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他的文章,为什么说王莽是穿越过去的呢?
我不认为王莽是穿越者,而是一个比较超前的改革者。搬来最近写的一篇有关王莽的文章,来回答题主的提问。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臣君,魏郡元城(今河北邯郸大名县)人。公元8年建立新朝,王莽为新始祖,也称建兴帝或新帝。不知王莽的“字”是什么时候得的,先做臣子,后当君王,难道真的是穿越了,这才预知王莽一生就是这样的轨迹呢?
王莽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因而,王氏家族逐渐成为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西汉由来有外戚专权的恶习,王家在王政君庇佑下,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是西汉一代中最显贵的家族。因大权在握,王氏家族基本上掌控了朝政,因而骄奢淫逸,傲慢纨绔。王莽少年时,其父兄先后去世,他跟随叔父们一起生活。寄人篱下,自然与其他家族成员有不一样的生存方式和人性品格。在王氏家族中,王莽一人独守清净,谦恭好学,礼贤尊长,赢得了非常好的声誉。白居易曾有诗云:“王莽谦恭未篡时”,讲的就是这么回事。
但是,王莽的谦恭并不是如白居易所说的,是装出来的。在家里,王莽尽心侍奉母亲,赡养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对待叔伯,也是礼数有加,十分周到。《汉书·王莽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凤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
王莽的伯父王凤患病,王莽服侍周到。王凤临死之前,向太后王政君和汉成帝推荐王莽,于是,王莽被授予黄门郎,并很快升任射声校尉。王莽当官后,尽心朝政,谨慎办事,赢得了满朝文武的赞许和支持。他的叔父成都侯王商上表,愿意从自己所食户邑中分一部分出来封给王莽。
当世名仕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胡骑校尉箕闳、上谷都尉阳并、中郎陈汤,都给王莽讲好话,皇帝于是认为王莽是大贤臣。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莽为新都侯,国南阳新野之都乡,食千五百户。不久,升任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公元前8年,王根病重,推荐王莽为大司马。王莽继任大司马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谦虚谨慎,生活节俭。但在对待名流贤士方面,王莽却“散尽舆马衣裘,振(赈)施宾客,家无所余。”
公元前7年,汉哀帝继位,他祖母定陶国傅太后与丁皇后的家族开始得势。王莽只得卸职隐居于封国(封地)新都,遂闭门不出,安分谨慎。其间他的二儿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严厉地责罚他,且逼王获自杀,得到世人好评。许多官吏和平民都为王莽被罢免鸣不平,要求他复出,汉哀帝只得重新征召王莽回京城侍奉王太后,但没有恢复其官职。
公元前1年,哀帝去世。由于哀帝没有留下子嗣,太后王政君乘机收缴传国玉玺,传令朝中举荐大司马。在众人的推举和王太后的干预下,王莽重新回到大司马职位上,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重掌大权。王莽拥立九岁的汉平帝,亲自代理朝政,此举,得到了朝野的拥戴。
在此高位上,王莽开始笼络势力,打压反对派。并且,多次授意追随者为他争取利益。他的党羽每次在王莽的暗示下纷纷上表,而王莽假意假意推辞,以示顺应众人之心不得已而受之。元始1年(公元元年),王莽在假意推辞再三之后接受了“安汉公”的称号,为太傅,领四辅之事。于是,王莽独揽朝政,渐渐暴露了篡汉的野心。
虽然此时的王莽权欲熏心,但谦恭简朴的生活方式并没有改变。对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从而再次博得朝野的好感。建言太后王政君带头过俭朴的生活,自己又贡献钱百万、田三十顷救济民众,百官群起效仿。每逢遭遇水旱灾害,王莽只吃素食,不用酒肉。元始2年,全国大旱,王莽带头捐款捐物,属下二百余名官员纷纷效仿,参与到赈灾之中。
汉平帝元始五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病死。公元6年,汉平帝病死。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遂立两岁孺子婴(即刘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据群臣之意,叫王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改年号“摄政”。
公元6年,在王莽授意下,谶纬禅让开始在朝野盛行。公元8年腊月,王莽正式篡汉,即天子位,建立新朝,开中国历史符命禅让之先河。
称帝之后,王莽针对朝政弊端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将天下田改名王田,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奴婢改称“私属”,与王田均不得买卖,收盐、铁、酒、铸钱及山林川泽归国有。王莽此举虽然可以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是比较激进的土地改革。但是,由于推行方法不得当,与实际情况背离严重而遭到比较激烈的抵制。为推行新政,王莽出台一系列严峻刑罚,很多官僚豪强纷纷受到责罚。由此,加剧了社会矛盾,反莽浪潮越来越高涨。
