗而外,南宋末帝赵昺是宋度宗的第三个儿子,跳海死后,据说被一位僧人发现了遗体,便葬于深圳赤湾。而南宋皇陵在绍兴市富盛镇攒宫山,这位“宋三郎”是不是也被“出籍”了?

施耐庵如此隐写,表达的主题是“黑三郎”。这两位被出籍的皇帝,尤其是宋徽宗是导致宋朝灭亡的罪魁,“崖山之后无中国”在《水浒传》中也有如此表达。

宋江是不是投降派?

《征四寇》是一部最反《水浒传》的续书,千真万确的把宋江写成了向宋徽宗摇尾乞怜的投降派。究其原因,应当是大明王朝腰斩了《水浒传》,然后颠覆前七十回书,把施耐庵的“黑三郎”、反皇帝主题彻底的反转了。这部续书遭到了金圣叹、俞万春等众多文人的反感和反对,金圣叹腰斩《征四寇》,俞万春则写《荡寇志》,“提明真相,破他伪言”。很大程度上,《荡寇志》是反《征四寇》的。

《水浒传》中,确实多次写到了“招安”,“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彭玘语)。”但是,此招安绝非《征四寇》中的招安,而是战败之后被招降。

上文讲到,施耐庵作《水浒传》是依据历史的再创作,其中,梁山的故事主要来源于《大宋宣和遗事》。在这部笔记体野史中,宋江是在海州(今连云港)被张叔夜伏击,一场战斗下来,副寨主被擒。为了救人,宋江便率众投降。

施耐庵会不会这样写,不得而知。但是,第一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中,似乎隐伏了宋江被迫投降的故事,照应了《大宋宣和遗事》。这则故事讲的是少华山副寨主跳涧虎陈达被史进生擒,寨主朱武带着三寨主白花蛇杨春行苦肉计投降史进。然后,史进一并放了他们。不久,这两个敌对势力结为联盟,共同对抗官军的缉捕。

史进绰号“九纹龙”,寓意北宋九代皇帝。恰好,南宋不多不少,也是九代皇帝。《大宋宣和遗事》中,宋徽宗第一次去见李师师,通报的姓名是“赵八郎”,意为赵宋的第八代皇帝。“九纹龙”隐喻北宋九代皇帝是没有问题的。同样,以“宋三郎”来隐喻宋徽宗,也是施耐庵本于蓝本故事的缘故,写法是一样的。因而,朱武、陈达、杨春的投降,其实并不简单。

这则故事与《大宋宣和遗事》的记载太过相似,宋江投降后,立即被招安,然后加入到北宋军队之中,先后去打方腊、攻幽州、抗金兵。

《宋史·徽宗本纪》也记载了宋徽宗于宣和三年下诏,派张叔夜招降宋江。同时,《宋史·侯蒙传》还讲到,侯蒙向宋徽宗建议“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所以,宋江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投降招安的。《水浒传》通篇讲义气,宋江出场便得绰号“及时雨”,施耐庵还以关羽的形象,为宋江贴上了“忠义”的标签。宋江如此投降、招安,金圣叹、俞万春等人估计不会有太大的意见吧。

宋江在梁山讲招安,是“历史的必然”,这段历史是《水浒传》无法回避的,宋江起义最终的结局就是这样。而且,宋江的招安有一个前提,就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这个前提在写赵匡胤时,施耐庵就曾经点到了。

上文所言,赵匡胤是霹雳大仙,出自道家上界雷部正神。他的出世,结束了五代纷争,迎来了“天下太平无事日”。《水浒传》的这一主题,通过宋江与梁山好汉的故事,贯穿全书。据《三朝北盟会编》等史料记载,“招安巨寇”杨志就参与过抗金。李纲在《梁溪集》中记载,自己多次为杨志辩白请功。施耐庵反复写“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其落脚点便在于此。

