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林黛玉死后,贾府才被抄了家?
林黛玉本是太虚幻境中的一颗绛珠仙草,她的一生带着特殊的悲剧意味和使命。
她将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对她的灌溉之恩;同时她也将用这泪水,去洗去已经被尘世所污染的补天之石。
作者为什么这么钟爱林黛玉这个人物?
是因为她将一生全部的痴情,更是将她全部的灵性,毫不保留地奉献给了《红楼梦》中的主人公。
黛玉这个姑娘,本就是来人间历劫的,当她的任务完成之后,就会回到幻境之中。那时人世之间的事耶、非耶,自然有其他的风流冤孽去历经……
一.绛珠仙子在太虚幻境地位颇高
在我的眼里,《红楼梦》从来就不是一部反封建的小说。因为这部小说,从来没有动摇过封建的核心本质。
尊卑分明、等级森严,在这部伟大的小说中,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
警幻仙子是太虚幻境中的最高统治者,无论如何,这位最高统治者是不会到人间去历劫的。
去人间了结风流债的,只会是这位警幻仙子的手下。
就是这些警幻仙子的手下,地位也完全不同。
别看绛珠仙子曾经只是一颗绛珠仙草,由于受到了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才有机会修成一个女体,游荡于离恨天界。
可绛珠仙子的地位,比神瑛侍者要高很多。
又听警幻笑道:“你们快出来迎接贵客!”一语未了,只见房中又走出几个仙子来,皆是荷袂蹁跹,羽衣飘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一见了宝玉,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
①此时足以能看出林黛玉的地位,这位绛珠仙子,是其他仙子口中的贵客。
也只有这个绛珠仙子有这样的地位,能让太虚幻境中的其他仙子,称她一句妹妹。
②在太虚幻境仙子的眼中,这太虚幻境就是一个清静的女儿国。
女儿国中的仙子,保持着最美的人生状态和最纯洁的灵性。
这一份灵性,不允许丝毫玷污。
③在这些仙子的眼中,贾宝玉只是一个浊物,他的到来会污染女儿国的清静。
就算贾宝玉有着一个不凡的前世,神瑛侍者,其实他的地位也不高贵。
这位神瑛侍者,不过就是赤霞宫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而已。
比那些,可称太虚幻境最高统治者警幻仙子一声姐姐的仙子们,地位会差十万八千里。
对待绛珠,是警幻仙子要主动去接;对待宝玉,荣宁二公之灵,求着警幻仙子去指点迷津。
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这绛珠仙子已经证实了她高贵的地位。
她本不是为了凡尘俗事而准备的。
幻境中的绛珠仙子,红尘中的林黛玉:
她的人生就会如翠竹一般,挺拔而有气节;
她的人生,无法避免地带着宿命的悲剧,她将用她至诚之心,和至纯的眼泪,去洗净贾宝玉身上的污浊;
她的人生,让宝玉看尽虚伪繁华后面,隐含着肮脏与龌龊;
她的人生,就是让宝玉学会真正的宽容与爱……
就连贾宝玉本人,太虚幻境中的那些仙子都觉得会污染女儿的清静。
那么黛玉流尽了她最后一滴相思泪时,人生就到了终点,她自然会走回太虚幻境,继续做着她的绛珠仙子。
然后呢?看着其他人,历经人世间的污浊……
二.大厦已倾,何来清静,不如归去
以警幻对林黛玉的安排,根本没有想过让这位绛珠仙子,受到红尘俗世中的任何污染。
所以,黛玉姑娘的人生非常简单。
在苏州的家中,她没有机会接触任何男子;进了荣国府,第一眼看到的男子贾宝玉,就与她结下了至纯的情缘。
然后呢?
他们一同搬到了大观园,这个花柳繁华之地。这大观园,算得上是荣国府中最后一方净土。
在大观园中的这一方世界,林黛玉同贾宝玉,从青梅竹马的情谊,过渡到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真正爱情。
但这种情谊,在当时的环境中,绝对称得上是惊世骇俗。
而世间又哪来真正的净土?
荣国府的各种矛盾与斗争,林黛玉也好贾宝玉也罢最后都会裹挟进去。
那时的他们都无法自拔。
贾宝玉是豪门贵族中的公子哥,在家族迅速衰败的过程中,他必须贡献自己的力量。
那是他在红尘俗世中,逃不开、躲不掉的责任。
当家族迅速衰败之时,为了挽救家族的颓势,探春要被送去和亲。
探春要用她的人和全部未来,去赌一个生命中的未知数。
从此一帆风顺一路三千,从此可有人挂念?
