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高俅是个大奸臣,为什么书上说“逢高不是凶?”?

“逢高不是凶”,出自“《水浒传》”第四十二回,是九天玄女赠送给宋江的四句“天言”。直解的意思就是遇到高俅不是凶事,虽然谈不上吉利,但不会发生凶险的事情。

按照书中的理解,“天言”也就是预言,可以看做是九天玄女对宋江未来的提前预测。但是,从后面的故事来看,九天玄女失算了。宋江最终被高俅联合蔡京、童贯、杨戬所害,喝毒酒身亡。命都搭进去了了,难道还不是“凶”吗?

如此看来,九天玄女并无神奇之处,比智真长老差远了。但是,九天玄女是道家最高阶神,是不会“算”错宋江前途未来的。那么,为何“逢高不是凶”呢?

为什么“逢高”就是遇到高俅?

也有读者把“逢高不是凶”解读为到了高处便可逢凶化吉。比如,宋江上了梁山,比郓城县、江州等地海拔高,便不会再遇危险了。征方腊也是跨过了高山峻岭,在帮源洞一战成功,擒获了敌酋。

但是,这样的解读十分勉强,属于猜测而不是文本的明显呈现。但凡演义小说中的预言,都会以故事来印证,或者说,“预言”就是故事的伏笔、悬念,为铺陈故事、吸引读者而设计。比如,《三国演义》中管辂预卜夏侯渊前途,讲的是“三八纵横,黄猪遇虎。定军之南,伤折一股”。

当读者读到“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这回书,黄忠斩了夏侯渊,曹操破解管辂预言时,便会觉得丝丝入扣,预测十分准确。这样,就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让读者为之扼腕。

所以,把“逢高不是凶”讲作到了高处就没有凶险,是讲不通的。那么,把九天玄女的四句“天言”连起来解读,应当就是讲宋江及梁山好汉遇到高俅便不是凶。九天玄女当时是这么讲的:

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 外夷及内寇,几处见奇功。

第一句“遇宿重重喜”讲的是遇到太尉宿元景,就有不断的喜事。这句话在第五十九回“吴用赚金玲吊挂,宋江闹西岳华山”中有照应,或者说有应验。

当时,吴用正为攻打华州无计可施,忽然传来朝廷差殿司太尉,将领御赐金铃吊挂来西岳降香,从黄河入渭河而来的消息,吴用便定下计策,赚金玲吊挂,打下华州府。宋江一听大喜,心中暗道:“昔日玄女有言,‘遇宿重重喜’,今日既见此人,必有主意。”

所以,“宿”指的是宿元景。不仅金铃吊挂助梁山破了华州城,后来,续书也应验了九天玄女的预言,梁山招安全靠宿太尉一力斡旋。

那么,接着这句话解读,“高”指的就应当是高俅。

假如只看前七十回书,“逢高不是凶”,还算讲得过去。比如,高唐州斩高廉是一“高”,大破连环马,打的也是高俅派来的复仇部队。这两件事对于梁山而言,确实没有多大凶险。但是,如果按照续书《征四寇》的故事来验证这句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宋江遇到高俅丧了命,还不是凶吗?

难道,九天玄女的“占卜”术竟然如此拙劣?

九天玄女“天言”绝对是伪造

《水浒传》的诸多版本中,或者没有这四句“天言”,或者有不同的讲法,并不完全一样。其中,金圣叹贯华堂本《水浒传》便没有九天玄女这四句预言。绿野老道认为,不管是施耐庵的原笔原意也好,金圣叹的删改也罢,九天玄女根本就没讲过这四句“天言”,完全是续书作者强加上去的。为何?