宋江的隐喻还不止这些,这个人物身上,隐藏,甚至寄托着施耐庵的宗教思想。宋江是道家北斗七星群中天魁星,家中供着三世佛。晁盖是佛门四大护法天王之一,东溪村山上却有一座灵官殿,道家大护法庇佑着晁天王。施耐庵崇尚“佛道一体”,晁宋本是一体,梁山之上绝无晁宋之争。宋江是梁山上最合格的领导人,梁山大聚义的绝对主角。

本回答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宋江,只是其多棱形象的一个面而已。这个人物并非文本表面那么简单,深入分析,才能读到真正的《水浒传》。

《水浒传》里的宋江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要看你问的是那个宋江了。

《水浒传》中的宋江

个人认为,小说中的宋江并非磊落之人,为人扭捏,其本人胆小,但极度好面子,有点强装好汉的样子。

其人,出身小官吏,擅长交际,但工于心计,有自己的一套遇人之道,从其对朝廷诏安可以看出,大多人反对,但最后,大家还是接受了诏安,说明宋江在梁山众人心中的地位还是挺高的。

坏的说完了,再说点好的,宋江为子重孝,说明其人本质不错,针对梁山最后的结局,108个好汉陨落超过半成,或多或少都会对宋江的决策产生一种心理障碍。

梁山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兵精将广,与方腊各自为王,当时的朝廷也不足以抗衡,但是在宋江心理觉得匪终究是匪,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产生了归顺朝廷,为后代谋福。反过来想一下,如果诏安是成功的,梁山之人也会洗脱匪名。为后世传送。

所以,对小说中的宋江总结,我认为其人本质不错,有能力,但过于理想化,非恶,非善。

还原历史人物的宋江

这个宋江算是一个英雄,有万夫莫当志勇,相传其勇猛程度赛过项羽。

宋江原为梁山水泊人,结义兄弟36人,因朝廷腐败,赋税过重,一急之下,与兄弟36人反了,相传其以36人组成的队伍,能力克万军,连续攻陷了宋朝的10个城池,并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

但好景不长,说其英雄不为过,但此英雄爱美之心过重,相传其喜欢上一名青楼名妓,因与其相会,被知府舍下全套,将其捉拿,最后惨死,知府家兵手中,可惜啊!

历史上这个宋江可以说算的上是一位英雄,但就是结局不是很美好。

《水浒传》里的宋江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对宋江的评价如下:

▲宋江是一个仗义疏财的人,但不是一个内心光明的人。

宋江为人仗义,视金如土,对有求于他的人,尽力资助。对一般老百姓,也能济弱扶贫。但宋江却不是一个坦荡磊落的人,为自己私利,怒杀他亲自娶的小妾阎婆惜,灭门报告官府他题反诗的黄文炳,泄私愤三打祝家庄两打曾头市进行灭庄灭门,为拉拢秦明不惜牺牲别人一家妻小,为拉卢俊义上山而恶意栽赃陷害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宋江不是一个光明磊落的汉子。

▲宋江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但不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

宋江其实是一个管理奇才,他善于利用个人影响力积聚人才,他善于运用吴用等的智谋各路好汉的勇气把梁山事业一步步做大做强,他善于假借“石碣天文”顺利“摆平”为座次“明争暗斗”的各路好汉,从而使得水泊梁山称霸一方,使梁山事业走向了顶峰。然而,宋江作为“一把手”,却在事业巅峰时刻,不能审时度势,错误判断形势,没有为企业选择一条更加正确的道路,没能为兄弟们谋取更大福利,却把一个鼎盛的“私有企业”无偿并入“国有企业”,从而使梁山事业“销声匿迹”,“企业员工”四分五裂。这充分说明了宋江是一个彻底的失败领导者。

▲宋江是一个忠心为国的人,但却是一个被时代抛弃的人。

宋江虽然被迫上了梁山,但宋江骨子里却是一个忠君之人。他一心想把一身抱负献给国家,为国家出一份力。但命运却时常与他开着不小的玩笑,想当官却只是一个小吏“押司”,不想当反贼却坐了梁山头把交椅。所以,他选择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一心盼望招安依附朝廷正是他内心真正的写照。然而,宋江的一腔忠心却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没有得到政府官僚们的拥护。虽然拼尽全力为朝廷“南征北战”,为王朝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朝廷最终还是不能接纳他的忠心,他的人生最后还是以悲剧收场。

《水浒传》里的宋江是个什么样的人?