而那时的贾宝玉呢?
他必须扛起家族的责任!
金玉良缘,是挽救两个衰败家族的必然选择,贾宝玉他再无奈,为了亲情也只能选择接受。
而黛玉呢?
这个人世间的小孤女,她的人生更没有选择性。
林黛玉出身列侯,真正的书香门第家庭又是嫡女,她的高贵出身,必然会成为荣国府攀富贵、挽救颓势的资本。
这一点林黛玉也躲不开。
只要她活着,就不可避免地要嫁人;
只要她活着,就要卷入人世间的是是非非;
只要她活着,只要经历从高贵的大小姐,滑落到罪臣亲戚的巨大转变……
如果林黛玉嫁了人,就不可避免地会因为荣国府抄家而受人鄙视;
如果林黛玉嫁了人,就不可避免地因为毫无家族支持而受到妯娌的挤兑;
如果林黛玉嫁了人,就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妻妾争宠之中……
而经历了这一切的林妹妹,还会是当初的那个人吗?
作者并没有给林黛玉一个高贵至极的出身,让这个姑娘有可能将荣国府拉出泥潭。
那么她的死,无论幻境红尘,都只是作者的一种设定
也许作者把她写死掉,是对她最大的悲悯。那时的黛玉为宝玉留下最后一滴相思泪;那时的荣国府至少还有一个空壳子,可以保护着戴玉质本洁来还洁去。
那时的宝玉还可以为黛玉掬一抔净土,掩尽风流。
因为荣国府经受抄家打击之后,哪还会有清白可言?
抄家家族中的家眷,都会被暂时羁押,由真正的狱卒去看守。
而狱卒都发过了抄家财,个个心狠手辣!
面对这些曾经的豪门女眷,他们更绝不会手下留情。
狱卒可不是贾宝玉,他们根本不是惜花之人。狱卒会用各种审狠辣的方式,榨干这些豪门女眷最后一个钱;
狱卒更会用最卑劣的嘴脸,和最卑鄙之心,去作践得那些豪门女眷似下流人物。
如果林黛玉活到了这个时候,此情此景她将如何自处?
林黛玉可是一个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情感上都有些洁癖的人;
林黛玉更是一个骄傲的女子,她藐视权贵,曾经的她,可以丝毫不在乎北静王的鹡鸰香念珠,觉得那是臭男人拿过的……
任谁都能想得到,一个被抄家但是有着惊世容貌的姑娘,将会受到人生怎样的伤害。
林黛玉这样一个人物,寄托着作者全部的情感。因此作者给了她最大的悲悯与保护,让她死在了荣国府被抄家之前。
这样的林黛玉,就不去必承受之后的白眼;
不必承受,从云端到泥泞之处的巨大落差;
不必看尽,小人那颗龌龊、肮脏之心;
更不必去承受生活之苦。
为何林黛玉死后,贾府才被抄了家?
黛玉的生死无关贾氏兴废。
黛玉的命运书中第一回就有交待,绛珠草要随神瑛侍者下凡以泪还他甘露灌溉之恩,她说,“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黛玉在尘世间的使命不过是以泪报恩。所以35回前她常与宝玉闹小别扭而抛洒泪水或是見月伤心,见花落泪,给人“行动爱恼人”、“爱耍小性子”的感觉。而至宝玉被打、并赠帕黛玉后,黛玉就很少哭泣流泪,从故事发展逻辑来分析,是黛玉得到宝玉爱情承诺,心情开朗,自然无泪;从其伏根深远的还泪说来讨论,则又表明黛玉使命已达,泪已还完。49回她边试泪边对宝玉说,“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此时绛珠仙子的“一生所有的眼泪”已经还他了。仙子总归要离开世俗人间的,宝钗、宝玉大婚时黛玉情断而绝也合乎其情感发展逻辑,而宝钗嫁宝玉又必然是贾府被抄前的情节,因为以宝钗的世故、势利她未必肯嫁戴罪之家。
黛玉的生死与贾府被抄与否其实没有因果。49回黛玉自感心酸泪少,暗示下凡心愿已了,随时可以重回离恨天;安排她死于抄家前又是作者对她的偏爱。黛玉一身诗意千寻瀑,她来自仙境,她虽身居红尘十几载,却并未受其浸染,她必须“质本洁來还洁去,”而不应蒙受抄家带来的屈辱。
为何林黛玉死后,贾府才被抄了家?
(一)个人认为,黛玉之死与贾府败亡,没任何关系。
黛玉活着,救不了贾府;黛玉花落,也灭不了贾府!
