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线和零线是怎么形成的?

零线,是配电三相变压器低压侧的中性点接地后引出来的线。

配电三相变压器有三个次级绕组,每一个绕组的“头”分别引出,作为A、B、C三个相线。而三个绕组的“尾”是相连在一起的,这就是变压器的中性点,中性点也从变压器内部引出。

A、B、C三根线我们叫做相线,三根相线任意两相之间的电压是380伏,也叫做“线电压”。而三根相线任意一根与中性点之间的电压是220伏,也叫做“相电压”。

我们的民用变压器引出的中性点都是在设置变压器的地点附近接入地下,与大地形成零电位,因此,人们也把从中性点接出来的导线称为“零线”。

供电公司将三根相线和一根零线通过线路送给用户,这种供电方式叫做三相四线制。

我们的家庭用电,都是一根相线和一根零线入室,形成家用的220电压,这两根线,我们俗称“火线”和“地线”。其实这两种叫法,特别是“地线”的叫法并不准确,那根“地线”的正确的叫法叫零线。

家用电器需要将火线和零线同时接入形成回路,才能正常工作,缺一不可,因此零线也是工作线。

地线,是为了防止家用电器万一发生内部漏电,造成金属外壳带电危及人身安全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

地线是建筑物施工的一部分,是建筑电工将金属带或者是金属管埋入建筑物的地下,再分别引入到各个用户,和配电线路没有关系。用户在室内布线时,将火线、零线和地线同时连接到插座的相应连接点上。当用户将家用电器的插头插入插座时,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便通过插头和地线与大地相接。

当家用电器的火线如果因为绝缘老化、潮湿或者脱落等意外原因,造成金属外壳带电的时候,地线就会将金属外壳上的电压接入大地,使得金属外壳对地保持零电位,从而保护了使用者的安全。因此,地线也叫做“保护地线”。

地线,在家用电器正常的时候,没有作用,不参与电器的工作,只是在万一电器的外壳有漏电时起到保护作用。

怎样正确接入地线?

电工在家庭装修布线的时候,一般都会将火线、零线和地线分别用红色、蓝色、黄绿花色来区分,我们在接插座的时候,要注意分清这三根线的颜色,一般习惯上都是按照左零线、右火线、上地线的接法。这三根线的插孔是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最上端的就是地线插孔。

一般三孔插座背面都有字母来表示,字母L,就是接入火线,字母N,就是接入零线,接地线的端子一般使用接地符号表示。

地线和零线是怎么形成的?

地线和零线是我们家庭电路中必不可少的,地线为保护装置,零线为工作回路,两者不能混为一谈,要讲到如何形成就需要说一下低压配电系统三相四线制了,请往下看。

我国的低压配电系统为三相四线制,其中由三条相线和一条中性线构成,三条相线线电压为380V,任意一条相线和中性线之间的电压为220V,这条中性线在供电端(发电机或变压器)接地,入户前重复接地,电位和大地相等,大地的电位为零,那么这条线就成为了我们通常所说的零线了,家庭电路中,零线是作为工作回路的输电线路,电流是从相线至用电器,然后从零线返回。这就是零线的形成。

再来说说地线,地线是为了防止人们触电事故的发生而设置的保护装置。我们所住楼房的建设初期正常情况下都会在地下安装接地装置,然后从接地装置上引出的线就是地线了,然后分送到各家各户,与各种家用电器的外壳相连,当我们使用的用电器发生漏电时,漏电电流会直接通过外壳流向大地,防止对人体造成触电风险。

零线和地线的区别为:1,零线作为工作回路,正常情况下会有电流流过,而地线正常时没有电流。2,零线为供电端接地,入户前配电室重复接地,而地线为就近接地。所以零线和地线不可混为一谈。

看完记得点赞👍哦!

地线和零线是怎么形成的?

地线和零线是怎么形成的?

答:地线和零线没有人让它们怎么形成,而是人们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地线和零线有共同之处,零线除了带电体在接地装置将电流引入大地,使电位差为零,还要将相线(火线)与负载形成回路。而地线是用来将电流引入大地的导线。地线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保证用电器在绝缘损坏而漏电的情况下,流入地线的漏电流会通过地线流到地,因为这个回路阻值特别低,正常情况下它的接地电阻值≤4Ω,远远大于人体电阻值,所以当人碰到漏电的用电器后电流不会通过人体,而是通过地线直接入地了,这样保证人身安全,不会有触电的危险。

大地是由各种元素组成,其中这些元素有导体、半导体和绝缘物质,包括掺杂土壤中水,这样整个大地就像一个大的导电体,地球相当于一个巨大无比的电容器,就像电荷的家,所以电子电荷的变化不会引起上面的电压变换,于是人们利用它始终保持零电位的特点制作有供电系统的地线和变压器安全接地装置。

三相四线制供电线路系统中有三根相线(火线)用L1、L2、L3表示,另外在它们的星形接法Y点处引出一根零线用N表示;地线也分为一种地线,包括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保护接零就是在电源端引过来的保护零线,而保护接地是在车间里或者电器设备旁边,直接打的一个地线,也是接在电器设备的外壳上的;保护接零保护的是电器设备,而保护接地保护的是人身安全。

如果是“三相五线制”供电线路系统中有三根相线,用L1、L2、L3表示,它们的星形接法Y₀一根零线用N表示,一根保护接地线用PE表示。工作零线和保护地线它们正常工作时,工作零线中是有电流通过的,而保护地线上面是没有电流的,保护地线是直接接在电器设备外壳的。也就是俗称的保护地线。

地线和零线是怎么形成的?