谢邀

宋江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这是很多人争论不休的话题。一方面,宋江是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好人,他乐于助人,从不吝啬,而且还十分孝顺,对老父亲十分好,内心还忠君爱国,正因为这样,才有了及时雨、呼保义和孝义黑三郎的外号。而另一方面,宋江又是一个坏人,他杀人不眨眼,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正是因为这种特质,他才能当上梁山老大。

那么真正的宋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不妨从四件小事中去窥探究竟。

第一件事,他帮助了阎婆惜又杀了阎婆惜。宋江和阎惜娇之间的交集,对宋江来说,就如同一个噩梦一样,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帮助了一个小女子,结果自己的前途却葬送在她身上。

原本,宋江就像日常帮助别人一样给了困难中的阎惜娇一些帮助,但是没想到阎惜娇她妈看上了宋江,死皮赖脸要让宋江娶了阎婆惜,宋江在本着好人做到底的情况下,从了对方。但是后来情况不受宋江控制,捡到便宜的阎惜娇竟然和张文远打得火热,宋江的头发都被染绿了,这还不算,她还要要挟宋江,宋江在被逼无赖的情况下,直接就杀了阎惜娇。

从救阎惜娇到杀了对方,可以看出,宋江是一个内心有爱,但是做事果决,不拖泥带水的人。

后来,宋江开始逃避官府追拿,他不想被抓,不想坐牢,老实说,这段时间内,宋江也没想清楚自己以后到底干嘛,该往哪个方向去,他还在思考。

他辗转各地躲避,后来却收到了石勇送来的一封家书,这是宋太公写给宋江的,大意是,儿子啊,你回来吧,我不行啦。其实宋江清楚,这个时候回家,等于羊入虎口,等于自己投案,肯定要被抓的。

但是他是孝义黑三郎啊,他本身也牵挂着老父亲和自己的兄弟宋清,在权衡之后,他毅然决然地回到老家,且不管这封信的内容真假,只要回去能见老父亲一面,就算抓了,也值。

从这点可以看出,宋江本质上是一个孝子,这是很多人所做不到的。

宋江被抓,去江州坐牢,文化人又有钱,和戴宗关系又好,于是宋江的坐牢就像旅游一样,天天出来喝茶喝酒,情到深处,还吟诗作对。

就这样,那天他喝多了,在浔阳江写了反诗,被黄文炳抓住了把柄高发。为了躲避罪责,宋江采纳了戴宗不成熟的小建议,装疯卖傻,吃大便,结果还是被识破。

为了活命,连这种事情都干得出来,可见宋江是一个求生欲多么顽强的人。

人生兜兜转转,宋江上了梁山,当上老大,又接受朝廷招安,带着兄弟们南征北战,最后还活了下来,被朝廷封赏。但是他最终没有逃过被人毒杀,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宋江竟然还惦记着自己的名声,生怕自己死后李逵会帮他报仇而葬送他的名声,所以他干脆就吧李逵给杀了,一了百了。

李逵对他这么忠心,他也下得了手,由此可见,宋江还是一个不择手段的人

《水浒传》里的宋江是个什么样的人?

财仗义、济弱扶贫、孝亲敬友,这是他性格的温柔敦厚的一面。其次,他孝忠皇帝,讲义气,这是他性格中正统思想的一面。

再次,他明处为大家办事,暗处结交江湖大盗,这是他性格中虚伪狡诈的一面。最后,他聚众反国,题诗言志,这是他性格中反叛的一面。

《水浒传》里的宋江是个什么样的人?

欲问宋江什么人,我来简单评一评。

高举替天行道旗,网络好汉抢富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