更造货:错刀,一值五千;契刀,一值五百;大钱,一值五十,与五铢钱并行。民多盗铸者。禁列侯以下不得挟黄金,输御府受值,然卒不与值。
王莽的钱币改革也因此宣告流产。由于一系列比较超前的改革,严重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王莽政权招致举国反抗。
同时,王莽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境外政权也采取了一系列失误政策,以增加罪犯的方式,强制移民。把臣服于汉朝的外邦外域政权降格,收回并损毁匈奴单于玺,等等。这一系列对外政策招致本来臣服于大汉的外域少数民族的强烈不满,王莽又无端制造武力争端,边境烽烟重新被点燃,纷争不断。
在王莽推行新政时,屡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改道等灾害出现。王莽改制不仅没能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剧烈动荡,国库也耗费殆尽无法拨款赈灾,造成了民众生存难以为继。各地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反抗王莽,其中以绿林赤眉军为最强大的反抗势力。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混乱中为商人杜吴所杀,新朝灭亡。
总结而言,王莽的谦恭、俭朴,办事勤勉,礼贤于人都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其自小养成的品行操守。但是,在步步高升的阶梯上,王莽看到了斗争的残酷性。于是,他巧妙的利用了自己的品行优势,把他的声誉当做了攫取权力,甚至于篡汉夺位的政治资本和有效手段。这种善于发挥和利用个人所长,并最终登上皇帝大宝的能力,大概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王莽开创了非暴力夺取政权的先河,成为历史第一人并不为过。
王莽当政实行改制,一方面有操之过急的弊端,另一方面说明他的地位并不稳固,政令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同时,面对改革压力,王莽走向了他人格的反面,以暴力来强力推进,这就将他称帝之前的谦恭都变成了假面伪装。
王莽改制失败最为核心的原因,当是破坏了汉家正统,其政权没有得到以儒家为代表的更为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时事造英雄,时事也毁英雄。假如王莽没有篡汉,或者在稳固帝位后有序推进改革,恐怕就没有后世的被唾弃了。
王莽的得国,在儒家看来,是极端不正当的,所以,新朝从来没被正史所承认。这是不客观,也是不公正的。胡适等人这样评价这位中国历史最独特的皇帝:
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胡适
王莽不失为中国史上最有胆识的最聪明的一位政治家。——剪伯赞
王莽是个改良主义者,在政策上他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同时又照顾了一般人民的利益的。比起当时黑暗的统治者来,王莽当然是比较进步的。——何兹全
经常看到他的文章,为什么说王莽是穿越过去的呢?
王莽能够阻断西汉206年的统治,在当时的乱世不愧是一代枭雄。尤其是他推行的一系例治国理念与当时根深地固的传统封建制度背道而驰背道而驰,与莽朝的权利团体和经济团体有着根本利益充突。
我们看一下王莽所推行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代人评价其为穿越者的原因了:
一、进行土地改革,把田土收归国有,不准私售,分田到户。(类似近代的,打土豪分田地。)
二、改革陈旧的科举制度,扩大招生范围,使当时的学子有读书和扩大了中举的机会。(雷同于近代的教育改革及扩招政策。)
三、把盐、铁、酒三种当时利税高的或者紧俏物资的生产销售权收归国有。(相当于现在的盐业专卖公司,类似于烟草专卖局。)
四、把铸币的权利收归国有,不允许储候有此特权,还经常改变币制。(这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以及人民币防伪印刷技术的前身。)
五、河流、山川、沼泽所有的地貌收归国有,不可买卖。(国有资产的早期体现。)
六、改革西汉末期的官制及官名。(现今的部委改革。)
七、崇尚儒学"礼治",提倡以礼治国。(当今的和谐社会。)
八、时间的改革,从原来的一天十进制改为十二进制。(与现代西方历法又进一步。)
九、废除奴隶制制度。(不允许人口买卖。)
十、发明新的度量衡工具。(游标卡尺的发明。)
十一、不允许不劳而获,全民都要进行劳动。(现今社会的工作状态。)
看看以上十点,和现代社会主义的治国方略有多么的相似。但是王莽新政推行的时间、方法、手段都不正确,一但碰到反对时,就用极其严厉的惩罚措施强迫人们臣服,与其崇尚的"礼治"相违背,如果他当时有一个好的营销团队,恐怕我们早就进入社会主义初始阶段了。
人们都说王莽是个穿越者,但是我个人觉得有几种可能。有可能是王莽的老师是个穿越者,把现代的一些治国理念传输给他,新鲜的观念让其毛塞頓开?;还有可能是他的智囊团队中有穿越者,有新鲜的事物影响到他?;再有可能就是在他的至亲中有穷越者,幼时长辈的谆谆教导历历在目,对其影响深远。
经常看到他的文章,为什么说王莽是穿越过去的呢?
这个说法非常不准确,只是在说他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和现代格格不入,所以才说他是穿越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