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刘姥姥睡了宝玉的床,曹公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刘姥姥是一个乡下的普通村妇,而贾宝玉却是富贵风流的公子哥。

这两个人的生活圈子,原本没有任何交集。

只因为贾母偶然想找一个积古老人说话的念头,借着这一次机会,刘姥姥凭借自己高超的情商,走进了繁华似锦的大观园。

贾母领着刘姥姥游大观园,进了潇湘馆、秋爽斋、蘅芜苑、栊翠庵……却根本没有进她凤凰孙子住的怡红院。

这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反差,作者的生花妙笔,会利用这个反差,写尽人情冷暖……

一.贫与富的反差

作者借用刘姥姥进怡红院,最鲜明的就能看出贫与富的反差。

刘姥姥是什么人?

当时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早已经从小官宦人家,落魄成真正的农户。

当时的刘姥姥一家人,就是普通的农民。

而农民与农民又不一样。

会过日子的人家,能把贫寒的日子过得温暖却有烟火气息。

可王狗儿并不是这样的人。

从小的富贵生活,让王狗儿并不懂得守着多大的碗就吃多少饭。

快过冬了,可刘姥姥一家人过冬的物资却并不齐备。

于是,就有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打秋风。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得到了二十两银子的资助。刘姥姥自己说过,二十两银子够过庄户人家过一年的。

可当刘姥姥进怡红院之后,她会猛然地发现,这个富贵温柔之乡,会有多少个二十银子才能堆起宝玉这一个人住的屋子!

刘姥姥掀帘进去,抬头一看,只见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竟越发把眼花了。找门出去,那里有门,左一架书,右一架屏。刚从屏后得了一门,才要出去,只见他亲家母也从外面迎了进来。……

①只有刘姥姥这种村妇的视角,才能真正写尽怡红院的奢华。

其他有机会进怡红院的人,全都是公子小姐,他们根本不会注意怡红院的墙。

刘姥姥家中四壁,只会用碎麦秸,加麻刀等做填料,与细土和成泥,抹成光滑的墙面。

用纸糊墙,对于刘姥姥那样的人家,已经奢侈到不敢想象。

可怡红院呢?

那玲珑剔透的墙壁,已经是一件十足的奢侈品了。那凿花的地砖,刘姥姥更会从未见过。

这得多少钱!

贫与富的反差,就是这么大。

②刘姥姥误会看到的亲家母,其实是她在宝玉房中的穿衣镜里面看到了她自己。

在这样富贵逼人的环境中,连刘姥姥这样真正朴素、有丰富生活经验的老太太,都能迷失自我,弄到认不清自己是谁。

又何况宝玉呢?

那时的他,同样在富贵温柔乡中迷失了自己。

只是刘姥姥睡得浅醒得快,人人都认为,宝玉的床帐绝不是她应该睡的地方……

二.人与人地位的反差

进过怡红院的,绝对不只刘姥姥一人。

只是其他的人,都是贾宝玉的客人;只是其他的人,没有足够的资本让贾宝玉留下来陪客。

可刘姥姥呢?

别看贾母一口一个老亲家的叫着,可实际上他在荣国府的地位,就是一个卖着老脸、逗人开心的老清客。

当然这一点刘姥姥心知肚明。

人与人之间的地位的反差,就是那么大:

有贾宝玉这种,生来就是富贵风流的公子哥;

也有刘姥姥这种,要拼尽全力才能活下去的村妇。

刘姥姥是因为吃多了酒,弄不清方向才误入了怡红院。

如果荣国府的下人,对上茅厕的刘姥姥有足够的关心,她不会误入怡红院;

如果刘姥姥有足够的清醒,她也不敢一个人就走进怡红院。

人与人之间地位的反差,就是这么大:

袭人一直进了房门,转过集锦槅子,就听的鼾齁如雷。忙进来,只闻得酒屁臭气,满屋一瞧,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袭人这一惊不小,慌忙赶上来,将他没死活的推醒。

①如果床上睡的是贾宝玉,袭人会如何服侍?

她会帮助宝玉换好衣服,盖好被子;

她会帮宝玉把玉收好,再放下帐子;

她会帮宝玉预备好茶水,等着宝玉醒后漱口。

但这一切,在刘姥姥身上都不存在。

②在袭人的眼中,刘姥姥不配睡在宝玉的床上;在袭人的眼中,刘姥姥会把宝玉的床弄脏。

所以必须把这个已经七十五岁的老太太,没死活地弄醒。

她害怕宝玉会因为刘姥姥睡了他的床,而闹得天翻地覆;

她就完全不在意,这么做有可能给这位老太太身体上带来伤害。

这就是地位的巨大差距。

荣国府的所有人,只会高高在上地给刘姥姥这位老太太一些同情和怜悯。

刻在骨子里,没有人会把她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从而平等的去对待她。

对于这样的富贵温柔之乡,作者给了无尽的讽刺。这里只配留下,刘姥姥这个有着真正感恩悲悯之心人的酒屁臭气。

等到荣国府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那一天,真正的大反差才看得出来……

三.人生的反差

小说《红楼梦》就是一个大悲剧,宝玉这位富贵风流的公子哥,在前面有多奢华,等到小说的结尾处,他混的就有多惨。

荣国府,终有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那一天。

而那时荣国府的众人呢?

