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死后留下巨额财富,这么多钱哪来的?
晴雯死后留下的东西值多少钱?这笔钱很明确,来自于小说中对她哥嫂行为的描写。
剩的衣履簪环,约有三四百金之数,他兄嫂自收了为后日之计。
很明显,这所谓的三四百金,是晴雯拥有的全部财产估过的总数。而并非指,晴雯手上实际就拥有这么多钱!
因此并不能认为,晴雯死后留下的巨额财富。
晴雯这个姑娘,自打十岁的时候被赖嬷买下,孝敬给贾母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荣国府。
那么她的全部财产,自然都来自荣国府。
晴雯的财产来,自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一.晴雯真正的银钱收入
晴雯的银钱收入又包括几种:
正常的工资收入
每一个丫鬟进荣国府,都有一个从小丫鬟、到二等丫鬟、再到大丫鬟的过程。
晴雯至死都只混成了一个二等丫鬟,并没有成为大丫鬟。
所以她正常的工资收入,绝对比读者们想象的还要少。
在荣国府二等丫鬟的月钱,是一吊钱。
小丫鬟的月钱,是五百钱。比二等丫鬟少一倍。
可晴雯这个姑娘,绝对不可能一进荣国府就成为二等丫鬟。
她自然会有一个上位的过程,这个过程正常应该是几年!
晴雯进荣国府的时候已经十岁,这对于一个丫鬟来说算很晚了。所以晴雯比紫鹃等丫鬟成为二等丫鬟的时间要晚,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就算是贾母非常喜欢晴雯,出于对家族规矩的尊重,也不会让她上位太快。
在元妃省亲后,宝玉曾写过《四时即事诗》:……虽不算好,却是真情真景。当时有一等势利人,见是荣国府十二三岁的公子作的,抄录出来各处称颂。……
①此时宝玉已经搬入了大观园内,这里有一个明显的对宝玉年龄的介绍,就是十二三岁。晴雯比宝玉大,宝玉对晴雯的称呼是晴雯姐姐。
②晴雯最有可能的上位时间,就是宝玉进大观园时。这时宝玉身边的丫头有着明确的等级,晴雯、麝月等全是二等丫鬟,小红、四儿等全是小丫鬟。
③此时我们给晴雯设定一个极小的年龄,就是她十三岁,只比宝玉大一点点。
晴雯从十岁进荣国府到她十六岁时死去,大概三年时间是小丫鬟,三年时间二等丫鬟。
那么我们就可以算一下她的收入:
1000钱=1吊
500钱就是0.5吊
0.5×12×3=18吊
1×12×3=36吊
36+18=54吊
清朝时的官价,一两银子兑换1000铜钱。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并不是这样的。实际上是银贵而钱贱。
取一个中间值,晴雯的收入大概是五十两银子。
但这五十两银子不是他的全部收入。
主人给的赏钱
主人给的赏钱,是丫鬟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贾宝玉是荣国府的凤凰,他身边的丫鬟会得到但赏钱一定会更多。
宝玉生病,病好之后,晴雯经得到过赏钱,这比赏钱还引起了小丫头佳蕙的不满。
小说中没有对这笔赏钱数目的具体描写,但绝不会少于晴雯一个月的月钱!
给荣国府的主人们送东西,也是一个能得到赏钱的主要途径。
董妈妈给黛玉送燕窝,黛玉便打赏给她五百钱;宝玉房里的佳蕙给黛玉送茶叶,黛玉便直接抓了几把钱给她,数目多到佳蕙这种不识数的小丫头都数不过来,需要小红去给她数。
晴雯是贾母放在宝玉身边的丫鬟,她的地位更高,去送东西的可能性也更多。这样一年算下来,得到的赏钱绝对不会少。
可以补雀金裘的晴雯,是荣国府内丫鬟中女红的顶尖高手。
荣国府内的姑娘们,同样需要来往应酬。小姑娘们之间必然要做女红针黹,互相赠送礼物。
荣国府内一颗富贵心,两只体面眼。如果谁需要晴雯的帮助,不打赏是根本不可能的。
晴雯凭着自己的一双巧手,得到的赏赐也绝不会少。
晴雯在荣国府做丫鬟六年,能攒下几十两银子赏赐这非常正常。
晴雯在荣国府内生活,除了偶尔大家凑份的过生日,再加上过年的时候赌钱之外,没有任何的花销。
她完全可以凭着自己,攒下100两银子。
这三四百金中其他的财产,便是晴雯的衣履簪环。
二.晴雯的首饰、衣服严格意义上说,并不能算得上是晴雯的财产
荣国府内的丫鬟,象征着这个钟鸣鼎食、诗礼簪缨之家的脸面。
所以荣国府内的主人,一定会把每一个丫鬟都打扮得体体面面。
荣国府凤凰贾宝玉房里的丫鬟,只会更胜一筹。
荣国府会每年定时给丫鬟裁制衣服,这是丫鬟分例的一部分,晴雯自会有。
晴雯平时会做贾母房里的针线,贾母房里的料子晴雯手里也会有。
宝玉自己,也会定时给他房里的丫鬟裁衣服。
荣国府内材质的衣服自然用的都是上等的衣料,这些东西加起来会很值钱。
荣国府内的小丫鬟芳官,都穿得起水田衣。
《闲情偶寄》中曾对其有如此记载:至于大背情理,可为人心世道之忧者,则零拼碎补之服,俗名呼为‘水田衣’者是已!
