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的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为什么都喜欢“不讨厌但是全无用处”的方鸿渐?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人生的愿望大多如此。
《围城》中的这句名言,极精妙地形容了国人的婚姻状态。读者也可以给这种婚姻状态加一个补充说明,那就是在围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却没有逃出去的勇气;
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之前,必然也打着各自的小算盘。
唐晓芙、苏文纨、孙柔嘉,这三个女人没有一个人是省油的灯,她们都不是能为爱情牺牲的痴心女子。
她们都想利用婚姻作为自己人生的跳板,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
而方鸿渐呢?
方鸿渐也不是爱情至上的痴情男,他和他的父亲乡绅方豚翁,对女方的家境和个人条件也是很挑剔的。
在互相的选择下,唐晓芙、苏文纨、孙柔嘉,都会对方鸿渐产生几分好感,可如果真的进入婚姻,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一.唐晓芙只能是方鸿渐永远的白月光
唐晓芙的身上,有着一个女孩子的全部优点。
这姑娘年轻貌美,还是女大学生而且家境不俗。这样的姑娘,到了哪里都会成为男人注目的焦点,就算到了现代同样如此。
当方鸿渐看到唐晓芙的时候,就会忘了自己的年纪,忘了自己的处境,想和唐晓芙共谱一段纯洁的恋情。
方鸿渐算是个老实人,虽然他也渴望像其他人那样,有一段单纯的校园恋爱。可在父亲的高压反对之下,他还是放弃了这种想法。
方家不主张自由恋爱,干脆由方豚翁做主,同小银行经理的女儿周淑英直接订婚。
这门亲事,直接掐断了方鸿渐想要自由恋爱的小火苗。
骨子里的方鸿渐对这门亲事并不满意,当他听到未婚妻过世的消息,也只是在礼节上对周家人表示哀悼。从内心里,这个男人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大学毕业的方鸿渐,在周家的资助下,到欧洲假装留学了4年。在这4年中,东游西逛的方鸿渐,当然没本事拿到真的学位,他只能买一个假学位来糊弄家人。
这个时候,方鸿渐已经27岁了。
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心理年龄,不会因为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那个时候的方鸿渐,还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要去承担一个家庭,一个丈夫的责任。
在他自己的眼中,他还是一个懵懂的学生,他想要谈一场纯粹的恋爱。
就在这个时候,他通过苏文纨认识了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
唐晓芙这个姑娘,符合方鸿渐对完美恋人的期待。
她年轻、漂亮、有活力,她的身上有着少女独有的灵动。
唐晓芙的出现,完全填补了方鸿渐对没有经历过校园恋情的遗憾。
而从唐晓芙的角度呢?
方鸿渐很容易引起唐晓芙的兴趣,方鸿渐毕竟年长唐晓芙很多,方鸿渐的经历、他的见识,都会远胜于与唐晓芙年龄相仿的男孩子。
而且,在唐晓芙的眼里,方鸿渐这位她的表姐的追求者,对她更感兴趣,这会让她的好胜心和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唐晓芙一定对方鸿渐有过几份好感,可这种好感不足以支撑他们走下去,更无法让他们步入婚姻。
唐晓芙足够的年轻,没有经过生活打磨的她,对爱情有着特别美好的看法,她不能忍受情感中的瑕疵。
唐晓芙期望恋人的感情如一张白纸,完全属于她。
这种感情,是方鸿渐不能给的。方鸿渐有过未婚妻这件事情,已经让年轻的唐晓芙无法接受……
如果方鸿渐的身段可以软一些,未必不能哄住年轻的唐晓芙。可方鸿渐又拉不下这种面子,这个不讨厌的人,确实无用处。
就算在心仪的女孩面前,他也要撑住书生的那份傲骨。
方鸿渐与唐晓芙,只能渐行渐远,最后唐晓芙会成为方鸿渐心底的白月光……
而方鸿渐与唐晓芙的表姐苏文纨呢?方鸿渐与苏文纨的关系,同方鸿渐与唐晓芙的关系正好相反。
二.苏文纨是方鸿渐以为可以匹配,其实却配不上的女人
苏文纨其实个人条件特别好:
她是政务院参事苏鸿业的女公子,里昂大学的博士,这使得苏文纨有自信和骄傲的理由。
这样的女人,对爱情不是一般的挑剔。
正值双十年华的苏文纨,那时的她必然眼高于顶,轻易不会向任何人抛出橄榄枝。
等她博士毕业后,她才无奈地发现,她对丈夫的选择面确实越来越小。
条件比她差的,学历低的,她完全不可能去考虑。
而条件学历都达标的男人,几乎不会在乎配偶是不是博士,他们最有可能娶的是年轻简单的“唐晓芙”。
生活对女人来说就是这么残酷,从《围城》的时代到现代皆是如此。
在回国的船上,苏文纨巧遇了在国内就认识的方鸿渐。
如果那时的苏文纨还年轻,她理都不会理方鸿渐。
已经不再年轻的苏文纨,把择偶的目标已经开始放平,她会觉得方鸿渐那样的条件也还算可以。
至少在表面上,方鸿渐同她一样都是欧洲归国的博士,在学历方面达标;
在条件上,方鸿渐的父亲是前清举人,是颇为富足有地位的乡绅,在条件方面也说得过去。
再加上他们之前就相识,这使得苏文纨给了方鸿渐他们可以继续交往的机会。
而方鸿渐珍惜这个机会吗?
