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蒲松龄的《青梅》写尽了男尊女卑?
蒲松龄的《青梅》写尽了男尊女卑吗?
我并不这样认为。青梅在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从婢女做到诰命夫人,完全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得到了一个美好的结局。
青梅做到这一点,完全靠的是自己的力量。她一无仙术,二无法力。她的幸福生活靠的就是人性中的善与美。
而青梅本人也将这份善与美传递了下去。
一.从婢女到书生妻子
青梅有着一个悲惨的身世。她父亲姓程是个书生,她母亲是一个狐狸精。
因为狐狸精生下了青梅这个女儿,不是儿子,所以程书生受到了众人的嘲笑。
之后程书生,另聘她人为妻。狐狸精大怒,丢下青梅自己也走了。
之后程书生病死,他妻子再嫁,青梅就被他堂叔卖到了王进士家。
青梅从良家女子变成了一个婢女。这是个巨大的人生转变!
婢女意味着没有自由,从此青梅的人生掌握在了主人的手里。使得她已如浮萍一般孤苦无依。
青梅这个坚强又聪明的姑娘,从没有认命!她一直努力着,努力地让自己活得更好。
成为婢女的青梅从没有自怨自艾,她聪明且精于人情世故。服侍王进士的女儿阿喜,十分周到。
青梅做到了,让王进士是全家都很喜欢她。
这只是青梅人生规划的第一步。
给人做丫鬟并非长久之计。一旦年纪大了,就有可能被主人卖出去给人做小老婆。
一旦成为了显贵人家的小老婆,青梅此生就无法改变奴婢的命运了!
在一个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青梅目光如炬,她为自己择婿,然后努力出击。
青梅选中的是家境清贫的书生张介受。
这位张介受家境清贫,却守礼孝顺。他自己喝糠粥,却给母亲吃肉。
生入,抱父而私。便液污衣,翁觉之而自恨,生掩其迹,急岀自濯。
他父亲病重,他怕父亲知道的屎尿弄脏了他衣服,就挡着弄脏的地方,急忙洗掉。
1.张介受自己吃糠粥却给母亲吃肉,这足以能证明这个人的心地善良,且极为孝顺。
2.张介受怕他父亲知道,自己便溺在儿子身上而心生羞愧,说明他是一个体贴和心思细腻的人。
3这样的一个人,专心读书,求上进。何愁没有成功的那一天!
在青梅的眼中,这样的人才可托付终身。
而这时的青梅,并没有马上向这位张生介绍她自己。
而是要撮合张生同自己的主人阿喜小姐。
这就是青梅如同狐狸精一般的狡猾之处了。
青梅让张生的母亲张老太太托人去向阿喜求婚,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
张生是什么身份?赁房而居的穷书生。
阿喜是什么身份?父亲是进士出身,真正的官宦人家的小姐。
张家派来的媒人,会被王进士一顿羞辱,这才是正常的结局。
在王进士眼里,张家穷得像讨饭花子一样,也敢来求娶自己的女儿,根本就是一件贻笑大方,自不量力的事情!
而经过了此次求婚失败,张家人也会明白自己现在的身份,在达官显贵眼里,根本就瞧不上,看不起他们家。
降低求偶的标准,是张家人的必然选择。
青梅可不似红娘般单纯,一心要撮合张君瑞与崔莺莺。
她做了这么多铺垫,就是要把自己嫁给张生。
1.首先让张家在王进士处碰壁,自尊心受损,主动降低求偶标准。
2.然后大胆出击,直接告白。
梅曰:万一能成,肯赐援拾否?
生曰:得人如卿,又何求?
