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薛姨妈真的为黛玉向老太太提亲,说给宝玉,结果会怎样?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薛姨妈说:“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意思是要给宝玉黛玉说亲,但后来不了了之。如果薛姨妈真的给他们提了亲,戳破那层窗户纸,结果会怎样呢?

让薛姨妈开口为宝玉和黛玉提亲,贾母从来都是这么打算的。而且贾母还要让薛姨妈自己主动去为宝玉和黛玉提亲。

一.爱之深,计之远

贾母是荣国府的最高统治者,人活到了贾母那个地位,对绝大部分的人和事都会看得云淡风轻。

只有宝玉和黛玉,贾母深深的爱着他们二人。

也只有两个玉儿,能让贾母为他们笑,为他们愁,为他们哭着说出那句一一不是冤家不聚头。

贾母把黛玉从从苏州家里接来的时候,一定会对林如海许下照顾她一生的承诺。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深爱女儿的林如海放心地把女儿送到荣国府。

在贾母心中,能同宝玉比肩的只有林黛玉。贾母疼爱黛玉之心,远超过她的亲孙女。

宝玉和黛玉二人从小都在贾母的身边长大。贾母就是要为二人培养青梅竹马的感情。

贾母是宝黛婚姻的坚定支持者,这一点从未改变!

因为爱得深,才要为宝黛二人计之深远。贾母希望他们幸福,所以不能用长辈旳尊严生硬的为二玉订婚。

因为贾母心里明白,王夫人对宝玉妻子,另有人选。

二.王夫人的打算

王夫人生了三个孩子:贾珠,贾元春,贾宝玉。

贾珠早逝,贾元春入宫,王夫人的身边就只剩了贾宝玉这一个孩子。

王夫人极为重视贾宝玉!这种重视并不单纯,既有母亲对儿子的爱,也有依仗儿子获得荣国府更多权力的贪婪。

王夫人想要一个符合自己利益的儿媳妇。

在王夫人这种没有受过教育的愚妇眼里,选一个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姑娘为儿媳,才能同自己是一条心。

于是王夫人同薛姨妈这两个老姐俩,便炮制出来一个金玉良缘。她们二人想让薛宝钗成为未来的宝二奶奶。

三.婆媳间的博弈

王夫人想让薛宝钗成为自己的儿媳。

贾母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贾母的儿子贾政娶了王夫人,贾母的孙子贾琏娶了王夫人的侄女王熙凤。

如果贾宝玉再娶夫人的外甥女薛宝钗,那么整个荣国府就成了王夫人的天下。

贾母这个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将会被完全架空。所以贾母绝对不会允许金玉良缘的发生。

站在贾母这个角度。黛玉是她的外孙女儿,会同她永远一条心。

黛玉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探花。

宝黛联姻才更符合荣国府未来的发展趋势,从武荫袭爵变成真正的文臣清贵之家。

四.贾母的顾虑

无论是贾母还是王夫人,都希望宝玉娶同自己有血缘的那一个姑娘。

但是她们谁都不敢硬来。

贾母如果生硬地做主,让宝黛二人成婚,会为黛玉未来的婆媳关系埋下巨大的隐患。

古时的儿媳如果不被婆婆待见,就注定了她未来悲惨的命运。

而王夫人对金玉良缘这件事情,也只敢在私底制造舆论声势,她不敢把这件事情摊开来同贾母说。

不孝这顶大帽子,王夫人承受不起。

于是,薛家不时地拿金玉良缘去探口风。

贾母的代言人王熙凤,则不时地用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不给我家做媳妇?这样的话来打趣黛玉。

而且很显然,贾母的暗示更为成功。连荣国府的小厮兴儿都知道,宝玉的亲事将来是定准了林姑娘的。

五.贾母的谋划

为了黛玉未来的幸福,贾母不能压着王夫人同意宝黛的亲事。

作为荣国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也不能失了尊严,先去为宝黛求亲。

最佳的方案是让薛姨妈来保媒,由她来提出宝黛的婚事。

薛姨妈会这么做吗?