很明显方鸿渐与苏文纨,彼此间都视对方为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
不讨厌但毫无用处的文科生方鸿渐,虽然他的博士是水货,可在国文方面,他有大学的底子和家学的加持,其实还颇有真才实学。
对于苏文纨的矫揉造作,和她那二般水平的诗作,骨子里清高的方鸿渐是看不上的。
苏文纨是向方鸿渐抛了橄榄枝,可她期待的是方鸿渐对她的苦苦追求,如果方鸿渐做到了这一点,苏文纨有嫁给他的可能性。
虽然方鸿渐毫无用处,他却颇有文人的自尊与清高,苦苦追求一个女人,他根本就做不到。
苏文纨同方鸿渐,必然会渐行渐远……
按照方鸿渐的标准去找配偶,已经是苏文纨能接受的底线。这个底线苏文纨都可以接受后,只要放低一些姿态,她极容易找到比方鸿渐的条件还好一些的男人。
而方鸿渐呢?
苏文纨的个人以及家庭条件,已经是方鸿渐能匹配的女人中的上限,而不是底线。可惜那个时候,对婚姻一无所知的方鸿渐不懂。
错过了苏文纨,方鸿渐再也不可能找到同样条件的女人。
如果方鸿渐先认识的是孙柔嘉,后认识的是苏文纨,也许苏文纨这样的女人,就会点燃方鸿渐全部的热情。
可惜,生活不能推倒了重来……
三.孙柔嘉是同方鸿渐真正匹配的女人
方鸿渐其实不大看得清楚自己是几斤几两,唐晓芙只是他生命中可望不可及的女人,而苏文纨呢?
方鸿渐并不珍惜苏文纨,可苏文纨自有别人会珍惜。
方鸿渐的清高与骄傲,让他并不适合主动追求任何女人。真正适合他的,他就是对婚姻极为主动的孙柔嘉。
孙柔嘉并不像唐晓芙和苏文纨一样,是中产阶级的大小姐。
一个中产阶级的大小姐,可以慢慢挑选结婚的对象,她们对婚姻没有紧迫感。
和孙柔嘉不一样?
孙柔嘉只是小康人家不得宠的长女,她的父母重男轻女,只会把全部的爱和资源投在他们的儿子身上。
孙柔嘉这样的女人,对家的渴望比任何人都强烈。
孙柔嘉这样的女人,需要的不是谈情说爱,她需要的是一个自己能掌控得住的丈夫。
总而言之如果遇到合适的男人,孙柔嘉还真是一个宜室宜家的小家碧玉。
毫无用处的方鸿渐身上有优点,比如简单、正派、不会耍心眼儿,这些都是孙柔嘉眼里这个男人的可取之处。
比起精明老练的赵辛楣,方鸿渐算得上简单到可爱的程度。
方鸿渐与孙柔嘉都准备到三闾大学任教,他们的学历身份匹配。
方鸿渐的家境也不扯他的后腿,这些综合起来,都是孙柔嘉能看上他的理由。
相较于唐晓芙和苏文纨,方鸿渐并不怎么在意孙柔嘉。
孙柔嘉就像是那只张着嘴的鲸鱼,等着方鸿渐慢慢地掉进她的嘴里。
这种对男人的掌控,是孙柔嘉所期待的!
