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违背大众意愿强行纠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为是人?
没有人要强行纠正大众的“斯人也”和“是人也”,只不过有人感觉中学课本上的“是人也”,应该是“斯人也”,认为有人篡改了教科书。而有关部门不过是出面说明 : 没有人篡改,中学教科书从1961年开始到现在的版本,都是“是人也”,从来没有出现过“斯人也”。仅仅是一个澄清,而有些人对有关部门咬住不放而已。
不管是谁,爱怎么说就可以怎么说,“斯人也”也好、“是人也”也罢,都不是原则问题。但是,错了就是错了,承认记错了并不丢人,这么一直犟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
世界上集体记错了的事情有很多,最典型就是曼德拉什么时候去世的的争议,全世界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曼德拉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监狱中去世。甚至当时,曼德拉的夫人声泪俱下地讲演,很多人都“记得”真真切切,最后怎么样?
大家都记错了,人家曼德拉并不是死于80年代,出狱后,还当上了南非总统,并且还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直到2013年95岁去世。因为这件事世界上记错了的人太多,所以就被称为“曼德拉效应”。
“斯人也”和“是人也”这个争论,再过几年回过头来看,大家也只能微微一笑——又是一个“曼德拉效应”。
为什么要违背大众意愿强行纠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为是人?
对这个问题我也发表下见解。我认为"是人”是正确的。
理由一,从古代典籍记载来看,四库全书刻本《孟子集注》(宋·朱熹 注),明代刻本《孟子注疏解经》(汉·赵歧 注)均为“是人”。
理由二,人教社历史上的这篇课文自1961年开始,包括1982年、1994年、2006年等各版本均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是忠于原著的。
理由三,从"是人”和"斯人”表达的含义来说,"是人”是这些人,指众人;"斯人”是这个人,指一个人。
再看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俗的说就是: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些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如果把"是人"换成"斯人,就成了特定的一个人。显然孟子所表达的是天降大任于所有人都要苦其心志……并非单指"此人”。所以,我认为"是人”是正确的。
学术要求严谨,我为人教版编者的严谨精神点赞!
为什么要违背大众意愿强行纠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为是人?
都是被《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给带偏了。
为什么要违背大众意愿强行纠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为是人?
因为现在编书的都是以前的学渣,没文化的人。
我们以前把分娩,读做分mian,后来老师纠正说是分wan,我看现在很多人又读回分mian
明明粘贴,读作nian贴,通黏贴,黏稠,粘性很强,输入法也是nian性,这样读更符合意境,有的人非要读粘贴,因为他不认识这个字,读一半,占。现在给搞成多音字了
为什么要违背大众意愿强行纠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为是人?
我学的就是“斯人”!是谁想撒弥天大谎?
为什么要违背大众意愿强行纠正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为是人?
显示他们的文化水平高,折腾学生家长,实质还是为了利益,避免自己的饭碗被砸,找点事出来反复干。时间那么久远的一句话了,用得着这样吗?正事,急事不干,尽干些没有名堂的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