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赵姨娘是如何嫁入贾府的?

一直觉得赵姨娘是红楼梦中的一朵奇葩。书中没有描写赵姨娘的容貌,但应该不是大美女。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体现了古代女人的悲哀。嫁字,是万万不能用在她身上的。

男娶女嫁,意味着二人关系上的平等。

具体到赵姨娘身上来说,贾政的正妻王夫人,才是堂堂正正、体体面面嫁入贾府的。

赵姨娘,只听姨娘这个称谓,就能明显地看出,这个女人就是一个小妾。

娶妻纳妾,赵姨娘这个女人,要么就是被贾政纳进荣国府的;要么就是丫鬟上位,逐步被抬成姨娘的。

而赵姨娘是哪种呢?

其实真的可以从书中的细节,去寻找答案……

一.赵姨娘是家生女儿出身,是贱妾

在荣国府那种豪门公府,男主人除了正妻以外的其他女人全部都是妾。

可妾与妾的地位也不一样。

如果男主人的妾室,是一个良家女子,那么必然要有一个纳妾的礼数和过程。

这样的妾,属于良妾。在男主人房里的地位颇高,并不属于奴婢。

从小说的细节中可以看出来,赵姨娘并不属于这种良妾:

探春看时,两个家里的赏过皆二十两,两个外头的皆赏过四十两。……探春便递与李纨看了。探春便说:“给他二十两银子。

①这是赵姨娘,为自己的弟弟赵国基向荣国府讨要丧葬费时,探春的一段话。

从这里面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荣国府给姨娘赏丧葬费,有家里面和外面的两个区别。

②外面的,就是指并非荣国府世代旧仆,而是从外头买进来的女子;

而家里的,就是指荣国府的家生女儿,这样的女子生下来就是奴籍,一辈子都会带着卑贱的烙印。

③探春给他亲舅舅的丧葬费标准就是20的银子,那么就意味着赵姨娘就是家里的家生女儿。

而这一点,从另一句话中也能印证:

内中有一小伙叫唤钱槐者,乃系赵姨娘之内侄。他父母现在库上管账,他本身又派跟贾环上学。

结合这两段话,赵姨娘是荣国府的家生女儿,这件事情确定无疑。

不仅赵姨娘和父母兄弟是荣国府的仆人,而是他们整个一家子都属于荣国府的仆人。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年轻时的赵姨娘,会是荣国府内的丫鬟。

如果《红楼梦》中的主角贾宝玉,是这一代的凤凰;那么宝玉的老爹贾政,就是上一代的凤凰。

看看宝玉房里丫鬟的竞争情况,就能明白,贾政房里的丫鬟,也必然个个都想成为通房丫头;

贾政房里的丫鬟,互相之间的竞争,绝不会亚于宝玉房里的丫头。

事实非常明显,贾政房里的第一茬丫头,全部都会成为炮灰!

因为一旦王夫人嫁进荣国府,她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自己立威。

那时候贾政身边的莺莺燕燕,都会被王夫人以各种方式撵走。

这个过程贾母不会有任何表态,因为一代一代的豪门主妇都是这么过来的。

时光如水,十几年的时间很快过去。那时贾政房里的第一茬丫鬟死的死,嫁人的嫁人。

必将全部从贾政的视野里消失……

赵姨娘有机会走到贾政的身边,很大一部分是靠运气。

因为她的年纪,碰巧赶上了能成为贾政房里的第二茬丫鬟;

因为她的年纪,在王夫人怀了贾宝玉,无暇顾及其他时,正值鲜艳明媚。

这样的赵姨娘,才有机会同贾政发展点什么……

二.封建道德的助推,使赵姨娘有机会成为姨娘

宝玉挨打时,他大概十三、四岁,而那个时候的王夫人快五十岁了。

这说明王夫人怀宝玉的时候,已经三十六七岁。那时候王夫人必然对她怀的这个宝贝疙瘩,万分惊喜!