可方鸿渐并不是一个可以被人掌控的男人,他能力不强,自尊心却强。
他不可能做到,在孙柔嘉亲戚的手底下,低眉顺眼地地领一份薪水。
方鸿渐会冲出围城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就像人会饿一样,婚姻对方鸿渐来说同样是必需品。就像孤单地走在大街上的方鸿渐,最后还会走回家中一样……
他早就明白,能同他走完一生的,就是孙柔嘉。
也许每个男人都有过理想中的唐晓芙,有过自认为同自己般配的苏文纨,可是最终娶的还是孙柔嘉。
《围城》中的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为什么都喜欢“不讨厌但是全无用处”的方鸿渐?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也很深刻。钱大师刻画人物,话语不多但总是“入木三分”。
对方鸿渐的“不讨厌但全无用处”的评价,出自赵辛楣之口。
在方鸿渐和赵辛楣等人经过千辛万苦即将到达“三闾大学”的时候,赵辛楣突发感慨:像咱们这种旅行,最试验一个人的人品……经过长期艰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做朋友……所以说,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之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赵辛楣滔滔不绝,方鸿渐打断他:我问你,经过这次旅行,对我的感想怎么看?觉得我讨厌不讨厌?
赵辛楣脱口而出: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方鸿渐讨了个没趣,闷闷不乐,不懂为什么“说话坦白算是美德”。
实际上,在男人之间看来“不讨厌”已经是很好的评价了。
在女人面前,方鸿渐可不是“不讨厌”那么简单。
作为一个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游学生”,方鸿渐是一个很讨女人喜欢的“暖男”。这样的男人,是很受女人喜欢的。
方鸿渐的前丈母娘无不醋意大发的说:瞧不出你这样一个人倒是你抢我夺的一块好肥肉!
方鸿渐还真是“你抢我夺”。
给鲍小姐当“备胎”,方鸿渐就是鲍小姐心目中理想的备胎。会让鲍小姐感到“很有面子”——鲍小姐是一个“自以为很能勾引别人,所以很快就被勾引”的女人。
这说明,方鸿渐是一个“善解人意”特别是“善解女人意”的男人。
高冷的苏文纨看上的是方鸿渐“资历家世都还不错,人也有趣”,于是有意亲近,实际上是想塑造一个“理想的追求者”,因为追求她的赵辛楣看起来没有方鸿渐那么“平易近人的可亲”——那个赵辛楣太能“装”,苏文纨不需要她仰视的男人,而方鸿渐可以不用她“仰视”,在方鸿渐身上,她可以找到“被追求”的满足感,当然这种满足感是她“想象出来的”。
在苏文纨的心里,方鸿渐是个“善解人意,又落落大方,又平和谦虚,还幽默风趣”的理想“居家丈夫”。
而唐晓芙是方鸿渐的最爱,这个女孩的纯洁,开朗又纯情让方鸿渐神魂颠倒,也是方鸿渐唯一的做好“真心恋爱”准备的“主动追求”。
但苏文纨的强烈控制欲,让她不顾一切的的用尽办法在方鸿渐和唐晓芙之间制造障碍和误解。最终,方鸿渐放弃了,他的骨子里的傲气让他不愿意回头看一眼。尽管这一眼是唐晓芙一直在等着的。
在钱钟书老先生的笔下,方鸿渐是一个中国典型的“第一代知识分子”,也就是接受了西方的知识和科学,但没有放弃传统旧文人习气和思维的知识分子的代表形象。
和中国传统文人相比,他们有西方绅士的派头,也学会了“平等对待女性”的“平等思想”,和中国传统文人有了本质的区别。
中国传统文人对待女性秉持的是两种极端:敬而远之——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这是对待长辈妇女和朋友之妻。另一个极端就是:放浪形骸,风流倜傥,这是对待女人为玩物的态度。
所以,方鸿渐的善解人意,谦虚平和,绅士风度和幽默睿智,都是非常讨女人喜欢的。
对于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的孙柔嘉,方鸿渐其实是由关心到关怀到陷入孙柔嘉的“温柔陷阱”,和唐晓芙的失败爱情,让方鸿渐在“爱”这个问题上彻底心灰意冷,对于孙柔嘉的感情按照方鸿渐的解释就是“瞬间有那么一点耳红心跳,但这个红并不是红葡萄酒的热烈,只是葡萄汁里的红色,没有温度”。而他的懦弱,犹豫,甚至是旧文人的尖酸刻薄,让他在婚后慢慢的显现出来的,成为了他婚姻关系的“杀手锏”。
作为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方鸿渐的刻画,很生动,也很有意义。
《围城》中的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为什么都喜欢“不讨厌但是全无用处”的方鸿渐?