荣国府内的水田衣,绝对会用好料子拼成。为了这件衣服,一段上好的料子,可能只取一小块。
这水田衣,又废料的又费工!
放到今天,就是高级定制,是顶级奢侈品。
芳官都有的衣服,晴雯绝对会有,而且一定会更好。
这种顶级奢侈品就算打对折去卖,也一定价值不菲。
不只衣服,晴雯还会有非常多的首饰。晴雯被撵出荣国府时,病得很重,根本未做任何打扮。可就是这样,晴雯的手上还戴着四个银镯。
窥一斑而见全豹,由此可见,如果晴雯真的打扮上,会有多么华美。在怡红院中,她一定有不少的首饰。
可这些首饰属于荣国府,只是给晴雯佩戴。至于她离开荣国府时能不能带走,这要看的就是她与主人的关系了。
主人有可能赏给她,也有可能不赏。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东西虽然价值不菲,但却并不真正属于晴雯本人。
晴雯有使用权,却并没有处置权。
很显然,王夫人并没有想把晴雯衣的衣履簪环送给她。
王夫人吩咐:“只许把她贴身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
晴雯死后留下巨额财富,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晴雯作为一个丫鬟,她身上有一百两左右的本人实际收入。
剩下的那一部分,其实上是属于荣国府的。
晴雯最后能得到的衣服首饰,是由于她在宝玉的心中有独特的位置,所以袭人也不敢把事情做绝了,派人偷偷地送给她。
当晴雯活着的时候,贾宝玉不能保护她,给她这些东西又有什么用。到头来不过是为了她的哥嫂做了嫁衣裳。
晴雯死后留下巨额财富,这么多钱哪来的?
我们先来看原文是怎么说的,原文第七十八回:谁知他哥嫂见他一咽气便回了进去,希图早些得几两发送例银。王夫人闻知,便命赏了十两烧埋银子。又命:“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罢。女儿痨死的,断不可留!”他哥嫂听了这话,一面得银,一面就雇了人来入殓,抬往城外化人场上去了。剩的衣履簪环,约有三四百金之数,他兄嫂自收了为后日之计。
这段话里交代了晴雯之死,她死后留下的财产不是现金,是衣履簪环的总价值,约有三四百金之数。晴雯被赶出大观园时,身上一开始是不可能有现银的,也不可能携带其他贵重物品,因为“王夫人吩咐,只许把他贴身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也就是说,除了贴身衣服,一开始晴雯什么都没带就“净身出户”了。
晴雯死的时候身边有不少衣履簪环,这要多亏了宝玉和袭人,晴雯走后,宝玉心里难过,知道晴雯不可能再回来,就安排袭人把所有晴雯的东西都给她悄悄地带出去。
原文第七十七回,宝玉道:“如今且说现在的,倒是把他的东西,作瞒上不瞒下,悄悄的打发人送出去与了他。再或有咱们常时积攒下的钱,拿几吊出去给他养病,也是你姊妹好了一场。”袭人听了,笑道:“你太把我们看的又小器又没人心了。这话还等你说,我才已将他素日所有的衣裳以至各什各物总打点下了,都放在那里。如今白日里人多眼杂,又恐生事,且等到晚上,悄悄的叫宋妈给他拿出去。我还有攒下的几吊钱也给他罢。
也就是,晴雯死时留下的东西,基本都是后来袭人悄悄托人带出去的,且是她所有的衣物以及各种小物品,这一点上,袭人倒还大方。虽然如此,但依然有人对此表示怀疑,因为晴雯始终只是个丫头,而且月例银子只有一吊钱,从她十岁进贾府,到十六岁死亡,前后只有短短的六年时间,月钱总共加起来,满打满算也才六七十两银子,哪来的三四百金呢?