很多人经不起这样的打击,香消玉殒;

很多人只看利益,当荣国府被抄家倒了之后,自然是树倒猢狲散。

那个时候的贾宝玉,落魄的凤凰不如鸡;

那个时候的贾宝玉,再也没有当公子哥的资本。

那个时候,贾宝玉才会猛然发现,荣国府经营了百年的人脉,全都是利益的相互交换。

当荣国府倒台的那一天,同时意味着这些人脉马上消失不见。

那个时候,曾经围在宝玉身边的莺莺燕燕,也全部都会无影无踪。

袭人同样会嫁给别人。

当宝玉自己都混到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时候,他哪里有能力去照顾其他的人。

而那个时候的刘姥姥呢?

这位老人家的善良,还有他人性的光辉,在那一刻显露无疑!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最后真心帮助荣国府的,不是这个豪门公府辉煌时刻来往的高朋贵友;

也不是这个豪门公府的骨肉至亲。

反而是刘姥姥,这位受过荣国府小恩小惠的老太太。

只有她,愿意出手救巧姐;

也只有她,有能力救巧姐。

那些在豪门公府,温柔之乡长大的公子、少爷;包括宝玉在内的,从小读书识字娇养长大的公子哥,他们的生存能力,弱爆了。

他们身上的善良与担当,约等于零。

不对自己的至亲落井下石,就不错了。

这样的人生,岂不悲哉。

小说《红楼梦》,是一部带着作者自传气息的小说。当多年以后,宝玉这位男主角,历尽沧桑、有了真正的人生经历,那时的他自然悔不当初。

那时的他,会对当初有深刻的反省;

那时的他,会鄙视自己曾经的为人;

那时的他,会开始真正地反省,原来自己甚至不及一个乡下老太太。

所以他的床帐,不配留下刘姥姥的人,也不配留下刘姥姥的爱心,只配留下刘姥姥的酒屁臭气。

《红楼梦》里刘姥姥睡了宝玉的床,曹公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谢邀!

记得很久以前我也问过一个类似的问题,不知道这个问题是不是我提问的。

既然小秘书邀请了,就回答一下吧。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是一个喜欢女孩,讨厌老婆子的少年公子。他有洁癖,连老婆子给他倒茶他都不让,宁可自己倒茶。可是作者却安排了刘姥姥睡了国公府宝二爷的床,有很深的用意。原来刘姥姥和神瑛侍者还有渊源。

第一,宝玉和刘姥姥有缘,刘姥姥是陪着神瑛侍者来历劫的风流怨鬼之一。

1.宝玉和刘姥姥有缘。

宝玉的房间内有机关,不知道的人根本进不去卧房。贾政等人第一次进怡红院就找不到门。然而刘姥姥竟然摸到了门,而且顺利的进去了,这岂不是缘分?

刘姥姥睡了一觉儿,说“我就象到了天宫里的一样”。

秦可卿说过,她的屋子神仙都住得。她的卧房,贾宝玉住了一回。如今像天宫一样的宝玉卧房,刘姥姥住了一回。说明刘姥姥也是跟着神瑛侍者下凡历劫的风流怨鬼之一。她看到了贾府的兴衰和贾宝玉的今生大结局。

2.宝玉卧房精致,温馨,有浓烈的脂粉气和富贵气。

宝钗的卧房非常简朴,宝玉的卧房极尽奢华,富贵气和脂粉气很浓。

只见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竟越发把眼花了……忽见有一副最精致的床帐。

这样精致,奢侈的房间,刘姥姥以为这是哪位小姐的闺房。刘姥姥这个乡下婆子见识了国公府少爷的卧室。实地体会了一次国公府富贵奢侈的生活。

第二,说明袭人的管理有漏洞,怡红院经常闹空城计。

李嬷嬷一走,袭人是怡红院的老大,她跟着宝玉出去应酬,应该安排好家里的事情。可是,刘姥姥进来竟然没有看见一个人。怡红院里有小丫头8人,大丫头8人,4个教引嬷嬷,2个老嬷嬷,这么多人看一个院子,还看不过来,怡红院里经常闹空城计。