答案是,如果如果荣国府不倒,薛姨妈一定会这么做。

薛家是四大家族中衰败最快的一个家族。

只剩薛蟠这一个挂名的皇商,还是赖着祖父的情分才有的。

薛家薛蝌这一支,就只是普通的商人了。

薛嶓和薛蝌都没有科举而仕,振兴家族的能力。

这一切不独是荣国府,同薛宝琴订亲的梅家也看出来了。

梅翰林家已经隐隐的露出想要退婚的意思来,所以薛蝌一家急了,匆匆地带着妹妹进京都,要发嫁薛宝琴。

梅翰林家对薛家选择了拖。以自己在任上为借口,不见薛家。

梅翰林家是清贵的书香门第,梅翰林的儿子,同薛宝琴的婚事,薛家一定不会放弃。

为此薛蝌、宝琴也留在了荣国府。

宝琴的婚事,薛姨妈一定要借助荣国府的势力才能完成。

当薛家有了求贾家的事情,贾母就有了谈判的资本。

荣国府背后有贵妃娘娘贾元春,还有祖萌爵位。如果真的愿意出力,是可以让薛宝琴顺利完婚的。

贾母对宝玉的婚事选择了拖。反正宝玉和黛玉都还小,还能拖几年。

而宝钗不一样,宝钗比宝玉大。几个人中最先拖不起的是薛宝钗。

薛蝌与邢岫烟订亲。邢岫烟是荣国府贾赦之妻邢夫人的侄女。

薛蝌同邢岫烟订亲,能让薛家同荣国府的联系更近一层。

薛蟠娶夏金桂,夏家同样是皇商,夏家带来的人脉和陪嫁,能暂时维持住薛家皇商的体面。

薛家两个男子的婚姻,都无法维持住薛家混贵族圈的资本。

眼见着宝钗嫁不进荣国府,薛姨妈只能保住一个算一个。先利用荣国府的人脉,保住宝琴的婚姻。

薛宝钗再另做打算。

而人情往来,从古至今都是等价交换。

想让贾母出面,为宝琴去说亲,薛姨妈需要用来交换的,必然是成全宝黛的婚事。

薛姨妈是王夫人的亲妹妹,由她来为宝玉和黛玉提亲,意味着王夫人对黛玉的认可。如果薛姨妈真的去说亲,也是去撮合宝黛,而不是把黛玉说给宝玉。没有个女孩去上赶着男家的道理。薛姨妈去说亲之后,宝黛的婚事就会正式提上日程。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香巢已垒成,说明宝黛是真的开始议亲了。可是,还泪的黛玉必然会泪尽而亡,走向她宿命的悲剧。

如果薛姨妈真的为黛玉向老太太提亲,说给宝玉,结果会怎样?

别相信,尽管慧紫娟情辞试莾玉时,贾宝玉的疯病,已经给了薛家和王夫人重重的一击,但她们仍没有完全放弃金玉良缘。

所以薛姨妈说的是向老太太提亲,仅仅是向贾母买好而已。真正能决定贾宝玉婚姻的,是他的父母,王夫人坚决反对,贾政无可不可,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贾元春的态度。所以薛姨妈跟老太太说了,也不会有结果,还是得和贾政夫妻商量,还得请示贾元春。

贾母真能做主,早就定下来了,所以薛姨妈根本就不会提,如果提也会和王夫人提,疏不间亲。

如果薛姨妈真的为黛玉向老太太提亲,说给宝玉,结果会怎样?

薛姨妈和王夫人姐妹同心,是金玉良缘的倡议者和守护者。作为金玉良缘的主心骨,如果薛姨妈真的为宝玉和黛玉说亲,结果将会出现巨大的转变。

若薛姨妈为宝黛说亲,便意味着薛姨妈与王夫人已经放弃了金玉良缘,宝钗不会嫁给宝玉。

薛姨妈老早就对王夫人等人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对促成金玉良缘的态度十分积极。从王夫人厌黛玉、喜宝钗的态度来看,她对薛姨妈倡议的金玉良缘很满意。这对姐妹同声同气,一条心思。

如果薛姨妈真的公然为宝玉和黛玉说亲,说明这薛姨妈和王夫人已经放弃了金玉良缘,有了别的打算。

宝钗在二十二时已经过了十五岁生日,到薛姨妈说出为宝黛提亲的戏言的五十七回,宝钗至少有十六岁。在那个年代,十六岁已经要说婆家了。既然薛姨妈不再留恋金玉良缘,很快就会着手为宝钗找婆家。

薛姨妈有将宝钗嫁给宝玉的心思,说明她有心把女儿嫁入大官富贵之家。清朝江宁织造曹寅是内务府包衣出身的皇商,他有个女儿嫁给了平郡王纳尔苏为妃。可见皇商家庭的女儿要嫁入高门不全是妄想,只要有门路就行。