开启了他们在男女大防的时代,自由恋爱的脚步。
3.守住底线,绝不淫奔。青梅要的是改变自己卑贱的身份,要的是明媒正娶,堂堂正正的过一生。所以月下私奔这样的事是万万不可做出的。
4.青梅选择把她同张生的感情直接告诉主人阿喜,以求得阿喜的帮助。
王进士一家要去山西上任,张家选择了此时向青梅求婚。在阿喜的帮助下,王进士以原先的身价,把青梅嫁给了张介受做妻子。
此时的青梅完成了身份的第一次转变。她从身份卑贱的婢女变成了良家女子。
成为了书生张介受的妻子。
二.从民妇到夫人
成亲以后的青梅孝敬公婆,勤俭持家。
青梅的品行得到了夫家的认可,全家人都敬重疼爱她。
能得到公婆的疼爱,等于给她的婚姻又上了一把锁。青梅的家庭地位稳固。
而只有心地善良淳朴的公婆,才会发自内心的疼爱儿媳。
从这一点上来看,青梅何其幸运。在家庭生活中,青梅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美与善。
古时女子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们只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望夫成龙。
青梅给了丈夫最大的支持。
青梅心灵手巧,又有经商的才华。
她以刺绣为业,商人都在门前等着抢购,唯恐买不到手。
而这刺绣的手艺是谁教给她的呢?
她一出生就被生母抛弃,生父不管她,之后继母改嫁。然后无德的堂叔她把他卖掉。
青梅所有的骨肉至亲都不爱她,不会真正的去教她生存的本领!
刺绣的手艺,十有八九是在王进士家作丫鬟时同阿喜学的。
阿喜这位主人,给青梅种下了善的因。
青梅的这份刺绣手艺,让她可以承担家中柴米油盐一切生活大计。
所以她的丈夫才能不为家务琐耽误了读书。
之后才有机会中举人,中进士,然后被派到一个省里担任司李。
这时青梅的身份发生了第二次转变,从一个普通的民妇,变为了官宦之妻。
三.青梅与阿喜
张介受是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有责任、有担当的男人。
青梅既视他为知己,他也是青梅为知己。
二人在成亲之前,端正守礼,从未逾矩。
张介受也不是一个狂傲,恃才傲物的书生。没有自矜身份,黄腾达之后就看不起婢女出身的发妻。
张介受的官场之路一步一步上升的时候,是阿喜最孤苦无依的时候。
这时的阿喜,父母双亡,流落他乡。被一个尼姑收留住在庵里。
可住在庵中的阿喜依然不得安生,因为貌美,一些无赖之徒常用污言秽语去调戏她。
这时已经是官宦家眷的青梅来庵中避雨,见到了落魄无依的阿喜。
这时在二位女子间,我们看到的全是人性中的善和美。
曾经的阿喜,求父亲不要把青梅嫁给有钱人家做小老婆,还把自己积攒下来的钱,全部交给青梅,让她赎身。
阿喜的善心,换来了青梅对她的善果。
青梅带着阿喜回家了。
然后便是古人所谓的大团圆结局,青梅同阿喜和睦相处,共侍一夫。
二人都儿女双全,也都被皇帝封为诰命夫人。
古来儿女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青梅》这种自主择婿的行为,在当时看来一定是惊世骇俗的。
我们不能用现代的婚姻观,去看待古人写的故事。
《青梅》这个故事写的并不是男尊女卑,更多的是在描写婚姻主要要看人品、才能、上进心,而不能有庸俗的想法,将佳人留给纨绔子弟。
《青梅》是在歌颂着人性中的善与美。给了一个小女子,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卑微命运的机会!给勇敢追求自己幸福的姑娘,一个美好的结局。
这本身已经是那个时代的男子,给女子的极大尊重。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青梅》写尽了男尊女卑?