我们先来读一读“ 外夷及内寇,几处见奇功”这两句话。按照《水浒传》的版本来讲,现在普遍采用的是《天都外臣序本》,或者是容与堂本。这两个本子大体上一致,母本都是百回本,这两个本子中没有田虎、王庆事。所以,这两句“天言”起初写成了这样:“外夷及内寇,两处见奇功”,指的是征辽和征方腊这两件事。

后来,余象斗强行插入田虎的故事,这句话就有了一个新的版本“外夷及内寇,三处见奇功”。王庆故事加进去后,便又来了个“外夷及内寇,四处见奇功”。再后来,不知哪个脑洞大开的文人,为了掩盖如此拙劣的修正,便又鼓捣出“外夷及内寇吗,几处见奇功”,不管是两处、三处,还是四处,一概都以“几处”而弊之。

续书以“几处”蒙混过关,后来的版本也不认真校版,因袭错漏,以外就此万事大吉了。其实,事情的复杂性还远不止此。有一个版本的《水浒传》不但不是“几处见奇功”,而且只有“一处见奇功”,因为,这个版本没有征辽的故事!

与此对应的是“柴进簪花入禁院”中所写到的故事。柴进摸进宋徽宗的书房,看到屏风上写着四大寇的名字:山东宋江、准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

《天都外臣序本》、容与堂本上,宋徽宗的屏风上只写着“山东宋江、江南方腊”两大寇的大名。后来,续书不断充斥,塞进去田虎、王庆的故事,便“修订”母本,陆续加上了王庆、田虎的大号。

更为离奇的是,“外夷及内寇”竟然没有包含宋江自己!续书《征四寇》前言不搭后语,九天玄女说了“外夷及内寇”,柴进看到的确确实实也是“寇”。难道说九天玄女让宋江自己打自己?

因而,不是九天玄女“占卜”拙劣,而是续书作伪水平实在是不高明,前后打脸,御用文人及不良书商竟然都不统稿就刊印了。

既然是这样,“逢高不是凶”就没有必要去纠缠它讲的是什么意思了。这个,原本就是伪造的,施耐庵的《水浒传》应当没有句话。

《水浒传》的预言准确吗?

可以说,施耐庵在前七十回书中设计的预言,那是相当的准确。那么,《水浒传》又有哪些预言呢?

上文讲到,小说中的预言,其实就是悬念、伏线,并不是要写神仙的未卜先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水浒传》到处都是预言。比如,与“逢高不是凶”这句话相关的九天玄女庙故事,就是施耐庵为这部书设计的最大的预言。

此处,讲一个细节,来理解一下施耐庵的高明以及《水浒传》的深奥,顺带揭穿“逢高不是凶”的谎言。

却说宋江受了三卷天书,在两个青衣女使的陪伴下,走出了九天玄女殿。这三人走到一座石桥上时,青衣女使对宋江说:“恰才星主受惊,不是娘娘护佑,已被擒拿。天明时,自然脱离了此难。星主看石桥下水里二龙相戏。”

宋江便顺着青衣女使所指往桥下看,果见“二龙戏水”。二青衣望下一推,宋江大叫一声,却撞在神厨内,觉来乃是南柯一梦。

这个情节,就是宋江的结局:参与了宋徽宗镇江复辟,与宋钦宗争夺帝权(二龙相戏)。然后,北宋灭亡,二帝被俘,金国人将父子皇帝押到五国城坐井观天(二龙戏水)。

从这个“预言”来看,九天玄女的四句“天言”就是伪作。“逢高不是凶”,肯定也是伪造的,所以,宋江被高俅毒死,九天玄女的预言落空。

按照施耐庵的“预言”伏线,宋江的结局绝非高俅毒死,而是死在了靖康之乱之前的“镇江复辟”。施耐庵真实的“预言”,应当可以揭穿“逢高重重喜”的伪“天言”了。

《水浒传》前七十回还被插进了一个预言,这个预言是罗真人给徒弟公孙胜的八个字“逢幽而止,遇汴而还。”

罗真人的这则预言又被续书《征四寇》写丢了。一清先生虽然是“遇汴而还”了,但却没有"逢幽而止”,破大辽之后,继续参加战斗,直到征方腊之前才离去。到底是公孙胜违抗师命,还是罗真人胡言乱语呢?

