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三山派实力也不弱,为何最后都归了梁山?

《水浒传》“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这一回,鲁智深率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众好汉同心归于水泊梁山,完成了一场规模很大的历史聚义。那么,这些原本独立自主,也还算逍遥自在的三座山寨,为何都入伙了梁山呢?

三山派实力评价

如果把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看作一个派系,实力确实不弱。鲁智深领衔,武松、杨志、曹正、孙二娘、张青、施恩、李忠、周通、孔明、孔亮,一共十一条好汉,除了梁山以外,恐怕没有第二座山头能与这个派系一较高低。

不过,如果单以一个山头论,那么,除了二龙山之外,其他两座山寨却不过“毛贼”级别。鲁智深曾经到过桃花山,见识了李忠、周通的武艺,更见识了这两个小毛贼的气量,武艺很低,小里小气,除了拦路抢劫和偷鸡摸狗,干不成大事。所以,花和尚不愿意留下来入伙。后来,因为林冲出卖,鲁智深情愿流落江湖,与二龙山邓龙单挑,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加盟桃花山。

白虎山的实力也不值一提,占山大王孔明孔亮兄弟竟然是宋江的徒弟,省得多少武艺?原本,孔家兄弟上白虎山,不过因为与与当地一家财主争竞,杀了他一门良贱,不得已上了白虎山落草。这属于激情杀人,激情做强盗,没有人逼他。这个山寨虽然也有五七百喽啰,但却跟王伦时期的梁山水平差不多,根本就禁不住官军的围剿,纯属躲难而并非真正的造反。

除了二龙山,另外两家无法抵抗官军

三座山头最终结为一个派系,是因为一个朝廷败将呼延灼。这厮从梁山泊兵败,单人独骑逃到青州地界。路过桃花山脚下的村店时,被桃花山偷走了御赐踢雪乌骓马。呼延灼深恨这伙毛贼,便到青州府借兵攻打桃花山,扬言要扫荡了这个山寨。

呼延灼领兵回到桃花山叫阵,二寨主周通出战,只打了六七个回合,徒有虚名的小霸王败走。回到山寨与李忠一商量,两个人都非常清楚,凭桃花山这点实力,绝对战不过呼延灼,被扫荡是在所难免的。于是,便向二龙山鲁智深求救。这样,桃花山就基本上归到了二龙山。

呼延灼再次攻打桃花山时,寨主李忠亲自出马迎战。量一个走江湖卖狗皮膏药的李忠,怎么能够抵敌后来的五虎大将呼延灼。也只打了十个回合,李忠败走。呼延灼见他本事低微,纵马赶上山来。

此时,鲁智深、杨志杀到,二人分别与呼延灼大战了四五十个回合,战退了呼延灼。如果按照这个实力比拼,二龙山、桃花山完全可以自保,呼延灼及青州兵根本无法实现扫荡。但是,因为一个意外,三山派不得不求救与梁山。

三山派实力不足以攻打州府

这个意外出在了白虎山孔家兄弟身上。孔明孔亮的叔叔孔宾在青州慕容知府手下做事,兄弟二人造反,慕容知府便拘禁了孔宾。孔家兄弟要举兵攻打青州府救人,没想到遭遇了呼延灼。孔明不知厉害,与呼延灼打了二十合回合被擒。

二龙山武松与孔家兄弟有交情,自然不能坐视不管。孔亮来二龙山求救,鲁智深、武松都主张攻打青州,救了孔宾、孔明叔侄,顺带夺些钱粮。杨志却不赞同,说要打下青州须得大队人马,建议搬请梁山人马,三山并力共打青州府。

于是,孔亮星夜赶往梁山泊,请求师父宋江出兵。晁盖、宋江两个头领听了孔亮的哭诉,决定起兵与三山派兵合一处,共打青州。

假若三山派实力能够大到可以打下青州,也就不会派孔亮去搬兵了。梁山不来打青州,恐怕这三座山头暂时还不会归于梁山,鲁智深做寨主,久而久之,也会继续做大。

“妖魔”聚义是必然结局

即便是三山派有能力打下青州,独自坐大,但最后的结果也是要归于梁山的。《大宋宣和遗事》中,僧人鲁智深是比较晚投奔梁山的,杨志去得最早,武松稍后一点。施耐庵写《水浒传》,这三个好汉几乎就是从这部笔记体历史中,直接挪移了这他们。身份都一样,就是故事重新做了编排,把这三人入伙梁山的时间归集到了一起。

《水浒传》开篇这一回,施耐庵写了个魔幻故事,说洪太尉在龙虎山伏魔大殿中放出了妖魔,这些“妖魔”就是后来梁山上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鲁智深是天孤星,武松是天伤星,杨志是天暗星……三山派其他人也分别对应七十二地煞的星辰,都属于北斗七星群中的一颗星星,相聚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不管三山派的实力强弱,最终也将殊途同归,在梁山上聚义。

水浒传,三山派实力也不弱,为何最后都归了梁山?