狐仙产女,名曰青梅
有一个书生姓程,为人光明磊落,颇受乡里好评。有一次,他从外面回来,忽然觉得包袱有些重,拿下一看并无他物,可从身后却出来一女子,巧笑倩兮地看着他。
程生便怀疑那姑娘是鬼,那姑娘说:“我并不是鬼,而是狐仙。”
程生说:“若得姑娘青睐,便是狐仙也罢。”于是二人便一起生活了。
两年之后,那狐仙给程生生了一个女孩,名叫青梅。狐仙经常给程生说:“你不要娶老婆,我以后会给你生一个男孩的。”
程生听了她的话也答应了,只是乡里经常讥讽他无后,程生受不了这气,于是与一个姓丁的姑娘订婚了。
那狐仙见此非常生气,给青梅喂完奶之后,扔到了程生的面前大骂道:“这赔钱货你还是自己养吧,我不管了。”说完就走了,程生一人抚养着青梅,没过多久便死了,死后青梅被那堂叔抚养。
堂叔是一个好财的人,见青梅生得可爱,时常想要将他卖给富豪家做丫鬟,好饱了自己的腰包。
有个姓王的进士,听说青梅以后,花高价将她买回家里,给自己的女儿喜儿当丫鬟。喜儿从小和青梅一起长大,二人情同姐妹,虽说青梅是喜儿的丫鬟,但喜儿却从未将青梅当丫鬟看待。
当时,乡里有一书生名叫张介受,家境贫寒,没有钱财,租住在王进士家的房屋里。那张介受虽然家境贫寒,但为人品行端正,极其孝顺父母。
有一次,青梅见那张书生靠在墙根上喝着糟糠粥,而屋内父母的面前却摆满了丰盛的饭菜。那张书生的父亲常年卧病在床,张书生一直照顾,不离不弃。
一天,张书生替父亲清理屎尿时,不小心弄到了衣裳上面,父亲很愧疚,抹着眼泪说自己实在该死,那张书生不以为意,刻意用手挡着被弄脏的地方,忙完后赶忙清洗。
这两件事被青梅知道了,青梅觉得这张书生只是一时落魄,日后定然不凡。
他将此事告诉了喜儿,并且对她说:“张介受为人忠厚老实,品格高尚,如果你想要寻得一个好丈夫,这张书生却是最佳人选。”
喜儿听后也偷偷去看了那张介受,见他确实仪表堂堂,,骨子里透露着一股正派。喜儿颇为意动,便将此事告知了父亲,王进士听后不仅拒绝了她,还大骂女儿:“贱骨头,你就那么想挎一个破篮子,上街买菜,去给叫花子当媳妇儿吗?”
青梅见此事没有办妥,于是就想着把自己嫁给那张书生。于是一天夜里去找了他,向他说明了来意。
青梅说:“我并不是什么随便的女人,我只是倾慕你的贤德,想自愿寄托终身罢了。”张书生却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她,说道:“你虽是倾慕我,但你半夜三更来找我,被人知道也不好。常言道: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你还是赶快回去吧。”
青梅说:“倘若我白天来向你提此事,你会接纳我吗?”