《围城》里有两句用来形容婚姻的名句:
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这是英国古话。
还有一句法国古话,说婚姻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是《围城》中的三位女性,她们都喜欢方鸿渐,但只有工于心计的孙柔嘉笑在了最后。那么这些女性是真的喜欢方鸿渐,还是想从方鸿渐身上实现自己的婚姻理想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苏文纨是一尊需要膜拜的“佛”小说中的苏文纨是一个强势的女性,不过她的强势相当有底气。她自己是海归女博士,又是豪门大家出身,相貌也很出众,学历、出身和外貌成为她傲视群雄的资本。
尽管她已是一个大龄未婚女青年,也着急恨嫁,但她对自己的择偶标准一点也没降低。
苏文纨有一位青梅竹马,就是小说中的赵辛楣。他从小暗恋苏文纨,要学识也有,相貌也不差,出身比方鸿渐还要强,那么苏文纨为何对这位青梅竹马视而不见呢?
答案就是因为太了解了,苏文纨早已将赵辛楣摸透了,他不是她要找的类型。但尽管如此,苏文纨还是很喜欢男人们因为她争风吃醋的感觉,在小说中有这样的名场面:
她喜欢赵方二人斗法抢自己,但是她担心交战得太猛烈,顷刻就分出胜负,二人只剩一人,自己身边就不热闹了。她更担心败走的是方鸿渐;她要借赵辛楣来激发鸿渐的勇气,可是方鸿渐也许像这几天报上战事消息所说的,保持实力,作战略上的撤退。
这个场面写出了苏文纨的虚伪,同时也体现出赵辛楣的存在极大的满足了她的虚荣心。同时也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那就是在苏文纨的眼中,男人都是满足她自己欲望的工具。
如果她真的喜欢方鸿渐,她不会让他陷入这种尴尬的境地。如果她不给赵辛楣念想,赵也不会执迷不悟的暗恋她十多年。
苏文纨就是喜欢那种被包围被欣赏被视为中心人物的感觉,在这种女王思想下,也就催生出她的婚姻观:在她的婚姻中,爱情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丈夫要像奴仆一样围着她转,而她自己始终要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且不能动摇。
很显然,赵辛楣不属于这种男人,那么她眼中的方鸿渐就是这种男人吗?她一开始是这么认为的,但后来发现他不是。
在小说中,当她得知方鸿渐与鲍小姐的私通之事时,她还骂他们无耻。但在下船之后,她就可以马上重燃对方鸿渐的热情。
在苏文纨的眼中,方鸿渐外形还算不错,学识虽然是假的,但在国外混了四年却是真的,家世也还算过得去。那么,方鸿渐是个听话的男人吗?是否能满足她的女王心态呢?