说到这,先得弄清楚“三四百金”到底什么意思,是指三四百两银子,还是指三四十两银子,或者是指三四百文钱,再或者不是指具体的数额,只是表达贵重之意?不少人都坚持认为,三四百金的意思不是指三四百两银子,然后给出各种解释,为的就要证明晴雯死后没有留下这么多财产,是我们误解了这句话。
其实这根本没有道理,也犯了一个本末倒置的错误,很多人先是想当然地认为晴雯没有这么多遗产,然后去找证据证明三四百金不是指三四百两银子,并且言之凿凿地去分析百金到底什么意思,这才是大错特错的。
三四百金指的就是三四百两银子,这个没有什么可怀疑的,这只是古人对银子不同的表述方式罢了,也许上了一百两银子的都直接称呼一百金或几百金的,以表示贵重。这一点可以在与《红楼梦》几乎同时期的《儒林外史》中找到证据,原文中,骗子张铁臂夜闯娄府,跟娄家三公子四公子借钱,说要拿五百金去报答曾经的恩人,最后娄家公子给他取了五百两银子。由此可知,五百金就是五百两银子,百金应该是一百两银子的一个简称。
所以,晴雯死的时候留下的衣履簪环,价值三四百金,就是指三四百两银子。那么问题又来了,晴雯只是个丫头,她的衣履簪环为什么值那么多钱?这就要涉及到贾府日常的一些赏赐了。
晴雯除了月例银子,时不时从贾母、王夫人、宝玉那里应该会得到一些有价值的衣履簪环,包括但不限于小玩意儿、金银锞子、旧衣物等,尤其逢年过节,还会更多。因为都是主人赏赐的,所以这些东西自然都是非常精致的,衣物也一定都是非常好的布料,而晴雯本身又花不到钱,也穿不完这些衣物,每年自然能够攒下不少。
一年攒下价值几十两的衣履簪环,对晴雯这样的丫鬟来说,应该不是难事。一年几十两,那么六年呢?几百两银子也就不那么难了。
虽然在贾府之中这些东西都不算什么,又不是现银,但拿到市面的当铺上去当,那可就值钱了,毕竟这都是贾府这样的豪门贵族流出来的玩意儿。而夫人太太们穿旧了的衣服,那可都是上好的丝绸锦缎,别说像秋纹那样一次得了好几件,就是一件衣服价值数金也很正常。
况且像晴雯这样先是做了贾母的丫鬟,又做了宝玉的丫鬟的,在贾府就更是吃香了,什么赏赐应该都是头一份的,且因为身份特殊,有点灰色收入也不足为奇,加上自己常穿戴的耳环、簪子、手镯、玉佩等比较贴身的物品,依照晴雯“心比天高”的性格,应该都是丫鬟里最好的了,价值自然不容小视。
这样林林总总加起来的话,衣履簪环有三四百两银子,一点也不奇怪,甚至我们还可以推断,袭人出嫁时,即使贾府已大不如前,但她所有的衣履簪环加起来,绝对不会比晴雯少,甚至更多。当然,这三四百金,说的不是现金,而是这些衣物的价值,但只要典出去,那也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晴雯死后留下巨额财富,这么多钱哪来的?
说晴雯死后留下了巨额财富,确定吗?第七十八回原文:
(晴雯)一咽气她哥嫂子回了进去,希图早些得几两发送例银……剩的衣履簪环,约有三四百金之数,她兄嫂自收了为后日之计。三四百金,这里不是指金子,而是三四百两银子的意思,刘姥姥这样的人家一年的生活费不过二十两银子,晴雯的遗产够小门小户生活二十年的,当然是一笔巨额资产了,所以这点不必感到怀疑。
荣国府工资最高的丫鬟是月例一两银子,贾母有八个,王夫人有四个,或许李纨有月例一两的丫鬟,像紫鹃、侍书、司棋这样的大丫鬟是月例一吊钱(一千文),购买力不如一两银子,一两银子大约可换1000~1600文制钱,晴雯就属于这一等,赖嬷嬷将晴雯做为礼物孝敬贾母时是十岁,后伺候了宝玉,在宝玉身边一共度过五年八个月的时间,晴雯死时十六岁,也就是说,晴雯在贾府领工资不超过七年,全部工资加起来不到84吊钱,一文不花全存起来也就不过70两左右的银子。她怎么就能有三四百金之多呢?实际上,工资收入对荣府许多奴才来说只能算是收入的一小部分,更有其它方面的收入。
第一:例行置装和头面首饰。其实这个不奇怪,丫鬟们,尤其是体面主子跟前侍候的人,哪一个的头面银子体已钱也不会比晴雯少。贾府差不多施行的是吃穿用度供给制,比如置装,一年四季,丫头们都是有份例供给的,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王熙凤资助她的二十两银子,凤姐说是太太给她的丫头们做衣裳的钱,我们知道平时侍候凤姐的有不少媳妇子,丫头只有平儿、丰儿和几个小丫头,几个丫头做一季的衣服就要花掉小门户人家一年的生活费,况且丫头们一年置装分冬装、春秋装、夏装。袭人在回家时曾和家人说过在贾家,丫鬟们吃穿和主子一样,袭人的意思大约是贾家的丫鬟穿衣也都是绫罗绸缎的。
第二:份例之外的日常赏賜。贾府的主子们有随时打赏下人的习惯,三十七回宝玉要表孝心派丫鬟秋纹给王夫去送花,王夫人正倒腾大箱子,随手将自己年轻时的衣裳赏了她两件,秋纹顿时感到体面的了不得。袭人要回娘家,为彰显荣国府宣赫,王夫人和凤姐都郑重打扮了袭人,赏的衣裳都是贵重奢华之物,连包袱皮就要鲜亮的。再有就连像佳蕙、董嬷嬷这样低级的奴才为黛玉送东西跑腿,对佳蕙黛玉是随手抓了两把钱赏她,对董嬷嬷是赏五百钱打酒吃,五百钱是许多低级别奴才一个月的月例银子数,可见这些丫鬟和婆子媳妇们的主要收入恐怕就是这些平时服务时主子给的小费。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箱子里搜出了一大包金银裸子,就是贾珍高兴时赏入画哥哥的。