那张书生说:“我如此落魄,能得你青睐,此生无憾,还能再奢望什么呢?只是这事若想成,我还有三个顾虑:第一,你无父无母这事你并不能自己做主;第二,倘若我和你成婚,那王进士定要索要大笔的赎金,这是我没有办法凑齐的。第三,即使这件事可成,如果我的父母不愿意那么也是不行的。”
青梅便说:“既然你肯说出,那你我二人便一起想办法。”
青梅一心想着把自己嫁给张书生,因此,每到闲暇时刻便来张书生家里料理家务,进进出出之间,将张家打理的井井有条。张书生的母亲非常高兴,一次偶然间,青梅向她提起此事,张书生的父母愉快的答应了。
后来,青梅又将这件事告诉了喜儿,说出了自己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张书生并无足够的钱为自己赎身。
喜儿与青梅情同姐妹,自然不想看着她就此落魄,于是将自己的私房钱拿给了她。喜儿又给自己的父亲说这件事,本以为他会拒绝,谁知道王进士听到这事,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原来王进士见青梅为人聪明,唯恐带坏了自己的女儿,这才借此将她嫁了出去。
青梅嫁给了张书生后,将家里上下的活计全揽在自己的身上,伺候公婆,料理家务,就算吃糠咽菜也不觉得苦,并且时常告诉张书生,让他多读书,不要因为生活琐事而耽误了前程。
青梅还用平常的零碎时间做些刺绣,因为她做的刺绣不仅质量好,而且异常美观,所以很多人都争相上门求购,她也因此赚了点钱,张书生的家里也宽裕了不少。
后来王进士要去山西上任,喜儿因此和青梅分别。王进士到了山西后,不久妻子便死了。他将妻子的灵柩停放在大佛寺。
两年以后,王进士因为受贿,被免除了职务,他花光钱财上下打点,这才免于被打入大牢。此时的他穷得叮当响,随行的那些官员也都逃散了。
又过了几年,山西爆发了瘟疫,王进士染上了瘟疫,不久死了。王家就剩下喜儿一人了。
喜儿一个人过得孤苦伶仃,隔壁的老太太过来对喜儿说:“我有一门亲事想介绍给你,是给一富贵人家的公子做小老婆。”
喜儿拒绝了,说道:“我本是官宦人家出身,怎可去给他人做小老婆?”那老太太并没多说,留给她一斗米,便走了。
喜儿一人独居,父母未葬,拿着那斗米,每天只喝一点粥,维持生计。多次想要轻生,但是父母并未埋葬,连死都不敢。
后来,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喜儿便去找了邻居家的那个老太太,对她说:“只要那富贵人家的公子,能够厚葬我的父母,便按照您说的办吧。”
老太太将喜儿领到那公子的面前,公子见喜儿容貌出众,非常高兴,便用最重的礼节埋葬了他的父母,随后将他领去见了大老婆。
那公子的大老婆为人刻薄。将那公子管的严严实实,不允许他再娶妻纳妾,如今见那公子竟领回来了喜儿,并且容貌如此出众,大怒之下用棍子将喜儿打出,喜儿又沦落街头,无处可去。
这时有个尼姑路过,就将她收留带回了城外的尼姑庵。喜儿心如死灰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于是便请求尼姑为她剃发出家,那尼姑说:“你风尘气未断,并不能出家,我这里虽穷,但粗茶淡饭还可管得了你。”喜儿在尼姑庵住下了。
一天天降大雨,尼姑庵的门被敲得咚咚直响,尼姑去看门,见是一装饰豪华的轿子,随行人员说,轿子里乃是司里的家眷,因天下大雨想要在此避雨。
那家眷是一美人,衣着华丽,被人搀扶着走进了尼姑庵,可进门后那家眷和喜儿四目相对之下,二人皆愣住了。
那家眷正是青梅,二人见面抱头痛哭,互相倾诉这些年的经历。
原来,张介受因为刻苦努力,当年就考中了秀才,不久又中了进士。朝廷派他去省城里担任司理一职。张介受先去上任,如今又派人回来来接青梅。
青梅对喜儿说:“倘若不是天降大雨,你我二人并不会相聚,这是天意啊。”
又道:“你这么多年仍然未婚配,看来你的命运当年就已经定下了。”于是拿出华丽的衣服,珍贵的首饰给喜儿佩戴。意思很明确,就是让他做张介受的妻子。喜儿犹豫不决间,那尼姑也在旁边一直跟着劝。
不日,青梅和喜儿到了张介受的住所,喜儿对青梅说:“如果你还记得当年的情分,给我一间房,一个蒲团,我便心满意足了。”喜儿只是笑笑,并未说话。
成亲的那天,青梅带着仆人,将喜儿打扮得漂漂亮亮,并且将她送入了洞房。此后的日子,青梅一直以丫鬟的身份照顾喜儿,不敢以夫人自居。言行之间,依然对喜儿行奴婢礼。张母发话,让张府上下,将二人都当夫人相称。
后来张介受进京时,经过尼姑庵,拿出500金,向尼姑祝寿,那尼姑惶恐,推辞不受,张介受态度坚决,那尼姑才勉强接受,拿着金子修了一座观音庙,又立了一块王夫人碑。
后来青梅和喜儿都为张介受生了两个儿子,张介受上书陈情,皇上得知此事后,将喜儿和青梅都封为夫人。