然而令她失望的是,方鸿渐心里装得不是她,而是她的表妹唐晓芙,这样一种局面也就决定了,方鸿渐不可能对苏文纨百依百顺,自然也就不能达到她想要的效果。
方鸿渐承认苏文纨是理想型的女朋友,但他却没有选择她。苏文纨的女王气场他是体会到的,苏文纨在与他交流的过程中,身与心是分离的。她既想要方鸿渐屈从在她的石榴裙下,又不能完全发起主动型进攻,当方鸿渐迟迟没有表白时,她又步步紧逼,拿赵辛楣来激他。这种进退维谷之间的暧昧最是危险。
那么,苏文纨对方鸿渐的矛盾心理从何而来呢?这正是源于她内心的情感,她至少是喜欢方鸿渐的,但却又看不起他。所以,她不可能放下大小姐的架子,去全力以赴的拿下方鸿渐。这也导致重视感觉和缘分的方鸿渐最终放弃了她,选择了逃离。
从上述来看,苏文纨对方鸿渐的喜欢是有条件的,在他们的相处模式中,她必须占主导地位,男方必须仰视她,像佛一样对她顶礼膜拜。
唐晓芙--永远不可能到达的远方唐晓芙是苏文纨的表妹,也是大家出身。方鸿渐的女人缘就是这么好,从周家死去的女儿,到船上遇到的鲍小姐,再然后是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这些女性都喜欢他。
在这些女人当中,方鸿渐曾真心爱慕过的女性只有唐晓芙,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曾说过,如果让他们两人结婚,然后再让他们经历由爱生怨,最后再分手,才真正符合“围城”的字面意义。但如果真这样写,恐怕《围城》不会如此成功,正是钱钟书的不落俗套才成就了《围城》。
“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唐晓芙是方鸿渐的理想中的爱人,但也正是由于她过于理想化,导致了这段爱情的无疾而终。她在方鸿渐心中就像一块完美无暇的美玉,她自然美丽,纯洁活泼,这些女性的优点恰好落在方鸿渐的审美点上。
那么唐晓芙喜欢方鸿渐什么呢?实际上,唐晓芙对方鸿渐的兴趣,最初则是缘于她的表姐苏文纨。方鸿渐对她一见倾心,女人的第六感完全能体会的到,更何况她的家人把她称为交际明星,这说明她虽然长相清秀,但在交际场上也不是新手。
虽然苏文纨在方鸿渐面前说唐晓芙的坏话,说她本领大得很,手里抓着一把男朋友在玩弄着,故意破坏方鸿渐对唐的好印象,但唐晓芙明明看穿了方鸿渐与表姐不清不楚的关系,不仅没有避嫌,反而她在言谈举止间给了方鸿无限的暧昧与希望。
当然,在这其中,唐晓芙并不讨厌方鸿渐,但她的言行并不排除对表姐苏文纨的嫉妒之心。当她被表姐喜欢的方鸿渐献殷勤时,心里多少充满了一种胜利感,再加上苏文纨总是干涉她与方鸿渐联系,这更激起了她的逆反心理。所以,唐晓芙不但不拒绝方鸿渐对她的好,甚至还故意让他示爱。
“方鸿渐又不是她的,要她这样看管着?表姐愈这样干预,自己偏让他亲近。”
但一个人的情感是做不了假的,她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底线,“决不会爱方鸿渐”,但她在与方鸿渐的交往中还是动了真情。不过这段真情最终还是毁在了苏文纨手里,毁在了她那幼稚的爱情观里:
“ 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但“方先生的过去太丰富了”。
从上所述,唐晓芙的确喜欢过方鸿渐,而方鸿渐也的确炙热的爱过她,然而两情相悦未必结果就是步入婚姻,用他自己的话说,爱情就像狗咬着的骨头在水里的影子,人追求的是骨头的影子,是一个美丽的乌托邦,如果真要是吃了那现实中的骨头就会感到味道不过如此,所以最美的还是那影子。
孙柔嘉:婚姻的泡沫孙柔嘉出场最晚,但她却笑在了最后,如她所愿的得到了方鸿渐。对于他们的结合,赵辛楣有句话说得很明白:
辛楣道:“······孙小姐——唉!这女孩子刁滑得很,我带她来,上了大当——孙小姐就像那条鲸鱼,张开了口,你这糊涂虫就像送上门去的那条船。”
而方鸿渐为什么会上当,普鲁斯特说,男人在年轻的时候渴望占有他所爱的女子的心,到了后来,只要你感觉到一个女子心上有你,就足以使你对她产生爱情。但是还要补充一句,实际上这样的爱情并不能排除它是一种假象。
孙柔嘉对方鸿渐的感情,与苏文纨差不多,但有一点不同,她是属于主动进攻型的,比如她领着方鸿渐走独木桥时,就让方鸿渐体会到了她的温柔体贴。
孙小姐道:“方先生怕么?我倒不在乎。要不要我走在前面?你跟着我走,免得你望出去,空荡荡地,愈觉得这桥走不完,胆子愈小。”鸿渐只有感佩,想女人这怪东西,要体贴起人来,真是无微不至,汗毛孔的折叠里都给她温存到。
