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水浒传》中高俅的发家史,大家有何感想,生活中遇到高俅这样的上司你会怎么相处?
高俅在历史上不算很坏的人,史家评说他“大节不亏”。此人更不是奸臣,因为元人脱脱编宋史,没有给他立传,自然,《宋史·奸臣传》也就没有高俅的大名了。高俅之出名,基本上是《水浒传》的功劳,施耐庵把这样一个历史上没有传记的人物当做坏人来写,避免了历史真实与文学创作的诸多矛盾,是一种文学创作的需要。
《水浒传》中的高俅发迹史很简单,施耐庵介绍,这人原本就是一个市井无赖,一贯的惹是生非。曾经因为被他父亲到衙门告了一状而被脊杖二十,迭配出界发放。大赦后得回东京,被人推荐到苏轼门下。苏东坡不敢收留这样一个泼皮破落户,便又将他推荐给了当朝皇帝的驸马小王都太尉那里。
小王都太尉跟端王交情很不错,经常有些往来。因端王看中了小王都太尉的玉龙笔架,小王都太尉便叫高俅给端王送去。也是高俅合当发迹,这天,高俅将玉龙笔架外加一对镇纸送到端王府上时,恰巧遇见端王跟一帮小厮蹴鞠。高俅是这方面的高手,乘机卖弄了一回本事,端王大喜,便连人带礼一并收下了。
没多久,神宗病逝,端王以第三皇位继承人的身份,做了天子,也就是宋徽宗。徽宗一上位,便立即提拔高俅,让他当了殿前太尉,掌管禁军。
这段故事应当大致与历史相符,只不过高俅原本就在苏轼府中,很得苏学士关照。后来,高俅依附新党,打击旧党。但是,他对旧党领袖之一的苏轼很报恩,不仅给予照顾,还在苏轼去世后,照顾他的家人,给予养恤。
小王都太尉送给端王的不是玉龙笔架和镇纸,而是一把象牙篦刀。小王都太尉的历史原型是神宗的驸马王冼。某日朝会,端王忘带篦刀,借了王冼的篦刀整理头发,便看上了这把精致的篦刀。王冼便重新做了一把同样的篦刀,派高俅送到端王府上。后来发生的故事跟《水浒传》大致相同,只不过,徽宗重用高俅之前,还把他派到边关,跟随大将刘仲武同吐蕃作战,也立了一些军功。史书上说,高俅“遍历三衙二十载”才当上了殿帅府太尉的。并不是《水浒传》讲的那样,凭借蹴鞠而直接做到了殿帅府太尉。
高俅后来极力推荐刘仲武的儿子刘锜为大将,使之成为一代抗金名将。在刘仲武因贿赂童贯获罪后,高俅说了不少好话,并与他的家人继续保持来往。
《水浒传》中的高俅也有非常重视人才的描写,在高衙内未见到林冲老婆前,高俅对林冲很看重,也很关照。作为下级教官,林冲得到了“大请大受”的高薪奉待遇。这种待遇令比他职位高得多的陆谦所嫉妒,便伙同富安一起来害林冲。
高俅跟林冲的关系也非常好,时常在一起闲聊,时不时的还相互吹点牛逼。所以,林冲知道高俅有把宝刀。当林冲在大街上遇到一把宝刀时,便立即想起高太尉不轻易示人的那把神秘的宝刀。林冲便不惜代价的买了那把刀,想着跟高太尉比试一番。如果跟高俅的关系不好,高俅只在林冲面前装逼,林冲怎么会知道高太尉有把好刀,又怎么敢想跟比自己级别高得多的顶头上司比刀?这个关系真的很不一般了。
林冲在禁军中不过是个枪棒教头,上面至少还有教头(王进)、都教头(王升),能够得到最高长官的关照,说明高俅还是有礼贤下士的风度的。也从旁佐证了高俅并不是得势便是中山狼的小人。
正因为如此,林冲屡次受到欺辱都自己忍了。下级军官干到领导如此关照的地步,实在是不太容易。林冲也不是阿谀奉承之人,基本上是凭本事得到高俅的器重的。所以,这样的领导也有可敬之处。
但是,施耐庵摆明了要写高俅的坏,以他来代表朝廷的黑暗和腐败。这是因为,《水浒传》是抨击党争的,新旧两党之争导致朝政昏暗。并且,施耐庵的屁股是坐在旧党板凳上的,高俅当年是新党的一员,自然要受到黑墨泼身了。别说高俅,就是范仲淹也难以幸免,“楔子”中,死了六年的范文正公被穿越到了嘉佑三年,他所主导的“庆历新政”来暗喻王安石“熙宁新政”的失败。
所以,书中讲,高俅一得势就报复教头王进。原因是高俅在当泼皮破落户时,曾经被王进的父亲,八十万禁军都军教头王升一棒打翻,将息了三四个月。所以,高俅要在王进身上报这一棒之仇,寻机把王进逼走了。
这一段也是照应后来的林冲被逼上梁山,尽管缘由各自不同,但总是高俅的坏导致了两名教头的出走。古人云,宁愿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高俅尽管做了偌大的官,但还是泼皮破落户的做派,眦睚必报,陷害忠良。