暮有话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青梅和喜儿,两个身份相差很大的人,却有着截然相反的人生经历。蒲松龄的这篇小说,看似是在讲一个狐狸所生下女孩的人生经历,但却道出了封建制度下的男尊女卑。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颇低,根本就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命运,青梅在失去父母以后,被自己的堂叔卖给别人家当丫鬟,自己却丝毫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看到张书生为人贤德,想要嫁给他,可自己却做不了主,只能听天由命。
同样地,不仅是她,连身为官宦世家的喜儿,仍然也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想要嫁给张介受却被父母几经嘲笑,这就是封建社会彻彻底底的男尊女卑思想,女性根本无力去掌控自己的人生。
后来喜儿父母去世,自己孤苦无依,甚至无力埋葬双亲,只能靠着给别人当老婆,才埋葬了父母。走投无路之下住进了尼姑庵,最终虽然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嫁给张介受,但即使是这样一个圆满的结局,仍然不是她自己所能做主的。
虽然,蒲松龄这篇文章是在讲一个鬼怪狐狸的故事,但其核心却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浓厚的阶级色彩和男尊女卑思想。
对于本文,你是怎么看的?欢迎评论区留言!
我是北暮,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关注吧!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青梅》写尽了男尊女卑?
其实青梅,在以前的那个年代是个很了不起的女性,她其实是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并且改变了她那小姐的命运,而且书生的命运也是靠她改变的。如果不是有这么贤惠的妻子在默默支持,鼓励,他怎么可能飞黄腾达。
说是写尽了男尊女卑我还真不太同意。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青梅》写尽了男尊女卑?
青梅是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四中的一个女孩,她的母亲是狐仙,父亲则是一位书生——程生。为什么会说《青梅》写尽了男尊女卑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程生因为重男轻女,欲娶他人为妻程生和青梅的母亲在一起生活了几年,感情并没有不和,只是因为青梅的母亲没能给程生生下一个儿子,程生便与他人订婚了。这也导致青梅的母亲将青梅留给了程生,自己走了,走之前她是这样说的:
此汝家赔钱货,生之杀之,俱由尔。
意思就是狐仙说青梅是程家的赔钱货,她的生死都由程生决定。重男轻女的思想让狐仙都受到了影响,还说自己的女儿是赔钱货。可见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还不断地影响着很多人。
在张爱玲的小说《琉璃瓦》中,也曾说过女儿是拖累。但是在我们当今社会,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是招商银行,根本不存在什么女儿是赔钱货的说法。
2.封建社会早已形成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程生本来相信青梅的母亲能为自己生下儿子,却在亲戚朋友们嘲笑他无后的情形下想要娶王氏。程生有一个女儿青梅了,但是人们却仍然嘲笑他。在封建社会中,人们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程生深受这些旧思想的影响,觉得女儿不算是自己的后人。
正是由于封建社会这种男尊女卑的风气,才使得青梅失去了母亲,也让程生与狐仙分离。
在小说的结局中,青梅和自己的姐妹都为丈夫生下了子女,其中也是儿子居多。小说在有意无意之间也向我们展示了妻子为自己生下儿子的重要性。
结语《青梅》虽然只是蒲松龄笔下的一个故事,但内容却涵盖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在许多古人的心中,女儿是赔钱货的思想也根深蒂固。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观点,谢谢大家!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青梅》写尽了男尊女卑?
青梅,何许人?《聊斋》之《青梅》说的是什么事?