她从一开始就看透了方鸿渐的弱点,自然也就发现了把他弄到手并不是很难。我们说爱情至少是欣赏彼此的优点,包容弱点,但到孙柔嘉这里正好反了。价值观的不一致,不能欣赏对方的优点,这也就为他们的婚姻埋下了隐患。
婚后的孙柔嘉本性毕露,她恶毒的贬低方鸿渐,逐渐把婚姻过成了最庸俗不堪的争吵。由此可以看出,她对方鸿渐绝对没有爱,喜欢也只是一时的,有的只是占有和操控。
那么方鸿渐是如何被孙柔嘉蒙骗入局的呢?方鸿渐对清纯少女似乎有一种心理依赖,孙柔嘉就是这样包装自己的。
比如在去三闾大学的船上,她天真地问方鸿渐有没有见大鲸鱼,表现出一副纯情天真的样子。当她收到陆子潇的肉麻情书时,她故意装做不知所措,然后向方鸿渐请教如何拒绝的法子。当她和方鸿渐并肩走在校园时,巧遇了陆子潇和李梅亭,这时,她抓住了机会,伸手勾住了方鸿渐的胳膊,从此坐实她与方鸿渐的情侣关系。
孙柔嘉以一个弱势没有主见的形象出现在方鸿渐的世界里,将方鸿渐哄得团团转,以为她有多么需要他,于她是多么的重要,但自打他们订婚后,她的面目就逐渐开始暴露了。再到婚后,方鸿渐也发现,孙柔嘉不是没主见,而是太有主见了。
如果说苏文纨是想要占有和控制方鸿渐,那么孙柔嘉还多一条,那就是对方鸿渐的改造。孙柔嘉的家庭背景没法与苏文纨和唐晓芙相比,当她发现方鸿渐背离了她的期望时,婚姻本身也就没有剩下什么值得留恋的东西了。
方鸿渐只是一个普通人,而且还是一个懦弱型的典型代表,他的懦弱、无能、随波逐流,或许也注定了他得不到想要的人,也过不上想要的生活,不论在爱情婚姻还是事业上,人生的欲望大抵都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综上所述,可以说,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这三个女人,她们都喜欢方鸿渐,但她们各自有自的目的,反倒是让这位老实的方鸿渐变成了一条感情里的可怜虫。
《围城》中的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为什么都喜欢“不讨厌但是全无用处”的方鸿渐?
《围城》的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当不同学历背景的知识分子相遇,情感是贯穿钱老这部书的主要线索,没性感开放的鲍小姐,清高强势的苏文纨,清纯可爱的唐晓芙,功于心计的孙柔嘉,这四个女性对方鸿渐的情感深浅程度各不相同,却都能喜欢上这个"不讨厌但全无是处"的方鸿渐,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更多的是与这些女性所处的社会环境、人际环境的围城中,却又想逃出来,渴望通过自己未来的另一半,开拓一方新的生活天地。
1、在围城边缘徘徊的苏文纨
苏文纨,作为留学欧洲的女博士,无论是相貌、家世,还是学历,都是那个时代令无数男人爱慕,令无数女人向往,却又嫉妒的女性。大多女人没有她那样的学历和背景,她做惯了高高在上被人仰慕的舒适区,所以,当鲍小姐勾引方鸿渐,并与他发生关系的时候,她先是觉得媚俗低俗,更觉得恶心,甚至看不起鲍小姐的情感,这种追求情感的态度与其追求的高雅爱情截然相反。但是,鲍小姐和方鸿渐的感情火热并被船上的人所知的时候,她开始羡慕这种感情,并且对鲍小姐的态度慢慢转好,开始关心鲍小姐,离开的时候,也觉得不舍。
苏小姐作为大家闺秀中的赫然独立的女性,她留学期间必定见过外国人的性感和开放,必定会慢慢质疑自己的爱情观,渴望回国后能有一份自己向往的爱情,却不料遇到像方鸿渐和鲍小姐这样如此开放的爱情观,所以,她也慢慢接受着渴望一份这样的爱情,她大胆过,她敢于对赵辛媚嗤之以鼻,敢于离开一场隆重的宴会,敢于向方鸿渐索吻,甚至当自己得知表妹与方鸿渐之间的关系后,开始向唐晓芙说明方鸿渐的爱情经历,苏文纨为了方鸿渐,不惜坦露方鸿渐的爱情灰幕,她知道单纯的表妹不会接受这样一个不完美的方鸿渐,而自己可以,因为苏文纨的爱情观发生了改变。
可最后,她却在围城边缘徘徊,不敢真正解放自己,与方鸿渐在一起。最终坚信了自己原有的爱情观,嫁给了一个能够"仰头看她"的丈夫。
2、逃离围城的唐晓芙
唐晓芙,是钱老笔下完美的女性形象。杨绛先生说:"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把她嫁给方鸿渐。"但是他们两个确实是真心的互相相爱,在他们看来,爱情不是两个人相遇,而且两个心相遇。