薛姨妈有贾、王两家做靠山,要为宝钗觅个贵婿不为难事。与贾府来往密切的有四王、八公及各种侯爷,王子腾常年混迹于官场,与许多官员有往来。在王夫人和王子腾的协助下,宝钗很快就会有满意的婆家。她的婚事不会耽搁太久,将与宝玉不再有瓜葛。

由薛姨妈出面说亲,宝玉和黛玉的婚事将会进展顺利,但是他们却很难相携到白首。

薛姨妈、王夫人姐儿俩的感情一向很好。王夫人听说了薛蟠打死冯渊一事,便一直牵挂着,直到贾雨村结案,才放心。待薛姨妈带着儿女来到贾府,姐妹俩见面,悲喜交集,泣笑并见,姐妹情深跃然纸上。

薛姨妈和王夫人情感厚密,住的又近,两姐妹在做什么事之前,悄悄地先达成共识很方便。如果薛姨妈公然地为宝黛说亲,说明王夫人已经接受了木石姻缘。

一直以来,王夫人是木石姻缘最大的阻力,现在王夫人回心转意了,一向心属木石姻缘的贾母将会心无旁骛地为两个玉儿筹办婚事。

宝玉和黛玉早就情投意合、愿同生死,如果他们能结婚,无疑是相携踏入幸福的光晕里。可惜他们的幸福不会太长久。

黛玉先天有不足之症,自会饮食就吃药,请了许多名医问诊,皆不见效。来到贾府,经常为思念父母家乡而哭泣。与宝玉相爱之后,又为无人替她做主婚姻伤神。身体状况越发糟糕。

第三十二回,黛玉便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生诊断时说她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第四十五回,黛玉对宝钗说:“我知道我这病是不能好的了。”黛玉的病势已经很重了。

也许黛玉嫁给宝玉,了却了一桩心事,身体会有所好转,但也不可能出现太大的转变。黛玉先天太弱,后来病势又有一定程度的加强,想达到正常健康的地步,不容易。

黛玉的身体状况决定着她无法陪宝玉走完这一生,她将在中途告别,把怀念和回忆留给宝玉。

对于宝玉和黛玉来说,有一段短暂的幸福,也不枉此生。如果薛姨妈真的为宝黛说亲,将会治愈宝玉和黛玉今生最大的遗憾,也规避了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悲剧,是明智之举,慈悲之措。

如果薛姨妈真的为黛玉向老太太提亲,说给宝玉,结果会怎样?

如果薛姨妈真的为黛玉向老太太提亲,说给宝玉,结果会怎样?

  这个怎么说好呢?作者原先的设定就是薛姨妈是坚定的金玉姻缘派,她是打死都不可能真的给黛玉去向老太太提亲,第五十七回里所说,也不过是口头上的好听话,最后的结果,必然也是宝玉和宝钗成亲,黛玉的结局只能是香消玉殒,魂归离恨。

  提问的朋友脑洞开这么大,咱也就顺着扯一扯,合不合适的,将就看吧,众位看官朋友图个乐呵,毕竟薛姨妈都能舍宝钗而取黛玉,咱不杠。

  薛姨妈真的为黛玉向贾母提亲,把她说给宝玉,贾母是一定会同意的。

  贾母待林黛玉,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那是当心尖子来宠的,黛玉和宝玉,在贾母眼里,都是心肝肉,她当年把黛玉从扬州接来京都,为的就是培养培养,让黛玉将来成为宝玉的妻子。她从不避忌地告诉众人,黛玉是可恶的玉儿之一,她和宝玉不是冤家不聚头,她也放纵凤姐开各种玩笑,包括吃了她家的茶就作媳妇这样的出格言论。紫鹃闯了大祸,是个人都明白宝玉对黛玉的感情,她却没有惩戒的意思,贾府里,就连二门上的小厮都知道,黛玉啊,将来就是宝二奶奶。她为什么久久不行动呢?

  男婚女嫁里,必不可少的一个人物——媒婆,这个人始终没出现。以黛玉的身份,那是要官媒上场的,可是荣国府不比它府,林黛玉身份也不同于贾家的小姐,而一般的“乡野”媒婆身份又不够,贾母本人作为黛玉的外祖母,是不能作这桩媒的,王邢夫人也都不行,此时,如果薛姨妈前来提亲,那是再好不过,薛姨妈出身王家,嫁到薛家,身份上是够的,同时薛姨妈又是贾家的亲戚,情感上也是够的,所以,如果她来给宝黛提亲,那就是瞌睡时及时送来的枕头呢。贾母要是不答应,才古怪了啊。

