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和姐妹们诗社作诗,为什么每次都垫底呢?
若论作诗,《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同林黛玉、薛宝钗都是大观园中一流的水准。
贾宝玉作诗总是垫底,这件事得分情况具体分析。大观园里的诗仙是林黛玉,只有黛玉可以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可以以任何规矩来作诗。这一点宝玉是比不上的。
1.贾宝玉的心理素质不好
贾宝玉是个面对大场面时,容易紧张的人。这在元妃省亲时,表现得很突岀。
他一紧张,就容易忘事。自然难岀好作品。宝钗都说他,见了亲姐姐都能紧张到连典故都想不起来,到了金殿对策,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
2.诗社作诗限时
大观园结诗社作诗都是限时的,大约燃尽一支梦甜香的时间,这诗就得作成,才算完成诗社的作业。
而宝玉同姐姐妹妹们作诗时,玩心很重,他并没有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作诗上。他一会儿看看这个的诗,一会儿同那个说几句话。时间很快过去,最后,宝玉没完成,就算落第了。
3.诗社作诗限韵、限词排
贾宝玉骨子里头是一个很奔放自由的人,他不喜受到任何束缚。他不爱作八股文,只喜诗的自由。
一但作诗限了韵脚,就变得有了规矩,受了拘束,受拘束的宝玉诗性会大减。
我严重觉得宝玉背不下平水韵,芦雪广联句时,限二萧韵,宝玉跟本想不起几个二萧韵的字,自然接不下去。
诗社作词时,词牌名也是现抽的。贾宝玉若看到了自己沒感觉的词牌,自然也沒什么兴致,写不岀好作品。
4.贾宝玉作诗需要激情、灵感
贾宝玉能写出一流的作品,比如《芙蓉女儿诔》是在晴雯死后,他在悲伤的情绪中写岀的。
比如众喝彩的《红豆曲》,是在与众人吃酒时,毫无压力时唱岀的。
宝玉这个人,才思空灵娟逸,天性聪敏,喜好杂书,作诗时不可有拘束,比如随性所写的《姽婳词》,既沒有限韵,也沒限种类,这时他作诗的才华就展现岀来了,立意真切、风流悲感、流利飘逸,始能尽妙。
诗社作诗,不太适合宝玉展才。且诗社中,作诗的都是宝玉的姐姐妹妹,宝玉这位惜花之人,都在为姐妹服务了,有时间也是在看姐妹们的诗。自己自然落第。至于诗社夺魁这件事,宝玉是不会去争的。宝玉和姐妹们诗社作诗,为什么每次都垫底呢?
谢敬!
感觉宝玉的“诗才”能比得上众姊妹!唯一比不上的就是黛玉,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宝玉的诗才是很了得的!他在诗社里不表现的怎么突出,那有可能是一种矜持吧!谁都知道宝玉的诗才是过人的,从给大观园题匾赋诗的过程当中,宝玉并非无才之辈!那也是老夫子们认可的!
以愚人之见,宝玉在诗社里,大有雅士之风范!他多半是为了维护诗社的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不想扫大家的兴,如果他在诗社抢尽了风头!势必会惹了黛玉不高兴,他为了突显黛玉的才华,所以他就隐晦了,
而薛宝钗,史湘云那两把刷子,只有在宝玉之下,不会在宝玉之上,宝玉诗才垫底,他完全是照顾大家的面子,绝非是宝玉的诗才不及她们,这就是宝玉处处为女孩子着想的显著特点!宝玉在女孩子面前,还是有儒雅之风度,事事不与女孩子争,不夺人所能,尽显自己之能事!!
只要大家玩儿的开心!这才是宝玉想要的!即使埋没了他的诗才,他也并不在意!所以说宝玉是个善良有爱心的人,甘当绿叶,尽心的陪着花红们高兴就是了!!
(谢悟空!谢阅)!
(千眼红楼!万事休!娱乐便好!
(原创在此,与其它史料无关!敬请指正!勿抄袭!
宝玉和姐妹们诗社作诗,为什么每次都垫底呢?
红花绿叶,青莲白藕,曹先生这样的安排虽落俗套,但正照本痴。
宝玉和姐妹们诗社作诗,为什么每次都垫底呢?