方鸿渐老实善良,正直又不谙世事,这种性格与当时的时代格格不入,却正是唐晓芙这个未涉世、也不喜欢世俗的女子的喜爱,她喜欢沉浸于自己的小小天地,所以鸿渐了解她,与她相处觉得轻松,又能展示自己,他们用最传统的方式——写信来表达对彼此的爱慕,把爱情过成了诗,追求爱情的简单与纯洁。
唐晓芙作为那个摩登时代的罕物,鸿渐熟悉并且渴求这种青春单纯的人,脱于当时的世俗与不羁,追求安静而浪漫。正是这一点追求纯粹的本性,才让唐晓芙得知自己爱上的那个所谓"单纯浪漫"的男人,原来也有如此肮脏的一面,苏文纨抓住表妹的缺点,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最终让唐晓芙望而却步,失望至极,一直到故事最后,方鸿渐遇到当年所有的人,也没有再遇到过唐晓芙,宛若我们每个人当年的初恋,只剩下点点想念。
唐小姐说:"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唐晓芙逃离爱的围城之后,方鸿渐的爱熄灭了灯,心围一座城。
3、自愿进入围城的孙柔嘉
都说孙柔嘉工于心计才让方鸿渐上了自己的船,进了爱情的城。
其实并不然,他们之间的爱情更逼真,更现实,更能凸显出钱老对爱情生活锱铢必较后本真的透露。
孙柔嘉害怕不被人爱,所以孙柔嘉像千千万万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适婚女孩一样,想要一个家,一个爱人。却一直没有遇到那个人,退而求其次的去观察身边的适婚男士,在心里反复的权衡各方条件,最后追上方鸿渐。而方鸿渐把所有对爱情的冲动、美好向往都给了唐晓芙。孙柔嘉与方鸿渐的结合,恰巧只是在对的时候里,方鸿渐经历了爱情、事业的接连失意,朋友的远走,此时他的心早已死去。他需要一个情感的寄托。孙柔嘉,趁虚而入。
钱老笔下的三个女性人物均爱上了那个"一无是处"的方鸿渐,但是他却老实善良正直,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无论是什么样的生活,人都应该保持这种秉性,这是钱老笔下男性角色之外的唯一一个能够体现真善美的角色,也是在那个中外思想"浑浊"时代中的本色,是每个中国人所应该拥有的本性!
《围城》中的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为什么都喜欢“不讨厌但是全无用处”的方鸿渐?
钱钟书的一部《围城》,写出了多少人的无奈。所谓无奈,就是你奈人生何。
纵观《围城》中所有的人物,其实都在左顾右盼,都在患得患失。换而言之都是飘着的。
作为男主角方鸿渐,更是一路漂洋过海,随遇而安,就是他的人生观。从苏文纨、唐晓芙再到孙柔嘉,这一路上的风景,哪一个都不想错过,哪一个擦肩而过也罢,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情场上的方鸿渐遇强则弱,遇弱则聪,一直以为自己是欲擒故纵的情场高手,最终还是掉入了孙柔嘉精的圈套。整所谓,人算不如天算。从结果看孙柔嘉也是最适合他的。虽然他还是认为对方高攀了。即使如此,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趴着,这就是方鸿渐本人了。
钱钟书写方鸿渐,原本内心充满同情,又恨其不争。正是这份纠结,把一个怀才不遇知识分子形象写得惟妙惟肖。
“嫁女须高于吾家,娶媳须不如吾家”虽然从小接受现代教育,又有了留学的经历,但方家乡绅的观念,在他身上也是根深蒂固。而这,恰恰是让这三个不同类型的女人都看上了他的本质所在。
“没落的贵族也是贵族”他们眼中的方鸿渐,是未来可期的“唐僧肉”,他的油腻就是他的风雅。
更为难得的是,方鸿渐人长还不错,又会聊天,虽然不求上进,但也安于现状。即使有点花心,也没有出格的胆量。这样的男人,综合分数够得上偏上了。所以,还绝对是个不错的对象。
和“不讨厌,但是全无用处”的男人谈恋爱是一种享受,但嫁给这样的男人就等于进入围城了。方鸿渐本身就是一座围城。因为,他根本不想走出来,而且,谁也走不进去。
《围城》中的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为什么都喜欢“不讨厌但是全无用处”的方鸿渐?