  薛姨妈真的为黛玉向贾母提亲,把她说给宝玉,王夫人和贾政也会同意。

  在原著中,王夫人虽一直喜欢宝钗,但终前八十回,也没有特别明显地要把宝钗扶上宝二奶奶的位置,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宝钗个人条件很好,但做宝玉的妻子还差点,不过是仗着亲戚情分,她待宝钗比黛玉好,却始终没有定下来。加上宝玉年纪也小,可选对象实在太少,贾母又老卡着,宝玉的婚事也就吊着。如果薛姨妈能替黛玉提亲,那也就意味着宝钗放弃了宝玉,出于自尊心的考量,王夫人也不会再考虑宝钗。史湘云已定亲,傅秋芳年纪太大,家世也配不上,其他高不成低不就的,还就黛玉的家世和身份配得上,虽说身体差点,但国公府里不少保养的药材,宝玉又喜欢,看在儿子的份上,王夫人应该会答应。

  贾政原本对林如海就敬佩有加,对妹妹贾敏一直疼爱,他待黛玉,一如既往的爱惜,如果薛姨妈来提亲,那是正好。林家虽已无人,但在朝名声很好,林如海天子门生,又是前科探花,门生故旧多如牛毛,且多在朝中任职,有些还是重要部门,虽林如海去世,但影响力仍在,或者说朝廷里如果想要个比较好的典型的话,也会把林如海的孤女林黛玉当作一个重点来看,如此,相对于没落的前国子监李家,黛玉对宝玉的隐形助力是很不错的。

  薛姨妈真提亲,宝玉肯定乐疯了。想都不用多想,直接答应就完了。

  可惜了,前神瑛侍者贾宝玉是来下凡游历的,前绛珠仙子林黛玉是来还泪报恩的,泪一完恩就报,他们俩总是有缘无份,咱们在这想薛姨妈真提亲,也就是说着玩玩,不要当真。

  抛砖引玉了,欢迎关注留言哈。  。

如果薛姨妈真的为黛玉向老太太提亲,说给宝玉,结果会怎样?

大家好,我是小白,很高兴能为大家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题主所说,如果薛姨妈真的为黛玉向老太太提亲,说给宝玉,在小白看来,贾母也未必会一口答应。

在《红楼梦》里,贾母不仅仅是一个久经人事的老祖母;更是荣国府里权利最高的一个老人;而林黛玉,是她女儿贾敏的唯一血脉,所以,对待黛玉的婚姻,她是慎之又慎的。

贾母想让黛玉和宝玉成婚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从两件事也能够看出来她的意思:

第一:王熙凤曾经因黛玉吃茶的事,当着众人的面打趣林黛玉,说你既然喝了我们贾家的茶,什么时候做我们贾家的媳妇啊?王熙凤在此说的黛玉成为贾家的媳妇,指的自然是宝玉了。

王熙凤拿黛玉的婚姻大事来开玩笑,这同她一贯老成精明的处事风格是很不搭的;因此,我们可以从王熙凤这一反常的态度中看出来,她之所以敢如此公开黛玉和宝玉的事情,是因为贾母曾经在她面前漏过风声。

第二:宝玉因林黛玉提“金玉良缘”之事,怒砸他的命根子“宝玉”:

在《红楼梦》里,宝玉和黛玉这两个小情侣基本上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似乎贾府里的人都习惯了;但清虚观打礁,宝玉被宝钗的姿色看的入迷,林黛玉打趣他为呆雁后,宝玉和黛玉二人,因为“金玉良缘”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吵。

在这次争吵中,不仅宝玉狠命砸了他的“宝玉”;黛玉还剪了自己亲手为宝玉做的惠子;其影响之大,连正在为薛潘庆生的贾母王夫人等,都忙着过来了。

事后,贾母还当着众人的面,说黛玉和宝玉这两个玉儿,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贾母的用意,似乎不言而喻了。

从这两件事中,我们似乎能看出来,贾母是真心想让宝黛二人成一对的。但为何,她一直没有开口?在小白看来,贾母没有明确给宝黛二人做主,是因为王夫人的原因。

贾母,是贾府权利最大的老人,她自然有能力为黛玉做主,促成宝黛二人的婚姻;但贾母担心的是,黛玉的未来;贾母年事已高,或许要不了多久就会归西,而那时的林黛玉,依然要面对一个人,那就是宝玉的母亲王夫人。

王夫人,作为贾宝玉的亲生母亲,贾母在时,可以不考虑她的感受而替宝玉黛玉做主成婚;但贾母若为林黛玉一生的幸福来考虑的话,就不得不重视王夫人对黛玉的印象了。毕竟,自己归西后,同黛玉朝夕相处的人不是别人,而是王夫人。

因此,即使薛姨妈真的为黛玉向老太太提亲,贾母也不会立即答应;除非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王夫人也满心欢喜的答应宝黛二人的婚姻,但此时的王夫人,似乎对林黛玉的印象并不好,所以,让她同意宝黛二人的婚姻,是一件难事。

如果薛姨妈真的为黛玉向老太太提亲,说给宝玉,结果会怎样?