这时候王夫人会集中精力去保重自己的身体,贾政房里争宠的事情,她会先放在一边;

封建社会是夫权社会,在女主人怀孕期间,王夫人根本没有理由去阻止丈夫纳妾。

那个时候的贾政,会有一个怎样的心情?

荣国府的贾赦是一个老废物,在那个时间段已经定型;

贾政本人是一个腐儒,他没有经营官场的本事。

而在那一个时间段,王子腾成为了京营节度使。随着时间的推移,贾政的这位舅兄官越做越大,这都给了贾政无形的压力。

贾政无法在官场上发挥,而碰巧在这个时间段,俏丽明艳的赵姨娘进入了他的生活中。

少女时代的赵姨娘,绝不会是一个怨妇。

少女时代的赵姨娘,会有着顶尖的美貌;

少女时代的赵姨娘,会是一个轻松俏皮、言语爽利的姑娘;

少女时代的赵姨娘,会给贾政这位诗酒放诞的老爷,带来久违的、红袖添香般的意趣。

赵姨娘不是王夫人,贾政在她的面前不用装、更不用端着,这久违的轻松感会让贾政欲罢不能。

等到王夫人生下贾宝玉之后,这个女人马上又开始为宝玉的形象做宣传秀。

衔玉而生,这可是大吉之兆!

王夫人为宝玉所做的一切,成功的奠定了宝玉在荣国府凤凰的地位。

当她再把注意力转回贾政房中时,她会突然发现,近一年的时间,已经让赵姨娘在贾政面前,建立了独特的地位。

而王夫人为了维护自己端正、贤德的形象,也只能允许赵姨娘在贾政身边服侍。

贾政可不是窝囊的贾宝玉!

那个时候的贾政四十岁左右,他名下有财产、身上有官职,对自己的房里人,他完全可以当家作主。

就算贾母不喜欢赵姨娘,可无奈贾政喜欢,也只会眼不见心不烦,然后把心思花费在自己的凤凰孙子上。

之后的赵姨娘更会使劲浑身解数,将贾政留在自己的身边。

后来探春出生了,探春大概只比宝玉小两岁。有了孩子的赵姨娘,地位更是稳固。

再后来贾环出生了,有了儿子的赵姨娘,必然能得到姨娘的位置。

之后的赵姨娘,更是在贾政的房里有了宠擅专房的地位。

王夫人同贾政是挂名的夫妻,而周姨娘更只是一个摆设。

赵姨娘这个女人,不是从外面走进荣国府的。她是凭着运气、美貌,加上贾政同王夫人之间貌合神离的关系,使得她有机会留在贾政身边。

又因为有了孩子,被抬为姨娘。

可那又怎么样,虽然贾政喜欢她,可她卑贱的出身决定了,她永远只会是一个半主半奴的存在。

赵姨娘是荣国府的家生女儿,这意味着她从小就见惯了宅斗。所以她不会像香菱一样,努力的去做一个诗情画意的女人。

在旁人的面前,赵姨娘永远是一个丑角,用来衬托王夫人的端庄;

在旁人的面前,赵姨娘总是和底层人混在一起,来衬托王夫人的高贵。

面对这样的赵姨娘,王夫人真的无可奈何。

面对这样的赵姨娘,王夫人时时打压、常常作贱,可又不屑于真地除掉她。

赵姨娘就是这样在夹缝中,为自己赢得了生存的机会。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是如何嫁入贾府的?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是个令人讨厌的人物,言语粗俗,见识短浅,又愚昧不堪,虽是姨娘,在府中却没有丁点儿地位,是人人都看不起的人物。就是府中的小丫头也敢打她骂她。可是,这样一个人物,却是贾政的小妾,她是怎样成为贾政的妾室,成为贾府的姨娘的呢?