《围城》中的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都喜欢方鸿渐是值得商榷的。可如果要说到“爱”这个字,她们三人对方鸿渐都是不爱的。唐晓芙、孙柔嘉喜欢方鸿渐要多于苏文纨,苏文纨甚至连喜欢方鸿渐都谈不上,更不要说爱了。
钱钟书先生对他们所谓的爱情实际上是抱着嘲讽、嘲笑的态度来写的。我们大部分人心中的爱情应该是美好的,比如风花雪月、心心相印、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比翼双飞等等令人向往的画面,可《围城》中这些统统都没有,即使怦然心动后的念念不忘也没有,只有方鸿渐这可怜的人儿对唐晓芙短暂的念念不忘。可当苏文纨揭了方鸿渐的老底,方鸿渐感觉痛失了面子,没了尊严,对唐晓芙的短暂的朝思暮想之爱就这样画上了句号,他居然连挽回的心都没有。这是作者对他这种不知道想要什么的人,极其蔑视的嘲讽。深爱的人可以这样因为一点波折就放弃吗?软弱的方鸿渐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他怎么会摸到“爱情”的门?
先来看看苏文纨,她喜欢方鸿渐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爱一个人会因为仅仅被拒绝一次就放弃吗?放弃之后就马上报复吗?显然她不爱方鸿渐,她爱的是她的虚荣、自尊。她自视甚高,她认为她是海外留学生,人也长得漂亮,和她条件相当的男士都应该爱她。先是在欧洲回来的船上嫉妒鲍小姐,因为方鸿渐选择了鲍小姐,而没有选择她。她是“女王”,应该人见人爱。回来之后,方鸿渐成了她向众多优秀男士宣誓她有权力选择爱任何优秀男人的武器,方鸿渐挡在赵新楣的前面,甚至挡在其他追求者的前面,她不让他们轻易靠近,好凸显她的尊贵,她的爱情中她只想做女王。
再说下唐晓芙,她喜欢方鸿渐吗?她的喜欢是清纯少女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当看到一表人才、无心机、不市侩的方鸿渐,心动了,但也仅仅是动了心而已。还远远谈不上爱。更多的是怀春少女对爱的无限遐想,当苏文纨打碎了她对爱情的无限遐想后,她心中的爱破灭了,她是想让方鸿渐作解释的,可软弱的方鸿渐却偏偏没有去挽回这份还处在萌芽状态的爱,她也就放弃了。她和方鸿渐萌芽状态的爱是《围城》中少有的美好画面。可作者无情的结束了它。
最后说一下孙柔嘉,她喜欢方鸿渐吗?用《围城》中赵新楣的说法就是“千方百计”的控制,她要的只是条件相当适合结婚的伴侣罢了,喜欢是有一些,但也仅仅是有一些,根本就谈不上爱。结婚四个月,夫妻双方吵架是家常便饭,且夫妻双方都无法融入对方的家庭,连本该有的妥协都很少,也不愿意了解对方的家庭,更不要谈儿媳妇和姑爷对双方家长的孝顺。又如何说有爱呢?《围城》中整整最后一个章节都在讲双方如何吵架,如何难以沟通。读者都看够了,这样的婚姻有继续的必要吗?所以说他们之间是无爱的,有的只是婚姻。他们是婚姻当中的可怜人。
可怜之人必有可笑之处,我想这是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爱情是这样吗?婚姻是这样吗?方鸿渐这个可怜人最后连孙柔嘉姑母家的狗都不如,难道不可笑吗?钱钟书最想告诉我们的是千万不要作个可怜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