贾宝玉是一个天资聪慧的男孩,有着不同于流俗的见识,他反对走仕途之路,讨厌那些所谓正经书,特别是《四书》、《五经》之类的八股文。宝玉有不同于纨绔子弟的儒雅,但他并非不学无术,他不仅对联题的好,诗词曲赋也值的称道,宝玉刚进大观园时写下一组清新的四季歌《四时即事》诗,深得大家称赞。但宝玉在大观园诗社同题吟咏中,却每每“压尾”“落第”甚至交“白卷子”第38回咏菊时,宝玉和黛玉、宝钗、探春、湘云五人共写了十二首咏菊诗,宝玉写了《访菊》和《种菊》两首,李纨的评判是黛玉的三首位列前三,宝玉高兴的拍手称道“极是,极公道”,并很淡定的主动服输,笑道“我又落第”了。还有一次“落第”是在第50回“卢雪广争联即景诗”中,李纨说“宝玉又落第了”,宝玉谦虚的说“我原不会联句,只好担待我罢”。宝玉交“白卷子”是在第70回填写《咏絮词》时,由于作的不满意,再重填时,时间已到,只得交白卷。
宝玉在诗社的活动中,表现的很有绅士风度,这里既有谦虚的成分,又有宝玉“女儿论”的体现,诗社的几位聪明清俊高雅脱俗的女儿,就是“水作的骨肉”。宝玉图的是她们开心愉悦,并不在意自己的名次。还有一点,宝玉生性率真,厌恶繁文缛节,尤其实是禁锢思想的八古文,所以在限定时间,限定题目,限定诗韵的创作中,限制了他的发挥,使他的作品和诗社的几位姐妹相比略显逊色,体现出作者精心构思安排,突出宝玉不愿受拘束,只喜欢肆意挥洒的性格特征。
宝玉和姐妹们诗社作诗,为什么每次都垫底呢?
我觉得是这样的,一方面《红楼梦》是一部歌颂女性的作品,所以要突出表现书中女主角的才华。二方面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来看,宝玉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他对生活的感觉不是很深,思想还处于不甚成熟的阶段。而书中其他女性因各自的出身、阅历不同,在思想上比宝玉要成熟。
你看,黛玉、宝钗、宝琴、湘云、探春、香菱等这些女孩子,哪个不是生活坎坷、阅历丰富。她们品尝了生活的甘苦后,对生活进行反思,再把感悟用诗词表达出来,写出的诗自然就不俗。
拿黛玉说吧。她经历了亲人离丧,舟车劳顿,疾病的折磨,对生活感悟就更加深刻,写出的诗就深刻有力度。
宝钗也是如此,她从小帮着家里打点生意,经历的事多,历练得也多,思想得到锻炼。
宝琴的经历更不用说了。从小跟着父亲各处游历,十首怀古诗也只有她能写出来。
由上得知,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实践,断不会有真切的感受,即使硬堆出来,也是没有生命力。上面这三位女性,不仅有生话背景的铺垫,平日里还饱览群书,所以写出的诗就饱满生动。还有一点是她们做为女性,天生就比较感性,再加上生活的磨砺,思想方面相比男性偏成熟。
反观一下宝玉。宝玉的生活一直都是纨绔子弟的奢华生活,除了吃喝玩乐,就是和丫头们厮混。在父亲的管教下,才读了些四书五经。宝钗称他为无事忙、富贵闲人……可见宝玉的心思在书本上是有限的。平时生话太好,所以在诗上就有限。
古人云苦难是老师。这些女孩子们也许正是因为身为女儿身,受到当时的社会和家庭的歧视,所以愈发的拼命读书,展现才华。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元春这个大姐做榜样,这些姊妹们和薛家姑娘也不甘落后,所以更加珍惜读书的机会,希望有朝一日改变自己的命运。
宝玉和姐妹们诗社作诗,为什么每次都垫底呢?
我认为,宝玉的功底知识确实不怎么样,而宝钗、黛玉的知识功底确实很好。
宝玉的诗词只是不如宝钗和黛玉二人,与其他姐妹应当是差不多,而且他是惜花之人,在大观园题诗得到称赞,而在诗社显得很弱,有所谦让也不可知。
宝玉是个随性之人,这种命题诗着实为难他,没有灵感做不成好诗,而且他不像其他姐妹很喜欢作诗,他更喜欢搏姐姐妹妹一笑。
他也不是每次落第,还有很多姐妹排在他后面,只是我们下意识不去关注其他人,只注意林薛史三人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