其实地线和零线在我们生活与工作中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家电还是用于其它工作的用电设备,都有密切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习惯性把零线叫做工作地,把地线叫做保护地。但是它们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接地,可零线与地线又有区别,零线是在变压器处接地,地线是在用户区接地。

零线与地线的概念

零线:零线是变压器中性点引出的线,跟相线构成回路,为用电设备供电。通常情况下,市电采用三相四线制的传输方式,三火一零。其中的零线也叫中性线,只要将中性线良好接地,那么三相就会处于平衡,于是中性线的电流为零,即零线电流为零。

地线:地线就是把设备或电器的外壳可靠的连接大地线路。因为大地是良好的导体,将地线通过深埋的电极跟大地进行短路连接,目的是将设备或电器外壳可能带电的电流引入大地。

通俗的说,地线就是从"土里"引出来的线,零线是从变压器中性点引出的线,同时还要在中性点引线到"土里"。因为"土里"的电位为零,所以只要中性点引线到"土里"有良好的接地,那么三相就会处于平衡,中性线电流为零。

零线与地线的区别

三相五线制的应用比三相四线制更加安全,三相五线制除了三相和零线外,还将系统中的接地引入进来。

三相五线制的零线和地线区别

1、零线主要是用在工作回路,零线可以进入开关。但是在长距离输电过程中,零线产生的电压不可忽视,在保护方面就变得不可靠,

2、地线不工作于回路,它也不能进入开关,只是作为保护线而已。

3、零线与地线的最大区别:零线是设备或电器工作所必须要的,而地线是防止万一设备或电器外壳漏电,为保障人身安全所必要采取的保护措施。

综上所述,零线形成原因是只有零线与相线构成的电回路,设备或电器才能正常且安全的工作。地线形成原因是为了人身安全而设计的接地线,以防万一设备或电器外壳带电伤及人而做的"保护线"。

地线和零线是怎么形成的?

应"悟空小秘书"邀答!

地线和零线是怎样形成的?

1⃣️从大地引出的两根线,一根叫地线一根叫零线,它们的区别是:

*地线的功能只是接在用电器外壳上,不与零线火线相碰,以防漏电而保护人身安全。

*变压器的中性线入外壳又入地,再接出就改名为零线了,再随三相输出,就成了三相五线制输电。(三火一零一地)

*居民通常用单相220V,只要一火一零一地,这火线和零线都进入漏保开关,再从漏保输出后,这大地引出的线就是两个功能了,不入漏保的为地线,从漏保输出的叫零线,从此这同出一地的线水火不相容,不管是火还是零线都不能与地线碰,一碰就跳闸。为什么?

2⃣️因为漏保开关输入了一火一零后,经过了磁感线圈,确保输出,必须还从磁环内循环回零线入地,如果不经磁环而中途入地,磁感付线圈就得到信号而使可控硅触发导通,引起继电器线圈得电而跳闸。

谢谢你的阅读🙏!一一

地线和零线是怎么形成的?

一般家庭及小区都采用TN-C-S供电系统,那么零线火线地线怎么形成的呢?如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变压器低压侧三相线圈一端连接在一起。从三相线圈的另外一端引出三相火线,把连接在一起的公共点成为中性点,中性点引出的导线称为中性线,也叫零线。

在TN-C-S供电系统中,变压器出来仅4条线(三条火线+一条保护零线),然后通过电缆线引至用电负荷总配电箱。在总配电箱内PEN直接接地,并引出保护线PE。

所以说在我们日常用电中,地线和零线在场所总配电箱内是连接在一起并和大地紧密相连的。

在一些老旧建筑物,入户线可能并没有配备地线,那应该怎么办呢?那么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先在地上埋一个接地体,然后从接地体引出地线。

地线具体做法

接地体可采用角钢或圆钢或钢管,角钢要求尺寸不低于50*50mm、圆钢直径不得低于20mm、钢管外径不得低于50mm,长度都要求2.5米以上。然后把接地体一端切成对称尖状。

接地体做好以后,在地上挖一个0.5米深的沟,再在沟内垂直往下挖2.5米深的坑。然后把接地体放入坑内,并在接地体四周加入降电阻剂并压实,再用焊机把扁铁和接地体顶端焊接起来并引出地面。

注意:焊点要做好防腐措施,比如刷油漆,接地体其他部分不允许刷油漆。不能直接把铜线和接地体在地下连接,因为铜铁连接点会发生化学腐蚀。

具体做法如图:

接地测量

接地体做好以后,要用接地电阻表测量接地电阻大小,接地电阻越小越好,接地电阻4Ω以下即可到达要求。接地电阻测试仪如图:

测量方法如下:

先把接地电阻表和配套导线连接起来,如图

再按下图所示接线

  1. 接好以后将仪表平放,检查检流计指针是否在中心线上,否则用调零器将其调整于中心线。

  2. 将仪表的倍率开关置于最大倍率,然后缓慢转动发动机转速,使其达到120r/min,同时调节电阻器刻度盘,使指针位于在中心线上。(如果电阻刻度盘读数小于1时,停止摇动手柄,并将倍率减小一档;并重新测量。)

  3. 当平衡后用“电位刻度盘读数”乘以“倍率”,即为所测的接地电阻值。

常见接地电阻要求

a.零线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b.地线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c.防雷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d.对于屏蔽系统如果采用联合接地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个人见解,如果还有其他观点,欢迎留言学习交流!

我是电工学院,专门负责电工培训、考证;想要学习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我!如果觉得不错,记得点赞、评论、转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