刘姥姥进怡红院,一路绿灯,没有见到一个丫头和老婆子,她顺利地进入了宝玉的房间。

袭人等人发现刘姥姥不见了。袭人就回到怡红院,她进了怡红院便叫人,“谁知那几个房子里小丫头已偷空顽去了”。就听里面卧房鼾齁如雷。袭人急忙进来,只闻见满屋子酒屁臭气,再一瞧,只见刘姥姥张牙舞爪地仰卧在贾宝玉睡的精致的床上。

刘姥姥在宝玉的床上睡了好久,可是没有一个人发现,院子里外一个人都没有,这说明怡红院的管理很混乱,有漏洞。

袭人领着刘姥姥到小丫头们房中,坐了,又给她两碗茶吃。小丫头们还是没回来一个。

难怪宝玉的奶娘李嬷嬷叹道:“只从我出去了不大进来,你们越发没了样儿了,别的嬷嬷越不敢说你们了。那宝玉是个‘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己’的,只知嫌人家。这是他的房子,由着你们遭塌,越不成体统了。”

怡红院的管理实在是太混乱了。大丫头一走,小丫头也都出去玩,老嬷嬷也抽空走了。连一个看家的人都没有。

第三,刘姥姥不是贾宝玉讨厌的老婆子。

贾宝玉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荣国府里的婆子,贾宝玉没有几个喜欢的。看着周瑞家的和几个媳妇将司棋拖走,宝玉恨恨地说道:“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帐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

宝玉不喜欢和婆子们有什么接触,能避开就避开。宝玉渴了,喊人倒茶,一连叫了两三声,方见两三个老嬷嬷走进来。宝玉一见,连忙摇手儿说:“罢,罢,不用你们了。”

宝玉对已婚女人有很深的成见,可是他对自己的亲戚倒是没有这些偏见。例如: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李纨、尤氏、凤姐和平儿。

还有一个宝玉不反感的婆子就是刘姥姥。妙玉嫌刘姥姥脏,要把成窑盅扔掉,宝玉给刘姥姥要回去,刘姥姥临走,派丫头送过去了。宝玉的目的是扔了可惜,让刘姥姥拿回家,卖掉度日。

贾宝玉和刘姥姥今生的缘分不仅是这回,八十回后应该还有交集。刘姥姥看到了贾家被抄家,树倒猢狲散,宝玉最后出家为僧。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润杨的红楼笔记 !

《红楼梦》里刘姥姥睡了宝玉的床,曹公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喝醉了睡在贾宝玉的床上,还把宝玉香艳精致的卧室给弄得满屋里都是“酒屁臭气”。这一幕其实照应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时候,花袭人睡了宝玉的床!

作者是借刘姥姥做对比,狠辣的讽刺花袭人,她才是宝玉身边真正的“母蝗虫”,忘恩负义的大害虫。

作者写得也很明显,刘姥姥这次睡了宝玉的床,正是花袭人跑出来遮掩收拾一通,撒谎骗过大家。可见宝玉屋里早就不干净了,污染源不是刘姥姥,而是花袭人。

话说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不仅知恩图报,带来了许多瓜果蔬菜,又投了贾母的眼缘,得意逛了大观园,吃了两顿豪门酒席之后,酒足饭饱。又卖力的演出,插科打诨,逗得贾母等贵族内眷们哈哈大笑。

酒席散了,贾母累了就去稻香村休息,王夫人歪在贾母榻上休息,其他人也都在大观园里随意看景色,或者取笑。刘姥姥被大丫鬟鸳鸯带着去各处逛,其实就是丫鬟们继续拿刘姥姥取笑而已。

结果因为刘姥姥吃得太多太油腻,忽然想要解手,差点就地解决。刘姥姥这样的乡村老妪,有这样粗鄙,在贾府上下人等眼里必然是瞧不起她的,所以丫鬟们懒得伺候她,才让老婆子们带她东北方位上厕所。

贾府的老婆子们也是势利眼的人精,大约连酒席都不想伺候刘姥姥,何况是上厕所这种腌臜事呢!所以婆子们只告诉她地方,然后就溜了。

刘姥姥上完了厕所,因为酒醉头晕眼花,大观园又大,她往回走的时候就迷了路,闯进了宝玉的怡红院。

要说这贾宝玉的院子,总是跟个菜市场一样,谁想来就来。明明他的丫鬟仆人最多,足足三四十个,却经常关键时刻跑的一个人影儿也没有。

赵姨娘的巫蛊纸人能轻易放到他床上,薛宝钗能直接闯进他卧室,刘姥姥能睡倒在他床上其实也不稀奇。

宝玉屋里出现这些事儿,谁是责任人呢?没错!就是花袭人这个大丫鬟!她是宝玉身边的生活总管,宝玉屋里的人事、财务、安保、日常工作和规矩秩序全归她管。她不但早早爬了宝玉的床,而且还偷偷地搬空了宝玉的“小金库”,自己拿去打赏下人,邀买人心或者偷偷搬回娘家去。