但是,有心人以黛玉为借口,为风雨飘摇的贾府再加一条罪状,这是十分可能的!
金钏投井事件,就被贾环利用,诬告宝玉成功了,不是吗?天下的路都是相通的,理儿都是一样的!墙倒众人推,落井乱投石……哪里都少不了这号人!
林如海不过是外省的官员,就算他在京城有残留势力,但过世多年,人情早已经成空了。黛玉在贾府长到十六七岁,哪有一位知己故交来探望过?
若贾府陷入危难,黛玉尚在,她也找不到任何力量,来挽救;若贾府当政者老老实实,没有把柄给人抓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就算最后黛玉亡于迫害,也没有什么林家故人为她出头!
(二)贾家灭亡的原因,是得罪了皇家!探春评论自家时,曾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贾府已经站在社会上层了。寻常事件,还真动摇不了根本!像薛蟠打死人命,凤姐儿私和人命官司放高利贷……
千不该万不该,贾府不该与皇家叫板!比如甄家获罪后,贾府私藏甄家财物。说是“私藏”,其实做的明目张胆。尤氏一进门,身边奴婢便听到风声了!别的知道的人,怕数不过来!究其原因,还是太过自大的!就像薛蟠对打死人的态度一样,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根本不屑隐藏痕迹!
那不能见人小心隐藏的事儿,又做过多少,谁知道呢?曹公只写这一件,一斑窥豹,“隐去的”读者自去猜吧!
由这等事引起了皇家的决心,谁还敢去触霉头?别说逝去多年的林如海故交了!贾家现交好的也不少,谁敢出手挽救?就算林如海有功于社稷。但他已逝去多年了。唯一的血脉不过是纤质弱柳,在皇家眼里在故交眼里,都没那么大面子了!
倒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好!真到了抄家灭族,凤姐儿等一干妇人都下了大狱,黛玉也未必能逃过此劫!倒是很久之前一位红友说的好:黛玉身亡,是因为曹公爱之切,舍不得她再受苦了!深以为是!
(三)就算宝玉上进,贾珠重生,也挽救不了贾府!皇家忌讳了,讲究的便是“斩草除根”!倒是宝玉这样,整天吃饱后赏花吟柳没事忙的,留条命无妨!
王子腾就是现成的例子,那是个能干的;元春也是个能干的孩子,熬到贵妃的位子了。他们都能庇佑家族了。
所以呢,怕清算一开始,便先拿他们祭了刀。到最后,醉生梦死的宝玉或可脱身,能干的他们,却必死无疑!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规则啊!
(四)“梅香拜把子”,贾府众主子跟晴雯金钏一样,都是奴几呢!赖嬷嬷教训孙子时说了:你哪里知道“奴才”俩字是怎么写的?王夫人看不顺眼,便能逼死了晴雯金钏等。谁让她们是奴婢啊。处置奴婢是主子的特权,比碾死只蚂蚁不费劲儿!
同样,贾政贾赦邢王夫人一干主子,在皇家眼里也是一样的奴婢,“或打或杀或卖”,管你是无辜的小姐公子,还是无耻的老爷夫人,管你怎样金枝玉叶清净洁白,管你有怎样的大志怎样的委屈,管你有咏絮之才还是是停机之德……皮将不存,谁有那耐心去给你分辨清楚那一根根毛儿?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一并处置了“心里干净”!
(五)综上所述,个人认为:黛玉活着救不了贾府,宝玉上进救不了贾府,贾珠重生救不了贾府,宝钗能干救不了贾府……
红楼开始第一章,贾府所有的错事都已经做下了,后人无法改变历史!
所以贾府的当政者灭亡,是自作孽不可活,而上下几百个花朵儿一般的女孩儿们,生在贾府末世,便是原罪了,“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无处可逃!
感谢红友相邀!
为何林黛玉死后,贾府才被抄了家?
黛玉之死是贾府从盛转衰的标志,黛玉是红楼梦的灵魂人物,黛玉亡,贾府败。
为何林黛玉死后,贾府才被抄了家?
《红楼梦》中的贾府赫赫扬扬已经历百年荣耀。如今气数已尽,可是林黛玉进贾府后,贾府迎来了转机。元春封妃、元春省亲、贾政出任学政,贾府出现了中兴之兆。
然而,林黛玉死后,贾府开始崩溃,最后被抄家,贾府彻底败落。
为什么林黛玉死后,贾府被抄家呢?