众望所归。

水浒传,三山派实力也不弱,为何最后都归了梁山?

三山派是继宋江系之外的第二大派系。

水浒第58 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三山,并不是我们所说的三山派系。这里的三山指的是桃花山,二龙山,白虎山。其中,白虎山的头领是毛头星孔明,独火星孔亮,他们二人是宋江的徒弟,因此是宋江的嫡系。

三山派的指的是少华山,包括九纹龙史进,神机军师朱武,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桃花山,头领是打虎将李忠,小霸王周通;二龙山,主要人物是花和尚鲁智深,青面兽杨智,行者武松,

曹正,施恩,张青,孙二娘等。

来看看他们各自的特点。

少华山:人员搭配最合理的小团队。

少华山是水浒中出现的第一个山头。在最初阶段,少华山实力远远超过梁山,他们打家劫舍,到处砸响窑,官府也管不了。这时的梁山只敢劫取单身客商。

看少华山给史进送的礼,一出手就是“30条蒜条金和好大珠子”,出手大方阔绰。林冲上梁山时,王伦不想收留林冲,打发他50两银子;晁盖,吴用等七人上梁山时,王伦拿出五锭大银打发他们,可见梁山的财政状况,与少华山相比差远了。

少华山的三个人,朱武富有谋略,陈达,杨春武艺不错,最起码当个山大王是够用的。陈达性子比较急,适合打前锋,杨春冷静,可以守卫山寨。

最能体现团队实力的就是从史进手里救下陈达一事。

陈达下山打劫,史进很轻松的,就把陈达给擒住了,神机军师朱武给他来了个“苦肉计”,他和杨春自个绑把自个绑了,来见史进。见了史进哭道;

小人等三个,累被官司逼迫,不得已上山落草,当初发愿道: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虽不及关、张、刘备的义气,其心则同。今日小弟陈达不听好言,误犯虎威,已被英雄擒捉在贵庄。无计恳求,今来一径就死,望英雄将我三人,一发解官请赏,誓不皱眉。我等就英雄手内请死,并无怨心。”

朱武他摸准了史进就是一个大少爷,是一个没有经过历练的热血青年,吃软不吃硬,因此他二人自己把自己绑起来。“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的表白来打动史进,是因为他最容易被义气感动。另外,以不做任何反抗,来表明史进武艺高强,自己根本就不是对手。对于酷爱练武的史进来说,真是捧得太舒服了!

看似危险的行动,其实一切都在算计之中。少华山的团队,有打先锋的,有保障力量,有出谋划策的。可进可退,可攻可守,严丝合缝。

那为何梁山能后来居上呢?

从地理位置来说,少华山地处陕西,在宋朝处于边远地区,远离国家中心,所以除了这三位,很少有好汉往这边活动,好汉的活动区域主要在山东、河北一带。所以少华山招不上新人,就影响了发展壮大。

梁山环绕着八百里水泊,官军想要剿灭梁山,得先过水泊。梁山很好的利用了天险。

再加上朱武的名气小,几乎不可能有谁冲着他的名气来投奔。而梁山先有柴进帮忙,后又有宋江,二人在江湖上都威名赫赫。

二龙山:战斗力最强的山头。

单论武力水平,那二龙山和梁山相比差不到哪里去,甚至比梁山更强。但单兵作战能力,决定不了山头的发展壮大。它缺少有头脑能出主意的人,没有智囊团队,只有武没有文,人才类型过于单一,不能够实现互补,因此也只能小打小闹,最后投奔梁山。

桃花山:居家过日子的山头。桃花山的这两位,武艺和头脑并不算优秀,官军真要对付他们,一过而平,但他们能生存下来,正是由于他们这种居家过日子的特点,他们秉持的是“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原则,不骚扰周边的百姓。民不举,官不究,如果没有人举报,那官兵自然乐得清闲。因此他们尽量和周围人搞好关系,大家相安无事,山寨也就能一直维持下去。

最典型的是周通娶亲。

周通看上了山下刘太公的女儿,扔下二十两金子,一匹红锦当聘礼,作为土匪还得到老丈人家里入洞房,算是入赘刘家,还要选个好日子。他这是真惦记着给人家当女婿。“锣鸣鼓项,红纱灯笼,插花戴红”,明媒正娶,这完全是想正式过日子的架势,真拿这儿当家了,一口一个丈人的叫着。