金圣叹删掉了罗真人的八字真言,以免神仙级别的罗真人出洋相。

实际上,公孙胜所受的这八字真言,倒还真有可能是罗真人说的,只不过续书颠倒了征方腊、佂辽的故事顺序,让罗真人的预言失算了。假如征方腊在先,破大辽在后,罗真人的预言就可以成真。

绿野老道对公孙胜这个神秘人物的探索颇有心得,他确实有可能“逢幽而止,遇汴而还”了。只不过是续书《征四寇》没有读懂施耐庵额的原著,或者有意歪曲施耐庵的《水浒传》,便让公孙胜莫名其妙的违抗了罗真人的嘱托。

《水浒传》中的预言是很准确的,施耐庵必然会按照预定的伏线,展开故事,揭晓悬疑。因为《水浒传》被《征四寇》取代,前七十回的伏线没了着落,所有的预言也都不准了。不仅不准,而且,连加塞进去的“逢高不是凶”都前言不搭后语,续书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那么,《水浒传》中有没有非常神准的预言呢?当然有。比如,智真长老对鲁智深所讲的四句偈子,便非常的精准。不仅精准,还隐藏了梁山好汉在七十回后的故事。倘若全面展开解读智真长老的四句偈子,真的是含义深刻,精彩至极。因本回答不涉及这个问题,暂且搁下不讲。只是以此说明,《水浒传》中只有两则预言,一则是智真长老赠送个鲁智深的。另一则是罗真人留给公孙胜的。

施耐庵写下的这两则预言,一则被解读歪了,一则被续书写丢了。而“逢高不是凶”绝对不是施耐庵的原著预言,是《水浒传》被大明王朝腰斩之后,御用文人及书商强加进去的。因为续书是几个作者完成的,所以,续书加塞后,无人统稿,也就没让这则预言得以印证,九天玄女就此出了个大洋相。

总而言之,《水浒传》中,施耐庵设计了很多“预言”。但是,“逢高不是凶”这则九天玄女的“天言”却是续书《征四寇》伪造的。因为是伪造,所以,没有应验很正常,也无关《水浒传》故事,“逢高不是凶”不足为信。

《水浒传》中高俅是个大奸臣,为什么书上说“逢高不是凶?”?

这是宋江在还道村梦见九天玄女跟他说的话,这段完整的话是这样的:“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北幽南至睦,两处见奇功。”

遇宿重重喜,这句话比较好理解,宿就是宿太尉,所以宋江初次见到宿太尉就想起了这句话,谋求招安,必定要通过他的帮助,才能成功。宿太尉对梁山而言,不是危险人物,而是对梁山有帮助的人。

逢高不是凶,或许就是这句话,使得宋江没有杀高俅。或许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遇到高俅其实不用害怕,他奈何不了梁山,所以宋江可以三败高俅,高俅被打败以后,梁山紧接着接受招安;或许宋江最后被毒死,这其实就是他最后的结局;也或许是宋江错误地理解了这句话,所以没有杀高俅,其实宋江本来可以很轻松地杀了高俅。对这句话,我也费解,所以只能这样猜测。

北幽南至睦,两处见奇功。这句话也很好理解,北幽意思是梁山好汉破辽打到幽州,建立奇功。南至睦,意思是到南方,在睦洲会建立功勋。北幽南至睦代指破辽和征方腊。

看来,遇到神仙指点,如果理解不了,或者理解错误也是一件麻烦事。

《水浒传》中高俅是个大奸臣,为什么书上说“逢高不是凶?”?

为什么,细细从头说来。

宋江上梁山后头一件事,是回家搬取老父上山。宋江来到庄子后门,听说官兵正等着捉人,惊得一身冷汗,转身便走。行至还道村,被前来追捕的官军围住,他便躲进玄女庙的神厨。玄女显灵,驱走了官军,又赠给宋江卷“天书”,下了“法旨”说:“‘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吾有四句“天言”是:“遇宿重重客,逢高不是凶。外夷及内寇,几处见奇功。”宋江拜谢了玄女娘娘,领受了天书法旨。