青梅,是狐仙与程生结婚后生养的女儿,因为先遭母弃后父亲又,她沦为了孤女。
志怪小说作者蒲松龄写《聊斋志异》中有一个短篇叫《青梅》。在其整个过程中讲述了青梅之出生、遗弃、父死、叔养,被迫当了个大户人家小姐喜儿的丫嬛。
后来,相识了一位穷书生张介愛,主要原因是感念他孝顺和德行,她自认自己的身份不匹配,便撮合小姐与之相爱。在当时,门当户对的残余思想很重,即使小姐愿委身出嫁,然其父王进士也会绝不同意而告黄。
万般无奈之下,青梅挺身而出,历经辛苦付出,使家境好转,书生张介受也当了官。相反,大小姐却因单身落魄,仅愿意在尼姑庵度其余生了。
一日,大雨狂暴,青梅为避雨躲进了尼姑庵,不意中,发现了小姐喜儿。于是,相拥之后并互倾人生际遇,知晓小姐的悲惨,青梅不忍心再分离,并又劝其成为了书生的夫子。
至此,她仍尊小姐为大,还照样夕令今为,处处礼让小姐,始终保持一颗谦婵之心。从此以后,她们二人相夫教子,获得了人生的最终圆满。
从整个故事情节来看,说蒲松龄之《青梅》写尽了男尊女卑并不对!为什么?
之所以青梅在蒲松龄的笔下能独立成篇,完全是因为青梅这个丫嬛身份做的本分而又厚道。
相对于穷书生张介受来说,她佩服其孝行和品德,但并没有自我强加,而是悉心劝说喜儿与之婚配。从这一点上来分析,青梅并未持尊男观点,基于的是狐仙之女怕伤了穷书生。
相对于小姐与之婚不成,自己又大胆且帮助穷书生成长,完全是出于爱之本能。虽男当官在外,她也毫无怨言,尽心料理好了家庭。这不是男尊女卑,而是一种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再说,二女侍夫后,青梅秉承对小姐的尊敬,愿意悉听小姐的安排。这也纯属一种两小无猜的友谊存在,更谈不上什么男尊女卑。
总之,《青梅》并不是写尽了男尊女卑,惟一有点粘染的地方就是其父亲因娶小妾续子而导致其母弃的悲剧!
(图片来自网络,违规即删)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青梅》写尽了男尊女卑?
《青梅》确实体现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这是封建社会题材的作品不可避免的因素,但是我在其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女性的独立、勇敢和重情重义,远胜于自轻、自怜和尊卑有序。
如果说“二女侍一夫”是折煞了女性的尊严,我反而觉得在这个故事中凸显的是,青梅其人感念报恩的美好品行。
青梅本是狐仙所生之女,却因父亲周遭重男轻女的思想所缚,母亲一气之下便弃她不顾,并负气地留下一句“生之杀之,俱由尔”之后便销声匿迹。
不久,青梅的父亲续弦后病故,继母将青梅托付给她的叔父,而青梅的叔父又将其卖给了富贵人家。几经折腾的青梅最终觅得良婿,得善终,故为圆满。
如此看来,《青梅》倒像是个举案齐眉的故事,哪里还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呢?容我们详细品读一番,再下结论。
一、《青梅》其事南京有个姓程的书生,一日他外出归家,只觉衣带末端格外沉重,回身一看,却见一个绝色美人从衣服后面走出。程生料定她是个女鬼,而美人则说自己是狐妖。
都说“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程生见有美女投怀送抱自是欣然笑纳。不久,狐妖为程生诞下一女,名唤青梅。
然而程生身边的亲友嘲笑他无子,尽管狐妖承诺会为其生子,程生依然聘了王氏为妻,于是狐妖愤然离去。