面对历史上的高俅,还真的值得一交。但是,面对《水浒传》中的高俅,那就另当别论了。
首先,要与这样的老板保持距离,干自己该干的事情,别惦记着得到特殊关照,也别惦记着跟老板吹牛聊天,比试宝贝。
第二,不要巴结老板,即便不是高俅这类的老板,也不要搞阿谀奉承那一套。尽量做好自己,别去招惹老板。
第三,别太得意忘形。林冲得“大请大受”,跟上司走得近,必然招致同僚嫉妒。从林冲后来的表现来看,似乎也有巴结老板,不与下属过份交往的个性。梁山上,林冲的朋友不多,即便是生死兄弟鲁智深,也很少与林冲往来。陆虞候陷害林冲,完全处于嫉妒,想踩着林冲的后背往上爬。
第四,我不招惹老板,老板一定要找茬时,就不能太老实了。一次说理,二次表明自己的态度,三次就炒了老板的鱿鱼。《水浒传》中,王进二话没说跑路,高俅只能恨得牙痒痒。虽然书中没了王进的下落,估计在老种经略相公那里过得很安逸,边关用人之处,王进武艺高强,说不定还立功了呢。林冲舍不得眼前利益,一味的忍让,最终只落得个上山为盗,饱受王伦奚落的结局。假如林冲也像王进那样,惹不起躲得起,也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
看书聊天,一切都当不得真。但是,现实生活中,肯定有《水浒传》高俅那样的老板,也有类似林冲这样的下属,各自珍重吧。
看《水浒传》中高俅的发家史,大家有何感想,生活中遇到高俅这样的上司你会怎么相处?
我没看过你信吗?
看《水浒传》中高俅的发家史,大家有何感想,生活中遇到高俅这样的上司你会怎么相处?
笫一、做好自己
第二、完善自己
第三、保护自己
第四丶明白位置
第五、不要本末倒置
第六,领导永远是领导,科员永远是科员
第七,不做骑墙草,领导倒了也找不到你
第八,不加入派系,受益的还是你
第九装疯卖傻未尝不可,假痴不嗔也无妨!
第十、多做事,少言语,谨言慎行
看《水浒传》中高俅的发家史,大家有何感想,生活中遇到高俅这样的上司你会怎么相处?
谢谢邀请。
高太尉,确实是一位了不得的厉害角色,最擅长的便是攀龙附凤。
但人家攀龙附凤也有硬功夫在手,否则如何脱颖而出,为官家喜欢。
不说赵官家,单单苏轼就好,大文豪肯为其举荐,说明此人深得苏东坡的欢心,甚至可能被其视为可造之材。
唉,这样真的不能说是皇帝昏庸,只能说高俅的手段着实过人。
水浒的列举其蹴鞠,看看,人家有机会,时刻准备着,一上场便能掌控全场,讨得未来主子欢心,这般能耐,试问有几人?
但当他手下就悲催了,什么王进、什么林冲,全是遭罪的人。
王进是与他有过节,林冲实属无妄之灾,因此不能得罪高太尉是肯定的,就算人家欺负到家了,也得乐呵呵地赔笑脸,搞不好会得到其青睐,认为能够收揽为心腹,如此一来,平步青云。
自然,这样的平步青云便注定了必须和高俅同流合污,和那个虞侯似的,叫害人就得去害人,叫杀人就得去杀人,若是多个不字,绝对死于非命,倒霉落魄,待不下去了。
看《水浒传》中高俅的发家史,大家有何感想,生活中遇到高俅这样的上司你会怎么相处?
机遇很重要!对待那样的领导,知遇之恩还是要报答的,好好工作吧。
看《水浒传》中高俅的发家史,大家有何感想,生活中遇到高俅这样的上司你会怎么相处?
高俅本来是个街头混混,成天游手好闲。给生铁王员外的儿子帮闲,误人子弟,被告发后只得去淮西投奔闲汉柳世权。大赦后回京,老实本分的董将士甩锅,把他推荐给小苏学士。小苏学士知道小王都尉喜欢这样的人,就做了个顺水人情,果然,高俅在小王都尉那里如鱼得水,好不自在。是金子总会发光,是好狗也总会被求狗若渴的主子发现,端王登基后,他也一同升天了。
寻常百姓里有柳世权那样的闲汉,有王公子那样的浪荡子弟,但更多的是王员外和董将士那样的本分人。朝廷里更多的是小苏学士那样的明哲保身、投其所好之人,以及小王都尉和端王那样的寄生虫——他们和王公子的本质是一样的。高俅这样的“人才”富家子弟需要,王孙公子也需要,并且还有淮西赌坊那样的大本营。
“若论仁、义、礼、智、 信、行、忠、良,却是不会”,高俅是一个有文艺才能的人,但没有半点治国之才,没有半点品德。他欺上瞒下,有仇必报,纵容高衙内胡作非为,甚至为了帮高衙内夺林娘子去陷害林冲,之后更是对林冲赶尽杀绝。他拉帮结派,指鹿为马,陷害忠良,可谓罪大恶极。若是有这样不穿底裤的上司,要么学王进,要么做陆谦,要么敬而远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