《水浒》特意安排了“宋公明遇九头玄女”的情节。把宋江神化成上应“天命"的“星主”,把他搞投降.受招安神化为上应“天言”,说什么“宋江忠义得天之助”这不但宣扬了“天命论”,而且为宋江篡权推行替天行道,接受招安的投降主义路线制造了舆论。所谓“遇宿(太尉)重重喜,逢高(俅)不是凶”,再清楚不过地说明:宋江和高俅.宿太尉及朝廷命官之间是朋友,是同一阵营的战友,而不是敌人;宋江与高俅及同伙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另一派的斗争。他们之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高、宿在宋江忠君走投降道路上,是宋江的贵人,是可靠的支持者。所以当宋江无论什么场合下,遇见高、宿二人便顶礼下拜,待为堂上宾。作者将宋江的走投降招安通过“天命”论,“合理”化。用儒家的“天命”麻痹读者。

可以请楚的看到,作者用“天命”论掩盖了宋江的受封建传统教育、地主阶级出身,与梁山好汉有阶级鸿沟,最终背叛起义军的必然性。高俅等是宋江的朋友,梁起义军的敌人。

《水浒》作者吹捧天命论”把宋江推行投降主义路线,屏晁盖于一百O八人之外,说成是天命规定的。宋江则利用“天命”来维护自已己所篡夺的寨主地位,对梁山起义军进行封建主义思想统治,从组织上到思想上,完全控制梁山起义军,为他推行投降道路做准备。

《水浒传》中高俅是个大奸臣,为什么书上说“逢高不是凶?”?

水浒髙球。高俅是高姓,‘’逢高不是凶‘’。请友友不要混肴。古文髙字是卷科的(上面由老师画个红卷),表明此字,一字二用,既用由髙姓,也用由髙低

。汉字卷科很多,因古代没有拼音。比如:行字,車字,张字,孙字,……等等都是一字二用。

。所以说:逢高不是凶同凶恶髙俅是二码事。友友们是否还有别的见解,还得请教了。

《水浒传》中高俅是个大奸臣,为什么书上说“逢高不是凶?”?

《水浒传》第四十二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说到宋江投奔梁山后,回家接老父上山,因受郓城县都头赵能、赵德兄弟的追捕,躲进还道村"玄女之庙“避难,遇到九天玄女娘娘。

娘娘先是赏赐宋江仙酒三杯,仙枣三枚,又赠宋江天书三卷,娘娘法旨道:"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何为“为主全仗忠义,为臣辅国安民"?就是要忠于赵氏官家,保国安民;何为"去邪归正?就是奉劝宋江走招安之路。

最后,九天玄女给宋江四句预言诗:"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北幽南至睦,两处见奇功。"四句谶语在日后都得到了应验。

“遇宿重重喜”中的"宿"是指殿前太尉宿元景,这句谶语两次应验,一次是宿太尉奉旨到西岳降香,梁山好汉将其截获、软禁,冒名赚开华州城,救出被拿入大牢的史进和鲁智深。另一次是宋江等通过宿太尉的关系,最终实现了梁山泊受朝庭诏安的政治目标。

高俅是奸臣,处处为难粱山好汉,还亲率大军征讨粱山,为什么还说"逢高不是凶"?

第七十五回写第一次招安时,吴用主张官军到后,"教他着些毒手,杀得他人亡马倒,梦里也怕,那时方受招安,才有些气度。“可见。吴用主张在实力的基础上才可以谈判招安,不能胡乱受招安,给将来留下隐患。

第八十回中,率军征讨梁山的高俅被活捉,与高俅有深仇的林冲、杨志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宋江为了达成招安的既定目标,不顾林、扬等人的感受,也不顾什么体面,对高俅又是下跪,又是送礼,经过一波三折,招安终于达成。

这正是吴用的策略,一方面军事上重创官军,一方面利用军事上的胜利增加谈判筹码。高俅位高权重,是皇帝身边红人,此次征讨粱山杀诩而归,于招安而言不正是“逢高不是凶"吗?

《水浒传》中心思想还是招安,九天玄女要宋江“辅国安民,去邪归正",是将粱山被招安神圣化,将粱山被招安上升到上天的意志,所以谶语“逢高不是凶"仅指高俅对宋江招安大业有帮助。

感谢阅读!