第三:逢年过节贾府发压岁钱和打赏下人是成例。第五十三回,贾府准备过年其中就有一项:打制金银锞子,有一处宁府制金银锞子的细节描写:
一包碎金子共是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里头成色不等,共总倾了二百二十个锞子……尤氏看了看,只见也有梅花式的,也有海棠式的,也有笔锭如意的,也有八宝联春的。尤氏命:“收起这个来,叫他把银锞子快快交了进来。”再就是在除夕家宴上,六个媳妇抬三张搭着红毡炕桌,堆着用大红彩绳串着“选净一般大新出局的铜钱”,媳妇们素知规矩,放下桌子,将钱打开,抽去彩绳,散堆在桌上,在贾母等年高长辈看戏到高兴处,一声“赏”,媳妇们便向钱堆撮起一小簸萝往台上撒,只听满台豁啷啷钱响,贾珍贾琏又命小厮们抬了大簸萝的钱来,暗暗预备下,只听贾母一声“赏”,他们这里也命小厮们快撒钱。满台钱响,奴才戏子们抢着捡赏钱,主子们的优越感幸福感爆棚,当然,奴才们捡钱的感觉估计也不错。这些个制钱用来赏小戏子和下层奴才们,封建社会等级森严,那些倾的金锞子估计用来作亲戚世家和本家孩子们的压岁钱,银锞子多半会用来赏有些头脸体面的下人。这些丫鬟们尤其是主子们近身的丫鬟肯定能得到银锞子的赏赐,主子们将自已得的金锞子随手送她们也在情理之中。入画的哥哥不就常得贾珍金银锞子的赏赐嘛!刘姥姥二进荣府时,鸳鸯送她的荷包里就有笔锭如意的锞子,鸳鸯开玩笑说把这个给自己吧,刘姥姥很认真的让她留下,鸳鸯说我有好多呢,还叫刘姥姥年下留着给孩子当压岁钱玩,这就说明这些跟在主子身边的大丫鬟根本就当这些是个玩意儿。
第四:特殊的岗位或特别的活动也会有额外的收入。元妃省亲是荣国府上下的一场奢华盛宴和狂欢,娘娘的福祉泽彼到荣国府的最底层奴才,连奴才们都有赏银(钱)的。
袭人因为服侍过史湘云,所以有一次湘云到荣府来,带的绛云石的戒指除了送鸳鸯、金钏这样长辈大丫鬟外,特地送一只给袭人。
三十一回晴雯曾抱怨宝玉屋里不知打坏了多少玛瑙碗、玻璃缸,而己自己跌了一把扇子就生了这么大的气。可见荣府里丫鬟们习惯了物质的极大丰富,把这些百姓人家没见过的珍贵物品说的稀松平常。
第五:奴才是财产,他们的装饰一定程度上体现家族及主子的体面。这个方面小说里有多处描写,最早贾母派男女船只去接黛玉时,黛玉就看出贾府里这些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府时,一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带银,还以为是凤姐呢!小说五十一回袭人因母亲的病重,要回家探视,袭人回娘家阵容如下:跟着出门的媳妇两人、小丫鬟两人,外头再派四个有年纪跟车的,这四个人应该是男仆;大车一辆媳妇们陪袭人坐,小车一辆给丫头坐;要求袭人要穿颜色好衣裳,还要再大大的包一大包,包袱要好的,手炉要好的。凤姐还不放心,要求临出门时过来让凤姐过过目,一时袭人鲜亮的过来,当然这是王夫人已经赏了好几件了,凤姐还嫌青缎灰鼠褂太素了,又将自己的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送了袭人,又嫌包袱不够排场,将自己的玉色绸里哆罗呢的包袱再包一件雪褂子给了袭人。袭人这一次回娘家先不说风光,就王夫人的赏赐加上凤姐的补充值多少两银子?还是这一回,晴雯受了风寒,请了太医来看病,是两三个老嬷嬷带了大夫进来,老嬷嬷放下暖阁的绣幔,晴雯伸出手来,嬷嬷用手帕将手掩上,那医生方诊脉,园子里李纨早吩咐众丫头们会避了,这大夫看这个阵仗以为诊脉的是位小姐呢。给大夫酬劳时,麝月不认识戥子,随手将一块二两多的银子拿给老嬷嬷,老嬷嬷提醒太多了,再挑一块小的吧,麝月因为已经掩了柜子,懒得再找,就说多出来的你就拿着吧,看看,这嬷嬷这趟差至少能落下一两多银子的好处。
葫芦庙那位重了门子的小沙弥抄的护官符不是说了吗: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旁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豪富奢侈的四大家族,由上至下挥金如土,盛时,上下均养成了挥霍的习气,在农业为基础的脆弱的经济生态下,长此以往,怎能不土崩瓦解?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
晴雯死后留下巨额财富,这么多钱哪来的?
晴雯是宝玉的大丫头之一,每月一吊钱的月利。但是她死后,【剩的衣履簪环,约有三四百金之数,他兄嫂自收了为后日之计】。
晴雯的财产是现金和衣履簪环折合成的现金总数,约有三四百金之数。
像晴雯这样的丫头,算贾府的二层主子,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会按季节领到衣履簪环等物,在刘姥姥眼里每个丫头都穿绫罗绸缎,珠翠满头。
那么晴雯是如果攒下这么多钱呢?