利欲熏心,自私自利的花袭人在宝玉身边管事,其实一样也没有管好,毕竟她一向连自己也管不好!比如这一回,她不但自己跑到大观园去玩耍,连宝玉屋里的执勤人员也没安排一个,才惹出来这场事。

所以,花袭人听见刘姥姥不见了的时候,她已经预感到了会有事。赶紧跑回来了。

袭人一直进了房门,转过集锦槅子,就听得鼾齁如雷。忙进来,只闻见酒屁臭气,满屋一瞧,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袭人这一惊不小,慌忙赶上来将他没死活地推醒。

袭人见刘姥姥弄脏了宝玉的卧室,受到了很大的惊吓,因为宝玉也是个有洁癖的人,而且比书中所有的姊妹都要矫情!

他能秒懂妙玉因为刘姥姥喝了茶要丢杯子是嫌脏,还建议让小厮打了水来洗地。说”只喜欢青春美貌的女孩子,认为只有这些女儿才是洁净美好的,就像珍珠一样璀璨光华。

至于那些上了年纪的媳妇、婆子们,在他嘴里都因为沾染了男人的气息,一个个都成了“死珠”,甚至“鱼眼睛”,不仅不可爱而且多是不懂事的蠢人。他平时不仅不肯穿这些人做的衣服,而且连端茶倒水也不用这些人,就是嫌她们“脏”。

这个“脏”不是因为她们不讲卫生没洗手,而是因为宝玉嫌弃她们有了追逐利益地市侩世俗之气。

花袭人显然是非常了解宝玉的,所以在她的认知里,刘姥姥这种言行粗俗,又为了钱财扮丑卖乖的老婆子,是贾宝玉特别厌恶的人。

所以,她没死没活地拼命把刘姥姥给推醒了。但是她不敢声张这件事,当刘姥姥吓得赶紧道歉,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袭人却只将鼎内贮了三四把百合香,仍用罩子罩上。些须收拾收拾,所喜不曾呕吐,忙悄悄地笑道:“不相干,有我呢。你随我出来。”

看上去好像袭人很善良,她在帮刘姥姥遮掩,在保护和帮助刘姥姥,真是一个有同情心的姑娘啊!可其实这也是袭人在救自己的命而已,如果让宝玉、王夫人、贾母知道了这件事,花袭人是头一个要被责罚的!

道理很简单啊!如果家里进了陌生人惹了大祸,看门的旺财却根本不知道,因为它开溜出去贪玩了,那你说主人会不会打它呢?

当然由这件小事,也可以看出来,花袭人已经可以在宝玉身边一手遮天了。宝玉虽然是公子,是主人,但只要他屋里出了这么大的事,也是花袭人说了算!花袭人想让宝玉知道,宝玉就知道,她不想让宝玉知道的事,宝玉根本不可能知道。

花袭人太会哄骗了,她甚至还带着刘姥姥出去,在众人面前说谎骗人:见了众人,只说她在草地下睡着了,带了她来的。众人都不理会,也就罢了。

那么袭人是怎么做到在宝玉屋里有这样的权势地位的呢?当然是靠她和宝玉偷试云雨请换来的特殊宠爱了。

偏巧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和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在一个章节里!贾宝玉、花袭人和刘姥姥宿命般的纠葛早就埋好了伏笔。

虽然刘姥姥初次来贾府,宝玉和袭人没见到她,但是花袭人却因为宝玉做了那种梦,湿了裤子,就引诱宝玉做了见不得人的亲密事,从此“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

贾宝玉从此和花袭人十分亲昵,两三年间“凡背人之处,或夜晚之间,总与宝玉狎昵”,什么拉小手,说悄悄话,留零食,解扣子,吃胭脂,摩挲脖子,呕躺着的袭人玩耍……甚至还跑到花袭人的娘家去玩儿了一趟。

花袭人距离宝玉姨娘的位置越来越近,满脑子都是争荣夸耀,后来更是直接投靠了薛宝钗和王夫人,获得了做姨娘的月例待遇和承诺。

可是她却背叛了宝玉和贾母,是不忠,出卖了陷害晴雯和黛玉,是不义。可以说花袭人这个穷丫头,当年也是家里吃不上饭了把她卖进贾府,虽然也是挺可怜地哭出身,但她为了翻身上位,不择手段,是不折不扣的奸佞阴险小人。