《水浒传》中高俅是个大奸臣,为什么书上说“逢高不是凶?”?

因为题写反诗之事,宋江差点被杀。后来,李逵与晁盖等人,救了宋江。宋江又带领大家攻打无为军,杀了黄文炳,从此他决定落草梁山。但要落草,还得把父亲和弟弟搬上山来,免得他们被官府捉拿。

宋江回家探望父亲和弟弟时,被郓城县新任都头赵能和赵得发现,追到九天玄女庙中,宋江才躲过一劫。

在玄女庙里,宋江梦到了九天玄女,玄女告诉了他是星主等事,还说了几句谶言,和宋江以后相关,算是一种预言。并且,这几句话最后都得到了验证。

娘娘法旨道: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北幽南至睦,两处见奇功。宋江听毕,再拜谨受。

这几句话中,“遇宿重重喜”,是指遇到宿元景宿太尉,招安及后来南征北讨的事都办成了,自然是喜事;最后两句则是指宋江攻打辽国,平定方腊之事。

但是这里的“逢高不是凶”令人费解。因为高俅的确是坏人,后来他害死了宋江和卢俊义,为什么九天玄女说“逢高不是凶”呢?是九天玄女弄错了吗?

古典小说中,神魔之事,神祗或者世外高人的谶言,都是作者为了人物或者剧情所设定,不会出错。所以,九天玄女的话不会有问题,个人是这么理解的。

其一,高不是指高俅,而是指高廉

“逢高不是凶”,这里的“高”未必就是指高太尉,也可能是指高俅的堂兄弟,高唐州知府高廉。

高廉仗着高俅的势力,在高唐州耍横使坏,他的小舅子殷天锡,看中了柴进叔叔柴皇城的后花园和宅子,强行让他搬走,还打了柴皇城。柴皇城被打成重伤,最后一命呜呼。柴进来救叔叔时,也被殷天锡欺凌,若非李逵在,柴进可能也会遭殃。

当然,因为李逵打死了殷天锡,连累了柴进,柴进被关在深井中。

宋江攻打高唐州,但是因为高廉会妖法,所以宋江不敌。但是,宋江没遇到危险,后来他请来公孙胜,最终破了高廉妖法,杀了高廉。

从这一点来看,宋江的确是“逢高不是凶”。

其二,即便是指高俅,也不是坏事

当然,有人觉得,这里的“高”不是指高廉,就是指高俅。因为高廉只是一个小角色,恐怕入不了九天玄女的法眼。

其实,把“高”理解为高俅,这句话也能解释得通。

宋江在第一次遇到九天玄女娘娘时,就被告知,他原是天上的神祗,因为心生魔念,加上下界人民罪业很重,所以天帝派他们下界,历练一番,也就是忠心报国,替天行道,那么以后肯定能再重回紫府。

娘娘法旨道:“玉帝因为星主魔心未断,道行未完,暂罚下方,不久重登紫府……他日琼楼金阙,再当重会。”——《水浒传》

也就是说,宋江早已经知道,自己只要忠心辅国,即便死了,也还是会回到天上做神仙。这一点,九天玄女更是知道。

后来,张顺等水军生擒高俅,宋江遇到高俅,高俅没有帮他招安,这不算凶事。再后来,宋江平定方腊等,立下不世之功,蔡京、高俅等人害死了宋江,这对宋江来说,依旧不是凶事。因为,这等于说,他该归位了。

死亡于宋江而言,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是回到天界重新做神仙的开始。

关于宋江是天神、是大仙,原著中早已经说的明白。九天玄女说过,作者在第四十二回的开篇诗中,也说“遇宿逢高先降谶,宋江元是大罗仙。”最后结尾,也有诗说“天罡尽已归天界”。

总之,宋江是罡星下凡,是天神下凡,这是原著中的设定。很多人说宋江等人本来就是妖魔,所以才被镇压,这是不对的。

既然死了就会做神仙,那有什么好怕的呢?这怎么说是凶呢?对不对,所以,九天玄女说得没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