“你看我那丈人,是个作家的人,房里也不点碗灯,由我那夫人黑地里坐着。明日叫小喽啰山寨里扛一桶好油来与他点。”

好笑之余,觉得这哪里是土匪,完全就是居家过日子的孝敬女婿。

真要是土匪,看中哪家的姑娘,拉到马上抱走了,爱怎样怎样。他这简直违反了土匪的职业操守。

还有一个细节,鲁智深离开桃花山时,顺走了很多金银器皿,李忠对周通说:“是我不合引他上山,折了你许多东西,我的这一份都与了你。”

看到了吗,亲兄弟明算账,这才是过日子的长久之计。

也正因为他们把打家劫舍,当做居家过日子的手段,缺少大格局,那山寨自然发展不起来。

后来,以鲁智深为首的三山系,人员足够多,足够猛,也足够能打,成为宋江最为忌惮的一大势力。

水浒传,三山派实力也不弱,为何最后都归了梁山?

《水浒传》里的三山,是指以鲁智深杨志武松为首的二龙山,以孔明孔亮为首的白虎山,以李忠周通为首的桃花山。

有朋友把白虎山去掉,填上了史进为首的少华山,这是不对的。

因为书中的三山聚义打青州,根本没有少华山什么事。等到鲁智深领着三山人马上了梁山以后,才提出去少华山拉史进入伙,可见少华山是后期才加入的。因此说少华山是三山之一是不准确的。

但是,少华山后来与三山人马搅在一起,从三山变成了四山,在梁山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派别力量,这也是千真万确的。

也正因此,鲁智深和武松才敢于在梁山横着膀子逛,敢于在公开场合和大寨主宋江公开叫板。而宋江从稳定大局的长远利益出发,给予了极大的宽容,从来不和他们较真儿。

不难想象,如果宋江和他们较劲儿,像鲁智深和武松那样的火暴性格,一旦跳起来内讧,四山人马肯定要偏向于鲁武二人,梁山岂不分崩离析。那样,接受招安光宗耀祖青史留名的长远规划也就成了泡影!

从这件事上,也体现出了宋江作为统帅,深谋远虑气度非凡的胸襟和格局。

那么,既然三人或四山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为什么还要归顺梁山呢?这就要相对的看了。

相对看,尽管三山或四山的实力强大,但与梁山相比,还是弱小的。从三山聚义打青州 这件事就充分验证了这一点。

事实上,凭三山的力量根本就打不下青州。是他们派出孔亮去梁山求援,宋江带领梁山人马前来助阵,与三山合兵一处,才打下了青州。

事情到了这个阶段,三山人马很清楚,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抵御朝廷派兵清剿的。所以他们也有自知之明,当打下青州之后,便一起跟着宋江上了梁山。

事实证明,这是三山人马唯一的出路。所以到了梁山以后,虽然他们的力量在梁山很强大,甚至敢于和宋江公开叫板,但在北伐了辽国南征方腊的过程中,他们都冲锋陷阵勇往直前甚至献出生命,由始至终也没有一个人离开梁山队伍。

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说明,三山力量虽然强大,但与梁山相比还是不成比例的,坚持下去迟早会被朝廷剿灭。所以他们才归顺了梁山。

水浒传,三山派实力也不弱,为何最后都归了梁山?

水浒传,三山派实力也不弱,为何最后都归了梁山?

三山是指:孔明、孔亮盘踞的白虎山,李忠、周通盘踞的桃花山,鲁智深、武松、杨志、施恩、曹正、张青、孙二娘盘踞的二龙山。这三山中,其实也就二龙山的头领有鲁智深、武松和杨志三位猛将,实力比较可观,不容小觑。白虎山和桃花山实在是上不得台面。

三山为何最后都归了梁山,原因是:第一,三山得了梁山相助才解了困境,知恩图报,自然要投奔梁山;第二,梁山声势日壮,对附近的山头都有强大的吸附效应;第三,三山头领都仰慕梁山上的二当家宋江,心甘情愿归附梁山;第四,三山头领都有深刻体会,那就是实力不够强大,随时可能被灭了,这也促使他们投奔梁山。

第一,三山得了梁山相助才解了困境,知恩图报,自然要投奔梁山。

当时的情势是:白虎山的孔明和叔叔孔宾都被青州知府捉去了,孔亮便向二龙山和桃花山求救,鲁智深是急性子的人,便想集中二龙山、桃花山和白虎山的人马去攻打青州府。这个时候,被杨志给劝住了,杨志认为,青州府实力雄厚,凭三山之力难以攻克,必须要大队人马才有可能打得下来。因而建议孔亮赴梁山向宋江求救。宋江率军下山直奔青州府,用计赚得呼延灼,再以呼延灼赚开青州府城门,梁山人马乘势掩杀进去,夺了青州府,救出孔明和孔宾,获得许多辎重、钱粮,终于大获全胜。既然梁山宋江带领人马帮助三山破了青州府,得了人家大恩,自然而然就要三山一起归附梁山了,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更何况三山这些头领都是义气深重的好汉呢!