对比一下人家刘姥姥,也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就舍了老脸,带着小外孙来贾府打秋风。被王熙凤给的二十两银子一吊钱给打发了,她却能知恩图报,秋天摘了瓜果蔬菜,也要来回报给贾府。

刘姥姥这一份善良义气的心肠,也难怪能得到贾母、王熙凤等人高看她一眼。就算她在酒宴上扮小丑给贾母取乐,人家也是光明磊落地做“女清客相公”。

甚至连贾宝玉其实对刘姥姥都是与众不同的,他并没有厌恶刘姥姥,也不嫌她脏,反而被她讲的故事迷住,逮着刘姥姥刨根问底,还专门要了妙玉的茶杯,要送给刘姥姥换钱花,可见他对刘姥姥至少是同情的。

对比一下阴险奸佞,偷偷摸摸,媚主爬床,偷偷搬运空了宝玉小金库的花袭人,谁还能觉得花袭人比刘姥姥更美好呢?

说到底刘姥姥睡了宝玉的床,只是个误会。真正可怕的是花袭人睡了宝玉的床。掌控了宝玉身边的各项权力和事务,她还想掌控宝玉未来妻子的人选,捧钗贬黛,劝宝玉读书科举,仕途经济生,只为了方便她跟着沾光,争荣夸耀,以后有好日子可过。

当贾府败落的时候,人家刘姥姥能变卖家产救赎巧姐,回报当年王熙凤对她的救济恩情。

可是花袭人在贾府还不错的时候,就几次三番背主求荣,还屡屡跟宝玉说她要离开,又说什么:“难道作了强盗贼,我也跟着罢?

刘姥姥和花袭人,都是苦出身,为人处世的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

林黛玉虽然把刘姥姥叫做“母蝗虫”,但其实花袭人才是真正的“母蝗虫”,是一个道貌岸然,贪婪邪僻的掠取者,宝玉身边的大害虫。

《红楼梦》里刘姥姥睡了宝玉的床,曹公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之所以受到了以贾母为首的贾府人员的欢迎,除了农民式的脱口秀幽默之外,更重要的是她的信口开河之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往贾母,王夫人,宝玉等人的心坎儿上说的。

《红楼梦》第四十回这样写道: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说的也编出些话来讲。……例如:大雪纷飞见到了“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这自然是宝二爷最感兴趣的话题了。

在看看贾府中的老婆子们,整日价不是劝宝玉少吃酒多读书,就是到王夫人等主子那里去“告舌”挑拨是非,用宝玉的话就是:“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账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

人有的时候就是这么简单,当一个人受欢迎的时候,她就是办错了事情,别人也会原谅她,认为这是无意之过。反之,当一个人被讨厌的时候,她就是办事妥贴,仍然是不被人认可的。这点也是《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中宝玉床上,宝玉没有任何责怪最浅显的道理了。

除此之外,贾宝玉是曹雪芹老先生笔下的神瑛侍者下凡,既然是神仙,自然对凡间的人和事,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与判断力了。

以上这些情况,也为八十回后贾府败落,刘姥姥施以援手,勇救巧姐埋下了伏笔。

《红楼梦》里刘姥姥睡了宝玉的床,曹公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浑身酒气臭屁的刘姥姥,睡到了贾宝玉床上,作者为何要这么“作践”他?有三个原因。

贾宝玉爱洁成癖,还是六七岁的他,就说男子是泥做的,女儿是水做的,见了男人只觉臭气浊人,见了女儿便觉清爽。

至于婆子,贾宝玉一向也是厌恶的,在他看来,这些原本清洁的女儿,嫁了男人后沾染了男人的气味,就从珍珠变成了死鱼眼睛。怡红院里的婆子,轻易不能靠近他,傅秋芳家的两位老嬷嬷求见,还多亏背后有傅秋芳,不然只怕宝玉理都不理。

极力排斥婆子的贾宝玉,怎么也想到,有一天自己那锦绣床帐会被一个老婆子躺在上面呼呼大睡,这老婆子,就是乡下农妇刘姥姥。

刘姥姥不过一位乡野村妇,本来与贾府这等人家不会有任何瓜葛,可刘姥姥却顺着若干层关系,摸到了贾府,初次到贾府,就拿到了20两银子,这足够刘姥姥一家一年的开销,算是笔巨款了。等刘姥姥再次来到贾府,收获超乎了她的想象。

再次来到贾府的刘姥姥,是奔着报恩来的,当年得到王熙凤的20两银子回家后,王狗儿一家置了田地,日子走上了正轨,为了报答贾府的恩情,这一次刘姥姥特意摘下头一茬的瓜果,给府里的奶奶太太们送来尝个鲜。