如果薛姨妈真的为黛玉向老太太提亲说给宝玉,说不定宝玉黛玉就真的在一起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宝玉的婚事贾母并不能直接决定,做主的还是王夫人和贾政

贾母虽然是贾府的最高层,对府内的大小事务都有实权,但是对于宝玉的婚事她却并没有直接的决定权。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儿女的婚事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贾母虽然对宝玉的婚事有影响力,可以提出看法和建议,但最终决定的其实还是宝玉的父母,也就是贾政和王夫人。但贾政对此事又多半会听从王夫人的意见,所以最右决定权的人还是王夫人。

这也是贾母迟迟没有为宝玉定下黛玉的原因,虽然也有黛玉身体不好的原因,但主要是王夫人不喜欢黛玉,贾母也无法直接下命令。

这事从袭人和晴雯身上也可以看出来,贾母心中为宝玉选择的姨娘是晴雯,但王夫人喜欢的却是袭人。最后王夫人暗中内定了袭人的位置,并将晴雯赶出了院子,贾母知道此事后,虽然不高兴并当场表示了不满,但是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

可见对于宝玉的终身大事,王夫人比贾母更有决定权。

二、王夫人心目中的儿媳妇是薛宝钗,金玉良缘本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的计策

王夫人心目中的儿媳妇一直是薛宝钗,薛姨妈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她们联合起来炮制出金玉良缘的说法。

贾母喜欢的人是林黛玉,王夫人喜欢的人是薛宝钗,这矛盾就很明显了。这两人在贾府都有实权,且贾母还是王夫人的婆婆,王夫人纵使心中有意见,表面对贾母还是得顺从的。所以她虽然一心想为宝玉求娶宝钗,但由于贾母的原因,她也只能拖着。

王夫人在等一些时机,等贾母老去,等自己掌有更大的权力,或者一个更好的契机。而贾母其实也有这样的心机,也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所以在一切不明朗之前,她们都在静观其变。

三、薛姨妈的态度会影响王夫人的态度,王夫人的态度则会影响元春的决定

如果贾母和王夫人都在等合适的时机,那这个时候薛姨妈的态度就比较重要了。她的选择会影响到王夫人的决策。

如果薛姨妈真心为黛玉开口,把她说给宝玉,那王夫人可能也会答应。因为薛宝钗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的纽带,如果薛姨妈这一端放弃了,王夫人只有一头热是没有用的,双方不能合作的话,那王夫人也许会考虑黛玉。因为这样一来还能和贾母维持更好的关系,但是薛姨妈坚定的和她站一道的话,她和薛姨妈联手的机会更大,毕竟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关系更亲近,是一家人。

所以薛姨妈的态度其实或影响到王夫人的态度的,王夫人的态度则会影响元春的选择。因为由于阶级地位的原因,宝玉的婚事需由宫里下旨指婚,但这个宫里不会是皇帝亲自操办这事,只会是贾府的元妃。

元春自小入宫,她虽然关心弟弟宝玉,但她也并不清楚宝玉喜欢的人是谁,且宝玉是外臣,男子不适合进内宫,他也无法把自己的心思告诉元春。

因此说到底元春的旨意其实就是根据王夫人的决定来下的,王夫人有机会进宫看女儿,她可以趁机把自己的想法告知元春,元春自然也会答应母亲的话,而且也觉得这是帮着圆了宝玉的梦。

所以薛姨妈的做法会影响到王夫人,并间接影响到元春,也间接的决定着宝玉黛玉的命运。如果薛姨妈那真心为黛玉向老太太提亲说给宝玉,也许宝玉黛玉就真的在一起了。

可惜薛姨妈是不会这样说的,她每一次这样的说辞都是随口说说逗人开心罢了,她最终的心思还是和王夫人一样,期盼的是金玉良缘。宝玉黛玉注定是有缘无分,他们的结局只能凄美而永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