要想成为贾府的姨娘,贾母的要求是一要相貌好,二要性格好,咱们看看赵姨娘的条件:

一,相貌。赵姨娘是探春,贾环的生母,看探春的长相,“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观之忘俗。”便可猜测赵姨娘的长相不俗。有人说贾环人物猥琐, 举止荒疏,应该是随了赵姨娘,这也只是说贾环的气质不大高雅,举止不大讲究罢了,想想他耳濡目染的只有赵姨娘,也不要苛责他吧。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赵姨娘长相不好。

二,个性。赵姨娘相貌达标,个性却真真是差得远了。无事找事,小事闹大,无理取闹,满嘴脏话,并且骂人时句句扎心。指责探春时强调是亲妈,那是探春最深沉的伤痛。骂芳官是戏子,是粉头,那也是直捣芳官的软胁。

既然赵姨娘做姨娘不合格,这就摒弃贾母抬举的可能,看她与王夫人的关系,也不太可能是王夫人给她开的脸。但她却做了姨娘,这就有点让人玩味了。是她趁着贾政酒醉爬床呢还是贾政看中呢?下面咱分析一下。

赵姨娘是荣国府的家生奴才,长大后应如一般女孩儿一样做了丫头,纵是不是贾政的贴身大丫环,若是爬床,也有可能,一次中奖,也有可能。但若是爬床,贾政不喜欢,她生下探春后可是没有机会了。可后来她不但又生了贾环,而且贾政还处处维护着她。例如宝玉挨打后,贾母迁怒于人,贾政便呵斥她下去,让她避开了贾母的怒火。赵姨娘的许多荒诞之处,恐怕也是贾政纵容的结果。

如果赵姨娘不是爬床,那就可能是贾政的问题了。书中七十八回说贾政“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可见年轻时亦是吟诗喝酒的风流倜傥之人,他所喜的亦是如“姽婳”将军那样的能武善战的野蛮女友。咱们再想象一下年轻时的赵姨娘:相貌妖妖娆娆,行动也爽利,走起路来飞一样,又是一点不吃亏的性子,言语也不饶人。活脱脱是晴雯一般的人物。大致就是贾政年轻时看中了赵姨娘,要到自己身边,生下探春后抬了姨娘。父子天性,想想宝玉对晴雯的纵容,也不难理解贾政对赵姨娘的维护了。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是如何嫁入贾府的?

首先这个问题问的有问题,前八十回里,关于赵姨娘的身份,并没有明确的描写,但根据一些情节提示,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赵姨娘不是嫁入贾府的,也不可能嫁入贾府。

这个问题应该这么问:赵姨娘是如何嫁给贾政的?这就涉及到了贾府的一些老规矩。

赵姨娘的身份是妾,这个身份就决定了,她不可能明公正道的嫁入贾府。在红楼梦里的贾府中,已经或未来可能会成为姨娘的有周姨娘、香菱、平儿、袭人等人。

根据前八十回的情节,我们可以得出,能做贾府爷们姨娘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正室的陪嫁丫鬟,如平儿,跟着王熙凤嫁给了贾琏,后来就成了通房丫鬟,如果平儿生了孩子,不出意外就会被升为姨娘。

还有一个是在男主人身边服侍的丫鬟,这个也就是贾琏小厮兴儿说的“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伏侍的。”比如服侍宝玉的袭人,服侍贾环的彩云等人,袭人与宝玉发生云雨之情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心理建设:自己早晚都是宝玉的人。

在主子身边服侍的丫鬟,身份又分两种:家生子和外头的,袭人就属于外头的。从探春理家一回我们可知,赵姨娘跟她的兄弟赵国基,原来应该都是贾府的家生子,类似于同样为家生子的金文祥金鸳鸯兄妹。

探春理家一回,她的亲舅舅赵国基死了,探春按照家里的惯例,给了二十两烧埋银子,而袭人之母是给了四十两,因为袭人是外头的,不是家生子。探春跟赵姨娘解释的时候说:他是太太的奴才,我是按着旧规矩办。