毕竟不同于初次空手而来,所以这一次刘姥姥有了底气,说话应付得体了许多。也是缘分吧,贾母无意间听到有这么个乡下老婆子,就来了兴趣,要见见她,这一见面,贾母就喜欢上了刘姥姥,非得留下她玩几天再走。

在贾母的带领下,刘姥姥跟众贵族女眷一样,穿花度柳,临水听曲,吃着没吃过的佳肴,喝下未见喝过的仙醪,某次宴席上因被王熙凤捉弄,刘姥姥喝多了黄酒,带大伙各自游玩时,她只觉肚里翻江倒海,在小丫头们的指点下,她独自寻找地方解手去了。

谁知这刘姥姥毕竟有了醉意,摇摇摆摆一路走来,就撞进了怡红院,当袭人赶来时,只闻得一屋子的酒味儿、屁味儿,还有如雷的鼾声,而当他走进宝玉的卧室,几乎不曾吓死过去——刘姥姥正在宝玉的床上,四仰八叉睡着了。

贾宝玉喜洁,怡红院更是纤尘不染,富丽堂皇,作者却安排刘姥姥来这么一出,如此作践贾宝玉,究竟为什么?

其实作者自有用意:

一、用“陌生人”角度看怡红院

大观园建成后,贾政便先带着一众清客和贾宝玉游览了一遍,其中怡红院亦被其踏足,在怡红院时,作者通过贾政的眼睛描写了里面的景致摆设。

然而,再华丽的东西,在贾政等人眼中已是司空见惯,想要通过他们表现怡红院的豪华,会很不合情理。即便贾府的丫头,因成日见惯了好东西,早就对这种富贵绮丽免疫,所以在刘姥姥到来之前,我们根本没有机会感受到一个穷人眼中的大观园,究竟是什么样的。

本来,刘姥姥逛大观园,已经参观了潇湘馆、蘅芜苑和秋爽斋,可是贾宝玉是男孩,不可能让刘姥姥正常进入,作者便安排一个非正常状态的刘姥姥进了怡红院。

通过刘姥姥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之前不曾见过的怡红院景象,如园中蹊径,屋内的铺设,而在刘姥姥的眼中,怡红院内的东西充满的新鲜感,譬如她见到穿衣镜,因未见过,故以为镜中的自己是亲家母,还要用手去拉她;譬如她见到一幅画,因为太过逼真,她竟然以为是个丫头守在那儿……滑稽的举动,成功引起读者的注意力。

刘姥姥进怡红院,补充了未曾描写过的信息,也告诉我们,一个乡下人的眼中,怡红院究竟奢华到了什么地步。

二、照应妙玉洁癖之事

贾宝玉卧室这么洁净、这么香艳的一个地方,竟然被一个满身酒味臭屁味的乡野村妇四仰八叉卧在床上,这实在让人难以置信,可是这却是事实,这说明什么呢?所谓一意虚荣,幽昧未知也。

而在花袭人发现后,她没有声张,还吩咐刘姥姥别说出去,自己点了香料赶走臭气。如此一来,贾宝玉仍旧被蒙在鼓里,继续舒舒服服躺卧这张床上。这又说明什么呢?“转眼不知身后事”!你执着于某事,不肯妥协半分,但这世间本来就有无尽的变数,而这些变数是无法预料的,也无法知晓的。

很巧的,在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之前,妙玉这是这样一个人。

贾母携众人至栊翠庵,妙玉亲自用盘子端茶过来,贾母喝了几口后随手将剩下的半杯给了刘姥姥,刘姥姥接过来一饮而尽。妙玉看在眼里,厌在心里。待众人走后,妙玉命人将那杯子搁在外头,不必再收进来。贾宝玉一听,便知她是嫌弃刘姥姥用过了,便好生为刘姥姥求了句,与其丢掉,那不如送给那贫婆子吧,到时她卖掉也可以度日。妙玉听后考虑了一下,就答应了,还说了一句:

“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了,我就是砸碎了,也不能给他”

妙玉此言,真的是孤洁入骨,刻薄入骨,仅仅是自己喝过的杯子被人用了,就觉得遭到了亵渎,这种洁癖,是精神上的洁癖,而且几乎是变态的程度。刘姥姥也不过是个妇人,又无男女大防之分,妙玉究竟在厌弃刘姥姥什么呢?再说贾宝玉是男人,她不也很乐颠颠地把自己素日用的杯子给宝玉斟茶了吗?所以无非是嫌弃刘姥姥的土和脏吧。