一、攒下的月利钱,晴雯吃喝用都不花钱,月利都可以攒下来。
二、过年过节贾府的赏赐。
贾府过年过节,都给下人发赏钱。书里有过节的时候,贾珍、贾琏让小厮抬着大笸箩撒钱。这些钱有的给了小戏子,有的给了下人。过年过节的时候,贾府的下人能发一笔小财。
三、小姐们的赏赐。贾府的各个主子之间经常互相送东西,谁送东西谁就能得到赏赐。例如宝玉的小丫头给黛玉送东西,黛玉就给了她一把钱。秋纹给贾母和王夫人送花,也得到了赏赐。宝玉经常派晴雯给各个小姐送东西,得的赏赐一定不少。小姐们的东西也没有便宜的,都是贵重的物件。凤姐穿的上用内造的东西都不算好的,只是普通的衣料,所以小姐们的东西价值不菲。
四、贾母的赏赐。
晴雯深得贾母喜欢,贾母又极大方,她赏赐的东西,肯定价值连城。晴雯还常给贾母做针线活,她的活计好,免不了得一些赏赐。这些赏赐大多是衣履簪环等物。
五、宝玉的赏赐。
宝玉时不时的会赏点小玩意,这些东西拿到外面,可都是珍品,非常值钱的。
晴雯十岁进贾府,十六岁死亡,六年时间攒下的现金、衣履簪环和小玩意加起来,值三四百两银子。
晴雯死后留下巨额财富,这么多钱哪来的?
怪不得金钏挨了王夫人一巴掌,宁死也不肯“出去”。在尊贵主子跟前服侍的丫头,先待遇就是好啊。活着的时候,吃的跟主子一样,死了以后——晴雯死得惨,但死后留下的财产,竟有“三四百金”之多。
晴雯怎么会有这么多财产?会不是“风流灵巧”的晴姑娘,暗中竟有贪污、偷窃行动?
如果作者真的把晴雯写成这样一个形象,第一个接受不了的就会是读者。事实上,晴雯留下的“三四百金”,并不是个人财产那么简单。
贾芸拣了一块手帕,恰好小红丢了一块。于是贾芸托坠儿把自己的手帕交给小红,谎称是自己拣的。坠儿代贾芸索要谢礼,小红回答:“你别胡说。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的东西,自然该还的。”虽然贾芸是主子,小红是奴才,但奴才的私人物品,不属于主子,所以贾芸捡到了就该归还。
反观王夫人,在撵晴雯的时候说:“只许把他贴身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好的丫头们穿”。王夫人开除晴雯,竟连衣服也留下,难道竟至侵占其私人物品吗?一向刻板守礼的王夫人,竟然违背常规,做出如此小气贪婪之事?似乎不符合王夫人性格。
秋纹曾有一段议论:“太太越发喜欢了,现成的衣裳就赏了我两件。衣裳也是小事,看看横竖也得,却不像这个彩头。”可见年年给丫头们做衣服,是贾家的制度。
不光贾家。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写两个丫头的对话,说“三季衣裳,就只外场上看见的两套是新制的,余下的还不是拿上头人穿剩下的贴补贴补!”可见下人的衣服是主子家负责,有钱、大方的给做新的,没钱、吝啬的就拿旧衣服贴补。
《醒世姻缘传》中也有一个情节,女主人苛待丫头珍珠,冬天不给穿棉衣,珍珠的母亲自己做了一身棉衣送来,却对女主人说:“你少不得照价还我”。
《金瓶梅》中西门庆也曾对春梅丫头说过:“你们都有自己的衣裳首饰。”由此可见,丫头们的衣服、首饰,是主人制作发放的,类似于工作制服、工作工具之类,就像某些文件给员工发的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只在员工在职,再贵重的电脑也是归他使用;一旦离职,电脑是交回还是带走、工作服是否转为个人服装,就要看单位管理了。
王夫人本来是要把晴雯的衣服全留下的,袭人做情送出去,连衣服带首饰都给了。她的本意,晴雯无父无母,兄嫂又不靠谱,希望他们看在这衣裳首饰的份上,善待临死的晴雯。这个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是达到了的,宝玉探晴的时候,看到晴雯“睡在芦席土炕上,幸而衾褥还是他旧日铺的”。
而对于芳官,王夫人的处理则是:“把他的东西一概给他”,衣裳簪环当在此列。
可见,晴雯的价值三四百金的衣裳“簪环”,应该属于主子给配发的。晴雯有所有权,但未必有所有权。如果不是袭人在宝玉的要求上“瞒上不瞒下”给她送出去,晴雯必将死得更惨不忍睹。
——晴雯死后留下巨额财富,这么多钱哪来的?