青梅出落成少女后,程生病逝,代为抚养的叔父将青梅卖到了王进士家,作王进士之女阿喜的婢女。
一日,青梅见到一位贫寒的张姓书生孝顺恭俭,便要撮合阿喜嫁与他。在青梅劝说张母提亲后,王进士夫妇只待阿喜同意,便可为女儿定下这门亲事。孰料阿喜摇摆不定,婚事只得作罢。
于是,青梅请阿喜相助,将自己嫁与了张生。婚后,青梅孝敬公婆,也颇受张家尊重。
半年后,王进士夫妇相继病逝,阿喜变为了孤女。一个雨夜,借住在寺庙的阿喜与青梅相遇。此时的青梅早已成为了司理大人的夫人,于是,青梅将阿喜请回家中,并为夫君和阿喜操办了婚事。
此后,婆母张夫人命家仆皆称青梅和阿喜为夫人,两人不分长幼。青梅育有两子一女,阿喜育有四子一女,一家人其乐融融、相伴余生。
二、《青梅》其意《青梅》不同于《聊斋》中的其她女性形象,她因自身聪慧善良,得以善终。她懂得识人,才能觅得良配。她善良忠顺,才能举案齐眉。她感恩图报,才有娥皇女英。
当然,若以现代思想来看,二女侍一夫就是对女性尊严的践踏。然而,自古男子皆可三妻四妾,贾宝玉心念着灵魂伴侣林黛玉,却依然与袭人行云雨之事,遑论古代男子的专一其实意义不大。
因此,从青梅的婚配本身来说男尊女卑,也无甚联系。反倒是青梅其母很令人玩味,狐妖在抛夫弃女时说:“此汝家赔钱货,生之杀之,俱由尔。我何故代人作乳媪乎?”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女儿是个赔钱货,你们是杀了她还是养着她,都随你们意。我为什么还要白白做人家的奶妈?
狐妖为女子,其女亦为女子,而狐妖却将青梅比作“赔钱货”,是不是很讽刺?女子轻贱女子,与男子的背信弃义无关,恰是女性本身的精神难独立和数千年被欺压的奴性所致。所以我说,没有人去轻贱青梅,而是封建伦理固有的思想压榨。
其次,是阿喜最初的选择。在青梅撮合阿喜嫁张生时,青梅提醒阿喜不可看眼前之利,她坚信自己识人断人的眼光,也看准了张生必是可托付之人。而阿喜呢?在她的父母都没有嫌贫爱富之时,她自己首先犹豫不决,而断送了姻缘,成全了青梅。
如此看来,此处何来的男尊女卑呢?反倒是大户小姐对婚配对象的挑三拣四。女儿的金贵由其出身决定,这是阿喜的底气。
再来,我们看张生的父母。张父病重时,张生心疼母亲操劳,将肥美猪蹄让与母亲,自己不忍食之。而决定是否求亲和下聘的也是张母,可见张母的地位。
当青梅和阿喜先后嫁到张家后,张母未曾亏待儿媳,而青梅让张生娶阿喜也是自己的主张,足见这个家庭里女子的主事话语权。
基于以上三点缘由,你还会觉得这个故事主要体现的是男尊女卑的思想吗?
三、《青梅》之义在《青梅》这个故事中,自小被母亲抛弃,被叔父贱卖的青梅,从未自轻自贱过。她聪明灵巧,深得阿喜青睐。她自信勇敢,才会主动向张生表白,并安排好了如何成全自己的姻缘。在巧遇阿喜落难后,青梅懂得感恩且心胸开阔,她怕阿喜有负担,便说这姻缘本就属于阿喜,还大度地让出了自己当家主母的位置。
可以说,青梅的出身并未决定她的命运,她懂得掌控、改变自己的人生。是这份果敢和仁义,让她得到了想要的生活。
故事的结尾,蒲松龄善意地为两个女子安排了子嗣,也让整个故事充满了封建时代的圆满性。同时,它也告诉世人,纵然我们改变不了出身,却可以改变人生,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首先修得善根。
我是雪忆柔,文字是灵魂的歌者,指尖在书海中起舞,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您关注我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