第一、林黛玉是贾府的贵人。
1.她给贾府带来了经济支持。
林家是列侯,有封邑。整个苏州城的赋税都归林家所有。林家人口少,没有纨绔子弟,林家的财产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坐了一艘大船,里面装满林如海送给贾府的礼物。这是一笔不菲的钱财。
林黛玉是林家的女儿,她进贾府是为了让贾母教导,而不是让贾母养活。所以林如海会给林黛玉带去丰厚的生活费。所以林黛玉进贾府不仅没有给贾府增加经济负担,反而增加了财富。
林如海死后,林如海没有儿子也没有直系亲属,只有林黛玉一个独生女。贾琏全权处理林家的事务。林家的财产几乎都归林黛玉所有,被带进贾府。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就说了贾府出的多进的少,只有空架子而已。可是元春省亲时,却盖了省亲别院。这笔钱就是林家的钱。
林家的钱花光了,贾府便违背与林如海的约定,让宝玉娶黛玉为妻。黛玉无依无靠,没钱没势的孤儿。绝望之下,林黛玉死了。贾府再次陷入经济危机。
2.林黛玉给贾府带来了政治支持。
林黛玉进贾府给贾府带来了文官集团的支持与好感。林黛玉家是书香门第,林如海是探花,林家在士子中有较高威望。
贾府收养林黛玉,获得了士子集团的赞许。
元春封妃,就是在林如海死后,林黛玉正式被贾府收养。
林黛玉在贾府一天,贾府就会得到士大夫集团的支持。可是荣国府对林黛玉背信弃义,王夫人力主金玉良缘,士大夫集团开始抵制荣国府。贾政外放归来,也没得到重用。
林黛玉让荣国府得到了经济和政治支持。是荣国府的贵人。贵人死了,贾府的靠山没有了,所以贾府崩溃了。
第二、林黛玉这棵人参滋养荣国府。林黛玉前世是绛珠仙草,绛珠仙草有可能是人参。因为人参开红花,而且人参酷似人形,有人参娃娃的称谓。林黛玉相当于人参娃娃,她会给荣国府带来好运,会守护荣国府。
林黛玉吃的一味药叫人参养荣丸。暗喻林黛玉是人参她养护着荣国府。林黛玉在,荣国府就在,林黛玉亡,荣国府亡。
第三、林黛玉向贾宝玉报恩而来,林黛玉在,贾府在。
林黛玉投胎到林如海家,就是为了来到贾府,用一生的眼泪向贾宝玉报恩。
只要林黛玉活着,贾府就活着。只要林黛玉在,她报恩就没有结束,贾府就会岿然不动,贾府的荣华富贵也会继续。
一旦林黛玉死了,说明她的眼泪流干,报恩结束。那么贾府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贾宝玉也不会再留恋贾府。
百年大族,犹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只有内部自杀自灭,外部抄家,才能彻底灭亡。
林黛玉临死的时候,是贾府内部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从抄检大观园开始,王夫人开启自杀自灭模式。
林黛玉死后,贾府被皇帝抄家了。贾府彻底败落。
结语林黛玉是贾府的福星,她能守护荣国府。林黛玉去世,荣国府无人守护,一路败落,最终被抄家,百年大族轰然倒塌。
为何林黛玉死后,贾府才被抄了家?
为何林黛玉死后,贾府才被抄家?“人参养荣丸”大有玄机。
略谙《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现在通行本的后四十回,是后人续书,并非原作者之笔。所以在续书中我们很容易看到与原作者本意背道而驰的描写。
譬如关于巧姐的结局,根据第五回判词我们轻易知道她最终成为乡野村妇,以纺绩度日,然而续书却将其安排嫁给了地主家的儿子,这儿子后来还当官了。这种美满的结局哪里算是“薄命”?