晴雯死后留下的“衣履簪环约有三四百金之数”,是指“素日所有的衣裳”鞋子、首饰、“各什各物”和现金的总数。“三四百金”应该是指个约数,且不是指黄金,而是指银子,明清小说中常有这种用法。
晴雯作为公府豪门中的大丫鬟,又是最得宠的“活凤凰”贾宝玉身边得宠的人,她能攒下价值三四百两银子的东西实在很简单。别说是三四百两银子,就是三四百两金子,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晴雯的基础收入:这些年的工资和奖金、补贴一共可以攒多少钱?根据宝玉的《芙蓉女儿诔》晴雯一共活了十六岁,她十岁被赖嬷嬷买来孝敬给贾母,跟着宝玉是五年零八个月,也就是说跟着赖嬷嬷和贾母还有一年多的时间。
晴雯跟着宝玉虽然大丫鬟,但是是二等丫鬟,工资是每个月“一吊钱”,这一个点王熙凤亲口说过:
就是晴雯麝月等七个大丫头,每月人各月钱一吊,佳蕙等八个小丫头,每月人各月钱五百。
古代的银子各有汇率不同,大概有这么一个公式:1吊钱=1串钱=1贯钱=1000文=1两白银=0.1两黄金,
按照《红楼梦》里的描写,袭人鸳鸯等一等丫鬟的工资是1两银子,所以晴雯的1吊钱应该略是少于1两银子的。按照清朝浮动汇率大概是1000~1500文可以兑换1两白银。另外,自唐至清代,一两银子约等于37克,请记住这一个数字,后面有用。
为了计算方便,还是默认1吊钱=1两银子好了。
那么假设,晴雯在宝玉屋里每个月领工资一分钱不花,五年零八个月就是68个月,也就是68两银子。再加上跟着贾母和赖嬷嬷的一年多时间的工资,应该也不会高于1吊钱,那么也就是顶多80两银子。
显然光靠基本工资是不行的。贾府的奴婢们也不靠死工资,毕竟西门庆家这个土财主家的管家都月工资五两银子,贾府这种高门权贵家里的大丫鬟月工资一吊钱够干什么用呢?
晴雯这样的得脸的大丫鬟,各种年节、主子生病伺候等等时机的奖金和补贴等额外收入可是一大笔钱。
先说一下年节的赏赐,贾府主要过元宵、八月十五和春节这三个大节日还有每年贾母的生日,就算四个大节日吧。《红楼梦》中关于贾府赏赐小辈儿和下人的钱财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金银锞子,还有就是成串的铜钱,一串就是晴雯一个月的工资。
主要来看“金银锞子”,元春省亲赏赐贾府亲友,王熙凤给秦钟,贾母给刘姥姥等有“金银锞子”,可见它是一种常用来打赏、表礼的金钱形式。
查抄大观园的时候从惜春丫鬟入画的箱子里翻出来了“一大包金银锞子来,约共三四十个”,是贾珍赏给入画哥哥的,这着实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
我们来算一下“金银锞子”到底值多少钱就知道了。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贾府准备过年,提到了“金锞子”的具体制作:
正值丫头捧了一茶盘押岁锞子进来,回说:“兴儿回奶奶,前儿那一包碎金子共是一百五十三两六钱七分,里头成色不等,共总倾了二百二十个锞子。”说着递上去。尤氏看了看,只见也有梅花式的,也有海棠式的,也有笔锭如意的,也有八宝联春的。尤氏命:“收起这个来,叫他把银锞子快快交了进来。”
这样换算下来贾府的一个“金锞子”大概是六钱七分黄金,能兑换六两七钱银子,那么相对应的“银锞子”的分量是多少呢?这个其实没有定数,但是银子密度没有金子大,太小了实在不显好,根据清朝留下来的银锞子来看,大概是在30克,也就是不太到一两银子。
那么既然入画的哥哥都能积攒三四十个金银锞子,那么晴雯作为丫鬟就算工资不如小厮,但是晴雯是得脸的大丫鬟,应该也不会少。
记得鸳鸯在送刘姥姥的时候,故意打趣说要留下贾母送给刘姥姥的“两个笔锭如意的锞子”,多半是金的,也就是价值十三四两银子。
鸳鸯当时怎么说的呢“哄你顽呢,我有好些呢”,鸳鸯是个一等丫鬟,贾母身边的女总管,她有好多这样的金锞子,好多是多少,可以自行发挥想象力,反正十个八个也不能称之为好多。
下面来说晴雯,她虽然比鸳鸯次一等,但确是“活凤凰”贾宝玉的大丫鬟,假设她每年过年可以得到一个金锞子一个银子锞子,其它三个大节日每次2个银锞子,那么五年零八个月就是一共五个金锞子,36个银锞子,总计可以兑换约70两白银。
这还是往少了算的,像晴雯这么得宠的姑娘,宝玉一高兴了随手把自己得到的金银锞子赏给她,都是很常有的事儿,所以仅金银锞子的赏赐,晴雯能积攒100两银子都是正常的。
那么到这里为止,加上晴雯的基本工资,已经至少有一百四五十两银子左右了。
这还不算,宝玉是个禀赋虚弱,经常生病的,他爸还经常打他,所以每次伺候好了宝玉痊愈,跟随的丫鬟们都会有赏赐,比如宝玉魔魇之后佳蕙对小红说:“就像昨儿老太太因宝玉病了这些日子,说跟着伏侍的这些人都辛苦了,如今身上好了,各处还完了愿,叫把跟着的人都按着等儿赏他们”。