很多人都认为,既然赵国基是王夫人的奴才,那么赵姨娘的身份应该是王夫人的陪嫁丫鬟,生了探春贾环之后,她才有了姨娘的身份。

虽然原文中没有明确写到赵姨娘究竟是家生子还是陪嫁丫鬟,但细细推理一下,也不难得出答案。

首先,王夫人和赵姨娘毫无主仆情分。从贾环推蜡烫宝玉一回,王夫人骂赵姨娘的“几番几次我都不理论,你们得了意了,越发上来了!”话里,我们可以看出,赵姨娘是处处都想着害宝玉的。虎毒不食子,如果她是王夫人的陪嫁丫鬟,再狠毒也不会害自己前主子的孩子吧?可见她跟王夫人之间没有任何主仆情分。

前八十回里,我们也处处都能够感受到,赵姨娘和王夫人完全属于两个不同的阵营,她们应该来自两个不同的地方,而非同出一源。

其次,赵姨娘风光不如袭人的埋怨。赵姨娘为了多要几十两银子,还曾折辱探春道:我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又有你和你兄弟,这会子连袭人都不如了,我还有什么脸?

从这话里也可以得出,赵姨娘应该是一直生活在贾府的人,而袭人是外头进来的,结果袭人比她还风光,她心里大不服。说白了,无论家里的还是外头的,袭人有王夫人抬举,而赵姨娘无人抬举,从她跟王夫人仇人般关系也能得出,她们之前不可能是主仆。

再次,贾政对她的偏爱来自婚前服侍打下的感情基础。从赵姨娘跟贾政的关系,也能看得出,贾政对她是比较偏爱的,这应该是她从小服侍贾政,两人感情先于王夫人的缘故。

如果她不是家生子,她断然不敢跟王夫人分庭抗礼,并时刻想着谋害。正因为是家生子,又有了贾环,赵姨娘心里开始惦记贾府的家产,并且恃宠而骄,依仗着贾政的宠爱,三番五次生事。

最后,众人对赵姨娘嫌弃的态度。如果赵姨娘是王夫人的陪嫁丫鬟,众人(包括王熙凤、平儿)对她就不会那么不留情面,完全把她当成奴才看,就连芳官等人都敢跟赵姨娘打群架。

如果她是王夫人的陪嫁丫鬟,即便她自己不尊重,众人对她的态度也不会那么恶劣,尤其王熙凤,都敢当着面骂她“自己不尊重,要往下流走”平儿也说“那赵姨奶奶原有些倒三不着两”。

从凤姐和平儿的态度中可知,她不可能是王夫人身边的丫鬟,不然不会这么不给王夫人留情面。而且根据王夫人的言行举止,她也不可能有赵姨娘这样的丫鬟,她根本看不上。

所以,赵姨娘嫁给贾政的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家生子这条路。

她一开始应该跟袭人一样,是贾母挑到贾政身边服侍的丫鬟,两人感情深厚,后来有了云雨之情,王夫人嫁过来后,赵姨娘紧接着也有了孩子,于是就被顺理成章地升为姨娘。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是如何嫁入贾府的?

赵姨娘是贾府里人人讨厌人人瞧不起的一个角色。她身为半个主子,为贾政生了一儿一女,深得贾政宠爱,按理她应该相当有地位,然而却相反,赵姨娘在贾府人人不待见,连自己的亲生女儿总想和她撇清关系,下人们更是把她不放在眼里。原因是赵姨娘这个人及其粗俗,说话行事不顾脸面,心底浅薄没有头脑,别人一挑拨就不顾三七二十一,她骂人语言粗俗恶毒,骂自己的儿子语言都不堪入耳,不顾自己的身份,为了一件不值得的小事和戏子扭打在一起。她挑拨是非,害得宝玉挨打差点丧了性命,她设计谋害宝玉凤姐几乎得逞,就这样一个不得人心的赵姨娘却深得贾政的宠爱,她是凭什么魔力嫁给贾政的?