只是,妙玉如此洁癖,最后却落得个“陷泥淖”的结局,这“泥淖”具体是什么,我们不敢妄猜,总之就是个不干净的去处。这结局,想来妙玉死都猜不到吧。

所以,刘姥姥睡在贾宝玉床上,就是一出嘲讽戏,贾宝玉不知自己洁净旖旎的床帐曾遭遇刘姥姥的酒屁臭气,妙玉更预料不到洁癖入骨的她,最终惨陷“泥淖”。

三,宝玉床笫之间,总是袭人弄权之地

花袭人与贾宝玉,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丫环,因为贾宝玉初试,对象就是花袭人。

与贾宝玉偷试后,花袭人渐渐辖制了贾宝玉,就连贾宝玉让史湘云梳个头,花袭人都大动肝火,动用冷战计划,勒令贾宝玉出屋,这哪里是个丫环?怕是正室都不敢这么对夫君啊。

仗着和贾宝玉的特殊关系,她以怡红院女主人自居,某次和晴雯斗嘴,她甚至漏嘴说出她和宝玉是“我们”,被晴雯逮着嘲讽了一顿。

而除了袭人,在宝玉床上睡过觉的女性,就是刘姥姥和薛宝钗了。

刘姥姥醉卧宝玉床,袭人发现后将其唤醒,吩咐刘姥姥莫说出实情,这倒不是花袭人多么善良,如果他真的为宝玉着想,最该做的就是悄悄把床铺给换了,而不是仅仅用香料掩盖味道。真实原因是,怡红院管理出现了问题,刘姥姥才闯进来,作为怡红院的首席大丫环,花袭人当然不敢让人知道这件事,那等于给自己找麻烦。

所以,花袭人“很贴心”地教刘姥姥说了谎,并将其送出了怡红院。

至于薛宝钗,将来金玉良缘成功,薛宝钗嫁了贾宝玉,作为王夫人暗中定下的姨娘,花袭人当然是要将其引进洞房的。而事实上,早在前八十回,花袭人就曾为了讨好薛宝钗,刻意为其和贾宝玉共处一室制造过机会,薛宝钗甚至坐在贾宝玉床边绣起了鸳鸯……

将刘姥姥从宝玉床上送出去的是她,将薛宝钗引到宝玉床上的也是她,宝玉的床笫之间,成了袭人的弄权之地。

以上三点,就是作者安排刘姥姥睡在宝玉床上的主要原因。

《红楼梦》里刘姥姥睡了宝玉的床,曹公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在小说第四十一回,“怡红院劫遇母蝗虫”,描写的正是刘姥姥醉卧宝玉之床一事。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有幸得到了贾母的盛情款待。在酒宴上被当成“篾片相公”取乐的刘姥姥,因酒足饭饱后游园受风而引起一通腹泻,由此误入怡红院中。

在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之前,刘姥姥凭借着自己富有乡土气息的插科打诨和即兴表演,已经给贾府众人带来了新奇的审美体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酒宴的欢声笑语中,刘姥姥粗鄙中不乏幽默、朴实中饱含风趣的性格体现得入木三分。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的描写,看似是轻描淡写地带过,实则将刘姥姥之俗与贾府之雅,刘姥姥之贫与贾府之盛的悬殊对比,推向了极致。在刘姥姥的一醉一卧之间,展现出贾府主要人物的众生相,成为贾府盛极必衰的命运写照。

因而,曹公如此安排,一则是为了从刘姥姥视角出发,将宝玉、黛玉和妙玉等人的居住特点与人物性格勾连在一起,相互映衬;二则,从刘姥姥醉卧怡红院角度切入,将贾府的泼天富贵与刘姥姥的知恩图报联系起来,成为伏笔。

具体来看,“一个人的房子即是他自己的一种伸延”,呈现了不同的人物性格:

其一,怡红院之精致华美,是宝玉沉迷于温柔富贵乡的性格体现。

宝玉怡红院里的卧室,极尽华美繁缛。不管是碧绿凿花的地砖,还是玲珑剔透的墙壁,抑或绮丽浓艳的软帘,无处不体现出贵族小姐闺房才有的作派,刘姥姥不由得惊叹“这是那个小姐的绣房,这样精致?我就象到了天宫里的一样。”

尤其是那张嵌在紫檀板壁里的西洋镜,刘姥姥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甚为惊叹。还有那副“最精致的床帐”,也体现出宝玉卧室里的幽艳。如此精致秀气的布局陈设,成为怡红院乃“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精彩写照。宝玉从小喜欢在内帏厮混,尤其是专爱吃女孩胭脂的毛病,与怡红院精美幽艳的居住环境暗相契合。这种沉迷于温柔富贵乡的性格写照,源于宝玉天性里的意淫之情,对世间美好女子抱以尊重与欣赏的态度。