大丫鬟晴雯自然“算在上等里去的”,怎么也不会少于一两银子。因为不及她的麝月也根本不拿一两银子当回事,直接跟婆子说“谁又找去!多了些(一两多)你拿了去罢。”
这么算起来,这些年来光伺候宝玉病痛得到来自贾母的意外赏赐也很客观,和上面的年节赏赐、基本工资,凑200两都差不了多少了。
古代女装首饰价高,晴雯自己的服饰份例和主子赏赐的“衣履簪环”不是小数目《红楼梦》里面有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贾府的丫鬟死也不愿意离开,原因由袭人说得明白:“吃穿和主子一样,也不朝打暮骂”。贾府的丫鬟吃穿真的和主子一样吗?答案是,得脸的丫鬟是这样的。同理仆妇和家奴。
黛玉进贾府的时候,看见“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贾赦屋里)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
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的时候,看见“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带银”就以为是凤姐了,后来凤姐给她的二十两银子,还是“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当时是冬季,是凤姐丫鬟们的冬衣份例。
可见贾府的丫鬟们一年四季都有衣服份例,按等级制作衣服发放,晴雯的身份虽然比不上平儿,也不如袭人鸳鸯,但是作为宝玉的大丫鬟之一,她领的二等丫鬟的份例也不错,毕竟是日常贴身伺候公子小姐的掌事丫鬟,穿的不体面可不行。
这么算一下,晴雯在贾府一共六年多时间,那么也就至少有二十四套衣服。
古代的女装偏贵,尤其是富贵之家常用的绫罗绸缎的料子做出来的衣服就更贵了,从麝月的“单穿红绸小棉袄儿”和鸳鸯的“水红绫子袄儿,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看来,毫无疑问,贾府的丫鬟们穿的都是绫罗绸缎等上好的贵重衣料。
古代的丝绸主要是蚕丝织物,主要有绢、纱、绫、罗、绮、锦、缎等种类,颜色花样更多繁多,但是无一例外的是价格都很贵,曾担任货币交易职责,也曾是赋税的重要项目。在《释名》中,明确提出:“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其制字从帛与金也。”由此古人有“寸锦寸金”的说法。
比如在《金瓶梅》中西门庆娶富婆孟玉楼,求着孟玉楼的姑妈做主,许诺她“到明日娶过门时,还你七十两银子、两匹缎子,与你老人家为送终之资。”宋朝和辽国的“澶渊之盟”答应每年给辽国“银20万两,绢30万匹”。
那么一件绫罗绸缎的女装值多少钱呢?庆历年间, 御史中丞张方平托户部判官杨仪雇女仆, “未尝与直 。而女仆随身衣装, 自直百千, 皆仪所办 ”一位女仆的全套服装, 就达 100贯, 宣和末年更夸张,开封富家女子一袜一领,,就要费至千钱 。”
当然了明清朝的收入和消费能力和北宋鼎盛期是不能比的,所以也不太具有参考价值。
还是看一下《红楼梦》中的物价,邢岫烟在贾府寄居没钱打点下人,就把自己的“棉衣服叫人当了几吊钱盘缠”,邢岫烟拿出去当的棉衣肯定是件比较值钱的绫罗绸缎料子,说不定是她最好的衣服了。
邢岫烟本是普通门户的官宦小姐,她的服装差不多也就是贾府大丫鬟的水平,说不定还赶不上。所以晴雯的一套衣服怎么也能值得“几吊钱”,仅是她份例的二十多件衣服也能值得三五十两银子。
除了丫鬟的份例衣服,还有主子的赏赐。按照秋纹得到王夫人赏赐衣服之后说“衣裳也是小事,年年横竖也得”的说法,丫鬟们是每年都会得到主子赏赐衣服的,宝钗也曾把自己的旧衣服给金钏。
那么女主子的衣服自然是更上等贵重的了,就算一年给一件也至少能值二三十两的银子。
除了衣服,还有不少的首饰、鞋子搭配,每年都有新的做的,鞋袜这些自然值得少些,但是金银珠翠首饰怎么也能值当二三十两银子,别忘了晴雯可是宝玉屋里头一个爱打扮得女孩子,病重得时候手上还带着“戴着四个银镯”,就算30多克一个,四个也是四两银子了,平时肯定更不用说了,自然是绫罗绸缎,涂脂抹粉,插金带银了。
此外还有主子赏赐的什么戒指、扇子、香囊、汗巾等物件,加起来也能值二三十两银子。
那么仅是晴雯这些“衣履簪环”加起来也能值一百两是没太大问题的,加上值钱算的工资补贴等,已经有300两银子了。我还没开始算晴雯的灰色收入。