说赵姨娘之前先说说贾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贾政这个名字就给人假正经的印象,老年贾政整天严肃着一张脸,一本正经的样子,见宝玉就呵斥,吓得宝玉一见他父亲就像老鼠见了貓一样。贾政真的是这样的人吗?答案显然不是。贾政年轻时也是一个“诗酒放诞之人”,是一个纨绔子弟,他爱读书爱诗词,行为放荡不羁,你看他老了圈养一群无聊清客整天谈诗论酒不务正业就知道,他年轻时就是一个贾宝玉,父子基因相似。只是贾母的长子贾赦不成器,全家人都把希望寄托在贾政身上,贾政才不得不走上正道,洁身自律,本想凭科举走文化出仕的道路,不想却被皇上恩外赐了官,贾家还有点遗憾,逢人就说贾政本来是可以考上大学的,只是皇恩浩荡不可违,于是贾家就把希望又寄托在下一代贾珠身上,不想贾珠小小年纪就被压死了,到了宝玉真是欲逼不能欲罢又不甘,这是后话。

再说赵姨娘,首先说明,赵姨娘不是从外边嫁入贾府的,赵姨娘本是贾家家生子,从小在贾府长大,和贾府的下人们很熟悉,长大了成了公子哥的丫鬟。小时候的赵姨娘聪明伶俐,形貌美丽,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姑娘,她不怕生,和谁都能说得来,在贾府奴才圈子里也算是八面玲珑。她从小就善于经营人际关系,和贾府的下人们关系都很好,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外,经常会打听各种信息,她的信息四通八达,总能最先了解到贾府里的家长里短,并能绘声绘色地道出,成为了丫鬟里比较出众的一个。

赵姨娘和贾政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赵姨娘比贾政小十几岁,又活泼开朗,贾政娶了王夫人后,赵姨娘被分配到王夫人那里当差,赵姨娘心灵手巧又机灵,性格比较野,很快引起贾政的注意,王夫人生了孩子后,尤其生了宝玉,无暇顾及贾政,贾政长期面对呆板又遵从礼教的王夫人,两人生活毫无兴致,王夫人把自己的陪嫁丫鬟周姨娘给了贾政,以表示自己作为嫡妻的贤良,但周姨娘又是一个副版的王夫人,贾政不愿接近周姨娘,而周姨娘惧怕王夫人,也不敢和贾政在一起。

贾政发现姓赵的丫鬟很有趣,她大胆不拘礼节,身上有一种野性泼辣,长相又很美,所以会经常找她干点差事,赵姨娘在主子贾政面前乖巧又伶俐,很快填补了贾政面对王夫人的不足。然而王夫人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对赵丫头很看不上眼,她发现贾政和赵丫头有暧昧根本就不在意,直到赵姨娘怀了孕她才真正意识到了危险,但是作为贤妻,她不得不让贾政娶了赵姨娘为妾,没想到赵姨娘挑战似的一连生了一女一儿两个孩子,势力越来越大,老公贾政更是夜夜留宿赵姨娘处。王夫人吃了丫鬟抢占老公的亏,从此只要看见和赵姨娘一样的狐狸精丫鬟,王夫人就触痛了心里的伤疤,怒火中烧,恨不得把她立即处死。晴雯就撞上了王夫人的枪口莫名其妙丧了性命,这是后话。

赵姨娘深受王夫人的妒恨打压,心里很不平,她不敢反抗王夫人,又害怕王熙凤,只能拿儿子贾环出气,骂贾环没出息,又恨女儿探春不认她,变成了泼妇一个。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是如何嫁入贾府的?

这个问题在《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中有明确答案,赵姨娘本是家生的奴才,被贾政纳为小妾。

王熙凤告病,探春和李纨掌家,此时正赶上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吴新登家的来请示赏银的数目,探春看了旧账,按照例,家里的赏二十两,外头的赏四十两,探春吩咐赏二十两。赵姨娘为此还大闹了一番,抱怨探春只讲规矩,不顾亲情。

此处,家里的和外头的两处便是指姨娘的来历,书中交待,袭人的母亲死了是赏了四十两的,因为袭人是外买进来的,而赵姨娘的亲戚只赏二十两,便是因为赵姨娘是家生的奴才。

因此,赵姨娘并不是外来的,是自幼便在贾府为奴,一个丫头成为姨娘,当然用不到“嫁”这个词,应该用纳妾更合适。至于她是如何坐上姨娘的位置,而成为半个主子的?倒是值得我们去猜测。