再譬如贾芸,前八十回令批书人脂砚斋赞不绝口的一位机敏、孝顺的男子,最后却黑化成了算计巧姐的“奸兄”,实在叫人无法接受……
凡此种种,不枚盛举。而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林黛玉之死,个人觉得部分安排很是合理,譬如将林黛玉安排死在贾家抄家之前。
贾家被抄,直至败落崩塌,当日笙歌灯火中的儿女都作风流云散,这是作者开篇就写出的结局。而在贾家被抄前,那些水做的女儿有的早就魂归了太虚,这些人有晴雯,也必定有林黛玉。
为什么?三个缘故:
林黛玉一生洁净,不会见到肮脏场面前世是绛珠仙子的林黛玉,此生下凡,仅为还泪而来,她的心她的泪只会与贾宝玉有关。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篇八十回里,除了贾宝玉之外,根本没有林黛玉和任何一位男性对话的场景。说来这是非常不现实的,因为在进京投靠外祖母时,护送林黛玉的是老师贾雨村。而在返苏探望病父林如海时,亦有贾琏跟随前后。
无论师徒二人还是表兄妹,不该没有任何交流,可作者却略去这段旅途的描写,无非是秉承一种信念:林黛玉的一生只能和贾宝玉一个男子亲近。这是为了突出林黛玉高贵的灵魂。
再者,如果我们留心,会发现凡是一些肮脏、混乱的场合,林黛玉总能避开。最典型的莫过于抄检大观园,当夜所有姑娘都亲眼看到了手下丫头被抄的场面,可林黛玉却被王熙凤按住了,让她继续睡下。至于薛宝钗,虽然当夜没被抄查,可却百口莫辩,跳进黄河洗不清,比亲自被抄还难受。
某种程度上来说,大观园抄检,便是贾家抄家的预演,而林黛玉却没有亲眼见到这等丑陋的场面,说明了将来贾家被抄,林黛玉已经闭眼。
这里多提一句,古代犯官被抄家,其奴才下人甚至女眷是要被发卖或者赏人的,譬如当年曹家被抄,家里的婢女就被赏给了查抄负责人隋赫德。很难想象,作者会将林黛玉置于这样一片混乱、四周虎视眈眈的环境中。那简直违背他对林黛玉一贯的偏爱。
其次,林黛玉是书香之魂,书香是贾家复兴希望,书香一走,意味着贾家复兴无望贾家是宁荣二公以军功起家,按理说,一代创业、二代守成、三代式微。可贾家煊赫了几代,除了个个安富尊荣坐吃山空,没人专心想要通过科举来个正途入仕的,届时贾家也会由武荫世家转型书香门第。
很巧的,林家就是贾家理想的终点。
林如海虽然也有爵可袭,但人家自己愿意努力,后来考取了探花,这种出身在当时备受推崇。林家世代书香,林黛玉更是才情满腹、饱读诗书。某种意义上,林黛玉意味着书香。
而稍微熟读原著的朋友,也会记得一个细节,那就是林如海去世后,林黛玉返回贾府,带来了一屋子的文房四宝。后来刘姥姥逛大观园,所有的小姐和宝玉的住宿都没有林黛玉屋子的书籍多,以至刘姥姥失声赞叹:
“这必是哪位哥儿的书房了?”
这话似乎在暗示,贾家的男儿就得有这样的书香之气。
所以,林黛玉去世,意味着贾家的书香之气彻底断绝,贾家也不可能再转型、复兴,而是朝着颓败的方向一路狂奔不复返。
最后,“人参养荣丸”里的玄机林黛玉初进府时,众人关心其病症,其称自幼体质便是如此,求遍名医仙方也无济于事,现在一直在吃“人参养荣丸”。
看似平淡无奇的对话,但却大有文章,奥妙就在这颗丸药里。
我们知道,林黛玉前世是绛珠仙草,后来受天地精华和神瑛侍者的甘露浇灌,修成女体。绛珠,就是红色的珠子,再加上人体状枝干,我们闭上眼睛想想这像什么?人参啊!正巧,人参有百草之王之称,正配贾宝玉这块百石之王。
所以,林黛玉本身就是一株人参,因此脂砚斋于此处批道:
“人生当自养自荣”
林黛玉这株人参吃“人参养荣丸,那就是自养嘛。
然而,她养的不仅是自己。眼力厉害的朋友该看出来了,这颗丸药里的“荣”,在《红楼梦》中多指荣国府,所以直译过来,那就是林黛玉养荣国府。
一个恃怙双失的女孩,能怎么“养”一个国公府呢?
如前面我们所说,宁荣二府自起家到现在,已经煊赫了百年,外人看着仍旧风光,但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冷子兴就爆过料:“内囊尽翻了过来”,家底都快吃光了。按宁荣二府的一贯做派,这排场体面还怎么继续?尤其贾元春省亲,要盖个省亲别墅都是问题。好巧不巧,林黛玉就来了。
林黛玉的到来,除了带来满屋的书籍,背后还有林家几代的财富。这时候的林黛玉,就是一株益寿延年的人参,延续了荣国府往日的风光排场。
当然,贾府不知道,林黛玉这株人参最大的功效是起死回生,那就是她带来的精神财富。她的洁身自好、好学上进、风骨峭峻。可惜贾家却朝着反方向走,他们男女兼蓄、公媳扒灰、豪赌聚饮、父子聚麀……但凡谁能得黛玉一点精气神,只怕贾府还是有望的。
所以,当林黛玉去世,意味着贾家已经不可能再起死回生,而是一路走向败落,最终坍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