晴雯的灰色收入:可能不是来自”赢钱“,而是她绝妙的针线活儿《红楼梦》里不止一次地写道晴雯和丫鬟们在”掷骰抹牌“的戏耍,尤其是过年的时候,贾府是不禁止大家玩这些游戏的,尤其是输赢在一二百钱数额更是不当回事。主子们平时闲着没事,也都玩这些,贾母经常会了薛姨妈凤姐等”斗牌“。
但是下人们平时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能随便做这些戏耍。看看大观园的婆子们聚赌被处理就知道了。
而且就是过年那一回,从晴雯回屋里拿钱来看,她也虽然很从聪明,但也不老是赢,指望能”捞回本”就挺满意了,想靠这个赢多少积蓄也不现实。
晴雯其实是个懂规矩的人,平时虽然”使心不使力“,除了伺候宝玉,做针线活之外,她和屋里的麝月,秋纹,碧痕,紫绡丫鬟们玩,有时候带钱,有时候根本也不带钱,带钱的那一回还真没有晴雯:
只听外间屋里麝月与秋纹拌嘴……麝月道:“我们两个斗牌,他赢了我的钱他拿了去,他输了钱就不肯拿出来.这也罢了,他倒把我的钱都抢了去了。”
在第六十四回晴雯和大家玩的就是“抓子儿赢瓜子儿”的游戏。也玩得很欢乐热闹。
就算袭人回家奔丧那一段日子,晴雯总领宝玉屋里大小事,她也没有坏了规矩,随性玩耍取乐,可见她玩”掷骰抹牌“,也不是常有的事。
所以,我认为晴雯的灰色收入并不是“赢钱”,主要是来自她那一手绝妙的针线活。因为宝玉屋里丫鬟非常多,仅贴身伺候的就八个,还有十几个小丫鬟干杂活,晴雯这个二把手除了晚上值夜班辛苦,其他时间基本上是很清闲的,她除了做一点宝玉的针线,比如那条“血点般大红裤子”之外,也就是自己的贴身衣服,贾母那边应该也不至于真的指望用她做多少针线,因为贾母是派她来伺候宝玉的。
那么晴雯其它时间除了玩儿之外肯定就是做针线了,比如第三十七回写道,袭人进屋来,“因回头见晴雯,秋纹,麝月等都在一处做针黹”那么晴雯的针线活能不能换钱呢?答案是肯定的!
贾母都夸她“晴雯这丫头,我看他甚好,(贾府众丫鬟)言谈针线都不及她”,这个评价可以说很高了,从勇补雀金裘来看晴雯的针线也的确是一流水准。在古代很多女子就是靠一手好绣工赚钱养家糊口的,《红楼梦》中有个绣工卓绝,异常珍贵的女子,名叫慧娘,她的刺绣被称为“慧纹”,“若有一件真"慧纹"之物,价则无限”。
晴雯的针线活应该也很值钱,如果能交给她哥嫂拿出去卖钱,应该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了。
晴雯应该是明白自己是贾母安排给宝玉的“准姨娘”,所以她才“痴心傻意”以为能和宝玉“大家横竖是在一处”,又对麝月等人说“等你们都去尽了我再劝不迟。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
她虽然性格率直,没有袭人那么会为自己谋算,但是她也很聪明,知道求着赖嬷嬷把她的姑舅哥哥买进贾府做厨子,好一个娘家人做依傍。她更知道在贾府做姨娘,要想立稳了,必须要有钱打点下人才行,所以晴雯虽然不怎么会经营人际关系,但是不代表她不会攒钱呀。
这么算起来,晴雯的遗产有三年四百两银子实在太稀松平常了。贾府那种公府豪门,又特别喜欢要面子讲排场,就算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说是遍地是宝贝都不夸张。
别忘了妙玉随便扔给刘姥姥的那个成窑五彩小盖钟,在清朝也至少值百十两银子。贾府里虽然找不出妙玉那些贵不可言的古董茶具,但是“成窑五彩小盖钟”级别的古董肯定是日常可见的。晴雯平时摔碎的那些玻璃缸,玛瑙碗,她撕掉的那两把扇子,随便兑换一下也值许多银子了。
而且对于这些财物,贾宝玉的态度是什么呢?是“几个钱什么要紧”:晴雯随便摔玛瑙玻璃,麝月打开箱子去随便捡扇子,价值无双的贡品大红汗巾子随便就给了袭人。
果然像甄家婆子说得“糟蹋起来,那怕值千值万的都不管了”。宝玉是王夫人和贾母的宝贝疙瘩,他的屋里有的是长辈赏赐贴补的好东西,也从来不缺钱。
如果平时宝玉随手赏给晴雯一些值钱的小物件,晴雯的私产根本没法具体计算,别说三四百两银子,就算三四百两金子,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宝玉他根本没什么金钱概念,就看他高兴不高兴,就看他宠爱喜欢谁了。
而且,晴雯的私产远没有袭人的多。不说工资、补贴、年节福利等,单说宝玉赏给袭人的大红汗巾那就是十分珍贵的,还有袭人回娘家那一回,王夫人和王熙凤赏给她的那些衣裳首饰更是价值不菲,但是那些皮草类的衣服就可以轻松碾压晴雯了。
综上所述,晴雯作为贾府贵公子贾宝玉的大丫鬟,能留下三四百两银子的遗产并不奇怪,只可惜晴雯潦草早逝,她攒了多年的钱财都归了哥嫂多浑虫夫妻了。
南山橘暖 / 文
我是南山橘暖,爱读书,爱读红楼梦。红楼梦解读见仁见智,如有歧误,敬请雅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