赵姨娘曾是贾母身边的丫头,与贾政接触的机会较多,一心求上位,终得偿所愿

虽然书中没有写到贾政年轻时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书中的蛛丝马迹来推测一下。

书中曾写到“金钏之死”,王夫人午睡之际,宝玉偷溜进来和金钏说话,此时金钏正在给午睡的王夫人捶腿,宝玉只一味的挑逗她,见她发困,向她嘴里送了一丸香雪润津丹,上来拉着她的手说要向王夫人讨了她去在一处,金钏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

金钏应该不会想到,王夫人并不曾真的睡着,而是暗暗地注意着他们,听他们说话如此亲昵,勃然大怒,顺手就打了一个嘴巴子,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

后来王夫人余怒未消,执意要将金钏撵出去,金钏忍辱跳井。

少爷与丫头这种玩笑本不是大事,何至于出人命?王夫人的盛怒似乎有些过份了,因此也背上了狠毒的名声。

在我看来,王夫人之怒不仅是针对金钏,而是金钏勾起了她的伤心事。

相似的这一幕应该也曾发生在贾政与赵姨娘身上,当年赵姨娘身为丫头,与贾政是有接触的机会的,而贾母仁慈,并没有像王夫人这样决绝,将赵姨娘赶出去,这才有了后来赵姨娘进一步与贾政有所发展。

真正要成为姨娘,还要有贾政的欢心,王夫人的默许,因此,年轻的赵姨娘决非是现在这等粗鄙不堪

赵姨娘自小与贾政相识,应该是比王夫人更了解他的性格。

从贾家的老奴赖嬷嬷的口中,曾提到,贾政年轻时也经常被父亲教训,经常挨打,由此想来,少年贾政必不是现在这般学究做派,肯定也少不了纨绔子弟习气。

而赵姨娘的转变,应该也如这宝玉所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是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据此,我认为年少的赵姨娘和贾政或许会同宝玉和晴雯亦或是贾环同彩云这般的情感吧。因此,赵姨娘和贾政之间发生故事,也是情理之中。

有了这样的基础,待王夫人进门之后,贾政必会找寻机会提及纳妾之事,我们看贾琏和王熙凤的婚姻,王熙凤这等爱拈酸吃醋之人还在顾及贤良的名声,将平儿收房呢,何况王夫人?

大户人家三妻四妾本属正常,王夫人做为正妻,如果找不到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就只有接受,而从家生子中挑选小妾也是历来有之,除了默许或许没有其他办法。

赵姨娘能成功坐上姨娘的位置,并为贾政生下一子一女,必不是因贾政一时兴起所致,谁没有青春年少时呢?经历了岁月沧桑的赵姨娘已经完全褪变成了“鱼眼睛”,她曾经或许是"无价之宝珠",或许本来就是颗"死珠",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贾政接纳了她。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是如何嫁入贾府的?

赵姨娘是家生子,也就是说她的父母都是贾家的奴才。那么她肯定是从几岁就是丫鬟。她就是人们说的丫头子转二房。我想,赵姨娘做女儿时,应该是有品有貌的,否则不会被纳妾。贾母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人不漂亮人品不好她是不会让儿子收的。赵姨娘做女儿时应该不是晴雯式就是袭人式,只有这两类人才能被老太太看好,否则过不了老太太这一关。可是,书中赵姨娘让人看到的是一个四六不通,倒三不着俩的人,甚至有点泼,老是心存恶念。我想这应该是被挤压的太紧,自己舒展不开,时时处处看别人的眼色,没有一点可行使的权力,甚至活得不如小丫鬟,自己的心中很憋气,可是她越气不顺就越不受人待见,由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我认为应该站在赵姨娘的角度去看赵姨娘,不能把赵姨娘看的一无是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