刘姥姥醉卧后被袭人发现的慌张之态,则是对宝玉“女清男浊”和“鱼眼睛”理论的照应。宝玉所厌恶的“脏”,并非刘姥姥担心的“并没弄脏了床帐”里的物体之脏,而是女人婚后上了年纪被男子污浊之气所玷污的精神之脏。

其二,潇湘馆之清幽雅致,是黛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精神写照。

刘姥姥惊叹宝玉的怡红院“这是那个小姐的绣房,这样精致”,与在潇湘馆赞叹“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形成鲜明的对比。看似只是刘姥姥的一句无心评论,实则将黛玉与宝玉的不同性格与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刘姥姥看来,满架的书籍和陈设的笔砚,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是贵族男子才有的特权。令刘姥姥惊讶的是,“这那象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的潇湘馆,却是贾母外孙女黛玉的居所。由此可见,清幽雅致的潇湘馆,与黛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人气质互相映照。不同于怡红院的华美精致,“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是黛玉孤高自许而目下无尘的性格体现,难掩不食人间烟火的风流与绰约。

同时,潇湘馆之高雅幽静与怡红院之华美精致,不仅是贾府富贵奢侈的象征,而且是贾母对宝黛这对欢喜冤家格外宠爱的体现。黛玉的房间虽然雅致,但也难掩其高端大气的独特气质,难怪刘姥姥惊叹它比上等书房都好。

其三,栊翠庵之高洁超逸,是妙玉“过洁世同嫌”的心性体现。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与妙玉在栊翠庵待客饮茶形成鲜明的对比。心性高洁却六根未净的妙玉,鄙视刘姥姥的粗鄙俗气。那只被刘姥姥饮用过的茶杯,妙玉甚至厌恶到要砸碎。宝玉好心劝说妙玉,她才同意将茶杯送给刘姥姥。

同样是洁癖,宝玉源自精神,讨厌的是被世俗玷污的男子污浊之气;妙玉则留于表面,把众生分为三六九等,并将自己的高洁建立在贬低刘姥姥的基础之上。宝玉即使发现刘姥姥睡了他的床,也不会如此无情,要将床毁灭。

除了性格上人物的关联与映照,“刘姥姥醉卧怡红院”还有以下深意:

从故事情节上,为宝玉“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的落魄生活埋下伏笔。

脂砚斋评论刘姥姥醉卧宝玉之床,“故老妪眠其床,卧其席,酒屁熏其屋,却被袭人遮过,则仍用其床其席其屋。亦作者特为转眼不知身后事写来作戒,纨绔公子可不慎哉。” 由此可见,曹公如此描写,是为了给纨绔子弟以不慎之警戒。

尤其“亦作者特为转眼不知身后事写来作戒”一句,暗示了刘姥姥醉卧怡红院,是对宝玉落魄后的对照与警戒。前八十回的宝玉,过着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刘姥姥这种乡村老妪醉卧之后,必须熏香撒花,才能遮掩臭气。

怡红院的酒臭之气和晴雯家茶杯里的油膻之气宝玉尚且不能容忍,更不用说落魄后“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的凄惨境地了。此处宝玉的卧房有多精致,生活有多考究,宝玉落魄后的生活就有多悲凉。而这有多悲凉,刘姥姥后四十回的知恩图报就有多可贵。

从思想主题上,照应了贾府“美中不足,好事多魔”的悲剧命运。

醉卧怡红院之后,刘姥姥以鼾声如雷的憨态和臭气熏天的丑态,与贾府自上而下的贵族气派形成鲜明的反差,破坏了宝玉眼里的清爽之感和妙玉心里的高洁之情。从“怡红院劫遇母蝗虫”的标题,足见这背后的戏谑意味。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那是妙玉的“美中不足,好事多魔”。而这种事与愿违的悲剧之感,宝玉何曾缺少。平日里老婆子沏茶他都厌烦,而此时刘姥姥醉卧他精致华美的古床,何尝不是对他内心“鱼眼睛”理论的挑战。

“被袭人遮过,则仍用其床其席其屋”,正是对宝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悲剧人生的写照。不管宝玉如何坚持对“女儿尊贵”的认同,都无法摆脱贾府盛极必衰和大观园“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命运。

总之,曹公之所以安排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一幕,在写作手法上,是为了以点带面,将宝玉、黛玉和妙玉等人的性格特点与居住环境巧妙地融合起来;更是为了由表及里,将贾府盛极必衰的命运与宝玉“自色悟空”的悲剧联系起来。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是在大俗大雅之间的一次较量,是大悲大喜之中的一种串联。于繁华处见悲凉,在欢笑处闻哭声,这历来是曹公书写方式的一大特色。“可怜富贵谁能保?只有恩情得到头”,这才是刘姥姥醉卧怡红院背后的谶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