第二,梁山声势日壮,对附近的山头都有强大的吸附效应。

梁山自从宋江加入以后,声势日益壮大,凭晁盖的名声和能力,梁山发展还没有这么快。宋江上了梁山之后,把梁山的定位进行了调整,由晁盖提出的“劫富济贫”改为“替天行道”,这个大旗打起来之后,对江湖上的英雄好汉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和吸附作用,梁山已经不再是一个打家劫舍、劫富济贫的土匪窝,而是“替天行道”的正义之地、聚义之所。宋江亲自带兵下山征讨两次,一次是攻打祝家庄,前后经过三次,终于把祝家庄夷为平地,获得许多人马和辎重,也增加了一些头领上山;一次是攻打高唐州,同样获得不少辎重钱粮,也收获了一些好汉。如此一来,梁山名声日盛,对江湖上的好汉,尤其是占据山头的一些落草好汉产生强烈的吸附效应。

第三,三山头领都仰慕梁山上的二当家宋江,心甘情愿归附梁山。

三山上的头领,以二龙山的最为分量重,武松和宋江早在柴进庄上时就结拜为兄弟,武松在柴进庄上不被看重,只有宋江对武松极为厚爱,初次见面就十分亲热,又是赠钱、做新衣,又是请武松喝酒吃饭,武松临走,还十里相送,直到最后武松跪拜,洒泪而别,真可谓情意深重,武松一直感念在心。杨志提及宋江,说早就听闻宋公明的大名;鲁智深则快人快语,说早闻哥哥大名,只是无缘拜会。而白虎山的孔明、孔亮,则和宋江更以师徒相称,关系自然非常莫逆。二龙山的主要头领鲁智深、武松和杨志都对宋江如此仰慕,其他的人,自然无话可说,只要照做就行了。所以,当宋江带着兵马为三山解围打破青州府后,三山众位头领自然都心甘情愿归附梁山了。

第四,三山头领都有深刻体会,那就是实力不够强大,随时可能被灭了,这也促使他们投奔梁山。

三山之中,以二龙山的实力最为强悍,鲁智深、武松、杨志,这三位头领,哪一个拿出来也可以比得过呼延灼、秦明这样的朝廷军官,更兼施恩、曹志、张青、孙二娘这几个狠角色相助,这样的实力,可以说一般的山寨根本不能相比。相比之下,白虎山和桃花山,他们的实力就要逊色许多。因为一个山寨不仅要看你人马有多少,更关键的要看你头领的本事和实力,以白虎山孔明、孔亮兄弟,桃花山李忠、周通这样的头领,实在是不值一提。但即便是二龙山如此强悍的实力,真正遇到了青州府这样兵马多一点的州府,再配上一个呼延灼这样武艺高强的军官,山寨就无法与之抗衡。很明显,只有梁山这种实力足够强大的山寨,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基于此,三山头领自然愿意投奔梁山了!

水浒传,三山派实力也不弱,为何最后都归了梁山?

为何都归了梁山:因为实力太弱,包括二龙山。

桃花山不用说了,就两个菜鸡周通和李忠,加上几百个小喽喽。

史进那个少华山实力也不行,当时攻打芒砀山,直接被打得屁滚尿流。

二龙山呢,也没强到哪里去,别看杨志和鲁智深武松很厉害,可是打仗,特别是面对呼延灼这类上万兵马带队的朝廷大军,人家训练有素,兵种齐全,二龙山人马呢,除了鲁武杨,全是些小喽啰,估计都没几个人骑过马吧。

二龙山多少人马?估计也就小几千个,可能都还没有,根本谈不上职业军队。

要说带兵能力,杨志可能还凑合,鲁智深是战斗型武官,其实杨志也是战斗型,武松呢,都没当过兵,朝廷真动真格的,即使你鲁武杨加史进再能打,朱武再懂得指挥,说穿了还是绿林档次。

这里来说下,当时三山是怎么引来梁山的,就是要攻打青州的时候,杨志主动提议的:“杨志道:“若要打青州,须用大队军马,方可打得。俺知梁山泊宋公明大名……”

你看,这就要自知之明,再想想之前那个孔明、孔亮,几百个人就要去打青州,大脑忘了长了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